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晶的宝石学性质.

水晶的宝石学性质.

水晶的宝石学性质.
水晶的宝石学性质.

水晶的宝石学特征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天然水晶的宝石学性质,并且较为系统的分析水晶的基本性质、种类特点、鉴别方法以及简要评价,并在附加一些其他资料概况。按照层次章节来依次叙述,使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本论文的宗旨,对于水晶宝石有一种更深层次的了解。以下为本文主要内容的简介。

水晶的基本性质方面,本文简单介绍其结晶形态、光学与力学性质以及包裹体等方面;在水晶分类一节中,本文依据不同的因素,对水晶一族有个系统的表述。如依据颜色、包裹体、特殊光学效应等进行分类。在水晶鉴别中,本文又通过天然品与相似宝石、合成仿制品、以及优化处理品之间的进行论述。评价方面,本文依据水晶的净度、颜色饱和度以及体积切工等进行分析。最后本文又附加了关于水晶产地及市场的简单情况。共读者了解。

(关键字:宝石学、基本性质、种类、鉴别、产地、评价、市场)

目录

前言

第一节水晶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水晶的分类

第三节水晶的鉴别

第四节水晶的评价

附加水晶的产地及市场状况简述

后言

参考文献

前言

水晶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天然宝石,其以晶莹剔透的品质,坚硬耐摧的质地以及丰富迷人的颜色与意境,博得了古今中外人们的一致好品。它曾被比喻为世上最为纯洁的东西,又有作维纳斯的眼泪,夏夜天穹的繁星,圣人智慧的结晶,大地万物的精华。人们还给珍奇的水晶赋予许多美丽的神话事故,把象征、希望和一个个不解之谜寄托于它。

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便开始使用水晶制品。在我国古代玉文化的分支,又有个特殊的水晶文化。水晶又称为水玉、水精,即为“千年之冰所化”、“其莹如水,其坚如玉”、“莹洁晶光,如水之精英”。并且在古代,有很多的诗人都在歌颂它,赞美其玲珑剔透的品质,由此,可看出,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水晶的喜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

正是因为人们如此的喜爱水晶,所以对它的研究从来都没有间断过。水晶的研究主要兴起与近代工业科技发达时期,人们通过一系列手段来掌握它,并且模仿制造它。至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

由于现阶段珠宝行业正在迅猛发展,对于各色宝石,人们开始普遍的接受。水晶作为一种中端宝石,适应着绝大多数的社会群体的购买力。因此其作为宝石中的一个重点,人们有必要先了解它的宝石学性质,对其有一个大体广阔的了解,以增强自我的概念本质意识,并且对其有一个简单着眼的评价。本文便通过水晶的基本性质、种类划分、各种鉴别评价以及附加的其他产地市场情况,来逐层逐次的透析。详尽可见下文论述。

第一节水晶的基本性质

水晶(Rock crystal)矿物名称为石英(Quartz,在矿物学上隶属石英族。它是一种石英的单晶体,是地壳中最常见的造岩矿物,同时也是数量以及范围颇大的一类宝石材料。

一、化学成分

水晶的化学成分中主要矿物为二氧化硅(SiO2),纯净时为无色透明的晶体,有时会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如铝、铁、锰等,致使水晶产生不同的颜色与性质。

二、结晶性质

在结晶学中,水晶属于中级晶组,三方或六方晶系。常见晶型为柱状,有时会见到板状。主要单型为六方柱、菱面体、三方双锥以及三方偏方面体,且晶体表面会出现横向纹理。

三、光学性质

1、颜色:纯净的水晶为无色,当水晶含有其他微量元素时,会呈现紫色、黄色、褐色、黑色、粉色、极少时会产生绿色。

2、光泽:水晶一般呈现玻璃光泽,当表破损时,会出现油脂光泽状断口。有时原石晶体因为溶蚀而呈现出蜡状光泽。

3、透明度:纯净时水晶为透明。无色水晶的透明度可达很高,是一种很好的光学仪器。但随着包裹体含量的增加或颜色的加深,透明度会降低,直至不透明。

4、光性:水晶为一轴正光性,其一轴干涉图为特殊的空心黑十字状,又称“牛眼”状干涉图。

5、偏光镜现象:在偏光镜下成四明四暗现象,为各项异性。

6、折射率:水晶的折射率较低,为1.544-1.553,双折射率为0.009。因此水晶的火彩较低,光泽较弱。

7、多色性:只能针对于有色水晶,其多色性的强弱与其体色深浅有关。如紫水晶具有清楚的二色性,黄水晶和茶水晶具有弱的二色性。

8、紫外荧光:水晶无紫外荧光现象。

9、光谱吸收:水晶无特征的吸收光谱。

10、特殊光学效应:当含有特征包裹体时,水晶会出现猫眼效应与星光效应。

四、力学性质

1、硬度:水晶摩式硬度为7,较高且耐磨。

2、密度:水晶的密度为2.66(+0.03,-0.02g/cm3,且较为稳定。

3、解理:水晶无解理,有典型的贝壳状断口。

4、韧性:水晶韧性一般,较易破碎。

五、其他性质

单晶水晶具有压电性,既在晶体的表面受到一定的压力时,晶体的前后两端会生成相应量的电荷,且电荷量与压力成正比。因此水晶可广泛运用于科学技术领域,如永做频率调控的石英谐振器。另且水晶含有丰富的磁场,长期佩戴水晶制品有助于人体的血液循环。

六、包裹体

水晶内部有时可含有丰富的包裹体。放大常见为二相包体、气、液、固等单项或三相包体,发育明显的色带以及固态的金红石针、电气石柱和水晶负晶等包体。且水晶的包裹体在其分类上又有重要意义,具体可见下节。

第二节水晶的分类

水晶家族有不同的种类,可依据不同的条件对其进行分类:

一、依据颜色的分类

1、水晶

即为白水晶,是纯净的二氧化硅单晶体,无色透明,被誉为“水晶之王”。内部会有各种类包体,常见的有负晶包体、流体包体以及各类的固态包体。

负晶是指具有水晶晶体外形但无水晶矿物成分的包体。一般为自型或半自型,当内部为空穴时,形状较为标准,且其与主晶的界限明显;但内部若充有液体时,有时会受到内部的溶液作用,边缘会出现不规则现象;当内部被气液充填时,会形成流体包体。

水晶的固态包体较为丰富,从大体上又分为非金属包体与金属包体。非金属包体有云母、石榴石、绿泥石、金红石、电气石、阳起石、方解石、绿帘石、磷灰石等等;金属包体的种类有赤铁矿、磁铁矿、针铁矿、方铅矿、黄铁矿、褐铁矿、锡石以及自然金等等类别。水晶的固态包体让其增添了丰富的艺术价值,构成了一系列的天然画。在市场交易中,出现了很多的名词,如发晶、幽灵水晶、水胆水晶等。

2、紫晶

是一种紫色的水晶,在其晶体中含有微量的铁元素,且Fe3+中的电子受到外界能量的激发而产生的FeO44-色心空穴,空穴吸收自然光的一部分,因此使水晶产生了紫色。当紫晶受到高温或者阳光暴晒时,其色心会遭受破坏而褪色。

紫晶的颜色主要为浅紫至深紫,且可能不带有不同的褐色、红色、蓝色色调,一般依据产地的不同而论;紫晶的多色性随着体色的深浅而变化,一般颜色越深,多色

性越明显;紫晶的颜色一般分布不匀,最常见的是色带,一般成平行分布,并会成角度相交。有时紫晶的颜色可成团块状絮状分布,一般由外向内,颜色越来越深。

紫晶内部一般含有较为丰富的气液包体以及棉絮状、羽状裂隙,很少会出现大量的固态包体。

紫晶的干涉色不仅为“牛眼”状黑十字,有时会因为双晶的作用而形成“螺旋桨”状的黑十字图,极少数会出现标准的一轴黑十字图。

3、黄晶

是一种黄色的水晶,其内部含有微量的铁元素,致色原因与铁元素在晶体中的位置有关,且颜色一般较为稳定。

黄晶的颜色主要为浅黄至深黄、金黄、橙黄、橘黄以及酒黄色,且一般具有较高的透明度,颜色分布类似于紫晶,也是成带状、团块状与棉絮状分布。

在自然界中,黄晶一般伴随着紫晶而产出。但自然界中黄晶的产量较少,一般市场上的黄晶是由紫晶经过热处理而形成的。

黄晶内部的固态包体很少出现,一般含有气液包体以及棉絮状、羽状包体,与紫晶类似。

4、烟晶

是一种茶色或综合色的水晶,又称“茶晶”。成分中含有微量的铝元素,且当收到外界辐射能量的刺激时会形成[AlO4]4-空穴色心,使其产生为烟色。

烟晶的颜色主要有浅褐色至深褐色、棕褐色、棕色,透明度会随着颜色的加深而降低。当颜色过深时,有时还会出现墨黑色。但是烟晶的颜色不太稳定,热处理后会褪色。

烟晶的包裹体较为丰富,类似于水晶,内部可含有丰富的金红石针、绿泥石以及二相包体等。

5、芙蓉晶

是一种粉红色的水晶,又称“蔷薇水晶”或“芙蓉石”。成分中含有微量的锰元素以及钛元素所致。

芙蓉晶的颜色主要有不同深度的粉红、蔷薇红、有时颜色浅时会呈现乳白色。芙蓉晶的透明度比其他水晶要低些,一般为半透明至亚透明,内部多成云雾状。由于体色较浅,因此多色性不明显。芙蓉晶的颜色不太稳定,长时间日晒会褪色。

芙蓉晶内部常会出现针状的金红石包裹体,由于金红石整体较小,有时芙蓉晶会呈现出星光效应。

6、紫黄晶

是一种紫晶与黄晶共生的水晶,紫色与黄色在晶体中各有分布,且颜色分界明显,是由于双晶所致。

7、绿晶

是一种绿色的水晶,又称“绿堇云石”,致色原色与铁有关。是紫晶向黄晶过度的一种中间体。颜色不太稳定,在热处理是会转化为黄晶。

绿晶极为稀少,开采的矿床也极为有限,目前知名的产地有江苏东海和巴西某地。市场很难见到绿晶,多数是由紫晶热处理后的产品或者是人工合成的绿色水晶。

又有一种说法,绿晶是种含有大量绿泥石包体的水晶,由于绿泥石分布均匀,主体成为绿色。从本质来说并不是绿晶范畴。

二、依据包裹体的分类

1、发晶

一种包含有针状、纤维状、丝状、放射状的金红石、电气石、角闪石、阳起石以及赤铁矿等包裹体的水晶,此类水晶常见为无色或茶色。

发晶具有水晶的一切基本性质,且种类很多。含金红石包裹体的发晶一般可呈现金黄色、黄色、红色、橙色、银白色等,其中金黄色金红石发晶又称“钛晶”,是发晶之王,其中的金黄色光泽包体象征着一种帝王之气,给人以无穷魅力。红色的金红石包体当为针管状时,称为铜发晶,当较为细小时称为红发晶,又称“维纳斯水晶”。含有电气石的发晶,内部电气石包体常见为黑色,绿色,一般针柱状居多。含有角闪石与阳起石的发晶,一般可呈现出绿色。含有赤铁矿的发晶,其包体一般呈现红至褐色。

当发晶中包裹体成极为细小的断针、细丝状且又大量分布时,在发晶内部可形成较为混浊的团块,甚至遍及整个晶体。此类发晶又称作“兔毛晶”。常见有红色、绿色、黄色、银色发晶中。

发晶的产量相对较少,在市场上可达到中至高档的宝石行列。

2、幽灵水晶

是一种包含有团块状、细砂粒状等的绿泥石以及各色火山灰等种类较多的泥质包体的水晶,同发晶类似,此类水晶基地常见为无色或茶色。幽灵水晶又是一种商业命名,因其包体在晶体中可呈现出奇异的图画,好似一些景物,十分富有意境。

幽灵水晶具有水晶的一切基本性质,种类较多。当含有绿泥石包体时,呈现绿色或灰绿色;含有火山泥时,又可呈现出红色、白色、紫色黄棕色等五彩之色;当含有雌雄黄时,又为黄色、红色。有时幽灵水晶有伴随着发晶生长。

好的幽灵水晶不仅产量较少,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因此属于中高档宝石的范畴,并逐年所被人们接受。

3、水胆水晶

当透明水晶内部含有较大的液态包裹体时,其又被称为“水胆水晶”。这类水晶形成是由于晶体生长速度较快,与它混合在一起的岩浆热液、水溶液被包裹所致。较为明显的水胆水晶,产量较少,且极富有艺术价值。

三、依据特殊光学效应的分类

1、普通水晶

是指没有明显特殊光学性质的水晶,在自然界中最为常见。

2、星光水晶

当水晶晶体中含有大量且两组以上定向排列的针状、纤维状包体时,其弧面宝石可呈现出星光效应的水晶。星光一般为六射、也可有四射。星光水晶一般在芙蓉晶中居多,也可出现在少量烟晶、发晶中。

3、猫眼水晶

水晶晶体中含有大量的平行针状或管状排列的包体时,其弧面可呈现明显猫眼现象的水晶。其一般出现在发晶,其他种类较少。

四、依据生成方式的分类

1、天然水晶

是指在自然界中产生的水晶晶体。完全是在天然的物理、化学等条件下生长出来,具有明显的天然品特征,例如气液二相包体、愈合裂隙等等。天然水晶经过人工改善后,又称为天然处理水晶。

2、合成水晶

是指在人工条件下来模拟自然界环境合成出的水晶。其矿物成分、基本性质与天然水晶相同,唯一的不同时没有天然品特征。合成水晶的质量一般较好,可以适用于各种行业。

3、人造水晶

是指人工制造的一些类似水晶的材料,其绝大多数都是高净度的玻璃,例如施华洛世奇水晶,其材料为铅玻璃。

4、熔炼水晶

是指有天然水晶的粉末或小块晶体经过人工熔化后冷却凝固的固体,其不具有晶体构造,但是物理化学性质与天然水晶是基本相同。著名的毛主席水晶棺,便是由优质的东海水晶经熔化后形成的熔炼水晶制成的。

第三节水晶的鉴别

一、天然水晶的鉴别

1、成品肉眼下,天然水晶可以依据其特有的颜色、光泽、透明度以及包裹体观察,具体可查阅本文第一节与第二节。

2、若是晶体原石,可以依据其结晶性质、相对硬度、断口性质等来断定。具体可查阅本文第一节与第二节。

3、在鉴定仪器的条件下,可以依据其显微镜观察、折射率、偏光现象以及特殊的“牛眼”干涉现象(除一些特殊的紫晶外)来观察,颜色较深的水晶可以依据二色镜,观察其二色性来判断。具体可查阅本文第一节与第二节。

4、针对于颜色浅的水晶球,可将其置于一条较为明显的线条之上。并透过水晶球来观察,可见两条线。这是由于水晶的双折射所决定。

二、天然水晶与一些相似宝石的鉴别

1、无色水晶与无色长石的鉴别

(1)无色水晶在锥光镜下可见特殊的“牛眼”状空心黑十字现象,而无色长石是二轴晶,在锥光镜下为二轴晶的单臂或双臂干涉图像。

(2)无色水晶在折射仪下可表现为一轴晶现象,而无色长石表现为二轴晶现象。

(3)无色长石的解理发育。在观察内部特征时,其内部有时可见到解理现象,当两组解理可以相交为“蜈蚣状”的特征包体。而无色水晶却无解理。

(4)原石观察时,水晶无解理,有典型的贝壳状断口;长石有两组完全解理,且出现阶梯状断口。

2、紫晶与紫色方柱石的鉴别

(1)紫晶一般颜色分布不均匀,会出现色带与色块;而紫色方柱石的颜色分布较为均匀些。

(2)在锥光镜下,紫晶一般呈现“牛眼”状干涉图,有时会出现“螺旋桨”状黑十字干涉现象;而紫色方柱石只会呈现一轴晶的特征黑十字。

(3)在折射仪下,紫晶为一轴正光性,而紫色方柱石为一轴负光性。

(4)显微观察下,紫色方柱石内部一般会有一些平行排列的针管状包裹体,而紫晶却无。

(5)在原石观察中,紫色方柱石为四方晶系,且有一组中等解理;而紫晶为三方晶系,无解理。

3、黄晶与黄色方柱石的鉴别

(1)与鉴别紫晶与紫色方柱石的方法相同。

(2)黄色方柱石在紫外荧光下有反应,且在长波下为黄色荧光,短波下为红色荧光。而黄晶在紫外光下无明显现象。

(3)黄色方柱石的双折射率较大,因此有明显的刻面棱重影。

4、紫晶与堇青石的鉴别

(1)从颜色方面,紫晶一般为不同深度的紫色,而堇青石一般为蓝紫色至蓝色。

(2)锥光镜下观察,紫晶为“牛眼”状或“螺旋桨”状干涉图,而堇青石为单臂或双臂干涉图。

(3)在折射仪下,紫晶为一轴晶,而堇青石为二轴晶。

(4)在二色镜下观察,堇青石有较强的三色性,而紫晶有时会出现二色性。

5、水晶与托帕石的鉴别

(1)在外观方面,托帕石的光泽要比水晶强一些。

(2)在颜色方面,托帕石有蓝色,而天然水晶却没有。

(3)在锥光镜下,水晶为“牛眼”状干涉图,个别紫晶还会出现“螺旋桨”状干涉图,而托帕石为单臂或双臂干涉图。

(4)在折射仪下,托帕石的折射率为1.61-1.64,明显高于水晶,且托帕石为二轴晶,而水晶为一轴晶。

(5)在比重方面,托帕石的比重为3.53,明显高于水晶。

(6)原石方面,托帕石为斜方晶系,表面有纵纹,且底部有完全解理,而水晶为三方晶系,表面为横纹,无解理,有贝壳状断口。且托帕石的硬度大于水晶。

6、水晶与蓝宝石的鉴别

(1)从外观方面,蓝宝石的光泽远远强于水晶。

(2)在锥光镜下,蓝宝石为黑十字现象,而水晶为“牛眼”状干涉图,个别紫晶还会出现“螺旋桨”状干涉图。

(3)在折射仪下,水晶折射率远远低于蓝宝石的1.762-1.770,且蓝宝石为一轴负光性,而水晶为一轴正光性。

(4)从比重方面,蓝宝石比重约为4,远远大于水晶。

(5)从光谱方面,蓝宝石有特征的铁普,而水晶则无明显光谱。

(6)原石方面,蓝宝石一般为筒状或板柱状,有时表面出现溶蚀壳,而水晶一般为柱状。且蓝宝石的硬度远大于水晶

7、水晶与绿柱石的鉴别

(1)从折射仪观察来看,绿柱石的折射率为1.56-1.60,高于水晶。且绿柱石为一轴负光性,而水晶为一轴正光性。

(2)从锥光镜来看,绿柱石为黑十字现象,而水晶为“牛眼”状干涉图,个别紫晶还会出现“螺旋桨”状干涉图。

(3)光谱方面,绿柱石某些品种会有特征的光谱吸收,如祖母绿的铬普,海蓝宝石的铁普。

(4)从原石方面,绿柱石为六方晶系,表面有纵纹,有一组解理;而水晶为三方晶系,表面横纹,无解理,有贝壳状断口。

三、天然水晶与合成水晶的鉴别

合成水晶是一种在人工条件下模拟出自然环境所生产出的一种水晶产品。其质量远远高于天然水晶。但是当天然水晶的质量非常好时,其与合成水晶的区分,有较大的难度。

(1)合成水晶一般有极好的透明度。

(2)合成水晶内部净度较高,不会具有天然水晶那样的特征包裹体。一般出现特征的“面包渣”状包体,是由于未溶解的原料所造成的。

(3)合成的颜色较为丰富,具有许多天然水晶所没有的颜色。且颜色较为统一,有时因为着色剂的含量不同,会出现色带与分布过深或过浅的现象。

(4)合成水晶中,只有“牛眼”干涉图,而不出现“螺旋桨”状干涉图。

(5)在红外光谱仪下。天然水晶与合成水晶的红外光普吸收特征明显不同,为最有效的区分方法。

四、天然水晶的优化处理及一些鉴别

水晶的优化处理主要有热处理、辐照处理,染色处理。

水晶热处理可将紫水晶加热形成绿水晶,再加热又可形成黄水晶。而辐照处理可将无色水晶加热形成烟晶。这两者的鉴别方法一般条件下较难,则需借助大型仪器来区别。

水晶的染色处理是将一些颜色不好,裂隙多的水晶浸入有色燃料而染成的。其鉴别特征是颜色主要存在于水晶的裂隙中,较好区别。

五、一些仿水晶的鉴别

仿水晶材料主要为玻璃、塑料

玻璃材料的特点是其为非晶体,表面有时会出现旋涡纹或注入孔,且会出现明显的气泡,且硬度与水晶相比较低,一般为5-5.5。在玻璃材料中,又可分为普通玻璃、铅玻璃与高硅玻璃。

普通玻璃:折射率为1.5,比重又为2.5左右,较水晶低一些。

铅玻璃:折射率较高,可达1.96甚至以上,但硬度较底,最低可至4。

高硅玻璃:又叫“熔炼水晶”,一种高硅玻璃,其内部净度一般极高,折射率1.50-1.52,比重2.4左右,较水晶低些。硬度也比普通玻璃大,可接近水晶。

塑料的特点是其为非晶体,一般为树脂光泽,比重较水晶相比要低很多。内部有明显的旋涡纹、注入孔以及气泡。硬度一般为2-3,远远低于水晶。塑料与水晶是极易区分。

第四节水晶的评价

水晶的质量评价,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进行。具体可分为以下。

内部质量的评价:

(1)内部包裹体杂质就越少,水晶的质量越高,因此其价值就越高。

(2)若内部包裹体可形成特殊精美的图案,如幽灵水晶等,其又增添了艺术价值,图案越美者,质量越高。

(3)对于发晶来说,发丝排列越紧密,方向越均一(即为平心排列)其质量就越好。但是对于特殊方向可产生精美意象图案,其越美者,价值越高。

(4)若内部具有科学意义的包裹体,其价值也较高

颜色的评价:

(1)在不同颜色的天然水晶中,绿晶最为正规,剩下依次为黄晶、紫晶、芙蓉晶、烟晶,最后为无色透明的水晶。

(2)在同种颜色中,依据颜色的饱和度、分布均匀度来判断,饱和度越高的颜色,其质量越好,价值越高;颜色分布越均匀,其质量越好,价值越高。

其他评价:

(1)对于水晶,切工越好,越精细,价值越高。

(2)在同等质量的条件下,天然水晶的价值要比合成水晶高。

(3)在相等质量下,体积越大,水晶的价值越高。

附加水晶的产地及市场状况简述

水晶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宝石,其主要产于伟晶岩脉或晶洞中,且产地较为丰富,世界各地均有矿区,著名的有南非、巴西、马达加斯加、美国阿肯色洲、俄罗斯的乌

拉尔以及缅甸。我国的水晶的产量也较为丰富,江苏、新疆、广西、四川等均有高品质水晶产出。其中,最为出名的江苏东海县,号称“水晶之乡”,其水晶产量以及其市场在国内都是摇摇领先。

如今,有人把水晶比喻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来说明时代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要归功于水晶文化的大众推广。目前,喜爱水晶珍藏水晶的人们如雨后春笋,大有异军突起的趋势,因此有些水晶品种的价格日趋攀升。例如在东海水晶市场,发晶的价位在2010年至2011年间,平均上涨了约5倍,而幽灵以及工艺价值较高的水晶,价格也涨了几番,各色水晶的价位均有所上涨。而广州等南方水晶市场的价位比东海价位要更高些。

在彩色水晶的市场中,巴西与南非的紫晶和黄晶在国际上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其中南非的紫晶质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巴西却是世界上紫晶产量最大的国家。另外斯里兰卡、美国、俄罗斯的黄晶产量也居世界前茅。

由于世界经济局势的变化,带动了中国许多产业的发展,珠宝行业也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在我国,珠宝收藏与投资,是既股票、基金以及期货之外的一个新型的投资行业,而且珠宝的潜力也是十分巨大的,并且保值性极强,由于珠宝是一种矿产资源,其不可再生,因此珠宝每年都在升值。这并不像其他投资项目那样,具有极大的风险。因此在未来的经济投资趋势中,珠宝投资也必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头项目。而水晶作为一种珠宝的重头项目,会越来越有优势。

后言

本文是一篇较为系统介绍水晶宝石学性质的学术论文。通过以上的文章的叙述,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水晶的一些重要宝石学特征。

首先,在判别水晶的基本性质中,可以依据其结晶性质、光学性质、力学性质以及内部的包裹体来进行分析,并且要注意水晶的特征性质。

在关于水晶分类中,需要依据不同的条件来进行划分,例如颜色、包裹体、光学性质以及生成方式。这样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水晶种类特征,还可以使我们具有一个逻辑层次来看待水晶的其他性质。

水晶的鉴别,要通过不同的性质对比来判断,尤其是依据水晶的特殊性质,如“牛眼”状空心黑十字干涉图等。

在水晶的评价中,我们必须依据内部特征、颜色、以及切工等其他的因素来综合评价,并且要结合市场,来进行活性调动。

关于水晶的研究学习,我们不仅仅要深透其宝石学性质,还要了解其产地以及市场状况,本文最后附加了一些水晶产地以及市场的状况。在珠宝行业中,尤其是水晶方面,我们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这样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我们水晶研究会更加的完善。

通过对文章的攥写,书籍以及相关资料的查阅,本人对于水晶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并且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本人还会不断充实丰富自我的知识及经验阅历。

本文均为个人经验与见解,若有不足以及疑问之处,欢迎点评指导。

参考文献

张蓓丽.系统宝石学第二版[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年5月:(260)(269)

水晶[EB/OL]. 百度百科

赵建刚.宝石学教程[M].合肥: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6月:(114)(116)

发晶[EB/OL].百度百科,2008年4月

幽灵水晶[EB/OL].百度百科,2007年8月

水晶质量评论[EB/OL].珠宝实验室,2009年9月

论中国水晶市场[EB/OL].中国水晶网,2010年7月

中国国内的水晶市场调查 [EB/OL]. 中国市场调查研究中心网,2010年10月

翡翠宝石学性质简述

翡翠宝石学性质简述 第一节翡翠的命名 关于翡翠的来历,传说在我国商代就已经出现,但是没有一个确切的考证。翡翠的真正史料记载则是在我国明代早期。当时是由一位经常奔波于中缅边界的商人无意间发现的。大约在明代以后,翡翠饰品才真正的出现在我国市场。 在最近的曹操墓中,据说发现一颗翡翠珠子,因此关于翡翠的出现历史, 仍需有待考证。 关于翡翠的命名来历。共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说来自鸟名,中国古代,翡翠作为一个鸟的名字而存在的,而其特别之 处在于它的毛色相当艳丽,主要包含了蓝、红、绿、棕等颜色。通常情况下,雄鸟是呈红色的,而为“翡”;雌鸟则是呈绿色的,而为“翠”。唐朝诗人陈子昂在其《憾遇》一诗里有记载道“翡翠巢南海,雌雄珠树林。何知美人意,娇爱比黄金。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旖旎光首饰,蔵蕤烂锦衾。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多材信为累,嗟息此珍禽。”即是说:翡翠鸟于南海筑巢,雌雄成对在丛林内栖息,用他们的羽毛制作而成的首饰光彩夺目,翠羽装饰的被褥也是美艳无比。诗人所歌颂的翡翠鸟亦是一种非常漂亮的宠物,它的羽毛是制作首饰的首选。 时至清朝。翡翠鸟的羽毛作为饰品传入宫廷,尤其为绿色的翠羽深受皇宫贵妃的追捧。同时,数量巨大的缅甸玉也以供贡的方式传入宫廷。而其颜色也多为绿色与红色,这于翡翠鸟的传说中羽毛极其相似,故而人们便称缅甸玉为 “翡翠”,并逐渐流传幵来。此后,“翡翠”这一名字也就成为了缅甸玉甚至硬 玉的名称 另一说古代“翠”专指新疆和田出产的绿玉,翡翠传入中国后,为了与和

田田绿玉区分,称其为“非翠”,后渐演变为“翡翠”。 第二节翡翠产生条件 关于翡翠的形成,民间有很多传说,以前很多科学家还认为是一个秘。有的珠宝专业人士认为翡翠像钻石一样,同是在高温高压下结晶形成的。但是依据科学家的仿真实验与翡翠矿床的多年勘察,发现翡翠是在一个不同于其他珠宝玉石的特殊条件下生成的。 翡翠生成的地质条件十分苛刻,它须要一个高压低温的地质环境条件和特 有的围岩,方可形成。首先硬玉岩在整个地壳中非常难于形成,并且十分稀少。另外它的围岩一一超基性岩也十分少见。有了以上二个条件为前提,还须有微量铬离子等色素离子,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与漫长的时间里,不间断的进入硬玉晶格,才能形成一般的绿硬玉。 如果想要形成高质量的翡翠,那么难度更大。则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翡翠围岩必须是高镁高钙低铁岩石。这种环境产出的翡翠更纯净,少铁使底不发灰。尽管低铁但还是有铁的存在,要翡翠更佳纯净、无杂质,还须在强还原环境中发育。因为在缺氧环境中,它所含的Fe会形成磁铁矿而析出,而不进入翡翠的晶格内,可使翡翠绿更正。再者要有生成翡翠后的地质作用以及多次强烈的热液活动,把翡翠改造得绿正、水好、底纯的特级翡翠。翡翠成色过程是伴随着热液活动进行的,为多期强度不同的成色过程。而且缓慢分解成铬离子的致色元素,要长时间处在适当的温度,铬离子才能均匀不间断地进入晶格,在这种条件下生成的翡翠绿色非常均匀。完全生成特级翡翠后,还不能有大的地质构造运动,否则将会产生大小不等、方向不同的裂纹,从而影响到质量。以上各条件很难同时具备,这就是特级翡翠稀少的原因。 第三节翡翠基本性质 由于对翡翠的钟爱,世人不禁会研究其具有的性质。就从目前的翡翠研究发展反面来

应用翡翠宝石学1-5翡翠的价格

应用翡翠宝石学1-5 翡翠的价格 应用翡翠宝石学:1-5 翡翠的价格 第五节翡翠的价格翡翠和众多的商品一样,价格受到很多因素制约,也会随着经济景气的情况涨落,很难准确地预测价格的涨落幅度。20 世纪80 年代末到90 年初,翡翠价格飞涨,经过一段时间稳定后,最近又开始激剧增长,涨价的幅度比以往还要大。一、翡翠原石价格缅甸国家宝石公司在仰光举办的拍卖会上对翡翠原料定的拍卖底价,对了解翡翠的价格有相当的代表性。2004 年以前,拍卖会把翡翠原石按质量分成三级。 图1 一12 藕粉地芙蓉种翡翠原石1.5kg 底价4800 欧元,成交价310 000 欧元,约合200 万元人民币/kg 第一级叫特级或帝王级翡翠,即绿色浓且满色,透明度好,质地细的原料明货,底价为每千克数十万至数百万美元(图1—12)。第二级为商业级翡翠,这一级别的翡翠不满色,常可以分出绿和底色,半透明,质地不等,是行内常称为花牌料的明货原料,底价每千克几百至几千美元。这一级别的原料,质量差别较大,品种多,体积大,有时可以发现其中隐藏有很好的翠玉,是最值得注意的。第三级为普通级翡翠,是无色、淡色、灰绿色或暗绿色的翡翠,底价一般是每

千克几元至几十美元。 2004 年以来,缅甸公盘上翡翠的底价标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优质翡翠的标价比以前高出了十倍,比如没有颜色的冰种翡翠每千克的标价达到10 000 元以上(表1—1 ),带绿色的翡翠的价格更高。而且,投标后的成交价,往往还是这些标价的2-3 倍。 表1-1 2006 年6 月翡翠原石的公盘标价翡翠品种 单价(元/kg) 翡翠品种 单价(元/kg) 豆地杂淡绿紫罗兰 40 亚藕粉地冰种 16 万 豆地浅紫罗兰 100 藕粉地冰种 35 万 水粉地紫罗兰种

应用翡翠宝石学1-5翡翠的价格

应用翡翠宝石学1-5翡翠的价格 应用翡翠宝石学:1-5翡翠的价格 第五节翡翠的价格 翡翠和众多的商品一样,价格受到很多因素制约,也会随着经济景气的情况涨落,很难准确地预测价格的涨落幅度。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初,翡翠价格飞涨,经过一段时间稳定后,最近又开始激剧增长,涨价的幅度比以往还要大。一、翡翠原石价格 缅甸国家宝石公司在仰光举办的拍卖会上对翡翠原料定的 拍卖底价,对了解翡翠的价格有相当的代表性。2004年以前,拍卖会把翡翠原石按质量分成三级。 图1一12藕粉地芙蓉种翡翠原石1.5kg底价4800欧元,成交价310 000欧元,约合200万元人民币/kg 第一级叫特级或帝王级翡翠,即绿色浓且满色,透明度好,质地细的原料明货,底价为每千克数十万至数百万美元(图1—12)。 第二级为商业级翡翠,这一级别的翡翠不满色,常可以分出绿和底色,半透明,质地不等,是行内常称为花牌料的明货原料,底价每千克几百至几千美元。这一级别的原料,质量差别较大,品种多,体积大,有时可以发现其中隐藏有很好

的翠玉,是最值得注意的。 第三级为普通级翡翠,是无色、淡色、灰绿色或暗绿色的翡翠,底价一般是每千克几元至几十美元。 2004年以来,缅甸公盘上翡翠的底价标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优质翡翠的标价比以前高出了十倍,比如没有颜色的冰种翡翠每千克的标价达到10 000元以上(表1—1),带绿色的翡翠的价格更高。而且,投标后的成交价,往往还是这些标价的2-3倍。 表1-1 2006年6月翡翠原石的公盘标价翡翠品种 单价(元/kg) 翡翠品种 单价(元/kg) 豆地杂淡绿紫罗兰 40 亚藕粉地冰种 16万 豆地浅紫罗兰 100 藕粉地冰种 35万

国内外翡翠学研究历史和现状

国内外翡翠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翡翠一名,汉语意为翡红翠绿,源自于翡翠鸟名。在中国古代,翡翠是一种生活在南方的鸟,其毛色十分好看,通常有蓝、绿、红、棕等颜色。一般而言,这种鸟雄的为红色,谓之“翡”,雌的为绿色,谓之“翠”。由于其颜色也多为绿色、红色,且与翡翠鸟的羽毛色非常相似,故人们称这些来自缅甸的玉为翡翠,渐渐地这一名称也在中国民间流传开了,从此翡翠这一名称便由鸟名转为玉石的名称了。 1 翡翠的定义 翡翠是以硬玉为主要矿物成分的岩石,主要矿物成分为硬玉,并伴有角闪石、钠长石、透辉石、磁铁矿和绿泥石。从岩石学角度来定义翡翠应为:具有工艺价值和商业价值,达到宝石级的硬玉岩或绿辉石岩。由于翡翠中矿物成分的不同,可分为三种:a.以硬玉为主的翡翠——其矿物组成以硬玉矿物为主,并含微量Cr、Fe等杂质,高档翡翠多属于此;b.闪石化翡翠——是以硬玉为主的翡翠经后期热液蚀变而成,由于受富含Ca、Fe、Mg热液的蚀变作用,部分硬玉矿物转变成阳起石或透闪石;c.钠铬辉石翡翠——以钠铬辉石为主,次要矿物为硬玉、角闪石、钠长石和铬铁矿等,这类翡翠多为深翠绿色,深绿色和黑绿色,不透明。 2 翡翠的发现和历史 据文献记载,18世纪之后翡翠才进入中国云南;明代,我国出现缅甸翡翠;清代,由于王公贵族的喜爱(尤其是受到清朝乾隆皇帝的推崇和慈禧太后的癖爱),被称为"皇家玉",由此翡翠身价百倍,成为玉中极品,其现业已成为世界各地炎黄子孙及韩国等地最流行的玉石。虽然软玉在中国历史悠久,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而翡翠继软玉之后成为人们的新宠,从传入到应用也只有300~400年的时间。由于喜爱翡翠的人们赋予其神奇的文化内涵,其短暂而辉煌的历史足以让其他玉石羡慕不已,并与其他玉石一并构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玉器文化。 3 翡翠宝石学的研究现状 翡翠宝石学主要研究:翡翠的成分和分类;翡翠的矿床资源;翡翠颜色的成因;翡翠的品质评价;翡翠赌石的研究;翠鉴定的技术方法等。 3.1 翡翠的矿床资源 为了对成矿作用提出科学的论断,根据资料得知,缅甸翡翠矿床是世界唯一的超大型翡翠矿床,其成矿特点、矿床成因至今仍意见分歧、众说纷纭,宝石学家和地质学家对其矿床地质至今还未能作深入的研究。 3.1.1 矿区地理位置和矿床概况 缅甸翡翠矿床位于缅北摩谷西北的雾露河中上游地区,原生矿带长250km,宽10-25km ,走向北东,现已查明翡翠原生矿矿点20处,主要分为三个矿区:后江矿区、帕橄—道茂矿区、莫岗矿区。其中帕橄—道茂矿区是最大、最著名的矿区。 帕橄—道茂矿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翡翠产地之一,它位于缅甸北部克钦山丘地带,地理位置在抹岗镇北西方向约113km 、曼德勒以北约193km 处,矿区中心是道街村,矿区东以雾露河、西以亲敦江为界,南北界分别为26°、25°纬线为界,矿区呈长条状,矿体走向北北东,矿区面积约2071km2。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面向社会人员扩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〇一九级) 专业名称宝玉石鉴定与加工 专业代码 520105 专业负责人李孔亮 院(系)负责人金仁贵 教务处(审核) 教务处制表

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分析 (本节制订说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应结合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及专业简介等要求,内容应具体、可行)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与宝玉石技术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宝玉石鉴定基本知识、仪器鉴定、珠宝加工、珠宝商贸、企业管理等基本知识,面向珠宝营销、鉴定、管理、服务第一线,具备从事珠宝鉴定、珠宝商贸、珠宝加工、自主创业等工作能力,“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要求 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法律知识和人文社会; ②必备的地质学、化学、结晶矿物学、岩石学、晶体光学等基础知识; ③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基础知识; ④了解珠宝首饰评估的基本原理; ⑤掌握珠宝销售的技巧。 ⑥掌握珠宝鉴定知识 2.能力结构要求 ①通过英语应用能力A级或B级考试,具备一定的交际与沟通能力, ②熟练掌握宝石鉴定仪器操作能力,基本仪器维护与检修的能力,通过GIC鉴定师考试; ③掌握钻石分级评价的能力; ④掌握珠宝首饰加工的能力; ⑤具备较强的珠宝鉴赏能力; ⑥了解现代珠宝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 ⑦了解简单的阅读与翻译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 ①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爱护同志和家人,关心国家大事、时事政治,有较强的法制、法规观念; ②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③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文明的行为准则,具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④牢固树立“地矿三光荣”精神,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⑤培养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工作的每一环节都坚持质量至上的思想; ⑥具有团结协作,具有初步的组织工作能力;

宝石学教程

宝石学教程 名词解释 1、变色效应:是一种颜色的平衡,比如金绿宝石变石品种在日光和灯光下观察成两种截然 不同的颜色,日光下呈绿色,灯光下呈红色,这种现象为变色效应。(P51) 2、变彩效应:实际上是一种干涉及衍射效应,只光线从薄膜或从欧泊所特有的结构中反射出,经过干涉或衍射作用而产生的颜色或一系列颜色,也称晕彩(P50) 3、荧光:宝石材料被辐射能源激发到较高能级的电子回落到较低能级时所释放的能量称为 荧光。 4、磷光:当关闭高能辐射源,具有荧光的宝石材料在短时间内继续发光的现象称之为磷光。 5、猫眼:琢磨成弧面型的某些宝石表面出现的从一头到另一头的明亮光带,这条亮带 称为猫眼。(P49) 6、星光:在琢磨成弧面型的某些宝石中,见到4道或6道星状光线效应。(P49) 7、差异硬度:同一宝石矿物晶体的不同方向上,因晶体结构的不同而硬度有所差异的现象 8、刻面棱重影:某些双折射率较高的宝石,观察其对面刻面相交的棱时,可以看到重影。 9、生长色带:属于宝石的内含物,是影响宝石透明度的晶体生长结构,由微小的杂质或化 学成分的变化引起。 10、热处理:是通过高温条件下改变色素离子的含量和价态,调整晶体内部结构,消除部分内含物等内部缺陷,来改变宝石的颜色和透明度。(P145) 11、辐照处理:是用原子微粒辐射和放射性物质辐射,使晶体结构产生缺陷,造成着色中心,使宝石产生颜色。 填空 (宝石基本常数:硬度、折射率、比重。。。。) 1、珠宝玉石分类(P57) 天然珠宝玉石:天然宝石、天然玉石、天然有机宝石 人工宝石: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再造宝石 仿制宝石 2、宝石颜色(致色元素)(P34) 致色元素:绝大多数宝石含有能导致光的选择性吸收的某些元素,它们既可以以宝石的 主要化学成分存在,也可以以微量元素存在。其中最主要的致色元素为:钛

翡翠宝石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翡翠:达到宝石级或具有工艺价值的以硬玉为主要矿物成分的多晶集合体。 2. 翡翠的翠性: 指翡翠中硬玉矿物解理面上的闪光。常表现出明显的点状或片状的闪光现象,俗称“蝇子翅”。 3. 翡翠的质地:翡翠的结构与透明度的组合。 4. 翡翠的种(狭义):指翡翠的透光性(透明度)。种和水头有同义语。 5. 翡翠的品种: 特定的颜色、透明度、结构和净度特征的组合,即特定的品质要素的组合,是某一特定质量翡翠的分类,是以外观特征划分的翡翠亚种。 6. 翡翠的种的狭义概念:指翡翠的透光度或透明度。 7. 翡翠的白地青种: 特征是质地较致密,底色白,绿色艳,呈翠绿至黄杨绿的颜色,分布呈圆形团块状,但透明度较差。8. “老坑种”:颜色符合正、浓、阳、均质地细均,透明到半透明的翡翠即可称为老坑种。如果透明度高,就可称为老坑玻璃种,是翡翠中最高档的品种。 9. 翡翠的花青种:指翡翠中绿色分布不均一的品种 10.“A”货翡翠:指天然产生、未经人为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破坏其内部结构或有物质带入带出的翡翠。经过传统工艺的弱酸或弱碱去脏、注蜡的翡翠也为翡翠A货。 11.“B”货翡翠:原本种水、颜色较差的翡翠经过强酸、强碱浸泡,使其种水、颜色得以改善,与此同时,翡翠的原始岩石结构也遭到了破坏,并伴有物质带入或带出,这样的翡翠称之为翡翠B货。 12.“C”货翡翠:无色或浅色的翡翠经过人工染色称之为翡翠C货。染色手段有多种,即有破坏结构的染色,也有不破坏结构的染色,但色素都只存在于翡翠的裂隙之间或晶间。 13.橘皮效应:翡翠中硬玉矿物性质和其在翡翠中排布方式使翡翠的抛光面上常常像橘皮似的起伏不平。 二、填空(每空1 分,共10分) 1、翡翠的“B”货是经过酸洗处理后再进行注胶处理而成的。 2、翡翠的水头指的是翡翠的透光性,两分水相当于透光 6 mm。 3、翡翠种的广义概念是指翡翠的种类。 4、翡翠的颜色评价的要素是浓、阳、正和匀。 5、翡翠的主要矿物成分是硬玉。 6、翡翠的玻璃种指的是无色透明的翡翠。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合成首饰材料的工艺发展研究

傷合:探索与发現]信息记录材料2019年7月第20卷第7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成首饰材料的工艺发展研究 吕欣怡,迟一帆,何静瑶,刘嘉钧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广东广州510800) 【摘要】翡翠作为一种高档的珠宝首饰材料,在亚洲宝玉石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翡翠成因复杂,产地稀少,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宝石级翡翠都产自缅甸,高档翡翠资源稀少价格昂贵,随着翡翠矿藏资源日渐枯竭,为满足市场需求,人们对合成翡翠的研究越发关注。本文把合成翡翠的合成工艺发展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梳理,介绍了翡翠合成的两种方法,着重介绍了其原料制备,致色剂及温压条件。 【关键词】合成翡翠;合成方法;高温高压 【中图分类号】TQ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624(2019)07-0208-02 A Summaiy of t he Development of Synthetic Jadeite in Recent Years LvXinyi,Chi Yifan,He J ingyao,Liu J iajun Guangzhou College of S outh China University ofTechnology^Guangzhou,G uangdong510800,China [Abstract]Jadeite,as a high-grade jewelry material,has always occupied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Asian jewelry market Jadeite is of complex origin and scarce origin.Most of t he world's gemstone-grade Jadeites are produced in Myanmar The high-grade jadeite resources are scarce and expensive.With the depletion of jadeite mineral resources,in order to meet the market demand,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of s ynthetic jadeite.In this paper;the development of synthetic technology of jadeite is systematically reviewed.Two synthetic methods of jadeite are introduced.The preparation of raw materials,chromogenic agent an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onditions are emphatically introduced. 【Key words】Synthetic jadeite;Synthetic method;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1背景 翡翠的主要成分是硬玉及其他钠质或钠钙质辉石,还含少量角闪石、钠长石、锯铁矿等矿物翡翠的形成过程相当复杂,关于翡翠的成因仍存在争议,目前普遍认为翡翠在形成初期是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的。 早在1963年就有学者通过模拟翡翠形成的地质条件,得出硬玉矿物形成的温度一压力曲线,奠定合成翡翠的理论基础。198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使用超高温高压烧结法合成宝石级翡翠,但未投入商用t2]?次年,宝石级合成翡翠在日本被斋藤正敏等人通过离子喷镀法所合成,但由于其昂贵的成本仍无法进行商业化生产[31o 国内学者也对合成翡翠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李慧等⑷采取高温固相法合成翡翠,成功得到与天然翡翠宝石学特征非常相似的的合成翡翠,但因为当时的设备条件和工艺水平使样品的结晶程度不足,合成翡翠品未能达到天然高档翡翠的品质。杨晔等[5]利用溶胶一凝胶法合成出具翡翠矿物成分的玻璃品,进一步研究高温高压合成翡翠的原料,并得出合成翡翠的最佳凝胶条件,但合成翡翠品质一般。 2合成翡翠的合成方法 合成翡翠的方法主要可划分为两种,高温固相烧结法以及溶胶一凝胶法。 2.1高温固相烧结法 高温固相烧结法的实验过程包括配料、混料、干燥、高温烧结、水淬、预成型、高温高压合成等步骤。合成出来的翡翠样品虽然在整体品质上不如天然高档翡翠,但在组成成分、常规宝石学特征上都与天然翡翠十分相近同。 2.1.1原料制备 首先,将N/Os、AI2O3、SiO?按照硬玉的分子式NaAl[Si206l中各元素的亟论质量分数进行计量配比,并按需要添加微量相对应的致色剂。然后,将配置好的原料放入玛瑙研体中研磨使原料混合均匀,将研磨好的配料装入氧化铝堆垠入干燥箱干燥24h,并置于高温箱式电阻炉中锻烧。待玻璃熔体均匀化后迅速倒入冷水中,得到具有硬玉成分的非晶质玻璃。最后,将具有硬玉成分的非晶质玻璃烘干后,放入玛瑙研钵中粉碎成细小的颗粒或粉末,根据金属堆竭内径的大小压制出合适大小的圆片。 2.1.2致色剂 绿色系列的翡翠主要由辂元素致色,故在制备原料时主要添加Cr?03作为致色剂以合成绿色系列的翡翠。当CHO3浓度大于2.0%时,合成翡翠呈黑色;1.0?2.0%时为黑绿色;0.15-1.0%时为不同程度的绿色;小于0.15%时为白色m o 其他致色剂添加浓度根据需要一般在0.01%?10%之间,如CoO,对应颜色变化为浅蓝色-青蓝色-深钻蓝色;NiO,浅藕色-藕色-紫色-蓝紫色-深蓝色;CuO,浅蓝色-天蓝色-海蓝色-深墨水蓝色;MnS04,浅紫丁香色-紫丁香色-深紫丁香色-紫色;Fe203-白色-浅黄绿色-浅黄褐色等 2.1.3温压条件 硬玉合成的适宜压力条件为4.0~6.OGPa,适宜合成温度为1300?1600°C,恒温时间为25?60min。 2.2溶胶——凝胶法 将原料溶解于溶剂中形成活性单体,将其进行聚合反应后形成凝胶,再通过热处理和干燥后,得到所需成品的方法。比高温高压固相烧结法制备的材料更加均匀,结晶转化率更高,得到的合成翡翠也与天然翡翠更相似何。 2.2.1原料制备 首先,将液相原料按一定的配比称量'加入适量致色 208

肉眼鉴别天然翡翠的一些方法

肉眼鉴别天然翡翠的一些方法(原创帖) 近来在网上很多朋友询问有关翡翠鉴定方面的问题,很多朋友喜欢翡翠却仅仅因为假货的困扰而对翡翠敬而远之。有鉴于此,我这里结合理论知识和在市场中看到的见闻,总结一下我的翡翠鉴定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帮到大家。 翡翠自诞生至今一直受到国人的追捧,大家都喜欢漂亮的翡翠,这也吸引了造假者的注意。最早的处理翡翠是什么时候出现在市场的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一个普遍的说法是改革开放前后,由于国内需求的强势扩张使得香港商人嗅出了其中的商机,他们开始研究如何提高低档翡翠的市场价值,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化学处理的方法增加翡翠的水头从而大幅提高翡翠的商业价值。造假和鉴定一直都是矛与盾的关系,但是在红外吸收光谱检测出现之前造假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怪像,往往新的造假方法出来很久以后大家才研究出对应的检测方法,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现在。 现在大家都认同的翡翠鉴别标准是把翡翠分为A\B\C\D四档,A货翡翠即天然未经人工处理的翡翠,但包括经过烧红的焗色和上蜡等优化过程的翡翠:B货翡翠即经过酸洗充胶处理的翡翠;C货即经过人工染色处理的翡翠;D货即仿制翡翠的翡翠相似品。现在市场上大家最常见到的还是A货,至于B货和B+C货及D货则是旅游点和超市柜台的常客,但需要指出的是还有一种内地市场不常见的翡翠游离于A货和B货及C货之间,如上抛光粉的翡翠和弱酸洗浸蜡的翡翠。这里面对于普通消费者欺骗性最大的是普通的B+C货翡翠和染色石英岩,对于从业者来说容易摔跟头的则是高B和浸蜡翡翠。(以下五张图是很明显的B+C货,若您还分辨不出,那建议您买货还是带上证书比较好)

(以下四张图是较明显的B货,若您能一眼看出,那说明您还是具有一定翡翠鉴定水平的) (以下五张图是很明显的D货,第一张玉髓观音还比较好鉴别,第二张是石英质水沫玉,第三张是马来玉,第四张和第五张是现在市场比较常见的染色石英岩,欺骗性比较大,若当翡翠购入损失也会较大) (这三张图值得大家注意,第一张是干青做的B货,第二件是类似干青类翡翠做的B货,第三件是B货假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