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的辩证施护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最新资料推荐------------------------------------------------------
1 / 4
胃脘痛的辩证施护
胃脘痛的辩证施护 一、 肝胃气滞证:
1、 主症:
胃脘胀满或胀痛, 胁肋胀痛, 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 胸闷不适, 舌苔薄白, 脉弦。
2、 护理措施:
(1 ) 首先暂时禁食, 病情缓解后方可进半流质饮食、 软食,
减少胃的负担, 使胃得以休息, 恢复脾胃功能。
疾病恢复后, 逐步过渡为普食, 仍要饮食有节, 不暴饮暴食。
(2) 饮食上应给予高蛋白和多种维生素的食品。
(3) 若患者为暴伤饮食胃脘胀满可用探吐法, 使胃中停滞物吐出。
(4) 若为食滞胃脘胀满疼痛者, 可针刺足三里、 中脘、 内关以和胃理气止痛, 助消化 (5) 若出现泛吐清水或胃酸减少症状,
应食用葱姜浓汁肉汤, 以刺激胃酸分泌, 帮助消化, 增进食欲。
反之, 若嗳腐吞酸或胃酸过多, 需 要易于消化的蛋白质和脂肪食品, 因蛋白质与胃酸中和, 脂肪能抑制胃酸分泌能保护胃黏膜不受过多胃酸的损害,可用牛奶、 鸡蛋、 豆浆、 奶油等, 仍要避免硬固、 不易消化的食物。
二、 肝胃郁热证 1 、 主症:
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 心烦易怒, 嘈杂反酸, 口干口苦,大便干燥, 舌质舌苔黄, 脉弦或数。
2、 护理措施:
(1 ) 安慰患者使其性情开朗, 避免精 神刺激或情绪激动,
善于克制情志影响, 郁怒、 悲伤时应注意避免饮食。
(2) 宜清淡饮食, 避免过饱, 忌食南瓜、 芋头、 红薯、 土豆等淀类壅阻气机的食物及辛辣、 燥热之品。
(3) 有热者饮食宜清凉, 易消 化, 多饮水, 忌食煎炸、 肥甘厚腻之物。
(4) 可配合针刺足三里、 中脘、 内关或按摩上腹以止痛。
(5) 适当进行锻炼, 如气功、 慢跑, 既能增强体质, 又能分散患者对病痛的注意力。
三、 脾胃湿热证 1 、 主症:
脘腹痞满, 食少纳呆, 口干口苦, 身重困倦, 小便短黄,恶心欲吐, 舌质红, 苔黄腻脉滑或数。
2、 护理措施:
(1 ) 注意保暖, 同时配合适当的身体锻炼。
(2) 宜温性饮食, 可给生姜、 红茶, 忌食生冷瓜果。
(3) 可配合针刺中脘、 足三里、 内关或热敷上腹部以止痛。
四、 脾胃气虚证 1 、 主症:
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 餐后明显, 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
纳呆, 疲倦乏力, 少气懒言, 四肢不温, 大便溏薄, 舌淡或有齿印, 舌薄白, 脉沉弱。 ---------------------------------------------------------------最新资料推荐------------------------------------------------------
3 / 4
2、 护理措施:
(1 ) 注意休息和保暖, 病室朝阳, 切勿受寒, 避免劳累。
(2) 宜温补饮食, 如莲子、 胡桃、 龙眼、 大枣、 羊肉及姜葱、 胡椒、大蒜、 韭菜等调味品。
(3) 痛时可在上腹部放置热水袋或稍进热饮热食, 以暖中止痛。
(4) 可艾灸中脘、 足三里或按摩、 热敷上腹部。
五、 脾胃虚寒证 1 、 主症:
面色不华, 胃痛隐隐, 绵绵不休, 喜温喜按, 空腹痛甚,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 泛吐清水, 神疲纳呆, 四肢倦怠, 手足不温, 大便溏薄, 舌淡苔白, 脉虚弱。
2、 护理措施:
(1 ) 注意休息, 病室朝阳, 避免劳累。
(2) 多用润燥生津及清补饮食, 如梨、 藕、 百合、 白木耳, 适当进食果品, 忌食辛辣、 煎炸以及浓茶、 咖啡等刺激性燥热食品及饮料。
(3) 胃酸缺乏者可于饭后吃少许山楂或口含话梅以酸甘助运。
六、 胃络瘀阻证 1 、 主症:
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 胃痛拒按, 黑便, 面色黯滞, 舌质暗红或有瘀点, 瘀斑, 脉弦涩。
2、 护理要点: (1 ) 应卧床休息外, 避免劳累和精神刺激, 情绪激动。
(2) 有吐血及胃痛或伴剧烈呕吐者需禁食, 待病情缓解后方可进流质、 半流、 软食, 少食多餐为原则。
(3) 忌食辛辣刺激燥热之品及酒类。
(4) 有吐血、 黑便者, 可配合服田七末、 白及粉、 云南白药等以止血。
(5) 可配合针刺足三里、 中脘、 内关以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