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旋毛虫实验室检验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1
近年来畜牧业已是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突破口。
猪旋毛虫作为猪的一种重要的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健康。
猪旋毛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主要是由于机体寄生有旋毛虫而导致,幼虫通常在横纹肌内寄生,成虫在肠管内寄生。
猪、野猪、鼠类、猫、犬、狼、狐狸以及人类等都能够感染该病。
如果人们食入生的或者没有彻底煮熟的寄生有旋毛虫包囊的猪肉就会发病而死亡,因此在猪肉检疫时要加强谨防。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猪旋毛虫病的危害猪旋毛虫病的检疫及防治措施。
1、危害对猪的危害。
猪对旋毛虫的耐受力较大,感染虫体后往往会导致肌肉浮现病变,但临床上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主要是机体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如果症状严重,可能使病猪呼吸和吞咽艰难,发出嘶哑叫声,往往卧地,拒绝走动,还会导致贫血和局部发生水肿。
对养殖业的危害。
该病会严重危害生猪养殖业,这是由于人们食入寄生有旋毛虫的猪肉后很大程度上可能发生感染,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必须强制将感染该病的猪销毁,发病死亡猪基本上没有任何经济价值,严重伤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影响其积极性。
2、病原形态特征。
旋毛虫是毛形科、毛形属,多种动物和人都能够感染。
成虫为白色,虫体细小,呈线形,肉眼往往很难发现。
虫体前部较稀,食道部位于该处。
虫体后部相对较粗,繁殖器官和肠管位于该处,后部长度基本上占虫体的一多半。
虫体前部 (食道部) 的中央即为阴门。
虫体繁殖为胎生。
肌肉内寄生的旋毛虫具有非常强的反抗力,在零下12℃的低温环境下能够生存 57 天摆布。
发育过程。
幼虫与成虫普通在同一宿主体内寄生,宿主先是作为终末宿主,之后作为中间宿主。
宿主由于食入的动物肌肉内存在包囊幼虫而发生感染。
包囊进入宿主的胃内会释放出幼虫,并在空肠和十二指肠内逐渐性成熟变成旋毛虫成虫。
雌雄虫体交配后,雄虫会很快死亡。
雌虫产出的幼虫通过肠系淋巴结侵入到胸导管,再进入到右心室,经由肺脏进入体循环,随着血液循环挪移到全身各处,但惟独进入横纹肌纤维内才干够继续发育。
猪旋毛虫病诊断技术概述:由于猪感染旋毛虫后症状不明显,无明显病理变化,加上旋毛虫幼虫为胎生,随血液侵入骨骼肌感染动物,在粪便中也很难发现幼虫。
因此,在屠宰前要想对猪旋毛虫作出准确判断比较困难,目前常用的方法都是在屠宰后进行肉眼检查及压片镜检。
认识病原旋毛形线虫旋毛形线虫是引起该病的病原,其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中毛首目、毛形科。
虫体呈白色,前细后粗,且非常小,肉眼不容易可见。
幼虫也叫做肌旋毛虫,长度为1~1.5mm.在肌纤维膜内能够形成椭圆形包囊,且非常小,大约在0.25~0.5mm,虫体呈螺旋状蜷缩在囊内。
雌虫和雄虫交配后,雌虫会产出很多的幼虫。
一般来说,一条雌虫寄生在肠内经过大约6星期时间,就能够产出1500条以上的幼虫。
幼虫先是位于肠壁的淋巴间隙,之后侵入到淋巴系统,经由血液循环侵入到机体各处的横纹肌肉,并逐渐在肌纤维膜下进行蜷曲,经过7~8星期就会形成包囊,即虫体外包裹有一层结缔组织。
这种幼虫具有感染性,且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能够长时间存活在体内,即使在温度为零下20CC的环够存活至少125天。
经过6~9个月,包囊开始出现钙化,但幼虫依旧具有生命力,能够在猪体内继续存活大约11年。
自然界中,大约有100多种动物容易感染旋毛虫,如猪、野猪、鼠类、犬、猫、狼、狐狸等,人类也容易感染,且会导致严重的疾病。
猪只感染旋毛虫主要是由于食入的泔水、下脚料以及废弃肉渣中含有旋毛虫,且没有完全煮熟,其中放养的猪只更容易感染。
正是由于该寄生虫具有非常广泛的宿主范围,再加上猪能够在很大的范围内活动,容易接触或者食人其他动物尸体,且对动物排出的粪便具有较轻的嗜食性,从而导致某些地区该病的发生率超过50%。
显微镜下的旋毛虫病从临床症状初步判断猪旋毛虫病一般可分成两种类型,即由幼虫导致的肌型和成虫导致的肠型。
猪只对成虫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当病猪发生轻度感染时,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携带虫体,或者发生轻微肠炎;感染严重时,会导致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发生呕吐、腹泻,排出混杂血液的粪便,体质快速消瘦,经过大约15天发生死亡,或者变成慢性。
猪旋毛虫病主要检验要点猪旋毛虫病主要检验要点猪旋毛虫检验一般在生猪宰杀后同步检验进行,检验时必须在有充足的光源、专门的检验设备和安静的环境下进行,同时必须有足够的人员满足与屠宰生产线同步同速进行检验。
因此,良好的组织管理是猪旋毛虫检验的必要保障。
样品采取与送检采集。
猪宰后检验采取左右膈肌脚各30克(膈肌脚难以取得时可取膈肌、腹斜肌等)。
采样时一般在开膛后去白内脏后与红内脏前进行,采样人一手拿钩一手拿刀,用钩子钩住膈肌脚,用刀在钩住的膈肌脚周围划割,把膈肌脚采下。
编号。
结合生产速度采用整十或整五的编号方式,将样品编上与胴体相同的号码,便于送检。
送检。
根据生产速度,合理使用采样盘或传送带等方式,把样品迅速送至旋毛虫检验室进行检验。
结果报送。
对旋检结果及时传递给复检(或终检)人员,及时对屠宰生猪进行综合判定。
猪旋毛虫的实验室检验要点视检。
将膈肌的肌膜和脂肪撕去,纵向拉平膈肌,在充足的光线下,肉眼观察表面有无针尖大半透明隆起的乳白色或灰白色小点,然后再剪开肉样深部进行观察。
镜检。
从左右膈肌脚不同部位,顺肌纤维方向剪取米粒大小的24个肉粒,其中视检到的小白点必须剪下。
将肉粒均匀放在旋毛虫压片器中,排成两行,每行12粒,压薄镜检。
如用载玻片代替,24个肉粒需要4块载玻片,肉粒放好后用手压紧两玻片,两端用橡皮圈缠牢,将肉粒压薄。
将制好的压片置于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逐个检查肉粒。
判定。
肌纤维间已形成包囊的旋毛虫,多呈梭形、椭圆形,包囊中虫体弯曲呈螺旋状。
肌纤维间钙化的旋毛虫,则囊内有多少不一、浓度不均匀的黑色末状或块状钙化物。
钙化的包囊,滴加盐酸将钙盐溶解后,可以见到虫体痕迹。
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实验感染猪旋毛虫抗体的研究李雁萍【摘要】旋毛虫又称"旋毛形线虫",感染此病而诱发的旋毛虫病对人体危害大.目前,检验肉质中旋毛虫的方法,有肌肉压片镜检法和人工消化法,因各有弊端难以推广使用.笔者推荐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猪旋毛虫,方法:制备免疫层析试纸条,实验用猪30头,均采购本地规模猪场.分为2组,1组为感染组,20头;1组为正常组,10头.感染组,每头经5000条旋毛虫幼虫感染,试纸条进行血清及肉汁抗体检测,并与镜检法进行比较.结果:使用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具有操作简单、便捷快速、不需专业技能等优点,更便于推广应用.而且,更适合试纸条检测肉汁中旋毛虫抗体可用于新鲜肉及冷冻猪肉中旋毛虫检疫的初筛.【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文摘》【年(卷),期】2016(032)004【总页数】1页(P50)【关键词】旋毛虫;抗体检测;实验【作者】李雁萍【作者单位】山西省畜牧兽医学校,山西太原 030024【正文语种】中文旋毛虫又称“旋毛形线虫”,感染此病而诱发的旋毛虫病对人体危害大。
而致病程度,同样与诸多因素相关。
例如:食入幼虫囊的数量、侵害人体的部位、机体本身功能状态。
尤其,自身机体对旋毛虫免疫抗体能力的强弱,同样关系到此病的危害。
多数情况,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临床症状复杂。
诊治不及时,将在发病后1周死亡。
目前,检验肉质中旋毛虫的方法,有经典的肌肉压片镜检法,以及国际旋毛虫病委员推荐的人工消化法。
肌肉压片镜检法有存在漏检的可能,尤其对肌肉不成囊的伪旋毛虫检出率较低。
人工消化法是目前检测旋毛虫病的“硬标准”,但存在操作复杂,耗时较长的问题。
对此,20世纪90年代,出现一种新的检测技术—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具有操作简单、使用便捷、检出率快等优点。
鉴于此,笔者制备免疫层析试纸条,实验尝试检测猪体中的旋毛虫。
同时,为验证此试纸条用于旋毛虫的检疫效果,采集经旋毛虫幼虫感染后猪的血清和肉汁抗体,用试纸条检测与镜检结果比较效果。
猪旋毛虫病的检疫检验与防控猪旋毛虫病是一种由旋毛虫寄生引起的传染病,会使患猪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该病在农业生产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猪旋毛虫病的检疫检验与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一、病原概述猪旋毛虫病是由猪胃肠道中的旋毛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旋毛虫是一种寄生于动物胃肠道内的细小寄生虫,能在宿主体内繁殖生长。
患病的猪会出现拉稀、厌食、消瘦、毛色枯黄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引起死亡。
猪旋毛虫病还可能传染给其他猪只,造成疾病的持续蔓延。
二、检疫检验1. 病原学检验猪旋毛虫病的检疫检验主要通过对猪粪样品的病原学检测来进行。
在养猪场等养殖场所,定期对猪只的粪便进行采样,通过显微镜检测寻找旋毛虫的卵囊或幼虫等病原体。
同时也可以进行PCR检测,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猪粪样品中的病原体进行检测,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2. 临床诊断在猪只出现拉稀、消瘦等症状时,养殖户应及时联系兽医进行临床诊断。
兽医会根据病症表现、猪只粪便的外观特征等进行初步判断,然后再通过镜检等方式获取确诊结果。
临床诊断是检疫检验中的重要环节,能够迅速发现疫情,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3. 定点监测养殖场所应当建立定期的疫情监测制度,采集猪只粪便样本进行定点监测。
在监测中要注意样本的采集方法、标本的保存和运送等环节,确保取得可靠的监测结果。
定点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疫情,为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三、防控措施1. 疫苗预防目前,猪旋毛虫病尚无专门的疫苗进行预防,但可以通过注射一些适量的驱虫药物来预防旋毛虫的寄生。
在疫情高发季节,定期给猪只进行驱虫药物的预防注射,可以减少疫情的发生。
2. 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圈的清洁卫生是预防猪旋毛虫病的关键。
养殖户要定期清理猪舍,消毒消毒,清除粪便。
养猪场的饮水系统也需要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保持饮水的清洁卫生。
3.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少疫情的发生。
养殖户应当给猪只提供高质量的饲料,避免饲料长期受潮霉变。
养猪一点通EASY SKILL屠宰场对鲜猪肉旋毛虫病的镜检与处理方法蒋维政(广西全州县石塘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 全州 541504)旋毛虫病是旋毛虫的成虫和幼虫寄生于人和动物的疾病,多种动物例如肉食兽、草食兽、杂食兽以及家禽等都能感染。
因此,对屠宰场鲜猪肉进行正确规范的旋毛虫病检验工作越来越显重要,本文对鲜猪肉旋毛虫病的显微镜检验方法及处理措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1 旋毛虫病的感染过程旋毛虫的成虫见于人类、猪、大鼠、熊和许多其他食肉动物的小肠内。
食入含有活虫的不熟的肉类以后,肌肉中的旋毛虫包囊被消化,幼虫于十二指肠或空肠释出,在感染后30~40 h就能发育性成熟进行交配,感染后4~7 d雌虫开始排出幼虫。
有些幼虫入侵肠黏膜的乳糜管、淋巴管、静脉等移行到达全身横纹肌,猪以膈肌和舌肌为主,马以舌肌和咬肌为主。
2 旋毛虫及其毒素的降解1)虫体寄生的肌纤维及其周围的肌纤维发生变性。
2)因旋毛虫寄生发生死亡的动物和人的身体内发生许多病理变化,实质器官与脂肪发生变性、出血,出现大叶性肺炎、心包炎等。
3)将严重感染旋毛虫的肌肉经高温处理杀死虫体后喂狗或猫,狗或猫仍然发病或死亡,体内器官变性,病变严重,原因是虽然高温能杀死虫体,但不能降解其毒素。
3 新鲜猪肉旋毛虫镜检法3.1 采样每头猪的左右膈肌脚各取一块肉样,每块肉样的重量在30~50 g之间,且与胴体标记同一号码,依次排列在采样盘中,固定肌样位置,确保肌样号码不会弄错。
3.2 肉眼检查膈肌样品在进行显微镜检查之前,由有经验的检验人员撕去肌膜作肉眼观察,检查有无可疑白色小点,可以提高检出率。
若发现肌肉表面有旋毛虫或住肉孢子虫白色椭圆形细小白点后,应有目的地剪取肌样进行检查。
3.3 压片肉眼检查后,在肉样上顺着肌纤维方向用弯曲的外科剪刀剪取24颗米粒大小的肉粒(左右膈肌脚各12粒),在一块5 mm厚的载玻片上排成2排,再覆盖1块盖玻片,加压制成压片,压片厚度应能透过玻璃看清报纸上的小字,每个玻片只允许检查1头猪的肌样。
寄生虫旋毛虫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和研究寄生虫旋毛虫的生活特征和行为习性,进一步了解其寄生生活方式和对宿主的影响。
实验材料:1. 寄生虫旋毛虫(根据实验需要,可以使用人体中的旋毛虫或其他动物的旋毛虫)2. 宿主实验动物(根据实验需要,可以使用小鼠或其他适宜的动物)3. 显微镜和镜片4. 培养皿和培养液5. 实验记录表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动物:将实验动物适当饲养,确保其体内无寄生虫旋毛虫存在。
2. 采集寄生虫旋毛虫:根据需要,可以通过采集宿主实验动物的组织或排泄物来获取寄生虫旋毛虫。
3. 观察寄生虫旋毛虫的形态特征:将采集到的寄生虫旋毛虫置于显微镜下,使用适当的放大倍数观察其形态特征,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4. 建立寄生虫旋毛虫与宿主实验动物的寄生实验:将寄生虫旋毛虫接种到宿主实验动物体内,观察其寄生情况并记录下来。
5. 观察寄生虫旋毛虫在宿主实验动物体内的行为:使用显微镜观察寄生虫旋毛虫在宿主实验动物体内的活动情况,包括运动方式、食物摄取方式等,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6. 观察寄生虫旋毛虫对宿主实验动物的影响:观察宿主动物是否出现明显的症状或生理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7.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和已有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寄生虫旋毛虫的生活习性和对宿主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
8. 实验总结和结论:总结实验过程、结果和分析,并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根据本次实验观察,寄生虫旋毛虫的形态特征为(根据实际观察记录填写)。
在宿主实验动物体内,寄生虫旋毛虫的行为表现为(根据实际观察记录填写)。
而在宿主动物体内的寄生过程中,宿主动物出现了(根据实际观察记录填写)的症状或生理变化。
实验讨论与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已有的相关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根据实际观察结果和分析填写)。
此次实验对于了解寄生虫旋毛虫的生活特征、行为习性以及对宿主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意义。
然而,由于实验规模和条件的限制,我们对寄生虫旋毛虫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猪肉中寄生虫种类概述•猪肉中旋毛虫的鉴别检验要点•猪肉中囊尾蚴的鉴别检验要点•猪肉中住肉孢子虫的鉴别检验要点•三种寄生虫感染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目•三种寄生虫感染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录01生物学特性旋毛虫成虫寄生于小肠,以肠内容物为食。
幼虫在肌肉内繁殖,可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但只有进入肌肉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形态学鉴别旋毛虫成虫为细小的线虫,白色,前尖后钝,头部有口钩一对,尾端有1个尖形尾翼。
幼虫呈囊状,称为囊包。
感染方式人因食用含有旋毛虫幼虫的肉类而感染。
旋毛虫形态学鉴别囊尾蚴生物学特性感染方式住肉孢子虫形态学鉴别01生物学特性02感染方式0301感官检验检查肉眼可见的虫体嗅闻气味观察肉色泽镜检030201采用免疫学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实验室检测01新鲜度判断囊尾蚴病肉呈苍白色,表面有细小出血点,质地柔软,且腥味较浓。
不新鲜的囊尾蚴病肉则会出现腐败、发黑、发臭等现象。
特殊病变判断囊尾蚴病肉中有时可见灰白色结节,这些结节呈半透明状,质地较硬,可能是囊尾蚴的钙化或死亡后的残余。
感官检验压片镜检涂片镜检镜检实验室检测虫体培养将病肉研碎后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上,观察是否有囊尾蚴的存活或繁殖。
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DNA技术检测囊尾蚴的特异性基因片段,以确定其存在。
01感官检验观察肉质住肉孢子虫感染的猪肉可能有一种特殊的臭味,类似于氨水或福尔马林的气味。
嗅闻气味检查淋巴结03鉴别诊断镜检01样本制备02寻找孢子实验室检测免疫学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如ELISA、免疫荧光等方法,可对住肉孢子虫感染进行快速诊断。
分子生物学方法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可用于检测住肉孢子虫的DNA,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病理学方法对猪肉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病变特征和组织反应,有助于确诊住肉孢子虫感染。
01旋毛虫感染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旋毛虫感染对人体的危害预防措施囊尾蚴病是一种由猪肉绦虫引起的寄生虫病,感染后可引起猪肉绦虫病和囊尾蚴病。
猪旋毛虫病的检疫检验与防控猪旋毛虫病是一种由旋毛虫寄生引起的疾病,该疾病具有高传染性和高致病性,并且易于在猪的群体中传播。
因此,严格的检疫检验和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1. 检疫检验1.1. 临床症状检查在引起猪旋毛虫病的旋毛虫寄生期,猪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包括食欲不振、消瘦、贫血、精神萎靡、脱毛、皮肤瘙痒等症状。
因此,通过对猪的临床症状进行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猪旋毛虫病的疑似病例。
1.2. 组织检查为了确认猪是否患有旋毛虫病,需要对其相关组织进行检查。
最常见的组织检查方法是对猪的粪便、皮肤和内脏器官进行检查。
通过显微镜观察样本中是否存在旋毛虫子孢或幼虫,可以初步确认猪是否感染了旋毛虫病。
1.3.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一种较为准确的检测方法,可以检测猪血清中旋毛虫抗体的存在。
通过血清学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猪是否感染了旋毛虫病,同时也可以进行病情监测和病原学研究。
2. 防控措施2.1.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旋毛虫病的传播。
具体措施包括定期对猪栏进行彻底清洗,保持猪栏内部卫生;定期对猪进行驱虫和体检,发现异常症状及时采取措施;增加猪舍通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等,提高猪的免疫力和健康水平。
2.2. 检测隔离疫苗检测隔离疫苗是一种有效的防控措施,可以通过对猪群体进行检测、隔离和疫苗接种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采用检测隔离疫苗要求对猪群体进行全面排查并严格隔离,对疫苗的接种也需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2.3. 采取化学防治措施针对猪旋毛虫病的病原体,可以采用一些化学治疗方法进行防治。
常见的化学药物包括阿维菌素、奥美拉唑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治疗应该在兽医师的建议下使用,并且需要注意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猪群体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对于猪旋毛虫病的检疫检验和防控措施需要全面协同配合。
通过提高养殖管理水平、采用检测隔离疫苗和化学防治等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该疾病的传播,保障猪的健康生长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猪旋毛虫病的检疫检验与防控猪旋毛虫病是由寄生虫旋毛虫引起的猪类寄生虫病,可导致猪的生长缓慢,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死亡。
因此,对猪旋毛虫病进行检疫检验和防控工作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猪旋毛虫病的检疫检验和防控措施。
一、猪旋毛虫病的病原学与病理学猪旋毛虫病的病原体为一种寄生于猪小肠上皮细胞表面的旋毛虫。
该虫体长约400微米,呈螺旋形,具有许多螺旋状的毛突。
猪旋毛虫在寄生于猪的小肠上皮细胞上形成“毛细管状”,通过吸食细胞质、分泌毒素和破坏细胞功能,导致猪的营养吸收和消化功能减弱,从而影响猪的生长和免疫力。
二、猪旋毛虫病的传播途径和影响猪旋毛虫通过寄生于猪的小肠上皮细胞表面,通过粪便传播,主要是粪便-口传播。
疫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因为这个时候室温较高,体内湿度较大,有利于猪旋毛虫的生长繁殖。
猪旋毛虫病的疫情对养猪业的影响较大。
该病可导致猪的生长缓慢,食欲不振、消瘦,严重时会造成死亡。
猪旋毛虫病是一种法定的动物疫病,需要进行检疫检验。
猪旋毛虫病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检测和间接检测。
1、直接检测直接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猪的粪便或者组织检测猪旋毛虫的存在。
主要有三种方法:(1)直接镜检法取猪粪便,加少量生理盐水混合,制成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2)半定量法取猪粪便,用餐盒或玻璃管收集,测定猪旋毛虫的数量。
(3)组织检测法间接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检测猪体内对旋毛虫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来判断猪是否感染旋毛虫病。
主要有两种方法:(1)血清学检测法采血后进行血清学检测,检测血清抗体的水平。
(2)皮肤试验法皮内注射旋毛虫抗原,观察皮肤的反应情况。
为了预防猪旋毛虫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卫生措施养殖场应该保持干净卫生,垃圾堆放处应及时清理,将猪常去的地方,如饮水设施和饲料槽等定时清理消毒。
2、合理饲养和管理应加强对猪的管理,保证饲料的营养供给,避免造成养猪粪便的积淀,减少猪的精神压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