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芙蕖》同步习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22.50 KB
- 文档页数:4
精选2019-2020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0 芙蕖北师大版复习巩固第二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下面每个句子都有三种译文,请选出最合适的一种。
先享无穷逸致矣。
( )A、先享受无穷的闲适情趣了。
B、先享受无穷无尽的情趣了。
C、先享受没有穷尽的情趣了。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面句子都有三种译文,请选出最合适的一种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 )A、这之前之后都属于无人观赏的了。
B、花开之前和花开之后都无人过问了。
C、在这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过问的时候了。
【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说说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______【解析】:第4题【填空题】说说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______【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芙蕖》作者李渔,______大诗人,号______,著名______、______。
【答案】:第7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此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答案】:【解析】:第9题【语言表达】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后先相继,自夏徂秋①秋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②秋【答案】:【解析】:第10题【语言表达】翻译: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答案】:【解析】:第11题【语言表达】解释文中词语意思。
①荷钱②逸致③迨(dài)④目?【答案】:【解析】:第12题【语言表达】辨析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①其事不一而足②在花为分内之事【答案】:【解析】:第13题【语言表达】句子翻译。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答案】:【解析】:第14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019-2020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0 芙蕖北师大版拔高训练第八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下面句子都有三种译文,请选出最合适的一种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 )A、这之前之后都属于无人观赏的了。
B、花开之前和花开之后都无人过问了。
C、在这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过问的时候了。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面每个句子都有三种译文,请选出最合适的一种。
先享无穷逸致矣。
( )A、先享受无穷的闲适情趣了。
B、先享受无穷无尽的情趣了。
C、先享受没有穷尽的情趣了。
【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芙蕖》______(朝代),作者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从说明对象来看,《芙蕖》是一篇______的说明文,从表现方法来看,是—篇______的说明文。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填空。
《芙蕖》的说明顺序:由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说说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______【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芙蕖》作者李渔,______大诗人,号______,著名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说说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______【答案】:【解析】:第10题【语言表达】句子翻译。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答案】:【解析】:第11题【语言表达】辨析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①其事不一而足②在花为分内之事【答案】:【解析】:第12题【语言表达】辨析下列划线词的含义①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②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答案】:【解析】:第13题【语言表达】解释词语意思。
①菡萏(hàndàn)②异馥(fù)③袅娜【答案】:【解析】:第14题【翻译】翻译句子。
最新精选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0 芙蕖北师大版复习巩固第六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下面每个句子都有三种译文,请选出最合适的一种。
先享无穷逸致矣。
( )A、先享受无穷的闲适情趣了。
B、先享受无穷无尽的情趣了。
C、先享受没有穷尽的情趣了。
【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说说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______【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说说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______【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从说明对象来看,《芙蕖》是一篇______的说明文,从表现方法来看,是—篇______的说明文。
【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填空。
《芙蕖》的说明顺序:由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第8题【语言表达】辨析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①其事不一而足②在花为分内之事【答案】:【解析】:第9题【语言表达】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后先相继,自夏徂秋①秋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②秋【答案】:【解析】:第10题【语言表达】解释文中词语意思。
①荷钱②逸致③迨(dài)④目? 【答案】:【解析】:第11题【语言表达】辨析下列划线词的含义①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②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答案】:【解析】:第12题【语言表达】句子翻译。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答案】:【解析】:第13题【语言表达】解释词语意思。
①菡萏(hàndàn)②异馥(fù)③袅娜【答案】:【解析】:第14题【翻译】翻译句子。
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
""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答案】:【解析】:第15题【文言文阅读】阅读理解。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同步练习一、补充下列成语中空缺的字。
东施 ___ ___ ___ ___ 玉立 ___ 名 ___ 实 ___长___短 ___ 身 ___ 命 ___ ___ 塞责 ___ ___ 人命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 芙蕖则.不然( )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三、课文介绍了芙蕖的哪些用途?答:四、李渔与周敦颐赞荷有什么不同?答:五、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别样的荷花李中国读7月4日《茶亭》专栏刊出的《夏日赏荷》一文,引发笔者一份爱莲情结。
因为我的故乡山东济南就是一处“四面荷花三面柳”(清人刘凤诰咏济南句)的赏荷妙在。
依托“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地理环境,片片绿荷支支红菡渲染、点缀着夏与秋两季风光。
但对荷花的赏读,笔者却不敢苟同古今诸多爱莲者那样主观地、形而上地把荷花当成冰清玉洁的“高人”化身,或强加某种精神象征歌之咏之,而更看中作为植物的它固有之物性,本身之内涵,冀望由此读出一类不见于文人墨客眼中的别样荷花。
比如,宋代周敦颐之《爱莲说》誉莲为孤高直傲洁身自好的花中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一位曾躬耕于济南大明湖百亩水面上植藕为生的莲农听了就发笑:“要是没有淤泥,荷花又开在哪里呢?要是荷花靠着淤泥的滋养才有了这份漂亮,那又何来染不染呢?”而现代文人按照那位莲农的启示一路想下去,也会替荷花进行新的思想拔高:向天开放的花朵正如人类精神的崇高取向,植根脚下的淤泥,以获取无尽滋养,则是崇高精神得以弘扬光大的丰厚基础。
这一提醒让世人缩短了与荷花的距离,不再远而敬之敬而远之,也顿生几许对淤泥的爱戴。
细思之诚如是。
笔者查阅多种莲藕种植资料,并请教一些植物学家,窃以为这一观点如能得到专家认定和科学支撑,尽可由此打造荷花的时代形象。
却另有发现:比如,从这一在国内种植面积超过10万公顷的水生大型植物的习性看,其生命和美丽并不主要得益于“淤泥”的滋养,而是得“天”独厚的产物,即夏季的高温和充足的光照———依赖那铺满水面的碧绿之叶盾“光合作用”提供的有机物滋养。
2019-2020学年度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花之君子10 芙蕖北师大版巩固辅导第六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下面每个句子都有三种译文,请选出最合适的一种。
先享无穷逸致矣。
( )A、先享受无穷的闲适情趣了。
B、先享受无穷无尽的情趣了。
C、先享受没有穷尽的情趣了。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面句子都有三种译文,请选出最合适的一种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 )A、这之前之后都属于无人观赏的了。
B、花开之前和花开之后都无人过问了。
C、在这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过问的时候了。
【答案】:➢第3题【填空题】《芙蕖》作者李渔,______大诗人,号______,著名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说说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______【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解析】:➢第6题【填空题】从说明对象来看,《芙蕖》是一篇______的说明文,从表现方法来看,是—篇______的说明文。
【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说说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______ 【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填空。
《芙蕖》的说明顺序:由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说说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______【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芙蕖》______(朝代),作者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12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13题【问答题】此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答案】:【解析】:➢第14题【语言表达】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后先相继,自夏徂秋①秋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②秋【答案】:【解析】:➢第15题【语言表达】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两处。
2019-2020学年度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0 芙蕖习题精选四十四第1题【单选题】下面句子都有三种译文,请选出最合适的一种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 )A、这之前之后都属于无人观赏的了。
B、花开之前和花开之后都无人过问了。
C、在这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过问的时候了。
【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说说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______【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芙蕖》作者李渔,______大诗人,号______,著名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芙蕖》______(朝代),作者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说说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______【答案】:【解析】:第7题【问答题】此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答案】:【解析】:第8题【语言表达】辨析下列划线词的含义①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②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答案】:【解析】:第9题【语言表达】翻译: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答案】:【解析】:第10题【语言表达】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两处。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答案】:【解析】:第11题【语言表达】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后先相继,自夏徂秋①秋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②秋【答案】:【解析】:第12题【语言表达】解释词语意思。
①菡萏(hàndàn)②异馥(fù)③袅娜【答案】:【解析】:第13题【翻译】翻译句子。
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
""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答案】:【解析】:第14题【文言文阅读】阅读理解。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2019-2020学年度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0 芙蕖课后辅导练习八十六第1题【单选题】下面句子都有三种译文,请选出最合适的一种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 )A、这之前之后都属于无人观赏的了。
B、花开之前和花开之后都无人过问了。
C、在这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过问的时候了。
【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说说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______【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芙蕖》______(朝代),作者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说说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______ 【答案】:【解析】:第6题【语言表达】辨析下列划线词的含义①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②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答案】:【解析】:第7题【语言表达】辨析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①其事不一而足②在花为分内之事【答案】:【解析】:第8题【语言表达】辨析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①请备述之②又备经年裹物之用【答案】:【解析】:第9题【语言表达】解释词语意思。
①菡萏(hàndàn)②异馥(fù)③袅娜【答案】:【解析】:第10题【语言表达】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两处。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答案】:【解析】:第11题【语言表达】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后先相继,自夏徂秋①秋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②秋【答案】:【解析】:第12题【语言表达】解释文中词语意思。
①荷钱②逸致③迨(dài)④目? 【答案】:【解析】:第13题【翻译】翻译句子。
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
""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答案】:【解析】:第14题【文言文阅读】阅读理解。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花之君子10 芙蕖北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下面句子都有三种译文,请选出最合适的一种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 )A、这之前之后都属于无人观赏的了。
B、花开之前和花开之后都无人过问了。
C、在这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过问的时候了。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面每个句子都有三种译文,请选出最合适的一种。
先享无穷逸致矣。
( )A、先享受无穷的闲适情趣了。
B、先享受无穷无尽的情趣了。
C、先享受没有穷尽的情趣了。
【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从说明对象来看,《芙蕖》是一篇______的说明文,从表现方法来看,是—篇______的说明文。
【解析】:第4题【填空题】说说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______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说说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______【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答案】:第7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说说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______ 【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填空。
《芙蕖》的说明顺序:由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第10题【问答题】此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答案】:【解析】:第11题【语言表达】辨析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①其事不一而足②在花为分内之事【答案】:【解析】:第12题【语言表达】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两处。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答案】:【解析】:第13题【语言表达】句子翻译。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答案】:【解析】:第14题【语言表达】翻译: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答案】:【解析】:第15题【文言文阅读】阅读理解。
《芙蕖》同步练习一、单选题(共6小题)
1.解释有误的是()
A.谱:花谱。
B.倚:依靠。
C.可人:适合人的心意,讨人喜欢。
D.备:准备
2.解释有误的是()
B.效颦:效仿。
A.袭:沿袭,因袭。
C.秋:秋天。
D.及:等到。
3.解释有误的是()
A.倚:倚仗
B.葩:花
C.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
D.乃:于是,就
4.解释有误的是()
A.可人之口:可口,好吃。
B.无如:无奈
C.可人之口:可口,好吃。
D.乃:所以
5.解释有误的是()
A.草菅:野草。
B.殆:大概。
C.无如:无法预知D.去:除去。
6.解释有误的是()
A.及:等到。
B.迨:怡然。
C.袅娜:形容草木柔软细长。
D.自夏徂秋:从夏天(一直开)到秋天。
徂,往,到。
答案部分
1.试题解析:备:全部。
答案:D
2.试题解析:秋:这里指时间。
答案:C
3.试题解析:倚:依靠。
答案:A
4.试题解析:乃:于是,就。
答案:D
5.试题解析:无如:无奈
答案:C
6.试题解析:迨:及,等到。
答案:B。
北师大八年级语文下册《芙蕖》练习同学们,假期既是休闲、放松的时候,又是学习提高的佳期,善学的学生,总会合理利用假期,给自己充电,为自己的下学期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为了帮助同学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中考频道特地准备了一些假期学习套餐,希望同学们依时完成,同时,也希望家长能督促子女完成。
祝大家节日快乐!【学习目标】在掌握重点文章词语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结构之美、语言之美,培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预见】1、分析思路,学习本文总分总的写作方法;2、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生动的语言特点。
第一课时【知识链接】1、有关莲的诗句、词语2、李渔(1611——约1680),字笠鸿、谪凡,号笠翁,明末清初浙江兰溪人,是一位有名的戏曲家、戏剧理论家,又是一个博学者,著有《笠翁十种曲》(传奇),多系写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故事;《闲情偶寄》(小品),内容包括戏剧理论、饮食、园艺等。
本文节选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
【学法指导】独学、对学、群学【学习流程】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芙蕖( ) 效颦( ) 群葩( ) 自夏徂秋( )迨( ) 菡萏( ) 异馥( ) 草菅 ( )2、再读课文,理解文本。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含义)(1)倚此为命。
(2)以芙蕖之可人。
(3)迨至菡萏成花。
(4)荷花之异馥。
(5)殆所谓不善养生。
(6)又时病其漏。
(指出下列句中划线字的不同含义)(1)以芙蕖之可人( ) 望天乞水以救之( )(2)请备述之( ) 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3)蓬中结实( ) 有五谷之实( )(4)过而不问之秋也( ) 自夏徂秋( )(翻译下列句子)(1)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
请备述之。
(2)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3)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合作探究(三读课文,解读文本,体会文章结构之美)1、第一段最后“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
请备述之”中的“备述之”具体指下文中的哪几段?请概括各段段意。
《芙蕖》同步练习
一、补充下列成语中空缺的字。
东施 ___ ___ ___ ___ 玉立 ___
名 ___ 实 ___长___短 ___ 身 ___ 命 ___ ___ 塞责 ___ ___ 人命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 芙蕖则.
不然( ) 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有五谷之实而.
不有其名( ) 三、课文介绍了芙蕖的哪些用途?
答:
四、李渔与周敦颐赞荷有什么不同?
答:
五、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别样的荷花
李中国
读7月4日《茶亭》专栏刊出的《夏日赏荷》一文,引发笔者一份爱莲情结。
因为我的故乡山东济南就是一处“四面荷花三面柳”(清人刘凤诰咏济南句)的赏荷妙在。
依托“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地理环境,片片绿荷支支红菡渲染、点缀着夏与秋两季风光。
但对荷花的赏读,笔者却不敢苟同古今诸多爱莲者那样主观地、形而上地把荷花当成冰清玉洁的“高人”化身,或强加某种精神象征歌之咏之,而更看中作为植物的它固有之物性,本身之内涵,冀望由此读出一类不见于文人墨客眼中的别样荷花。
比如,宋代周敦颐之《爱莲说》誉莲为孤高直傲洁身自好的花中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一位曾躬耕于济南大明湖百亩水面上植藕为生的莲农听了就发笑:“要是没有淤泥,荷花又开在哪里呢?要是荷花靠着淤泥的滋养才有了这份漂亮,那又何来染不染呢?”
而现代文人按照那位莲农的启示一路想下去,也会替荷花进行新的思想拔高:向天开放的花朵正如人类精神的崇高取向,植根脚下的淤泥,以获取无尽滋养,则是崇高精神得以弘扬光大的丰厚基础。
这一提醒让世人缩短了与荷花的距离,不再远而敬之敬而远之,也顿生几许对淤泥的爱戴。
细思之诚如是。
笔者查阅多种莲藕种植资料,并请教一些植物学家,窃以为这一观点如能得到专家认定和科学支撑,尽可由此打造荷花的时代形象。
却另有发现:
比如,从这一在国内种植面积超过10万公顷的水生大型植物的习性看,其生命和美丽并不主要得益于“淤泥”的滋养,而是得“天”独厚的产物,即夏季的高温和充足的光照———依赖那铺满水面的碧绿之叶盾“光合作用”提供的有机物滋养。
而花瓣的细胞里饱含着的艳丽色素,用诗的语言说,是对阳光的拥抱与积淀!
那池塘底的“淤泥”,算是荷花不幸也不甘的出生地了。
现代农业的种植技术更把莲的生长置于一条立体混作的食物链上。
让它的美丽和生命与天上地下的浮游物、水生族、有机屑、日光能、营养盐、碳酸气,共养互利,相依为命。
于其说莲花以不“染”为好,勿宁说是互“益”更佳了。
可见莲花荷叶蓬勃上扬的姿态,不惟张扬精神的向度,更是丰富生命的博取。
而这种博取的意义,需到秋意渐浓,荷花捧出丰实的莲房,人们又从深深的淤泥中发现它滋育的丰美藕瓜,且自身开始枯死腐烂时,才被深刻地读懂,让人从雨打残荷的淅沥声中
听到一种奉献精神的洋溢。
如此形象,岂周氏“出淤泥而不染”———旨在洁身自好、独善其身者,或凌波仙子之类可比!
于此,徜徉夏日的湖畔,注目“接天莲叶无穷碧”,或“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之际,你一定会读到一朵朵别样红艳的荷花。
(2002年08月1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荷花一般象征什么?本文作者读出了荷花的哪些“别样”之处?
答:
2.请比较《爱莲说》、《芙蕖》和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差别。
答:
3.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
答: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一、效颦亭亭有、无扬、避安、立敷衍草菅
二、就却就却
三、叶与花适合观赏(可目),香气宜人(可鼻),莲、藕皆可食用(可口),茎、叶可裹物(可用)。
四、周着意赞美的是莲花清高纯洁的品格;李则着力歌颂芙蕖的奉献精神。
课后能力提升
五、1.荷花一般象征高洁的君子,而作者却从荷花的生物习性中读出别样的品质:植根淤泥,博取营养,共养互利,无私奉献。
2.《爱莲说》以议论为主,结合描写、抒情,托物言志,借花喻人;《芙蕖》以说明为主,结合描写、议论,主要说明芙蕖的特点与用途;本文亦以议论为主,结合说明和抒情,赞扬荷花别样的品质。
3.提示:从做人角度,可以谈学习荷花扎根淤泥,博取营养的同时,也应奉献于社会;从创新的角度,可以谈学习本文作者不拘成说,敢于提出新的看法并加以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