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
- 格式:pdf
- 大小:296.51 KB
- 文档页数:2
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
方法:对9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艾司西酞普兰组46例,氟西汀组44例,疗程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总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艾司西酞普兰主要不良副反应明显低于氟西汀。
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
【关键词】抑郁症;艾司西酞普兰;氟西汀;疗效;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7-0044-02Effectiveness of escitalopram and fluoxetine in treatment depressionZhang Yonghui .Yunnan Mental Health Hospital Kunming 650224,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scitalopram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Method 90 cases with diagnosis of depression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escitalopram group (n=46) andfluoxetine group(n=44)for 8weeks .The effects and side reactions were evaluated with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and 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 (TES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ffectiveness between two groups. Howere, escitalopram had fewer side effects than fluoxetine .Conclusion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escitalopram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antidepressant.【Key words】Depression; Escitalopram;Fluoxetine;Efficacy; Safety为进一步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来士普)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以氟西汀为对照进行研究。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收的抑郁症患者一共有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阿米替林进行治疗,实验组对病人采取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以后,实验组病人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HAMD评分和CGI-SI评分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以后,实验组病人的T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以后,实验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效果可靠,并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具有安全有效性。
【关键词】西酞普兰;抑郁症;疗效;安全性抑郁症又被称之为抑郁障碍,其特征主要包括有明显以及持久的心境低落,临床当中能够发现心境低落与其相处环境不相称,情绪消沉能够从郁郁寡欢到悲痛欲绝,严重的甚至有可能伴有轻生念头,一些病人伴有焦虑以及运动性激越,每一次发作时间在14天以上或者更长时间,大部分患者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一次发作大部分能够缓解,一些会残留症状或者逐渐转为慢性抑郁症。
根据研究表明[1],西酞普兰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全新型的抗抑郁药物,其具有药效学以及药代动力学的特征,目前在部分欧美国家得以广泛应用。
本研究主要对西酞普兰在抑郁症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选择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价值,以进一步促进西酞普兰的临床应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收的抑郁症患者一共有9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随机分为两组,每一组各48例。
当中,实验组男30例,女18例。
年龄在19-58岁,平均为38.2±13.7岁。
焦虑症、抑郁症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在焦虑症、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本次将选择我院50例焦虑症、抑郁症患者为对象,其中30例为焦虑症患、20例为抑郁症患,按治疗方法将其分成2组,各组25例。
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总发生率10.00%;对照组总发生率20.00%,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焦虑症、抑郁症患者中采取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可改善患者不良症状,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关键词:焦虑症;抑郁症;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效果;分析近年来,我国焦虑症、抑郁症患者数量逐渐增加,归根结底在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增加了患者的生活压力。
在临床医学上,艾司西酞普兰作为一种常用的抗抑郁症药物,将其应用到焦虑症、抑郁症患者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1]。
减少患者的副作用发生。
详情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50例焦虑症、抑郁症患者,按临床治疗药物将其分成2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
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5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采取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患者口服盐酸文拉法辛缓释制剂予以治疗,每次服药剂量150~225mg/次,每日一次[2]。
观察组采取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每次服药剂量10~20mg/次,每天一次。
两组患者持续治疗6周[3]。
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方法治疗,比较各组患者临床效果,如若,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治疗。
2结果2.1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0%、观察组为90.00%,对相关数据对比发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情况见下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例)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2010(50.00%)8(40.00%)2(10.00%)90.00%对照组208(40.00%)5(25.00%)7(35.00%)65.00%P<0.05<0.05<0.05<0.052.2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详情如下:表2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例)组别例数非常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满意率观察组2012(60.00%)7(35.00%)1(5.00%)95.00%对照组209(35.00%)5(25.00%)6(30.00%)70.00%P<0.05<0.05<0.05<0.052.3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表3: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组别治疗前1周末3周末5周末6周末对照组27.5±5.122.3±5.915.2±5.29.8±5.17.8±3.5观察组27.9±5.818.2±5.512.1±5.410.2±4.57.2±2.9p<0.05<0.05<0.05<0.05<0.05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详情如下:表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组别例数头痛失眠恶心发生率观察组201(5.00%)1(5.00%)(0.00%)10.00%对照组202(10.00%)1(5.00%)1(5.00%)20.00%P<0.05<0.05<0.05<0.05 3讨论焦虑症及抑郁症作为常见的精神类疾病,患者常常表现为睡眠质量差、情绪低落等,对其学习与工作影响极大,甚至有患者还会出现自杀倾向[4]。
两种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照分析
于丽明; 石金花; 王勇; 徐瑞琴; 陈炯; 金卫东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
【年(卷),期】2007(019)006
【摘要】目的:比较两个不同的生产厂家的西酞普兰的疗效与不良时间的差异。
方法:80例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喜普妙和喜太乐,治疗观察8周。
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均有非常显著改善(P<0.01),组间比较均无差异,仅B组第2周末睡眠比A组好,差异有显著性(t=4.23,P<0.01)。
不良反应两组相似。
结论:两种西酞普兰疗效与不良反应相似,差异没有显著性。
【总页数】2页(P439-440)
【作者】于丽明; 石金花; 王勇; 徐瑞琴; 陈炯; 金卫东
【作者单位】辽宁省鞍山市社会福利院山东辽宁 114044; 山东省东明县人民医院内二科山东东明 274500; 辽宁省鞍山市鞍钢精神康复医院;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41
【相关文献】
1.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附87例分析 [J], 李雷俊;王相兰;王厚亮;吴文涛;陶炯
2.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J], 王琦
3.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奥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J], 吴凡;谢宪平
4.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临床对照分析 [J], 张小春;陈明峰
5.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分别联合认知行为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J], 邹亮;张新功;孙丽丽;张玲玲;王瀚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及安全性多中心临床研究目的研究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56例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西酞普兰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患者HAMD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第8周末HAMD评分基本达到临床痊愈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老年组临床治疗剂量明显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 w,合并强迫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双相抑郁患者的平均药物剂量明显高于单纯抑郁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躯体疾病患者的药物剂量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6例患者中28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4%,其中恶心、呕吐12例次,头痛、头晕8例次,口干5例次,疲乏无力4例次。
结论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具有疗效确切,起效快,不良反应轻的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标签:西酞普兰;抑郁症;安全性抑郁症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一旦患有抑郁症不仅给家人带来影响,而且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抑郁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临床寻找着安全有效地治疗药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
西酞普兰属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以选择性阻断5-HT 的再摄取功能,并且对肝脏细胞色素代谢酶的影响较小,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效果,而且临床不良反应较少[1]。
本文为了进一步观察西酞普兰在治疗抑郁症上的疗效与安全性,作者结合2012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56例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56例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0例,女性76例;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42.51±1.56)岁;26~44岁(青年组)95例,45~64岁(中年组)43例,65岁(老年组)18例。
对比分析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作者:张亮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第08期【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抑郁症患者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的效果。
方法 100例抑郁症患者,以入院单双号为依据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
对照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2, P<0.05)。
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HAMD评分分别为(29.58±7.41)、(15.34±5.36)、(12.47±3.54)分;研究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HAMD评分分别为(30.12±6.98)、(10.25±4.21)、(7.14±3.06)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周,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 P<0.05)。
结论抑郁症治疗期间,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治疗效果更优于盐酸帕罗西汀,其有助于患者抑郁症状尽早改善,让患者恢复至正常生活中,同时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临床中值得不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抑郁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盐酸帕罗西汀DOI:10.14163/ki.11-5547/r.2019.08.070抑郁症属于持久性心境障碍疾病,其临床特点包括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发病率高等,核心症状是认知功能受损,因此,认知功能改善状况被视为判断疾病治疗效果的主要指标[1]。
对比分析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盐酸帕罗西汀是目前用于抑郁症治疗的两种常见药物。
它们都是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的抗抑郁药物,但在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面是否存在差异,一直是临床医生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将对这两种药物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的临床疗效。
一、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它通过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增加5-羟色胺在突触间隙的浓度,从而起到抗抑郁的作用。
它已被广泛用于治疗轻至中度抑郁症,并且在临床上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在临床应用中被证实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焦虑等抑郁症状,而且通常不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
研究表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轻至中度抑郁症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而且长期使用也没有明显的耐药性和成瘾性。
二、盐酸帕罗西汀盐酸帕罗西汀在临床上被证实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减轻焦虑、恐惧和挫折感,提高患者的情绪状态。
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相比,盐酸帕罗西汀可能更适用于治疗严重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患者,因为它的治疗效果更为快速和显著。
盐酸帕罗西汀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失眠、头痛、恶心、性功能障碍等,且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耐药性和成瘾性。
三、对比分析1. 临床疗效在治疗轻至中度抑郁症患者方面,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帕罗西汀的临床疗效并无显著差异,两者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在治疗严重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患者方面,盐酸帕罗西汀可能更为快速和显著,对于这类患者可能更具有优势。
2. 安全性与耐受性从安全性和耐受性来看,草酸艾司西酞普兰通常更为安全,并且长期使用也没有明显的耐药性和成瘾性。
而盐酸帕罗西汀则可能会出现一些明显的副作用,并且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耐药性和成瘾性。
3. 个体差异需要指出的是,药物对患者的治疗反应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
对于部分患者来说,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疗效可能更为显著,而在另一些患者身上,盐酸帕罗西汀可能更为有效。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对比摘要】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差异。
方法:收集我院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方案分别为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
对比(1)两组基线、治疗一周、二周、四周HAMA 评分。
(2)两组治疗一周、二周、四周时治疗疗效。
(3)两组药物服用期间不良反应。
结果:(1)两组基线HAMA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一周、二周、四周HAMA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
(2)两组治疗一周、二周、四周时治疗有效率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
(3)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
结论:相对于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关键词】抑郁症;疗效;艾司西酞普兰【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4-0168-02抑郁症在人群中发病率高,约为2.5%~15%,一旦确诊抑郁症后终身患病率达到5.2%~16.2%。
抑郁症的病因与多巴胺、乙酞胆碱、谷氨酸等神经递质表达失衡有关。
临床上SSRIS是治疗抑郁症的重要药物,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1]。
艾司西酞普兰主要活性成份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为SSRIS抗抑郁药西酞普兰的S 异构体,众多随机对照研究指出艾司西酞普兰可以发挥较好的抗抑郁作用。
帕罗西汀是SSRI,可选择性地抑制5-HT转运体,产生抗抑郁作用。
本文拟收集2014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抑郁症患者,分析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的治疗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收集2014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研究组和30例对照组。
研究组平均年龄(72.5±6.8)岁,男性46人,女性54人;对照组平均年龄(71.8±7.1)岁,男性45人,女性55人;两组人员性别,年龄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
发表时间:2018-01-19T14:15:04.9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3期作者:王凌云[导读]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较高,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药物。
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安徽宿州 234000
摘要:目的探究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为今后的治疗工作寻求依据。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给予西酞普兰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上P>0.05,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在各个时间段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较高,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阿米替林;西酞普兰;抑郁症;不良反应[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citalopram in treating depression and to seek basis for future treatment. Selection methods in January 2012 - January 2014 100 depression patients of our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treatment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control group given amitriptyline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italopram treatment,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was P BBB 0 0.05,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However,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italopram in treating depression is accurate,and there are few adverse reactions,and the patient's adherence is high,which is an effective drug to treat depression. [Key words] amitriptyline;Citalopram;Depression;Adverse reactions 抑郁症已经成为目前最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疾病,该病容易反复发作,且病情迁延不愈。
为患者选择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的药物能有效的提高其生存质量。
西酞普兰作为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中的一种新型制剂,具有与其他SSRIs制剂相同的作用,但其选择性相对更高,对神经递质的影响也最小。
国内一项研究指出[1],西酞普兰相比传统的抗抑郁剂药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耐受程度更强。
为了进一步证明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我院对5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了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
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33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31.7±5.8)岁;病程1-28月,平均病程(8.7±4.5)月。
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35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31.5±6.1)岁;病程2-24月,平均病程(8.8±4.5)月。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病例选取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2]抑郁症诊断标准,且汉密顿抑郁量表前24项≥26分。
两组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两周内未服用其他抗抑郁类药物。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为期一周的安慰剂清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阿米替林片(国药准字H31021200)口服,起始剂量为50mg/d,2周内将剂量加至100-300mg/d。
观察组患者给予太阳石(唐山)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国药准字H20060113)口服,起始剂量为20mg/d,2周内将剂量加至40mg/d。
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
1.4疗效判定标准
①两组患者于治疗后的第1、4、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评定[3]:痊愈——HAMD减分率超过75%;显效——HAMD减分率在50%-75%;有效——HAMD减分率在25%-50%;无效——HAMD减分率不到25%。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100.0%。
②使用TESS量表对患者治疗的第1、4、8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评分。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比较,详见表1.
3讨论
抑郁症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增多,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已成为全球第四大疾患,发病率约11%[4];其作为一种持续性心境障碍的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清楚,现认为与生物学、心理及社会存在很大的关系,临床治疗抑郁症的首要目的就是降低患者的自杀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消除临床症状,防止复发。
现治疗抑郁症的代表性药物主要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
新型的抗抑郁药物由于其治疗效果范围广,方便服用,同时抗抑郁效果强、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已经成为了目前临床上用于抗抑郁的一线药物,其代表药物包括氟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帕罗西汀、氟伏沙明等。
西酞普兰是新型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于5-羟色胺的再摄取具有抑制作用,同时服用后见效较快,也不会产生抗胆碱的作用[5]。
西酞普兰的作用机制在于控制突触前膜再吸收5-羟色胺,同时将5-羟色胺在神经细胞突出间隙部位进行聚集,达到改善抑郁的目的。
西酞普兰还能强化5-羟色胺递质的作用,达到改善神经运动的效果,每日单次服用西酞普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良好,不良反应少。
阿米替林属于三环类抗抑郁剂,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为阻断NE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通过改善突触后受体的调节对生物胺进行控制,达到治疗的目的[6]。
但由于其药物安全性低,在临床使用中逐渐受到限制。
本次研究可看出,两种药物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相上下,但在不良反应比较上,西酞普兰明显少于阿米替林(P<0.05),患者能更好的接受治疗,依从性也由此提升。
综上所述,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较高,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药物。
参考文献:
[1]颜景祥,王健,杜波等.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28(5):340-342,345.
[2]范征莉,杨辉,周小燕等.两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J].重庆医学,2011,40(15):1492-1493.
[3]李含秋,何柱国,赵慧亮等.艾司西酞普兰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6):801-803.
[4]李琪勇,李家磊.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3):219-221.
[5]李月霞.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2,14(8):1153-1154.
[6]苏伟,那万秋,李建华等.舒肝解郁胶囊与西酞普兰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比较[J].医药导报,2012,31(3):3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