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肺复苏操作规程

心肺复苏操作规程

心肺复苏操作规程
心肺复苏操作规程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心肺复苏操作实习指导

一:操作步骤

1.现场安全性的判定:察看周围环境,申明环境安全。

2.判定意识判断患者意识是否丧失,应在5~10s内完成。(1)方法:施救者可轻拍或轻摇患者的肩部,高声喊叫:“喂,你怎么啦?”;如你认识患者,则最好直接呼喊其姓名。如无反应即可判断为意识丧失;若意识丧失应立即开始现场复苏抢救,并紧急呼救(120)以取得他人协助。

(2)注意点:严禁摇动患者头部,以免损伤颈椎。若现场有亲人或旁人提供患者意识丧失的可靠信息,可省略以上步骤。

3.呼救

一旦确定患者已昏迷,应立即呼救,招呼最近的响应者。

(1)方法:大声叫“来人啊!救命啊!”

(2)注意点:成人呼吸心跳停止,一般先呼救(phone first),后心肺复苏;而溺水、创伤、药物中毒应先CPR后呼救(phone fast)。施救者应及早进行CPR,协助者的主要任务是呼救或协助现场心肺复苏初级救生(如在院内应立即去取除颤仪);向急诊医疗救护系统求救时,应讲清:紧急事件发生的位置?发生了什么事?有多少人需要帮助?患者的情况如何?患者正接受何种形式的急救?求救电话号码?联系人姓名?绝不可离开患者去呼救。

4.安置好患者心肺复苏体位

将患者仰卧于坚实平面如木板上,使头、颈、躯干无扭曲,平卧有利于血液回流,并泵入脑组织,以保证脑组织血供。

(1)方法:翻动患者时务使头、肩、躯干、臀部同时整体转动,防止扭曲。翻动时尤其注意保护颈部,施救者一手托住其颈部,另一手扶其肩部,使患者头、颈以及身体当作一个单位(“同轴转动”患者)平稳地转动为仰卧位。

(2)注意点:转动患者时,施救者跪于患者肩旁,将患者近侧的手臂直举过头,拉直其双腿或使膝略呈屈曲状。

5.施救者的位置

单人心肺复苏时,施救者可站在患者左或右侧,但身体中轴应平行于患者的肩部水平,这样施救者不需移动膝部就能同时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且有利于观察患者的胸腹部。双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者身体中轴应平行于患者的乳头连线水平,人工呼吸者站于患者头侧、胸外按压者的对侧。

6.开放气道(A)

患者心博骤停后,全身肌肉松弛,可发生舌根后坠,使气道受阻,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采用压额举颌法,也可采用下颚推前法(对有颈椎损伤者适宜)开放气道。在开放气道时,不主张盲目清除异物,如能清楚看到患者口中异物或呕吐物,应用手指将其挖出。如果患者的假牙不能保持在口腔内,便要将它们取出。

(1)方法:

①压额举颌法:施救者位于患者一侧,一手置患者前额向后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除拇指外)的手指置于下颌骨骼部分接近下颌的地方,将下颌抬高。

②下颚推前法:施救者位于患者头侧,两肘置于患者背部同一水平面上,抓住患者下颚角并用双手向上提,将下颚向前移动,两拇指可将下唇下拉,使口腔通畅。

(2)注意点:

①手指不要深压颏下软组织,以免阻塞气道

②不能过度上举下颌,以免口腔闭合

③为以防不测,清除口腔内异物时,应戴上手套或用纱布包裹手指

④顺利开放气道后,下颌骨与耳垂连线应与地面垂直

6.判断有无自主呼吸

(1)方法:通过"一看二听三感觉"的方法判断患者有无自主呼吸,即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用耳及面部贴近患者口鼻,分别听和感觉患者呼吸道有无气流声及气体呼出,如无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2)注意事项:评价呼吸时,救助者双手仍保持开放气道手法,评价时间10秒——心中默数1001-1010。

7.重建呼吸(B):每分10-12次的速度,共2次。

人工呼吸是用人工方法(手法或机械)借外力来推动肺、膈肌及胸廓的运动,使气体被动进入或排出肺脏,以保证机体氧气的供给及二氧化碳的排除。

(1)方法:

①口对口人工呼吸施救者保持气道开放的手法,以置于前额处手的拇、食指轻轻捏住患者的鼻孔,深吸一口气,将嘴张大,用口唇包住患者口部,用力将气体吹入,每次吹气后即将捏鼻的手指放松,同时将头转向患者胸部,以吸入新鲜空气并观察患者被动呼气。每次吹气的潮气量为10ml/kg(大约700ml到1000ml),而且应该以2秒钟给予。吹气频率,成人10-12次/分,婴儿及儿童18-20次/分。

②口对鼻人工呼吸适用于口部外伤或张口困难的患者。施救者一手将患者额向后推,另一手将颏部上抬,使上下唇闭拢,施救者深吸一口气将口唇包住患者鼻孔,用力吹气。吹气后放开患者口唇使气呼出。其余操作与口对口吹气相同,但吹气阻力较口对口为大。

8.重建循环(C)

胸外心脏按压时,收缩压可达13.3kPa(100mmHg),平均动脉压为5.3kPa (40mmHg);颈动脉血流仅为正常的1/4~1/3,这是支持大脑活动的最小循环血量。因此,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患者应平卧,最好头低脚高位,背部垫木板,以增加脑的血流供应。

(1)方法:

①触摸颈动脉(限专业人员:触摸颈动脉,同时判断呼吸,时间10秒——数1001-1010),如无搏动,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②确定按压部位用以下方法:施救者用靠近患者腿部的手的食指和中指,先找出患者靠近施救者一侧的肋骨下缘,然后沿肋弓下缘上移至胸骨下切迹,将中指紧靠胸骨切迹处,食指紧靠中指。将另一手的掌根(长轴与患者胸骨长轴一致)紧靠前一手的食指置于胸骨上。然后将前一手置于该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手指并拢、分开或互握均可,但不得接触胸壁。

③按压方法:施救者双肘伸直,借身体和上臂的力量,向脊柱方向按压,使胸廓下陷4~5cm,尔后迅即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使心脏舒张,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放松时掌根部不得离开按压部位,以防位置移动,但放松应充分,以利血液回流。按压频率100次/分

④按压与通气的协调:

A.一人操作现场只有一个抢救,吹气与按压之比为2:30,即连续吹气2次,按压30次,两次吹气间不必等第一口气完全呼出。2次吹气的总时间应在4-5

秒之内。

B.两人操作负责按压者位于患者一侧胸旁,另一人位于同侧患者头旁,负责疏通气管和吹气,同时也负责监测颈动脉搏动。吹气与按压之比为2:30,为避免施救者疲劳二人工作可互换,调换应在完成一组30:2的按压吹气后间隙中进行。在按压过程中可暂停按压以核实患者是否恢复自主心搏。但核实过程和施救者调换所用时间,均不应使按压中断5秒以上。

(2)注意事项

①按压频率:100次/min;深度:婴儿1~2cm,儿童2~3cm,成人4~5cm;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值:单人或双人心肺复苏均为30:2,即30次按压后予2次人工呼吸。②按压时手指不应压在胸壁上,两手掌应保持交叉放置按压,否则易造成肋骨骨折。按压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按压位置应正确,否则易造成剑突、肋骨骨折而致肝破裂、血气胸。

③按压时施力不垂直,易致压力分解,摇摆按压易造成按压无效或严重并发症。冲击式按压、抬手离胸、猛压等,易引起骨折。按压与放松要有充分时间,即胸外心脏按压时下压与向上放松的时间应相等;

④儿童只要用一只手掌根按压即可,婴幼儿的按压采用环抱法,即双拇指重叠下压,其部位在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点下一横指处。

9.再评价呼吸、循环:单或双人5个30:2的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之后,应先呼吸2次,评价10秒,再胸外按压,同时应申明可在此时进行电除颤。原则上,院内应在3分钟内完成第一次除颤,院外应在5分钟内完成第一次除颤。

二.注意事项

1 CPR流程的变化

I 所有院外突然的意识丧失,应在打电话求救后,携AED迅速返回现场后开始

CPR及除颤。

II 儿童不同于成人,主张先作5个周期的CPR,历时2分钟后再呼救。

III 医务人员急救时应根据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猝死原因实施合理的复苏程序。IV 对于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用5-10s(<10s)检查是否存在呼吸,如无呼吸,先进行2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V 删除了非专业急救者开始胸外按压之前的生命体征的评估。

VI 指导非专业急救者识别心脏骤停后第1分钟内表现的叹息样呼吸。

2 关于人工呼吸的变化

I 所有人工呼吸(无论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对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有

或无氧通气均应持续吹气1s以上。

II 口对口人工呼吸前,正常呼吸即可

III 通气以见到胸廓起伏为度,避免迅速而强力的人工呼吸而导致过度通气

IV 第一次人工呼吸未使胸廓起伏,再次开放气道,给予第二次通气,无论胸廓起伏与否,应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V 如已有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食管气管联合式导管)并且有二人进行CPR,则每分钟通气8-10次

VI 在人工呼吸时,胸外按压不应停止

VII 心脏骤停时气道管理的最佳方法可有多种选择,但必须建立持续质量改进程序,以监督和建立维护气道的最佳状态。

VIII 必须了解复苏时气管插管的危险和益处,因为插管可能中断按压的时间。

IV 急救人员应用呼气末CO2或食道监测器再确认插管位置

3关于胸外按压的变化

I 强调有效的心脏按压的重要性

II 为使按压有效,按压应有力而快速

成人复苏按压为100次/分

按压幅度为4-5cm,婴儿为胸廓的1/3--1/2

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松开的时间与按下基本相同

按压中尽量减少中断,如中断应尽量少于10s

III 实际每分钟按压数量由按压频率、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及AED分析引起的中断的次数和时间共同影响。

IV 本指南推荐按压通气的比例为30:2,目的是增加按压次数,减少过度通气,减少因人工呼吸的按压中断

V 强烈建议在CPR过程中不应该搬动患者

VI 当两人以上的急救人员在场时,每2分钟或每5个CPR循环后,急救人员应当轮换按压者,以防止按压者疲劳,按压质量下降。

4. 电除颤的变化

I 建议成人VF/无脉搏首次和系列电击能量为360J(单向波)

II 双向波选择,使用双向方形去极波形时应选择 150J 到 200J,但首次电击时使用直线双向波形除颤则应选择 120J。而第二次以及以后的双向电击应选择相同或更高的能量。

III 如急救人员不熟悉特定能量,建议使用默认能量200J

IV 目击成人心跳骤停现场有AED,应尽快使用AED

V 现场有2位以上急救人员者,用AED以前,1位应行CPR,另一位打开AED开关和贴附AED电极,并在仪器分析患者心律前,另一人应继续行CPR

VI 如对不稳定患者是否存在单性性或多行性VT有疑问时,不要详细分析心律失常而要迅速电击

5. 指南用于各类人群的定义

新生儿CPR:用于出生后第1小时还没离开医院的新生儿

婴幼儿CPR:< 1岁的患者

儿童CPR: 1-8岁的患者

成人CPR:≥8岁的患者

心肺复苏诊疗规范

心肺复苏诊疗规范 危重患者是指病情严重且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患者。危重患者的抢救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危,代表着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水平。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该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以便对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我国于2009年公布了中国心肺复苏指南初稿。201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公布了新的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对2005年的心肺复苏指南进行了部分调整,如在成人及儿童心肺复苏中,CPR操作顺序由A-B-C改为C-A-B,新生儿仍按照A-B-C顺序等。对于指南内容及其进展,医务人员应认真学习,进一步提高抢救水平。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中最危急的情况之一,表现为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患者对刺激无反应,无脉搏,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喘息等,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 成人发生 SCA 最常见原因为心脏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其他包括创伤、淹溺、药物过量、窒息、出血等非心脏性原因。 小儿发生 SCA 的主要原因为非心脏性的,包括呼吸疾病(如

气道梗阻、烟雾吸入、溺水、感染、婴儿猝死综合征),中毒(包括药物过量),神经系统疾病等。 SCA 表现为 4 种类型,即心室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无脉室速,无脉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PEA)和心室停搏,其中 VF 最为常见。如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VF 的复苏成功率相对较高,而心室停搏的复苏成功率仅为 1%左右。 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称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包括通过胸部按压建立 暂时的人工循环,通过电除颤转复 VF,促进心脏恢复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纠正缺氧,并恢复自主呼吸。 CPR 可分为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和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ACLS)。所有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基础生命支持的要点和步骤。高级生命支持可请相关专业的医师协助实施。 BLS 主要是指徒手实施 CPR,包括 C-A-B-D 4 个步骤,即胸部按压(C,compression),开放气道(A,airway),人工呼吸(B,breathing)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电除颤(D,defibrillation)。 早期识别与启动紧急医疗救援服务系统(emergency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根据《新编临床常用50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主编冯雁杨顺秋金丽芬制定) 【评估】 1、环境安全:排除不安全因素,如:电源、有毒气体等。 2、评估患者:心肺复苏是急救技术,需要分秒必争,患者的评估与操作同步进行。确认患者无意识、无运动、无呼吸(终末叹气应看作无呼吸)。 3、有无禁忌证:胸部严重挤压伤、大面积肺栓塞、张力性气胸。 【准备】 1、护士:着装整洁。 2、物品:手电筒、血压计、听诊器、棉签、脚凳(必要时)、复苏板、屏风或布帘、快速手消毒液、护理记录单。 3、环境:安全,患者床单元周围宽敞,必要时屏风遮挡。 4、体位:仰卧位。 【方法】 发现患者突发病情变化→判断意识的同时检查脉搏(时间<10秒)→双手拍击患者双肩膀并大声呼唤(喂/ 呼姓名,您怎么啦)→呼救(快来人啊)或请人拨打“120”,记录时间,安置患者仰卧在坚实表面(在病室内迅速去枕仰卧位,卧于软床者,肩背部下垫复苏板)→解开衣扣、腰带、暴露胸部→有口腔分泌物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及异物→快速判断有无呼吸、颈动脉搏动(示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喉结旁开两横指部位,判断时间5—10秒→无动脉搏动→行胸外心脏按压→确定胸外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 3处(男性为双乳头连线的胸骨中点;女性为胸骨下切迹上两横指)→一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下

1/ 3处→另一手掌重叠放在手背上,两手手指相扣,并拢翘起不接触胸壁,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快速、有力、均匀地向下压,使胸骨下陷深度5㎝以上→放松时掌根应紧贴胸壁,并使胸廓完全回弹(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按压次数30次,按压频率>100次/分。 人工呼吸:清理口腔内分泌物→开放气道→仰头举颏头法→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向后压使头后仰→压额手拇指与示指捏闭患者鼻孔,另一手抬颏→深吸气后张口用双唇紧包住患者口唇(口包严)用力吹气1--2秒/分,使患者胸廓明显起伏→吹气间隙放松鼻翼的手→再次捏鼻吹气连续2次(吹气频率为成人10—12次/分)。 心脏按压与通气比为30:2,操作共计5个循环在2分钟内完成→再次判断:触摸颈动脉,观察颈动脉有无搏动和呼吸情况→若无搏动,继续心肺复苏→若复苏有效,进一步生命支持→撤除复苏板,头部垫枕→记录时间→洗手→继续后期高级生命支持。 【评价】 1、评估到位,确保安全。 2、操作熟练,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准确,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胸廓起伏。 3、复苏有效,操作过程中患者无损伤。 【注意事项】 1、评估环境,确保安全。 2、患者需平躺在地板或硬板上,摆复苏体位,患者头、颈、躯干平直无弯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3、判断患者有无反应,有无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颈动脉是否搏动,判断时间5

2019年心肺复苏评分标准

2019版双人法心肺复苏考核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考核时间:总分:

备注: 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或剑突上2横指或两乳头连线的中点的正下方。 2、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3、按压深度:成人和青少年5-6厘米;儿童(1岁至青春期)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 大约5厘米;婴儿(不足1岁,除新生儿外)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大约4厘米。 4、检查脉搏部位:成人及儿童一般摸同侧颈动脉;婴儿一般检查肱动脉; 5、按压手法:①抢救成人时双手叠加按压;②抢救婴儿当单人施救时用双指按压,当 有双人施救者用双拇指环绕法。对于非常小的儿童,您可以使用一只或两只手进行胸部按压。注意:按压间隙不依靠患者胸部,手可以放在患者胸部,但不能有任何力量。 6、无高级气道的按压-通气比例:抢救成人1或2名施救者均为30:2;抢救儿童或婴 儿当只有1名施救者时30:2,当有两名以上施救者时15:2. 7、对于实施了高级气道措施(气管插管、喉罩等)的患者,成人通气频率设定为6秒 一次,即10次/分。每次通气时间大于1秒,每次必须使胸部隆起。。 8、每次中断必须控制在10秒之内,按压操作在整个CPR过程中不得低于60%。即一分 钟内需做100-120次按压,中间要做3-4次人工呼吸,每次人工呼吸的时间限制在10秒之内,而且还要保证每分钟至少有36秒在按压。 9、一旦AED准备就绪,立即检查心律是否可电击除颤,如可以就直接电击一次,立即 继续CPR. 10、何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①如果您没有目击心脏停搏的发生,并且只有您一个人, 先提供2分钟的CPR,然后离开患者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并获得AED(或除颤仪)。②如果您目击到心脏骤停,离开患者启动应急反应系统,获得AED(或除颤器),然后返回患者身边。 11、抢救病人时施救者一次按压时间最多不超过2分钟,立即换人按压,尽可能多名施 救者轮流替换,以免因体力不支致使按压不到位,影响抢救效果。

2019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规程

2019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流程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流程深圳市急救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之技术操作考核双人法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LS)现场操作考核的评分细则表据CPR2010国际指南)(依说明: (1)CPR操作考核统一使用带电子显示和打印仪的复苏模型人,假设抢救对象是1名非目击成人心脏停搏患者。 (2)考核结束后,应当场打印电脑评估报告单并交考核人签字确认;电脑打印单必须附于本表一起装订保存。 (3)双人法CPR操作考核的医生和护士互为术者A与助手B,在考核前临时抽签决定AB角色。 (4)所下达的口头医嘱是()否()。 现场心肺复苏操作指挥和医嘱的规范用语适用于医护多人配合抢救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现场环境安全(第一施救者首先上场,看表记录时间)判断患者有无反应: 喂、喂!你怎么啦你醒醒!!(同时观察呼吸是否正常)确定昏迷呼救: 快来人呐,准备抢救!请你拿除颤仪、面罩-球囊和急救箱摆放抢救体位: 建立静脉通路如有需要请垫入按压背板判断循环征象: 没有心跳!必要时心前区捶击胸外心脏按压: 立即胸外按压(边压边下医嘱)请助手尽快开放气道下达紧急医嘱: 肾上腺素1mg静推快!打开除颤仪、调至心电监护位检查清理口腔: 由助手去检查和清理(边压边下医嘱)吸引器连接吸痰管徒手开放气道: 与胸外按压同步进行(边压边下医嘱)请保持气道畅通准备呼吸器械: 准备氧气面罩(边压边下医嘱)复苏球囊接通氧气给予人工呼吸:

球囊通气两次(计数)(如果是当场目击的成人心搏骤停赶快除颤)准备电击除颤:暂停按压,连贴电极板、观察心电示波,室颤!涂导电糊判断是否室颤: 确认心电图仍为室颤选择能量200J/360J、充电!尽快给予一次电击: 我已离开、你已离开、大家都离开,放电!b继续CPR轮回: 继续CPR,从胸外按压开始、循30:2做5个轮回全面检查评估: 暂停CPR,检查评估持续心电监护,12导ECG描图17.如果复苏成功: 现场心肺复苏成功!恢复体位、吸氧、转送ICU治疗否则开始ACLS: 心肺复苏失败(进入ACLS阶段)准备气管插管物品尽快气管插管: 开始插管、继续按压确定导管在气管气管内吸痰复苏球囊过渡: 捏皮球给氧,正压通气8~10次/分,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不间断地心脏按压: 持续胸外按压至少100次/分,准备开胸按压(有条件时)及早给予复苏药物: 肾上腺素1mg静推急查血常规、血生化和动脉血气反复除颤和用药: 全身亚低温保护再次电击除颤,胺碘酮300mg静推准备心脏起搏,5%碳酸氢钠100ml 静滴25.何时终止心肺复苏: 半小时后心电图一分钟描图,诊断生物学死亡终止抢救、尸体料理双人法BLS操作考核的行为和用语规范标准适用于医护专业人员2人急救操作考核;仅限BLS阶段(第一个ABCD)的技能;假设倒地者是一非目击的成人心脏停搏;第一施救者首先上场、担任主角A,而另一施救者为助手B、从旁协助;医生与护士互为A-B角色,临考核时抽签决定;用徒手配合器械的方法实施急救,下医嘱的(简称一看,由第一施救者首先上场)判断患者有无反应: 低头呼唤并掐人中,(二唤)观察呼吸是否正常,限4秒钟完成确定昏迷呼救: 呼叫来人、启动急救系统(三呼)携带除颤仪、面罩-球囊和急救箱摆放抢救体位:去枕、解上衣、垫背板,(准备)下达口头医嘱建立静脉通路判断循环征象: 触摸颈动脉搏动,并抬头(判断)巡视四肢和面色改变,限6秒完成胸外心脏按压:

2016年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2016年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根据《新编临床常用50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主编冯雁杨顺秋金丽芬制定) 【评估】 1、环境安全:排除不安全因素,如:电源、有毒气体等。 2、评估患者:心肺复苏是急救技术,需要分秒必争,患者的评估与操作同步进行。确认患者无意识、无运动、无呼吸(终末叹气应看作无呼吸)。 3、有无禁忌证:胸部严重挤压伤、大面积肺栓塞、张力性气胸。【准备】 1、护士:着装整洁。 2、物品:手电筒、血压计、听诊器、棉签、脚凳(必要时)、复苏板、屏风或布帘、快速手消毒液、护理记录单。 3、环境:安全,患者床单元周围宽敞,必要时屏风遮挡。 4、体位:仰卧位。 【方法】 发现患者突发病情变化→判断意识的同时检查脉搏(时间<10秒)→双手拍击患者双肩膀并大声呼唤(喂/ 呼姓名,您怎么啦)→呼救(快来人啊)或请人拨打“120”,记录时间,安置患者仰卧在坚实表面(在病室内迅速去枕仰卧位,卧于软床者,肩背部下垫复苏板)→解开衣扣、腰带、暴露胸部→有口腔分泌物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及异物→快速判断有无呼吸、颈动脉搏动(示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喉结旁开两

横指部位,判断时间5—10秒→无动脉搏动→行胸外心脏按压→确定胸外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 3处(男性为双乳头连线的胸骨中点;女性为胸骨下切迹上两横指)→一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下1/ 3处→另一手掌重叠放在手背上,两手手指相扣,并拢翘起不接触胸壁,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快速、有力、均匀地向下压,使胸骨下陷深度5㎝以上→放松时掌根应紧贴胸壁,并使胸廓完全回弹(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按压次数30次,按压频率>100次/分。 人工呼吸:清理口腔内分泌物→开放气道→仰头举颏头法→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向后压使头后仰→ 压额手拇指与示指捏闭患者鼻孔,另一手抬颏→深吸气后张口用双唇紧包住患者口唇(口包严)用力吹气1--2秒/分,使患者胸廓明显起伏→吹气间隙放松鼻翼的手→再次捏鼻吹气连 续2次(吹气频率为成人10—12次/分)。 心脏按压与通气比为30:2,操作共计5个循环在2分钟内完成→再次判断:触摸颈动脉,观察颈动脉有无搏动和呼吸情况→若无搏动,继续心肺复苏→若复苏有效,进一步生命支持→撤除复苏板,头部垫枕→记录时间→洗手→继续后期高级生命支持。

2019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解析

2019年心肺复苏(cpr)指南 2010 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解读新指南 20 条核心建议(1)进一步强调胸部按压的重要性,建议尽量减少胸部按压的中断;(2)强调跟踪和触发系统可以检测病情正在恶化的患者,且能预防院内的心搏骤停;(3)增加了在院外设置心源性猝死相关的警告标识的认识;(4)对于院外、非急诊医疗服务人员目击的电除颤,不推荐特殊的 CPR 时间点;(5)在除颤器充电时持续行胸部按压,减少电击前后的间隔。 (6)不再强调心前区捶击的作用;(7)在心导管室或心脏外科术后立即出现的室颤和无脉室速,可使用 3 次快速、连续电击;(8)在不能建立静脉通路时,不再建议气管插管内给药,可通过骨髓腔途径给药;(9)在治疗室颤或室速时,应在第 3 次电击后、胸部按压再次开始时给予肾上腺素,然后每 3~5 min 给药 1 次。 第 3 次电击后,也应给予 300 mg 的胺碘酮;(10)在心室静止或无脉电活动时,不再建议应用阿托品。 (11)早期行气管插管的重要性下降;(12)进一步强调了 CO2 图的重要性, CO2 波形图能够证实气管插管的位置,持续监测气管插管的位置和 CPR 的质量,能为恢复自主循环提供一个早期标识;(13)超声成像在高级生命支持中的潜在作用得到认可;(14)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高氧血症的潜在危害也得到了认可。 1 / 1

一旦自主循环恢复,应认真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 吸入的氧气浓度应该被滴定,以使动脉血氧饱和度达到 94%~98%;(15)对于心脏骤停后综合征进行了更多的细化和强调。 (16)一个有结构的复苏后治疗计划可改善 ROSL 后心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这一点已得到认可;(17)进一步强调初期经皮冠脉介入术在 ROSL 后患者(包括昏迷)的应用;(18)修订了血糖控制的建议: ROSC 后成人血糖值超过 10 mmol/L 应进行治疗,但要避免低血糖;(19)应用治疗性低体温治疗心搏骤停后昏迷的存活者;(20)承认目前许多公认的预测因子不可靠,尤其对已用治疗性低体温进行治疗的情况下。 关键点一成人基本生命支持初始人工呼吸在需要行CPR 的成人中,心搏骤停更多可能是来自于心脏的原因,所以 CPR 应从胸部按压开始。 最佳的胸部按压技术包括: (1)按压胸部至少 100 次/分,深度至少为 5 cm,但按压深度不应超过 6 cm;(2)在每一次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回弹;(3)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 只行胸部按压的 CPR 对接受过培训的救援者及相关专业人员来说,胸部按压联合人工呼吸是实施 CPR 的首选方法。 如果旁观者不能或者不愿意进行人工呼吸,则应鼓励他们只进行胸部按压,或者是在急救电话中指导他们进行胸部按压。

萨博心肺复苏器操作规程

萨博心肺复苏器操作规程 心肺复苏器只能用于被定义为没有呼吸、没有脉搏的临床死亡病人。 操作规程 1、放置心肺复苏器背板于病人身下 a。从箱中取出背板,将病人放于背板上,注意颈脊骨固定不动。 b。病人放置背板上的位置,将其肩膀放在背板的宽的部分,病人的颈部放在能伸展颈部的中间部分。遇到怀疑为C-脊骨损伤,要一直支撑病人头部的中间位置。 c。把病人肩头和臀下的绑带连接,扣住并确保拉紧。 2、1007CCV型心肺复苏器的安装: a。从箱子中取出心肺复苏器。 b。确定运行/停止键(控制键1)处于停止而且按压深度键(控制键2)完全逆时针旋转到位。 c。确定通气气量键(控制键3)完全逆时针旋转到位。 d。扳动通气模式开关(控制键4)选择你要的位置(开或关)。如果选择开,连接呼吸管/非重呼吸阀(和面罩,如果用)到病人需要阀。 e。确定氧源有氧气,然后先把氧气供应管与氧源相连,再向后推氧源端接头的项圈,将其用力推向氧源端的阳头后松开项圈确定连接头。 f。将管子的另一端与心肺复苏器的氧气供应接头相连,管子的接头插入的同时旋转排列六边型然后用力推连接。轻拉管子确保安全连接上了。不要在连接接头时按松开钮。只有当断开连接时,按松开钮。 g。可听到有节奏的咔哒声并且验证绿色的压力指示器抬起说明氧气输入压力正确。 3、 a。将心肺复苏器插入背板前确认机柱上的机臂抬升的足够高高过病人的胸部。当徒手心肺复苏出现空挡,一手托住底部另一手握住手柄抓住心肺复苏器。 b。将底板插入背板的槽中,在背板中滑动底板直至按摩垫位于病人胸骨中间的位置。哪一边方便,就可以在病人的那一边插入背板。 c。松开臂锁降低机臂于胸部,把按摩垫放在胸骨上,就如同做徒手心肺复苏时你的手掌。降低机臂使按摩垫与病人的胸部接触,然后在机臂上略给向下的压力使圆筒中的活塞与“-”符号平齐。 d。参照机柱背后的按压深度指示的范围来决定按压的深度。蓝色箭头所指的是提供所要求的按压病人前后胸径20%的深度。 4、启动1007CCV型心肺复苏器 a。确认控制键2和控制键3完全逆时针旋转到位并且机柱顶部的压力显示器的“绿色”升起说明氧气压力合适。 b。扳动控制键4选择是否通气(关为持续按压而无通气,开为按压+通气)。如果选择开,最初控制键3转到400ml。 c。首先将运行/停止控制键1转到运行来启动1007CCV型心肺复苏器。 d。慢慢地顺时针选择按压深度控制键2目测活塞到按压深度。加大控制键使圆筒中活塞的顶部达到的按压深度与机柱背后指示的应按压深度相对应。这样将使得病人的按压深度是依据前后胸直径而推荐的按压深度。 5、 a.将通气模式开关(控制键4)扳倒开的位置(如果之前没用)。 b.顺时针旋转通气气量(控制键3)或根据当地的规定调到想要的通气量。

心肺复苏最新指南(2018)

AHA心肺复苏(CPR) 及心血管急救(ECC)2017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 程指南更新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 心肺复苏(CPR) 心肺复苏(CPR)是指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采取紧急抢救措施(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使其循环、呼吸系统和大脑功能得以控制或部分恢复的急救技术,适用于几乎所有原因造成的心脏骤停。 2017年11月6日,美国心脏学会(AHA)官网及Circulation杂志刊登了关于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的指南更新文件。 新版指南在《2015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的基础上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更新与强调,主要包括调度员协助的CPR、旁观者参与的CPR、急救医疗服务(EMS)提供的CPR、心脏骤停后CPR、胸外按压—通气比例5个部分。以下进行这几个方面新旧版本的比较 1、调度员协助的CPR(Dispatch-assisted CPR) 2017AHA更新:建议针对疑似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在需要调度员指导施救的情况下,调度员应指导呼救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C-LD)。 2、旁观者参与的CPR(Bystander CPR) 2.1 2017AHA更新: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未经过培训的旁观者应在调度员指导下或自行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C-LD)。 2.2 2017AHA更新: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推荐经过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培训的旁观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C-LD)。

心肺复苏标准操作规程(SOP)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 心肺复苏标准操作规程(SOP) 一、目的:建立心肺复苏标准操作规程,以便在受试者出现心跳、 呼吸骤停时能及时、正确进行抢救,保证药物临床试验顺利进行 二、范围:适用于全部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 三、规程: 1.识别: 1.1医务人员诊断标准:突发意识丧失,伴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 脉)搏动消失,特别是心音消失,是心脏骤停的主要诊断标准 1.2非医务人员:意识丧失、呼吸停止、面色苍白或青紫即可诊断 2.呼救:心肺复苏同时上报负责人组织抢救 3.初级心肺复苏: 3.1 开通气道:清除口中异物和呕吐物,如有义齿取出,一手置 于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的食、中两指抬起下颏,使下颌尖、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呈垂直的状态。 3.2 人工呼吸:根据患者无鼻息,胸部无起伏,10秒内判断患者 无呼吸后即可开始人工呼吸,同时联系麻醉科进行气管插管。 3.2.1 操作:用置于前额的手的拇指与食指捏住患者鼻孔,吸一口 气,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然后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该持续2秒以上,确保胸廓有起伏。 3.2.2 吹气频率:两人复苏时,每5次胸外按压给一次通气,单人 复苏,每15次胸外按压给两次通气,交替进行。 3.2.3 口对口呼吸只是临时抢救措施,应争取马上气管插管,用人 工气囊或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与输氧,纠正低氧血症。 3.3 胸外按压 3.3.1 体位:病人置于水平位,头部不应高于心脏水平,抬高下肢

3.3.2 病人如卧床,应在背部垫以硬板 3.3.3 按压部位:正确部位是胸骨中下1/3交界处 3.3.4 按压方法:一只手的掌根部放在胸骨的下半部,另一只手掌 叠放在这只手背上,手掌根部横轴与胸骨长轴保持一致,手指伸展或交叉但不要触及胸壁。按压时肘关节伸直,依靠背部和肩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压低3~5cm,随后突然放松。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 3.3.5 按压频率:100次/分 3.3.6 并发症:肋骨骨折、心包积血或心脏压塞、气胸、血胸、肺 挫伤、肝脾撕裂伤和脂肪栓塞 3.4 拳击复律:从20~25cm高度向胸骨中下1/3交界处拳击1~2 次,部分患者可瞬间复律,若未能恢复脉搏与呼吸不宜再次拳击。 不能用于室速且有脉搏的患者。 4.高级心肺复苏: 4.1纠正低氧血症患者自主呼吸未恢复行气管插管,用简易气囊 或呼吸机维持通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氧浓度 4.2 除颤和复律:出现心室颤动后尽快除颤,一旦心电监测为室 颤,立即用200J能量进行直流电除颤,若无效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除颤,能量分别为200~300J和360J。仍无效提示预后不良,继续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给1mg 肾上腺素静注,再以360J除颤一次,仍未成功重复静注肾上腺素,中间除颤。除颤越早越好,可在初级阶段开始使用。 4.3 药物治疗尽早开通静脉通道,用肘前静脉或颈外静脉或行 中心静脉穿刺。 5.复苏后转往CCU进行进一步监护处理 四、参考依据:《内科学》第六版“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2015最新心肺复苏指南新变化

2015最新心肺复苏指南新变化10月15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在官方网站及杂志(Circulation)上公布了《2015心肺复苏指南(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更新》。指南针对医务人员的有何提醒呢?又与此前2010版指南有何变动呢?以下为“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医护人员BLS)”部分供大家学习。 及早识别患者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2015(更新):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即就近呼救,但在现实情况中,医护人员应继续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2010(旧):医务人员在查看患者呼吸是否消失或呼吸是否正常时,也应检查反应。 理由:此条建议变更的用意是尽量减少延迟,鼓励快速、有效、同步的检查和反应,而非缓慢、拘泥、按部就班的做法。 胸外按压的强调事项* 2015(更新):医护人员应为所有心脏骤停的成人患者提供胸部按压和通气,无论这是否因心脏病所导致。而且,医务人员比较实际的做法应是,根据最有可能导致停搏的原因,调整施救行动的顺序。 2010(旧):急救人员和院内专业救援人员都可为心脏骤停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理由:建议未经培训的施救者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因为这种方式相对易于调度员通过电话进行指导。医护人员理应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才能够有效实施按压和通气。但是,医务人员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在单独行动时,仍应是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并给予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的顺序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改变,比如在医护人员可以快速取得并使用AED时。 先给予电击还是先进行心肺复苏? 2015(更新):当可以立即取得AED时,对于有目击的成人心脏骤停,应尽快使用除颤器。若成人在未受监控的情况下发生心脏骤停,或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该在他人前往获取以及准备AED的时候开始心肺复苏,而且视患者情况,应在设备可供使用后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2010(旧):如果任何施救者目睹发生院外心脏骤停且现场立即可取得AED,施救者应从胸部按压开始心肺复苏,并尽快使用AED。在现场有AED或除颤器的医院和其他机构,治疗心脏骤停时,医务人员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且在AED/除颤器可供使用后尽快使用。

心肺复苏最新标准

心肺复苏 一.心脏骤停的原因:1.严重的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2.电击伤3.外伤4.溺水5.药物中毒6.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7.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毒8.手术意外等等。 二.心肺复苏的重要意义:目前世界公认在心跳呼吸骤停后,病人脑细胞于4分钟开始死亡,10分钟内脑死亡已成定局,为此对心脏骤停的病人于4分钟内开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可获得较高的复苏成功率。 三.心跳呼吸骤停诊断: 1.临床表现:病人突然意识丧失,昏迷,触不到颈动脉搏动,心音消失,呼吸断续,继而停止,双侧瞳孔散大。 2.心电图表现:①心跳完全停止(心电图描记为一条直线,表明心肌处于静止状态,完全不收缩)②心电机械分离(心电图显示宽而振幅低畸形的QRS波,其频率小于20-30次/分,表明心肌缺乏有效的收缩与射血)③心室颤动(呈粗细不等的纤维颤动波,心肌仅有不规则的蠕动,不能射血,临床上此种类型最为常见,其恢复自主心搏的可能性最大) 3.诊断依据:当病人突然神志丧失,大动脉(如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即可做出诊断,抢救立即开始。 4.注意事项(四不要):①不要等待静听心音有无才开始抢救。②不要等待以上诊断心跳呼吸骤停的各项临床诊断依据均具备才开始抢救。3.不要等待心电图证实才开始抢救。4.创伤所致者更不要等待静

脉或动脉输血才开始抢救。 四.CPR-BLS(basic life support)基础生命支持: 1.判断意识、呼救:判断病人有无意识,可轻拍病人肩膀大声呼救,“喂,你怎么了?”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一旦确定病人意识丧失立即呼救求助,或拨打急救电话,(不正确的呼救:剧烈摇动病人肩膀,常可加重骨折等损伤) 2.放置适当CPR体位:①将病人翻身整体转动置于水平仰卧位,注意保护颈部②摆放于地面或硬板床上③单人抢救——站在或跪在病人一侧肩部;双人抢救——分别站在或跪在病人的双侧④解开病人衣领、领带及拉链 3.心肺复苏程序[C-A-B]: C.(circulation/compressions)建立人工循环(胸外按压) 1.判断有无脉搏,即触摸颈动脉(①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以免颈动脉受压影响头部血液供应,不能在正常人体练习触摸颈动脉,不能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②检查时间不可超过10秒③应避免触摸感觉错误,误以为自己手指搏动为病人脉搏) 2.胸外按压机制:心泵机制和胸泵机制 3.胸外按压术:病人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按压手掌的下缘应置于病人剑突上方2横指的胸骨正中处(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一手掌根部置于按压区,另一手掌根部重叠于前者之上,两臂伸直,依靠施术者的体重和肩、背部力量,有节奏和冲击性地向脊柱方向垂直按压,每次使胸骨下陷5cm以上(老年人应适当减少)

“心肺复苏”操作技能比赛活动方案

泌阳县中医院 开展“心肺复苏”操作技能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提高我院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提升医务人员的急救水平,在院内营造“人人学‘心肺复苏’,个个会‘心肺复苏’”的良好氛围。 二、参加人员: 全院医护人员。 三、活动内容: 心肺复苏(CPR)操作及相关知识。 四、活动、计划安排: 1、根据我院科室人员分布情况:凡中级以下(含中级)职称的医护人员均参加“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考核,人人过关,个个合格。操作考核不合格者,交100元重新补考。时间安排在国庆节后,每周一、三、五14:30-15:30.以科室为单位进行考核,根据抽签确定考核顺序。 2、全院范围内考核结束后,每科选派医护人员各1名,参加“单人徒手心肺复苏”竞赛,根据抽签确定科室比赛顺序。 3、每科选派1医2护人员参加“三人组心肺复苏”

竞赛,根据抽签确定科室比赛顺序。 4、奖项设置 (1)比赛“三人组”设一等奖1组、二等奖1组、三等奖1组。 (2) “单人组”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五、具体要求: 1、各科室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此次比赛,并积极进行组织学习,做到每个科室均有参赛队。各科室人员必须参加心肺复苏操作技能训练,每人至少参训2次,必须亲自进行1个完整的CPR操作练习(各科室负责人自行组织本科人员练习)。 2、请各科于2016年10月25号前将参赛人员名单报到医务科、护理部。 3、报名参加比赛的人员要认真准备,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4、参赛选手要严格操作规程,不违规操作,确保比赛安全、顺利、高效。 5、担任裁判的人员要严格遵守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裁判。 医务科、护理部

心肺复苏标准

1、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 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厘米,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 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 2、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 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但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140次/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 指南也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100至120次/分)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新指南规定,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 指南把心肺复苏与驾车行驶进行了比较。在驾车行驶时,一天行驶的里程数不仅受行驶速度影响,还受中途停顿的次数和时间影响。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不中断行驶,则实际行驶距离为一小时60英里。以6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但中途停顿10分钟,则实际行驶距离为―小时的英里。停顿越频繁,停顿时间越长,则实际行驶里程越少。 3、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 原指南仅建议,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如果在两次按压之间,施救者依靠在患者胸壁上,会妨碍患者的胸壁会弹。 4、无论是否因所导致的心脏骤停,医护人员都应提供胸外按压和通气。

旧版指南仅指出,急救人员和院内专业救援人员都可为心骤停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5、关于先除颤,还是先胸外按压的问题,新指南建议,当可以立即取得体外自动除颤器(AED)时,应尽快使用除颤器。当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同时让人获取AED,视情况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6、当患者的心律不适合电除颤时,应尽早给予肾上腺素。 有研究发现,针对不适合电除颤的心律时,及早给予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存活出院率和神经功能完好存活率。 7、新指南建议,所有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无论是ST段抬高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还是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而没有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也无论其是否昏迷,都应实施急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8、患者若在急诊科出现ST段抬高(STEMI),而医院不能进行冠脉介入治疗(PCI),应立即转移到PCI中心,而不应在最初的医院先立即接受溶栓治疗。 如果SEMEI患者不能及时转诊至能够进行PCI的医院,可以将先接受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后最初的3到6小时内,最多24小时内,对所有患者尽早转诊,进行常规血管造影,不建议只在患者因缺血需要血管造影时,才转诊。 9、所有在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昏迷,即对语言指令缺乏有意义的反应的成年患者,都应采用目标温度管理(TTM),选定在32到36度之间,并至少维持24小时。 10、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即呼救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心肺复苏术操作规程

急救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操作流程 1、评估环境 现场环境安全 2、呼救、看时间 大声呼喊:快来人啊,有人需要抢救!报告抢救时间。 3、判断意识 快速跑到患者身旁,双手用力拍打患者肩部在两耳分别呼喊“你怎么啦?你怎么啦?” 4、判断呼吸心跳 右手食指和中指放于患者颈静脉搏动处(由喉结向右滑移2-3cm),同时头部伏在患者头颈部“眼视耳听面感”(眼视:胸廓有无起伏,耳听:有无呼吸音,面感:有无气体逸出),评估时间为5-10秒,计数:1001,1002,1003,1004,1005,1006。5、摆复苏体位 患者取取去枕仰卧位,身体保持平衡,两臂放于身体两侧。患者身下放硬板,医护人员放脚踏板。 6、人工循环(C) 解开患者衣服,松开腰带,找准胸外按压位置(剑突上两横指或两乳头连线中点),、一手掌根部按准位置,另一手交叉按于其上,用力按压30次。 7、开放气道(A) 判断患者颈部有无损伤,若无损伤,使其头偏向一侧,用纱布清理口腔及鼻腔异物,恢复体位。仰面抬颌法,左手小鱼际置于患者额头部,右手食指和中指提起患者下颌,开放气道。

8、人工呼吸(B) 取一无菌纱布盖在患者口唇部进行人工呼吸,捏住鼻翼快速吹入,随机松开,观察患者胸部起伏,吹2次。 9、四个循环 如此按压、人工呼吸共进行五组。 10、判断病人复苏效果(口述) 1)颈动脉恢复搏动 2)自主呼吸恢复 3)瞳孔缩小有对光反射 4)面色、口唇、甲床和皮肤色泽转红 报告:“心肺复苏成功,时间是某点某分” 11、复苏后整理 1)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2)报告操作结束。 心肺复苏重难点 一、胸外按压注意事项: 1、颈动脉判断有无搏动,判断时间为5-10s; 2、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按压频率>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为1:1,按压幅度5-6cm之间,连续按压30次。 3、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无论单人或双人操作均为30:2. 4、若颈部无损伤,用压额提颏法,若已发生或怀疑有损伤,则用双手提颏法; 5、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技术操作规范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技术操作规范 一、操作目的 对任何原因所致的心跳骤停行现场急救,为进一步复苏创造条件。 二、评估要点 1、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2、确认患者无意识、无运动、无呼吸(终末叹气应看作无呼 吸)。三、物品准备 治疗盘内放置:纱布、简易呼吸器、手电筒、弯盘。 四、操作要点 1、评估现场抢救环境的安全性。 2、快速判断患者意识,呼救,记录时间。 3、使患者仰卧,身体无扭曲,注意保护颈椎、腰椎。暴露胸腹部,松开裤带。 4、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时间 5-10 秒,同时判断患者呼吸状态。 5、实施胸外心脏按压: (1)按压部位:胸骨体中下 1/3 交界处。 (2)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十指交扣离开胸壁,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使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

与患者身体垂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手掌根不离开患者胸部。 (3)按压幅度:成人胸骨下陷至少 5cm;婴儿和儿童按压深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尺寸的 1/3(婴儿约为 4cm,儿童约为 5cm)。 (4)按压时间:放松时间=1:1。 (5)按压频率:至少 100 次/分钟。 (6)每次按压应让胸廓充分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 (7)尽可能不中断胸外按压。 6、开放气道: (1)如有明确的呼吸道分泌物,清理呼吸道。如有活动义齿,则取下。 (2)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 ①操作者一手置于患者前额,手掌向后下方施力,使头充分后 仰。 ②另一手食指、中指将颏部向前抬起,使耳垂与下颌角连线与地面垂直。 7、应用简易呼吸器实施人工呼吸:将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8-10L/分钟。一手以“EC”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呼吸器。每次送气 400-600ml,频率10-12 次/分钟(小儿每次送气量 10-15ml/kg,频率 10-20 次/分钟)。 8、胸外按压:人工呼吸=30:2。

心肺复苏术得标准操作规程

目录 1、目得 (1) 2、范围 (1) 3、责任人 (1) 4、依据 (1) 5、定义 (1) 6、内容 (1) 7、附件 (4) 附件1:操作流程图(LDD-A-003、16-A01-V、01) (5) 1.目得 防范与处理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突发得心跳、呼吸骤停。 2.范围 适用于II~IV期所有临床试验中心跳、呼吸骤停急救处理。 3.责任人 专业负责人。 4.依据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临床急救指南》、医院相关急救制度。 5.定义 心跳、呼吸骤停,心源性最多,其中心肌梗死、低血钾者最多见;因药物中毒、过敏等原因也可致病人心脏骤停。 6.内容 所谓心肺复苏不只就是一个单独得技巧而就是一系列得流程来评估与干预,现代心肺复苏包括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 life support ,ALS或ACLS)、持续生命支持(persistent life support ,PLS)三部分。这三部分就是相互连接得不间断流程,研究表明规范化流程与关键技巧就是成功得关键。 1、初级心肺复苏主要措施即ABC三部曲——开通气道(air way)、人工呼吸(breathing )与人工胸外按压(circulation)。 1)开通气道就是成功复苏得重要一步,可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 2)人工呼吸气管内插管就是建立人工气道得最好方法。当时间得条件不允许

时,可先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 a、将病人头部后仰,一手按住病人前额,另一手托颈部或托下颌使口轻度张开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b、术者深吸气后,口唇对口唇,用力吹气,如患者牙关紧闭,则实行口对鼻孔吹气。 c、吸气要快而深,以胸廓上抬为准。此时,可停止吹气,放松鼻孔,任胸廓自然回缩成为呼气相。 d、为避免吹气时,气体由鼻孔溢出,可用按病人前额得手捏住病人得鼻孔或用 面颊紧贴病人得鼻孔。 e、同时进行心脏按压,担任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约为15:2; 双人则5:1。有脉搏无呼吸则5秒钟一次。 f、待呼气完毕,即可按上述步骤重复。 每隔2-3分钟对病人作一次判断,包括触摸颈动脉(不超过5秒)与观察自主呼吸得恢复(3-5秒),如自主循环呼吸均已恢复,则需进入下一步抢救措施。 3)胸外按压就是建立人工循环得主要方法。按压频率100次/分。 2、高级心肺复苏即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ALS)。主要措施包括气管插管 建立通气,除颤转复心律成为血流动力学稳定得心律,建立静脉通路应用必要得药物维持已恢复得循 环。 1) 纠正低氧血症尽早行气管插管。充分通气得目得就是纠正低氧血症。院外通常用简易气囊维持通气,院内患者常用呼吸机。开始时可给予纯氧,然后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进行调整。 2)除颤与复律心跳骤停时最常见得心律失常就是心室颤动。终止室颤最有效得方法就是电除颤。 ?一旦心电监测显示心室颤动,应立即用200J能量进行直流电除颤,若 无效可分别以200-300J与360J得能量进行第二与第三次除颤。 ?如果连续三次除颤无效提示预后不良,应继续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并 同时给予 1mg 肾上腺素静脉注射,随之在用360J 能量除颤一次。 ?如仍未成功,肾上腺素可每隔3-5分钟重复一次,中间可给予电除颤。

2019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解读)

---------------------------------------------------------------最新资料推荐------------------------------------------------------ 2019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解读) 201 0 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解读新指南 20 条核心建议(1 )进一步强调胸部按压的重要性,建议尽量减少胸部按压的中断;(2)强调跟踪和触发系统可以检测病情正在恶化的患者,且能预防院内的心搏骤停;(3)增加了在院外设置心源性猝死相关的警告标识的认识;(4)对于院外、非急诊医疗服务人员目击的电除颤,不推荐特殊的 CPR 时间点;(5)在除颤器充电时持续行胸部按压,减少电击前后的间隔。 (6)不再强调心前区捶击的作用;(7)在心导管室或心脏外科术后立即出现的室颤和无脉室速,可使用 3 次快速、连续电击;(8)在不能建立静脉通路时,不再建议气管插管内给药,可通过骨髓腔途径给药;(9)在治疗室颤或室速时,应在第 3 次电击后、胸部按压再次开始时给予肾上腺素,然后每 3~5 min 给药 1 次。 第 3 次电击后,也应给予 300 mg 的胺碘酮;(1 0)在心室静止或无脉电活动时,不再建议应用阿托品。 (1 1 )早期行气管插管的重要性下降;(1 2)进一步强调了 CO2 图的重要性, CO2 波形图能够证实气管插管的位置,持续监测气管插管的位置和 CPR 的质量,能为恢复自主循环提供一个早期标识;(1 3)超声成像在高级生命支持中的潜在作用得到认可;(1 4)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高氧血症的潜在危害也得 1 / 21

心肺复苏脑复苏操作规范

心肺复苏脑复苏操作规范

心肺复苏操作规范 一、判断意识 用手轻拍或摇动患者的肩部,并大声呼喊:“您怎么啦!?”如果病人没有任何反应则说明病人意识丧失;看时间(准确到分钟); 二、呼救 启动EMSS.立即按响警铃,要求医务人员快来抢救;在现场,则向着人群的地方边挥手边高声呼喊:“来人呀,救命啊!” 三、置病人于复苏体位 为便于抢救,使病人仰卧位于坚硬的平面上,松解患者衣扣、腰带(女病人松解内衣),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取下活动假牙,去枕平卧; 四、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30次(C circulation)建立人工循环 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按压频率:成人100次/分以上, 按压深度:5cm 按压与放松比:1:1 抢救者跪(站)于病人肩侧,两腿分开,一手的食指、中指沿病人肋弓处向中间移动,在两侧肋弓交界处找到胸骨下切迹为定位标志,然后将中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以另一手掌根部紧贴食指上方,再用定位的手掌根重叠于前一手上,两手指交叉

上翘,双手臂伸直,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力量垂直向下有节奏的、均匀的用力按压,按压深度为5cm,下压后手放松而不离开胸部以保持正确的按压位置,此时胸廓恢复到原状,胸腔内压力下降而静脉血液回流到心脏,使心腔内血液充盈;再下压,周而复始的进行,以维持血液循环。 儿童定位:双乳连线与胸骨垂直交叉点下方1横指。 幼儿:一手手掌下压。 婴儿:环抱法,双拇指重叠下压;或一手食指、中指并拢下压。 下压深度:幼儿至少2.5-3.5厘米,婴儿至少1.5-2.5厘米。 按压频率:每分钟至少100次。 五、打开气道(A airway) 清除口腔内的异物及假牙,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压额抬颏法(避免舌根后坠,堵塞气道):一手掌根置前额,向下向后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手食指、中指置于下颌角处,向上向前用力拉起下颌,使下颌角与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垂直; 判断呼吸(一听二看三感觉) 在保持气道通畅的前提下,听:呼吸道有无气流通过的声音;看:胸部有无起伏;感觉:呼吸道有无气体排出。检查时间不超过10秒; 六、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B breathing) 置前额手的拇指、食指捏住病人的鼻孔(鼻翼根部),另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