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水拒油及防污整理
- 格式:ppt
- 大小:444.50 KB
- 文档页数:35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各种产品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防水、防油、防污、防火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防护需求,尤其在建筑、家居、户外活动等领域中,这些防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防水、防油、防污、防火的具体措施及注意事项。
一、防水措施1. 防水材料(1)防水涂料:防水涂料是一种液体或粉末状的防水材料,涂覆在基材表面后,形成一层防水膜,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
常见的防水涂料有聚氨酯防水涂料、丙烯酸防水涂料等。
(2)防水卷材:防水卷材是一种柔性防水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久性。
常见的防水卷材有SBS防水卷材、APP防水卷材等。
(3)防水剂:防水剂是一种化学物质,能渗透到基材内部,形成防水层。
常见的防水剂有硅烷防水剂、丙烯酸防水剂等。
2. 防水施工(1)基层处理:在防水施工前,应确保基层平整、干净、无油污、无松动。
如有必要,应进行基层修补。
(2)涂层施工:按照产品说明,将防水涂料均匀涂覆在基材表面,涂层厚度应符合要求。
(3)防水层检查: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防水层检查,确保无遗漏、无破损。
(4)防水层保护: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应进行保护,避免施工过程中受到损坏。
二、防油措施1. 防油材料(1)防油剂:防油剂是一种化学物质,能渗透到基材内部,形成防油层。
常见的防油剂有硅烷防油剂、氟碳防油剂等。
(2)防油膜:防油膜是一种表面处理技术,能形成一层疏水疏油的保护膜。
常见的防油膜有氟碳防油膜、聚酯防油膜等。
(1)表面处理:在防油施工前,应确保表面干净、无油污、无松动。
(2)防油剂涂抹:按照产品说明,将防油剂均匀涂抹在表面,涂层厚度应符合要求。
(3)防油膜施工:按照产品说明,将防油膜均匀涂覆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4)防油层检查: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防油层检查,确保无遗漏、无破损。
三、防污措施1. 防污材料(1)防污剂:防污剂是一种化学物质,能渗透到基材内部,形成防污层。
常见的防污剂有硅烷防污剂、氟碳防污剂等。
防水防油助剂,拒水拒油剂,防水防油污整理剂,防水防油防污助剂,皮革拒油拒水剂防油防水整理剂HS1100是以纳米含氟高分子材料为主要成分的拒水拒油整理剂,适用于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及混纺织物的三防整理。
处理后的织物具有优异的防水、防油、防污的效果;同时赋予织物丰厚的手感,使织物远离各种有害细菌及污染。
HS1100一般采用于浸轧——焙烘工艺,对织物的手感与色泽影响低;且对人体安全,对皮肤无刺激、透气舒适;耐水洗和干洗。
目前广泛应用于雨具、风衣、油田工作服、台布、帆布、帐篷及包装用布等。
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HS1100整理后的织物拒水性可达到90分以上;拒油性可达到4级;无芳香胺残留物;无PFOS和APEO;PFOA的含量<1ppm。
韩笑防水、防油、防污多功能后整理技术研究进展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谢孔良【摘要】本文综述了防水、防油、防污多功能后整理技术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有机氟系列防水、防油、防污多功能整理剂的结构特征、联合增效效应、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和发展方向,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建议。
1.前言根据国内外纺织品的发展趋势和人们生活的需要,技术含量高的多功能产品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纺织品如服装面料、无纺布、装饰用纺织品、地毯、产业用纺织品等迫切要求进行同时具有防水、防油、防污等多功能整理,而又不改变织物在透气、透湿等方面的性能,这方面的后整理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防水领域里,我国目前使用的防水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石蜡一铝皂,由石蜡、硬脂酸铝皂等配成的乳液②吡啶季胺盐和硬脂酸铬络合物③羟甲基三聚氰胺衍生物④有机硅型防水剂⑤聚醚、聚氨酯系列⑥有机氟系列以上几种防水剂真正起到防水、防油、防污性能而又具特效作用当属有机氟系列,实际上,随着近年来有机氟工业的发展,有机氟精细化学品和含氟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已经成为新兴氟化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含氟织物整理剂是有机氟精细化学品代表之一。
由于有机氟织物整理剂能够赋予织物以优异的拒水、拒油、防污、抗静电等特性,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非常活跃,本文重点论述这类整理剂的结构特征和研究进展。
第七章纺织品功能整理第一节防水、拒水和拒油整理第二节阻燃整理第三节抗静电整理第四节卫生整理第五节生物整理第六节防污和易去污整理第七节微胶囊整理第八节柔软整理第九节抗皱整理第七章要点第一节防水、拒水和拒油整理拒水拒油原理rθr sr Lr sL表面粗糙拒水拒油条件=r<0 珠缩失,r L、r s L形成常见拒水拒油剂:拒水拒油剂:整理工艺:烘干40℃,70%轧余率150℃,3min.有机硅类拒水剂与有机硅柔软剂混用工艺流程多浸多轧整理液:甲基含氢硅烷乳液30g/L羟基硅烷乳液70g/L胺化环氧交联剂14.2g/L醋酸锌10.8g/L氯氧化锆 5.4g/L一乙醇胺 4.5g/L水至1000拒油整理工艺:整理液:有机氟FC-208 133g/LVelan PF 80乙醇80醋酸钠26水至1000拒水拒油性能测试:第二节阻燃整理纺织品的燃烧性:化、熔融氧化燃烧模式纤维热裂解玻璃化温度(Tg)熔融温度(Tm)热裂解温度(Tp)燃烧温度(Tc)LOI = 燃烧热火焰最高温度需氧指数LOI燃烧骨架效应:阻燃方法二、阻燃机理棉织物在~200℃开始裂解,500℃以上炭化,其间温度分解形成可燃物。
棉阻燃剂涤纶的阻燃机理:气体焦油状物残渣裂解成分30种以上。
产生烟雾火焰反应ROOH RO ROO 2 2 OH + CO CO涤纶阻燃剂MX M + X MX HX + M‘+ HX H OH + HX H 截获H ·、·OH ,阻燃。
阻燃剂:阻燃剂金属氧化物、卤化物硼砂磷酸盐有机磷阻燃剂阻燃剂使用:多种复合,综合效果。
阻燃整理工艺:1、棉织物的阻燃整理不耐洗阻燃整理半耐洗阻燃整理耐洗性燃整理工艺:浸轧42、涤纶织物的阻燃整理3、涤/棉混纺织物阻燃整理纺织品阻燃性能测试方法:第三节抗静电整理---摩擦带电序+抗静电方法:-P-ONa OHO抗静电整理剂及其应用: 1、非耐久性抗静电整理剂2、耐久性抗静电剂静电大小的测量:第四节卫生整理卫生整理目的:微生物细菌---原核细胞型真菌---真核细胞型病毒---非细胞型致病性有益型抗菌机制卫生整理剂和卫生整理工艺: 1、有机硅季铵盐抗菌整理剂DC-5700℃)织物增重0.1~1%2、二苯醚类抗菌剂3、芳香族卤化物抗菌剂4、其它抗菌剂卫生整理测试:养基上,隔时检查菌落数,与空白对比。
PFOS的禁用与含氟防护整理的动向杨栋樑全国染整新技术应用推广协作网原载:第七届全国印染后整理论文集(2008.12);一、问题的由来美国杜邦公司是最早企图利用含氟聚合物赋予纺织品新的防护(拒水、拒油-防污和易去污)功能的尝试,而3M公司(Minnesota Mining Monufactering)则是首先实现含氟共聚物成为防护功能整理(Scotchgard Protector)商品化。
据称:这类防护功能整理剂的开发创意,来源于一个偶然现象。
即在1953年某一天,年轻的化学家Petery Sherman不小心将某种氟化合物液体洒在新买的网球鞋上,随后发现网球鞋在穿用过程中不易被沾污;3M公司对这一发现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Petery Sherman 和Sam Smith共同研究,终于在1956年研发成Scotchgard Protector商品,此后,其应用范用逐渐向皮革,造纸等领域推广。
由应用含氟化合物的面影响生态环境受到指责的,最早在氟烷烃(即氟利昂)使臭氧层出现空洞,并不断扩大而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从上世纪90年代起,由于禁用氟利昂使家用冰箱的制冷技术逐步向无氟制冷技术方向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美国环境保护署基于对环境管理以及对人体键康考虑,中止了全氟辛基磺酸化合物(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s PFOS C8F17SO3-)的生产和使用,并注意到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不沾锅中,含有可能使人体致癌的有机氟化合物问题。
随后,各国对PFOS的毒理性与生态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欧洲议会,于2006年12月27日发布"限制全氟辛基磺酸化合物(PFOS)销售及使用的指令"(2006/122/EC),并重申欧洲议会于2006年10月25日通过的有关PFOS的限量规定,将于2007年12月27日前成为各成员国的国家法律,同时,2008年6月27日起实施。
荷叶效应与拒水拒油织物董旭烨(西安市西安工程大学710048)[摘要]:介绍了拒水拒油的基本原理,织物获得拒水拒油性能的途径以及测试织物拒水拒油性能的方法。
[关键词]:拒水,拒油,织物,荷叶效应前言拒水拒油织物是纺织产品不断向高性能、多功能发展的一种功能化织物。
这种织物在服装、装饰、产业等领域应用的重要性已被人们逐渐所认识。
它作为服装既能抵御雨水、油迹、寒风的入侵和保护肌体,又能让人体的汗液、汗气及时地排出,从而使人体保持干爽和温暖。
同时,应用在装饰、产业领域中的具有拒水拒油功能的餐桌布、汽车防护罩等也备受青睐。
因此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拒水拒油机理拒水和拒油都是以有限的润湿为条件和前提的,表示在静态条件下,反抗水和油污渗透作用的能力。
因此,要讨论织物拒水和拒油机理,就要从润湿理论出发。
润湿是指水或其他液体在固体表面扩展的过程,当液体在固体表面不能铺展时,在固体表面就呈现一定的形状。
通常用接触角θ来表示液-固界面的特性。
1.1 接触角当液体在固体表面不能铺展时,则液体以一定形状停留于固体表面,由固体表面和液体边缘切线形成一个夹角θ,(见图1-1)这个角称为接触角,用来表示液体对固体的润湿性能。
(a)θ=0°(b)0°﹤θ﹤90°《河北纺织》2006 年第三期专题研究20(c)90°﹤θ﹤180°(d)θ=180°图1-1 接触角从上图所示的接触角大小比较容易判断出润湿状态:当θ=0°时,液体完全润湿固体,无拒水作用;当0°<θ<90°时,液体部分润湿固体,有一定的拒水作用;当90°<θ<180°时,固体表面稍被润湿,拒水作用一般;当θ=180°时,固体完全不被润湿,拒水作用优良。
1.2 临界表面张力液滴在固体表面上受到下列平衡力的作用,三相交界点的合力为零。
液滴在固体表面上的接触角主要决定于固体和液体的表面能以及液体与固体的界面能。
目录1、内容简介 (3)3拒水作用机理 (4)3.2拒水原理 (5)4、拒水拒油整理剂的种类 (6)4.1铝皂和锆皂 (6)4.2蜡和蜡状物质拒水剂 (6)4.3金属络合物 (7)4.4吡啶类拒水剂 (7)4.5 N一羟甲基化合物拒水剂 (8)4.6有机硅拒水剂 (8)4.7含氟拒水整理剂 (9)4.4.2丙烯酸酯类含氟拒水剂 (10)4.4.3短氟碳链型拒水剂 (11)5影响拒水拒油整理效果的因素 (11)5.1拒水拒油整理剂的结构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11)5.2拒水拒油整理剂的用量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12)5.3整理液pH值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12)5.4 焙烘时间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13)6测试标准及测试参数 (14)6.1拒水级别测试 (14)6.2耐水压性能测试方法 (15)6.3耐水洗测试 (15)6.4织物的透气性测试 (16)7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6)7.1存在的问题 (16)7.2、发展方向 (16)7.2.1短氟碳链型拒水剂 (16)7.2.2含氟和其它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17)7.2.3含硅氟化物拒油整理剂的开发 (17)7.2.4纳米技术应用 (17)参考文献: (18)拒水拒油整理1、内容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拒水拒油整理,分析了拒水拒油整理的现状,讲述了整理机理,以及一些拒水拒油整理剂。
同时分析了影响该整理的工艺因素,最后进行了性能测试方面的介绍。
提出了以后发展的方向。
2、拒水整理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所谓的拒水拒油整理就是织物表面施加一种具有特殊分子结构的整理剂,改变纤维表面的组成,并以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的方式与纤维结合,使织物不再被水或常用油类(如食用油、机油等)所润湿,所用整理剂被称为拒水剂或拒油剂拒水拒油整理剂实际上就是一种表(界)面活性剂,而表(界)面活性剂是一大类化合物,具有在界面上富集、显著改变界面性质的特点。
为满足特殊环境下作业的要求,拒水拒油整理纺织品的发展越来越迅速。
防油防水整理剂HS1100是以纳米含氟高分子材料为主要成分的拒水拒油整理剂,适用于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及混纺织物的三防整理。
处理后的织物具有优异的防水、防油、防污的效果;同时赋予织物丰厚的手感,使织物远离各种有害细菌及污染。
HS1100一般采用于浸轧——焙烘工艺,对织物的手感与色泽影响低;且对人体安全,对皮肤无刺激、透气舒适;耐水洗和干洗。
目前广泛应用于雨具、风衣、油田工作服、台布、帆布、帐篷及包装用布等。
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HS1100整理后的织物拒水性可达到90分以上;拒油性可达到4级;无芳香胺残留物;无PFOS和APEO;PFOA的含量<1ppm。
韩笑防水透湿织物的研究进展杨晓红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摘要】介绍了防水透湿织物的种类及其加工方法,探讨了其防水透湿的机理,对防水透湿加工的发展趋势,尤其是聚氨酯的应用作了分析。
【关键词】防水透湿涂层聚氨酯随着纺织加工技术的发展,防水透湿织物成为一种新型高档纺织品,它集防水、透湿、透气、挡风、保暖于一体,这类服装穿在身上,既能防雨防风,又能排汗透气,穿着舒适,因外称之为"可呼吸织物"(breathable)。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接触水,进行室外活动或工作,这样就对服装提出了防水,能抵御雨水和风寒的要求,但同时对其透气、透湿性也有一定的要求。
人体在静止状态下,每小时排出60-70ml的汗液;在运动状态下每小时排出500ml汗液(对应于织物透湿量为0.7-1.2kg/m2·24h):而剧烈运动时,每小时排出的水分高达1000ml(1.9kg/m2·24h)。
如果汗液不及时散发,潮湿度增大,既产生潮闷之感,又会造成大量的热量散失。
防水透湿织物就是这样一种织物,能自动调节透湿性,使体内排出的汗液及时散发至外界,同时又能够抵御外界水的穿透和寒风的侵袭,从而起到透湿保暖的作用,使人体感觉非常舒适。
防水透湿织物首先被开发用在军服、防护服的生产上,现在已广泛用于运动服、旅行包、帐篷等的制造。
1 前言自本世纪初人造纤维工业化生产以来,至今化纤已占了纺织纤维中的五成以上。
其中,涤纶产量又占了化纤产量的一半以上,因此涤纶是纺织用化学纤维中左右全局的最大一个品种。
近年来,随着涤纶细旦、超细旦纤维的迅猛发展,除了在仿真丝薄型服装面料方面应用广泛之外,用于装饰和产业方面,如:帐篷、高性能清洁布、汽车,飞机等内装饰布、地毯、沙发面料、墙布等也愈来愈广泛。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纺织产品向功能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已成为未来纺织品发展的主要趋向,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纺织品除了传统的坚牢、耐用等力学性能要求外,各种舒适性能、外观性能和特殊性能等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些经过特种整理的新型纺织品能给人们提供各种优异的功能,从而满足特殊用途的要求,涤纶织物的防水透湿及拒水拒油整理就是其中之一[4]。
2 防水与防水透湿整理2·1 防水性织物的防水性是指织物阻抗水分子透过的性能。
传统的处理方式是在织物的表面涂上一层不透水的涂层,如聚氯乙烯树脂、聚氨基甲酸酯类树脂等,以消除其透水性,此类方法过去应用较多,但却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因为这种涂层不能透过水蒸汽,它限制了人体汗液蒸发后的散发,并使水汽冷凝在织物的内表面,穿着很不舒服。
2·2 防水透湿机理防水性和透湿性表面上似乎是矛盾的,但从织物结构和加工方式上可取得一致。
水汽分子的直径一般为4×10-4µm,雨滴的直径通常为102µm 。
所以只要织物中孔隙的直径控制在水汽分子可通过而水滴不能通过的范围内,便可起到防水透湿的作用。
织物要阻止水的渗透,取决于织物表面能的大小及水滴对织物表面的接触角Q,当Q大于等于90时,织物的临界表面张力小于水的临界表面张力,织物可以被水润湿。
但由于织物具有芯吸性(毛细管效应),不能阻止水滴的渗透,所以要进行适当的防水整理,使织物的表面能低于水,同时由于水的内聚力的作用,水滴呈珠状,从而使织物具有防水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