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项目教学法在“工科”教育中的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7
项目式教学推动下的电气控制类课程群教学改革作者:孙凤鸣孙犇渊黄超来源:《科技风》2024年第03期摘要:为顺应新工科建设中“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的要求,同时满足飞行器动力工程本科专业学生毕业要求中的“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发现、评估和选择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方法和技术,确定解决方案”的指标点,以课程群为教学研究对象,对学院电气控制类课程群进行优化重构。
将“伺服电机驱动控制”这一项目按课程进行分解,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工学”和“自动控制原理”三门课程中实行项目分段式设计与实践,增强课程群知识点间的衔接,培养学生以系统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技术博客等形式,补充项目设计过程中课堂外的知识,实现线上线下关联互通,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关键词:复杂工程问题;项目式教学改革;课程群;新能源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1 概述为增强在新一轮产业升级和科技革命中的竞争力,中国教育界在2017年2月开始了新工科建设。
新工科建设顺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趋势,对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工科建设中,强调研究“学科专业的新结构”,面向新经济发展需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开展新兴工科专业的研究与探索,对传统工科专业进行更新升级等[1]。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培养从事飞行器动力及其他能源动力装置设计、研究、生产运营和技术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目前正面临着能源动力装置电气化的挑战。
以全电飞机、多电飞机和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电气化浪潮正迅猛发展。
而该专业的电气控制类课程的课时相对有限,有必要以该类课程群为对象进行教学研究与探索,以提升授课效率和效果,适应传统工科专业更新升级的需求。
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是中国民航大学与法国航空航天大学校集团合办的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数理基础、广博学科专业知识、跨文化交流与协作、系统思维、卓越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从事航空工程领域的研发、制造与运行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端人才[24]。
第1篇摘要: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从高等数学实践教学的意义、内容、方法以及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引言高等数学是理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实践教学是高等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对高等数学的实践教学进行探讨。
二、高等数学实践教学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等数学实践教学使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掌握数学建模、计算方法、实验设计等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实际问题,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探索和实践,学生可以不断尝试新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创新精神。
3. 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实践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实践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理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高等数学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组织协调等综合素质。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同学、教师进行沟通,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高等数学实践教学的内容1. 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高等数学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
通过数学建模,学生可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数学建模包括实际问题分析、模型建立、模型求解、结果分析等环节。
2. 计算方法计算方法是高等数学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掌握各种计算方法,如数值积分、数值微分、矩阵运算等,以提高计算能力。
3.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高等数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根据实际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验证理论,提高实验技能。
科技信息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2年第33期纵观课堂管理的研究,大多聚集于基础教育,对高职院校的课堂管理关注较少,尤其是对“项目教学”模式下的高职理工类课程的课堂管理还缺乏针对性的研究,尚未建立符合改革形式下理工科高职生特点的课堂管理策略体系。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及课程改革实践经验,对“项目教学”模式下高职理工类课程课堂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1课堂管理现状与分析当前,高职课堂管理存在问题较多。
笔者认为,不同学科类型的课程存在的课堂管理问题既有其共性的地方,也有个性的地方。
只有通过针对性的研究,才能提出符合课程类型和受教对象特点的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
下面对高职理工类课程课堂管理比较突出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
1.1共性问题1.1.1课堂秩序混乱高职学生普遍为“90后”独生子女,奉行个人主义,个性强。
部分学生把个性自由定位为反规则,自由散漫、目空一切,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教师的课堂管理“漠视”或“不合作”,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上会存在许多不良习惯和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
1.1.2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由于高考录取的原因,高职生源素质更加参差不齐,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学习积极主动性和进取精神缺乏。
在课堂上,学生大多低着头默默地做自己的事情,课堂气氛异常沉闷,教师只能单方面在做“满堂灌”。
沉寂的课堂气氛使教师面临难以诉说的尴尬,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灵感[1]。
1.2个性问题1.2.1课程特点与学生素质的矛盾理工类课程尤其是基础理论课程内容多、概念多、关系多、数学推导多,具有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强、内容抽象、枯燥难懂的特点。
学习此类课程,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导能力,只有做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而这恰恰是高职类学生的短处。
高职生本身逻辑能力比较薄弱,并不擅长于逻辑思考和理论分析,对此类课程的学习就显得特别吃力。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摘要:传统的教学法已不适应高职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势在必然,本文旨在探讨项目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讨论了项目教学法在文学鉴赏教学、口语表达教学、应用写作教学、文献阅读和信息处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项目教学;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7-0-01一、何谓项目教学法所谓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项目可以是设计与制作一件产品,排除一个故障,提供一项服务等,可以是设计一个服务项目等大型项目,也可以是加工一个零件等小型项目。
这种方法起源于欧美,尤其适合于职业技术教育。
在教学实践中,技术领域里所有的产品几乎都可以作为项目,因此这一教学法在工科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最大区别表现在:传统教学法以理解与记忆为前提,强调对系统知识的传授,而项目教学法以行动为导向,强调对知识的实践运用。
它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两相比较,在强调技能培养的高职教学中,项目教学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大学语文中的应用大学语文课程是高等教育中为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基础性公共课程,其性质是对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基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母语教育。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大纲》(征求意见稿)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于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的应用型人才。
作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大学语文,应与普通高校的大学语文定位有所不同,普通高校应更偏重于人文性,高职应更加突出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听说读写的实用功能,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职业技能。
教学组织管理总第258期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学科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制作并将作品推销给客户为目的,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
这种学习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围绕问题编制综合课程,按照提出问题—提出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五个阶段,让学生在充分参与和讨论中提出解决问题或处理问题的方案,达到学习新知识、培养新能力的目的。
基于项目的学习倡导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知识和经验的理念,对工科大学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大学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当前,国内大部分高等院校以为企业输送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企业要求大学毕业生在走出校门的时候就能够很快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这就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程设计中要设置大量与实际生产制造相关的工程实践课程。
但是,长期以来,传统教育方式对大学根深蒂固的影响导致我国工科大学培养的毕业生仅仅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却严重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快适应新岗位的要求,导致企业还要重新开展新员工的培训。
目前,这个问题已经被广为关注,也进行过相对深入的探讨,单从教学层面来讲,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大学教学依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导长期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大学采取的教学模式依然是老师教学生学的课堂授课。
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授课为传递知识的主要手段,学生获取的是经过广泛论证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
由于教师在讲授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自由探究和交流讨论,学生只是借助口口相传获得某一个原理或实验结果,至于原理或实验结果的推演过程则被忽略。
而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学习方法恰恰是在探究原理或公式的过程中形成的,这就导致学生素质出现思维训练不足、动手能力差、合作精神欠缺、创新意识薄弱等不足。
发挥项目教学法在“工科”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 项目教学法能够使课堂中的实验教学与理论
知识良好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能够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
体,对于课堂中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
将就如何发挥项目教学法在“工科”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一定
的分析与探讨。
Abstract: Project teaching methods can combine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theory knowledge well, to make the
students become the subject in the classroom, and help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in the classroom. This paper will also
analyses how to play the role of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工科”教育;作用
Key words: project teaching method;"Engineering"
education;effect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
(2014)18-0253-02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各行业都同以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
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而随着新课改的
实施,人们也更为关注教学过程中新教学方法的使用。在我
国高校的工科教学课堂中,目前应用较多的还是传统的教学
方式,不能够很好地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通过何种方
式能够在工科课堂中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则成为了目前高
校教学最为关注的问题。
1 项目教学法的概念
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一种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并在教
师的实时指导之下使学生能够对这个具体项目进行制作、开
发的教学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共同对同一个项目
开展研究,也正是产学研一体化方式在高校教学中的体现。
通常其先由教师与同学共同对所要完成项目的任务以及目
标进行确定,并在任务明确之后进一步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以及步骤程序。当大体步骤确定之后,则安排学生不同的任
务并独立开展,之后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其项目开展
的情况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则能够有效地使学生将课
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投入到实际应用之中,从而使学生的项目
开发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
2 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项目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首
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不再特别关注课程内容的完整性
以及连续性,而是通过实际任务为核心,通过对项目的引导
使教学得以开展,并能够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使相关知识技
术得以良好地体现。其次,在授课过程中,由于教师以项目
的方式同学生共同开展,并辅以大量的讨论、发言等等,则
能够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参与到其中,这就能很好地
对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改变,从而成
为了教师引导、学生发表意见的良好课堂氛围。再次,在这
种项目教学中,学生不仅仅能够获得课程相关的知识,还能
够在这个过程中使自身掌握实际应用的能力以及大量的应
用经验,而这恰好是工科学生最为需要的能力。最后,在项
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传授者,还是
实际项目的引导者、组织者,通过教师在课前对本堂知识、
本堂项目、学生特点等都作好充分的准备,则能够使教师自
身的综合素质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很大的提高。所以说,
应用项目教学法,无论是对于学生而言还是对于教师而言都
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3 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3.1 确定项目方向 在项目教学实际开展之前,教师首先
应当制定出一个全面、周密的教学计划。在这个教学计划中,
应当对本学期之中所有安排项目教学的课程、课程数、项目
数量以及项目开展的时间都做出良好的制定,并在项目数量
确定之后对于每一个项目都应当做好全面具体的教学计划。
对于项目方向的确定来说,应当对开展此项目能够获得的能
力、需要的素质以及其中蕴含的知识点进行良好的掌握,并
能够在教师自身授课经验的基础上对课程实行良好的搭配,
并能够根据授课实际需要对相关知识点进行选择。另外,还
应当以任务为中心,使相关的实践能力以及理论知识得到良
好的整合,从而能够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任务保持时刻的
关注,并能够在项目开展的全程具有良好的实践以及体验,
也只有当学生自身掌握的知识理论同未来工作中所需要的
知识理论相吻合时,才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职业能力,而
这则正是教师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最需要关注的。
在教师开展项目的过程中,首先应当保证项目的目的
性,对于项目教学来说,其最为关键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
在项目的实践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的学习,从而掌握项目开
展过程中所能用到的技巧。其次,还应当保证项目的真实性。
对于项目来说,一定同实践紧密联系,即学生学习的项目应
当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从而使学生所学的技术能够较好地
应用到未来的实践当中。其次,还应当保证项目的启发性,
对于项目来说,还应当具有一定的内涵,这才能够使学生在
开展项目的过程中对其内涵进行充分的思考,这对于学生的
思维能力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后还应当保证项目的生动
性,因为只有生动、趣味性强的项目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
热情,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其中。
3.2 实施项目教学 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应当通过实际项
目的教学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实际工作的能力。在此过
程中,教师应当根据项目制定相关的任务,从而以任务模式
同学生开展实际的项目操作。首先,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
生分为几个组,并对不同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当学生领取
任务之后,就可以根据任务目标展开相关资料的收集,并在
收集足够的资料之后对其共同讨论、整理并得出最后的结
论。之后,再由教师对学生的项目展开情况进行评估、指正。
同时,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在掌握学生个体特点
的同时根据项目开展情况对学生展开适当的引导,此时应当
对引导的适度性起到良好的把握,从而防止由于过度干预而
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不到发挥。同时,教师还应当在项目开
展的过程中积极培养出良好的实践氛围,比如开展组内竞
争、组间竞赛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从而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其中。
3.3 展示项目成果 当学生项目实践完毕之后,教师就应
当根据学生项目开展的情况以及其表现情况进行及时的评
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当按照以往的考评方式,仅
仅依靠最终试卷的分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评,而是应当
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模式,比如将项目实践考评分为各个阶段
的考评,在项目开展的各个阶段中对学生的实时表现进行考
评。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先进的评价方式比如师生互评、
生生互评、组件评价的方式,从而以这种多角度、多层次的
评价方式使学生的项目开展情况得到真实的反映。另外,教
师还可以采取评价档案的方式,为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都制
定相关的档案,并在这个档案之中对学生从项目开展开始到
完成项目的各个过程的表现进行记录,并在项目结束之后根
据档案中学生的表现对其作出综合评定。而在对学生评价的
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表现突出之处一定应当对其给予正面的
鼓励,而对于学生表现不足之处则应当对其提供正确的思
路,从而使其保持学习的信心。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有效
地将以往课堂中“重结果”的观念转变为“重过程”,这就
会使学生自身成为了项目学习的评价者以及监督者,从而使
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的提高。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工科教育中使用项目教学法是非常必要
的,其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的知识,还能够在项
目实践的过程中使自身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这就需要高校工科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班级
学生实际情况,从而以适当、有效的项目教学方式为学生综
合素质的提高作出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力涛.由企业工程项目实践谈高职项目教学法[J].郑
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36-37.
[2]于海莹.基于工作过程中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思考[J].中国市场,2011(40):171-172.
[3]宋英超,吕宜忠,沈斌.运用“项目教学法”开展“工
学结合”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9(13):184-184.
[4]刘育东.外语教学中项目学习教学法的研究现状、问题
与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13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