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民间文学考研历年试题

中国民间文学考研历年试题

中国民间文学考研历年试题
中国民间文学考研历年试题

中国民间文学

200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50分)

1、“仪典先于神话”说

2、虚构的人物传说

3、广义民间故事

4、社会谚语

5、时政歌

二、判断正误并提出简要理由(每题10分,共30分)

1、中国的“灰姑娘”型故事不是欧美的舶来品。

2、民间文学口头性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劳动人民过去没有文化。

3、史诗与神话没有密切的联系。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世界各地流传的内容相近的泥土造人神话,向我们揭示了什么样的文化意义?

2、认识民间文学的变异特征,对于我们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有什么样的积极作用?

四、论述题(共40分)

论少数民族民间叙事长诗在我国民间文学宝库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20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民间文学创作的本质

2、当代民间文学三套集成

3、温州杂剧

4、生产谚语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造人神话在世界各地都有产生和流传所反映出的历史文化现象

2、民间文学对屈原的诗歌创作的影响

3、民间故事的“三段式”结构

4、传说创作、流传的心理基础

5、作家文学创作与民间文学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性的理解上的不同

6、民间叙事诗在商周时期产生的概况

三、论述题(每小题35分,共70分)

1、史诗与神话的关系

2、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征在创作、流传过程中的主要表现

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20分)

1、创世史诗

2、南戏

3、“肉里噱”

4、《玛纳斯》

5、民间说唱

二、简答(70分)

1、为什么说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的教科书?

2、简述神话学诸派别。

3、谈谈传说的一般特点。

4、举例谈谈儿歌的种类。

5、举例说明谚语的特点。

6、何谓相声艺术“四要素”

7、你认为我国古代汉族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那几首?

三、论述(60分)

1、以《杨家将》的传说为例,分析传说与历史的关系。

2、举例说明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3、从非物质文化保护的角度谈谈民间文学搜集与整理的意义。

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关闰学者将“民”的范围无限扩大,认为“民”可以使任何人组成的任何群体。

2、1918年2月,北京大学教授刘半农、、周作人灯主持成立歌谣征集处。

3、“三套集成”指的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和《》。

4、1958年,在全国民间文学公国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重点整理,大力推广,加强研究”方针。

5、“四大传说”指牛郎织女传说、传说、白说传说和梁祝传说。

6、“AT分类法”的全称是“”

7、,又叫“俏皮话”室为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俗语形式。

8、神话研究的结构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学者。

9、《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一书的作者是美籍华人学者。

10、信天游是在地区流传出的山歌。

二、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民间文学的群体特征

2、集体无意识

3、文化发明神话

4、箭垛式人物

5、魔法故事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民歌的抒情娱乐功能

2、创世史诗与英雄史诗的区别

3、民间小戏与民间说唱的区别

4、民间故事在结构方式上的惯用套路

5、谶谣的政治功能

四、论述题(共2小题,每题小题30分,共60分)

1、民间文学口头性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2、传说与神话的区别

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打歌

2、《格萨尔王传》

3、物谜

4、花鼓戏

5“慎重整理”

5、民间抒情长诗

二、简述题(4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共时比较法

2、“兴”在歌谣中的作用

3、传说与历史在取材角度方面的不同

4、民间文学的个体传承方式

三、论述题(2个大题,每题30分,共60分)

1、我国汉族洪水再生神话的基本情节及其与葫芦崇拜的关系

2、论民间故事的娱乐价值、教育价值和艺术价值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历史”与“共识”

2、时政歌

3、物产传说

4、动物故事

5、歇后语的干涉型幽默

二、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1、民文学表演性的本质含义

2、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的主要区别

3、民间文学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

4、中国英雄史诗分布带的主要范围

5、民间抒情长诗的主要类别与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论童话的艺术特征

2、论传说、神话、科学在解释世界的方式上的主要不同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历史学派”

2、人物传说

3、“类型”

4、仪式歌

二、简述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史诗的特点

2、民间叙事长诗与民间抒情长诗及歌谣的区别

3、笑话的特征

4、民间小戏的艺术特色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民众能够从明见文学中获得乐趣的原因分析

2、论神话奇丽荒诞的幻想特点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中 国 文 化 概 论 (习题) ————张令牌 中国文化概 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郡县帝最终得以确立时在位的皇帝是(B )

A.汉景帝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文帝 2.尧舜时期的都城建立在(A ) A.汾河谷地B.河套地区C.江淮地区D.胶东平原 3.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是在(C ) A.宋朝B.元朝C.清朝后期D.明朝前期 4.唐代被称为世界文化融会场和集散地的是(C ) A.洛阳B.上海C.长安D.开封 5.唐宋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状元乡”、“秀才县”,主要是由于(A )A.典范人物的影响B.自然环境的影响 C.地理条件的影响D.区域意识的影响 6.据东汉学者郑玄解释,能走牛车的路称为(B ) A.径B.畛C.涂D.道 7.京剧脸谱的不同颜色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表示鲁莽豪爽的是(C)A.红色B.白色C.黑色D.紫色 8.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大量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注解的是( C ) A.浙东学派B.桐城学派C.乾嘉学派D.扬州学派 9.制成最初的指南针——司南的朝代是( A ) A.战国B.东汉C.北宋D.南宋 10.司马迁把现在徐州以东包括苏州、扬州一带称为( C ) A.南楚B.北楚C.东楚D.北楚 11.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避讳之风起源于( D ) A.南朝B.秦朝C.唐朝D.周朝 12.旧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伶人行的祖师是( A ) A.唐明皇B.秦始皇C.嫘祖D.杨贵妃 13.在中国历史上,农民意识强烈的皇帝当属( C ) A.秦始皇B.汉武帝C.朱元璋D.乾隆 1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后,剪辫子、穿中山装的服饰标志属于( B )A.阶层标志B.政治标志C.职业标志D.信仰标志 15.在我国庆贺婴儿“满月”礼这天,主持“去胎发”仪式的是( C )A.爷爷B.爸爸C.舅父D.族长 16.全盘西化的提出者是( D ) A.李大钊B.郭沫若C.贺麟D.胡适 17.唐代以后通行的文字字体是( B ) A.行书B.楷书C.隶书D.草书 18.我国古代把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称为( A ) A.黄道B.红道C.紫道D.白道 19.现存最早的药学专书是( C ) A.《针灸甲乙经》B.《千金要方》C.《神农本草经》D.《千金翼方》20.元朝把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对待,其中地位最低下的是( D )A.蒙古人B.色目人C.汉人D.南人 21.民间人士对中国烹饪地方差异概括正确的是( A ) A.南甜、北咸、东辣、西酸B.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C.南咸、北甜、东辣、西酸D.南辣、北咸、东甜、西酸 22.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是( B )

2020年1月广东省自考11342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20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113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女娲神话中,女娲是用造人。 A.泥土 B.树木 C.空气 D.血液 2.传说中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人物是 A.蔡文姬 B.王昭君 C.李香君 D.孟姜女 3.《灰姑娘》的故事属于 A.幻想故事 B.生活故事 C.民间笑话 D.民间寓言 4.《格萨尔》是一部 A.史诗 B.神话 C.传说 D.民间长诗 5.“举秀オ,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是 A.民间传说 B.民间故事 C.民间歌谣 D.谚语 6.“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是 A.成语 B.格言 C.俗语 D.谚语 7.艺人说书的提纲,通过口传心授得来的是 A.柁子 B.扣子 C.梁子 D.悬念 8.明代中后期是中国民间歌谣搜集整理的一个小高峰,其中以的成就最为突出。 A.刘邦 B.唐太宗 C.无名氏 D.冯梦龙 9.著名的《刘三姐》的歌词大多是人民以汉语创编的。 A.藏族 B.苗族 C.壮族 D.族 10.1950年3月,由任理事长,老舍和钟敬文任副理事长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在北京成立 A.郭沫若 B.茅盾 C.叶圣陶 D.周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1.一个民族集体创造和传承的口头文学,主要体裁有等。 A.神话 B.民间史诗 C.俗语 D.歇后语 E.民间说唱 12.从散文体作品看,故事结构完整,有头有尾,按顺序展开,模式化、类型化结构十分普遍,通常有 等结构形式 A.对称式 B.三叠式 C.连锁式 D.四季歌 E.五更调 13.被誉为我国古代民间叙事长诗的“双子星座”是 A.《氓》 B.《陌上桑》 C.《孔雀东南飞》 D.《木兰诗》 E.《西洲曲》 14.汉族作为中国华族的主要凝聚核心,它在历史上广泛流传的一些经典民间文学作品,如四大传说,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也流传甚广。 2020年1月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和答案第 1 页共 4 页

民间文学的研究

民间文学的研究 作为学科的民间文学,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人民大众的口头文学创作,如神话、传说、故事、史诗、叙事长诗、歌谣、谚语、谜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这决定了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必然是田野调查和文本研究的结合。 田野作业,又称野外作业,或田野调查,是与案头作业相对应的到被调查对象所在地搜集实际资料的方法,是一种直接进入自然生态环境或社会文化环境进行观察、了解、记录、调查的方法。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和展演性的特点决定了民间文学的研究必须有田野调查的参与。田野作业要求研究者深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努力和当地人融为一体,尤其要参与观察当地民间文学演述的全过程,使自己能够真正地感受和体会其中的精彩和美妙。通过田野调查,研究者可以切身感受到鲜活的民间文学形态,了解某种民间文学形式和作品诞生的自然环境、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从而进一步认识研究对象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变迁及其继承与发展的过程。 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案头的文本研究同样是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除了可以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和学习,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为进一步的民间文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外,通过对前人整理的民间文学采风资料的研究,可以对研究对象有较为系统和整体的把握,从而帮助研究者确定研究的中心问题和基本的研究方向,从而为后续的田野调查工作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此外,对于大部分研究者来说,田野调查的时间和可调查的地区都是有限的,往往只能关注某一种或几种特定的民间文学形式和作品,在研究的覆盖面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配合调查所进行的文本研究就是对此必不可少的补充,它可以使研究者利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在空间跨度上,能够将研究对象进行跨地区甚至跨国度的对比,在时间跨度上,能够了解研究对象的历史沿革从而对其发展过程和原因进行分析。 目前民间文学的研究基本可以划分为搜集整理和研究评论两大板块,在研究和学习民间文学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学会基本的民间文学的评论鉴赏方法,也要了解如何进行民间文学的整理和保护工作,对于一个合格的民间文学研究者来说,二者缺一不可。当前,民间文学的研究有几个较为热门的领域。第一,是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者能够更好地发现民间文学的从性质和特点,以及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民间文学的联系,找出它们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对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既可以是跨国、跨民族的文学比较,以探究世界各地区文化的共性和不同及其原因,揭示出其中包含的规律;也可以是跨学科的横向比较,综合宗教、民俗和文学的知识,考察它们的异同之处及其联系,以更好地揭示这几种民间文化事象的特质,探求文化演进的轨迹。第二,是历史地理学派的民间叙事文学研究,通过研究和整理某一故事的丰富异文,历史地理学派的研究者得以将它们解析归纳出若干亚型,并对其中包含的历史地理因素进行探析,从而还原一个个故事类型完整的生活史。第三,结合文化人类学进行的民间文学研究,通过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吸收其文化研究中积累的丰富成果,研究者可以从人类文化发展的广阔视野来考察民间文学,从中探求具有普同性的文化要素。第四,即民间文学的评论研究,通过对相关民间文学作品和相关语境材料的收集整理,结合文献记述和田野调查成果,研究者得以对民间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综合比较,从而从中引申出相应的科学结论来。 通过上述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哪种民间文学研究,都需要文本研究和田野调查两种工作方法的综合,各研究领域对这两种研究方法只是侧重不同,而不能专门使用一种方法而摒弃另一种方法。在当代,一些学者认为过度重视田野调查使得民间文学从对象到方法皆与人类学、民族学等强势学科重合,无形中消解了民间文学的特点,被边缘化乃至于涵化,,因此呼吁“告别田野”,然而,因为过度关注田野而彻底放弃田野,本身也是令一种极端。不可否认,在当代民间文学界的确存在一些研究者将民间文学在生活中的展演而不是民间文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史上最全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正 心、、、、 、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 指、、、、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 3.、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张角所创立的,张陵、张衡、张鲁所创立的 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风靡中国。 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的记录。《》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体通史;司马光的《》是一部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 体系列。 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学发达,魏晋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和等关系。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 B.兵家 C.道家 D.墨家名家 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惊奇》 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 5.“三武灭佛”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1.第11题 远在2500年前结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就收录了许多古代民歌。 A.《吕氏春秋》 B.《论语》 C.《诗经》 D.《逍遥游》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第12题 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娘”指的是 ()。 A.史诗 B.民间故事 C.神话 D.歌谣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3.第13题 在中国神话中,()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逐渐积累着文化的创造,逐步获得越来越多的安全与自由,终于成为的主人。 A.女娲神话 B.盘古神话 C.洪水神话 D.射日神话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4.第14题 在《圣经·旧约》中说:上帝看到人类道德败坏,于是后悔自己造了人,他准备降下大洪水将人类毁灭,但是顾念到一个名叫()的人,于是教他如何造一只巨大的方舟,让他的一家人躲到方舟避难。

A.孔德 B.伊阿宋 C.挪亚 D.宙斯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5.第15题 中国古代的民间寓言产生和繁荣于 ( )。 A.先时期 B.两汉时期 C.晋南北朝时期 D.唐宋时期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第23题 屈原在吸收()的基础上,创作了《离骚》、

《天问》、《九歌》等一系列作品。 A.吴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B.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C.岭南民歌和神话传说 D.北方少数民族民歌和神话传说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7.第24题 女娲神话中,女娲是用()造人。 A.泥土 B.树木 C.空气 D.血液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8.第25题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BDE )3-137 A.环境标志 B.等级标志 C.性别标志 D.年龄标志 E.体型标志 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 )5-213 A.艺术 B.政治 C.道德 D.风俗习惯 E.宗教 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 】 A.渔业的布局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 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 】 A.战争B.宗教C.农耕 D.渔猎E.天灾 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 】 A.求子礼俗B.催生礼C.洗三 D.满月礼E.周岁礼 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 】 A.陶渊明《归园田居》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 】 A.北朝的鲜卑语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化 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 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33.制度文化 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 答: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35.“中体西用论”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答:(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2016年1月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2016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113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井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渝朱涂均无分。 1.在艺术上,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多是 A.特指的 B.泛指的 C.固定的 D.指定的 2.有较强的喜剧、幽默意味,一针见血地揭示生活中各种矛盾现象的是 A.民间传说 B.民间小戏 C.民间笑话 D.民间寓言 3.《尚书?无逸》对民间谚语的解释是 A.“谚,俗所传言也” B.“谚,俗语也” C.“谚,俗言也” D.“俚语曰谚” 4.“王大姐头戴两朵花(美)”,这个谜语类型是 A.字谜 B.事谜 C.物迷 D.动作谜 5.中国第一本古代笑话专集《笑林》出现在 A.前秦时代 B.两汉时代 C.三国时代 D.唐宋时代 6.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的形成与集体性的关系是 A.传承性等于集体性 B.传承性受集体性制约 C.集体性受传承性制约 D.集体性不利于传承性的形成 7.原始人解释天地的形成,日月星辰的出现和运行以及其他自然现象起源的神话是 A.人类起源神话 B.宇宙起源神话 C.洪水再生神话 D.文化文明神话 8.被称作是汉籍中最著名的“古今语怪之祖”的是 A.《淮南子》 B.《抱朴子》 C.《左传》 D.《山海经》 9.南朝乐府民歌共四百多首,主要保存在 A.《乐府诗集》 B.《诗经》 C.《乐府诗集·清商曲辞》 D.《楚辞》 10.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结构上高于变化,以上下两节句式来表现的格律体民歌是 A.信天游 B.花儿 C.四句头 D.爬山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迭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来涂均无分。 11.迁徒史诗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A.以民间各民族的世系谱牒为时间线索 B.以沿途迁居为空间线索 C.以迁徒原因、活动为叙述内容 D.展现各民族或各支系的族群命运 E.与部族、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相关联 12.民间传说的特征有 A.可信性的内容 B.传奇性的情节 C.箭垛式人物形象 D.意境忧美生动 E.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神 话)【圣才】

第3章神话 3.1 复习笔记 一、神话的界定与分类 (一)含义 神话是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二)神话在历史上的存在方式 1.作为综合文化现象的神话 神话作为各民族早期历史上的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在创作和讲述过程中往往结合着宗教祭祀、巫术操作、文学叙事、音乐和舞蹈表演等多种活动,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 2.作为单纯文学体裁的神话 (1)“活态神话”:学术界把现代依然在口头流传的神话称为“活态神话”。 (2)神话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界观与价值观。 (3)神话和原始宗教关系密切。 (4)从思维机制上看,神话具有艺术创作的不自觉性。 (三)神话的分类

1.神话内容庞杂,如果将世界各民族神话资料汇集起来,数量十分巨大。 2.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主要从民族、题材、母题三个角度来考察神话的基本形态进而作出科学分类。 3.三种分类方式各有长短: (1)按民族划分神话的方式简便但笼统,不能深入内容; (2)按题材划分神话可以归纳各族神话的共同主题,但不能进入细节; (3)按母题划分能深入神话内容的细节,但比较繁琐。 二、中国神话的基本内容 中国神话按照其表现的内容,可以分为宇宙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再生神话和其他灾难神话、族群起源神话、文化发明神话、战争神话六大类。 (一)宇宙起源神话 宇宙起源神话是原始人解释宇宙来源和宇宙基本面貌的神话,一般包括天地的形成,日月星辰的出现和运行,以及其他自然现象起源的神话。 (二)人类起源神话 1.所有民族的神话都会讲述人类如何起源及其最初发展的过程,这就是人类起源神话。 2.关于人类如何起源大体分为三类:(1)自然变化;(2)神灵生育;(3)神灵创造。 (三)洪水再生神话和其他灾难神话 1.这类神话讲述的是人类在遭遇洪水几乎灭绝之后重新繁衍的故事。它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情节:洪水的起因、结果,以及人类如何重新繁衍。

【9A文】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中国文化概论选择题练习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C】 A.文化思潮B.文化传统C.文化观念D.文化现象 2.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C】 A.地质灾害等B.沙尘暴灾害等C.洪涝灾害等D.风灾等 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D】 A.第一个温暖期B.第二个温暖期C.第三个温暖期D.第四个温暖期 4.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其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D】 A.和睦B.团结C.和平D.统一 5.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D】 A.原始采集业B.原始捕捞业C.原始狩猎业D.农业 6.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C】 A.三皇时代B.五帝时代C.夏代D.商代 7.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D】 A.教师B.官吏C.说客D.辩士 8.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C】 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 9.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A】 A.出人相补原理B.等差原理C.中国剩余定理D.秦王暗点兵 10.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D】 A.查B.验C.测D.切 11.我国的造纸术传人欧洲是在【C】 A.公元6世纪B.公元8世纪C.公元12世纪D.公元16世纪 12.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B】A.周代B.汉代C.隋代D.唐代 1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C】 A.选举政治B.世袭政治C.伦理政治D.文官政治 14.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C】 A.五帝时期B.夏朝C.周代D.春秋时期 15.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D】 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 16.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A】A.《左传》B.《周礼》C.《论语》D.《孟子》 17.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D】 A.《周礼》B.《庄子》C.《周易》D.《诗经》 1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B】 A.知行合一B.天人合一C.重义轻利D.文以载道 19.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人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这位“天师”是【A】A.张道陵B.张角C.张鲁D.张衡 20.唐代有一位诗人贬谪江州后,寄情山水诗酒之间,继而皈依佛教,以“香山居士”自许。这位诗人是【D】 A.王维B.柳宗元C.杜牧D.白居易 21.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管是哪个历史时期,也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各个阶层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德标准是【A】 A.仁B.义C.礼D.智 22.中国境内的语言可归属于【C】 A.三大语系B.四大语系C.五大语系D.六大语系

11342民间文学概论学习提纲

民间文学概论学习提纲 一、文学常识1 1、(仪式歌)是用于节日礼俗和祭祀等的歌谣。 2、(谜目)指的是谜语中要猜的范围和格式。 3、(二人转)是流传于东北地区的民间歌谣。 4、“民俗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汤姆斯)提出的。 5、《阿诗玛》是(彝族)撒尼人(彝族的一个分支)人的作品。 6、陈琳以(《长城谣》)为基础写出了《饮马长城窟行》。 7、民间文学整理方法有两种,即(综合整理)与单项整理。 8、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 9、芬兰学派以(库伦父子)为代表。 10、追悼会奏的哀乐,开运动会奏的《体育进行曲》,可被视为新的(仪式)歌谣。 11、东汉崔实编的(《农家谚》)是世界上最早的谚语集。 12、《伏波井》、《日月潭》属于(山川风物)传说。 1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模拟(竹枝词)创作而成的。 14、(谣)是不能唱的“徒歌”。 15、唐人传奇《李娃传》是根据民间故事(《一枝花》)写成的。 16、灯谜又叫(灯虎),突出它的疑难性。 17、阿凡提的故事是从(土耳其)传入的。 18、沙湾灯笼——何府(苦)是(歇后语)体裁。 19、说书艺人王少堂的《武松》用的是(评话)体裁。 20、《中国歌谣》是(朱自清)研究民间歌谣的专著,他将歌谣按用法分为(15)种。 21、《召树屯》是(傣)族的作品。 22、《柳毅传》是在传说(《龙女牧羊》)上加工创作的。 23、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规定部队要搜集民歌。 24、集体性标志着人民对民间作品的集体所有权,但同时也带来了(匿名性)的特征。 25、(诸葛亮)被称为西南文明的传播者,知识和技术的偶像,甚至说他与火把节的来历也有联系。 26、在中国,“民间文学”一词是由(瞿秋白)在1921年最早提出来的。 27、《王贵与李香香》是用(信天游)体裁写成的。 28、清朝李调元的(《粤风》),选录了不少壮瑶民歌。

2021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民间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谁的考研不曾迷惘过呢,今天就和大家介绍下考研相关的复习经验。 政治的经验内容不多,但都是干货,只推荐李凡《政治新时器》一套资料。以下是复习建议: 1.政治复习不宜过早(3个月足矣,有基础的甚至不用三个月)。 2.要把《政治新时器》里的选择题全部刷至少2遍。 3.再把所有选择中出现的知识点整理到一个本本上(我是用的Word,今年整理出200+个知识点,事实证明今年考到了许多我整理的点)后期就背自己整理的知识点,每天翻一翻即可,单要天天看,这是我选择40+的关键! 4.主观题不多说,就是背《政治新时器》里的大题,这足够。 5.本经验适合基础不足,不求高分,但求过线的朋友们。 英语这块,我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四六级过了,从准备考研开始,我每天用《一本单词》背50个单词。早上醒来开始背,中午吃午饭检查,晚上睡前再复习,不能全背出来也没关系,有印象就行,时间长了你就背的出来,就一直到考研结束。 真题买了《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英语二前后做了5遍,英语一做了3遍,我还看了蛋核英语的阅读课程,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知道阅读就是套路。作文一定要多背模板,背好了能直接套进去,当然最好就是自己总结模板,最后英语79分。 考前两个月,大家真题差不多都刷了2遍了,这时候每天10分钟可以关注下木糖英语公众号、蛋核英语公众号里的文章,不用花太多时间看,但看了肯定有收获。 复习专业课,基础阶段的复习,重点全面熟悉教材,适当扩展知识面。 具体做法:快速阅读教材,大致先了解各个知识点,先形成一个整体架构,然后再逐步精学。这一步看书仍无须看得太深入,当然这个大致了解并不是让你简单的翻翻书、看看目录就可以了的。 需要全面地扫一遍,尽量不要遗漏一些小细节,目的是照顾到全部知识点,把内在的结构脉络理出来,这对于把握各部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宏观整体的理解尤为必要。 通过全面熟悉教材,你应该将专业课的复习按阶段的进行划分,并且制定出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一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一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菩提树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指苦、集、灭、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 3.老子、庄子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张角所创立的太平道,张陵、张衡、张鲁所创立的五斗米道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全真道风靡中国。 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九章算术》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祖冲之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史记》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纪传体体通史;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通典》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 纪事本末体系列。 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经学学发达,魏晋玄学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等关系。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 B.兵家 C.道家D.墨家名家 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惊奇》 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D.指南针 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 5.“三武灭佛”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A.三论宗 B.天台宗 C.法相宗D.禅宗 6.我国少数民族也创造了优秀的文化,与汉族早期长篇史诗不发达的情况不同,少数民族中往往流传着反映其早期历史的长诗,《格萨尔》就是 ( )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 1.在《圣经?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受蛇的引诱偷吃了伊甸园中的智慧果,从而发现了对方的性别差异,上帝只好将他们放逐到了人间。 2.首先提出“语境”这一概念的著名学者是(马林诺夫斯基)。 3.民间说唱具有叙述性强的特点,属于(第三人称叙述体)。 4.对于某一民间文学类型和母题、某种结构形式等进行的调查属于(专题调查)。 5.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不需要文字作为中介,民众直接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 6.“连缀式”民间故事的典型代表是(《一千零一夜》)。 7.盘古神话是一个(太极图)母题。 8.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以文人创作的(通俗文学)为中介,对元杂剧和明清文言小说和长篇章回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芬兰人埃利亚斯.伦洛特 搜集整理的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成为了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 10.民间文学讲唱者在表达愤怒、不耐烦或强烈不满的情绪时使用的语气语调是(强音、假嗓)。 11.在20世纪初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中,最早使用“神话”一词的学人是(梁启超)。 12.个体传承人对于民间文学的贡献,最重要的体现在 (在传承过程中的主观创 造性的发挥)。 13.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 娘”指的是(神话)。 14.(巧媳妇)属于生活故事。 15.汉族第一首民间叙事长 诗《孔雀东南飞》是(两汉) 时期的民间叙事诗。16. “尚 未崩溃的民间王国”指的是 (云南)。 17. 民间文学必须使用田野 作业的方法是由民间文学 的口头性和(展演性)所 决定的。18. 屈原在吸收(楚 地民歌和神话传说)的基础 上,创作了《离骚》、《天问》、 《九歌》等一系列作品。 19. (史诗)是原始社会或 奴隶社会民族历史的形象 化记载,是“诗性的历史”, 即用诗歌叙述的编年体历 史。 20. 水浒故事在(宋末元初) 时期就广为流传,并成为讲 唱艺人表演的重要内容。 21. 木偶戏由演手操纵木偶 进行戏剧表演,属于(道具 戏)系统。22. 民间文学 讲唱者在表达愤怒、不耐烦 或强烈不满的情绪时使用 的语气语调是(强音、假 嗓)。23. 远在2500年前结 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中,就收录了 许多古代民歌。24. 与作家 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不需 要文字作为中介,民众直接 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 25. 在民间传说的讲述中, 民众往往将一些同类情节 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形 象身上,这样的人物形象称 之为(箭垛人物形象)。26. 鄂西汉族的《黑暗传》以其 具有(创世史诗)的基本 特征,受到学界的广泛关 注。27. 精卫填海的神话故 事是出自于(.《山海经》)。 28. 在中国神话中,(射日神 话)的出现,标志着人类 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逐渐 积累着文化的创造,逐步获 得越来越多的安全与自由, 终于成为大地的主人。29. 《狐假虎威》的故事属于 (民间寓言)。30. (梁子) 是艺人说书的提纲,一般都 是通过口传心授得来的。31. (傩戏),起源于民间巫 术,主要功能是驱逐疫鬼, 其特点是演员戴着狰狞可 怕的面具表演。32. 在西方 国家,民间文学一般称之为 (Folklore )。33. 机智人 物故事在汉族和少数民族 中都很发达,汉族以(徐文 长)和谎张三的故事流行最 广。34. 女娲神话中,女娲 是用(泥土)造人。35. 从 体裁来看,民间寓言主要是 在寓意型的(动物故事)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6. (孟姜女)是千里寻夫、 哭倒长城的传说人物。37. (神话)是一个民族的集体 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 界观与价值观。38.“天皇皇, 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 过路君子念三遍,一夜睡到 大天光。”属于(仪式歌)。 39. 在(故事)中,讲述人 往往有习惯运用的一些开 头用语,如“很久很久以 前……”。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 A. 战国 B. 唐代 C. 北宋 D. 明代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2题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 A. 戴震 B. 魏源 C. 顾炎武 D. 俞樾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3题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 A. 日坛 B. 月坛 C. 天坛 D. 地坛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4题《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 吴道子 B. 米芾 C. 赵孟 D. 张择端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5题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A. 张衡 B. 沈括 C. 葛洪 D. 王桢 【正确答案】 B 本题分数1分 第6题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 A. 河姆渡文化时期 B. 屈家岭文化时期 C. 仰韶文化时期 D. 龙山文化时期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7题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 A. 原始公有制时期 B. 家族宗亲制时期 C. 中央集权制时期 D. 奴隶制时期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8题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 A. 道安 B. 慧远 C. 道生 D. 僧肇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9题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A. 唐代 B. 北宋 C. 南宋 D. 元代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10题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 A. 道家学说 B. 魏晋玄学 C. 宋明理学 D. 阴阳五行说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1题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 A. 唐尧 B. 虞舜 C. 夏禹 D. 商汤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2题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后来人们称这个地区的文化为() A. 敦煌文化 B. 张掖文化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流行的,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和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学作品。 2.神话: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载体,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3.传说:是劳动人民创作的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条件、社会习俗、自然产物等相关的具有较强历史性的故事。 4.民间故事:为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等。 5. 史诗:是一种古老而源远流长的韵体叙事样式。是关于宏达的叙事。原本有专门化的歌手作为超级故事来演述,以其长度、表现力和内容的重要性而忧于其他故事。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的象征和文明的丰碑。 6. 笑话:将嘲讽与训诫蕴涵与谈笑娱乐之中的短小故事。一针见血的揭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具有强烈的喜剧、幽默意味。 7.歌谣: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和。 8. 叙事诗:指叙述英雄传说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9.幻想故事:又称童话、神奇故事、魔法故事等,是以丰富的想象及虚构为手段,来表现人类的生活和理想愿望的故事。

10.生活故事:又称“世俗故事”、“写实故事”。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而开展的叙事。 11. 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12.寓言: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干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二、解答题 1.民间文学的民族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各民族的民间文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表现形式(包括各式); ②各民族的民间文学反映了各民族具有特点的社会历史和社会生活; ③地理环境,自然风光在民间文学上的反映而形成不同的环境特色; ④各民族的民间文学表现了不同民族的感情和性格; ⑤根据本民族需要和习惯,加以改造使之成为本民族的东西。 2.民间文学有什么价值? ①艺术价值: a.开启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先河(幻想、现实)。神话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创造的浪漫主义最早在神话出现; b.为作家文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造源泉; c.为人类文学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d.为人类文学语言宝库增添了异彩。

中国文化概论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回答模式:出处+解释)、 1、文化的大传统+小传统 ?中国文化的大传统:是由私塾、学校、书院的教育形成的。通过一些有财产、有教养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上层社会的通行规则,逐渐建立起来。在古代中国,一个在这样传统中生活的人,从小受家塾的教育,读经典,长大考经典,按照经典的礼仪规则参加社会活动,形成了一个相互认同的阶层。他们的行为、举止、谈吐是他们相互认同的标志,这个传统的延续,是由一代一代的教育(特别是经典学习)来保证。 ?小传统:民众的生活与知识 1.耳濡目染的经验。 2.文化阶层的影响。 3.传统仪式的暗示。 4.乡村生活中很重要的,演戏、说书。 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提出一对类似于“上智下愚”的概念,叫做“大传统和小传统”。前者指代表着国家与权力的,由城镇的知识阶级所掌控的书写的文化传统(是以都市为中心,社会中少数内省的上层士绅、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文化);后者则指代表乡村的,由乡民通过口传等方式传承的大众文化传统(指散布在村落中多数非内省的农民所代表的生活文化)。他希望借助于对现实的社会空间的内部划分,来说明社会中同时并存的有两种不同的传统。雷德菲尔德的这一区分很快被学术界所接纳,有时又改称“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成为相当流行的文化分析工具 2、克己复礼: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礼”为西周之礼。“克己复礼”是达到仁德境界的修养方法。 出处:《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颜渊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以及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作出了这种解释。因此,可以把克己复礼视为孔子早年对人的定义。 ?孔子认为,要恢复社会秩序,使人人各安其位,上下和睦,必须要“克己复礼” 孔子的政治理想,以“周礼”维护社会秩序,使人人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上下和睦的理想没有能够实现。但对于“礼”的重视却一直影响着中国的传统。 “礼”的精神和内在根据在于“仁”孔子把“仁爱”之情,赋予了“礼”,才使礼有了合法性,和道德内涵。 3、鼓盆而歌: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的悲哀。 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是由于气之聚;人的死亡是由于气之散;人是由宇宙大道演化而来的,是道 在世间的具体体现形式。人的生命与其他一切生命一样,都只是宇宙演变过程中的一刹之间, 人生与人死也就没有什么差别了。既然生死没有差别,人活着也算不上什么乐事,死亡了也就 没有必要悲哀。因而,最明智的人生态度是顺其自然。也就是说,人一旦出生,你就自然而然 地活着,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也用不着为活在世上而庆幸;如果死去了,你就自然而然的回 归,用不着为离开人生而苦恼,也不要有太多的留恋,庄子认为,如果在思想上能够认识到这 一点,那就是人生的大智大慧;如果在行动上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你的一生就会有永远的快乐,如果你对自己、对他人都这样认为,都这样对待,那你就坦然一生,无忧无虑,并具有了达到 圣人境界的潜质。他这番道理,姑且不论其真实程度。就以他对生死的态度来说,便远在常人 之上。他摆脱了鬼神对于人类生死命运的摆布,只把生死视为一种自然的现象;认为生死的过 程不过是像四时的运行一样。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关于杨家将与契丹人作战的传说可归为( C ) A、农民起义传说 B、起义英雄传说 C、反抗外来侵略传说 D、革命历史事件传说 2、1846年,发明了“Folklore(民俗)”一词的英国考古学家名叫 ( B )、 A、阿兰?邓迪斯 B、威廉?汤姆斯 C、马林诺夫斯基 D、斯密斯?汤普森 3、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世界上篇幅最长的史诗是藏族的《格萨尔》, 它长( B ) A、10多万行 B、50万行以上 C、20余万行 D、30万行以上 4、鬼故事属于( D ) A、魔法故事 B、变形故事 C、动物故事 D、生活故事 5、河北农村流传的表述农民传统婚姻观念的谚语"休前妻,毁稚 苗,后悔到老",在内容的类型上可归为( B )、 A、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 B、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 C、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 D、其它 6、民间文学在民俗学的学科体系中属于( D )、 A、精神民俗

B、社会民俗 C、物质民俗 D、语言民俗 7、段成式《酉阳杂俎》是一个笔记体作品集,记录了大量民间故 事、该书出现于( A )、 A、唐代 B、先秦时期 C、魏晋时期 D、明代 8、有一种评书讲述绿林英雄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比武打擂,拜山攻寨等内容的故事,或讲述清官秉公破案,惩恶扬善的故事,这种评书 的种类名称为( D )、 A、世情书 B、袍打书 C、神魔书 D、短打书 9、歇后语的目的语在字面上是呼应引语部分的意思的,实际上却 另有所指,从而以双关的形式构成( C )、 A、岔断型幽默 B、情感释放型幽默 C、干涉型幽默 D、含蓄型幽默 10、鬼故事属于( D )、 A、魔法故事 B、变形故事 C、动物故事 D、生活故事 11、许多地方在结婚仪式上都念诵撒帐歌,如"一把栗子一把枣, 小的跟着大的跑"等,这种歌谣属于( D )、 A、法术歌 B、情歌 C、节令歌 D、礼俗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