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地震易损性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57.55 KB
- 文档页数:3
核电站电气柜地震易损性分析的一般方法概述与相关问题讨论尹益辉;万强;吴瑞安【摘要】基于若干实际评估的经验,概述了核电站安全评估中对电气柜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的一般方法,包括获取分析的前提条件、对电气柜进行保守确定性分析以辨识其潜在失效模式、对最可能失效模式进行确定性分析以确定危险点、以及对各危险点进行不确定性失效分析以获得电气柜的地震易损度等.然后从评估经验的角度,介绍了评估分析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其处理方法,包括对评估前提条件缺失的解决方法、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参数值的取定方法、以及对电气柜螺栓连接与焊接连接的比较.这些方法有助于评估分析人员更加容易地开展相关评估工作,并合理解决评估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期刊名称】《装备环境工程》【年(卷),期】2019(016)002【总页数】4页(P70-73)【关键词】核电站;核安全评估;电气柜;地震反应谱;地震易损性【作者】尹益辉;万强;吴瑞安【作者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四川绵阳 621999;工程材料与结构冲击振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绵阳 621999;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四川绵阳 621999;工程材料与结构冲击振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绵阳 621999;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四川绵阳 621999;工程材料与结构冲击振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绵阳 6219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946;F416.23服役一定年限后,核电站能否继续运行需要综合评估,以保证既运行安全,又充分发挥其服役潜能[1]。
在核电站的安全评估中,包括对各种配电盘和电气柜的地震易损性进行分析,如应急配电盘、反应堆保护与控制系统机柜等,以掌握这些设备在地震中能否正常发挥作用,能否达到防控核事故的目的。
笔者团队近年来对某核电站的一些配电盘和机柜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总结分析前和分析过程中的各种情况,有必要对分析的一般方法予以归纳,以便为今后的分析人员提供更加直接而实用的方法。
设备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付陟玮;张东辉;张春明;陈妍;左嘉旭;宋维【期刊名称】《核科学与工程》【年(卷),期】2013(033)002【摘要】地震PSA可以找到核电站在地震中的薄弱环节,是评价地震对核电厂影响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易损性分析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步骤.本文介绍了设备地震易损性的概念,给出了地震易损性的数学模型,讨论了设备在地震情况下的失效模式判定问题,重点研究了易损性参数及其量化的两种方法:基于分析的方法和基于测试的方法,最后得出中值易损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分布以及HCLPF(高可信度低失效概率)能力的计算公式.另外,设备地震易损性分析需要使用真实地震经验数据、测试数据和分析数据,这些都需根据特定电厂的需要进行收集和完善.【总页数】6页(P213-218)【作者】付陟玮;张东辉;张春明;陈妍;左嘉旭;宋维【作者单位】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北京100082;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102413;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102413;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北京100082;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北京100082;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北京100082;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北京100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L364【相关文献】1.基于多元Copula函数的桥梁体系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 [J], 宋帅;钱永久;吴刚2.桥梁结构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 [J], 吴文朋;李立峰3.建筑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进展综述 [J], 唐也茜; 朱胜隆4.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综述 [J], 周奎;李伟;余金鑫5.RC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J], 刘洪波;佟瑶;蒋垚俊;丁嘉铭;张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干式变压器的地震抗震设计与可靠性分析地震是自然界中一种破坏性极大的地表震动现象,能够对建筑物和设备造成严重的破坏。
对于电力系统中的变压器来说,地震的破坏性更是不可忽视。
因此,对干式变压器进行地震抗震设计与可靠性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干式变压器的地震抗震设计和可靠性分析的相关内容。
首先,干式变压器的地震抗震设计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即结构设计和材料选型。
在结构设计方面,应根据地震力的作用原理,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和强度设计,增加干式变压器的地震抗力。
例如,采用抗震支撑结构、设立抗震支座、增加重物质量、加强连接部位的刚度等措施,能够提高变压器的抗震能力。
在材料选型方面,应选择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的材料。
例如,采用高抗震材料,如高强度钢材和抗震性能良好的阻燃绝缘材料等,能够进一步提升变压器的地震抗力。
其次,对于干式变压器的可靠性分析来说,可靠性评估是一个重要的工作。
通过可靠性评估,可以有效地评估变压器在地震条件下的可靠程度,并制定相应的维护策略。
可靠性评估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
在定性评估方面,可以通过分析变压器的结构特点、抗震措施的实施情况以及历史地震数据等,来评估变压器在地震条件下的可靠性。
在定量评估方面,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变压器的地震可靠性进行量化评估。
通过对不同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可以找到影响变压器地震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除了地震抗震设计和可靠性评估外,维护和监测也是保证干式变压器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
地震前后应加强对干式变压器的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变压器的损伤和隐患,并采取相应的修复和保护措施。
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监测技术,如振动传感器和应变传感器等,对干式变压器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干式变压器的安全运行。
总之,干式变压器的地震抗震设计和可靠性分析是确保变压器在地震条件下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工作。
输电线路的地震响应分析与抗震设计地震是一种严重威胁电力工程设施安全性的自然灾害,尤其对输电线路来说,其地震响应分析和抗震设计尤为关键。
本文将对输电线路的地震响应分析与抗震设计进行探讨。
一、地震响应分析输电线路的地震响应分析是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地震作用下输电线路结构的动态响应。
这个分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 确定地震动参数:地震的性质与地震动参数是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的基础。
地震动参数包括地震加速度、速度、位移等。
根据所在地区的地震状况及工程要求,确定合适的地震动参数。
2. 建立数值模型:基于输电线路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模型应包括输电塔、导线、绝缘子等结构的几何形状、材料参数和连接方式等。
3. 地震动输入:将确定的地震动参数施加到数值模型上,模拟地震动作用。
这一步需要考虑地震波的输入方向、幅值和频率等,并将其转化为节点或单元上的荷载。
4. 动力求解:在给定地震动作用下,根据所建立的数值模型,采用动力学求解方法,求解输电线路结构的动态响应。
通常采用有限元法或等效载荷法进行求解。
5. 结果分析:根据求解得到的动态响应,进行结果分析。
主要包括结构各点的加速度、速度、位移等参数。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分析,可以了解输电线路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情况。
二、抗震设计抗震设计是为了提高输电线路结构的抗震能力,减小地震作用对输电线路的破坏。
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应该根据地震响应分析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
1. 结构加强:根据地震响应分析的结果,对输电线路的关键部位进行加强设计。
例如,在输电塔的节点设置加筋板或加强的钢材,提高其屈曲和扭转抗力;对导线的支撑点进行加固,提高其抗张能力等。
2. 地基处理:地基的稳定性是输电线路抗震设计中的重要因素。
根据地震响应分析,对地基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填筑加固土、加装地基隔震层等。
3. 绝缘子选型:绝缘子是输电线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型对抗震能力有着直接影响。
在抗震设计中,应根据地震作用下的应力情况,选择合适的绝缘子型号和材料。
变电站地震灾损评估方法与应急资源调配研究
严屹然;冯杰;徐希源;于振
【期刊名称】《世界地震工程》
【年(卷),期】2024(40)2
【摘要】为提高震后电力系统灾损评估的时效性,快速生成应急资源调配方案,辅助电力应急指挥决策,提升应急处置效率。
本文基于脆弱性理论构建了110 kV和
220 kV变电站地震灾损评估模型,结合NewMark理论建立了地震诱发滑坡风险定量化分析模型,提出了考虑次生滑坡灾害影响的应急资源调配方法。
针对某区域电
网开展了地震灾害模拟与实例分析,定量评估了3所不同变电站在6级、7级和8
级地震场景下损毁概率。
结果表明:各变电站在不同地震破坏下损毁概率范围为
7%~26%,而震级与震中距是影响变电站震损程度的主要原因;评估计算了地震诱发滑坡概率及道路风险值,综合考虑该区域电网附近应急人员驻点、仓库位置以及道
路风险值,给出了7级地震场景下面向各变电站应急队伍与应急物资需求的应急资
源调配路径最优化规划。
本文的研究可为震后资源调配与指挥决策提供辅助与支撑。
【总页数】9页(P208-216)
【作者】严屹然;冯杰;徐希源;于振
【作者单位】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力网络安全防护与监测技术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913
【相关文献】
1.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培训评估方法研究
2.汶川地震灾区风景名胜区灾后恢复重建研究(一)——灾损类型、灾损评估与原因分析
3.面向震灾的应急救援物资调配模型研究
4.基于粒子群优化随机网络的有限条件下地震灾害应急资源优化配置方法研究
5.区域电网变电站震损风险快速评估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变电站设施的地震与风灾害防范措施地震与风灾害是自然灾害中常见且具有破坏性的灾害类型。
针对变电站这类重要的电力设施,地震与风灾害的防范措施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变电站设施的地震与风灾害防范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震防范措施地震是一种短时间内释放巨大能量的地壳震动现象,对变电站及其设备造成的破坏具有严重性。
为了减少地震对变电站的影响,以下是推荐的地震防范措施:1. 设计和建设规范在变电站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包括地震设计规范。
地震设计规范要求变电站的主要建筑物和设备能够在较小的地震作用下保持结构稳定和功能正常。
此外,地基设计也是关键,要根据地震烈度和地质条件合理选择地基类型,确保地基能够承受地震力的作用。
2. 结构抗震设计对于变电站的建筑物以及设备支架、框架等关键构件,应进行抗震设计。
在结构设计中采用加强型的设备支撑结构和抗震设计方案,能够提高抗震能力和结构稳定性。
抗震设计还包括合理选择材料和结构形式,增加结构的柔韧性和抗震能力。
3. 设备抗震措施针对变电站的重要电气设备和高档设备,应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
例如,设置防震支座和减震器,能够有效减少设备在地震中的受损程度。
另外,应进行设备的固定和加强,确保设备能够在地震中保持稳定。
4. 安全控制系统建立完善的地震灾害监测和报警系统,可以提前掌握地震信息,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此外,变电站还应配备相关的地震应急设备和物资,保障地震发生时的紧急救援工作。
二、风灾害防范措施风灾害是指风力的破坏性作用引起的灾害,例如风暴、龙卷风等。
如何保护变电站设施免受风灾害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防范措施:1. 设计和建设规范变电站的建设需要遵循风压设计规范,确保变电站主要建筑物的抗风能力。
规范要求变电站采取适当的结构型式和抗震设计,以及合理设置风向设备和减风墙等。
2. 结构加固通过加固变电站的主要建筑物和设备,提高其抗风能力。
如采用加强型的结构材料和构造,增强建筑物的刚度和稳定性。
电力系统线路的防震设计与优化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之一,而电力线路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运行对于保障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然而,在自然灾害频发的环境下,如地震等地质灾害,电力线路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因此,电力系统线路的防震设计与优化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
一、地震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地质灾害,其对电力系统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损坏:地震的振动会对电力线路支架、铁塔等结构造成损坏,导致线路的倒塌和中断,从而影响电力供应的连续性。
2. 电力设备故障:地震振动会对变电站、开关设备等电力设备产生冲击,导致设备的损坏和故障,从而进一步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3. 电力线路短路:地震振动引起的结构变形和表面运动,可能导致电力线路发生短路现象,增加了线路故障的概率。
4. 通信中断:地震造成的结构破坏还会导致通信中断,进而阻碍电力系统的监测、控制和维护工作。
综上所述,地震对电力系统的影响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电力系统的设计和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地震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防震设计与优化。
二、电力系统线路的防震设计1. 地震预测与监测:在电力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中,地震预测与监测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建立地震监测站和相关的监测网络,及时获取地震信息、评估地震灾害的程度和趋势,为后续的防震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
2. 结构设计与材料选择:电力线路的结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是防震设计的关键。
在设计中,应采用抗震性能良好的材料,并根据地震活动区的地质特征合理选择结构形式。
例如,在地震活跃区域,可以采用抗震性能更好的H型铁塔代替传统的钢管塔。
3. 地基处理与固定:地基的稳固性对电力线路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在设计中,应对电力线路所处地区的地质条件进行综合评估,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如加固地基的承载能力,提高电力线路的抗震能力。
4. 电力设备的抗震设计:电力设备在地震中的稳定性也是防震设计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