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角形内角和》案例分析与反思

《三角形内角和》案例分析与反思

《三角形内角和》案例分析与反思
《三角形内角和》案例分析与反思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关注学习状态

刘杰文本节课采用的是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看看每个小组的问题所在,帮助每个小组排除学习的障碍;在学生的认知和原有的经验发生冲突时,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等思维方法;在学生对学习内容探究与结论形成的过程中,孩子有自己的眼光看数学,教师应蹲下身子,和孩子站在同一视平线上,真正走入了孩子的心田。

背景介绍:

这是我学校上的一节数学展示课。本节的教材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以前的老教材中出现过这类的学习内容,后来删除了,在新课程中又重新将这块内容编排进来,一定有着其深远的意义。

这节课采用的是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以前我也做过类似的课题研究,总感觉有些心得体会。希望通过这一次的教学实践能再次来个突破,并且也想做一些新的尝试。考虑到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所以课前我没有安排学生做预习。

情景描述:

像往常一样,经过精心的准备,上课铃一响,我就直达主题:“同学们,看到‘三角形内角和’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的吗?”

生1:“什么是内角?”

生2:“老师,三角形的内角的几个?”

生3:“我想问‘什么是内角和’?”

生4:“我还想知道内角和有多少度?”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我进行了一些处理。出示一个三角形的实物图,直接告诉学生:内角就是指三角形里面的三个角。

师问:“那三角形里边有几个内角呢?”

学生立即回答:“有三个。”

师再问:“那内角和指的是什么呢?现在明白了吗?”

生答:“三角形内角和是指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一共有多少度?”

课上到这里,应该说学生的思路已进入了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领域中来了,学生对于课堂要求掌握的学习内容已有了大概的了解。

接下去,我很自然地为学生创设了一教学情景。

师:“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问题,在三角形王国里有争执。请看,(张贴出示一个大的锐角三角形和一个小的钝角三角形)一天,它们吵起来了。”

师:“锐角三角形说‘我的个头最大,所以我的三个内角的和一定比你们大。’钝角三角形说‘不对,我有一个钝角,比你任意一个内角都大,所以我三个内角的和肯定比你的大。’你们赞同谁的说法呢?”

生A:“老师,我认为是钝角三角形大,因为它有一个钝角。”

生B:“老师,我觉得她说的不对。锐角三角形有三个锐角,应该是它大一些。”

生C:“我想它们应该是一样大的,因为它们都是三个内角。”

学生的回答引起了一些小小的争议,大家都说出了理由,互不相让。我适时地将学生的三种回答在两个三角形之间画上了“>、<、=”。

我知道是到了该我出手的时候了。

师:“请你认真观察,我们要比的是几个角的大小?请你估计一下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会是多少度呢?请你想一下有什么方法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我一连抛

出了三个问题,学生立即停止了争论,陷入了沉思当中。

一名学生答道:“老师,我想过了,我们可以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每个角的度数,然后加在一起就知道谁大谁小了。”

师:“很好,那就请你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一起来完成这次测量。测量前请明确这次测量的要求。”

师出示测量活动的要求:

1、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

2、选择一种三角形进行度量(度量结果保留整数),并计算出度量的三个角的和是多少。

3、小组讨论并交流:如何将自己组的度量结果向其他同学作汇报。

4、小组度量活动时间为三分钟,有空余时间的可以再尝试度量另一种三角形。

在每个小组的成员进行交流分工后,大家开始研究了。一个个俨然是个小科学家,积极主动,非常投入。课堂中少了一些喧闹,多了一些沉静和思考,偶尔会有一两个同学的辩论声。在这轻声的辩论中,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地进行碰撞。

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我轻轻地走进他们中间,寻找需要帮助的小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发现大部分小组能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有效的小组学习和交流,只有一个小组,由于组长不停地指责组员做得不好,组员在组长的埋怨声中不知所措。我当时决定马上加入这个小组,先帮助他们回顾测量的方法,给每个人分工,最后和他们一起测量,并计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在汇报测量活动的过程中,为了使汇报交流的效果更好,我特意问学生:“你们准备怎么样向其他组的同学汇报你们的测量过程与测量结果?其他组同学又该怎样聆听他的汇报呢?”

最后的结果显示,学生的测量数据大都在180度左右,但有的是比180度大一些或小一些,这是为什么呢?我告诉学生这是因为测量时有时会有误差。

有了这样的小组测量活动做前提,接下来了活动使我对这节课的教学有了更大信心。

师:现在不能使用量角器,你还能想出别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吗?

课堂安静了下来,我知道学生又在思考了。

这个时候我给出了一点点提示:“180°是一个什么角?想一想,怎样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如果拼成一个180 度的平角就可以验证这个结论,对吗?

就这么一句话,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他们都好象要迫不及待地动手试一试了。我又再次明确了小组合作探究的要求。

后来的汇报表明了,学生用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但呈现了教材上出示的撕拼法、折拼法之外,学生还想出利用长方形或正方形对折的方法来证明,更想出了用活动角演示法——将一个角扩大到180度,将另两个角缩小到0度的方法来证明,充分展示了学生们独特的思维和大胆的创新意识。

分析与反思:

这节课过去一段时间了,但每当我静下心来,总是能感受到学生思考的气息,合作的快乐,总能感受到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活跃的思维给课堂带来的挑战与生机。

这节课后,我思前想后,觉得还是有一些最想倾诉的问题的。

1、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老师应该关注什么?

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会边走边不停地提示学生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其实,这个时候老师的提示对学生而言往往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不仅影响学生的思路,还会干扰学生的思维。我想,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做的是快速浏览每个小组,看看每个小组的问题所在,帮助每个小组排除学习的障碍。然后找到最需要帮助的小组,介入到这个小组的学习中,了解学生的状态,为后面的交流做好准备。因为在几分钟的

交流时间内,老师不可能每个小组都照顾到,但是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帮助每个小组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2、在学生的认知和原有的经验发生冲突时,老师应该关注什么?

在新课程理念下,就是让学生去研究和探索,然后获得结论。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等变化成已知的数学问题。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等思维方法。通过猜测、验证引导学生“层层剥笋”地探究新知,渗透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孩子们自主得出了结论。验证方法的多样性不仅提高了结论的可靠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情境中往往会有很多情况出现。如果我这样做了,我的教学任务就完不成了;如果我那样做了,就可能会偏离我的教学设计,学生的问题可能会让我不知所措。其实,在课堂中,这是进行探究性教学的最好契机,抓住学生最核心的问题,重组我们的课堂思路,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去探讨问题。我想,课堂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服务的,教师要勇于放手,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比如,在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时候,学生的反馈呈现的探究过程是多种多样的,有一些是我的教学预设中没有的。如果教师还是按自己的设计去进行教学,那么将会抹杀很多学生的聪明才智,课堂也将变得没有生气。所以我一直不去提醒学生,希望学生能自己去体悟。我想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有价值的。

3、在学生对学习内容探究与结论形成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关注什么?

学生从测量并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猜测所有的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验证的方法又是多维的。用拼一拼、撕一撕等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把三个角拼成一个“平角”,受上面方法的启发从正方形、长方形的内角和推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或证明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较好地弥补了量一量所造成的误差,得出的结论是比较可信的。

三角形的三个角能拼成一个平角,理论上说是对的。从成人的角度来说,我们能肯定那一定是一个平角,因为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但是在孩子的眼里,看到的只是“近似”的直线。所以,当老师说“拼”的方法也有误差,听课的老师在下面暗自否定这种想法的时候,孩子们却是频频点头。接下的推理,是严密的,无懈可击的,结论是孩子们信服的。孩子有自己的眼光看数学,教师应蹲下身子,和孩子站在同一视平线上,真正走入了孩子的心田。

在这节课堂上,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通过思辨引导学生多想一步,想深一步,体会到数学本身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会了数学方法,感悟了数学思想,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级教师钱阳辉说过:“如果知识背后没有方法,知识只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如果方法背后没有思想,方法只不过是一种笨拙的工具。”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

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与反思

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与反思 令狐采学 1、案例分析:没有朋友的孩子 案例描述:波波活泼聪明,反应灵敏,可一些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玩积木的时候要挑选自己喜欢的,站队的时候自己要当第一,游戏时要别人听他的指挥,要不他就在别人游戏时横冲直撞去捣乱,经常有小朋友来告他的状。有一次进行语言活动《说说我的好朋友》,他站起来很得意的说:“心元是我的好朋友,帅帅是我的好朋友,翔翔是我的好朋友……都是我的好朋友!”没想到翔翔立即站起来反对:“不是,我不做他的好朋友。”理由是波波经常在喝水的时候朝翔翔和其他小朋友身上吐水。接着又有几个孩子也声明自己不做波波的好朋友,有的说他抢积木,有的说他抢玩具,有的说他打小朋友……让他很尴尬。案例分析:1、通过案例中波波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在同伴交往中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现在的幼儿中,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很少关心他人。在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往往情绪变化过快或过激,出现一些不友好的甚至有攻击性的行为,如:骂人,踢人,推人,对别人吐口水,争抢玩具等等。波波在同伴交往中不能够正确的运用交往的手段。比如与小朋友交流时音量往往太高太急,还有喜欢在与小朋友经常出现的一些带有

粗鲁,冲撞行为的动作中取得游戏的快乐,而引起误会,但是他自己却浑然不觉。表现得较独断、任性、无礼。有些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如果不及时矫正这些行为,幼儿会逐渐形成无礼暴躁、冷酷无情等不良情绪。2、波波在家庭中形成唯我独尊心理。除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宠爱之外,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爷爷溺爱着他。虽然家长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孩子入园前就会讲故事、背儿歌、数数,背三字经等,但是全家老少五口就这么一个小孩,不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娇惯,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任性霸道的性格。而家长对此也不是特别在意,觉得只要孩子聪明伶俐,健康活泼就好,更加纵然了波波的一些不良行为。教育策略与措施: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健康心理和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求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体、智、德、美诸多方面和谐发展,打破只重知识、而轻能力等观念。幼儿期是人的一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期形成的各种行为习惯会影响她一生的发展。因此,波波这些事情虽很小,但是反映的是自私、霸道、任性、唯我独尊的表现,而这种表现比较普存在在幼儿当中,只是个别幼儿较为突出而已。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疼爱和老人的溺爱更加加剧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因素,对此,我制定了以下措施,在对波波进行重点引导的同时,也对其他幼儿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指导幼儿学习正确的交往方法,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把交

案例分析及反思

教 学 案 例 及 反 思 周伟伟 2015年10月30日 认识乘法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20页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在认识几个几的基础上学习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 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2. 能初步用乘法概念观察现象,在与加法的比较中体会用乘法写 比较简便。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实物等,生准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学校去参观。(大门上写着一些加法算式)

2+3+6 5+5+5 3+7+8 4+4+4+4 9+1+6 2+2+2+2+2 师:你喜欢做哪道就选择哪道题! 生:(自由选择算式并计算) 师:观察这些加法算式中的加数,谁能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 生:“5+5+5 ,4+4+4+4 ,2+2+2+2+2”每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一样的,可以分成一类,其他为另一类。 …… 二、认识“几个几” 师:(出示主题图)看,小动物们正在活动呢!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兔子有几只?鸡呢?你是怎样数的? 生1:我数兔时是2个2个数的,因为它们是2只2只地站在一起的。 生2:我数鸡时是3个3个数的,它们都是3只3只地围在一起的。 板书: 2+2+2=6 3+3+3+3=12 3个2 4个3 师: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第一个算式中加数都是2,第二个算式中加数都是3。 师:请大家拿出小棒摆一摆。每堆摆2根小棒,摆5堆。摆了几个2?求一共摆了几根小棒,用加法怎样列式? 生:是5个2,列式:2+2+2+2+2=10。 师:再请每堆摆4根小棒,摆3堆。看一看是摆了几个4?怎样列式求摆了多少根小棒? 生:是3个4,列式:4+4+4=12。 师:请大家任意摆出几个几,说给同桌听。 三、认识乘法 师:我们再去参观动物学校的电脑教室。(出示电脑图片)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的,一共有8台电脑。

教学随笔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的区别

教学随笔、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的区别 教学随笔、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的区别 宋吉法 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是伴随着新课程实验而新兴的教育文体,它们也应该包括教育情境及个人思考,只是和教学案例也略有不同。教学随笔写作形式比较灵活,是作者有感而发,可以边叙边议,可以说是写教育故事的散文。教学反思一般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或自己的困惑,引起他人的思考;而案例的指向对象范围更广,可以是自己的教学行为,也可以是他人的教学行为,可以是大到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状况,可以小到描述一堂课或一次活动,可以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也可以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断。 一、教学反思 1. 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

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三年反思成名师。 2. 教学反思的特征 (1)自觉性(2)超越型(3)个性化 3. 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 (1)自我提问(2)行动研究(3)教学诊断(4)交流对话(5)案例研究(6)观摩分析(7)总结记录 4. 教学反思的类型 (1)课后思(2)周后思或单元思(3)月后思(4)期中思 5. 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1)写成功之处。(2)写不足之处。(3)写教学机智。(4)写学生创新。(5)写"再教设计"。 6. 举例:《木兰诗》教学反思 把问答的权利还给学生锦州十中任玉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真正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改革应是学生问、学生答或者教师点拨,引发学生回答。要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学习《木兰诗》一课,给我最深刻的感受。 课堂上,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了文章的大意。通过

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与反思集锦

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与反思集锦 设计意图 早期阅读,顾名思义,就是指学前期儿童的阅读。对于幼儿来说,他们触摸书籍、听成人讲故事、自己复述故事、发表自己对故事的意 见都属于阅读的范畴。能够说,所有有助于幼儿学习阅读的活动行为,我们都能够称之为阅读。为了结合我园的主题活动目标对幼儿实行早 期阅读的培养,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并结合主题活动《大树 和小花》,我选择语言活动《耳朵上的绿星星》做为本次活动的内容。《耳朵上的绿星星》是一则充满温情的童话故事,在观察、理解画面 让幼儿在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同时感受到小松鼠想去参加音乐会,但不愿伤害小草和花朵的美好心灵,并通过故事对幼儿实行了一次很 好的早期教育,教育幼儿爱护花草树木,塑造了小松鼠外表与内心和 谐统一的完美形象,有利于培养幼儿准确的道德态度和良好的道德情感。 案例与分析 活动环节一:利用课件让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引入课题 师:宝宝们你们看,这是谁呀?(课件一小松鼠)来我们一起跟它 打个招呼吧。小松鼠在干什么呢? 幼:小松鼠;嘿,你好,小松鼠;照镜子。 师:你能用完整的话说说小松鼠在干什么吗? 幼:小松鼠在照镜子…… 原来“晚上,小松鼠要去参加音乐会,它要到台上去演唱,他想:上台表演,一定要打扮的很美才行呀,我该怎么打扮才好呢? 师:你们快帮小松鼠想个办法吧!幼:给小松鼠穿漂亮的衣服;给 小松鼠化装;让小松鼠做面膜;让小松鼠洗洗脸;穿漂亮的鞋子……

(通过跟小松鼠打招呼,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礼貌行为习惯。并给 幼儿设置问题情景“帮小松鼠如何想办法打扮自己”启发幼儿积极思 维引导幼儿想办法为小松鼠打扮,同时鼓励幼儿在同伴和老师面前大 胆的讲述自己的办法。) 活动环节二: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问题启动—顺向设问——反向设问——假定设问等来协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并乐意表达。 问题的启动:师:小松鼠会想什么办法来打扮自己呢?它会怎么 做呢? (通过问题引起幼儿探究的心理,使幼儿产生悬念既是启发幼儿 积极地仔细地听清老师的问题,也是让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积极思维 活动的开始。) 顺向问题:(出示课件2~4)师:小松鼠来到了什么地方,它看到了什么呢? 幼:小松鼠来到了大树林里,看到了小草。 幼:小松鼠看到了绿绿的大树。 幼:小松鼠看到了绿绿的小草。 师:小松鼠看到了绿绿的草,它是怎么想的?它这么想会这么做吗? 幼:小松鼠想用草做个草帽;小松鼠做个帽子戴在头上,一定会 很漂亮的,小松鼠做个草圈戴在头上去参加音乐会…… 师:小松鼠刚要去摘小草的时候,小草却说话了,它会对小松鼠说什么呢? 幼:小松鼠说“不要摘我,我要痛的”;“别摘我,别摘我” 师:小松鼠也没有去摘小草,它走开了,它这次又看到了什么呢?它是怎么想的呢?

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课堂生成性教学案例参考表单 ? ?

2.t: revise the numbers from 1 to 31 by counting the students i n class. ask the students to count the students together。 (通过唱歌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并且让学生重温韵律为后面的生日歌曲奠定基础。复习1到31英文数字为后面的日期的读法做好准备。) step two : presentation 1. show them the calendar, and ask “ what’s the date today?” and help the student answer “ it’s december 5th.” by looking at the calendar. tell them the more dates with the calendar. 2. ask a boy “ when is your birthday ?” and help him with chinese . he can speak the date in chinese .then let him repeat in english. 3. notice the dates , and write the question and the answer on the blackboard . 4. teach the dates’words and write them on the blackboard like : january 1st february 2nd march 3rd ….. and let them to repeat the words. (先呈现日期让学生从感官上了解语言,并用日历呈现一年十二个月的英文单词,学生更加直观的接触语言,练习语言,并且运用语言做事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探究语言。) step three : task 1 pairwork 1. t: today is lin’s birthday. let’s sing the song 《happy birthday to you 》 2. make a converstion : a: when is your birthday? b: it’s ju ne 12th . 3. let them work in pairs for 3 minutes and fill in the chart. (学生在歌声中愉快的感悟本单元语言重点,并且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在学生已经形成系统的语言材料之后,让学生自己练习语言,并做好记录,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听,说和写。让学生多维的去体验语言。) step four : act 1.call several pairs to act out their conversations in class ,other students listen carefully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en is her/ his birthday ? 2.report . using the results they got and give a report. for example : wang fang’s birthday is on …… 3.call some students to report in class and give them claps when they finish their work. step five:listening task 1.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text 2. listen again and check the answers in class. then repeat after the tape. 3. work in pairs to act the dialogue : a: when is danny’s birthday? b: it’s october 10th. …… 4. in class ,call some students to give a report about the three students who they talked about just now. (在完成听力的基础上设计第三人称的问答,不仅更深的练习语言,而且为下一课时的语言做好了铺垫。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多维语言能力。) homework : 1. ask four students for their birthday and then write a report. 2 .ask your parents’ birthday or the other family member’s birthday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语言活动古诗教案《绝句》教学设计及反思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语言活动古诗教案《绝句》教学设计及反思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绝句》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活动准备: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 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 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二、展开

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 老师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后两句采用看大挂图的形式,理解其诗句的内容。 (1)“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幼儿用手势当作“小窗户”,看一看西岭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里了。 (2)“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的船。 3.老师示范朗诵并演示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4.教师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上:飞上;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泊:停泊、停靠。

幼儿园观察记录5篇_案例分析与反思

幼儿园观察记录5篇_案例分析与反思 幼儿园观察记录5篇_案例分析与反思< 理发店的故事篇一区域活动时间到啦!妍妍选择了她想去的理发店进行游戏,可是玩了一会儿就无聊了,我跑到益智区和涵涵一起玩飞行棋去了,这是我当起顾客的角色,进了店,问:“上次我的发型是妍妍设计师做的,我很满意,今天我还想让她帮我做发型。”妍妍被叫回来,开始动起收来,我和她聊了起来:“你做的发型真好看,我就想让你做,可是你刚才怎么不在这儿呢?”“刚才没人。我去下会儿棋”“一定有很多顾客来找你,找不到你就会走,这样影响店里的生意。下次你就在店里等顾客好吗?”“好的我下次不出去玩了。” 分析与反思: 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时连续投入的,教师的介入指导必须在了解游戏进程的基础上进行的,要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指导,需要我们教师进行一定的,适时的,有技巧的介入,但是有些时候还是需要教师耐心地等待,仔细观察,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发展属于他们自己的游戏情节。角色游戏指导得当能对角色游戏的情景创设推波助澜,对于游戏情节的发展起着豁然开朗的作用。 观察教师:董林婕 < 吹泡泡风波篇二美术区角活动中3名幼儿选择了美工区的吹画活动,在画做完成后,他们去盥洗间洗手和吸管,再用洗手液的时候大气泡泡,翔翔便把吸管在泡泡上开始吹,吹的很开心,这时候,其他两名小朋友也看到了,模仿他的样子开始吹泡泡,他们开心的又吹又笑,吸引了其他的小朋友,一会儿就过来了一大堆,所有的人都挤在一起开始吹泡泡,比谁吹的多、吹得大,一不小心将苗苗撞倒在地,苗苗开始哇哇的哭起来,旁边的小朋友把它拉起来,他笑着揉揉眼睛指着童童说“他推我。”童童看着他说“我没有”我听到哭声赶过来,询问了一下,童童将事情的过程叙述了一遍。我问他你是怎么做的,他说:“是我不小心的,又不是故意的”翔翔说:“那你把推倒了,你该道歉”在大家的评论中,童童很不情愿的向苗苗道歉了,过了一会儿,他们又和好了。 分析与反思: 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可以亲身体验,积累感性经验,此例案中童童小朋友的随机游戏,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细心的孩子,好奇心比较强。对应这种随机的游戏进行引导教育,可以让幼儿学会关注生活,发现生活,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生活。苗苗是一个依赖性比较强,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的孩子,受不了一点委屈,遇到不顺心地就开始哭闹,在活动中被童童不小心撞倒,就觉得自己心里不舒服,向老师告状,希望在这里得到满足,过度的溺爱让幼儿失去自我发展的机会,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自私。 观察教师:黄冬梅 < 益智区里的趣事篇三今天的区域活动,幼儿对益智区的拼插玩具有了更多的兴趣,好几个小朋友一起比赛拼插各种造型的飞机等。嘻嘻一会儿傻笑,一会儿挠头,左试一下,右试一下,一会儿就拼出了一个小小的飞机模型。突然他自言自语到“哈哈哈。我知道怎么拼了。”只见他把原来的飞机模型的后半部分拆开了,重拼选择拼插积木开始忙碌了起来。再拼插得过程中很专注、认真,大约五分钟,他高兴地拿着军舰向我介绍:老师,这是我的军舰航母可以上天,可以入地。 分析与反思: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喜欢在益智区探索发现,亲身体验。嘻嘻小朋友在摆弄拼插玩具的过程中,是原有经验的再现,从飞机模型到航母军舰,他不断的观察、比较、操作、实验,是经验的不断提升和积累的过程,学会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应当

优秀教学反思案例

第九模块的精华帖子及回帖 教学反思---伴我成长 由康巧红小数发表于2011年01月7日星期五11:24 我觉得执教《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老师有必要进行反思,课中教师先把“有六个桃子,分给唐僧和孙悟空两个人,有几种分法?”的问题情景导入本节课,挑选的素材较切合学生实际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分法学生表达出来时,教师又追问:“哪一种较公平?”学生这时产生不同想法,实际上从学生的问题回答上来看是孩子们对“公平”的认识不同,也就是数学的角度看法不同,价值观不同。孩子并没有错,但我们教师应在学生第一次回答时就应该做出反映,并引导孩子们这节课要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出公平。这样才不会产生无法控制的局面。如果教师再改变一下教学的策略,认真反思,我相信这节课教师一定会对出现类似现象肯得到合理的处理,课堂驾驭能力也会有所提高,教学效果也会很好。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复习课课后反思 复习百分数的应用教学片段: 一、小组学生交流: 1、生活中你常见哪些百分数? 2、哪些百分率可能小于100%,哪些百分率不大于100%,哪些百分率大于100%? 3、你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用过百分数? 二、讨论交流汇报: 生1:我见过的有90%、67%.45%........合格率可能不大于百分之百。 生2:发芽率可能不大于百分之百。 生3 发芽率可能等于百分之百。 话声一落就有学生反对:发芽率不可能等于百分之百,只能小于百分之百。 生3立即反对并解释:如果种1粒种子,一粒种子就发芽那发芽率就是100%。 生2一解释学生就分成了两派。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冷静下来思考:把这个问题放在生活中。但生2还是不依不饶。此时我知道在争论下去就没有意义了,宣布学生把这个问题放在课下处理。 生4我在商场用过百分数,是商场打折出售衣服时,我帮妈妈算衣服价钱。 课后反思: 出现这些现象原因分析: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多问,学习生活会因生成资源而丰富多彩。学生能说出“如果种1粒种子,一粒种子就发芽那发芽率就是100%。”说明孩子对百分率的意义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但一粒种子进行实验这只是他的想象,在生活中是不可能的。但对孩子来说,这个发芽率在生活中的产生又是陌生的,孩子的执着让我感动,查资料知道快速测试玉米种子的发芽率的简便方法,介绍给孩子,另外又查找到新玉米大概发芽率可达90%以上、菜籽的出油率在50%左右等等。同时这些查到的资料让我也开阔了视野。 学生们的看法多样,产生了课堂乱草现象,教学的反思,不但让我解决了课堂问题,也提高我的课堂驾驭能力,学生们受益了,同时让我教学中也增长知识,扩宽知识面,这样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B组:康巧红 回复: 教学反思---伴我成长 由韩慧丽小数发表于2011年01月8日星期六21:10

幼儿园中班绘本阅读优秀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子儿吐吐》

幼儿园中班绘本阅读优异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子儿吐吐》 设计意图: 结合我园多元阅读课题和我班家长对孩子知识点比较重视的特点,在半日活动开放中我尝试用文学欣赏,来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但基于我班幼儿从未接触过类似内容,因此选择来自幼儿日常生活经验的简单故事《子儿吐吐》。吃瓜不吐籽违背生活常识,可通常也无甚大碍。加上俳谐滑稽的风格,打开了幼儿奇特风趣的想象空间。通过欣赏《子儿吐吐》,理解、表达画面内容,并感受故事中的俳谐滑稽。 第一环节引出故事。 第二环节引导幼儿欣赏故事三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胖脸儿,知道他吃瓜不吐籽; 第二部分,理解故事内容、表达胖脸儿的心理过程;第三部分,知道胖脸儿了解了真相。 第三环节延伸,回归生活经验。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理解故事内容,用统统的句子表达胖脸儿吃子后的心理过程。 2、感受画面中关于头顶长树的夸张描绘及故事的俳谐滑稽。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风趣的书,书中讲了一只可爱、风趣的猪。

二、欣赏故事三部分 1、它叫胖脸儿,你看它风趣吗? 哎,它头上怎么会长小树的?那到底有没有长小树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欣赏故事第一部分 1、胖脸儿在哪里呢?你怎么认出它来的? 2、咦,为什么大家都奇怪的看着它? 3、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吃了籽会怎么样? 当听到会长树的时候,胖脸儿的脸一下子就发白了,坐在地上哭了起来。现在他开始想象着自己头顶长树会怎样了。 欣赏故事第二部分: 1、他想象着小伙伴都嘲笑他,胖脸儿怎么了? 2、它怎么哭得不那么伤心了?它在想什么? 3、有什么好处?然后他有什么反应?(笑了) 4、一开始胖脸儿害怕长树,后来他经历了一系列的心情变化,怎么变化的? 现在的胖脸儿认为长树是一件好事情,于是他拼命地跑回去要为长棵好树作准备拉! 欣赏故事第三部分: 1、胖脸儿做了些什么准备? 2、结果第二天胖脸儿头上有没有长小树? 3、没长树应该是件好事情,为什么胖脸儿又有些难过了呢? 4、不过他终于明白了。明白了什么? 三、延伸

幼儿园区域案例分析

中班语言活动——小狗寄信(看图讲述) 执教者:叶玮桢 【设计意图】: 寄信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识,而此次的活动利用生活中的场景导入,在场景中设置一些对话与引导语,使幼儿进一步的了解,并认识到“邮箱”和垃圾桶的区别,所以利用这次的活动让幼儿加深常识的了解。 【活动目标】: 1、较清楚的连贯的讲述小狗寄信的过程。 2、学习用“先┉后┉”的句式表达。 3、了解寄信的常识。 【活动准备】: 教育挂图《小狗寄信》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寄信的常识 难点:讲述故事的过程 【活动过程】: 1、观察图片①②,讲一讲:小狗做什么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2、让幼儿猜想小兔叫住小狗的原因,学习小兔的动作和喊声。 3、引导幼儿观察图片③④讲一讲小兔对小狗说了什么?小狗怎么想、怎么说的? 4、请幼儿议一议,如果没有小兔的纠正,小狗信能寄出去吗? 5、请幼儿与伙伴相互将图片完整的讲述一遍。 【活动反思】: 该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在组织幼儿观看教育挂图时,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对于寄信的常识基本都能掌握,并能够讲述故事的某个情节。

中班数学活动——《比较粗细》 执教者:张小娟 【设计意图】: 在此以前幼儿已进行过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的活动,积累了一些运用感官比较物体量差异的经验,因此在本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想出比较物体粗细的各种方法,提高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的能力。幼儿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二个困难。第一是不能准确地将比较结果与相应的词匹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词与某些概念建立联系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应该先让幼儿通过非正式的教育活动积累有关概念的感性经验,然后在正式的教育活动中指认和命名活动完成词与概念的匹配。第二是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由于幼儿思维不可逆,他们不易理解相对概念。因此活动中要采用变换比较对象和设问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思考,帮助幼儿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活动目标】: 1、学习辨别物体的粗细,能用粗、细来表述物体的特性。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自制教具:房子、“粗哥哥”、“细弟弟” 2、纸棒人手一根 3、图片(多媒体课件:粗的树和细的树;粗的尾巴和细的尾巴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从前,有一座圆圆的房子,房子里,住着一胖一瘦的两兄弟。哥哥身体胖胖的,比较粗,大家都叫他“粗哥哥”,弟弟身体瘦瘦的,比较细,大家都叫他“细弟弟”。他们走到哪里都是一起的,大家总能一眼就认出他们来。 2、教师:今天,粗哥哥和细弟弟都来到了我们班做客,我们欢迎他们! 3、(粗哥哥和细弟弟带来了一个问题)教师:请你们猜一猜谁是粗哥哥谁是细弟弟呢?(出示教具) 引导幼儿说出,粗哥哥身体比较胖,更大。细弟弟身体比较细,更小一点……(幼儿自由讨论,教师适时介入引导) 二、奇妙的袋子: 教师:粗哥哥和细弟弟想要考考你们,给你们送来一个奇妙的袋子。请小朋友们上来摸一摸里面都装了些什么,每摸出一样,粗哥哥和细弟弟都给你们准备了一个问题。

小学三年级英语案例分析与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英语案例分析与教学反思 在上三年级名字这节一课时,我为每位学生准备了一个英文名字的卡片,教师指着自己的卡片说:“My name is Ann .”示范性地告诉学生自己的名字,接着教师又使用两只手偶对话,教师的对话里一只是机灵的小猴子,说话要用童音,而狗是一个戴眼镜的老者,教师用了老年人的说话声音。教师的设计安排是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出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你叫什么名字:What’s your name ?我叫------。My name is --- .一问一答式,把枯燥的形式在情景中进行,学生对两只手偶既新奇,又感到有趣,他们都竖着耳朵观看表演,更使他们不由自主的产生了要模仿的念头。教师经过2—3遍的情景表演,让手偶与学生对话,学生指着自己的卡片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来,这时老师的任务只是给少数几个发音不正确的同学正正音而已,老师经过1—2次的示范很快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一简洁又生动的案例,要说明的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为完成教学目标而服务,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努力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案例分析和反思: 小学英语的教学应以学生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课改的基本理念是学生的需要和利益为依据,就学习语言的特点应是“学习活动化”“活动交际化”的原则。老师就每个重点教学内容都设计了课堂游戏的环节,教学活动的设计体现了学习语言是为了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的原则。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体会到真正地什么叫“用英语做事情”。这样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方式和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方式。努力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实践中去,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建构语言知识和形成语言技能。培养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从而也激发、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 (1)目前我们经过培训,在理念上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活动为主,设计了大量的游戏。但上课过程中发现,我们教师的设计试只图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不重实效性,不重教学效果,我们要将教学的双基和课堂活动紧密结合,课堂上的各种活动是为了使教学产生更良好的效果而服务,是为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服务的,这一本质的东西教师一定要掌握好。教参为教师提供了许多活动范例。但教师不能一一照搬,如果这样的话,根本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动手、动恼的能力,使英语课与活动课紧密结合,学生动手图画上的颜色,然后剪下图形,再让学生在小组内摆图形,小组内学生相互讨论,合作着用图形搭建自己美丽的家园。最后,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作品用英语进行描述,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学会了简单的英语会话,还陶冶了艺术情操,真正的学会了用语言做事情。 (2)英语教师应具备扎实地基本功 课改对老师的基本要求,除具有良好的语言素质,语言基本功和广博的科学知识和文化素养,同时还要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听、做、说、演、玩(游戏)的特点。课程改革与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我们要在教师技能要不断的提高。

如何写教学反思和案例

如何写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 天城中学 如何写好教学反思、教学叙事和教学案例论文 一、教学叙事关于优秀教学叙事论文的撰写:教学叙事就是讲一个教育、教学的故事,再加一些在叙述具体事件时自己的看法和反思,即评析。由于它叙述的是教师自己身边真实的教学事件,且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能够直接形象地反映出某个教育、教学事件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非常适合广大的教师撰写。教学叙事的特点与教学论文的区别:教学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附以论证;教学叙事是以叙事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说明和议论,也就是说,教学叙事是讲故事,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与教学实录的区别:虽然它们都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是全过程的全部内容;而教学叙事则是视不同的主题有所选择,可以是过程的某一方面、某一情境或某一片断。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教案和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过程进行表述,是预期,没有结果;教学叙事则是对已发生过的教学事件的反映,是写在教之后,有结果。与教学案例(研究)的区别:虽然它们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但教学叙事叙述的只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个案;而教学案例是教学的整合,可以是在教学叙事的基础上,以某个核心主题为对象,选取若干个有典型意义的、多种角度的教学故事来进行研究、反思和讨论,是宗案。教学叙事的内容教学叙事就是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评析。即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和其他场所里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叙述”出来,并加上自己的反思。依据不同的目的和主题,从范围上,可以大到介绍自己所在地区或学校教学的整体情况、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情况等,但更多的是偏重于描述一堂课、一个实验、一个课题或一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及教 学反思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一:沙宝的秘密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离、挖、塑造、经验回忆等活动,感知探索沙轻、细小、不溶于水及加水后容易塑造的特性。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诱发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玩沙工具、水若干桶、纱布、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1、运用沙子宝宝的秘密这个话题引起幼儿活动的愿望。 师:我们今天要和沙子宝宝交朋友。沙子宝宝呀,最喜欢和知道它秘密的小朋友玩。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找一找沙子宝宝的秘密吧。 2、运用各种工具,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感官感知沙的特性。 (1)用纱布分离出小石子和细沙,并通过触摸、抓捏感受和体验沙细小的特点。 (2)用吸管吹一吹干沙,体验沙轻的特点。 (3)把筛出的细沙倒入水桶中,通过观察和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 3、组织幼儿积极讨论玩沙活动中的发现。 小结:所以我们小朋友在玩沙的时候不要把沙子拿来扔,避免沙子飞到眼睛里。 4、再次玩沙,引导幼儿用水把沙浇湿,观察沙子遇水后结块的变化。

往沙箱中倒入水,用手感知干沙与湿沙的区别,干沙轻,不易捏合;湿沙重,易捏合。 小结:沙子可以和水一起玩,那么我们小朋友也可以利用水和沙子一起做游戏。 5、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小组造型,体验干沙和湿沙的任意造型。 幼儿自由分组玩沙,教师适当引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共同完成作品。 6、评价幼儿的表现。 你们今天表现都很棒,都找到了沙子宝宝的秘密。沙子宝宝说下次还想和你们做游戏呢!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学反思 联系生活揭示科学知识的意义。要做到科学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相结合,不仅是学习课题来自生活,还应该引导幼儿能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了科学知识可以为生活服务。这样做,可以拉近幼儿与科学的距离,使幼儿对科学产生一种亲切感。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二:多彩的肥皂 活动目标:

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与反思【三篇】

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与反思【三篇】 一、幼儿情况分析: 轩轩是我班一个聪明可爱,又调皮的男孩子,平常的他,脸上一 直是笑嘻嘻的,而在他感兴趣的活动中却是一脸的专注;有时很可爱,但有时也会很调皮;假如老师批评了他,他就会乖得一声不吭,或者 赶忙讨饶道歉说对不起,但过不多久他多动的毛病又要犯了,有时甚 至来点恶作剧,搞点小破坏,经常有小朋友告他的状。因此,有一些 幼儿就不太喜爱跟他一起玩。 二、成因分析: 轩轩小朋友是跟爷爷奶奶一起住的,都是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来管的。奶奶更是对他疼爱有加,家中吃饭也都是由奶奶喂他的,又因为 现在是独身子女,父母更是疼爱有加,孩子要吃的就吃,不要吃的就 可以不吃,所以到幼儿园来孩子也把这样的脾气带来了。妈妈反映在 家里的时候宝宝也是一刻都停不下来,喜爱到处乱走,乱碰东西,他 也谁都不怕,我们也希望能通过家园的良好互动和沟通,使宝宝变的 越来越好。 三、个体描述 第一次观看记录: 2017年9月6日日下午:自由活动时,希希哭着跑过来,“轩轩打我”,别的小朋友见希希哭了,也都跑过来看喧闹。这时另一个小 朋友也跑来告诉我“轩轩也打我了,还抢我的玩具”。但见轩轩若无 其事,正在玩刚才抢来的玩具。看到他这种若无其事的样子,真是又 气又好笑。就是这样一个男孩,他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把什么玩具 都占为己有,人家要玩,他就和别人抢,要不然不就搞破坏,所以班 里的孩子都不太同意和他做朋友。 第一次观看记录:

2017年11月9日中午:午休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在安安静静的睡觉,只有轩轩一个人在床上滚来滚去,我提醒他现在是午休时间要乖乖睡觉,他满口答应:“我知道了,老师我马上就睡。”可他刚躺下去又起来了,而且嘴里还在唱着我们上午学习过的儿歌。我这时一回头他又装作在那里睡觉。 四、解决措施 1.家园合作,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通过我们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认识到自我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让家长以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孩子,给孩子以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在模仿父母过程中,学会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家访。经过家访,才知道他一直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父母比较年轻平常忙于工作,很少管他,对孩子的关心尤其不够。所以我们教师打算从说“我”到“看我”,来增强增强轩轩自我认识能力的提升。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玉,一块未经雕琢没有成型的玉。在他幼小的时候,假如我们能准确地引导,加上有效地教育,那么他就会闪闪发光。我们老师更要以爱、以耐心来关注幼儿,了解他的内心,尊重他的个性,同时又要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坚持,只要我们家园共同配合,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 2.体验成功。 轩轩的绘画不是很好,经常乱涂乱画,有时甚至涂得整张都是黑黑的。但是有一次,他却画得非常成功,那是用水粉装饰小花瓶,我及时地表扬了他,还在集体面前展示了他的作品,并奖给他一颗五角星。他快乐极了,从这以后,他画画不再是乱涂乱画了。我的一句“很好”、“真棒”,一个微笑、点头都鼓舞了他、激励了他。 3.榜样示范。

幼儿园小班公开课教案和活动反思

合肥幼专实验幼儿园 小二班公开课活动教案和反思 (2012、9——2013、1) 教师:吴彬彬季海英保育员:潘承红 活动名称:健康活动《小青蛙本领大》 授课教师:吴彬彬 活动目标: 1、学习弹跳的方法,练习跳的动作。 2、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动作进行跳跃。 3、喜欢参与活动,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活动准备: 运用呼啦圈作为荷叶,可以根据孩子的弹跳能力适当改变圈之间距离。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热身运动) 教师编儿歌《小青蛙》“我是一只小青蛙,捉虫本领大,手儿伸一伸,腿儿蹬一蹬,蹲下——找一找小虫,跳起来——吃掉它~”(活动四肢,巩固向上跳的动作。) 二、技能练习(小青蛙跳跳跳) 1、请孩子从起始线开始,从一个圈跳到其他圈里,一边跳一边说,“小青蛙,要回家,跳——跳,呱——呱,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小青蛙,回到家~” 2、引导幼儿互相学习小青蛙的跳跃动作,说说那一只小青蛙跳的远,他是怎样跳得,(请幼儿个别示范)幼儿集体学习弹跳的动作,了解手臂和腿的动作要配合才能跳的远。

3、指导幼儿再次尝试运用手臂和腿的配合进行弹跳的动作,进行游戏《小青蛙跳荷叶》 4、可以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改变增长圈和圈之间的距离。 三、游戏:给青蛙妈妈送食物 青蛙妈妈生病了,不能出来找食物了,清小青蛙帮助妈妈,把虫子送回家。 四、放松活动:《小青蛙游泳》 模仿小青蛙的动作进行腿部放松活动,(抖腿、捶腿)。本次活动的反思: 小班是发展幼儿跳跃能力的极佳时期,而且多以双脚跳的动作为主。怎样让小班幼儿有兴趣地练习跳,并增加难度,巩固跳的技能,是小班跳跃类体育教学活动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幼儿来说,青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是他们所能理解、喜欢的,赋予幼儿“小青蛙”角色来练习跳的动作,符合双脚跳动作的特点。 我用情景式的设计导入活动主题,用符合主题的情动愉悦的音乐,让幼儿从小蝌蚪变成小青蛙,完成热身运动。在活动过程中,我设计了以“小青蛙跳荷叶”的形式,帮助幼儿练习掌握手臂和腿部配合进行立定跳的动作要领。投放大小不同的呼啦圈,从直线摆圈到曲线摆圈,最后到将圈与圈之间的距离打开,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支持,获得成功体验。借助教教师的动作示范、语言引导及同伴经验分享等形式使幼儿掌握动作要领。最后,我设计了游戏环节,让幼儿帮助受伤的小青蛙捉虫子,让他们轻松掌握本次活动的技能,在结束部分用游戏《小青蛙游泳》来作为本次活动的结尾,这样本次活动让幼儿都是以小青蛙的身份来进行游戏,情景的设置更有利于幼儿融入活动中,有开始,有结束,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幼儿对于活动的体验也是完整的,符合小班幼儿的心理年龄特征。 当然本次活动的开展还有不足之处,没有预设到小年龄短的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没能用更贴附和精炼的语句进行表达,还有就是没有让保育阿姨准备汗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反思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反思:请别打扰孩子 涌泉镇中心幼儿园冯冬燕 一次晨间活动结束后回到教室,幼儿都很安静的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我正准备点名,忽然嘉怡叫了起来:“老师你看,他们在打架。”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靠近娃娃家坐的伟伟和浩浩好像正在争执着什么,我以为他们之间产生了矛盾,于是快步走过去,准备阻止他们,在要靠近他们的时候,我听到他们好像在交谈着什么,我放慢了脚步,只听见浩浩说:“吓死我了,还好我的宝宝没事,谢谢你啊,医生,刚刚我那么冲动真是不应该啊。”伟伟说:“没事,你的宝宝已经医好了,你以后要多注意,好好照顾他啊。”原来,他们拿着娃娃正在玩医院的游戏,是浩浩演的爸爸,自己的娃娃生病了,去医院找伟伟医生看病啊,一开始我还以为他们在争抢娃娃呢,我暗自庆幸,幸好刚刚没有一时冲动阻止他们,如果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阻止他们,那么他们肯定会觉得老师阻止他们是因为不能这么玩游戏,这么玩游戏是不对的,也许等到下次区域活动准许他们玩的时候他们就不能把自己融入角色中配合的那么好了。 分析及反思: 其实很多老师会选择阻止他们是因为他们在不对的时间做不应该做的事情,可是老师们没有考虑过下次孩子们会因为惧惮老师,怕老师出来阻止而不能很好的进入游戏中,孩子们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把自己当成是游戏活动的主人,那就应该鼓励他们,等他们结束游戏,老师再决定应该怎么告诉他们正确的游戏时间,请他们按照时间来游戏,并且遵守规则。在幼儿游戏的时候,请勿打扰幼儿,因为他们正在想象,正在融入角色,也许他们是一时兴起,但是,这样的表现正是反映了他们的特点,正是有利的发展了想象力和表现力。如果忽然之间阻止他们,那么想象也就终止了,下次的效果也未必会有这次那么好了。

教学设计反思及案例分析

《画角》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二单元《线与角》中《画角》一节。 教学设想:在学习了量角的基础上我又带领学生学习画角的知识和技能,因为学生对量角器、三角板的认识与使用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所以画角时的困难比量角时的困难减少了。于是在教学画角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实践中体会、总结出画角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在学生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的基础上,掌握角的画法,会用量角器正确 地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3、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4、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按指定度数画角的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了画纸、三角板、量角器、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师准备量角器、三角板、图片。 教学设计: 兴趣引入。 教师:(出示由各种角构成的图片),学生欣赏,说观察的感受。 生活中的这些美丽图案是怎样画出来的?(用各种角。) 这些角又是怎样画出来的?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画角? 引出课题:画角 二、尝试体验、探究新知。 师:接下来老师准备了几项活动,希望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画角的技能。 活动1:画出60°的角。 1、请学生猜一猜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度的角。 2、引导学生用三角板拼角,用这些角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说说所拼的角 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角验证,小组合作完成。(在这个活动中师只是提出画角 的要求,但是学生用什么方法没有限制。) 3、你用什么方法画出了60°的角? 活动2:学生根据自己的做法回答和演示。 1、师:如果要画的不是上面这些特殊角,比如画一个85°的角应该怎么办? (这个活动师仍然不提出具体的描画方法要求。学生会在活动中发现用三角 板不容易画出这个角,应该使用量角器才能准确的画出这个角。这时引导同学提出:三角板在画角时是有局限性的,不是所有的角都能用三角板精确地画出来。) 2、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可以讨论后再完成。 活动3: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两个角组合可以画出15°、30°、45°、60°、75°、105°、90°、135°、150°、120°等角。) 活动4:画70°,115°的角。 1、说说你想用什么工具帮助你画出这些角?(用量角器画这两个角。) 2、学生动手画角。 3、活动后师及时问,怎样使用量角器画角 活动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