高中化学选修三——分子结构与性质.doc
- 格式:doc
- 大小:752.01 KB
- 文档页数:15
1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章末测评(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示意图或图示正确的是( )选项CO 2的分子中3个原子共线,为直线形,故A 项错;B 项是p-p π键电子云模型,故B项错误;C 项砷原子结构示意图应为○+33◝2◞◝8◞◝18◞◝5◞。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存在手性异构体的分子只能含一个手性碳原子B.配合物[Cu(NH 3)4]Cl 2的配位数是6C.已知Zn 2+的4s 轨道和4p 轨道能形成sp 3型杂化轨道,则[ZnCl 4]2-的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形D.在AgCl 、Cu(OH)2、AgOH 这三种物质中只有AgCl 不能溶于浓氨水,A 错;B 项中该配合物的配位数是4而不是6,B 错;既然是sp 3型杂化轨道,[ZnCl 4]2-的立体构型与甲烷相似,是正四面体形,C 正确;因为Ag +和Cu2+都能与NH 3分子形成配合物,故AgCl 也能溶于浓氨水,D 错。
3.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的是( )A.CO2与C6H6B.CH4与NH3C.BeCl2与BF3D.C2H2与C2H42中C原子采取sp杂化,苯分子中C原子采取sp2杂化;CH4和NH3中的C原子、N原子都是采取sp3杂化;BeCl2中Be原子采取sp杂化而BF3中的B原子采取sp2杂化;C2H2中C原子采取sp杂化而C2H4分子中C原子采取sp2杂化。
4.在BrCH CHBr分子中,C—Br键采用的成键轨道是()A.sp-pB.sp2-sC.sp2-pD.sp3-psp2杂化,溴原子的价电子为4s24p5,4p轨道上有一个单电子,与碳原子的一个sp2杂化轨道成键。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F、HCl、HBr、HI的熔点、沸点依次升高B.H2O的熔点、沸点高于H2S,是由于H2O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C.乙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只存在范德华力D.氯的各种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排列为HClO>HClO2>HClO3>HClO4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沸点最高,沸点高低顺序应为HF>HI>HBr>HCl,A错误;O元素的电负性较大,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则H2O的熔、沸点高于H2S,B正确;乙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还可以形成氢键,C错误;Cl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对应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酸性强弱应为HClO<HClO2<HClO3<HClO4,D错误。
4。
1分子构型与物质的性质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所有原子轨道都参与杂化B.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参与杂化C。
杂化轨道能量集中,有利于牢固成键D。
杂化轨道中不一定有电子【解析】选A.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其能量不能相差太大,如1s与2s、2p能量相差太大,不能形成杂化轨道,即只有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才能参与杂化,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杂化轨道的电子云一头大一头小,成键时利用大的一头,可使电子云重叠程度更大,形成牢固的化学键,故C项正确;并不是所有的杂化轨道中都会有电子,也可以是空轨道,也可以有一对孤电子对(如NH3、H2O的形成),故D项正确.2。
(2015·淮阴高二检测)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杂化轨道可用于形成σ键,也可用于形成π键B。
杂化轨道可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C。
NH3中氮原子的sp3杂化轨道是由氮原子的3个p轨道与氢原子的s轨道杂化而成的D。
在乙烯分子中1个碳原子的3个sp2杂化轨道与3个氢原子的s轨道重叠形成3个C—Hσ键【解析】选B。
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不能用来形成π键,故B正确,A不正确;NH3中氮原子的sp3杂化轨道是由氮原子的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杂化而成的,C不正确;在乙烯分子中,1个碳原子的3个sp2杂化轨道中的2个sp2杂化轨道与2个氢原子的s轨道重叠形成2个C—Hσ键,剩下的1个sp2杂化轨道与另一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重叠形成1个C-Cσ键,D不正确.【补偿训练】在中,中间的碳原子和两边的碳原子分别采用的杂化方式是()A。
sp2sp2B。
sp3sp3 C.sp2sp3D。
sp sp3【解析】选C。
—CH3中C的杂化轨道数为4,采用sp3杂化;中间C的杂化轨道数为3,采用sp2杂化。
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SO3的分子构型为()A.正四面体型 B。
V形C.三角锥型 D。
教师参考用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说明本书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的内容和要求编写的,供使用该书的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个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建议。
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内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内容的选择与呈现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内容做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答案。
教学设计对各节的内容特点、重点和难点、具体教学建议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提供了一些教学方案供参考。
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栏目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习题参考答案则是对各节后的习题和每章的复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料、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的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修订改进。
本书编写者:吴国庆、李俊、徐伟念、王建林、郑忠斌、胡晓萍、陈学英、王乾(按编写顺序)本书审定者:李文鼎、王晶责任编辑:李俊责任绘图:李宏庆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2005年6月目录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本章说明教学建议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学资源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本章说明教学建议第一节共价键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第三节分子的性质教学资源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本章说明教学建议第一节晶体的常识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第三节金属晶体第四节离子晶体教学资源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本章说明一、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第2课时分子的极性(时间:30分钟)考查点一等电子原理1. 1919年,Langmuir提出等电子原理:原子数相同、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互称为等电子体。
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物理性质相近。
(1)根据上述原理,仅由第2周期元素组成的共价分子中,互为等电子体的是:和;和.(2)此后,等电子原理又有所发展。
例如,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微粒,只要其原子数相同,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同,也可互称为等电子体,它们也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
在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物质中,与NO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
解析(1)第2周期元素中,只有B、C、N、O、F可形成共价型分子,同素异形体间显然不能形成等电子体,若为含2个原子的等电子体,则可能是某元素的单质与其相邻元素间的化合物,如N2和CO,在此基础上增加同种元素的原子可得其他的等电子体,如N2O和CO2。
(2)NO2-的最外层的电子数为:5+6×2+1=18,平均每个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可能为O3或SO2,经过讨论知其他情况下,只能形成离子化合物,不合题意.答案(1)N2CO CO2N2O (2)SO2O32。
194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为研究臭氧做出贡献的化学家。
臭氧能吸收有害紫外线,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
O3分子的结构如图:呈V形,键角116.5°。
三个原子以一个O原子为中心,与另外两个O原子分别构成一个非极性共价键;中间O原子提供2个电子,旁边两个O原子提供1个电子,构成一个特殊的化学键(虚线内部分)——三个O原子均等的享有着4个电子。
请回答:(1)题中非极性共价键是键,特殊的化学键是键。
(2)臭氧与氧气是。
(3)下列物质的分子与O3分子的结构最相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H2OB.CO2C。
SO2 D。
BeCl2(4)分子中某一原子有1对没有跟其他原子共用的电子叫孤电子对,那么O3分子有对孤电子对。
解析每个原子提供的一个未成对电子形成σ键,若再形成为π键,运用等电子原理找结构相似的分子。
第一节共价键第1课时共价键课时训练6共价键基础夯实一、共价键的形成1.从电负性角度来判断下列元素之间难形成共价键的是()A.Na和Cl C.N和NB.C和H D.S和O答案:A2.H2S分子中两个共价键的夹角接近90°,其原因是()A.共价键的饱和性C.共价键的方向性B.S原子的电子排布D.S原子中p轨道的形状答案:C3.在氯化氢分子中,形成共价键的原子轨道是()A.氯原子的2p轨道和氢原子的1s轨道B.氯原子的2p轨道和氢原子的2p轨道C.氯原子的3p轨道和氢原子的1s轨道D.氯原子的3p轨道和氢原子的3p轨道解析:氢原子和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分别为1s1和1s22s22p63s23p5,由此可以看出,氢原子的1s轨道和氯原子的3p轨道上各有一个未成对电子,故两者在形成氯化氢分子时,形成共价键的原子轨道是氯原子的3p轨道和氢原子的1s轨道。
答案:C二、共价键的类型4.下列分子中,既含有σ键又含有π键的是()A.CH4 C.B.HCl D.F2答案:C5.下列物质中含有的σ键和π键的数目比为1∶2的是()A.乙烯C.二氧化碳B.乙炔D.氮气解析:在乙烯中含有5个σ键和1个π键;在乙炔分子中因为含有1个碳碳三键,故含有3个σ键和2个π键;二氧化碳的结构式为,故分子中含有2个σ键和2个π键;氮气分子的结构式为,故分子中含有1个σ键和2个π键。
答案:D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σ键比π键重叠程度大,形成的共价键强B.两个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最多有一个σ键C.气体单质中,一定有σ键,可能有π键D.N2分子中有一个σ键,2个π键解析:两个原子在形成共价键时只有一个σ键,可能含有一个π键(如碳碳双键),也可能含有两个π键(如氮氮三键等),但有些气体单质是单原子分子,如稀有气体分子,它们不含化学键,也就不含σ键和π键。
答案:C7.在下列分子中:①HF②Br2③H2O④N2⑤CO2⑥H2⑦H2O2⑧HCN(导学号52700082)分子中只有σ键的是(填序号,下同),分子中含有π键的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e-稳定结构的是,分子中的σ键是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重叠形成的,符合条件的是,分子中的σ键是由一个原子的s轨道与另一个原子的p 轨道重叠形成的,符合条件的是,分子中的σ键是由一个原子的p轨道与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重叠形成的,符合条件的是。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层级一学业达标练1.下列物质的分子中,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A.CO2、H2S B.C2H4、CH4C.Cl2、C2H2D.NH3、HCl解析:选B 由两种不同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才会有极性,因此C项中Cl2中无极性键。
之后根据结构可以判断A项中H2S,D项中NH3、HCl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
故正确答案为B。
2.常温下三氯化氮(NCl3)是一种淡黄色液体,其分子结构呈三角锥形。
以下关于三氯化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中N—Cl键是非极性键B.分子中不存在孤电子对C.NCl3分子是极性分子D.因N—Cl键的键能大,它的沸点高解析:选C NCl3电子式为,N原子上还有一对孤电子对;NCl3分子为极性分子,结构不对称,为三角锥形。
N—Cl键为极性键,其键能大说明分子稳定,而物质熔、沸点的高低受分子间作用力影响,与共价键强弱无关。
3.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键比分子间作用力强,所以它属于化学键B.冰中存在氢键,水中不存在氢键C.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解析:选C 氢键属于分子间作用力,其大小介于范德华力和化学键之间,不属于化学键,分子间氢键的存在,加强了分子间作用力,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A项错误,C项正确;在冰和水中都存在氢键,而H2O的稳定性主要是由分子内的O—H键的键能决定,B、D 项错误。
4.下列叙述与范德华力无关的是( )A.气体物质加压或降温时能凝结或凝固B.通常状况下氯化氢为气体C.氟、氯、溴、碘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D.氟、氯、溴、碘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来越弱解析:选D 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
A项,气体物质加压时,范德华力增大,降温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两种情况下,分子靠自身的动能不足以克服分子间作用力,从而聚集在一起形成液体甚至固体;B项,氯化氢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很弱的范德华力,因此通常状况下氯化氢为气体;C项,一般来说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范德华力逐渐增强,物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D项,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受分子中化学键强弱的影响,与范德华力无关。
教学时间第二十周7月16日本模块第27课时教学课题专题专题4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单元第二单元配合物是如休形成的节题第一课时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对配合物结构认识的历史(2)知道简单配合物的基本组成和形成条件(3)了解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及其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配位键作为配离子化学构型,构筑配合物结构平台的方法逐渐深入地理解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认识配合物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广泛应用体会配位化学在现代科学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化学。
教学重点配合物结构和性质,配合物形成条件和过程实验解释教学难点配合物结构和性质,配合物形成条件和过程实验解释教学方法探究讲练结合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1、配离子的空间结构配位数杂化类型空间构型实例2 sp 直线型[Ag(NH3)2]+4sp3、d3s 四面体ZnCl42-、[Cu(NH3)4]2+sp2d、dsp2平面四边形PtCl42-、[Ni(CN)4]2-6 d2sp3、sp3d2八面体[AlF6]3-、[Fe(SCN)6]3-2、配合物异构几何异构(顺式反式)立体异构配合物异构光学异构构造异构(电离、水合、键合、配位、聚合等)P71讨论后口答观察理解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配合物的是()A.NH3·H2OB.Na2CO3.10H2OC.CuSO4. 5H2OD.Co(NH3)6Cl32.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为()①加入足量氯水②加入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③加入少量NH4SCN溶液A.①③B.③②C.③①D.①②③3.向下列配合物的水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不能生成白色沉淀的是()A、[Co(NH3)4Cl2]ClB、[Co(NH3)3Cl3]C、[Co(NH3)6]Cl3D、[Co(NH3)5Cl]Cl24.已知[Co(NH3)6]3+呈正八面体结构:各NH3分子间距相等,Co3+位于正八面的中心。
高中化学选修三——分子结构 与性质 分子结构与性质 一、共价键 1. 本质: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 非极性共价键:两个相同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 分类 {
极性共价键:两个不相同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
思考:用电子式表示 H2、 HCl 的形成
共价键特征: ①饱和性:每个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数目是确定的②方向性:原子轨道沿一定方向重叠使成键的原子轨道最大程度地重叠
2. σ键和π键 ①σ键 -- 原子轨道沿着连线方向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 特点:以形成化学键的两个原子核的连线为轴旋转,σ键电子云的图形不变
电子云描述氢原子形成氢分子的过程( s-s σ键)
②π键 -- 原子轨道沿着连线方向以“肩并肩”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 特点:(1)电子云为镜像,即是每个π键的电子云由两块组成,分别位于由两 个原子核构成的平面的两侧 ( 2)不稳定 , 容易断裂
p-p π键的形成 键型 σ 键 π 键 特点
成键方向 沿轴方向“头碰头” 平行方向“肩并肩” 电子云形状 轴对称 镜像对称 牢固程度 强度大,不易断裂 强度较小,易断裂 共价单键全是 σ 键 成键判断规律 共价双键中一个是 σ 键,另一个是 π 键 共价叁键中一个 σ 键,另两个为 π 键 N2 分子中的 N≡N 思考:分析 CH3CH3、CH2=CH2、CH≡ CH、CO2分子中键的类别和个数
3. 键参数 -- 键能、键长与键角①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 1 mol 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越大,即形成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越多,化学键越稳定 应用 -- 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反应物键能总和 - 生成物键能总和
②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 键长是衡量共价稳定性的另一个参数 规律:键长越短,一般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 一般地,形成的共价键的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化学性质越稳定
③键角: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键角是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分子的许多性质与键角有关
思考: N2、 O2、F2 跟 H2 的反应能力依次增强,从键能的角度如何理解 4. 等电子原理 如N和CO 等电子体: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最外层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
2 是等电子体,但 N2 和 C2 H4 不是等电子体
等电子体原理:原子总数、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 们的物理性质是相近的。例如 N2 和 CO的熔沸点、溶解性、分子解离能等都非常接近
5. 用质谱测定分子的结构 原理:不同质核比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不同 eg:1. 下列物质中能证明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的是( A. 可溶于水 B. 熔点较高
C.水溶液能导电 D. 熔融状态能导电
)
2. 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离子化合物可以含共价键 B. 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C. 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 只有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间才能形成离子键 3. 能够用键能解释的是( ) A. 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 B. 常温常压下,溴呈液体,碘为固体 C. 稀有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 D. 硝酸易挥发,硫酸难挥发
二、分子的立体结构 1.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对于 ABn 型分子,价电子对数 = σ键电子对数 +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
σ键电子对数 = n,孤电子对数 = 1( a-nb ) 2 a:中心原子价的价电子数 n: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b: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 H 为 1,其他原子等于“ 8- 该原子的价电子数”) 注意:①对于复杂离子,在计算价层电子对数时,还应加上负离子的电荷数或减去正离子的电荷数 ②双键、叁键等多重键作为 1 对电子看待
思考:分析 CCl 3- + 2- +
、PO 、NH 、SO、SO 、NO、HO的立体构型 4 4 4 3 4 2 3 2. 杂化轨道理论 ① CH4的正四面体构型 sp3 杂化:碳原子的 2s 轨道和 3 个 2p 轨道进行杂化,得到 4 个相同的 sp3 杂化轨道,夹角 109° 28′,分子的几何构型为正四面体
思考: CCl4 的杂化类型和结构 ② BF3 的平面正三角形 sp2 杂化:硼原子的 2s 轨道与 2 个 2p 轨道进行杂化,得到 3 个相同的 sp2 杂化轨道,夹角是 120°,分子的几何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
思考 CH2=CH2的杂化类型和结构 ③ BeCl2 的直线型 sp 杂化:铍原子的 2s 轨道与 1 个 2p 轨道进行杂化, 得到 2 个相同的 sp 杂化轨道,夹角是 180°,分子的几何构型为直线型 思考 CH≡CH的杂化类型和结构 杂化类型 sp sp2 sp
3
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 1 个 s + 1 个 p 1 个 s + 2 个 p 1 个 s + 3 个 p 杂化轨道数 2 个 sp 杂化轨道 3 个 sp2 杂化轨道 4 个 sp3 杂化轨道 杂化轨道间夹角 1800 1200 109
0 28′
空间构型 直 线 正三角形 正四面体 实例 BeCl2 , CH≡CH BF3 , CH 2=CH2 CH4,CCl
4
解题技巧: ①看中心原子有没有形成双键或三键,如果有 1 个三键,则其中有 2 个π键,用去了 2 个 p 轨道,形成的是 sp 杂化;如果有 1 个双键则其中有 1 个π键,形成的是 sp2 杂化;如果全部是单键,则形成的是 sp3 杂化 ②杂化轨道数 =中心原子孤对电子对数+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③判断分子的 VSEPR模型,根据构型与杂化类型的对应关系
代表物 杂化轨道数 杂化轨道类型 分子结构 CO 0+2=2 sp 直线型 2
BF3 0+3=3 sp2 平面三角形
CH 0+4=4 sp 3 正四面体型
4 SO2 1+2=3 sp2 V 型
3 1+3=4 sp 3 三角锥型 NH
H2O 2+2=4 sp3 V 型
注意: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而π键都是由未杂化的轨道形成的
3. 配合物理论 ①配位键 -- 共用电子对由一个原子单方向提供给另一原子共用所形成的共价键形成条件:一个原子必须有孤对电子,另一原子必须有接受孤对电子的空轨道表示方法 A B 电子对给予体 电子对接受体 + + 含有配位键的离子或分子: H3O、NH
4
②配位化合物 -- 由金属离子(或原子)与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复杂化合物 中心原子:具有接受孤对电子的离子或原子 - 配体:提供孤对电子的中性分子或者离子(如 H2O、NH3、Cl )
③性质与应用 a. 配合物溶于水易电离为内界配离子和外界离子,而内界离子较稳定,不能电 离 [Cu(NH3) 4]SO4 = [Cu(NH 3) 4 ] 2+ + SO24-
b. 配合物的形成会对离子的溶解度产生的影响 银氨溶液的配制: AgNO3+ NH3· H2 O = AgOH↓+ NH4NO3
AgOH + 2NH3· H2O = Ag(NH3) 2OH + 2H2O
c. 配合物的形成引起离子颜色的改变 Fe3+ + SCN- = [Fe(SCN)] 2+
eg:1. 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的是( )
A.CO 2与 SO2 B.CH 4与 NH3
C.BeCl 2 与 BF D.CH ≡CH与 CH=CH
3 2 2
2.H2O、 CH4、 NH3 中心原子均为 sp3 杂化,为什么水的键角为 105°,氨气的为 107°?
3. 写出下列分子的路易斯结构式并指出中心原子可能采用的杂化轨道类型,并预测分子的几何构型 ①PCl 3 ②AlCl 3 ③CS ④C1O 2 2
4. 对于 HCN分子和 HCHO分子 ①写出路易斯结构式 ②用 VSEPR模型分析其立体结构 ③分析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 ④分析分子中的π键
5.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都存在着配位键的是( ) A.NH3、H2O B.NH 4+ 、H3O+ C.N2、 HClO D.[Cu(NH 3) 4] 2+ 、 PCl3
6.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能提供孤对电子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是( ) ①H2O ②NH3 - - ⑤CO ③F ④CN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