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外热成像PK微光

红外热成像PK微光

红外热成像PK微光
红外热成像PK微光

红外热成像PK微光

微光夜视和热成像技术在实际应用上有些类似,这两种技术的摄像机主要应用在夜间且对设备的隐蔽性有一定要求的特种监控场所,比如军事、刑侦、缉毒缉私、保卫等,在这类监控场所该两款设备都是非常合适的。

微光夜视摄像机是将微弱自然光生成的电子图像增强到可实现有效监视的视频图像,来对场景进行监视。而热成像技术是利用高于绝对温度零度(-273℃)以上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的原理来工作的,由于各种物体红外线热辐射强度不同,从而使人、动物、场景的一切物体都能被清晰地观察到,且不受烟、雾及草丛等障碍物的影响,白天和夜晚都能工作。现在常说的红外摄像机都属主动红外,即是利用红外光束补光,照射的目标不受限制,全黑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效果良好且价格适宜,但补光距离有限,隐蔽性不强,易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且各类目标对红外光的反射效果有较大差异,这些都会影响到成像质量。

就目前而言,红外热成像技术要比微光成像技术在安防上使用得更广泛,行业相关人士分析并将红外热成像的具体应用作了以下几点简单的归纳。

1、夜间及恶劣气候条件下目标的监控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基于可见光的监视设备已经不能正常工作,如果采用人工照明手段,则容易暴露目标。若采用微光夜视设备,它同样也工作在可见光波段,依然需要外界微弱光照明。而红外热成像仪是被动接受目标自身的红外热辐射,无论白天黑夜均可以正常工作,并且也不会暴露自己。即使在雨、雾等恶劣的气候条件下,由于可见光的波长短,克服障碍的能力差,因而观测效果差,但红外线的波长较长,特别是工作在8~14um的热成像仪,穿透雨、雾的能力较高,因此仍可以正常观测目标。因此在夜间,尤其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采用红外热成像监控设备则可以对各种目标,如人员、车辆等进行监控。

2、防火监控

由于红外热成像仪是反映物体表面温度而成像的设备,因此除了夜间可以作为现场监控使用外,还可以作为有效的火警探测设备。应用红外热成像仪可以快速有效地发现这些隐火,并且可以准确判定火灾的地点和范围,透过烟雾发现着火点,做到早知道早预防,早扑灭。

3、伪装及隐蔽目标的识别

普通的伪装是以防可见光观测为主。一般犯罪分子作案通常隐蔽在草丛及树林中,由于野外环境的恶劣及人的视觉错觉,容易产生错误判断。红外热成像装置是被动接受目标自身的热辐射,人体和车辆的温度及红外辐射一般都远大于草木的温度及红外辐射,因此目标不易伪装,也不容易被错误判断。

4、红外热成像检验检疫的应用

近年来,机场航空业务发展十分迅猛,每日出入境旅客达千余人,各国出入境机场、口岸出入人员流动量大、繁忙拥挤、情况复杂,与之对应的出入境人员的检验检疫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同时,近年来,随着SARS、禽流感等传染病疫情的流行和肆虐,传统的检验检疫工作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为确保新形势下出入境旅客的安全顺畅通关,需采用创新思维、创新手段,采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红外体温监测系统则是较好的技术选择。

本文库采集于OFweek光学网

和普威视带您走进红外热成像发展历史

北京和普威视带您走进红外热成像发展历史 红外热成像技术,也是一个有非常广阔前途的高科技技术,其大量的应用将会引起许多行业变革性的改变。 一、什么是红外热成像? 光线是大家熟悉的。光线是什么?光线就是可见光,是人眼能够感受的电磁波。可见光的波长为:0.38 ~0.78 微米。比0.38 微米短的电磁波和比 0.78 微米长的电磁波,人眼都无法感受。比0.38 微米短的电磁波位于可见光光谱紫色以外,称为紫外线,比0.78 微米长的电磁波位于可见光光谱红色以外,称为红外线。红外线,又称红外辐射,是指波长为0.78 ~1000微米的电磁波。其中波长为0.78 ~2.0 微米的部分称为近红外,波长为2.0 ~1000 微米的部分称为热红外线。 照相机成像得到照片,电视摄像机成像得到电视图像,都是可见光成像。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辐射红外线,因此利用探测仪测定目标的本身和背景之间的红外线差并可以得到不同的红外图像,热红外线形成的图像称为热图。 目标的热图像和目标的可见光图像不同,它不是人眼所能看到的目标可见光图像,而是目标表面温度分布图像,换一句话说,红外热成像使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目标的表面温度分布,变成人眼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热图像。 二、红外热成像的特点是什么? 有位著名的美国红外学者指出:“人类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类通过制造工具,扩展体力活动的能力,第二阶段通过提高判断能力,寻求更清晰和更广泛的理解与判断事物的标准,而人类近年来致力的增强获得输入信息的能力,扩大感觉范围或增填新的感官,使我们的大脑能接受更多的信息,正是人类发展的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红外技术的发展已经把人类的感官由五种增加到六种”。这一席话,我认为恰如其分的道出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当代的重要性。因为,我们周围的物体只有当它们的温度高达1000 ℃以上时,才能够发出可见光。相比之下,我们周围所有温度在绝对零度(- 273 ℃)以上的物体,都会不停地发出热红外线。例如,我们可以计算出,一

红外热成像仪检测人体温度

疫情的爆发,鉴于其特征之一即发热咳嗽这一典型症状,当下在公共区域的疫情监控与防治环节,非接触式人员测温筛查成为关键的防疫手段。相较于传统的接触式体温筛检设备,非接触式设备可以依托红外线强度对目标体进行在线温度监测,实现了有效快速的筛检人群,大幅提升了筛选效率。在本次疫情防控当中,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测温筛查设备红外热像仪装备需求旺盛。 红外热成像仪怎么实现人体测温? 正常人体的温度分布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特征性,机体各部位温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热场,当人体某处发生疾病或功能改变时,该处血流量会相应发生变化,导致人体局部温度改变,表现为温度偏高或偏低,通常人体体表的比较高的温度一般处于鼻根部周围及眼窝、口腔内部等部位,该部位的血管较多且表皮较薄,可以很好地反映被测人体的温度状态,故红外热像仪检测人脸部的位置为宜。 根据这一原理,通过热成像系统采集人体红外辐射,并转换为数字信号,形成伪色彩热图,利用专用分析软件,经专业医师对热图分析,判断出人体病灶的部位、疾病的性质和病变的程度,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为什么要用红外热成像仪做体温初筛呢? 1.提示炎症:鼻炎、副鼻窦炎、口腔炎症、咽喉炎、甲状腺炎、肺炎、胆囊炎、阑尾炎、胃肠炎、前列腺炎、附件炎等全身各部位的炎症。 2.肿瘤的早期预警:鼻咽癌、甲状腺癌、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肠癌、皮肤癌等癌症的预警作用。 3.周围神经疾病的提示:面瘫、面肌痉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的提示。皮肤疾病的提示与研究,烧伤与冻伤面积与深度的测定,植皮疗效的观察。 4.血管疾病的提示:人的肢体温度主要由血液循环状态所决定,当存在血管病变时,血循环发生障碍,皮温降低。如闭塞性脉管炎、动脉栓塞、动脉瘤等,通常表现为病变部位温度异常,用红外热像仪可清楚显示出病变部位及范围。用红外热成像技术,不但能显示出病变的存在,而且能看出各趾病变的程度和范围,通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避免肢体发生严重损害,如溃疡和坏死。 红外热像仪,契合疫情防控对高效安全测温的要求,最近备受各方关注。

红外与中医

我们知道,人体体温在37℃左右,掌握体温的变化,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态。依据这一理论,人体患病被认为是人体功能状态发生了变化,即从正常的健康状态变到不正常的病态。同时“人体功能态是亚稳态,并且是可以调节的,把人体功能状态调节到正常的功能状态,病态的问题亦就随之解决了”。那么,调节的手段是什么?第一手段是与外界的物质交换,象药物、饮食、高压氧都可以治病;第二手段是信息交换,象声波或电磁波,这都是很复杂的信息;还有第三种手段就是人脑所产生的意识,意识是人体最高层次的运动,它可以反过来作用于较低的层次”。中医的理论是辩证论治,这个“证”就是功能状态。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医临床体系的核心理论—辩证论治—疾病系统功能态理论,也就是传统中医学的精华,与奠定当代信息社会基础的物理学电磁波理论及技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1、红外热成像辅助脏腑辨证 正常情况下,机体的代谢状况和热分布情况是有一定规律的,当机体的脏腑代谢水平出现异常时,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红外热图上显示的脏腑热能量高低,直接反映的是相应脏腑功能状态。红外热像的中医辨证要点进行总结:肝气郁结证红外热图示肝区可见多个团片状异常热分布,额头热像呈M型;心脾两虚证热图示鼻区低热,心区低热,脐周为凉区;脾胃虚寒证热图示胃区低热,大腹低热,唇低热;肺燥证热图示胸廓出口、肺部、口唇高热;肾阴不足热图示手心、面部热,腰椎两侧热。 2、红外热成像辅助六经辨证 采用红外热像仪探索三阴病皮温热像图热态分布特点显示:太阴病证以腹部、四肢皮温低为主。少阴病证,热化时督脉红外轨迹断续,全身皮温较高;寒化时周身皮温偏低,督脉红外轨迹或有局限;头面或手足心皮温高,余处低温者为阴盛格阳。厥阴病皮温高低错杂 3、红外热成像辅助辨证,指导治疗 阳明腑实证型。热图见患儿整个结肠区有异常热源,足阳明胃经热度升高,沿经多穴如足三里、上巨虚等穴位有异常热源,手阳明大肠经及手少阴心经见经络沿线温度升高现象,腋下及腹部脾经段热源升高,背部脾胃腧和肺腧穴附近有异常热源。处方用调胃承气汤加减,生大黄10 g,芒硝10 g,甘草6 g。患者服药即泻数次,排出黑黏大便,热退身凉,病愈。红外热图技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健康人群双下肢温度差异高低不明显;气滞血瘀型与湿热痰滞型患者的患侧温度要比对侧温度高;而风寒湿滞型与肝肾亏虚型患者的患侧温度要比对侧温度低,为辨证施治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客观依据。 4、红外技术与经穴、经络 人体是一个很好的温度调节系统,正常情况下,对称穴位的温度是比较接近的,当人的脏腑器官发生病变时,其对应的体表穴位会出现热点或等温带,热像仪可以精确显示其部位并测出其温度,如果能找出这种变化规律,并制定出一些人体是一个很好的温度调节系统,正常情况下,对称穴位的温度是比较接近的,当人的脏腑器官发生病变时,其对应的体表穴位会出现热点或等温带,热像仪可以精确显示其部位并测出其温度,如果能找出这种变化规律,并制定出一些标准和规范,那么就可以做到疾病的早期发现。对健康人观察了针刺某些穴位后人体表面热像的变化,结果表明由针刺穴位引起的体表高温带的分布与传统经络基本相符。由此可知,经络理论是古老的传统中医理论,但在当前,它又是中外科学家研究的尖端课题。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宝贵的人力、物力,运用各种手段来探索针灸机理与经络实质的奥秘,红外技术在探索中必然会发挥它潜在的能力。就目前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来看,有着广阔而有意义的前景。红外诊断和治疗技术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已日趋成熟,并积累了大量经验,在康复医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祖国医学作出许多的贡献。

红外热成像仪的介绍及工作原理

1.红外热成像技术 红外成像技术作为一门新技术,在电力设备运行状态检测中有着无比的优越性。红外成像是以设备的热状态分布为依据对设备运行状态良好与否进行诊断,它具有不停运、不接触、远距离、快速、直观地对设备的热状态进行成像。由于设备的热像图是设备运行状态下热状态及其温度分布的真实描写,而电力设备在运行状态下的热分布正常与否是判断设备状态良好与否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采用红外成像技术可以通过对设备热像图的分析来诊断设备的状态及其隐患缺陷。 2.什么是红外热像图 一般我们人眼能够感受到的可见光波长为:0.38—0.78微米。通常我们将比0.78微米长的电磁波,称为红外线。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会辐射红外线,因此利用探测器测定目标本身和背景之间的红外线差,可以得到不同的红外图像,称为热图像。 同一目标的热图像和可见光图像是不同,它不是人眼所能看到的可见光图像,而是目标表面温度分布图像,或者说,红外热图像是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目标的表面温度分布,变成人眼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热图像。 3.红外热像仪的原理 热像仪是利用红外探测器和光学成像物镜接受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反映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件上,从而获得红外热像图,热图像的上面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红外热像仪的非接触式测温方式,能够在不影响轧辊工作的同时测量其实时温度,并随时采取降温措施。

红外热像仪的原理 4.红外热成像的特点 自然界所有温度在绝对零度(-273℃)以上的物体,都会发出红外线,红外线(或称热辐射)是自然界中存在最为广泛的辐射。大气、烟云等吸收可见光和近红外线,但是对3~5微米和8~14微米的红外线却是透明的。因此,这两个波段被称为红外线的“大气窗口”。我们利用这两个窗口,可以在完全无光的夜晚,或是在烟云密布的恶劣环境,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前方的情况。 5.在线式红外热像仪 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探测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并通过光电转换、信号处理等手段,将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图像转换成视频图像的设备,我们称为红外热像仪。

红外热像仪用于管道检测

红外热成像技术用于管道检测 管道是生产的重要设备,利用热像仪检测管道堵塞、减薄、腐蚀、渗漏等故障 ,从而避免 对环境及人员造成伤害;也可以使用热像仪对管道的保温进行检测 和评估,从而减少能耗, 达到节 能效果。 红外热像仪在检测管道中的应用 对管道进行温度检测一般有以下应用: 1管道堵塞,由于堵塞部位和其他部位热容量不同 导致温差,这些温差传递到管线外壳,就可以使用红外热像仪在管 道外部拍摄到故障。2管 道内壁受磨损或是腐蚀导致减薄, 其温度会比正常部位温度偏高, 从而可以检测出故障。3 管道由于局部温度波动较大导致材料热疲劳造成裂纹、 泄漏,故障处会渗漏管道内介质, 如 果管道内介质为低温介 质(如氨气)或是高温介质时,管道渗漏介质与管道外壁温差不同, 可使用红外热像仪拍摄到故障。 4管道保温脱落,其脱落处温度偏大,可在热像图中清晰 显示。热像仪还可检测出管道温度, 作为保温是否达到规定 效果的判断依据。5换热器炉 管堵塞或是内漏,导致换热效率降低,影响正常生产和造成能源浪费, 可以使用热像仪检查 出故障。6加热炉或是反应器炉管在高温高压和腐蚀性强的环境下工作,会造成热斑、龟 裂、渗碳、氧化、热裂、减薄等,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利用 谱盟光电红外热像仪通过窥视 孔对炉内炉管测试,可得到故障的热图像,为维修炉管的实施方案提 供依据。 典型客户: 石化行业:衢州巨化、独山子石化、扬子石化-巴斯夫等 制药行业:强生制药等 冶金行业:武汉钢铁公司、马鞍山钢铁公司、鞍山钢铁公司等 红外热像仪的优点 1管线的积炭、减薄、裂纹;换热器、反应器等设备炉管内漏、堵塞等故障往往肉眼无法发 现,热像仪可以检测出细微 的温度变化,在此基础上,我们可迅速判断出故障。 2 FLIR 已申请专利的画中画及 MSX 多波段动态成像技术除了拍摄红外图像外, 还同时捕获一幅数字 照片,将其融合在一起,有助于识别和定位故障,从而能够在第一时间正确的修复故障。 3 谱盟光电FLIR T400系列热像仪配备了功能强大的软件, 用于存储和分析热图像并生成专业 报告。通过该软件,可以对存储在从 热像仪下载的图像中发射率、反射温度补偿以及调色 管熾与支按岸按处有 保

红外热成像特点

红外热成像特点 自然界所有温度在绝对零度(-273℃)以上的物体都会发出红外线,红外线(或称热辐射)是自然界中存在最为广泛的辐射。大气、烟云等吸收可见光和近红外线,但是对3~5微米和8~14微米的红外线却是透明的。因此,这两个波段被称为红外线的“大气窗口”。我们利用这两个窗口,可以在完全无光的夜晚,或是在烟云密布的恶劣环境,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前方的情况。正是由于这个特点,红外热成像技术可用在安全防范的夜间监视和森林防火监控系统中。 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项前途广阔的高新技术。比0.78微米长的电磁波位于可见光光谱红色以外,称为红外线或称红外辐射,是指波长为0.78~1000微米的电磁波。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可以辐射红外线,因此利用探测仪测量目标本身与背景间的红外线差可以得到不同的热红外线形成的红外图像。 目标的热图像和目标的可见光图像不同,它不是人眼所能看到的可见光图像,而是表面温度分布图像。红外热成像使人眼不能直接看到表面温度分布,变成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热图像。所有温度在绝对零度(-273℃)以上的物体,都会不停地发出热红外线。红外线(或热辐射)是自然界中存在最为广泛的辐射,它还具有两个重要的特性: (1)物体的热辐射能量的大小,直接和物体表面的温度相关。热辐射的这个特点使人们可以利用它来对物体进行无需接触的温度测量和热状态分析,从而为工业生产,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方面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检测手段和诊断工具。 (2)大气、烟云等吸收可见光和近红外线,但是对3~5微米和8~14微米的热红外线却是透明的。因此,这两个波段被称为热红外线的“大气窗口”。利用这两个窗口,使人们在完全无光的夜晚,或是在烟云密布的战场,清晰地观察到前方的情况。由于这个特点,热红外成像技术在军事上提供了先进的夜视装备,并为飞机、舰艇和坦克装上了全天候前视系统。这些系统在现代战争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红外热像仪应用的范围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加深而愈来愈广泛:用红外热像仪可以十分快捷,探测电气设备的不良接触,以及过热的机械部件,以免引起严重短路和火灾。对于所有可以直接看见的设备,红外热成像产品都能够确定所有连接点的热隐患。对于那些由于屏蔽而无法直接看到的部分,则可以根据其热量传导到外面的部件上的情况,来发现其热隐患,这种情况对传统的方法来说,除了解体检查和清洁接头外,是没有其它的办法。断路器、导体、母线及其它部件的运行测试,红外热成像产品是无法取代的。然而红外热成像产品可以很容易地探测到回路过载或三相负载的不平衡。 在红外热像预知维护领域,采用红外热像仪对所有电气设备、配电系统,包括高压接触器、熔断器盘、主电源断路器盘、接触器、以及所有的配电线、电动机、变压器等等,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查,以保证所有运行的电气设备不存在潜伏性的热隐患,有效防止火灾、停机等事故发生。 红外热像仪可将人眼无法看到的红外辐射能量转换为电信号,并以备种不同的颜色来表

红外热像仪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红外热像仪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标签:红外应用疾病诊断温度 人体是一个天然红外辐射源,它不断地向周围空间发散红外辐射能。其红外辐射波波段在5-50um之间,峰值在8-13um附近。当人体患病时,人体的全身或局部的热平衡受到破坏,在临床上多表现为人体组织温度的升高或高低。因此测定人体体温的变化是临床医学诊断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红外热像仪可以显示和记录人体的温度分布,并将病变时的人体热像和正常生理状态下的人体热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差别来判断病理状态,与精密的解剖学相比,热成像系统在反映人体体温的改变以及新陈代谢的进程方面有着常规检测手段无法替代的特性。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查应用的是人体自身皮肤辐射出的红外线,是绝对被动和不伤害人体的,其用于临床诊断有几十年的历史,现已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 针对红外热像仪在医用红外热像仪的应用情况主要作以下简要介绍: 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是典型的一种代谢功能性疾病,和人体体温有着密切的联系,使用医用红外热像仪诊断糖尿病显然比平常的血糖值化验方法更可靠。糖尿病的代谢功能异常多发生在微循环部位,通过使用施加温度负荷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诱发异常的功能状况,将体内的代谢功能异常状况通过温度变化诱发到体表。当然,体表温度也受到各种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测量过程中要对环境和测量结果进行正确处理,以得出正确的代谢性疾病结论数据。 乳腺瘤的早期诊断 一般来说,健康妇女两侧乳房的热像图是对称的,任何乳房热图的不对称性往往与疾病和细胞活性有关,更多地可能与肿瘤有关。恶性肿瘤周围血管丰富,细胞反应活跃,其温度大多高于正常组织。实验表明,肿瘤组织代谢旺盛,供血丰富,热量从局部向外辐射。使用热像仪探测乳腺癌优势明显。

科研型研发用红外热成像仪

研发用科研型红外热像仪类型及各自特点: 谱盟光电认为,高端研发专家所需的红外热像仪应配备特殊功能。为简化研发工作,FLIR开发出一系列FLIR专属特征,极适合各领域研发工作的开展。FLIR ATS SC系列所有红外热像仪均拥有这些独一无二的特征。 在许多情况下,研发应用都要求具备高端测量功能。FLIR ATS提供了多项制冷和非制冷式解 决方案。这些红外热像仪在快速运动的场景以及热场景、测温范围广的应用环境、小振幅环境、多谱分析或小物体评估等应用中显示出卓越的测量性能。谱盟光电的FLIR SC2500还适合用于激光剖面分析、画作分析、硅片检测、高温测量以及各类更适合采用短波红外测量的领域。 1) 快速运动——积分时间短 应用说明:在200km/h车速下开展质量测试时的轮胎的红外图像。 红外热像仪型号:带外部同步传感器的FLIR SC7300L。 要求:快照积分时间短,在从属热像仪模式下以外部触发器输入获取数据。 2) 温度范围大——多种温度指标模式 应用说明:JET Fusion等离子反应堆温度测量。 红外热像仪型号:FLIR SC7700,采用滚动积分时间。 要求:超帧,实时扩展测量范围。 3) 快速热探测——帧频高 应用说明:气囊布置分析。 红外热像仪型号:FLIR SC7300M,在窗口模式中为3.5Khz。 要求:在快拍模式中帧频高,拥有外部触发输入。 4) 小振幅环境——热分辨率&锁相热成像 应用说明:热应力分析 红外热像仪型号:FLIR SC7300M,采用锁相信号输入 要求:热灵敏度非常高(<20mK),具有锁相信号输入和快照模式 5) 小物体分析——空间分辨率高 应用说明:集成电路的热评估。 红外热像仪型号:FLIR SC5700,带5个显微镜头,每个像素的分辨率为3μm。 要求:采用设计先进的显微镜头、极低NETD和大型FPA检测器,获得了高质量图像分辨率。积分时间非常短,也可以进行瞬态分析。 6) 多谱分析–大量镜头和滤片组合在一起 A应用说明:飞机喷气的多谱红外热特征。 红外热像仪型号:FLIR SC7300BB ORION,配备有高速滤片轮和专用远距离测量镜头。 要求:在不同波段中进行热分析,拥有快照模式和专用滤片镜头套装。 7) 短波红外(SWIR)应用举例 应用说明:水果质量控制。 红外热像仪型号:FLIR SC2500,配备有专用滤片。 要求:光谱分析。

医学红外热成像技术用于人体检测

医学红外热成像技术用于人体检测 医学红外热成像技术是对病人身体表面及热区温度进行检测、记录、成像的一种手段。图像可以提供解剖区域的温度对比信息。此程序所使用的仪器可以对温度区域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 医学红外热成像技术没有离子辐射,静脉注射,也没有其他入侵程序。此技术完全是无害、无毒、非入侵的技术。作为一种功能性成像技术,乳房部位的红外热像图可以提供交感神经系统的生理机能是否正常的信息,血管系统和其他炎症情况。 物理学 所有高于绝对温度(-273K)的物体都会发射红外辐射,霍尔兹-波兹曼发现红外辐射及温度之间的关系。物体表面发射的红外辐射与物体表面的辐射率及绝对温度成正比。人体的辐射率接近1%,类似黑体,即几乎能100%辐射红外能量。这样就可以通过人体皮肤的红外辐射得出人体温度分布。红外热成像技术利用这个原理来检测身体表面温度。 仪器设备 在电子波普中红外线存在的范围是从0.75μm-1mm,而人类皮肤辐射红外线集中在2-20μm的波普范围,平均峰值在9-10μm[5].根据普朗克定律计算发现人体对红外线的辐射的波长主要在6-14μm。 选择临床红外热成像系统需要考虑很多重要的技术因素(大部分是本章节以外的内容),但至少从研究阶段设备的标准已经建立,应用到红外物理和人类生理参数。肯定的是,空间分辨率,温度分辨率和热稳定性以及在电脑上成像的程序是值得考虑的几个参数。然而所有参数的基础都要先考虑探测器的波长。探测器波长选择什么范围取决于被测物体和检测所在的环境条件。考虑到所检测的对象是人皮肤的温度,根据普朗克定律我们选择波长为6-14μm的探测器。如果用红外在3-5μm范围内检测皮肤温度,结果并不可信因为此光谱范围内人体皮肤与黑体相差较远[8,9]。检测环境要注意排除有可能导致检测错误的因素。使用短波范围(7μm以下)的探测器要考虑人工测量环境中的反射因素导致的检测错误[10]。因此,使用在9-10μm长波范围的探测器检测乳房和全身比较好。

红外成像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阅读人数:13人页数:7页yangfamingsg 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热成像仪是从对红外线敏感的光敏元件上发展而来,但是光敏元件只能判断有没有红外线,无法呈现出图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各国对热成像仪的军事用途表现出了兴趣,对其进行了零星的研究和小规模应用,1943年美国就与RNO合作生产了一款代号M12的机型,其功能和外观已经能看出热成像仪的雏形,这应该算是最找的一款热成像仪,算是热成像仪的鼻祖。 1952年,一款非常重要的材料研-锑化铟被开发出来,这种新的半导体材料促进了红外线热成像仪的进一步发展。不久之后,德州仪器和RNO公司联合开发出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前视红外线(Forward looking infrared)热成像仪。这一系统采用的是单原件感光,利用机械装置控制镜片转动,将光线反射到感光元件上。 随着碲镉汞材料制造工艺的成熟,在军事领域大规模采用热成像仪成为了可能。60年代之后出现了由60或更多的感光元件组成的线性整列,美国的RNO公司将热成像仪的应用拓展至民用领域发展。然而由于最初采用的是非制冷感光元件,制冷部件加上机械扫描机构使得整个系统非常庞大。 等到CCD技术成熟之后,焦平面阵列式热成像仪取代了机械扫描式热成像仪。至80年代半导体制冷技术取代了液氮、压缩机制冷之后开始出现了便携、手持的热成像仪。90年代之后,RNO公司又开发 1/7 出了基于非晶硅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进一步降低了热成像仪的生产成本。 红外线,又称红外辐射,是指波长为0.78~1000微米的电磁波。其中波长为2~1000微米的部分称为热红外线。 目标的热图像和目标的可见光图像不同,它不是人眼所能看到的可见光图像,而是表面温度分布图像。红外热成像使人眼不能直接看到表面温度分布,变成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热图像。所有温度在绝对零度(-273)℃以上的物体,都会不停地发出热红外线。红外线(或热辐射)是自然界中存在最为广泛的辐射,它还具有两个重要的特性:(1)物体的热辐射能量的大小,直接和物体表面的温度相关。热辐射的这个特点使人们可以利用它来对物体进行无需接触的温度测量和热状态分析,从而为工业生产,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方面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检测手段和诊断工具。(2) 大气、烟云等吸收可见光和近红外线,但是对3~5微米和8~14微米的热红外线却是透明的。因此,这两个波段被称为热红外线的“大气窗口” 。利用这两个窗口,使人们在完全无光的夜晚,或是在烟云密布的战场,清晰地观察到前方的情况。由于这个特点,热红外成像技术在军事上提供了先进的夜视装备,并为飞机、舰艇和坦克装上了全天候前视系统。这些系统在现代战争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全球红外热像仪市场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并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红外热像仪是一种用来探测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并通过光电转换、电信号处理等手段,将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图像转换成视频图像 2/7 的高科技产品。红外热像仪具有很高的军事应用价值和民用价值。 在军事上,红外热像仪可应用于军事夜视侦查、武器瞄具、夜视导引、红外搜索和跟踪、卫星遥感等多个领域;在民用方面,红外热像仪可以用于材料缺陷的检测与评价、建筑节能评价、设备状态热诊断、生产过程监控、自动测试、减灾防灾等诸多方面。红外热像仪行业是一个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新兴高科技产业,红外热像仪广泛应用于军民两个领域。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红外热像仪已在卫星、导弹、飞机等军事武器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同时,随着

影响红外热成像法检测结果的几个因素

影响红外热成像检测结果的几个因素: 1 红外热成像设备的性能; 1.1 距离:由于判别饰面层的脱粘空鼓状况,至少需要识别5mm 的大小范 围,所以要根据仪器的具体指标来计算仪器的最大检测距离。而不能 理解在规范中的10~50m 范围内就行。 1.2 视角镜头的视角越小,在相同距离下,在红外热像仪中的显示越大, 物体的细节越清晰;换一种方式来说,如果显示大小相同,那么镜头 度数越小,检测距离就可以越大、 1.3 精度:红外热像仪图像的温度分辨率要求较高,测温的精度及准确度 并非十分的重要。满足在建筑领域应用时,温度分辨率小于0.1。c 的要 求。因为分析图片时,温度分辨率越高,分析的图片越精细; 2 被检测外墙的这种干扰因素; 2.1 构造不同:不同的构造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干扰,在红外图片分析中, 剔除干扰,找到真正的异常区是非常重要的。构造干扰,往往呈现出 一种规则的图像,比如梁、柱呈现出规则的低温; 2.2 外墙面是否干净,是否平整,又没有色差;外墙的污渍以及色差呈现 出来的干扰是不规则的,这要根据肉眼观察、数码相片、以及复查时 加以确认; 2.3 施工干扰:施工中的脚手眼、外架的附墙等。这类干扰,一般在图片 中分布的较为规则。这需要检测者有现场施工的经验,发现此类问题 时检测人员可以询问委托方核实。必要时委托方出具业主、监理和施 工单位三方签字的书面证明; 2.4 环境干扰:检测中太阳照射在建筑物上投射的阴影,以及周边建筑物 的辐射干扰。此类干扰要求检测人员要在检测前,对各种环境干扰要 有一个大致的判断,这样在图片分析时,才能剔除此类干扰。 2.5 实例 红外照片 初看红外图片,可以发现规则的方形高温区,现场查看结构图,发现高温区 为填充墙,低温区为剪力墙,所以正常,此异常为构造不同造成的异常; 再细看红外图片,可看见在左边的最高的两层填充墙上出现了方形的高温区。当时判断,如果是空鼓不可能如此规则,到现场进行复测发现,在上述部位施工单位涂刷了一层胶质防水材料。 3 检测时的气候条件; 3.1 温度:红外辐射在被探测器接收之前,必然要经过大气、成像系统等 介质,造成红外损失。根据史蒂夫——波尔兹曼定律,黑体的全辐射 率和黑体热力学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所以温度越高,物体发射的红 外线就越强。因而在一定范围内,高温跟有利于红外检测; 3.2 日照:检测墙面的最佳时间段的选取,目的是为了突出外墙饰面层脱 粘空鼓部位与正常部位的温差,一般是选择立面受日照量最大的时刻; 3.3 湿度:当大气湿度大于85%的情况下,由于水气密度增加,水汽对红 外辐射吸收的增大缘故,大气对目标物体辐射的衰减急剧加大,因此,在雾天、雨天,不适宜进行红外检测; 6F 6F

红外热成像仪基本原理介绍

红外热成像仪基本原理介绍 原理综述:红外热像仪是利用红外探测器、光学成像物镜及光机扫描系统(或者焦平面技术)接受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反应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件上,在光学系统和红外探测器之间,有一个光机扫描机构对被测物体的红外热像进行扫描,并聚焦在单元或分光探测器上,由探测器将红外辐射能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处理,转换成标准视频信号通过电视屏或监测器显示红外图像。 一、什么是红外 为了搞清楚红外热成像仪是如何成像的,我们有必要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红外。那么什么是红外呢?物理学对红外线的解释是:红外或称红外辐射,由物理学家郝歇尔于1800年首先发现,其本质是波长为0.76um~1000um 的电磁波,波长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其中波长为0.76~3um 的红外称为近红外,波长为3~40um 称为中红外,波长40~1000微米的称为远红外。 二、为什么能用红外进行成像 在明白了什么是红外之后,我们也许会好奇另一个问题:既然红外是波长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的电磁波,是一种无法用肉眼直视的电磁波,那么我们如何能利用它进行成像呢?这要归因于红外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热效应。事实上,红外频率比较低,能量不高,所以当红外照射物体时只能穿透原子分子的间隙,而不能穿透到原子、分子内部,由于红外只能穿透到原子、分子的间隙,会使原子、分子的振动加快、间距拉大,即增加热运动能量,从宏观上看,物质在融化,沸腾,气化,但物质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这就是红外的热效应。 三、如何利用红外热效应成像 既然我们可以利用红外的热效应进行成像,那么从技术上如何实现呢?这需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红外传感器——热探测器。热探测器分为:温差电偶和温差电堆、测辐射热计、高莱管、热电探测器。这里主要介绍热电探测器。热电探测器是利用居里点以下的热电晶体的自发极化强度与温度有关的原理制成的器件。当热电晶体薄片吸收辐射产生温升时,在薄片极化方向产生电荷变换为:DeltaT 式中DeltaQ 为电荷变化量,pT 为温度T 时的热释电系数,A 为吸收辐射的表面的面积,DeltaT 为晶体的温升值,当用调制的辐射照射时晶体的温度不断变化,电荷也随之变化,从而产生电流,它的数值与调制的辐射量有关。在恒温下,晶体内部的电荷分布被自由电子和表面电荷中和,在两极间测不出电压。当温度迅速变化时,晶体内偶极矩会产生变化,产生瞬态电压,所以热(释)电探测器只能探测调制的辐射或辐射脉冲,它的响应时间快,可达纳(10-9)秒数量级,并能在常温下工作。此外它仅由晶体片镀以电极构成探测元,因此机械强度很高,克服了红外探测器容易损坏的缺点,响应的谱段从γ射线到亚毫米波,是目前发展最快的热探测器。热电探测器所用的材料主要有钛酸钡、硫酸三甘肽(TGS)、掺镧的锆钛酸铅(PLZT)、铌酸锂和铌酸锶钡。 四、如何根据热电信号最终成像 ,T pTA Q ?=?

红外热成像智能视觉监控系统

红外热成像智能视觉监控系统 “红外热成像智能视觉监控系统”是我司采用国内国际先进厂商监控设备并进行二次开发的“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包括“红外热成像防火图像监控系统”、“嵌入式智能视觉分析安保系统”及“防感应雷系统”三部分。 该系统具有热成像防火检测、防盗入侵检测、非法停车检测、遗弃物检测、物品搬移检测、自动PTZ跟踪、徘徊检测等功能模块,可以很好为场区周界防范提供各种监控管理需求。而且产品具有自学习自适应能力,即使是在各种极端恶劣的环境和照明条件下也可以保持极高的性能——在保持%超高检测率的同时,只有极低的误报率(少于1个/天)。 防火检测: 通过红外热成像防火图像监控系统,工作人员在监控中心可对监控点周边半径1公里至5公里或更大的区域(设置动态轮循状态)进行24小时实时动态系统监控,能在第一时间侦察到地表火情或烟雾,并及时触发联动报警。帮助尽早发现灾情或隐患,及时处理可能突发的火灾及其他异常事件,并且为灾情发生时现场指挥提供依据。 防盗检测: 基于嵌入式智能视觉分析技术的监控跟踪系统,具有入侵检测和自动PTZ跟踪功能模块。支持无人值守、自动检测、报警触发录像、短信自动外发报警等功能。 车辆监控: 支持车容车貌监控、场区路线、远程实时WEB监控、监控录像、视频

存储、回放查询等功能。满足中心或其他相关单位对车辆运输的监控管理。防雷系统: 考虑到野外环境下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防止外界强电压、大电流浪涌串入系统,损坏系统的设备,造成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我们将从视频信号、RS485控制信号、网络信号、电源四个方面做好防雷保护措施,以保证系统较好的抗干扰性。 系统拓扑图: 技术说明详解: ◆前端热成像仪技术详述 1)红外成像原理 自然界中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6摄氏度)的物体都不断地辐射着红外线,这种现象称为热辐射。红外线是一种人眼不可见的光波,无论白天黑夜,物体都会辐射红外线,但红外线不论强弱,人们都看不到。红外热像仪就是利用红外探测器、光学成像物镜接收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信号(一切物体,只要其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就会有红外辐射),经过红外光学系统红外探测器的光敏源上利用电子扫描电路对被测物的红外热像进行扫描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处理、转换或标准视频信号通过电视屏或监测器显示红外热图像。利用这种原理制成的仪器为红外热成像仪。下图为一个典型的红外热成像系统工作原理图: 红外热成像系统,产生的图像是热图像,这种热像图与物体表面的热分布场相对应,实质上是被测目标物体各部分红外辐射的热像分布图,由于信

中医红外热成像技术规范

中医红外热成像技术规范 摄像环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Thermal Imaging of Chinese Medicine Camera Environment

目次 前言 (1) 引言 (2)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3) 3.1 中医红外热成像摄像环境 (3) 3.2 室内温度 (3) 3.3 室内湿度 (3) 3.4 室内通风 (3) 3.5 室内光线 (3) 3.6 室内背景颜色 (4) 3.7 室内地面材料 (4) 3.8 室内墙体涂料 (4) 3.9 室内空间大小 (4) 3.10 室内办公家具颜色 (4) 3.11 电磁兼容性 (4) 4 指导原则 (4) 4.1 规范的原则 (4) 4.2 安全的原则 (4) 4.3 有效的原则 (4) 5 环境指标参数 (4) 5.1 室内温度参数 (4) 5.2 室内湿度参数 (5) 5.3 室内光线要求 (5) 5.4 室内通风要求 (5) 5.5 室内背景颜色要求 (5) 5.6 室内地面材料要求 (5) 5.7 室内墙体材料要求 (5) 5.8 室内空间大小参数 (5) 5.9 室内办公家具颜色要求 (5) 5.10 电磁兼容性要求 (5)

前言 中医红外热成像技术规范·摄像环境是根据红外热成像原理,采用非接触方式测量人体表面温度的医用电子红外成像系统正常工作情况下,所处室内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线、通风、地板材料、背景颜色、墙体涂料、空间大小、办公家具颜色、电磁兼容性要求)的总和。利用红外热成像摄像装置,结合动物实验及人体舒适度实验研究,制定出标准化摄像环境条件,能够为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医学临床人体的应用提供规范环境,有利于为疾病早期发现和亚健康状态的检测评估提供基础条件。摄像环境的实施者为专业设备使用医学机构,及相关安装设计和室内建造机构。摄像环境的服务者为红外热成像摄像技能培训考核合格的红外热成像摄像专业人员。摄像环境的服务对象为广大民众,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或者疾病患者。 《中医红外热成像技术规范·摄像环境》(以下简称《规范》)是我国用于指导和规范中医红外热成像摄像技术开展的规范性文件。编写和颁布本《规范》的目的在于为目前众多医院和相关机构开展人体红外热成像技术、厂家生产中医热成像设备、建造机构设计实施红外线环境提供一个标准,使日趋盛行的中医红外热成像摄像技术的实施环境更加规范化、更具安全性,从而使之更好地为广大民众的健康服务。 本《规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于2013年6月正式立项。2013年7月,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在北京成立《规范》编写委员会,组成如下:主任委员孙涛,副主任委员王超、王广全、吴士民、樊新荣、朱嵘、黄平,编写人员(按姓氏笔画排序)丁松屹、于文、马文杰、王广全、王中博、王政研、王维维、王超、王燕申、冯潇斐、匡小霞、朱夜明、朱惠、朱嵘、孙小莹、孙军刚、麦方永、李洪娟、李桃、杨晓虹、吴士明、余葱葱、谷方均、张冬梅、张成明、张冀东、范铁兵、罗云、周丽娟、贺玮苇、郭建、郭烨、唐艳华、黄平、黄祖波、彭小莉、彭柳、虞书、谭佳佳、樊新荣。编写委员会设计论证了《规范》整体框架,首先组织编撰《规范》部分作为样稿,并对编写体例、内容、时间安排和编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2014年3月,《规范》初稿完成并提请著名红外热成像研究专家审定。2014年6月,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组织召开《规范》编撰讨论会,每一具体规范以权威专家为核心形成编写团队,并广泛听取相关学科专家意见,集体讨论后确定。2014年9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在北京组织了由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等单位完成的中医药标准化项目“中医热成像技术规范”(ZYYS-2013[0004])之一“摄像环境”项目结题验收会。根据验收会议精神,编写委员会在综合专家建议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进一步实验、讨论和修改,并最后定稿。 本规范根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编制。 本《规范》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审定并发布。 本《规范》由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提出、起草并归口。 付强、张新曼、谢胜、李顺月、赵燕平、纪云西、高昕妍等专家对本《规范》进行了审定并提出宝贵意见,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在本规范的编写过程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红外热像仪原理、主要参数和应用

红外热像仪原理、主要参数和应用 红外热像仪原理、主要参数和应用 1. 红外线发现与分布 1672年人们发现太阳光(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的。当时,牛顿做出了单色光在性质上比白光跟简单的著名结论。我们用分光棱镜可把太阳光(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单色光。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胥尔从热的观点来研究各色光时,发现了红外线。 红外线的发现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的又一个飞跃。随着对红外线的的不断探索与研究,已形成红外技术这个专门学科领域。 红外线的波长在0.76--100μM之间,按波长的范围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极远红外四类,它在电磁波连续频谱中的位置是处于无线电波与可见光之间的区域。 红外线辐射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最为广泛的电磁波辐射,它是基于任何物体在常规环境下都会产生自身的分子和原子无规则的运动,并不停地辐射出热红外能量,分子和原子的运动愈剧烈,辐射的能量愈大,反之,辐射的能量愈小。 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会因自身的分子运动而辐射出红外线。通过红外探测器将物体辐射的功率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成像装置的输出的就可以完全一一对应地模拟扫描物体表面温度的空间分布,经电子系统处理后传至显示屏上,得到与物体表面热分布相应的热像图。运用这一方法,便能实现对目标进行远距离热状态图像成像和测温并进行分析判断。 2. 红外热像仪的原理 红外热像仪是利用红外探测器、光学成像物镜和光机扫描系统(目前先进的焦平面技术则省去了光机扫描系统)接受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反映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上,在光学系统和红外探测器之间,有一个光机扫描机构(焦平面热像仪无此机构)对被测物体的红外热像仪进行扫描,并聚焦在单元或分光探测器上,由探测器将红外辐射能转换电信号,经放大处理、转换为标准视频信号通过电视屏或监测器显示红外热像图。 这种热像图与物体表面的分布场相对应;实际上是被测目标物体各部分红外辐射的热像分布图由于信号非常弱,与可见光相比缺少层次和立体感,因此,在实际动作过程中为更有效地判断被测目标的红外热场,常采用一些辅助措施来增加仪器的实用功能,如图像亮度、对比度的控制,实际校正,伪色彩描绘等高线和直方进行运算、打印等。 简而言之,红外热像仪是通过非接触探测红外热量,并将其转换生成热图像和温度值,进而显示在显示器上,并可以对温度值进行计算的一种检测设备。红外热像仪能够将探测到的热量精确量化,能够对发热的故障区域进行准确识别和严格分析。 3. 红外热像仪的主要参数 (1) 工作波段:工作波段是指红外热像仪中所选择的红外探测器的响应波长区域,一般是3~5μm或8~12μm。 (2) 探测器类型:探测器类型是指使用的一种红外器件。如采用单元或多元(元数8、10、16、23、48、55、60、120、180、等),采用硫化铝(PBS)、硒化铅(PnSe)、碲化铟(InSb)、碲镉汞(PbCdTe)、碲锡(PbSnTe)、锗掺杂(Ge:X)和硅掺杂(SI:X)等。 (3) 扫描制式:一般为我国标准电视制式,PAL制式。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热成像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一、医用热像图的理论基础 热成像技术(Thermography)又称温差摄影,是利用红外辐射照相原理研究体表温度分布状态的一种现代物理学检测技术。与精密的解剖学相比,热成像系统在反映人体生理的改变以及新陈代谢的进程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特性。 人是恒温动物,能维持一定的体温。用物理学的观点来看,人体就是一个自然的生物红外辐射源。它不断地向周围空间发散红外辐射能。当人体患病或某些生理状况发生变化时,这种全身或局部的热平衡受到破坏或影响,于是在临床上表现为组织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因此测定人体温度的变化,也就成为临床医学诊断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医用热成像技术就是采用焦平面热探测器阵列(或光机扫描)将红外辐射能量转为电子视频信号,经过处理后形成被测物体的红外热图像,这种图像可在彩色监视器上显示,同时可送入计算机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或存贮在硬盘或软盘上,也可由打印机打印成照片。红外热像图的诊断原理正是利用红外辐射能照相来研究体表温度分布状态,并将病变时的人体热像和正常生理状态下的人体热像进行比较,从而为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红外热成像探测的是人体自身皮肤辐射出的红外线,检查时既无创伤,又无不适,快速方便。它是绝对被动和不伤害人体的,这一点对于诊断工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医用热像仪的应用领域 从热像仪的工作原理可知,热像仪探测的是人体表面的热辐射,皮肤是一个良好的红外辐射体,其比辐射率可达0.99以上,所以,体内器官的温度差异是可以经过热传导至体表从而被热像仪探测到的;同时,当体内深层器官的病变严重时,在体表也能探测到温度的差异,因此,医用热像仪不仅能诊断体表或接近体表的一些疾病,如皮肤、乳房、甲状腺肿瘤、血管疾病、关节病变等,而且对深层器官疾病的病变也起到很好的临床诊断作用。 医用热像技术用于临床诊断已有几十年历史,现已成为了诊断浅表肿瘤、血管疾病和皮肤病症等的有效工具。现就几个典型病症的诊断来进行简要的介绍。 1

红外热像仪检测报告

昆山汉吉龙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热影像检测报告 昆山汉吉龙测控技术组 2017年8月19日

昆山汉吉龙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目录检测结果 1.低压配电柜进线铜牌······················正常 2低压配电柜进线铜牌······················正常 3.低压配电柜进线铜牌······················正常 4.高压室进线瓷瓶端口······················正常 5. 高压线缆架高压线架·······················正常 6 低压控制柜空压机空气开关····················正常 7.低压控制柜空压机电缆·······················正常 8.空压机房空压机机头部分······················正常 9.总装车间低压铝排接线端子·····················正常 10.总装车间低压铝排接线端子·····················正常 11.总装车间低压铝排接线端子·····················正常 12.变压器······························需要检查确认

昆山汉吉龙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区域 低压配电柜 设备名称 进线铜牌 检测时间 2017年8月16日 检测结果 正常 热红外图像 铜牌的温度 (最高温度34℃)

昆山汉吉龙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区域低压配电柜设备名称进线铜牌检测时间2017年8月16日检测结果正常 热红外图像 进线铜牌的温度 (区域最高温度33.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