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8
中国古代山水画——《千里江山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中国古代山水画——《千里江山图》高一年级的学生都刚刚接触美术鉴赏,对于中国古代山水画了解甚少,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比较局限,对于美术的造型元素和表现语言有初步的了解,可是他们的知识储备不足,所以对于山水画家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很难感受,还不能以专业的美术语言和视角去评价作品。
兴趣是最好老师,通过欣赏更多的作品了解更多的画家故事,学生的认知能力会不断提高,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及艺术瑰宝,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效果分析中国古代山水画——《千里江山图》熟悉教材,教案规范,准备充分,条理清楚,内容充实,容量适度仪表端庄,教态亲切自然,轻松驾驭课堂,板书设计合理,层次清楚,重难点突出,师生互动适宜,注重思维能力培养,有效组织课堂,课堂气氛活跃,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突出中国古代山水画特点,教学方法注重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紧密契合核心素养。
教材分析中国古代山水画——《千里江山图》中国古代山水画——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是中国古代十大传世名作之一,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全卷系大青绿山水,主要用石青石绿,淡色渲染高空和水面,在山脚和半空露出绢本的底色,顿显曙光之感,全幅构图景象开阔、轻盈,取用传统的散点透视法,其构图属于北方山水画派的系列,以略带俯视的角度横向展开全景式大山大水,气势宏大。
《千里江山图》卷的构图正是该卷向高处、左右延展。
每个段落都将主峰和诸多辅峰组合起来,许多局部均为一帧完整的大幅山水画立轴。
画家将太行山雄伟壮观的山脉与江淮一带苍茫的水势和曲折的湾流融合为一体,纵览全图:群山涌动,恰似苍龙滚地;江河流淌,如同平镜映天。
图中的台榭楼阁和桥亭、村落、寺观等建筑类型以及船舶等均十分丰富,与自然山川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视觉重点,如长桥卧波、松峦书院、山坞楼观、松涛藏扉、柳浪渔家,高台望月、临溪草阁,平沙泊舟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人教版八班级上册美术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学问和基本技法。
2、通过指导练习和临摹、创作活动,使同学能够根据正确的方法步骤进行中国山水画的创作。
3、通过学习,激发同学喜爱家乡、喜爱大自然的情感,对中国山水画产生爱好。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特性和技法,把握水彩静物的干画法和湿画法。
难点: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及运用。
课前预备:老师:多媒体课件、范画、静物、中国山水画绘画工具。
同学:教材、水彩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观赏。
(1)展现课件中各个画种的图片,如:中国画、水彩、油画。
(2)老师选择其中一幅画,介绍中国山水画的概念、特点及起源。
(3)展现一些水彩作品,向同学提问,如:同学们能觉察出这些中国山水画都有哪些特点。
2、讲解。
(1)观赏两幅中国山水画的作品,让同学通过直观的感受对中国山水画形成感性的熟悉。
(2)思索练习。
设置一道配图选择题:从油画、中国山水画、中国画中选择出中国山水画。
3、分析。
(1)给同学观赏几幅融合了部分水彩技法的作品,提出:这些画是怎么画出来的?(2)同学分组争论,老师引导同学观看,争论结束。
4、示范。
(1)老师运用预备好的水彩工具材料,示范创作步骤。
(2)让同学观赏范作,体会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过程。
5、实践。
(1)同同学用已预备好的水彩绘画材料,对中国山水画技法进行实践练习。
(2)评价。
老师对同学的作业进行评价,也可以之间相互评价。
6、拓展。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其他技法,如:撒盐法、压印法等。
(2)盼望同学们在中国山水画表现技法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人教版八班级上册美术教案2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第四单元《我们的画展》(综合·探究)人教版课标学校美术八班级八班级上册嘉峪关市第六中学许福仓二、所在班级状况,同学特点分析:依据同学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初二同学已经逐步养成观看生活的习惯,同时也具有小孩子的奇怪心与求知欲。
第四课中国古代山水画诠释教学目标:1:感受中国画的艺术美,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形式美和语汇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2:初步了解中国画的程式美和笔、墨表现方法及构图法则。
教师通过讨论演示和课堂上对知识的联想,引导学生自己学习。
分析作品有详略区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教学进行引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会水墨画山水欣赏的方法,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和诗意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
并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欣赏与感受中国文人画之“颠峰”;领略古代“江南才子”的“触景生情”,从而“借题发挥、挥写胸臆”,以至吟诗作赋、觅得佳句之过程。
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重点:领悟蕴藏在中国山水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材分析:水墨画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东方的哲理和美学观念滋养了它的精神内涵,中国的材质工具——宣纸和笔、墨造就了它的表现形态。
千百年来在艺术家的千锤百炼,使其内外交融,炉火纯青,铸就成一种具有独特风格、气派和鲜明文化特征的绘画艺术,与东西方各画种共呈于世界艺术之林。
在继承传统中发展,作为东方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她延续和弘扬了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价值。
教学过程:(导入)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诠释(活动一: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欣赏)经典中国古代水墨画山水欣赏:黄公望与他的《富春山居图》;赵孟睢度祷锷肌1: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语汇是诗化的境界2:中国画自古便有很强的线条美感3: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审美趣味(活动二:表述这样的几道题,应该怎样画)4: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构图的民族形式5:中国古代山水画技法的程式美中国古代山水画在表现山石的质感上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叫做皴法。
6: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基本技法笔法:中锋、侧锋、逆顺、点、粗细、顿挫、方圆、疾徐、转折墨法:浓、淡、乾、湿、枯、皴、擦、点、染、焦墨、浓墨、破墨、淡墨、积墨、宿墨、泼墨。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走近中国山水画《诗情画意》教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走近中国山水画教材分析:初中美术课本第十三册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中国画的学习,通过鸟语花香这一单元对花鸟画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中国画注重笔墨以及以物言志的特点,为本单元诗情画意的山水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所以在这一课中,我侧重于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体会。
以山水风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古人寄情山水的情怀。
体会中国山水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山水画在涵义、历史发展和构成上的基本知识。
2、通过对课堂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理解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二、教学重、难点设计:1、重点:本课以欣赏分析为主,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氛围,所以,我把山水画的意境感知作为本课的重点。
2、难点: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在思维灵动上的取向与难以把握,是本课在意境感知与深入教学上的难点所在。
三、教具准备:学生:国画工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国画作品等。
四、课时安排:本单元总课时为四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一、导入谈话导入:经过一上午紧张的学习,大家都有些疲劳,很多同学也饥肠辘辘了,现在让我们放松心情,到大自然中去走走,我们中国有一句话说"秀色可餐”,希望我们看到的风景可以让大家暂时吃饱肚子。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集名山之长。
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
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著称于世。
最有趣的是,一景多变,移步换形。
第8课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掌握山水画的意境表现手法,学会运用水墨画技法创作一幅具有意境的山水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背景: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及代表人物。
2. 山水画的意境:分析山水画中意境的表现手法,如虚实相生、留白、意境营造等。
3. 水墨画技法:讲解水墨画的材料、工具、基本技法,如勾、皴、点、染等。
4. 山水画创作: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技法创作一幅具有意境的山水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山水画的意境表现手法,学会运用水墨画技法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中国山水画作品、多媒体课件、示范画稿等。
2. 学具:宣纸、毛笔、墨汁、颜料、调色盘、画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背景、意境表现手法、水墨画技法。
3. 示范讲解:教师现场示范山水画创作过程,讲解技法要领。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技法,进行山水画创作练习。
5. 展评: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师评,总结优点与不足。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山水画意境表现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第8课中国山水画的意境2. 内容: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背景、意境表现手法、水墨画技法、创作步骤。
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运用水墨画技法,创作一幅具有意境的山水画。
2. 课后作业:收集自己喜欢的中国山水画作品,分析其意境表现手法。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分析、实践,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背景、意境表现手法、水墨画技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课题】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课型】授新
【教学目标】
1、课表内容要求:理解中国传统文人浓郁的山水情怀,培养学生的图像
识读能力,提升对传统山水画的鉴赏能力。
在理解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作规律的基
础上,讨论与自主探究,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形成分析与评价。
2、培养核心素养要求:理解山水情景融合,主客观统一的山水意境表达,
确立山水情怀的审美价值观,提高对传统绘画的
鉴赏水平,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的能力并提升人文
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观。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所蕴含的浓郁山水情怀。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评价法。
教学过程。
《中国山水画意境赏析》信息化教学设计附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任务微信任务:各小组通过合作探究,完成一幅指定山水画作品图片的文字资料收集,编写欣赏讲解词发送至教师邮箱(耶S队/荆浩《匡庐图》、YAM队/马远《踏歌图》、ET队/倪瓒《虞山林壑图》、LU队/王维《雪溪图》、学霸队/董源《潇湘图》)通过微信布置任务通过微信获取任务本环节通过合作探究,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导入新课5'情境:同学们,让我们时光倒流至古代,请你以一位游者或画家,在古琴音乐下欣赏眼前的自然风光播放:《泼墨黄山》视频、《高山流水》古琴音乐提问:(1)大家陶醉在风景和古琴中,思绪万千。
同学们有什么感受?(2)中国的山水,凝聚了历代中国人的情感。
能不能回忆并朗诵几句描写山水抒情的诗句导入课题: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描述情境、播音视频提出问题、引导感受、提示诗句引出课题感受音视频、进入情境联想谈感受、回忆并朗诵诗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音、视、诗等综合情境导入新课,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增强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为导入新课奠定情感基础中国山水画,探寻画家们是怎么样通过描绘山水去表现他们的思想感情进入课题合作探索30'认识山水画5'情境:下面图片中是你刚装修好的一间书房,它清新雅致,宁静古朴播放:《新书房》图片、《琵琶语》背景音乐提问:书桌后面的墙空着还需要配一幅画,你会选择下列哪一张国画,为什么?播放:社会生活画《捣练图》、宗教画《敦煌壁画》、山水画《潇湘图》山水画:意境深远,富有趣味,使人安宁描述情境、播图片、配音乐提出问题、展示画作、引导回答观察图片、进入情境作出选择回答特定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山水画、区分山水画和已学的社会生活画、宗教画。
有助于学生感受山水画修心养性的审美功能理解意境同学们请看两张图片:播放:《发芽》《鬼火》图片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引导联想观察联想、回答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进行联想和比较,有利5'提问:这两张图片你分别联想到什么意境?(引导:“发芽”——春天来了;“鬼火”——恐怖夜色)师生归纳总结:意境是艺术品呈现并让我们感知的艺术氛围归纳总结归纳总结于快速、通俗地理解意境内涵感知山水画意境20'2013年上映了一部电影,讲中国与日本、英国三方之间为了保护和争抢流失多年、历经磨难的中国传世之宝,我们看看片花。
中国山水画教案-【通用,经典教学资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兴趣和审美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等各个时期的特点。
2. 中国山水画的基本要素:山、水、树、石、云等元素的画法及其组合。
3. 中国山水画的技法:笔墨、构图、设色等技法。
4. 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步骤:选题、构图、画稿、正稿、题款、钤印等。
5. 欣赏与分析:欣赏经典中国山水画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创作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基本要素、技法和创作步骤。
2. 教学难点:中国山水画的技法运用和创作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中国山水画相关资料、图片、教材等。
2. 学生准备:画具、画纸、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山水画作品,引起学生兴趣,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教师讲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基本要素、技法和创作步骤。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和创作方法。
4. 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练习。
5. 点评:教师对学生作品的点评和指导。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品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以便更直观地了解中国山水画的魅力和发展历程。
2. 邀请画家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和创作心得。
3. 开展中国山水画作品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创作热情。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经典的中国山水画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 图片:收集各种风格、流派的中国山水画作品图片,用于教学演示和欣赏。
1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五课《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中国山水画》一课是初中重要的欣赏与造型实践课之一,是引
导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中国山水画欣赏方法和基本的造型技能,帮
助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用示范
教学手段,引导鼓励学生进行造型表现,培养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
与学习。
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
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
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让学生对中国画的
精神与特点有一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
自由地表现意境。要求学生通过课本示图练习能初步掌握山石、树木
的画法 步骤,大胆的进行造型表现。
学情分析:
鉴于八年级学生对于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认知,教学中应做到放
手让学生对所展示的美术作品进行评述,发表自己的感悟与审美体
验。鉴于学生们欠缺书法的基本功,在造型表现时,要鼓励学生大胆
落墨表现,不要拘泥于太多的专业技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
传统绘画艺术的热情。
2
知识与技能:
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用山川之景抒画家之
情的,初步理解对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学生能概括地表达出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或用学过的笔墨技法,
画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并配上自己喜欢的诗句。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运用提问法、讲授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
展示法,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比较、欣赏中的得到美的体验,领悟山
水画的艺术美。通过示范教学法,让学生近距离观看山水画的基础知
识树石的绘画步骤和山水画的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
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
教学重点:
1、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
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
2、山水画的树石绘画步骤与方法。
教学难点:
中国山水画的思想、技巧和形式表现;在山水画的树石绘画中体
会笔情墨趣。
学习材料:
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
3
学具: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
教学过程
一、对比了解、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和不同的表现形式;
展示图片:
李可染中国现代画
家,他的山水画重视意
向凝聚。出于对毛主席
的崇敬,为了更好地表
达毛主席诗词《沁园
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意境,用积墨法画出山的
厚重,大面积使用了朱砂来表现秋色,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
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歌颂了欣欣向荣的时代。
他的画面结构,更让人感受到一种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饱满
构图,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用沉涩的笔调一
《
富
春
山
居
图
》
—
元
—
黄
公
望
《
万
山
红
遍
》
—
现
代
—
李
可
染
4
寸一寸地刻划出来,绵绵密密地深入到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在一张纸
上,表现出最大最丰富的内容。
教师小结:
认识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追求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山水绘画的
独特的艺术传统之一。
1、画家的人生经历、理想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当时的社会生
活决定画家的意境风格。
2、多变的笔墨表现了无限的空间与意境
3、中国画的意境调动了观者的主观感受,观者的文化修养、
经历、情绪决定了对山水画审美感受的不同。
二、欣赏分析、用心体会
欣赏中国画作品《平沙落雁》(播放古曲平沙落雁)。
1、请同学们总结一下画面:溪流、荒滩(荒漠)、弹琴的老
人、大雁......
5
2、讨论法(读画体会意境):
在一望无垠、贫瘠的荒原上,没有树、没有草,没有野兔的奔
跑、也没有牛羊的欢叫;有的只是那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和那一阵
阵卷带着黄沙的寒风掠过……。
总结:作者以最简洁的构图和笔法创造出一个无限开阔、空灵
而又古雅的境界。琴声、雁声、水声化合成诗一般的意境。作者极
其巧妙地利用了皮纸的性能,将沙滩与河水画得若隐若现,使画面
满而不闷,简而不空。
三、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分析中国山水画家是
如何表现意境的
1、位置经营,构图表现;
2、“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诗意的追求;
3、水墨韵味,墨彩交融
中国山水画技能掌握之树石基础
6
四、造型表现(作业布置)
1、用中国画工具画一棵树木的造型;
2、用中国画工具画一组山石,注意体现山石的体积与石头的
质感;
3、根据所熟悉的古诗词义,画一幅中国山水画。
五、课堂小结: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追求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山水绘画的独特
的艺术传统之一。在教学中要贯穿这一思想,技能训练是引导学生热
爱传统艺术和民族文化的切入点。
1、介绍画家的人生经历、理想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当时的社
会生活决定画家的意境风格。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作品表现
方法。
2、多变的笔墨表现了无限的空间与意境 ,教学中要引导学
生比较观察;
3、中国画的意境调动了观者的主观感受,观者的文化修养、
经历、情绪决定了对山水画审美感受的不同,对学生不同感受要给予
肯定。
7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五课
《中国山水画》
教
学
设
计
桥陵镇大孔初级中学
马 梁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