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系统换热站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3.59 KB
- 文档页数:11
附件1:济南热力集团有限公司新建换热站站房建设标准一、换热站选址尽量设在供热小区的热负荷中心位置,建设地上独立换热站,与居民建筑物外表面间距不低于10米;不允许设地下换热站。
二、换热站提供独立水、电源接入。
换热站正式移交后,供热单位直接与供水、供电部门单独结算。
另在供热前开发企业应同步完成有线通讯的施工工作,带宽不小于8M,满足换热站运行的要求。
三、供热规模10万平方米以上小区须设一个地上便民服务室,方便小区缴费及供热服务。
四、换热站站房建设具体要求:1.换热站内房间格局完整且房屋结构应设设备间、电气控制室、休息室、卫生间、值班室。
根据《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HGZ47-103-96)规定,热力站建筑面积见下表:2.换热站必须保证有单独对外通道,道宽不小于2×2米的通道进出换热站,供热维护人员可随时进入换热站,而且换热站不能与其他设备间连通或共同使用,确保非供热人员不能随便进入换热站。
换热站室内净高(梁下)不低于4.5米,站内房间门的开向应为从设备间向外开,朝向主通道。
站内应设不同朝向的两个以上带铁栅栏的外窗,外门设置防盗门,换热站内外墙壁平整洁净,粉刷完好。
根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10.1.3的规定“当热水热力站站房长度大于12米时,应设两个外门。
”3. 站内有楼梯的需要设置扶手,超过三阶,应加护栏,门应选用防盗门,窗设防盗网。
4 . 根据热力设计要求,换热站内应预埋安装主要设备(水泵、除污器等)维修用吊装设备所需的预埋件,同时要将吊架的荷载考虑到换热站顶板的承载之中,并预留好管道进出换热站的洞口。
5 . 换热站须放置标准5kg干粉灭火器,不少于4台。
6 . 站内要有通风排潮措施,防止设备过热运行或潮气重。
7 . 站内需设置可移动梯子,高处操作处设有操作平台。
8 . 换热站地面,必须在有泄水的设备侧设有带铸铁水篦子的排水明沟,按篦子定沟宽(宽度不小于200mm),深度200 mm左右开始坡向排水地漏,坡度为2%,地漏设耐腐蚀的水篦子。
附件1:济南热力集团有限公司新建换热站站房建设标准一、换热站选址尽量设在供热小区的热负荷中心位置,建设地上独立换热站,与居民建筑物外表面间距不低于10米;不允许设地下换热站。
二、换热站提供独立水、电源接入。
换热站正式移交后,供热单位直接与供水、供电部门单独结算。
另在供热前开发企业应同步完成有线通讯的施工工作,带宽不小于8M,满足换热站运行的要求。
三、供热规模10万平方米以上小区须设一个地上便民服务室,方便小区缴费及供热服务。
四、换热站站房建设具体要求:1.换热站内房间格局完整且房屋结构应设设备间、电气控制室、休息室、卫生间、值班室。
根据《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HGZ47-103-96)规定,热力站建筑面积见下表:2.换热站必须保证有单独对外通道,道宽不小于2×2米的通道进出换热站,供热维护人员可随时进入换热站,而且换热站不能与其他设备间连通或共同使用,确保非供热人员不能随便进入换热站。
换热站室内净高(梁下)不低于米,站内房间门的开向应为从设备间向外开,朝向主通道。
站内应设不同朝向的两个以上带铁栅栏的外窗,外门设置防盗门,换热站内外墙壁平整洁净,粉刷完好。
根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的规定“当热水热力站站房长度大于12米时,应设两个外门。
”3. 站内有楼梯的需要设置扶手,超过三阶,应加护栏,门应选用防盗门,窗设防盗网。
4 . 根据热力设计要求,换热站内应预埋安装主要设备(水泵、除污器等)维修用吊装设备所需的预埋件,同时要将吊架的荷载考虑到换热站顶板的承载之中,并预留好管道进出换热站的洞口。
5 . 换热站须放置标准5kg干粉灭火器,不少于4台。
6 . 站内要有通风排潮措施,防止设备过热运行或潮气重。
7 . 站内需设置可移动梯子,高处操作处设有操作平台。
8 . 换热站地面,必须在有泄水的设备侧设有带铸铁水篦子的排水明沟,按篦子定沟宽(宽度不小于200mm),深度200 mm左右开始坡向排水地漏,坡度为2%,地漏设耐腐蚀的水篦子。
城镇供热工程设计方案范本一、项目概述城镇供热工程是指通过建设热电联产或者电热联产等供热设施,利用燃煤、燃气、生物质等清洁能源,为城区居民、企事业单位等提供高效、节能、环保的供热服务。
城镇供热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城市供热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拟在XX市建设一座规模大、技术先进、运行稳定的城镇供热工程,通过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力争将城市供热面积扩大到全城范围内,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供热服务。
项目选址位于XX区,占地面积约X万平方米,总投资约X亿元人民币。
二、项目建设内容1. 供热设施建设:建设燃煤、燃气、生物质等多能源供热设施,包括锅炉、热力管网、换热站等设备,确保供热设备运行稳定、能耗低、排放达标。
2. 热源设施建设:建设热电联产或者电热联产等热源设施,通过高效能源利用和废热回收等技术手段,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效水平;并采用低排放和环保型燃料,减少供热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3. 热力管网建设:建设城市供热主干道和支线管网,确保供热设备运行稳定,热力损失小,热力覆盖范围广,为全城范围内的居民、企事业单位提供供热服务。
4. 热水换热站建设:根据城市热力负荷和供热需求,合理布局热水换热站,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保障供热热水的稳定供应。
5. 热力设备运行监控系统建设:建设热力设备的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做到预警预防,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提高供热系统的稳定性。
三、项目建设规模1. 总面积:X万平方米2. 项目投资:X亿元人民币3. 供热设备规模:X台锅炉4. 热力管网长度:X公里5. 热水换热站数量:X座6. 热力覆盖面积:全城范围内四、项目建设进度1. 前期工作:立项、可行性研究、环评审批、选址和勘察等2. 设计阶段: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3. 施工阶段:土地平整、基础施工、设备安装等4. 调试运行:设备调试、管网试压、热力供暖等5. 竣工验收:设备验收、系统调试、环保验收等五、项目投资与盈利预测1. 投资构成:设备采购、土地开发、工程施工、环保治理等2. 收益预测:根据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供热需求,进行收益预测和成本核算,确保项目建成后能够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设计计算书项目名称换热站图号计算条件1,换热站设计规模为 1.5×105㎡,综合为指标55W/㎡。
最长环路长度为600米,无地形高差为。
2,一次网设计压力为 1.6Mpa,供回水设计温度为130/70℃(校核温度为110/60℃);二次网设计压力为 1.0Mpa,设计温度为55/45℃。
采暖形式为地暖3、换热站为新建换热站,按有人值守站设计,水泵设变频。
计算内容水力计算一、最不利环路阻力损失计算(一)、外网总沿程阻力计算:最远建筑楼前热力入口至换热站600m,取管网平均比摩阻60Pa/m,计算损失:△h YC=2×600×60=72000Pa=0.072Mpa(二)、局部阻力计算:局部阻力取沿程阻力的30%,即△h JB=0.072Mpa×30%=0.0216Mpa(三)、换热站内阻力损失:∑△h ZN=0.10MPa(四)、用户压头损失:∑△h YH=0.05 MPa(五)、总阻力计算:总阻力损失为:△h=△h YC +△h JB +△h ZN +△h YH=0.072+0.0216+0.10+0.05=0.2436 MPa二、管径选择(一)一次网管径选择一次网母管的管径计算供热一次网设计供回水温度130℃/70℃,热负荷:55×1.5×105=8250kW。
则一次网设计流量:G1=3.6×8250/(4.2×60)=117.86t/h可选择一次网母管管径DN200校核温度为100℃/60℃校核流量为G 1=3.6×8250/(4.2×40)=176.79t/h可选择一次网母管管径DN200,△h =129.6Pa/m ,υ=1.14m/s 。
除污器旁通的管径(比主管小一号)取DN200(二)二次网管径选择二次网供回水温差△t 2=10℃(设计供水温度55/45℃),供热负荷为55×1.5×105=8250KW二次网循环水量:G 2=3.6×8250/(4.2×10)=707.14t/h选择二次网母管管径:DN400 ,△h =55.5Pa/m ,υ=1.52m/s 。
换热站土建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换热站作为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重要环节,承担着热源与用户之间热力传递的重要任务。
在换热站的土建施工中,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对于确保换热站的建设质量和运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施工区域选址1.选址原则–距离热源和热用户近,减少输配热损失;–位置选择合理,方便后续维护、检修和运营管理;–涉及城市建筑规划、环保、安全等法规的合规性。
2.选址步骤–确定热源位置;–根据热力输配需求和输配线路规划确定换热站区域;–检查选址地质条件,排除对工程施工的不利因素;–参考城市规划和环评报告,确保选址合规。
三、土建施工流程1.施工前期准备–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顺序、施工工艺和材料使用;–调查选址地基质情况,确保施工安全;–申请施工相关的许可证和手续。
2.地基基础施工–清理选址地块,确保基础施工不受障碍物影响;–进行地质勘察、土方开挖和夯实,确保地基稳定;–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地下管线敷设。
3.建筑主体施工–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包括砌体墙体、楼板、柱等;–安装门窗、天棚和屋面等建筑附属构件;–进行室内外装修工程。
4.安装设备–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换热设备和管道的安装;–安装管道支架、电气控制柜和消防设施;–进行设备的调试和联调工作。
5.竣工验收–进行土建结构和设备的验收工作;–编制施工图纸、竣工图纸和竣工报告,并提交审核;–完成移交手续,移交给运行维护部门。
四、施工注意事项1.安全施工–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工人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鞋等个人防护用品,严禁违章操作。
2.质量控制–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进行材料的验收工作,选择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使用。
3.环保要求–施工过程中做好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严格控制扬尘、噪音和挥发物的排放,确保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小化。
4.进度管控–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施工;–加强与其他专业施工的协调,确保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
隔压换热站自控系统设计思路张仲生【摘要】以太原市华能东山隔压换热站(简称隔压站)为例,对隔压站自控系统进行了分析,并着重介绍了隔压站自控测点及其控制思路,指出分布式隔压换热站具有占地面积小、系统规模小、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布置等优点。
%Taking Huaneng Dongshan intervals-pressure heat exchange station( intervals-pressure station in brief)in Taiyuan city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analyzes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of intervals-pressure heat exchangestation,mainly introduces automatic control measurement points and control concept of intervals-pressure heat exchange station,and finally points out advantages of distribution-style intervals-pressure heat ex-change station,such as small land area,small-scale system,flexible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actual conditions and so on.【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5(000)029【总页数】2页(P145-146)【关键词】隔压换热站;系统;自动控制【作者】张仲生【作者单位】太原市热力公司,山西太原 0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33分布式隔压换热站是指在负荷较为集中的区域,满足设计条件的位置设置小规模、小负荷的隔压换热系统,使其出口管线满足低海拔区域的供热参数,以适应供热区域内规划负荷的调整,可使该热源进一步解决供热区域两侧更低海拔区域的供热。
附件二新建换热站用房技术要求1、换热站的位置尽量靠近供热区域的中心或热负荷比较集中区域的中心;2、为避免非供暖期换热站内电气与机械设备受潮、腐蚀、损坏及噪音影响等问题,要求换热站必须独立设置在零米以上;3、根据城市建筑实际情况、街区分布合理设置换热站。
单座换热站规模应控制在合理规模之内,即单座换热站供热规模控制在5-20万平方米;4、新建换热站的层高不低于4.5米。
换热站建筑类别为丙类,耐火等级二级,抗震设防裂度为6度,因此应在构造上考虑设防措施(具体做法为:设置抗震圈梁,在房屋四角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基础为墙下条形天然基础。
主体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屋面为轻型钢屋架或者现浇混凝土屋面,并在室顶设10T吊点6个,结构抗震设计按构造设计。
6、换热站内必须清洁完整,进、出通道畅通,换热站地面为混凝土地面。
站内设备安装结束后地面必须铺设地砖,内墙面需粉刷内墙涂料;7、门、窗、墙、屋顶、设备基础按《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采取隔声措施,建筑物外的噪声小于50分贝;8、换热站内应有良好的采光、通风、防潮、防洪、防火消防设施;9、安装孔或门的大小应做到保证站内检修、更换设备出入,多层站考虑预留用于垂直搬运的安装孔;10、站内地面应有坡度或采取措施以保证管道和设备排除的水可引向排水系统,排水管接至换热站外独立检查井。
站内应设环形排水沟道(至少满足宽0.3米、高0.3米)、集水坑(至少满足长、宽各1米,深1.5米)。
如站内排水不能直接排入市政排水网时,增设自动强排装置。
11、换热站内应设有相应的设备间、配电间、卫生间;12、供热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换热站建筑面积应不小于150㎡;供热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换热站建筑面积应不小于200㎡;供热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换热站建筑面积应不小于300㎡。
13、配套设施要求:13.1换热站加装防盗门、窗户防护网及防雨装置。
13.2热网运行人员值班室应有固定电话(网通)接口、宽带网络接口。
1、工程概况及特点 (3)1.1工程建设概况 (3)1.2建筑设计特点: (5)1.3结构设计特点 (5)1.4设备安装设计特点 (6)1.5工程施工特点: (6)1.6建设地点特征 (7)2、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9)3、施工方案 (11)3.1施工准备: (11)3.2设备材料验收工艺 (12)3.3工程测量工艺 (14)3.4土方工程 (15)3.5预制组对 (19)3.6焊接及检验 (26)3.7管道附属设备(换热站设备)安装 (29)3.8管道涂漆防腐工程 (47)3.9管道试压 (48)3.10管道吹扫及清洗施工工艺 (50)3.11管道试运行工艺 (51)3.12管道安装流程图 (53)4、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54)5、劳动力、材料、施工机械设备需用量计划 (55)5.1劳动力需用量计划 (55)5.2材料需用量计划 (56)5.3施工机械设备需用量计划 (57)6、施工平面图 (59)6.1第一标段施工平面图 (59)6.2第二标段施工平面图 (60)7、临时设计布置及临时用地表 (61)7.1第一标段临时设计布置及临时用地表 (61)7.2第二标段临时设计布置及临时用地表 (62)8、质量保证技术组织措施和保证体系 (63)8.1工程质量方针、目标 (63)8.2工程质量管理: (63)8.3现场质量保证技术管理的措施 (70)8.4施工质量保证组织管理措施 (73)9、安全保证技术组织措施和保证体系 (76)9.1安全文明施工方针 (76)9.2安全文明施工总目标 (76)9.3安全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76)9.4安全文明施工保证网络 (77)9.5安全文明施工保证组织措施 (78)9.6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技术措施 (79)10、施工进度工期技术保证措施和保证体系 (84)11、降低成本技术组织措施和保证体系 (85)12、环境保护和技术措施 (87)13、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88)项目部质量保证体系框图(附件一) (90)项目部安全保证框图(附件二) (91)安装施工项目部组织机构图(附件三) (92)附件四 (93)1、工程概况及特点1.1工程建设概况⑴、招标文件编号:xxx⑵、工程名称:xxxx电力公司热电厂向xxxx市区集中供热二期工程管道和换热站设备安装⑶、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国家拨款或自筹xxxx万元⑷、工程地点:xxxxxx市⑸、建设单位:xxx电力公司⑹、设计单位:xxxx热力工程设计研究院⑺、监理单位:xxxx热力工程监理公司⑻、建设规模:供热面积310万平方米,供热负荷201.5MW。
附件1:济南热力集团有限公司新建换热站站房建设标准一、换热站选址尽量设在供热小区的热负荷中心位置,建设地上独立换热站,与居民建筑物外表面间距不低于10米;不允许设地下换热站。
二、换热站提供独立水、电源接入。
换热站正式移交后,供热单位直接与供水、供电部门单独结算。
另在供热前开发企业应同步完成有线通讯的施工工作,带宽不小于8M,满足换热站运行的要求。
三、供热规模10万平方米以上小区须设一个地上便民服务室,方便小区缴费及供热服务。
四、换热站站房建设具体要求:1.换热站内房间格局完整且房屋结构应设设备间、电气控制室、休息室、卫生间、值班室。
根据《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HGZ47-103-96)规定,热力站建筑面积见下表:2.换热站必须保证有单独对外通道,道宽不小于2×2米的通道进出换热站,供热维护人员可随时进入换热站,而且换热站不能与其他设备间连通或共同使用,确保非供热人员不能随便进入换热站。
换热站室内净高(梁下)不低于米,站内房间门的开向应为从设备间向外开,朝向主通道。
站内应设不同朝向的两个以上带铁栅栏的外窗,外门设置防盗门,换热站内外墙壁平整洁净,粉刷完好。
根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的规定“当热水热力站站房长度大于12米时,应设两个外门。
”3. 站内有楼梯的需要设置扶手,超过三阶,应加护栏,门应选用防盗门,窗设防盗网。
4 . 根据热力设计要求,换热站内应预埋安装主要设备(水泵、除污器等)维修用吊装设备所需的预埋件,同时要将吊架的荷载考虑到换热站顶板的承载之中,并预留好管道进出换热站的洞口。
5 . 换热站须放置标准5kg干粉灭火器,不少于4台。
6 . 站内要有通风排潮措施,防止设备过热运行或潮气重。
7 . 站内需设置可移动梯子,高处操作处设有操作平台。
8 . 换热站地面,必须在有泄水的设备侧设有带铸铁水篦子的排水明沟,按篦子定沟宽(宽度不小于200mm),深度200 mm左右开始坡向排水地漏,坡度为2%,地漏设耐腐蚀的水篦子。
供热系统换热站设计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换热站设计
2017年 2 月 份
目录
一、 设计题目
二、 小区基本资料
三、 换热站设备选型
1. 循环泵的选择
2. 补水泵的选择
3. 换热器的选择
4. 除污器的选择
5. 水箱的选择
6. 管道保温
一、设计题目
长春市某小区集中供热换热站设计。
二、小区基本资料
1、设计地区气象资料
供暖期室外计算温度:tw=--23℃;
供暖期室外平均温度:tpj=℃;
供暖天数:N=167天。
2、设计参数资料
一次网供回水温度:t1/t2=90/60℃;
二次网供回水温度:tg/th=60/50℃;
供暖期室内计算温度:tn=18℃。
3、设计基本要求
本设计采用间接供热,在小区内设置换热站。供热站内选择两组各两台水—水换热
器,单台换热能力占本区热负荷的50%,以便保证一台换热器故障情况下,其余一台换热
器能保障基本热负荷的要求,循环水泵、补水泵在高低区各设两台,一用一备,补水泵按
循环流量的4%选择。
4、小区基本资料
总建筑面积为150000㎡,总供热面积为150000㎡,均为地面热辐射采暖系统;
其中:
低区建筑面积为100000㎡;
高区建筑面积为50000㎡
换热站总供热面积为150000㎡
三、换热站设备选择
(一)循环泵的选择:
1、循环水泵应满足的条件
(1)、循环水泵的总流量应不小于管网的总设计流量,当热水锅炉出口至循环水泵的吸
入口有旁通管时,应不计入流经旁通管的流量。
(2)、循环水泵的扬程应不小于流量条件下热源、热力网最不利环路压力损失之和。
(3)、循环水泵应具有工作点附近较平缓流量扬程特性曲线,并联运行的水泵型号相
同。
(4)、循环水泵承压耐温能力应与热力网的设计参数相适应。
(5)、应尽量减少循环水泵的台数,设置三台以下循环水泵时,应有备用泵,当四台或
四台以上水泵并联使用时,可不设备用泵。
2、循环水泵的选择
1)Q=qf*F*10
-3
式中: Q----供暖热负荷,KW;
qf----建筑物供暖面积热指标,取45W/㎡;
F----供热面积,㎡;
2)流量计算
根据公式G=3600Q/*1000(tg-th)
=(tg-th)
式中:G— 供暖系统用户的计算流量,t/h;
tg—供水计算温度,℃;
th—回水计算温度,℃;
3)扬程计算
根据公式H=(Hn+Hw+Hy)*
式中 Hn----站内扬程阻力损失,取10m;
Hw----供回水主干线扬程阻力损失;
Hy----用户的资用压头,取5m。
a、低区流量
G低=100000* 45 *10* *10
-3
=h
b、低区扬程
低区主干线长度为245m
Hw=245*2**10-4=
H=(10++5)=22m
c、高区流量
G高=50000*45*10*10-3=h
d、高区扬程
高区主干线长度为245m
Hw=10000=
H=(10++5)=22m
备注:每个系统各设两台循环泵,一用一备。
(二)、补水泵的选择
1、补水泵应满足的条件:
(1)、闭式热力网补水装置的流量的应根据供热系统的渗漏量和事故补水量确定,一般
取允许渗漏量的4倍。
(2)、开式热力网补水泵的流量,应根据生活热水最大设计流量和供热系统渗漏之和确
定。
(3)、补水装置压力不小于补水点管道压力加30-50KPa,如果补水装置同时用于维持热
力网静压力时其压力应能满足静压要求。
(4)、闭式热力网补水泵宜设两台,此时可不设备用泵。
(5)、开式热力网补水泵宜设三台或三台以上,其中一台泵作为备用。
2、补水泵的选型
在闭式热水供热管网中,补给水泵的正常补水量取决于系统的渗漏水量。系统的渗
漏水量与系统规模,施工安装质量和运行管理水平有关。闭式热水网路的补水率不宜大
于系统水容量的1%。但是确定补给水泵的流量时还应考虑系统发生事故时的事故补水
量,补给水泵的流量应等于供热系统的正常补水量与事故补水量之和,一放取正常补水
量的4倍。
可知取循环水量的4%(按正常补水量1%,事故补水量为正常补水量4倍)即:G%4G
补水泵扬程的确定,根据公式H=(Hn+Hg+Hy)
式中 Hn----站内高差5m
Hg----建筑物高差
Hy----汽蚀余量,取5m
小区最高层为22层,1层至11层(含11层)为低区,12层至22层(含22层)为
高区。低区建筑物的高差约为42m,高区建筑物的高差约为77m。
a. 低区补水泵的扬程
H=5+42+5=52m
b. 低区补水泵的流量
G=*4%=h
c. 高区补水泵的扬程
H=5+77+5=87m
d. 高区补水泵的流量
G=*4%=h
备注:每个系统各设两台补水泵,一用一备。
3、SLS型泵的优点:
(1)、泵结构紧凑、体积小、外观美观。其立式结构重心较低且重合与泵脚中心,增强
可泵的运行稳定性和寿命。
(2)、安装方便。进出口径相同且在同一中心线上,可像阀门一样直接安装在管路的任
何部位。电机加上防雨罩可用于户外工作。泵设有安装底脚,以便泵的安装稳定。
(3)、运行平稳、噪音低、组件同心度高。电机采用低噪音轴承,并设有不停机加油装
置,泵叶轮具有极好的动静平衡,运行无振动,改善使用环境。
(4)、无渗漏。轴封采用耐腐蚀硬质合金机械密封,解决了离心泵填料密封渗漏的严重
问题,延长了使用寿命,确保了运行场地的干净整洁。
(5)、维修方便。勿需拆卸管理,只要拆下泵盖螺母,取出电机及传动组件即可进行检
修维护。
(6)、可根据现场使用条件,泵机壳立式、卧式、多方式安装,依据流量扬程要求,采
用并、串联方法,增加所需扬程和流量。
(三)、换热器的选择
由于板式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压力损失小,结构紧凑,拆装方便,操作灵活等特
点。因此本站选用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不设备用,两台并联运行。
为做好我公司热网平衡工作,经计算,我公司居民小区热力站内换热器平均每1m2换
热面积可带550m2供热面积,由此可确定本站换热器换热面积。
a、低区换热面积为100000/550=
b、高区换热面积为50000/550=
低区换热器参数为:F低=91m2、P= (2台)
高区换热器参数为:F高=46m2、P= (2台)
(四)、除污器的选择
除污器的作用是消除和过滤管中的杂质和污垢,以便保证系统水质的清洁减少阻力和
防止阻塞调压板孔、换热器的通道或管路,延长热力设备的使用寿命,减轻腐蚀程度等。
除污器的型号应按接管管径确定。
所以除污器的型号如下:
类型 规格DN(mm) 备注
一次网 卧式直通除污器 250 工作压力≤
低区 卧式直通除污器 300 工作压力≤
高区 卧式直通除污器 200 工作压力≤
(五)水箱的选择
水箱尺寸为:4m×3m×
(六)管道保温
管道保温是节约能源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花钱不多、收效显着的一项有效措施。在供
热管道及其附件表面敷设保温层,其主要目的在于减少热媒在输送过程中的无效热损失,
并维持一定的参数以满足用户的需要。此外,管道保温后使其外表面温度不致过高,从而
保护运行检修人员避免烫伤,这也是技术安全所必须的。
1、设置保温的原则是:
(1)凡管道、设备外表面温度≥50℃时;
(2)凡生产中要求介质温度保持稳定的管道和设备;
(3)凡需防止管道、设备中介质冻结或结晶时;
(4)凡管道、设备须经经常维护而又容易引起烫伤的部位;
(5)敷设在地沟、吊顶、阁楼层以及室外架空的管道;
2、保温的目的
管道的保温主要目的在于减少输送过程中无效冷损失,并使冷媒保持一定的参数,以
满足用户的需要,根据外网运行经验,当管道有良好的保温时,其损失约占总数的5~
8%。
3、换热站保温的选择
为减少系统不必要的热量损失,管道在表面除锈以后刷2遍防锈漆,采用橡塑保
温,保温层厚度为3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