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本单元包括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版块。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描写小学生欢乐幸福的校园生活的《大青树下的小学》;有讲述自己用童心感受的自然和学校的《花的学校》;还有讲述孙中山小时候不懂就问的《不懂就要问》。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大意。

课题

内容简说

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的自豪、赞美之情。

花的学校

这首诗写的是当东风吹过,雷响雨降的时候,一群一群的花开始盛开,他们就像放假后的孩子们一样,在狂风大雨中游戏,他们扬起双臂朝着天空呼唤着妈妈,因为他们的家是在天上星星住的地方。诗歌充分展示了作者大胆的想象力,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不懂就要问

这篇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勇敢向先生请教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正确读写“服装、鲜艳、打扮、安静、荒野、碰触、灰雀、诚实”等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2.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间的团结友爱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1.《大青树下的小学》……………………………………………………………… 2~3课时

2.《花的学校》……………………………………………………………………… 2~3课时

3*.《不懂就要问》……………………………………………………………………1~2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4~5课时

学习本组课文,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和大自然的神奇壮美。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自然风光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课文描写的是在西南边疆一所建在大青树下的民族小学里,各民族的小学生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快乐地学习生活的情景。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团结的自豪、赞美之情。

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通过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读书方法进行朗读,帮助学生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过渡。运用引读、自读、赛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友爱和团结。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进行语言积累。

学前准备1.查找有关少数民族服饰、风俗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师生)

2.预习生字,制作生字卡片。(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或同学。在学校里做什么?选一个场景说一说。

教室里操场上大树下

教学反思

设计本课时,我以读为主,让学生通过读去寻找重点语句,通过对重点语句的体会、感悟,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让文本走进学生心中。不足之处是没有完成对课文相关阅读知识的处理,如了解各民族的服装特点等。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片段

◆体会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感受作者对这所小学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校园美丽的词句。

生: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课件出示相关课文内容)

师:为什么你从这句话感受到了校园的美丽呢?

生1:到大青树小学的路上开满了绒球花和太阳花,五颜六色,一定很美。

生2:大青树小学矗立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

师:同学们对这句话感受很深,还有哪些语句让你觉得校园很美呢?

生: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课件出示)

师:“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生1:绚丽多彩就是颜色鲜艳,色彩多。

生2:服装的颜色本身就很靓丽,而大青树小学的学生又来自不同的民族,穿着不同的服装,简直是服装大聚会呀,再加上每个学生欢快的笑脸,所以让校园更美丽了。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让我感受一下校园的美丽。(学生感情朗读)

生:我从“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这句话,也感受到校园的美。这是个写景的句子,景美,校园也美。

师:学校有那么多美景却不写,为什么偏偏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呢?

生:钟声悠悠,竹影绰绰,更增添了校园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

师:大青树小学的校园这么美,你能读出来吗?(指导朗读,感受校园的美,体会作者表达的赞美、自豪之情)

赏析:老师在教学这一重点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勾画、理解体现校园美丽的重点语句,让学生感悟体会作者对校园的赞美及蕴含在内的自豪之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文本有了自己的感悟,自己的体验,也有了自己的思考。

2.花的学校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1.复习本课生字、词语。

2.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1.学生开火车复习生字。

2.齐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用时:15分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什么

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方

跳出来呢?花孩子是什么样的?

2.说说花孩子的妈妈是谁?

3.你觉得哪些想象最有意

思?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回答,互相补充。

3.自由品读语句。

6.什么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

方跳出来?花孩子是什么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展示绘画,指导朗读(用时:15分钟)

1.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画的“花

的学校”,介绍自己想象中的“花

的学校”。

2.点评学生绘画,选一段配画

朗读。

1.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介绍作品

中的内容。

2.配画朗读课文。

6.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

四、介绍作品,推荐阅读(用时:5分钟)

1.介绍作者泰戈尔。

2.推荐阅读泰戈尔的《新月

集》。

1.认真听老师介绍,并阅读信息窗

的内容。

2.课后阅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作者与我,我与孩子们都成了花园中的一朵美丽的花,孩子们仿佛走进了文本,随着作者的语言狂欢、嬉闹、生长。这就是我理想中的灵动的语文课堂。

《花的学校》教学片段

◆引导学生把握朗读技巧,了解花孩子的特点,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学重点)

师:花的学校的孩子们那么美丽、可爱,你们喜欢他们吗?(课件出示句子)试一试你们能不能读好这些句子呢?要读出自己的喜爱哟!

1.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2.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3.你没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哪儿去吗?

4.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生分别读这四句话)

师:这么长的句子一口气读不完,恰当地在一些地方停顿一下,读起来会更有诗意。

(师范读,生练读)

1.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2.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3.你没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哪儿去吗?

4.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找学生试读)

师:你还能找出哪些句子读一读呢?

生1:“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我认为“冲”字要重读,体现了花孩子们的高兴心情。

生2:我觉得最后一句要读得幸福、深情,因为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是多么幸福快乐呀!

师:你能读给我们听听吗?(生自读)

赏析:这一教学片段重点指导学生的朗读,以读促悟,学生通过读,品味了语言的美感,通过读,感受到了丰富的想象情景,花孩子的美丽、可爱、调皮的特点跃然纸上,与其说是在读诗,不如说是在认真倾听着孩子们说不完的童言稚语。

3*.不懂就要问

课题不懂就要问课型新授课

的学校老师为什么鼓励学生提问呢?

5.指导朗读。望。)

3.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

情有什么变化?老师的态度有什么变

化?(找出含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

读:吓呆了、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

声问道、收起戒尺。)

4.感受孙中山宁愿挨打也要弄清

道理的精神。

功()座()

攻()坐()

三、深入探究,学习拓展

(用时:15分钟)

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

会?

2.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勤奋

学习的?

3.拓展。

4.总结:今天,从孙中山身上

我们感受到他勤学好问的认真学

习精神,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学习

这种精神。

1.读了课文,孙中山的哪些精神值

得我们学习?

(①读背毫不糊里糊涂;②为了弄

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提问)

2.自己在学习中也要做到认真、不

懂就问。

3.说说你知道的名人爱学习的故

事。

5.讲名人爱学习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教师重点引导对课文第三自然段的体会,抓住重点句子,找出重点词,感受孙中山为了弄懂学问,不怕挨打的精神。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孙中山对比,对学生的学习也是很有促进的。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交际能力。

2.学会抓住人物特点来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完成习作。

3.积累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的四字成语,并能恰当地运用。

4.学会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品尝句子意思,积累好词好句。

5.背诵古诗。

【学习重难点】

1.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2.习作:抓住人物特点来描写。

3.积累并背诵古诗。

【学前准备】

1.收集暑假生活的事例、图片。(学生)

2.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一、图片导入。

1.课件出示文中的图片,学生观察,说一说图片内容。

图片一:我和爷爷奶奶干农活。

图片二:爸爸带我去游乐场。

2.教师小结,引出口语交际内容。

(1)以上是同学们放暑假后做的事情,很快乐,很新鲜的暑假生活,今天口语交际的任务就是“我的暑假生活”(板书)。

(2)同学们回忆:暑假你是怎样度过的?经历了哪些新鲜事呢?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二、学生交流。

1.想好要讲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

2.要把自己的经历讲清楚,讲的时候可以恰当地使用图片或实物等。

3.小组推荐一名讲得好,暑假生活丰富多彩的学生上台交流。

三、评价总结。

第二课时

(习作:猜猜他是谁)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朗读一段话,学生猜一猜他(她)是谁?

他喜欢踢足球,也酷爱跑步,经常在操场上看到他奔跑的身影。他是谁?

2.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猜一猜是我们班的哪个同学呢?

3.教师小结:这个游戏是让同学们抓住人的某些特点来写,也是今天的习作内容。

二、学生活动。

1.一个同学说一个同学猜。

2.收集写作素材,班上的同学你最熟悉谁?你知道他(她)的哪些特点?

3.同桌相互交流,补充素材。

三、引导写作。

1.你选的是谁?他(她)有哪些特别的地方让你印象深刻?选择一两点写下来。

2.写时注意格式,不可以写出他(她)的名字。

四、学生习作。

1.学生开始习作,教师巡视。

2.写好后大声读给同学们听一听,看看他们能不能猜出你写的是谁。

3.师生提出补充意见。

第三课时

(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1.回忆本单元的课文,你积累了哪些句子?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2.齐读题中两句话,说说这两句好在哪里。

二、词句段运用。

1.我的发现:

(1)齐读下面成语,交流你的发现。

(这八个成语中都含有人体的一部分)

(2)学生列举同类的词语。

七嘴八舌狼心狗肺心灵手巧耳聪目明昂首挺胸

(3)学生熟读成语。

2.我会读。

(1)学生自读课本上的三句话,想一想怎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2)同桌交流。

(3)教师点拨:朗读时,注意抓住重点词语,如:第一句中的“真的、上学”这几个词语要重读;第二句中的“笑了笑、就是、值得”这几个词语需要重读;第三句中的“一点儿”需要重读。

(4)自读,指名读句子。

3.展示台。

(1)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各种兴趣,开学初,班级就划分了兴趣小组,你能给这些兴趣小组取个响亮又有个性的名字吗?

(2)学生交流。

(3)展示最响亮,最有个性的兴趣小组名字。

三、日积月累。

1.自读古诗《所见》,读通顺,读流利。

2.简介古诗的作者及诗意。

3.学生背诵。

第二单元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单元围绕“秋天”为专题组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秋天里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在秋天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丽的景色。本单元《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三篇课文都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懂、读通课文,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本单元还包含“习作”及“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版块。

课题

内容简说

古诗三首

《山行》描绘了一幅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赠刘景文》通过对“荷尽”

“菊残”“橙黄橘绿”等秋景的描写,突出了菊花傲霜凌寒的气概,间接表达了对好友的敬佩之情。《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落叶、篱笆下的灯火、小孩捉蟋蟀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客居在外、思念家乡的情感。

铺满金色巴掌的

水泥道

课文写了一夜秋风秋雨过后,像金色巴掌的梧桐树叶铺满了门前的水泥道,给这条水泥道增添了美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秋天的雨

本文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听听,秋的

声音

课文通过描绘秋天大自然里的一些声音,展现了秋天景象的美好,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1.认识37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正确读写“水泥、亮晶晶、图案、排列、规则、迟到、颜料、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默写《山行》。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秋季景色的美好。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描写景色的句子的作用,从中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2.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3.体会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句,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4.边读边想象作者是怎样运用自己的语言把秋天的美丽独特描写出来的。

4.《古诗三首》…………………………………………………………………… 2~3课时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2~3课时

6.《秋天的雨》…………………………………………………………………… 2~3课时

7*.《听听,秋的声音》…………………………………………………………… 1~2课时

习作·语文园地…………………………………………………………………… 4~5课时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学习古诗,要读懂诗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古诗三首

课题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包括《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都是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借景抒情。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积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在品读中,理解古诗,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学前准备1.查阅诗人的有关资料。(师生)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收集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背一背。(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山行》的诗意。

学习重点理解《山行》的诗意。

学前准备1.查阅三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师生)

2.自读古诗,收集描写秋天的景色的古诗。(学生)

3.《山行》教学课件。(教师)

4.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5.读背古诗。

二、学习古诗《夜书所见》,领悟诗情(用时:20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看了什

么?听到了什么?古诗描写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

2.课件出示一、二句诗,引导

学生交流,假如你是一个漂泊在外

的诗人,读了这两句诗,你是什么

样的心情?

3.出示三、四句,引导学生思

考:哪些是作者想到的?为什么会

想到这些?

4.引导学生感悟写法。

5.读、背古诗。

1.前两句是诗人听到的:梧桐树叶

被风吹动的声音。后两句是写诗人看到

的:儿童挑灯捉蟋蟀。

2.结合第一、二句诗谈感受,理解

诗意。

3.齐读第三、四句诗,理解诗意。

4.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5.读背古诗。

6.这首诗中作者听到了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表达了诗人的_____

_____________之情。

三、总结全文(用时:5分钟)1.总结两首古诗的内容。

2.积累古诗。学生积累古诗。

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