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249.23 KB
- 文档页数:1
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训练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功能训练及护理方法与效果。
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60例,给予早期功能锻炼及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关节疼痛情况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 AS)明显低于对照组,随访3~6个月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0.0%(54/60)高于对照组78.33%(47/60),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行早期功能训练及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关节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标签:膝关节置换术;功能训练;护理膝关节置换术不仅仅有着缓解关节疼痛的作用,同时对于关节畸形有着矫正和对膝功能状态改善的作用[1]。
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有效的功能锻炼及护理方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4例(45.0%)为男性,66例(55.0%)为女性。
年龄15~78岁,平均年龄为(55±2.6)岁。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中的60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及时的关注患者的病情情况,做好患者的基础治疗。
1.2.2观察组观察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做好患者的术后功能训练及护理。
①加强患者的功能锻炼,患者手术之后进行早期主动功能锻炼,并加强患者的卧床练习。
患者仰卧状态时将患者的腿抬高,并保持放松的状态,患者术后的第3d,持续进行连续被动运动,结合患者的耐受情况,尽可能的使得患者屈膝关节,引导患者进行主动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研究做好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住院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34例,对患者制定详细量化的功能锻炼方法,包括手术前、手术后功能锻炼及出院后的指导。
结果:本组134患者进行1年随访,效果显著,无一例发生关节粘连;结论:做好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术后关节粘连发生率,使患者最大限度恢复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功能锻炼;膝关节置换骨关节炎是一种很常见的骨关节疾病,当今是老龄化社会,骨关节炎的发病极其广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骨关节病的切实有效方法,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的效果直接影响患者膝关节的功能。
2013年1月~2014年3月我们对在我院行膝关节置换的130例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功能锻炼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胸外科手术的患者130例,男57例,女73例,年龄51~83岁,平均年龄65.3岁。
其中单侧膝关节置换109例,双侧膝关节置换25例,其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0例,痛风性关节炎11例,创伤性关节炎7例,并发症发生率1.5%,其中肺部感染1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
130例住院16-28 天,平均22.5天。
术后随访8-12月,均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关节粘连。
2 护理方法2.1 术前护理2.1.1一般护理:为保证功能锻炼的顺利进行,给予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和护理,让患者保持良好的术前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消除手术顾虑,改善患者的焦虑或担忧等不良的心理,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
2.1.2 术前功能训练:做好锻炼前准备工作,衣服要穿宽松些,厚底鞋,以免滑倒。
老年人应先排便、排尿后再进行锻炼,选择安静无干扰的地方,最好有家人监督下进行。
股四头肌的肌力锻炼,让患者坐在床胖,双腿自然能下垂,嘱气做膝关节的屈伸运动,屈伸一下为一次,30次为一组,根据患者病情耐受情况,每日3-5组不等。
论著·防保康复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7年第33卷第5期随着骨科疾病诊治水平不断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改进,对骨损伤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模式,可从多个方面控制病况,形成相对稳定的护理干预体系。
现阶段,骨损伤本质上是骨结构异常性病变,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够从病理上消除症状,但术后要实施多方面的康复护理。
2014年11月-2016年2月收治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对其术后康复护理的实施情况进行研究。
资料与方法2014年11月-2016年2月收治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年龄58~79岁,平均(68±3.2)岁;其中,女20例,平均年龄(69±2.4)岁,男10例,平均年龄(63±3.1)岁。
临床统计,骨性关节炎2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滑膜软骨瘤病1例,所有患者均为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护理方法:术后持续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同时采取相关护理措施;于3个月后回访调查,记录30例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症状的康复情况。
本次术后康复护理包括:病情观察、患肢护理、感染护理、功能训练,以及对患者提供专业性的出院指导。
疗效评价:护理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编制的HSS 膝关节评分系统,主要包括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膝关节屈曲畸形、膝关节不稳定性等6个方面:①疼痛(30分)、②功能(22分)、③活动度(18分)、④肌力(10分)、⑤屈膝畸形(10分)、⑥稳定性(10分)。
临床疗效分级:优>85分,良70~84分,中60~69分,差<60分。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晚期膝关节疼痛具有根治性作用,术后护理优良率93%以上。
本次30例对临床护理均表示满意,满意度100%,且护理前后症状变化明显(P <0.05),见表1。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体会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行康复训练的护理效果。
方法:从本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当中选取3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每组各17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术后康复训练,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及膝关节功能评分。
结果:干预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94.1%)明显优于对照组(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14,P<0.05)。
结论:对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给予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能够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缩短术后康复时间,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康复训练;关节功能【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387-02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治疗患者膝关节疾病,增强膝关节肌力及稳定性,解决膝关节功能障碍。
但手术后仍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及关节功能康复训练,才能保证手术治疗效果,提高关节功能。
本研究中,我院对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给予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本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当中选取16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每组各34例。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膝关节相关疾病;均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
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7例。
对照组中,男10例,女7例,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57.31±7.39)岁;观察组中,男11例,女6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8.31±6.39)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方面比较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具体包括伤口护理、药物护理、健康教育、预防并发症护理、饮食护理等。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3-06-21T08:45:45.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6期供稿作者:张玉芹[导读] 术后保持平卧位,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出血。
张玉芹(湖北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湖北宜昌 443001)【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6-0264-02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对30例行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总结。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术后予精心康复护理,经1~12个月的术后随访,效果满意,优良率达100%,无一例发生感染,无假体松动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良好的康复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和经济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置换康复护理功能锻炼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R)是用人工关节部件替代已损坏的关节的一种关节功能重建手术,常用于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外伤性关节炎患者[1]。
可缓解膝关节疼痛,矫正膝关节畸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
但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置换关节只是给患者有了改善功能的条件,要达到恢复功能的目的,必须在术后的康复护理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康复训练才能完成。
本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共行膝关节置换30例,术后通过对患者精心规范的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19例,女11例;30~70岁,平均年龄50岁。
病因主要为:退行性骨性关节炎,20例;风湿性关节炎7例,外伤性膝关节炎3例。
2 术后康复护理2.1术后常规护理术后常规心电监护、吸氧,严密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血氧饱和度,每30min监测1次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平稳后改为4~6h监测1次。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一项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严重的膝关节疾病和损伤。
手术后的康复护理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和活动能力。
以下是一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注意事项:1. 术后疼痛管理: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
护士应根据医嘱及时给予镇痛药物,并协助患者保持舒适。
2. 动作幅度:患者应该尽快开始进行运动疗法,以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恢复性运动,包括关节活动的主动和被动运动。
在开始运动之前,应先进行热身活动。
3. 起床和行走:患者通常需要在手术后的第二天起床。
护士应协助患者进行起床活动,以避免血栓形成和肺部感染。
逐渐增加行走的距离和时间,直到恢复正常行为能力。
4. 病房内活动:患者可以在病房内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如练习直腿抬高、屈曲和伸展膝关节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促进康复。
5. 饮食:护士应提供患者需要的营养,并确保患者在手术后保持适当的饮食。
这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6. 伤口护理:护士应定期检查手术切口,并遵循医嘱进行伤口清洁和更换敷料。
患者应避免将切口暴露在水中,以避免感染。
7. 心理支持:手术后的康复过程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护士应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
8. 康复计划:护士可以帮助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监测患者的康复进展。
定期康复评估和康复指导,有助于患者在术后恢复更好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需要确保患者得到全面、持续的护理和指导。
护士在此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负责监测患者的康复情况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通过合理的康复护理,患者可以尽快恢复正常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关节手术,适用于膝关节退行性疾病、骨折及严重的关节炎患者。
手术后的康复护理对于术后效果和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并为您提供一些相关的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术后康复的准备工作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护理。
在术前,医生和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并与患者做好充分的沟通,让患者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术后的注意事项。
家属也需要对术后的护理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和了解。
二、术后康复护理的目标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患者的早期功能恢复、减轻疼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方案。
三、术后的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1. 术后疼痛的处理术后疼痛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得到妥善的处理。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按时给予药物镇痛治疗。
还需要注意术后伤口的护理,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的发生。
2. 功能锻炼术后的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促进膝关节的功能恢复。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并监测患者的锻炼效果。
3. 饮食护理4. 心理护理术后的患者面临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需要得到良好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
5. 安全护理术后的患者需要得到良好的安全护理,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保证患者的安全。
6. 日常生活护理术后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得到良好的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进行个人卫生护理、睡眠护理、排便护理等。
四、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五、结语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并将之贯彻始终。
患者家属也需要配合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家庭护理环境,共同促进患者的康复。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及康复指导摘要;全膝关节置换术为临床一种行之有效的关节重建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疼痛,改善关节畸形情况,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 [1] 。
然而,如果术后康复护理和早期功能锻炼不得当,将会导致膝关节屈伸度达不到生理需求,甚至发展为膝关节强直,影响膝关节正常功能的发挥,因此手术前后全面细致的康复护理和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对于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尤为重要。
关键词;全膝关节;护理;康复指导前言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人膝部疾患日益增加,膝关节增生性退行性病变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其最有效的解决途径就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自2019年 8 月~ 2020年12月年以来,我科收治了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8例进行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术前、术后进行了耐心细致、行之有效的康复训练,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取本院自 2019年 8 月~ 2020年 12月实施膝关节置换术病例 8例,本组 8例均为女性,年龄55 ~ 65 岁,均为类风湿性骨性关节炎,其中 3例行单侧、2例行双侧膝关节置换。
2护理2.1 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
由于此类病人病程较长,对手术的期望值较高,同时又害怕手术失败等复杂的心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紧张、恐惧。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介绍过去成功的例子。
并强调只有加强膝关节术前及术后的功能锻炼,才能达到手术的预期效果,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同时,让患者在术前了解一些相关的功能锻炼的知识,也有利于术后锻炼的配合,消除顾虑,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从而达到提高手术疗效,达到预期效果。
2.1.2 术前准备。
(1)术前 3天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为术后做准备。
(2)禁食。
术前8h禁食、4h禁饮。
(3)皮肤准备。
术前为患者做好术肢备皮,术晨用碘伏消毒膝关节,范围为膝关节上下 20cm,而后用纱垫包扎膝关节。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关节手术,用于治疗膝关节严重损伤或退化性疾病。
术后康复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并减少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一、术后第一天1. 观察伤口情况:手术结束后,患者的伤口会被包扎起来,需要定期观察伤口情况,确保没有感染和出血。
2. 保持伤口清洁:保持伤口周围的皮肤清洁干燥非常重要,可使用生理盐水轻轻擦拭伤口周围的皮肤。
3. 床上翻身:术后第一天由于麻醉剂的作用,患者可能无法感觉自己的腿部,需要医护人员协助翻身,避免腿部受到额外的压力。
4. 康复训练:术后第一天,患者需要进行初步的康复训练,包括进行膝关节的活动和肌肉的锻炼,有助于减少术后的肌肉萎缩。
5. 疼痛管理:术后第一天患者可能会感到剧痛,医生会给予相应的止痛药物。
1. 动作训练: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膝关节活动练习,帮助康复。
要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和膝关节受力运动。
2. 用药注意:遵医嘱按时服药,特别是抗生素和止痛药,坚持用药,防止感染和减轻疼痛。
3. 伤口护理:仍需注意伤口的清洁和消毒,避免受到外部污染。
4. 康复辅助器具:术后第一周可能需要使用助行器、拐杖等辅助器具,以减少对膝关节的压力,有助于稳定身体。
5. 饮食调理:均衡饮食有助于伤口愈合和身体的恢复,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分和糖分。
6. 定期复诊:术后第一周需要定期到医院复诊,确保伤口愈合和康复状况。
三、术后第二周至六周1. 进一步的康复训练:逐渐加强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力量训练,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的步态和功能。
2. 药物管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种类,同时确保患者的营养和睡眠。
3. 康复器械使用:可以逐渐减少助行器、拐杖等辅助器具的使用,但需根据医生的指导逐渐增加活动量。
4. 应激管理:术后恢复期间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和焦虑,患者需要积极面对情绪,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4-08-08T09:14:26.4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2期供稿作者:王静李雯雯任德灵吴秀邱蒴刘翠翠[导读] 手术切口及周围纤维瘢痕化,关节周围韧带及软组织不易发生脱位,此期以增强肌力为主,扩大关节活动,增加活动量。
王静李雯雯任德灵吴秀邱蒴刘翠翠(黑龙江省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骨伤科 158100)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的方法。
方法应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共8例,对患者进行术前的功能锻炼指导和术后康复训练。
结果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80°~100°;术后6个月,关节活动度85°~120°。
结论术后早期实施功能锻炼和有效的康复训练可促进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并可有效地预防并发症。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2-0211-02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常用于治疗膝关节畸形和改善膝关节活动为目的的手术,膝关节置换术后全面细致地护理和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是保证手术效果、促进患者达到良好功能康复的重要部分
1 临床资料
2011年1-12月在我科共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8例,男4例,女4例,年龄60~75岁。
以上病人经过细致的护理及康复训练,均恢复良好而出院,提高了生活质量。
2 方法
2.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多为中老年且病情较重,担心手术治疗效果。
根据患者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讲解方式,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手术方法、术后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使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心理负担,增强信心,告知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2.2一般护理:
(1)患者手术回病房后根据不同麻醉取相应体位,嘱患者禁食禁水6h.
(2)固定引流管、导尿管并保持通畅,严密观察伤口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术后1~2h伤口引流血性液体400ml以上应及时通知医生。
(3)术后常规吸氧、心电监护,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
(4)抬高患肢略高于心脏15°,膝关节屈曲15°,保持中立位并常规冰敷关节24h,以减少出血、消除肿胀。
(5)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注意足背动脉搏动、皮肤色泽和温度。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3 术后患肢康复护理
2.3.1 早期训练
手术当天及术后第1天,小腿及足跟下垫枕头以抬高患肢伸直位,麻醉清醒后,疼痛减轻的情况下,鼓励患者活动足趾及踝关节。
臂部垫水垫,2~3h更换一次水垫,预防褥疮发生。
2.3.2 坐立训练
术后第二天起在CPM机上行被动锻炼,手术肢体放在CPM机上绑好约束带。
锻炼时,应夹闭负压引流管,以防负压作用而使引流管内的血流回流,CPM机使用应从小角度逐渐大,以患者能耐受疼痛为宜。
术后第2天,起始角度为10°,终止角度为30°,每日2次,每次60min,以后逐日增加角度5°~10°,循序渐进,持续使用1~2周,术后2周内屈膝超过90°[1]。
患者疼痛激烈或有皮下淤血应适当减少度数。
被动锻炼的同时,也应鼓励患者做直腿抬高锻炼,方法为取仰卧位,伸直膝关节将肢体抬离床面,开始时抬高约10°,然后缓慢放下,可以在他人的协助下进行,且抬到最高点停留几秒钟,双下肢交替进行。
术后1周坐床边使小腿下垂,缓慢屈伸膝关节,训练腓肠肌牵拉功能时,将足跟置矮凳上,单腿支撑坐立,缓慢弯腰至腓肠肌受牵拉后放松。
2.3.3 站立步行训练期(术后2周)
手术切口及周围纤维瘢痕化,关节周围韧带及软组织不易发生脱位,此期以增强肌力为主,扩大关节活动,增加活动量。
患者站立位,主动屈膝大于90°,被动活动大于110°,并指导患者做髌骨松动术及提踵练习[2]。
出院指导加强营养,预防感冒,定期复查,加强主动锻炼应循序渐进。
坚持长期膝关节伸曲活动及股四头肌舒缩的锻炼。
上下楼梯及洗澡的地方要安装牢固的扶手。
参加日常的轻量活动,但要预防跌跤和受伤。
3 讨论
TKA术后肢体的功能康复离不开早期康复训练,现代医学将治疗、护理、康复融为一体,把康复护理作为整体护理的一部分,渗透到整个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对本组病例的功能康复护理,使我认识到早期康复训练,早期干预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促进患者身心全面康复。
同时训练强度以患者能接受为宜,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能操之过急,根据年龄、体质及耐受程度抓住各个时期重点训练。
参考文献
[1]王青,陶松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康复.临床骨科杂志,1999,2(4):268.
[2]李琳,郭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康复[J].中国临床康复,2002, 8(6):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