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设计标准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设计标准

西藏电力公司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设计标准

西藏电力公司

二○○六年七月

目录

1 总则 (1)

2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设计程序 (2)

2.1 工作程序 (2)

2.2 设计文件的组成 (2)

2.1.1 线路工程设计 (2)

2.2.2 变电工程设计 (4)

3.2 技术指标 (6)

3.2.1 线损 (6)

3.2.2 电压 (6)

3.3 线路部分 (7)

3.3.1 110kV及35kV部分 (7)

3.3.2 10kV及以下中低压部分 (8)

3.4.2 10kV配变 (20)

3.4.3 无功补偿 (20)

3.4.4 低压进户线及计量表计 (21)

4 概预算标准 (22)

4.1 总则 (22)

4.2 工程概(预)算内容组成及编审程序 (23)

4.2.1 工程概(预)算内容组成 (23)

4.2.2 工程概(预)算编审程序 (24)

4.3 工程概(预)算编制依据及标准 (25)

4.4.1 安装工程费 (26)

4.4.2 设备购置费 (28)

4.4.3 其他费用 (28)

4.5 附则 (31)

1 总则

为了加快农村电网建设,规范设计标准,提高设计质量,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工程造价,西藏自治区电力公司特组织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西藏自治区农村电网的划分、设计原则及农村电网的结线方式;规定了用户供电方式与技术要求;规定了电能计量方式等。本标准参照有关的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并考虑西藏自治区农村电网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本标准由西藏自治区电力公司农网办负责解释。

2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设计程序2.1 工作程序

2.2 设计文件的组成

2.1.1 线路工程设计

(1)工程设计说明书

工程设计说明书中包括以下内容:

a.概况:工程地理位置、气象条件、当地人口、居民户数等。

b.设计依据。

c.设计范围与规模。

d.供电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建设的必要性。

e.负荷预测:可按行业分类或人均用电量等方法进行预测。

f.线路设计路径与工程概况:设计选定线路路径、沿线交通情况、地形地质情况、交叉跨越情况。

g.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主要工程量,线路本体投资及综合投资。

h.电气部分:气象组合、导线、避雷线选择、导线(避雷线)安全系数、防震措施、绝缘配合、防雷接地、交叉跨越处理措施、相序。

i.基础:杆塔型式,基础配置、材料。

j.对邻近通信线路的影响。

k.环境保护措施。

l.工程的效益分析。

m.未解决供电范围等不足之处。

(2)工程概预算书。按国家或行业、区电力公司有关概预算标准执行。

(3)设备材料明细表。

(4)线路平断面部份图纸(线路走向平面示意图,导地线应力曲线图、导地线放线弧垂曲线图、线路平断面图)。

(5)杆塔结构部分图纸(杆塔结构总图、杆塔组装图、零部件加工图等)。

(6)基础结构部分图纸(基础形式一览图、基础结构图、地脚螺栓加工图、杆塔接地图等)。

注:10kV及以上线路设计图纸必须绘制平断面图,并在图中标明比例。400V及以下线路设计必须绘制平面图及相应装置图集。

2.2.2 变电工程设计

(1)设计说明书

a.概述:设计依据,设计范围,系统概况,变电站建设的必要性、变电站在系统中的地位,站址概述等组成。

b.电气部分:建设规模及电气主接线,短路电流及主要设备的选择,过电压保护及接地,电气设备布置与配电装置,照明与动力,继电保护配置,自动装置配置,监控系统,交直流系统,装置配置、主控室与二次回路,计量,所外通信等组成。

c.土建部分:总体布置,主要气象与地质条件,建筑物,地方性建材,暖通、给排水、消防与绿化。

d.环境保护措施

e.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工程总量,工程本体投资,工程综合投资。

(2)概预算书

(3)工程设备材料清册

(4)工程设计图纸

a.总的部分:总平面布置图、电气一次主结线图、保护配置图、综合自动化系统框图等。

b.公共部分:PT电压切换、计量部分等。

c.电气一次部分:分电压等级配电装置布置图,配电装置安装图等。

d.电气二次部分:保护装置原理图、保护装置端子排图等。

e.土建部分:平面布置图、主要建筑效果图、结构图等。

注:如果设计单位承接的是一个综合性设计工作,设计文件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设计总说明书

2、线路工程卷册

3、变电工程卷册

3 主要技术标准

3.1 主要原则

(1)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设计,必须结合《西藏电力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西藏自治

区农村电网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使各项输、变、配、供电工程的设计和建设,都必须符合电网总体规划的要求。部分城乡结合部的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还应满足各地市城市电网规划的要求。

(2)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设计,应从调查研究现有电网入手,分析负荷增长的规律,以扩大电网覆盖面、解决农村电网的薄弱环节,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和适应性;做到近期与远期相衔接,新建和改造相结合以及实现电网结线规范化和实施标准化;结合西藏“地域广大、负荷分散、负荷密度小”的特点,满足“安全可靠、中等适用、兼顾发展”的原则。

(3)西藏自治区各地(市)农村电网络结构的总体要求是:布局均衡合理,层次简要分明,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降低损耗,各级电压电网、变电站和线路的结线应简单化、标准化。

3.2 技术指标

3.2.1 线损

高压线损控制在12%以内,低压线损控制在15%以内。

3.2.2 电压

各类用户受电端的电压质量,应满足国标《供电电压允

许偏差》的规定,在规划设计时必须对潮流和电压水平进行核算。各级电压正常运行时的允许偏差值范围见下表:

3.3 线路部分

3.3.1 110kV及35kV部分

(1)西藏自治区农村电网35、110kV线路全部采用架空线路。

(2)架空线路杆塔型式的选择:应采用占地少的混凝土杆及自立式铁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混凝土电杆。

(3)110kV及以上的新建架空线路,宜全线架设架空地线。架空地线宜采用钢绞线,如通信要求时可采用OPGW 等。

(4)线路通道的选择应认真做好调查研究,综合考虑到运行、施工、交通条件以及路径长度的因素,本着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进行方案比较,做到经济合理、安全可

靠。

(5)架空线路的金具,应推广使用质量可靠的国家定型金具。

(6)导线选择钢芯铝绞线,根据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校验后选择导线截面。

(7)线路供电半径:结合西藏地区的实际情况,在保证电能质量和适度控制线损的条件下,经设计校核可适当放大。

(8)绝缘子的选用

a.西藏地区绝缘子串的爬电距离,应满足高海拔的要求。

b. 新建35kV及以上架空线路的绝缘子,宜使用耐污性能好、维护量小、重量轻的合成绝缘子。跳线串采用合成绝缘子时应校验风偏间隙。

3.3.210kV及以下中低压部分

3.3.2.1 10kV中压线路

(1)原则上农网中压线路采用放射形接线,部分城乡结合部可采用“手拉手”方式接线。

(2)西藏自治区农村电网10kV中压线路宜采用架空线路,部分条件达不到地段可少量采用电缆线路(如跨越铁路、变电站出线段)。

(3)架空线路的装置应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线路根

据断面情况采用10、12、15、18m砼电杆,但最低不得低于10m,当采用同杆双回或中低压合杆架设时,电杆不得低于12m。

(4)线路档距应经设计选定,一般城区为50~60m,郊区为60~80米。部分地区可适当放大,但均应满足安全可靠的要求。

(5)导线的选择应优先选择LGJ型钢芯铝绞线,导线截面根据校核后选择。部分树线矛盾严重地区可选择绝缘导线(应优先考虑进行通道清理,若通道清理困难时,方采用绝缘导线)。

(6)10kV绝缘子选择:直线杆采用P-15针式绝缘子,耐张杆、终端杆等采用二片Xp-7绝缘子成串。

(7)必要时,10kV架空线路可与110kV或35kV线路合杆架设,但应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

(8)因农网中压线路距离较长,线路宜采用跌落式保险或柱上隔离开关分段,同时对于长度超过200米的分支线应加装跌落保险,便于隔离故障。

(9)供电半径:在满足电能质量和适度控制线损的前提下,经设计校核可适当放大。

(10)架空线路排列方式,单回路应优先采用三角排列,双回路应优先选择双回垂直排列方式。

中压架空线路的排列方式

3.3.2.2 低压线路部分

(1)居民用户接户线,根据住宅的情况采用支架或其它固定方式(如瓷珠)。

(2)低压架空配电线路主要实行三相四线制。中性线除在电源侧接地外,在线路长度超过200米应重复接地。

(3)低压配电线路的导线(含相线和中性线)的选型,推荐采用同一线径的钢芯铝绞线。导线截面由设计根据负荷情况按允许电压降校核选定。部分树线矛盾较严重地区可采用塑料铝芯导线。

(4)低压线路的相位布置应统一。主干线路从道路侧算起,依次为C相、B相、A相。对居民区沿墙敷设的接户线,应为中相沿墙敷设,然后按A、B、C相顺序向外。

(5)低压配电线路只能与正常供该变压器的10kV线路

合杆。每台配变应有明确的供电范围。

(6)住宅小区的低压线路可采用绝缘导线沿墙敷设或沿电杆架设,接户线应自就近线路杆或沿墙线路上搭接。杜绝接户线穿越民宅屋顶或采用非标准导线作接户线。一般接户线长度不宜超过30米。

(7)低压线路供电半径由设计校核选定。

(8)低压线路供电方式。

方式一:适用于单台变压器所供负荷较小的情况。

大,为降低变压器损耗,充分利用此结线方式,负荷高峰期由大容量变压器供电,或两台变压器分别供,负荷轻载时,只运行其中一台变压器。

3.4 变电站部分

3.4.1 35、110kV部分

3.4.1.1 主结线

(1)110kV直配变电站的标准结线为110/10kV双圈变,容量及台数根据负荷发展情况选择(6.3、8、10、16、20、31.5MVA)。主结线110kV侧如有穿越功率采用单母线分段或外桥结线、否则采用内桥结线或线路变压器组结线,10kV侧为单母线分段,10kV侧每台主变出线为4~10路。

(2)35kV变电站的标准结线为35/10kV双圈变,容量及台数根据负荷发展情况选择(1.25、1.6、2.0、2.5、5、6.3、10、16、20MVA)。主结线35kV侧如有穿越功率采用单母线分段或外桥结线、否则采用内桥结线或线路变压器组结线,10kV侧为单母线分段,10kV侧每台主变出线为4~10路。

3.4.1.2 变电站设计

(1)变电站的设计建设标准

变电站按无人值班设计。

变电站设计,采用中等适用标准,严格控制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不搞豪华装修。

变电站建筑物外墙采用国网公司兰色色调,并设西藏电力标志。

(2)变电站配电装置设备类型的选择

变电站配电装置的选型应综合考虑节约占地、设备采用小型化、无油化、高原型,提高可靠性、满足环保要求、协调景观和节省投资等各方面因素。

变电站根据负荷情况,一般采用一台主变,预留扩建另一台主变的位置。单台主变的变电站,主变容量按现有的负荷进行选择,并考虑5年的发展要求,裕度不宜过大。采用两台主变的变电站,可以根据负荷的季节特点选用容量不同的两台主变。

电流互感器选择以现有负荷为基础,选择时注意校验动、热稳定和10%误差。

变电站的进出线一般采用钢芯铝绞线、铝母线、穿墙导管等,尽量少采用电缆。

对于35kV终端降压变电站一般采用线路变压器组接线,容量在3150kVA及以下的,主变高压侧宜采用快速熔断器保护。

变电站通讯一般采用电力载波和电信电话。传送远动数据的变电站可采用数字载波等方式,根据电网要求亦可采用

OGPW。

根据变电站所处的位置和重要性,对于采用设备的类型建议110kV采用SF6气体绝缘断路器,35kV可采用SF6或真空断路器,10kV采用真空断路器或负荷开关。变电站配电装置产品档次的选择应采用国内优质,满足高海拔要求的产品。

部分容量较小,结线方式简单的35kV变电站推广采用箱式变电站。

(3)断路器的选择

a.110kV及以上断路器应选用SF6断路器。

b.35kV断路器应选用SF6断路器。在选用真空断路器时必须进行过电压计算。

c.开关柜应具备“五防”功能。

d.110kV及以下的断路器应优先选用弹操机构(含液压弹簧机构)。

e.10kV真空断路器应采用一体化结构。推广使用VN系列真空断路器。

(4)隔离开关的选择

应选用检修周期长、质量可靠的优质产品,防止出现机械卡涩、触头过热、绝缘子和拉杆断裂等事故的发生。

(5)变电站无人值班

110kV变电站和35kV变电站均按无人值班设计。变电

站不设生活设施,可设保卫临时值班室。

(6)变电站消防措施

a.变电站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消防通道以及建筑物装修等均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变电所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范》、《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等规范规定。

b.控制楼(室)、继电器室、通信室、配电装置楼、变压器室、电抗器室、电容器室等建筑物各自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楼层的第二个出口可设在通向室外楼梯的平台处。当建筑物长度超过60m时,应增设一个安全出口。

c.户内布置的110kV及以下变电站(采用油浸变压器),当无条件设总事故油池时,必须设贮油坑,贮油坑可设在主变下。

d.35kV户外变电站主变容量在4MVA以下时,可不单独设事故油池。

e.室外主变压器之间的距离应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当不能满足时,可在主变压器之间设置防火墙。

f.地面变电站的油浸主变压器单台容量在10MVA以下可不设置固定灭火设施,单台容量在10MVA及以上应设置固定灭火设施。

g.35kV及以上变电站应设置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h.电缆贯穿部位应做防火封堵处理。对于非阻燃电缆应

采取防火涂料或防火包带、防火槽盒及防护罩等措施。电缆隧道内应具备充分的防火设施。

i.35kV及以下的电力电缆进站第一盘及电缆桥等电缆布置密集部分应采用A类阻燃型电缆。

j.二次电缆应选用阻燃型电缆并于电力电缆分开敷设或采取适当的措施。

k.变电站内敷设的电缆应采取防止电缆火灾蔓延的措施。

(7)变电站直流系统

a.直流系统的电压宜采用220V。

b.推广使用高频开关式直流充电装置。

c.通信用直流电源可直接使用变电站的220V直流电源,不单独设48V通信电源。

(8)变电站站用电

a.变电站站用电的容量应合理选取,其电源一般取自10kV母线。

b.站用电的低压总开关不设低电压脱扣回路,以提高站用电的可靠性。

(9)变电站防雷

a.依据电力行业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绝缘配合》的规定,除按雷电过电压保护的要求外,还应考虑防止操作过电压的需要配置避雷器。

b.110kV及以下的避雷器应装设计数器。

c.当采用35kV开关柜时,主变35kV侧配置的避雷器与开关柜及其它被保护设备之间电器距离的校核满足要求时,35kV开关柜母线上可不再装设避雷器。

(10)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

a.变电站内10kV线路的保护、仪表、计量一般采用就地分散设置于各开关柜上。

b.保护装置宜采用微机保护,选型时考虑有运行经验、有信誉、有实力、售后服务好的厂家设备,并且电网内保护装置的生产厂家与型号不宜过多。

c.变电站必须设置低周减载装置,负荷较小的变电站可由微机保护装置分散实现,负荷较大的变电站集中设置2轮微机型低周减载装置或根据电网需要配置电网安全自动装置。

d.变电站采用综合自动装置,变电站的远动也由综合自动装置实现,不装设单独的RTU。

变电站保护配置见下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