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导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40 KB
- 文档页数:4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PPT1)教学目标1.联系日常现象,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2.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及菌落实物,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3.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4.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并且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难点:如何确认培养基中的菌落类型及描述它们的特点。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图片,猜一猜它们是什么生物?(PPT2)教材导学自主学习1.学生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66~67内容,回答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学生活动二:阅读分析教材P68~70的内容,回答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PPT3)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合作探究点拨升华学生活动三:学生探究问题。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探究点一区别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
(PPT4~7)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有哪些?(PPT8)教师点拨:细菌菌落:小;大多数光滑粘稠或干燥粗糙真菌菌落:大;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红,褐,绿,黑,黄色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将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接种;提供适宜温度培养。
结合教材P68~P69,各小组讨论设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方案,看哪个小组设计得更加合理。
(PPT9~17)教师点拨:提出问题:硬币上有大量细菌吗?作出假设:硬币上有大量细菌。
制订计划:(1)贴标签将两套培养皿贴上标签,编号为1号、2号;(2)接种,1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2号培养皿打开培养皿用硬币在培养基上按一下,然后盖上盖子。
(3)将1、2号两套培养皿同时放在恒温环境中培养。
《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得出结论并汇报:问题:思考讨论堆肥桶里已经发生了什么?现在正在发生什么?学生讨论汇报:细菌和真菌在堆肥桶里生活和繁殖,分解了垃圾中的有机物,获取能量,消耗了氧气,产生了很多其他物质,比如二氧化碳和酒精,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菌和真菌大量繁殖,有机物得到了快速的分解。
垃圾腐烂程度逐渐加深。
进一步预测:堆肥桶里发生的过程,在生物圈中也时时刻刻发生着,生物圈中的动植物遗体未来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据下图回答:动植物的遗体,通过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产物回归自然环境,通过光合作用等又被植物利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生产氧气,物质和能量继续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和流动。
细菌与真菌作为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循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示:分解者和物质循环关系示意图环节3:制定环保行动计划背景资料:人类生活产生很多垃圾,若用垃圾填埋法处理来讲,分解一般需10~20 年。
目前北京市共建有17个垃圾处理场并主要采取卫生填埋的方式对垃圾进行处理,设计处理能力为12148t/d,实际的处理量为17562t/d。
如果按照现在的垃圾产生量、填埋量和填埋速度计算,几年之后北京现有的垃圾填埋场将被填满。
就是说,北京市产生垃圾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分解的速度。
那么,我们能做点什么?活动:学生讨论,梳理学生发言中的要点:1.减少生活垃圾的生成--极简主义生活,低碳生活(衣食住行)2.对不可避免的垃圾进行分类提问:为什么进行垃圾分类?资料:不同垃圾的降解特点以及新型可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塑料制品在自然降解时间几年到几百年不等(展示塑料和厨余垃圾分解的对比实验),PET材料极难降解~日本发现了艾德昂菌属的可分解PET的细菌;PHA系列材料制品废弃后无需堆肥,于土壤、污水、河水、海水中经3~6个月可被微生物分解成CO2和H2O等结论:不同的垃圾降解特点不同,要进行不同处理:回收,填埋,堆肥……3.家庭厨余垃圾堆肥有意义,促进物质循环,还可以用于养殖花草补充:蚯蚓也可以用于堆肥。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优秀说课稿《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中,教材是从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入的,然后例举实例,介绍了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的危害,接着又讲述了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实例。
引导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用所学的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列举它们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通过对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辨证地看问题。
三、重难点:能说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列举它们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影响,体验从正反两方面看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1、分析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所扮演的角色,思考如果没有它自然界将会是什么状况?由学生分析回答。
2、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的辅助下,探讨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回答,教师纠正补充。
(板书)作为分解者参加物质循环3、由学生课后培养的腐烂的水果和长毛发霉的面包,具体分析细菌和真菌是怎样分解面包、梨等物质的。
最终的产物是什么,意义何在?4、从学生身上或学生身边所发生的细菌和真菌使人或动植物致病的例子说起,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指导学生积极预防。
(板书)使动植物和人患病5、通过一些实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共生的现象和概念及共生对动植物、人和环境的好处。
6、指导学生阅读课后材料“以菌治虫”,并结合共生现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板书)与动植物共生7、引导学生讨论和评价三个实验方案,选出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并说明各个实验方案可行或不可行的道理。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
本章是生物种类的延续,同时也为无细胞结构的病毒讲
在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的生态系统中已经对细菌有了一
其次是学生对细菌真菌的了解不够全面,
同属教学重难点的,在本栏书写)
菌落
)接种:将少量的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这个过程叫接种。
)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
)列表比较细菌
比细菌菌落大
)形态:细菌个体微小,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
)抗生素——真菌产生,可以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
如:青补充说明,没有可以不写)。
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知识与技能1. 概述细菌、真菌呼吸作用的机理。
2.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3.列举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4. 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探究活动、多种媒体演示(视频、图片等)、启发互动、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等策略,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活动体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观察、资料分析、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达成学习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有益、有害关系的典型事例,体验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看待问题。
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自制PPT;幻灯片;馒头发霉产生二氧化碳与新鲜馒头没有产生二氧化碳的对比实验装置的制备;检测二氧化碳的澄清石灰水;人体细菌、真菌分布的视频;学案。
师:提问:幻灯片出示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生活中食品变质现象,站在人类的角度看,这种现象是有害的,从大自然的角度看呢?生:能够说出自己生活中的食品变质现象,体会其对人类生活有害。
从大自然的角度看,细菌、真菌充当分解者,可能是有利的。
师:大自然中是否也有类似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中细菌、真菌获取营养物质的方式有没有共同特点?生:能够列举出枯枝落叶、动植物遗体被分解等现象。
思考说出这些现象中的细菌、真菌均以动植物遗体或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称为腐生菌。
师:当细菌、真菌分解有机物时有没有其他物质产生?生:通过回顾初一学过的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能够说出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提出课题。
)(一)、细菌、真菌分解馒头中有机物的过程师:如图所示:创设细菌、真菌分解馒头中淀粉产生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师生共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及分析实验现象。
(有条件的学校设计为学生分组实验,每个学生都动手参与和感受,效果会更好)下图1装置:教师提前一周把新鲜的馒头密封在广口瓶内(用保鲜膜密封漏斗口),放置于温暖的环境或暖气上(教师通过尝试发现也可以把已经发霉的馒头提前一天密封在广口瓶内,放置于温暖的环境或暖气上也有非常明显的实验效果),在上课前把等量的新鲜馒头放置于广口瓶内密封做对照。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
中的作用》导学案
知识目标:
.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
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学习重点、难点
.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的共生。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思考并讨论问题:“假如没有真菌和细菌,生物圈会是
什么状况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促进物质
循环。
、以小组为单位,边看腐烂、生霉的水果和面包边观看,
并结合教材第67页讨论题2,积极讨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2、阅读和观察文中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之上讨论细菌
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发挥的作用。
学习任务二: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能引起动植物和人患
病。
、根据自己生活经验,举出所熟悉的细菌和真菌致人患
病的例子,并分析某种疾病是哪种微生物危害所致。
2、观看展示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的内容和
图片,进一步了解患病的例子。
3、观察本地农作物患病的图片,认识农作物病害对农
业生产的影响。
4、了解细菌和真菌使农业害虫致病的例子,认同以菌
治虫的观点。
学习任务三:了解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现象。
、观看大屏幕,观察地衣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然后请你
描述一下什么叫“共生”。
2、观看大屏幕,观察豆科植物的根瘤,小组讨论根瘤
的固氮过程。总结出生物固氮的优点。
3、列举菌类与动物共生的例子。
学习任务三:尝试评价实验方案。
阅读教材提供的“评价实验方案”,分组讨论哪一个实
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
三、系统总结:
(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构建知识体系。小组
内进行交流。)
四、尝试应用:
、每年的秋天,一部分植物会落叶.对落叶的处理方法有
三种:焚烧,填湖,掩埋.晴分析,你会选择哪种处理方式。
2、有些细菌和真菌可以计生在动植物体内,使他们患病;
有些细菌和真菌也能与动植物共生.那应该怎样看待细菌和
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
五、当堂练习:
.判断题:
(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
(
)
(2)枯草杆菌能使梨和香蕉等水果腐烂
(
)
(3)地衣属于真菌
(
)
(4)有些细菌和真菌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无联系,
叫共生(
)
2.臂癣、甲癣等是由(
)引起的。
a.寄生虫
b.真菌
c.链球菌
d.病毒
3.对自然界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的是(
)
a.腐生细菌
b.寄生细菌
c.病原菌
d.螺旋菌
4.细菌和真菌对环境的作用是(
)
a.破坏
b.保护
c.调节物质
d.无作用
5.一般有经验的农民都知道,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一
般的庄稼是长不好的,但是豆类作物却往往生长很旺盛,这
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