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培训教材

  • 格式:docx
  • 大小:85.50 KB
  • 文档页数:8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卫生学

第一章绪论

1. ▲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阻碍的发生、进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操纵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维护和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学科。

2. ☆环境卫生学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为研究对象,阐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阻碍及人体对环境的作用产生的反应,即环境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这是环境卫生学的差不多任务。

自然环境:围绕在人类周围的自然因素(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

生活环境:是与人类生活关系紧密的各种自然的和人工的环境条件,如居住、工作、娱乐环境以及有关的生活环境因素如家用化妆品等。

3. 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和及其中能直接或间接阻碍人类生存和进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是一个特不复杂的庞大系统,由多种环境介质和环境因素组成。

4.环境介质: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是指自然环境中各个独自组成部分中所具有的物质,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环境介质可不能一完全单一介质形式存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介质的三种物质形态能够相互转化;环境介质的运动能够携带污染物向远方扩散;环境介质还有维持自身稳定的特性

5. 环境因素:是被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按其属性分类: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物理因素:小气候、噪声、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小气候是指生活环境中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和热辐射等因素,关于机体的热平衡产生明显阻碍。

化学因素:

▲一次污染物: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和生物性变应原如植物花粉、真菌孢子等。

6.按环境因素受人类活动阻碍的情况分类:原生环境、次生环境。

▲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阻碍的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因素,如清洁并含有正常化学成分的空气、水、土壤,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小气候,秀丽的风光等。也有不利因素如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次生环境:指受人为活动阻碍形成的环境。

7. 全球性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酸雨 (4)生物多样性锐减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如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的稳定生态综合体。它由生物的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部分组成。

8.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

(1)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

(2) 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确认性研究

(3)创建和引进适宜于环境卫生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4)研究环境卫生监督体系的理论依据。

9. 我国环境与健康标准体系要紧包括两个方面:

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和环境卫生标准体系。

10.环境卫生工作内容:是环境卫生学理论知识体系指导下的环境卫生实践工作,其目的是防止环境污染、预防疾病、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其内容随社会进展和卫生服务需求而有所变化,因此环境卫生工作具有一定的时期性和实效性。

11.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

(1)加强环境因素健康效应的研究

(2)新技术、新方法在环境卫生工作中的应用

(3)认真落实环境与健康法律法规要求,爱护民众健康

(4)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

(5)开拓环境卫生工作的新领域。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1. 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了人类的自然环境。

2. 大气圈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逸散层。

3. 土壤岩石圈: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岩石构成。

4. 生物圈:地球所有生命物质及其生存环境的整体。范围包括大气圈下层、土壤圈和水圈,指从海平面以下约12km 深度和海平面以上约10km 高度的范围。

生物圈最重要的特征:生物多样性。

5. 生态环境:由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共同组成,是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总体,是与人类生存和进展紧密相关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自然环境。

6.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 所联结的稳态系统。它具有整体性、开放性、自调性、可持续性等特征。组成:生产者、(多级)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物质

7. 生态系统服务:由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和生态过程所生产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如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支持服务。

8. 生态系统健康:强调应用爱护人类健康的返利来爱护生态系统健康,依照人类健康的隐喻来建立良好生态的目标。通常把

具有活力、结构稳定和自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看做是健康的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9. 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既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关系

①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②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③环境因素对人体阻碍的双重性④人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

10. ▲“hormesis ”效应:即某些物质在低剂量时对生物系统具有刺激(有益)作用,而在高剂量时具有抑制作用。如较大量地长期饮酒可增加食管癌、肝癌和肝硬化的危险性,而少量饮酒可减少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低剂量的三氧化二砷能够治疗白血病,而稍高剂量则能够导致健康危害甚至死亡。

如:多氯联苯、多环芳烃、重金属化合物、氰化物、有机砷化合物、农药、抗生素...

人类基因组打算 (HGP)

环境基因组打算 (EGP)

【环境改变与机体反应的差不多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