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肥用量的计算

化肥用量的计算

化肥用量的计算
化肥用量的计算

化肥用量的计算:

不同化肥所含纯氮、纯磷、纯钾的量不同,一般包装上都有各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当农作物使用化肥时,按技术规程要求,需施用多少纯氮、纯磷、纯钾,应根据化肥的有效成分含量计算出实际用量。

方法:所需化肥重量=农作物所需养分量÷化肥中所含有效养分的比重。例如根据小麦生长需要,每亩要求施纯氮10公斤,尿素纯氮含量为46%,则每亩尿素实际用量=10÷46%=22公斤。碳酸氢铵纯氮含量为17%,每亩施碳酸氢铵为10÷17%=60公斤。

2.农药稀释浓度的计算方法:

商品农药一般浓度大,在防治病虫时,必须加水稀释为低浓度的水溶液。

方法:大小分子差除以小分子,去乘溶液量,便得应加水量。如现有某种农药含有效成分为20%,共30公斤,要求将这30公斤农药稀释为16%的溶液,需加多少水。按大小分子差即20-16=4,除以小分子4÷16=0.25,再乘溶液量30×0.25=7.5公斤,需加水7.5公斤,则稀释为16%的浓度。

3.平方米与亩的换算方法:

平方米换为亩,方法为加半左移三。1平方米=0.0015亩,如128平方米等于多少亩,先加128平方米的一半,即128+64=192,再把小数点左移三位即为0.192亩。亩换平方米,方法是除以三加倍右移三。如24.6亩等于多少平方米。即24.6亩÷3=8.2,再加倍得8.2+8.2=16.4,然后再将小数点右移3位,即为16400平方米。

4.地膜用量的计算方法:

每亩地膜用量(公斤)=厚度×密度×覆盖率×666.7。覆盖度计算法为地膜宽度÷(平均行距×2)×100%。如已知低压膜的膜宽为90厘米,平均行距为60厘米,计算每亩地膜用量。先算覆盖度=90÷(60×2)×100%=75%。再计算每亩地膜用量0.007×0.95×666.6×75%=3.3公斤。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中国化肥用量60年增百倍

中国化肥用量60年增百倍 作者:Mr. Chen 发布:2012-11-15 21:09 (全球化肥网)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短短几十年,我国耕地肥力出现了明显下降,全国土壤有机质平均不到1%。而与此同时,我国化肥用量及其增长速度也令人吃惊。 据蒋高明介绍,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是225千克/公顷,但目前我国农用化肥单位面积平均施用量达到434.3千克/公顷,是安全上限的1.93倍。 从其提供的我国化肥平均施用量变化图上看出,上世纪50年代我国一公顷(15亩)土地施用化肥8斤多,现在是868斤。以百倍速度增加。 “但这些化肥的利用率仅为40%左右。没用完,都变成了污染。”蒋高明说。 还有一个数字让蒋高明耿耿于怀:我国工厂化养殖动物每年产生27亿吨动物粪便,约为工业固体废料的3.5倍。但因养殖业与种植业分离等原因,这些本可成为很好肥料的动物粪便并未用到应该用的地方。结果“一方面造成农田面源污染,一方面大量制造化肥。两者都因趋利。受害的是耕地与消费者。 中国农田单位施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三倍 ?字号 ? ? 欢迎发表评论2013年04月22日21:30来源:经济信息联播 我们看到,从播种时的底肥,到冬季的生根肥、复合肥,再到采摘期一周一次的水溶肥,寿光的蔬菜可以说是靠“肥”当家。但是这么多的种类,这么大量的肥料,又有多少是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呢?

这还不是最令人担忧的,2012年我国大棚蔬菜面积已超过5000万亩,大棚蔬菜在丰富“菜篮子”的同时,也付出了较大的环境代价。一起来看调查。 寿光化肥经销商刘彦军表示,什么肥也用的太多,有机肥,复合肥,冲施肥都用得很多,只要是效果好,只要是菜价格好,不怕贵,就怕效果不好 寿光菜农王宝祥表示,三分之二都吸收不了 刘兆辉长期关注山东地区肥料土壤情况,寿光蔬菜施肥问题更是他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 农业部黄淮海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兆辉表示,利用率氮是30% ,P是20,K 是35% ,和发达国家(70%)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利用率相对不高,对地下水有一定的污染,地下水硝酸盐有的挺高 不仅在寿光,中科院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用占全球9%的土地消耗了占世界总量32%的化肥,单位面积用肥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多,过量施肥是全国性的问题。由此带来的危害是粮食蔬果品质下降,口感不佳,更为严重的是,土壤中会积累下硝酸盐,过量的氮磷也会污染地下水及地表水,用富含硝酸盐的水源灌溉会使农作物中硝酸盐含量升高,而硝酸盐在人体内可能被还原成致癌物亚硝酸盐。 由于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寿光出现了不少种不出蔬菜的大棚,被大家称为“死棚”。记者发现,菜农们现在也试着调整肥料的种类和用法,最普遍的就是用鸡粪做底肥。不过专家却提醒,鸡粪也要慎用。 农业部黄淮海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兆辉告诉记者,鸡粪里边在饲料当中添加一些微量元素,实际上有些微量元素是重金属,长期大量使用鸡粪存在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的风险,有这种风险。现在我们调查看,寿光的土壤重金属含量是在增加的,不过没有超标 中国化肥用量超世界总量30% 1600万公顷耕地严重污染 2012年03月13日00:3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王尔德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农村环保正在成为三农话题中的新议题。

中国化肥总产量全面分析

中国化肥总产量全面分析 按照统计数据,2011年,全国化肥的产量达6027万吨,同比增长12.14 %。中国化肥的实物量究竟是多少我们并未见到相关的报道,下面笔者进行相关分析。 我们习惯上将化肥分为基础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料(包括复合肥和复混肥,一般通称复合肥),由于复合肥是由基础肥料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生产的,因此衡量一个国家的化肥产能基本上只统计其基础肥料部分,也就是说以上6027万吨的数据仅仅为基础肥料。 需要指出的磷铵严格意义上属于二元复合肥的范畴,为了便于计算,笔者暂且将其归入磷肥。 1、氮肥 2011年全国合成氨产量为5068万吨(折纯),同比增长6%;氮肥产量达4179万吨,同比增长8.55 %;尿素产量为2656万吨(相当于实物5775万吨)。 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了氮肥行业的现状,高浓度氮肥尿素已占到氮肥总产量的63%。 2011年度全国氯化铵产量为1174万吨,由于氯化铵的主要销售渠道是复合肥企业,用于复合肥中氮素的来源,因此直接面对农民的销售并不多。 碳酸氢铵一直以来是我国氮肥的“当家品种”,但随着尿素产能的增长加之容易板结、挥发和肥效较低,目前已逐渐淡出市场,2011年的产量为2300万吨。 2011年全国硫酸铵的产量为350万吨,硝酸铵产量为450万吨,但硝铵主要用于爆炸品用于开矿,只有三分之一农用。 这样算下来目前每年全国氮肥的实物量(扣除复合肥企业采购部分)约为9300万吨,包括5500万吨尿素、2300万吨碳铵、1500万吨其他氮肥(硫酸铵、硝酸铵和氯化铵)。 2、磷肥 2011年中国磷肥产量累计1462万吨,同比增长24.26%。其中高浓度磷肥磷铵实物产量为2065.6万吨,其中磷酸一铵产量为1059.4万吨,磷酸二铵产量为1006.2万吨。剩下的普钙、重钙产量约1000万吨。 考虑磷酸一铵的主要销售渠道也复合肥企业。这样目前每年全国磷肥的实物量(扣除复合肥企业采购部分)约为1500万吨,其中磷铵1500万吨、其他500万吨。 3、钾肥 2011年全国钾肥的产量达385.6万吨,同比增长10.86 %。折合实物量约800万吨,其中约一半销售给了复合肥企业。 4、复合肥 2011年全国的复合肥产量约5300万吨。 复合肥的原料均为基础肥料及添加物,添加物按照800万吨计,基础肥料为4500万吨,基本上可以按照N:P:K=2:1.5:1的比例来计算,每年全国用于生产复合肥的基础氮肥、磷肥、钾肥分别为2000万吨、1500万吨和1000万吨。 5、小结

农村化肥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化肥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赴xxx调研有感 摘要:大多数农民在化肥的种类的选择方面普遍存在“盲目随大流”的情况,缺乏科学可靠的信息来源。中国农村区域广大,情况复杂,很多我们认为想当然的事情在这里并没有按照我们的一般想法实现,真正让我们体会到现实是残酷的 关键字:科学的指导,测土施肥,发展不协调。 2016年7月18日至8月22日,我在家乡展开了我们的暑期实践,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当我们真正走出课堂,走出家门,冲击与震撼却无处不在。 我此次下乡社会实践的地点主要是。所调查的项目包括:农户用肥习惯调查、化肥经销商调查和示范村走访等。与我同行的还有当地农业科技100的工作人员。结合我们的实践调查任务和农业科技100的宣传目的,我们把工作基本分为三个方面:农户走访,专业人员讲座和考察学习。我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到以下一些情况,并发现有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 农民缺乏科学的指导 大多数农民在化肥的种类的选择方面普遍存在“盲目随大流”的情况,缺乏科学可靠的信息来源。大多数农民的信息来源是电视,中央台和省台是他们比较相信的,但是看电视基本停留在娱乐的基础上,很少去看专门的农村科技、致富信息之类的节目。他们最信任的是亲戚朋友的推荐,而且购买时通常是和邻居、亲戚等搭伙去,大家往往是看别人买哪个自己就买哪个,没有真正的从品牌、营养元素含量等方面考察,由此肥料的质量和利用效率可想而知。而且农民缺乏品牌意识,当问到都了解哪些化肥品牌时,很多人都说不记得或不清楚,甚至有的连今年买的什么牌子的化肥都不清楚,如此的盲目和盲从,情况堪忧啊! 在化肥施用量方面农民也主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并没有做到因地制宜,也没有学习过相关的知识,使得出现化肥投入量高、收效差的情况。对于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基本每年的施用量变化不大;而对于某些经济困难的家庭来说,随意性还是较大,这不仅体现在施用量方面,在品牌的选择方面也是,主要决定他们的选择的是市场价格。

化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化肥到底给中国带来什么 ——专访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张福锁 近期,关于食品安全问题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化肥也再一次被旧事重提,引发质疑。这些年来,对化肥的争议从来没有停息过。在当前一个时期,如何科学理性看待化肥,在施与不施之间寻找一个合理的“度”?对此,记者专访了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张福锁。 “30%~50%的粮食增产源自于化肥,大约有一半的世界人口都依赖于化肥。” 化肥使用的历史已经超过150年,而我国大量使用化肥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当时,化肥对粮食增产发挥了“神奇的功效”,一度成为“一袋难求”的紧缺农资。我国花费极大的力气不断提高化肥生产供应量,2009年全国化肥用量达到5404.4万吨,而1949年为1.3万吨,60年内增长了上千倍。 但如今,这个数字却屡屡遭人诟病。对化肥所遭受冰火两重天的待遇,张福锁告诉记者,研究表明,世界30%~50%的粮食增产源自于化肥,如今大约有一半的世界人口都依赖于化肥。 从我国来看,化肥施用量增加的过程,就是我国粮食快速发展,跃上一个又一个台阶的过程,也是我国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全世界22%的人口的过程。从1949年到2009年,我国粮食作物的总产从1.1亿吨增至约5.3亿吨。其中,面积基本没有变,而单产从年均1.0吨/公顷增加到5.6吨/公顷,增加了4.6倍。在这个过程中,化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化肥就不可能有“温饱”。 而且,对化肥本身也应该科学认识。张福锁说,化肥是向作物提供养分的化学品,合理施用不仅可以向作物提供养分,增加作物产量,而且还能改善农产品品质,提升营养价值。 “化肥用量偏高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与我国国情是分不开的。” 张福锁坦言,我国确实存在过量施肥问题。按照农作物播种面积计算,2009年我国每公顷化肥用量为341公斤,以用量最大的氮肥与其他国家比较,我国水稻氮肥投入量是231公斤/公顷,日本和韩国分别为78公斤/公顷和110公斤/公顷;我国玉米氮肥投入量237公斤/公顷,美国不到150公斤/公顷。 “化肥用量偏高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与我国国情是分不开的。”张福锁说。首先,我国人均1亩4分地都不到,在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下,一家一户要在这样小的面积上确定用几斤几两氮肥是一件很难操作的事情。其次,中低产田占全国耕地将近70%,为了提高产量,不得不多用化肥。而这种地在发达国家多以休闲和生态功能利用为主,并不用于生产粮食。再次,我国施肥机械化程度低,化肥施用至今仍以人工为主,难以做到深施和精量施用。 当然,节肥增产增效也并非实现不了。张福锁介绍说,中国农业大学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可以把小麦、玉米氮肥用量控制到150~180公斤/公顷左右,比农民施肥量降低30%以上,产量不但不减,还可以增长5~10%。 “要真正在千家万户、千差万别的地块上实现科学施肥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将技术、政策和农民行动结合起来。” “但是,要真正在千家万户、千差万别的地块上实现科学施肥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将技术、政策和农民行动结合起来。”张福锁说,过量施肥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经济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民生问题,解决过量施肥问题,必须始终坚持“施增产肥、施经济肥、施环保肥”。

中国化肥行业态势分析

中国化肥行业态势分析 化学肥料简称化肥。用化学和(或)物理方法人工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化肥有氮、磷、钾组成,其原材料都有很强的资源性。我国80%尿素生产企业的主要原料是煤炭,煤或天然气合成氨,再生产尿素;磷肥的主要原材料是磷矿石与硫磺,我国对磷矿石作为资源性产品加以保护和限制出口,硫磺则大多由炼油厂回收生产,价格受原油价格的影响大;钾盐由于分布极不均衡以及钾肥企业垄断性越来越强,资源性最为突出。资源性产品具有需求刚性、稀缺性、边际开采成本递增等一些很难由市场定价的特性。自然资源稀缺性的日益突出,以及现代产权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资源性产品剔除短期的价格波动,从长期来看价格呈上涨趋势,在价格机制的传导作用下,其价格的上涨将给化肥的价格带来上涨压力。 化肥需求量短期上升,长期增幅减缓 从粮食供求来看,我国粮食的需求增长速度高于其供给速度,而要提高粮食产量,必须增加耕地面积或单位面积产量。在当前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的阶段,耕地面积增加可能性很小,只能靠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粮食单产提高的主要途径中,化肥占比40%、种子占比36%、农业机械占比11%、其他占比13%,所以,短期内要提高粮食的单产主要靠使用化肥。从以上分析来看,近期,化肥与农产品价格的变动是呈正相关关系的。 而从长期来看,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出现了从数量追求到对高品质农产品需求的变化,绿色、有机的品牌农产品销售价格高、

销售快,会诱使农产品生产者更多地使用有机肥料。同时,中国有着不到世界1/10的耕地,但是氮肥的使用率却占世界的1/3。过量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带来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出于对环境的保护,政府会出台政策限制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同时,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生活垃圾将会资源化,采用生态沟渠、生态隔离带等技术,以替代化肥的更多使用。所以,从长期来看,化肥需求量的增幅会有减缓的趋势。 水溶性肥料市场占有率会逐渐提高 水溶性肥料为速效型肥料,最适合短期作物如种苗的生长,只要浇水均匀,其分布就均匀,非常适合小型孔穴容器栽培,并且较易控制植物生长。从价格来看,水溶性肥料较便宜,为完全肥料,不必再加微量元素。而水溶性肥料不适合于生长期长的作物,在土壤中其效果不如在泥炭介质中好,并且施用水溶性肥料需较高技术,而且费工,也易从生长介质中流失,造成浪费与污染。 据国家化肥质检中心登记的统计数据,国内登记的水溶性肥料总计3433个,其中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产品433个,中量元素水溶性肥50个,微量元素水溶性肥1195个,含氨基酸类水溶性肥1010个,含腐植酸类水溶性肥745个。2009年上半年,我国南北都遭受了灾害,而农业部推广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性肥大规模应用救灾,同样取得夏粮的丰收。所以各种适应市场的、能够应对灾害性天气的水溶性肥料市场很大。水溶性肥料目前正处在由叶面少量应用转向大田批量应用关键时期。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经济作物用量已近50%,其中蔬菜和水果消耗了化肥总量30%和钾肥总量的40%,而蔬菜和水果等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