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浮躁 重塑自我
浮躁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 动性相交织的病态社会心理,与艰苦 创业、脚踏实地、励精图治、淡泊明 志是相对立的。浮躁使人失去对自我 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 动,对自己人生的发展极为有害。
在学习中,一部分同学表现为行动盲目,缺乏 思考和计划,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见 异思迁,急于求成,不能脚踏实地。比如,有的孩 子看到歌星挣大钱,就想当歌星;看到企业家、经 理神气,又想当企业家、经 理,但又不愿为了实现 自己的理想努力学习。还有的孩子兴趣爱好转换太 快,干什么事都没有常性,今天学绘画,明天学电 脑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忽冷忽热,最终一事无成。 这种心理情绪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浮躁”。浮躁 心理是当前中学生较易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某 些学习阶段,甚至成为一些中学生的通病。浮躁心 理如不及时纠正,则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极大 的危害性。
2.外部因素
(1)社会环境。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和结构正进行着大调整, 社会氛围充塞着“喧嚣”“浮躁”之气。中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 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舆论、时尚、风气、文 化氛围都会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抱负水平、态度发生作 用,从而影响其学习心理。 (2)家庭环境。 在改革带来的社会变化面前,不少家长的心理处于矛盾状态, 既对改革的成果表示赞成和满意,又担心和忧虑在新体制带来的 震动和冲击面前无法适应,因而患得患失,心神不安。也有的家 长急于脱贫或改变生活的现状,表现出急功近利、急躁的心态(如 对工作挑三拣四,频频跳槽),恨不得一眨眼成为“先富起来的那 一部分人”,这种心理也影响到子女。 (3)学校环境。 许多同学的浮躁心理是在学校环境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主 要是到所学知识在认知过程中有一定难度时,心浮气躁,没有塌 实心平气和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