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系因化学性刺激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轻度黄疸、发热和白细胞增多等,是常见外科急腹症之一,也是胆囊结石常见的并发症。
急性胆囊炎的药物治疗包括:(1)解痉镇痛对症治疗:有阵发性腹痛者,可予以山莨菪碱或阿托品肌内注射。
诊断明确而腹痛剧烈者必要时可用派替啶肌内注射。
吗啡可使胆道平滑肌张力增加,故不宜使用。
可用33%硫酸镁溶液口服或胃管注入利胆治疗。
(2)抗生素应用:急性胆囊炎应及时控制感染,改善症状。
胆系感染的细菌可能为大肠杆菌、肠球杆菌、肺炎杆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宜选用在胆汁中浓度高的药物。
一般可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
第三代喹诺酮及抗厌氧菌药物。
(3)口服溶石治疗:各种口服溶石药物如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等,均是通过降低胆固醇饱和度起到溶石作用,故仅对胆固醇结石有效。
熊去氧胆酸【适应证】用于胆固醇型胆结石及胆汁缺乏性脂肪泻,也可用于预防药物性结石形成及治疗脂肪痢(回肠切除术后)。
【注意事项】(1)长期使用本品可增加外周血小板的数量。
(2)如治疗胆固醇结石中出现反复胆绞痛发作,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或出现明显结石钙化时,则宜中止治疗,并进行外科手术。
(3)本品不能溶解胆色素结石、混合结石及不透X线的结石。
【禁忌证】(1)严重肝功能减退者禁用。
(2)胆道完全梗阻、急性胆囊炎、胆管炎。
(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4)胆结石钙化病人,出现胆管痉挛或胆绞痛时。
【不良反应】常见腹泻;偶见便秘、过敏、头痛、头晕、胰腺炎和心动过速等。
【用法和用量】口服:成人按体重一日8~10mg/kg,早、晚进餐时分次给予。
疗程最短为6个月,6个月后超声波检查及胆囊造影无改善者可停药;如结石已有部分溶解则继续服药直至结石完全溶解。
【制剂与规格】熊去氧胆酸片:(1)50mg;(2)150mg;(3)250mg。
熊去氧胆酸胶囊:(1)50mg;(2)150mg;(3)250mg。
胆囊炎的临床分析报告【胆囊炎的临床分析报告】一、概述胆囊炎是指胆囊黏膜或壁层组织发生炎症的疾病。
胆囊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报告将对胆囊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案以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
二、临床表现1. 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患者常感觉食欲不振,发热,皮肤苍黄等。
严重病例可能伴有黄疸和胆囊积脓。
2. 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症状较轻,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隐痛,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与饮食过量或油腻食物摄入有关。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症状。
三、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及体征根据患者的症状描述和体格检查,医生通常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患者体检结果可能会出现右上腹压痛,肌紧张以及Murphy征阳性等体征。
2.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胆囊炎的首选检查方法,可以明确胆囊的炎症程度、有无胆囊结石等情况。
MRI和CT扫描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进行辅助诊断。
四、治疗方案1.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对于急性胆囊炎患者,通常需要住院治疗。
治疗初期以禁食为主,给予输液、抗生素等治疗。
如果出现胆囊积脓或其他并发症,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胆囊切除术。
2. 慢性胆囊炎的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治疗主要以缓解疼痛和改善消化功能为目标。
在饮食上要注意避免油腻食物和过量进食,同时可以口服抗生素和抗炎药物来控制症状。
五、预防措施1. 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摄入油腻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控制体重,减少胆囊负担。
2.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包括超声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胆囊问题,以便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3. 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定时进食,适量运动,有助于减少胆囊炎的发生。
六、结论胆囊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急性胆囊炎的发作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慢性胆囊炎则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及合理的预防措施是预防胆囊炎的关键。
希望通过本报告能够加深人们对胆囊炎的认识,减少疾病的发生。
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摘要:在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就是胆囊炎,现如今,社会经济日新月异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饮食结构以及生活习惯出现了很大的改变,加之人口老龄化发展,使得疾病发病率日渐提升。
鉴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进而对急性胆囊炎治疗进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旨在能够为相关业界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为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质量的提升贡献应有的力量。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临床特点;治疗进展前言:急性胆囊炎是由胆囊管阻塞或细菌感染引发的胆囊急性化脓性炎症,在临床中属于一种常见的急腹症。
其中近八成以上的病患也患有胆囊结石,中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其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根据相关数据的统计,相比于男性女性胆囊炎发病率大约高出2倍。
如果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则有可能向慢性胆囊炎转变,因胆囊长期有炎症存在,容易引发出其他类型的疾病,最终使得胆囊功能逐渐退化,甚至使得它的功能全部丧失,对病患的身体健康形成严重的危害。
最近一些年来,在人们饮食结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的背景下,急性胆囊炎的发病率呈现了逐年上涨的趋势,所以,想要更好的对此病进行了解,并能够有效的提升对其的治疗质量与水平,文章就详细论述了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进展,详情如下文所示。
1临床症状和体征急性胆囊炎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一般吃油腻的晚餐后容易引发疾病。
胆结石患者通常在晚上发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突然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并逐渐右肩甲下区放射,大多数病人伴有腹胀、呕吐、恶心等情况。
且触痛明显,腹肌强直,还有少数人有寒战、轻度黄疸等,随体温升高脉搏将加快。
若胆囊化脓坏疽,它会触及肿块,胆囊会有压痛。
当病人病情发展缓慢时,大网膜会附着并包裹胆囊,形成一个固定且界限不清的压痛肿块。
若疾病发展的迅速,胆囊则将引发穿孔和坏死,进而导致弥漫性腹膜炎。
2急性胆囊炎治疗进展2.1常规治疗在临床中,常规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方式是抗感染、解痉镇痛、水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及禁食等。
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有什么?当患有胆囊炎的时候大家就要注意了,不过一般都是到了病情的后期大家才会发现自己患有此病,这个时候治疗起来也就会很麻烦了,所以当发现初期病症的时候大家就要及时的到大型医院去就诊了,这样也会避免后期治疗的繁琐,病情也会好的更快,接下来就和大家一起看下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都有什么。
急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管阻塞和细菌侵袭而引起的胆囊炎症;其典型临床特征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有明显的触痛和腹肌强直。
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病。
在我国,据文献报道,位居急症腹部外科疾患的第2位,仅次于急性阑尾炎,较急性肠梗阻和溃疡病穿孔为多见。
近10余年来,随着B超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对于胆囊炎及胆道疾患的检出和诊断,提供了一种无创检查的有力工具,明显地提高了胆道疾患的检出率与准确性。
症状如下:1、疼痛:为最主要症状。
病初时疼痛多局限于上腹部剑突下,较轻,呈持续性,以后疼痛逐渐加剧,转至右上腹部,为持续性伴阵发性加重,约半数病例可伴右肩背部或右腰部放散痛。
如伴有胆石症,则疼痛程度更为严重,阵发亦更明显;若疼痛较剧,呼吸可受抑制,表现为浅而快。
2、恶心、呕吐:大约半数以上患者有恶心,1/3以上病例有呕吐。
实验证明,单纯胆囊扩张并不引起呕吐,而胆总管扩张者常有呕吐;若症状甚剧,应考虑胆囊管或胆总管结石存在之可能。
3、发热:患者常有低热,一般在38~39℃,热度高低与炎症范围及严重程度有关。
寒战和高热较少见,若有此现象多表示已并有胆总管炎或上行性肝管炎。
大家平时还是要做好对急性胆囊炎的预防工作,现在的治疗方案一般还是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西医上的治疗效果不理想的话,大家也可以去看看中医上的针灸或者是按摩之类的,说不定对于自己的病情就会有一定的好处,另外,大家也要多吃一些有利于病情康复的食物。
急性胆囊炎治疗的临床研究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通常由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化学刺激等因素引起。
患者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法进行临床研究。
一、急性胆囊炎的诊断在探讨治疗方法之前,准确的诊断是关键。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来诊断急性胆囊炎。
症状方面,右上腹的剧烈疼痛是急性胆囊炎最常见的表现,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
发热也是常见症状之一,体温可高达 38℃以上。
体征方面,右上腹可有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墨菲氏征阳性(即医生用手按压患者右上腹胆囊区,嘱患者深呼吸,患者因疼痛而突然屏气)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也可能轻度升高。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是诊断急性胆囊炎的首选方法,可显示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内结石等。
CT 和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复杂或不典型的病例时也有一定的帮助。
二、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法(一)非手术治疗1、禁食、胃肠减压急性胆囊炎发作时,患者应暂时禁食,以减少胃肠道负担。
对于有严重呕吐的患者,可进行胃肠减压,引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缓解腹胀和呕吐症状。
2、补液、营养支持由于患者可能因呕吐、发热等原因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通过静脉补液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同时,给予患者营养支持,以维持身体的代谢需求。
3、解痉止痛疼痛是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主要痛苦之一,可使用解痉药物如山莨菪碱等来缓解胆囊平滑肌的痉挛,减轻疼痛。
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可使用强效镇痛药如吗啡,但需注意避免掩盖病情。
4、抗感染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甲硝唑等。
(二)手术治疗1、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是急性胆囊炎的根本治疗方法。
对于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有胆囊穿孔等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
急性胆囊炎的类型与合理治疗【摘要】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疾病,病发类型多样病因多是但脑结石,病发时患者疼痛难忍。
因而本文研究急性胆囊炎的类型及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有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和急性胆囊炎合并黄疸两种急性胆囊炎的诊断与治疗,以期为今后同种类型的急性胆囊炎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合并黄疸1引言急性胆囊炎一般会被列入胆囊结石病或胆囊结石的并发症中陈述。
按病因学分类可将急性胆囊炎分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和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按临床病理学特征可将急性胆囊炎分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和胆囊穿孔四种类型。
目前常见的急性胆囊炎主要是结石性胆囊炎,这种急性胆囊炎病因比较明确好判断,大部分急性胆囊炎的患者一般会有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的既往病史。
因而,临床常见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又多是复发性胆囊炎[1]。
急性胆囊炎的诊断问题一般采用现代影像技术进行诊断,而且最近的现代影像技术发展比较快速比较成熟,但如何进行急性胆囊炎的合理诊断和治疗成为本文关注的重点。
2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根据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原则与疗效论,一般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会采用胆囊切除术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会选在急性胆囊炎发作3日以内,因为超过3日会发生胆囊及胆囊周围粘连,这给手术带来较大风险。
但是这个手术时机也不是固定的,一定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胆囊病变的程度,因为性胆囊炎病因与病变程度存在个体差异,比如最为常见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结石所导致的胆囊须管梗阻或胆囊壁缺血坏死,又相对应于结石大小形状、胆囊须管及胆囊壁原有的组织条件,病人的年龄与反应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在有些发作时间较长的病人,一般认为组织粘连严重,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相反有些病人却在较短时间内发生胆囊穿孔。
当病人出现急性胆囊炎时一般不给予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因为一旦手术会后很多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对人体的危害可能要大于急性胆囊炎的危害,所以一般会先选择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手术,这样治疗效果更好且术后并发症比较少[2]。
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综合治疗护理体会【摘要】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及时的临床综合治疗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护理过程中,早期评估及干预、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营养支持、疼痛管理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是关键的步骤。
护理的关键性体现在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和支持,有效地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恢复功能。
进一步完善护理措施,包括对患者的情绪支持和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和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综合治疗护理,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临床综合治疗、护理、早期评估、药物治疗、饮食调理、营养支持、疼痛管理、并发症、关键性、康复、健康管理、完善护理措施。
1. 引言1.1 胆囊炎的概述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急性炎症,常见于胆结石引起的胆囊梗阻或感染。
这种疾病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腹部剧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引起胆囊穿孔、胆囊脓肿等严重并发症。
胆囊炎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成为一种常见的急腹症。
胆囊炎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胆囊内胆汁淤积增加、胆囊壁发生炎症以及胆囊感染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胆结石是导致胆囊炎的主要诱因,而其他因素如胆道感染、胰腺炎、外伤等也可能导致胆囊炎的发生。
对于胆囊炎患者,及时、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包括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通过科学、规范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效果。
1.2 护理的重要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患者在发病时往往会出现剧烈的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在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护理中,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护理是指在医疗干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支持,促进患者康复和健康的工作。
在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评估和干预,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护理在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疾病的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胆囊炎,一种在现代社会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常使患者遭受剧烈的疼痛和不适。
然而,很多人对于急性胆囊炎并没有足够的了解,为此,本文为大众介绍急性胆囊炎的症状和护理措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疾病。
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症状急性胆囊炎是胆囊炎症的急性形态,主要由于胆囊中的胆汁排泄受阻而引发。
首要的症状是剧烈的右上腹疼痛,这种疼痛可能会放射至右肩或背部,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
同时,患者可能伴随着恶心、呕吐。
当胆囊发炎时患者的体温可能会上升,出现低热或发热的情况,这是身体对炎症反应的一种表现。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症状,即皮肤和眼球的黄染,这是因为胆汁回流进入血液,导致胆红素增高所引起的。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胆囊炎在临床表现上并不总是“一成不变”,不同患者的症状表现和持续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该及时寻求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以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护理措施饮食管理急性胆囊炎发作期间,患者的消化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建议患者在症状缓解前先采用禁食。
随着病情的稳定,患者可以逐渐开始摄取清淡、低脂肪的食物。
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和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减少胆囊的负担。
疼痛管理疼痛是急性胆囊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对于疼痛,除了医生开具的止痛药物外,冷敷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将冷敷物放在患处,可以有效缓解局部疼痛和炎症。
观察与记录护理人员或患者家属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尤其是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等,以及有无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及时向医生反馈。
体位护理为减少疼痛,患者应避免深呼吸、咳嗽和用力。
可以尝试将患者调整到半卧位,这有助于减少疼痛和促进胆汁流动。
心理护理患有急性胆囊炎的患者可能会因持续的疼痛和身体不适而感到焦虑和不安。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性质、治疗过程和预后,可以减少其心理压力。
术前和术后的护理在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中,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因此,术前需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焦虑情绪。
急性胆囊炎的症状及治疗急性胆囊炎为临床中十分常见的急腹症类型,最近几年,由于我国的经济、饮食、环境、生活方式等均发生了相应变化,因而患急性胆囊炎的人数也在呈现上升走势。
急性胆囊炎的患病原因十分复杂,同多种因素均有着一定联系。
而患病后,还会对患者的胆囊黏膜造成严重影响,当病情持续发展时,还会引发急性坏疽胆囊炎的出现,生命安全方面也将产生一定威胁,同时还会有各种不同的严重并发症。
因此,必须及时把握好该疾病的相关症状,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
1什么是急性胆囊炎,为何会发病胆囊属于一种消化器官,在人体中有着重要作用,可存储和排出胆汁,对胆道压力也有着调节效果,同时还能消化脂肪。
然而,当胆囊受到各种刺激因素或细菌感染影响后,便会发生相应的炎症。
目前,临床将胆囊炎分做了急性与慢性两种类型,但大部分患者均为急性。
就急性胆囊炎而言,从字面上理解,即急性发生的一种胆囊炎症。
急性胆囊炎的发生主要和细菌侵袭和胆囊管阻塞有关,属于一种胆囊炎症。
而通过对具体病因的分析,发现具体又可受到化学性炎症、机械性炎症、细菌性炎症的影响。
化学性炎症是受到磷脂酶的作用,使得机体会生成溶血卵磷脂,进而引发化学炎症。
而机械炎症是因胆囊腔中的压力上升,胆囊黏膜和胆囊壁在巨大的压力影响下发生缺血现象而引发。
细菌性炎症则主要同各种胆囊中的菌群(链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属)有关。
研究发现,细菌性炎症占据了胆囊炎病因的50%以上,有时甚至还可以达到80%。
2急性胆囊炎有什么症状表现在患急性胆囊炎后,患者主要会出现以下四种典型症状,即疼痛、恶心/呕吐、黄疸、畏寒/发热。
(1)疼痛。
该症状最为明显,一般为突然发生,且疼痛感十分强烈,可涉及到整个腹部。
患病初期,患者的疼痛主要在上腹剑突位置,且疼痛感不严重,但有持久性特点,在病情的不断深化发展之下,机体的疼痛感也会不断变强,后续还会逐渐转到右上腹位置,并呈阵发性逐渐严重,部分患者还会有绞痛感,但其绞痛程度大小不一,且持续后也不会有缓解现象,使用解痉剂也不能取得显著成效。
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
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9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
结果:29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其中结石性胆囊炎26例,非结石性胆囊炎3例。
22例患者治愈,2例合并糖尿病患者转上级医院,5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
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以内科治疗为首选,给予积极抗炎、利胆、止痛、对症治疗,大多数患者可取得良好疗效,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选择外科手术治疗。
标签:急性胆囊炎;治疗
急性胆囊炎是由于胆管阻塞、化学性刺激和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胆囊炎症性疾病,约有95%的患者有胆石症,也称结石性胆囊炎,5%的患者无胆石症病史,又称非结石性胆囊炎[1]。
成年人发病率高,女性多见,尤以肥胖女性多见,发病率50岁前为男性的3倍,50岁以后为1.5倍。
急性胆囊炎起病多以饱食、吃高脂饮食、劳累及精神因素等为诱因发病[2]。
现对2010年1月-2012年6月以来29例内科收治的急性胆囊炎住院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团场医院内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所接诊的29例急性胆囊炎患者。
其中,男8例,女21例,年龄37~68岁,其中26例患胆石症,3例未患胆石症,26例患胆石症患者中19例患者既往已知自己患胆囊结石,7例患者不知自己患胆石症,此次发病后住院作肝胆B超检查时才发现。
6例患者患糖尿病,8例患高血压病,5例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2 临床表现
25例患者突发性右上腹部或中上腹部阵发性绞痛,多于夜间发作,深吸气及咳嗽时腹痛症状加剧,疼痛发作时患者辗转反侧,神志清,表情痛苦。
其中5例右肩胛下区有放射性疼痛。
12例患者伴恶心、呕吐症状,17例患者发热,体温多在38.0 ℃~38.5 ℃之间。
11例患者为饱餐或吃高脂餐食物后诱发。
1.3 体检检查
29例患者均不同程度出现右季肋部压痛,墨菲氏征(+),2例合并糖尿病患者出现腹紧张,右上腹部稍膨隆,腹式呼吸受限。
1.4 实验室检查
(1)血球分析:白细胞计数多10×109/L~15×109/L,2例白细胞计数分类中有核左移;(2)血清学检查:22例血清丙氨酸转移酶,碱性磷酸酶高于正常,6例血清淀粉酶高于正常;(3)B超:29例腹部B超报胆囊体积增大,胆囊壁增厚,其中26例还见胆囊内有强回声,其后有声影。
1.5 治疗方法
29例患者均明确诊断为急性胆囊炎,内科治疗:(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暂禁食,补液及营养支持治疗。
(2)解痉镇痛、消炎利胆治疗。
(3)应用头孢类抗生素及替硝唑联合抗炎治疗,依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
积极治疗患者并存的糖尿病、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其他疾病。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结果
29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结石性胆囊炎26例,非结石性胆囊炎3例。
22例治愈,2例合并糖尿病患者转上级医院,5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
3 讨论
29例患者中,男8例,女21例,男女比例為2.6∶1。
患病年龄37~68岁,发病多见于40岁以上。
结石性胆囊炎26例,非结石性胆囊炎3例,急性胆囊炎多合并胆石症。
胆石症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急性胆囊炎也是常见多发病[3]。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包括内科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治疗治愈率高。
但要根据患者意愿及患者病情选择,病情轻的急性胆囊炎可选用药物治疗,大多数患者可取得良好疗效。
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在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症状和体征进行性加重时,应及时与外科联系,将患者转外科行手术疗法切除胆囊。
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要依据胆结石部位确定治疗方法,胆囊结石患者可选择内科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就要转外科手术治疗。
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胆囊炎。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人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改变,肥胖症及高脂血症人群逐渐扩大,胆囊结石发病率升高,故而急性胆囊炎发病率也在上升[4]。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飞速增加,患有急性胆囊炎的老年人合并有糖尿病、心肺等严重疾病者,病情发展较快,死亡率可达5%~10%[5]。
这类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发展较快,病死率高,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
饱食、吃油腻食物、劳累及精神因素是急性胆囊炎发病诱因,胆石症患者日常生活中宜清淡饮食,少食高脂食物,食不过饱,注意休息,勿劳累,保持心态平和,预防和减少急性胆囊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49-553.
[2]李弼鹏,成亚农.急性胆囊炎手术方式的选择[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9):136-137.
[3]罗祖玉,吴红勇,刘均,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J].临床医学,2007,11(1):108-109.
[4]赵夺.急性胆囊炎高龄患者临床治疗体会[J].医学信息,2010,7(23):235.
[5]李诗阳,麦志慧,曾奇,等.老年急性胆囊炎140例手术治疗[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15(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