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检查后企业应该怎么调账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5
企业所得税检查后的帐务调整税务机关进行所得税年度汇算检查后,纳税人除了必须按照检查处理决定书补交所得税税款之外,还必须对检查中发现的有关记账错误进行更正和调整,以防止出现明补暗退、前补后退或明退暗补、前退后补等问题。
一般而言,税务机关对企业所得税检查大多是跨年度进行的。
在某些专项检查中,税务机关也可能对纳税人本年度的所得税计缴情况进行检查。
也就是说税务机关进行所得税检查有两种情况:一是对本年度预缴所得税的检查;二是对以前年度的所得税检查。
因此,企业所得税检查后的帐务处理也因两种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纳税人按照税务机关的处理及处罚决定补文本年度所得税后的账务处理与企业正常的会计核算并无什么大的区别,仍然可按正常的会计业务进行核算。
因而,这里只讨论跨年度补交所得税后的账务调整。
[例1]:2001年7月,税务稽查机关对某企业进行纳税检查,发现该企业2000年多计提折旧25000元,多计提坏账准备37000元,12月4日购入电脑36500元全部计入管理费。
三项合计,企业少申报计税所得98500元,少缴纳所得税32505元。
税务机关除补税外,并处以少交税款50%的罚款计16252.50元。
企业当即将税款与罚款一并缴纳入库。
企业应进行如下账务处理:1、调整有关账户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规定,企业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调整有关账户,其分录为:借:累计折旧 25000坏账准备 37000固定资产 365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985002、计提应补交的所得税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2505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25053、结转调整后的利润额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5995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59954、缴纳税款及罚款税收罚款业务发生于2001年,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企业只能确认为2001年会计业务,应作分录为:借:营业外支出 16252.5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2505贷:银行存款 48757.5分析这一例题,我们会发现企业补交所得税的原因是企业未将某些会计事项与计税利润间的时间性差异因素进行调整。
企业所得税纳税检查后帐务调整时间:2008-5-28 11:54:29 点击数:250次企业所得税纳税检查后帐务调整主要是根据纳税检查查出的问题性质来进行的。
企业所得税纳税检查查补纠正的问题,可概括为如下两类:(一)对于查出的纳税调整误差额的纠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九条规定,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其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同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有抵触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纳税。
也就是说,目前企业按照会计核算的原则计算的利润总额与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两者有一定差异,因此必须进行纳税调整,即纳税人填报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时,应按财务会计核算计算出来的利润总额,调整为按税法规定计算出来的纳税所得。
在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检查时,对于属于纳税调整的项目,主要是从口径和计算时期来核对检查,如果发现企业纳税申报中其纳税调整额出现误差,应及时责其纠正,在帐上作补缴企业所得税和罚款会计处理。
不作其他帐务调整。
(二)对于查出的会计利润差额的纠正进行纳税检查时,对于企业会计利润的检查,主要从利润额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
如:1、通过“产品销售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帐户进行检查,该帐户贷方反映的是销售收入以及除产品销售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收入,多征或少征销售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直接影响利润额的增加或减少,因此可按误差额调增或调减利润。
2、通过“产品销售成本”帐户进行检查,“产品销售成本”帐户借方反映的是销售产品成本,发生错误属多记或少记销售产品成本的情况。
因此可根据误差的多少调增或调减利润。
3、通过“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帐户进行检查,这些费用有的属于集合分配帐户,有的属于期间费用,期末均转入“本年利润”帐户,查补纠正其误差额可直接调整增减利润。
4、通过“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帐户进行检查,投资收益与营业外收入是企业利润总额的组成部分,出现的误差直接影响企业的当期利润,因此,可按误差直接调整增减利润。
税务检查的账务调整税务检查的账务调整,是指纳税人根据税务机关检查结果,按照会计制度规定,把存在错误的账务处理调整为正确的账务处理,使账账、账证、账实相符。
正确、及时地调整账务,既可以防止明补暗退,又可避免重复征税,能使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资料与纳税人的会计核算资料保持一致。
如果只查补税款而不调整账务,除影响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外,还可能为今后的征收管理造成混乱,下次查账时还可能会出现重复劳动。
第一节账务调整的原则和基本方法一、账务调整原则:1、应符合国家税法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2、应坚持保证税基的原则,在做补税分录时,同时做增加税基的分录,以防止明补暗退问题发生;3、应坚持账实一致的原则;4、应坚持从简账务调整的原则。
二、账务调整的基本方法:在一个会计年度结账前,税务检查人员查出纳税人的错账或漏账,可以在当期的有关账户直接进行调整。
调整方法主要有:1、冲销调整法:就是先用红字编制与原分录相同的会计分录,冲销原有的记录,然后再用蓝字编制正确的会计分录。
冲销调整法适用于错用会计科目及会计科目正确但核算金额错误的情况。
一般在发现错误且没有影响后续核算的情况下,多使用冲销调整法。
2、补充调整法:按会计核算程序用蓝字编制补充遗漏事项或少记金额的会计分录进行调整,以更正错账,它适用于漏记或错账所涉及的会计科目正确,但核算金额小于应计金额的情况。
3、综合调整法:即补充调整法与冲销调整法的综合运用。
一般在错用会计科目时使用这种方法。
第二节主要地方税种的账务调整方法与查获额的分配(七)、企业所得税的账务调整:①查获额为本年度事项的账务调整企业所得税实行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的办法,如查获额属于本年度需要调整损益的错漏项目,可直接调整本期损益账户。
例如,查明某企业本年某月份多转主营业务成本20000元(法定税率33%),可以直接调整当年损益,调账会计分录为:借:库存商品20000贷:主营业务成本 20000借:主营业务成本 20000贷:本年利润同时 20000借:所得税6600贷:应交税金一应交所得税 6600这样处理不仅正确地补缴了税款,也保证了企业本年度利润表的准确性。
本年度内税务稽查调账方法【2017至2018最新会计实务】本年度内税务稽查调账方法如下所示:当税务机关检查的纳税期是本会计年度, 并且纳税人尚未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时, 纳税人可以采取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等方法, 直接调整被查年度, 亦即本会计年度的有关会计分录, 具体方法有以下三种:1.红字更正法(也称红字调整法即先用红字编制一套与错账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 予以冲销, 然后再用蓝字编制一套正确的会计分录。
这种方法适用于会计科目用错或会计科目虽未用错, 但实际记账金额大于应记金额的错误账款。
例:某商场销售白酒一批, 价款46800元(含税), 收妥货款存入银行, 该批白酒成本31000元, 企业作如下账务处理:借:银行存款贷:产成品应收账款该账务处理, 把两个本来不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硬纠在一起, 偷逃增值税、消费税等, 同时减少企业利润, 偷逃企业所得税。
应按照税收法规和财务制度将企业对外销售取得的收入按正常销售业务处理。
用红字冲销法调账如下:首先用红字冲销原账错误分录:借:银行存款 46800(红字贷:产成品 31000(红字应收账款15800(红字然后再用蓝字编制一套正确的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贷:产品销售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借: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借:产品销售成本贷:产成品2.补充调整法补充调整法是指如果应调整的账目属于遗漏经济事项或错记金额, 按会计核算程序用蓝字编制一套补充会计分录而进行调整的方法。
例:某商店(小规模纳税人)销售商品一批, 货款31200元, 购货方尚未支付货款, 经检查发现, 商品已经发出, 但该商店未做销售处理, 可采用补充调整法作如下账务处理:借:应收账款贷:商品销售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3.综合调整法综合调整法是补充调整法和红字调整法的综合运用。
一般说来, 税务稽查后, 需要纠正的错误很多, 如果一项一项地进行调整, 显然很费精力和时间, 因而需将各种错误通盘进行考虑, 进行综合调整。
【会计实操经验】税务稽查后的账务调整总思路笔者认为,税务稽查后的账务调整总思路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1、账务处理正确,会计与税法的差异而补税的,不需要对原账务处理进行调整。
例如:A企业2013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所得税率25%,经税务稽查后,查出业务招待费超限额10万元、列支赞助支出5万元,未作纳税调整,假设其他方面均无问题。
企业列支的业务招待费的账务处理如下:借:管理费用等 1000000贷:银行存款 1000000企业列支赞助支出的账务处理认如下:借:营业外支出 50000贷:银行存款 50000按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这样的处理是正确,但是税法对业务招待费的列支有限额规定,对赞助支出是不允许税前列支的,那么对于调整的部分,是不需要进行账务调整的,企业在补缴税款的时候,只需补缴的税款进行账务处理即可:借:所得税费用 37500[(50000 100000)×25%]贷: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37500借: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37500贷:银行存款 375002、企业账务处理错误造成的补缴税款,必须按会计的记账原则对原账务处理进行调整。
例如:某企业将自产产品用于本企业的办公楼修建,产品成本为20万元,同类不含税销售价格为30万元,企业的会计处理:借:在建工程 200‚000贷:产成品 200‚000像这种情况,增值税法上要视同销售,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不视同销售,企业正确的账务处理应是:借:在建工程 251‚000贷:产成品 2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30万×17%) 调账:借:在建工程 51‚000贷: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 51‚0003、对于一些不需要账务调整,但是涉税数据有变化的,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如:亏损数额的调整。
企业如何根据税务稽查结果进行调账税务稽查是国家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税务申报、纳税义务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审核和核实的一项重要措施。
税务稽查的目的是确保企业按法律规定缴纳税款,维护税收秩序。
在税务稽查过程中,一些企业可能会面临被要求进行调账的情况,以确保纳税申报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本文将从准备工作、调整流程、纳税申报变更和风险控制等方面探讨企业如何根据税务稽查结果进行调账。
一、准备工作和调整流程在税务稽查结果出来之前,企业需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准备好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和税务相关文件,包括凭证、账簿、合同等;2. 对企业的账务进行自查,确保财务会计记录的准确性和合规性;3.与财务团队和税务专业人士沟通,明确税务稽查结果的影响,并了解如何调整。
一旦税务稽查结果出来,企业需要及时进行调整,确保纳税申报的准确性。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调整流程:1.分析税务稽查结果:仔细分析税务稽查报告的内容,了解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需要进行调整。
2.制定调整方案:根据税务稽查结果,制定具体的调整方案。
这涉及到修改会计凭证、调整账簿和财务报表的记录等。
3.调整数据:根据调整方案,对税务稽查结果中存在问题的数据进行调整,确保纳税申报的准确性。
4.重新核算税务申报表:根据调整后的数据进行重新核算,确保纳税申报表的准确填报。
5.内部审查和复核:在进行纳税申报前,进行内部审查和复核,确保调整结果正确无误。
二、纳税申报变更根据税务稽查结果进行调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纳税申报的变更。
企业需要根据调整后的数据和财务状况重新核算并填报纳税申报表。
在进行纳税申报变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按照税务稽查结果进行变更:根据税务稽查结果,进行必要的纳税申报变更,确保将调整后的数据正确地体现在纳税申报表中。
2.确保报表准确填报:在填报纳税申报表时,要认真对照纳税申报变更前后的数据和调整内容,确保报表准确填报,不出现漏报、错报等问题。
一般纳税人在纳税检查后企业怎么调账【会计实务经验之谈】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日常稽查办法》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税务机关对其增值税纳税情况进行检查后,凡涉及增值税涉税账务调整的,应设立“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专门账户。
凡检查后应调减账面进项税额或调增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的数额,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凡检查后应调增账面进项税额或调减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的数额,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待全部调账事项入账后,应结出本账户余额,并对该余额进行处理,处理之后,本账户无余额。
值得关注的是,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偷税行为如何确定偷税数额和补税罚款的通知》的规定,偷税款的补征入库,应当视纳税人不同情况处理。
即:根据检查核实后纳税人当期全部的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包括当期留抵税额),重新计算当期全部应纳税额,若应纳税额为正数,应当作补税处理,若应纳税额为负数,应当核减期末留抵税额。
因此,对于该文所述企业在8月份少记的收入造成漏记的增值税,不管税务机关的纳税检查是在企业上年度会计决算编报之前还是之后进行,都应通过“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科目。
该科目的余额按照以上所述的原则进行处理,不能以税务机关的纳税检查是在企业上年度会计报表决算之后进行的,作为直接补税的依据。
根据应付税款的规定,涉及企业所得税的,还应设立“所得税”科目,该科目借方反映企业根据纳税所得计算出的所得税额,贷方反映税收减免或退回的所得税额。
该科目余额在借方,月末应将其借方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
核算企业本年度发生的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
其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以前年度多计收益、少计费用而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数额;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以前年度少记收益、多计费用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数额。
在处理补或退所得税等有关项目后,企业应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
企业税务稽查后的账务调整技巧在税务稽查实践中,税务稽查稽查机关稽查的账务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对本年度的账务进行稽查;另一种是对过去以往年度的账务进行稽查。
因此,税务稽查后的账务调整涉及到本年度的账务调整和跨年度的账务调整。
如果税务稽查机关稽查出的本年度的账务有错误,则企业只要按照红字更正法、补充调整法和综合调整法进行处理,有关红字更正法、补充调整法和综合调整法的详细内容,请参阅本章第三节第二部分年度结账前账务自查,及时账务调整规避纳税盲点的内容。
以下主要介绍税务稽查后的账务调整思路、跨年度账务调整技巧和增值税的账务调整技巧。
(一)税务稽查后的账务调整总思路
笔者认为,税务稽查后的账务调整总思路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账务处理正确,会计与税法的差异而补税的,不需要对原账务处理进行调整。
例如:A 企业2013 年应纳税所得额100 万元,所得税率25%,经税务稽查后,查出业务招待费超限额10 万元、列支赞助支出5 万元,未作纳税调整,假设其他方面均无问题。
企业列支的业务招待费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等10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0
企业列支赞助支出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5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
按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这样的处理是正确,但是税法对业务招待费的列支有限额规定,对赞助支出是不允许税前列支的,那么对于调。
企业怎么根据税务稽查结果进行调账?【会计实务经验之谈】企业接受税务稽查后,有的及时处理账务,进行纳税调整,但也有不少企业没有意识到纳税调整的重要性,补缴税款后就完事,不调整相关账务,有的虽作账务调整,但因财务人员业务不够熟练,会计处理不当,导致会计资料失真。
做好账务调整是巩固稽查成果、确保国家税收的重要一环,对企业来说也至关重要,否则可能会造成重复纳税。
稽查后企业账务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增值税方面。
1.增值税销项税。
(1)少计或不计收入不作调账处理。
主要包括由价外费用、逾期押金、以旧换新销售、还本销售等经济事项引起会计处理上少计或不计收入,少计销项税,税务稽查后不调增销售收入和销项税。
(2)视同销售货物不计销项税,税务稽查后不调增销项税。
2.增值税进项税。
(1)违规抵扣行为不调账。
违反《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将不得从销项税额抵扣的进项税额项目违法抵扣,税务稽查后不调减进项税。
(2)超前抵扣行为不调账。
未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增值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规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其进项税额申报抵扣的时间执行,提前抵扣进项税额,税务稽查后不调减进项税。
企业所得税方面。
1.对已查企业既有查补税前可扣除税金(营业税、房产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又有查补企业所得税问题的,账务调整差错率较高,被查企业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对税前可扣除税金又进行了重复列支,造成少缴当年度企业所得税。
2.查补企业所得税,加收罚款、滞纳金,企业在转账时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列支后,又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转入“本年利润”借方,列为当年支出,轧抵了当年度的利润总额(年度企业所得税申报未作纳税调整)。
3.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查补的未按预收账款申报缴纳的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被查企业在作账务调整时,直接列入“主营业务税金附加”,轧抵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所得税方面。
1.检查中有的企业仅按照《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上的罚款金额按时解缴入库,对《涉税联系单》上应补缴的个人所得税税款,不仅未向纳税人追缴,也未到有关税务机关申报缴纳。
【tips】本税法知识是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整理!
纳税检查后企业应该怎么调账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日常稽查办法》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税务机关对其增值税纳税情况进行检查后,凡涉及增值税涉税账务调整的,应设立“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专门账户。
凡检查后应调减账面进项税额或调增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
的数额,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凡检查后应调增账面进项税额或调减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的数额,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待全部调账事项入账后,应结出本账户余额,并对该余额进行处理,处理之后,本账户无余额。
值得关注的是,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偷税行为如何确定偷税数额和补税罚款的通知》的规定,偷税款的补征入库,应当视纳税人不同情况处理。
即:根据检查核实后纳税人当期全部的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包括当期留抵税额),重新计算当期全部应纳税额,若应纳税额为正数,应当作补税处理,若应纳税额为负数,应当核减期末留抵税额。
因此,对于该文所述企业在8月份少记的收入造成漏记的增值税,不管税务机关的纳税检查是在企业上年度会计决算编报之前还是之后进行,都应通过“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科目。
该科目的余额按照以上所述的原则进行处理,不能以税务机关的纳税检查是在企业上年度会计报表决算之后进行的,作为直接补税的依据。
根据应付税款的规定,涉及企业所得税的,还应设立“所得税”科目,该科目借方反映企业根据纳税所得计算出的所得税额,贷方反映税收减免或退回的所得税额。
该科目余额在借方,月末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