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脱肛的原因及诊治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蛋鸡脱肛的原因及诊治蛋鸡脱肛是指蛋鸡的直肠部分不慎掉出体外,这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饲养密集的养鸡场中更为常见。
蛋鸡脱肛一旦发生,会给鸡只的生长和生产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及时诊治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蛋鸡脱肛的原因和诊治方法两个方面来进行详细介绍。
一、蛋鸡脱肛的原因1.疏忽管理蛋鸡脱肛的原因之一是疏忽管理,包括饲料不合理、环境脏乱等,这些都会导致蛋鸡的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引发脱肛的现象。
2.鸡只品种蛋鸡脱肛的发生还与鸡只的品种相关,有些品种的蛋鸡更容易出现脱肛的情况。
3.营养不良饲料的营养不良也是蛋鸡脱肛的一个重要原因,缺乏必要的营养元素会导致蛋鸡的肠道问题,从而引发脱肛。
4.感染疾病蛋鸡在生长过程中容易感染各种疾病,例如大肠杆菌病、鸡腹膜炎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蛋鸡的直肠受到感染和损害,导致脱肛的发生。
5.生长速度快部分蛋鸡生长速度快,体重增长过快会导致骨骼和韧带无法适应,也会引发蛋鸡脱肛的问题。
二、蛋鸡脱肛的诊治方法1. 诊断当发现蛋鸡出现脱肛的情况时,需要及时带领兽医进行诊断确认,明确造成脱肛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2. 营养管理在预防蛋鸡脱肛的方面,合理的饲料营养是至关重要的。
饲料要保证营养均衡,蛋鸡所摄取的饲料要符合其生长发育的需求,合理的营养管理能够降低蛋鸡脱肛的发生概率。
3. 饮水管理蛋鸡的饮水管理也尤为重要,要保证蛋鸡有充足、清洁的饮水,防止蛋鸡因为饮水不足或者饮水污浊而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4. 饲养环境卫生良好的饲养环境是预防蛋鸡脱肛的重要因素之一。
饲养场所要保持干燥、通风,并保持清洁卫生,减少霉菌、细菌的滋生,降低蛋鸡感染疾病的概率。
5. 药物治疗对于已经出现脱肛的蛋鸡,需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针对脱肛的具体原因,可以选用抗炎、止痛等药物进行治疗。
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进行使用,防止用药不当导致其他不良反应。
6.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脱肛的蛋鸡,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蛋鸡脱肛的原因及诊治蛋鸡脱肛是指蛋鸡直肠的一部分伸出肛门外,形成肛外脱垂。
蛋鸡脱肛严重影响了蛋鸡的生产性能,导致蛋鸡生长缓慢、体重下降、蛋产量减少,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蛋鸡死亡。
本文章主要探讨蛋鸡脱肛的原因及诊治。
1、环境因素:蛋鸡所处的环境可能会导致蛋鸡脱肛。
例如笼子过小、密度过大、传染病患者过多、走地过高等都会导致蛋鸡脱肛。
2、营养不良:蛋鸡在繁殖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来支持生长和蛋产,如果饲料营养不良或者饮水不足,蛋鸡机体的免疫力会下降,容易导致脱肛。
3、缺乏运动:由于笼子中蛋鸡的运动空间有限,在长期缺乏运动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蛋鸡排便不畅,习惯性便秘,蛋鸡在长时间强压排便通过肛门。
4、病理因素:蛋鸡脱肛也可能是因为蛋鸡本身有某些疾病导致的,如肠道感染、受到毒素的影响等。
蛋鸡脱肛的主要表现是蛋鸡排便后直肠并没有完全恢复原状,依旧露在肛门外。
脱肛的程度和严重程度不同,轻微的脱肛只会露出一点点,而严重的脱肛甚至可以观察到肠道的内脏器官。
诊断蛋鸡脱肛的方法是通过观察蛋鸡的肛门和排泄情况。
如果蛋鸡排便后肛门部位有凸出物,则表示蛋鸡有脱肛病症。
此外,还需要进行详细的肛门检查,观察直肠的位置是否正常,检查肛门周围组织是否畸形。
1、药物治疗蛋鸡脱肛的初期可以使用药物治疗。
治疗药物主要有促进肛门收缩和止泻药物。
2、手术治疗如果蛋鸡出现严重的脱肛病症,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方法有直肠复位和直肠切除两种。
直肠复位是通过手术将蛋鸡脱垂的直肠复位到肛门内部,进行缝合修补。
直肠复位适用于脱肛程度较轻,情况不是很严重的蛋鸡。
直肠切除适用于蛋鸡出现直肠坏死或者直肠过长的情况。
直肠切除手术是将直肠切除后再将肠的两端进行吻合,并将残留的直肠和肛门贴合缝合,以使之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3、预防措施为了预防蛋鸡脱肛,饲养环境条件必须保证干净、卫生和充足的饮用水;蛋鸡的饮食营养要合理充足,不能缺乏必要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适当的空间让蛋鸡有足够的运动空间避免排便不畅留下后遗症。
蛋鸡脱肛的原因及诊治蛋鸡脱肛是家禽饲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会给鸡的生产和饲养带来一定的影响。
蛋鸡脱肛的原因复杂多样,对其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维护鸡的健康和饲养生产十分重要。
一、蛋鸡脱肛的原因1. 疾病因素:蛋鸡脱肛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疾病引起。
比如肠炎、痢疾、肠道寄生虫等疾病会导致蛋鸡大便异常,从而造成脱肛现象。
2. 饲养管理不当:蛋鸡脱肛的原因还有可能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
例如饲料营养不均衡、鸡舍环境不卫生、温度湿度不适宜等都可能导致蛋鸡出现腹泻、便秘等情况,从而引起脱肛。
3. 饲料问题:蛋鸡脱肛的原因还可能与饲料有关。
饲料中的铅、砷等重金属超标会引起蛋鸡消化道溃疡,增加蛋鸡脱肛的发生几率。
4. 鸡群混群:在饲养过程中,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鸡混群饲养会导致饲料浪费、互相挤压等现象,增加蛋鸡脱肛的概率。
5. 品种问题:部分蛋鸡在选育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遗传问题,使得其肛门部位较为松弛,容易脱肛。
6. 外力因素:在饲养过程中,蛋鸡肛门部位遭受外伤、挤压等外力因素也有可能引起脱肛。
1. 诊断:蛋鸡脱肛的诊断通常可以从蛋鸡的排泄物状态以及肛门周围的情况来判断。
正常的蛋鸡排泄物应该是呈褐色,形状饱满的粪球状,不应该有明显异味。
而患有脱肛的蛋鸡通常会出现排泄物异常、肛门红肿、明显脓液或血液等情况。
在饲养过程中,我们需要经常观察蛋鸡的排泄物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处理。
2. 治疗:一旦蛋鸡出现脱肛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需要对蛋鸡进行隔离,避免蔓延传染。
然后,对蛋鸡的肛门部位进行清洁和消毒,并给予局部的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采用外用药物、消炎药、止泻药等进行治疗。
3. 饲养管理:在治疗的需要对蛋鸡的饲养管理进行调整。
需要检查饲料的质量,保证饲料的卫生和营养均衡。
需要对鸡舍环境进行清洁消毒,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卫生。
合理的喂水和喂食管理也是脱肛防治的重要措施。
4. 疾病防控:蛋鸡脱肛的防治需要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
蛋鸡脱肛的原因及诊治蛋鸡脱肛一般指的是鸡的直肠和肛门从腔内膨出,无法自行恢复到正常位置或必须手术处理。
蛋鸡脱肛对鸡的健康和生产非常不利,因此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蛋鸡脱肛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原因:蛋鸡脱肛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引起的。
1. 脱水:过度脱水会导致鸡的肠道收缩和腹泻,这可能会导致蛋鸡脱肛。
2. 胀肚:鸡的胃可以通过吃东西来膨胀,膨胀的胃可以挤压直肠和肛门,从而导致蛋鸡脱肛。
3. 患病:一些病毒、细菌、寄生虫或真菌感染可以导致蛋鸡脱肛。
4. 营养不良:饲料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可能会导致鸡的消化系统功能障碍,蛋鸡脱肛风险增加。
症状:当鸡蛋鸡脱肛时,可以看到脱出的肠道和肛门,呈现出流脓、肛门肿胀、出血、不活动和腹泻等症状。
在一些情况下,蛋鸡可能会试图恢复肛门到正常位置,但失败了,这会导致大面积肿胀和疼痛。
除了肛门之外,因为排泄不畅,蛋鸡可能会出现贫血、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等症状。
治疗方法:一旦发现蛋鸡脱肛,应当立即采取行动。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治疗方法:1. 戴手套仔细检查和清理肛门周围区域,确保鸟的消化道没有堵塞物,防止细菌进入身体。
2. 为鸟提供足够的水和食物,让鸟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以加快肛门愈合。
3. 抗生素和其他药物,例如止血药和消炎药,可以用于控制感染和减轻蛋鸡的疼痛。
4. 糖浆和盐水都可以用于促进肛门愈合,并在愈合过程中保持鸟的体力和水分摄入。
5. 在极端情况下,手术可能是必要的,这可以允许肛门重新放置在适当位置。
需要指出的是,预防蛋鸡发生脱肛比治疗要重要得多。
为了防止发生这种情况,养殖者需要提供干净、清洁、舒适的栖息地,为鸟提供充足的水和食物、保持空气流通、定期给予鸟接种疫苗,避免过度用药等。
另外,饲料需要多样化,包括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基本营养素。
应该定期检查肛门和翅膀尖,以及观察是否出现腹泻等症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蛋鸡脱肛的原因及诊治
蛋鸡脱肛是指蛋鸡排泄器官直肠从肛门之外脱出,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蛋鸡死亡,因此蛋鸡养殖户在日常养殖中应引起重视。
1.饲料不合适。
鸡蛋中含有大量的铁质,如果饲养时给鸡喂食铁质较多的饲料,会因直肠排钙过多,导致直肠壁出现疤痕,而此时肛门周围的肌肉组织并不紧密,一旦蛋鸡用力排便过度或者卵子过大,就容易导致直肠脱出。
因此,调节饮食,控制饲料中铁的含量,可以减少蛋鸡脱肛的发生。
2.头重尾轻
饲养过程中,蛋鸡生长发育的不平衡,如体重不平衡,即头重尾轻,致使腹部脂肪过多集中在肛门周围,增加了直肠脱出的风险。
蛋鸡的生存环境非常重要,如饲养的温度、湿度、通风是否合适,卵积存器是否对蛋鸡造成压力等,都会影响蛋鸡的排便功能。
如果环境条件差,可能导致蛋鸡长期憋便,使得便秘严重,直肠脱出也更容易发生。
一旦发现蛋鸡脱肛,必须及时诊治。
处理时首先要把蛋鸡放在干净、柔软的纸上,保持翅膀向前,用一只手将脱出的直肠往回缩,并用另一只手慢慢捏压肿胀的肛门周围,这样能减轻直肠的压力,缩回直肠。
当直肠纳入肛门后,用凡士林或橄榄油涂抹直肠周围的肌肉组织,使其变得柔软,顺畅,减少直肠再次脱出的机会。
总之,对于出现脱肛问题的蛋鸡,要及时诊治,发现异常及时进行临床治疗。
在养鸡的过程中,注意调整饲料、环境、体重等因素,预防蛋鸡脱肛的发生,维护蛋鸡健康成长。
蛋鸡脱肛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蛋鸡脱肛是一种常见的蛋鸡疾病,常常给养殖户带来诸多困扰。
蛋鸡脱肛的发生不仅
影响了蛋鸡的生产性能,还给蛋鸡带来了严重的健康问题。
正确了解蛋鸡脱肛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对于蛋鸡养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蛋鸡脱肛的发生原因
1. 饲料问题:过度粗糙的饲料容易刺激蛋鸡的肠道,导致蛋鸡脱肛。
2. 缺乏维生素:蛋鸡缺乏维生素A、D等营养物质时,会导致蛋鸡的肠道出现溃疡、
炎症,从而引发脱肛。
3. 环境问题:不良的饲养环境、过度拥挤、饮水不洁等因素会导致蛋鸡脱肛。
4. 疾病感染:蛋鸡如果感染了一些肠道疾病,如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也容
易导致脱肛。
二、蛋鸡脱肛的临床症状
1. 脱肛:蛋鸡脱肛的表现为肠道直肠突出,甚至直接从肛门内外脱出,在严重的情
况下可以导致蛋鸡死亡。
2. 体重减轻:蛋鸡因为脱肛会影响到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导致体重减轻。
3. 精神萎靡:脱肛的蛋鸡会出现精神消沉、食欲不振的情况。
4. 蛋品质下降:蛋鸡脱肛会影响到蛋的品质,出现异味、变形等情况。
三、蛋鸡脱肛的防治措施
1. 饲料管理:合理搭配饲料,保证饲料的质量和营养平衡,尽量避免给蛋鸡过于粗
糙的饲料。
2. 补充维生素:在蛋鸡的日常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D等营养物质,有效预防蛋鸡脱
肛的发生。
3. 环境卫生:保持蛋鸡饲养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清洗饮水器、饲料槽等设施,避免
蛋鸡因为环境问题而导致脱肛。
4. 疾病防治:定期为蛋鸡做好常规的疫病预防工作,保证蛋鸡健康。
产蛋鸡脱肛的原因及防治笔者在走访养鸡专业户时,发现目前养鸡户中普遍存在蛋鸡脱肛问题,低的发病率为1-2%,高的达8%,严重影响产蛋,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一、发病原因笔者经调查发现,引起脱肛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四种:1、疾病引起脱肛慢性(习惯性)拉稀性疾病均能引起脱肛。
如鸡伤寒、慢性禽霍乱、禽副伤寒、长期喂霉变腐败饲料引起的消化道炎症、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发病后期等,这些病都能引起拉稀。
拉稀后导致脱肛的原因有二:一是长期拉稀导致机体中气下陷,肛门失禁而脱肛;二是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至肠管、输卵管及泄殖腔并发生炎症,产蛋时,蛋排出困难,过度努责而引起脱肛。
2、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脱肛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脱肛,原因之一是鸡群过早产蛋,母鸡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骨盆尚未发育完好。
产道狭窄,无法承受产蛋的强大压力,造成难产脱肛。
其次是育成期蛋鸡过于肥胖,多因饲料中热能和蛋白质含量过高,脂肪在体内蓄积,特别是肛门周围脂肪的蓄积引起难产而脱肛。
再次是光照程序不当,给予的光线太强或光照时间太长,都会造成母鸡早产而脱肛。
此外,蛋鸡的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应激等因素亦能作用于产蛋过程而脱肛。
3、高产而引起脱肛有的养鸡户在产蛋高峰期,过分加强营养,特别是补充蛋白质,使鸡产蛋过多,双黄蛋过大,特大蛋比例达1-2%,使蛋鸡处于超负荷状态,致使蛋鸡中气下陷,肛门失禁而脱肛。
4、产白壳蛋的鸡,脱肛发生率高于产褐壳蛋的鸡,这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二、预防1、加强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在整个育雏育成期,必须严格掌握饲养标准和光照管理程序,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保证蛋鸡不过肥、不过瘦、不早产,鸡群体质均匀,使之良好地进入产蛋期。
2、注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加强饲养管理,勤观察蛋鸡的粪便变化,发现拉稀的鸡只及时检查病因并加以治疗。
防止饲喂霉败饲料。
在追求效益的同时要考虑鸡只的潜能和鸡只承受能力,产蛋高峰期应特别关注高峰度与高峰期的长短。
三、治疗1、轻度脱肛病鸡不产蛋时看不出脱肛,只是产带血蛋或产蛋时发生咯咯的痛苦努责声,或有轻微的脱出物突出于肛门之外,但很快会回缩到体内,这时要及时查出原因,除去病因并加以治疗。
蛋鸡脱肛的原因及诊治蛋鸡脱肛是指蛋鸡鸡肛突出或外出,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的皮肤红肿、肿胀、糜烂、出血,并伴有肛门区疼痛、瘙痒、排便困难等症状。
蛋鸡脱肛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营养不良:饲料中缺乏必需的营养元素,如高蛋白、高纤维、维生素C等,容易导致蛋鸡消化道功能紊乱,造成脱肛。
2. 腹压增大:蛋鸡长时间站立或吃食过多,容易导致腹压增大,使得直肠向外突出。
3. 鸡场环境不良:饲养环境湿度过高、温度过低、排泄物清理不及时等,容易导致蛋鸡肛门周围皮肤湿疹、感染,从而引起肛门脱垂。
4. 病理性因素:蛋鸡出现肠道感染、寄生虫感染、消化道功能异常等疾病时,容易导致脱肛。
对于脱肛的蛋鸡,需要及时进行诊治,以避免病情加重或发生并发症。
以下是蛋鸡脱肛的诊治方法:1. 诊断:脱肛的蛋鸡肛门周围有红肿、肿胀、糜烂、出血等症状,且伴有肛门区疼痛、瘙痒、排便困难等表现。
兽医师可以根据这些症状进行初步诊断,必要时还可以进行肛门检查和其他实验室检查,如粪便检查、细菌培养等,以确定诊断。
2. 环境调节:保持鸡舍干燥清洁,控制饲料的质量和数量,避免过度喂食,尽量减少腹压,为蛋鸡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 饮食调整:调整蛋鸡的饮食结构,增加蛋鸡饲料中的蛋白质、纤维素和维生素C含量,保证蛋鸡的营养摄入。
4. 药物治疗:根据蛋鸡的具体情况,可以使用抗生素、止痛药、抗炎药等进行治疗,以缓解症状和控制感染。
5. 外科手术:对于蛋鸡脱肛的病情较为严重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可以考虑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可包括肛门矫正术、肛门环扎术等,以纠正脱肛并修复受损的组织。
蛋鸡脱肛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但如果得到及时的诊治,多数情况下可以得到良好的疗效。
饲养蛋鸡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合理调整饲料结构,防止蛋鸡脱肛的发生。
蛋鸡脱肛的原因及诊治
蛋鸡脱肛是一种常见的鸡类疾病,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的组织突出或脱出。
蛋鸡脱肛
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蛋鸡肠道炎症:蛋鸡在生长过程中容易感染肠道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导致肠道炎症。
肠道炎症会引起蛋鸡的肛门组织肿胀,导致脱肛。
2. 蛋鸡肠道功能障碍:蛋鸡肠道功能受损或者肠道功能不协调也会导致脱肛。
肠道
功能障碍可以由肠胃疾病、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等引起。
3. 蛋鸡饮食问题:蛋鸡在饲养过程中,如果饮食不均衡或者饲料中缺乏必要的营养
物质,会导致蛋鸡的肠道功能失调,从而引发脱肛。
4. 养殖环境不良:蛋鸡的养殖环境如果不卫生或者湿度过高,会造成蛋鸡不适应和
压力增加,从而引发肠道炎症和肠道功能障碍,最终导致脱肛。
诊治方面,一旦发现蛋鸡脱肛,应及时进行处理。
具体的诊治方法如下:
1. 药物治疗:在开始诊治时,可以给蛋鸡服用一种叫做「铜足难口服复方液」的药物,该药物可以缓解肠道炎症,促进肛门组织恢复。
2. 预防感染:给蛋鸡饮用清洁的水源,保障饮水卫生,并适时给蛋鸡进行预防性的
免疫接种,预防感染。
3. 营养调理:给蛋鸡提供均衡的饲料,保证蛋鸡获得充分的营养,改善肠道功能。
4. 改善养殖环境:保持鸡舍的清洁,减少湿度和粪便的滞留,提高蛋鸡的生活质量,减少脱肛的发生率。
蛋鸡脱肛的原因主要与肠道炎症、肠道功能障碍、饮食问题和养殖环境不良有关。
在
诊治方面,可以通过药物治疗、预防感染、营养调理和改善养殖环境等途径来缓解和预防
脱肛的发生。
蛋鸡脱肛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蛋鸡脱肛是指蛋鸡因为某些原因导致肛门内脱出直肠,这是一种严重的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鸡的生产性能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蛋鸡脱肛的发生原因主要为营养不良、环境不良、饲养管理不当等。
脱肛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肛门红肿、疼痛、有轻微的出血等。
针对蛋鸡脱肛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改善饲养管理、营养合理搭配饲料、加强环境卫生等。
一、蛋鸡脱肛的发生原因1. 营养不良:蛋鸡缺乏必要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导致消化系统功能失调,肛门脱出直肠。
2. 环境不良:蛋鸡的饲养环境潮湿、通风不良,会导致蛋鸡免疫力下降,易患腹泻等疾病,间接导致脱肛情况的发生。
3. 饲养管理不当:鸡舍空间过于拥挤、饮水不洁净、饲料不干净等饲养管理不当会直接影响蛋鸡的健康状况,导致脱肛情况的出现。
二、蛋鸡脱肛的临床症状1. 肛门红肿:脱肛的蛋鸡肛门处会出现红肿现象,有时还会伴有破皮、疼痛的症状。
2. 出血:蛋鸡脱肛后,肛门处会出现轻微出血情况,血迹主要为鲜红色。
3. 不挺腰部:脱肛的蛋鸡在行走时,腰部出现下垂、不挺的现象,活动能力受到明显影响。
三、蛋鸡脱肛的防治措施1. 改善饲养管理:提高饲养密度、保持饮水清洁、饲料干净等,改善饲养环境,预防蛋鸡脱肛的发生。
2. 营养合理搭配饲料: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蛋鸡,科学合理地搭配饲料,并加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预防脱肛发生。
3. 加强环境卫生:每天要对鸡舍进行彻底清洁,保持鸡舍的干燥、通风良好,防止蛋鸡因饲养环境不良而患上肠胃疾病,引发脱肛情况。
4. 及时治疗:一旦发现脱肛的蛋鸡,应当及时进行处理,可以采用轻轻将脱出的肛门放回肛门内,并用绷带或药棉进行固定。
如症状严重,应及时请兽医进行治疗。
四、总结蛋鸡脱肛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是如果能够合理的饲养管理,提高预防意识,有效预防脱肛的发生。
一旦发生脱肛,一定要及时进行处理,不能忽视这种情况,否则将会给蛋鸡带来严重影响。
蛋鸡脱肛的原因及诊治
作者:陈玲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06期
蛋鸡脱肛是养鸡场中普遍发生、也是养鸡户最为担心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蛋鸡产出蛋后输卵管或者是泄殖腔翻到肛门外且不能自然回到体内。
对于这种病症,若没有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容易在鸡群中迅速蔓延感染,导致蛋鸡啄肛癖的出现,严重的甚至会造成蛋鸡死亡,从而造成养殖户的大量损失。
因此下面将介绍蛋鸡脱肛的原因及诊疗方法,以供养殖户参考,从而最大限度保证鸡群健康,确保养殖户的财产安全。
一、蛋鸡脱肛的原因
1、光照时间过长或者加光过晚
对于蛋鸡来说,照明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要做到适可而止,且光照要有规律性。
但有些养殖户则在蛋鸡开产期之前就将照明时间提高到14小时以上,使得鸡群接受过多时间的光照,从而导致蛋鸡性成熟早于体成熟,提前开产,引发脱肛。
另外过晚加光的话会造成蛋鸡腹部脂肪沉积增加,也会导致脱肛。
光照时间的控制不足是造成蛋鸡脱肛的主要原因。
2、蛋鸡的日粮中营养成分不均衡
蛋鸡的日粮配置应该严格按照配比执行,若是日粮中的蛋白质过多,会造成蛋鸡提前产蛋或者鸡蛋重大或双黄蛋增多,较难产出,从而导致产蛋时脱肛。
而若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E 含量过低,蛋鸡摄入量不足,会导致性激素分泌不平衡,生殖道黏膜發炎变干并且出现角质化现象,从而造成输卵管弹性降低,生产时出现脱肛症状。
若是粗纤维含量过低的话,蛋鸡肠胃蠕动功能下降,导致便秘,造成产蛋时泄殖腔干涩红肿,出现脱肛现象。
3、鸡群整齐度差,采食不均匀
如果养殖蛋鸡整齐度差,会导致大鸡欺负小鸡,从而导致饲料采食不均匀,大鸡采食过多,越来越大,腹壁弹性下降,造成产蛋时脱肛且难以复位,而小鸡发育不良,体积弱小,性成熟早于体成熟,从而导致产蛋时腹腔压力过大而脱肛。
4、疾病造成的蛋鸡脱肛
蛋鸡在产蛋期若是发生禽流感、沙门氏菌病、产蛋下降综合征或者长期腹泻等疾病均会对输卵管以及泄殖腔造成危害,导致输卵管粘膜干涩,润滑能力下降,肛门周围出现发红水肿及
炎症,造成肌肉紧绷,收缩能力降低,从而导致蛋鸡产蛋时由于生殖道干涩出现产蛋困难,泄殖腔翻出肛门外。
5、鸡群运动量不足
鸡群必须进行适量运动,防止体型过胖。
如果产蛋鸡运动量过少或者过早上笼,致使产蛋鸡体型过大,体况过于肥壮,体内脂肪的积累会越来越多,脂肪会对输卵管起到压迫作用,造成蛋鸡产道堵塞,在产蛋时由于强力努责致使脱肛。
6、鸡群过于拥挤,卫生差
蛋鸡养殖有着规定的养殖密度,其中对于1-2周龄的蛋鸡进行平养时要控制在每平方米30只以下,笼养则60只以下;3-4周龄的蛋鸡进行平养时要控制在每平方米25只左右,笼养则40只左右;5-6周的蛋鸡平养每平方米20只以下,笼养则30只以下。
鸡群密度过大会影响发育并且容易诱发多种疾病,且容易出现鸡群整齐度差,采食不均等情况,这些都极易造成蛋鸡脱肛。
7、周围不利环境的影响
鸡群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近至饲养员投放饲料,远至路上行车鸣笛,都会使产蛋期的鸡群受到惊吓,另外有些患有啄肛癖的蛋鸡会趁着其他蛋鸡肛门外翻去叨啄,这容易造成蛋鸡肛门脱落无法复原。
因此在日常生产中应该注意避免应激因素的影响,为蛋鸡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蛋鸡脱肛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1、改善外界因素
对于生病的蛋鸡来说,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改正错误的管理模式。
其中光照时间应做到严格控制,保证生产中的育成鸡每天接受光照时间控制在9个小时以内,开产后再慢慢将加长时间至14-16个小时,这个时间控制要一直持续到产蛋鸡淘汰前四周。
另外一般来说应该采用傍晚、午夜以及清晨这三个时间段进行照明:在傍晚刚天黑时不用急着开灯照明,应设置在19-21点开灯;午夜0-1点30分是最佳光照时间段;清早时则适合4点30分-6点进行照明。
每天应定时定点开灯,要有规律性,不能想起来就开,想不起来就不开。
通过对于光照时间的控制,让蛋鸡受到正常时间的光照,对蛋鸡体内脂肪的沉积进行一定程度的缓解,另外可以加快蛋鸡体成熟,防止由于性成熟过早造成蛋鸡脱肛。
在蛋鸡9-16周龄时要将日粮中的蛋白质比例控制在14.5%左右,17周龄后的日粮中蛋白质比例逐渐增加至17.3%左右,产蛋后期日粮中的蛋白质比例控制在16.3%左右,且应该增加
维生素及氨基酸的配比,以减少弹机体内脂肪的沉积。
为了防止蛋鸡输卵管角质化,应该适当加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E,其中维生素A控制在8000国际单位/千克,维生素E控制在10-30国际单位/千克,由此可以改善蛋鸡肛门炎症问题。
另外也要通过降低鸡群密度,改善环境卫生,增加鸡群运动量等等,避免蛋鸡脱肛的蔓延及病鸡病情加重的情况出现。
2、隔离处理
在养鸡过程中,养殖户一定要勤观察鸡群,一旦发现出现脱肛症状的蛋鸡立马进行隔离处理,防止其他鸡啄肛,避免蛋鸡病情进一步加重。
同时要尽快找到脱肛原因,及时改善问题所在,避免养殖场内病情的进一步扩散。
3、按程度给予不同治疗方法
情况较轻的病鸡在不产蛋时很难看出脱肛,但是会在产蛋时强力努责,或者此时才有轻微的脱肛症状,但能够很快自行回到体内。
此时需要尽快将病鸡隔离处理并查明病因,对病鸡进行改善治疗。
对于中度脱肛病鸡,首先进行隔离处理,而后可以使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者生理盐水对其肛门部位进行消毒,表面异物清洗干净后将蛋鸡倒提,用手将脱出部位重新复位,然后对其注射适量青霉素进行消炎治疗。
之后可以使用鱼肝油精华粉加入蛋鸡饮用水中,水粉比为5∶1,同时加入阿莫西林进行消炎处理,如此连用一周。
重度脱腔的病鸡应立马进行隔离,使用10%的温高渗食盐水对肛门部位及脱出物进行冲洗消毒,经过人工复位后注射青霉素,防止后续感染。
若是经过一次处理后便不再脱出的,对其使用一个疗程的土霉素(250mg每次)便可治愈。
而对于处理一次后再次脱出或者虽无脱出但排便困难,发出努责声的病鸡,可以再对其使用一个疗程氟苯尼考(250mg每次)。
若有少量蛋鸡病情再次反复甚至加重,此时就需要对病鸡进行限制饲养或者停止饲养,因为此时的病鸡已经难以治愈或者愈后不良,已经不具备饲养价值,所以要及时止损,放弃治疗。
(作者单位:066301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