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和平县创建“钟表之城”
- 格式:rtf
- 大小:56.88 KB
- 文档页数:1
传承古郡经典展示和平风情作者:黄赞来源:《源流》2014年第08期地处粤北山区的和平县,是粤赣高速和京九铁路进入广东的门户,但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
2000年县委、县政府提出“旅游旺县”的发展战略之后,该县大力营造旅游发展大环境,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温泉旅游资源和宜人的生态气候环境,全面加快旅游经济发展。
2002年5月,热水漂流项目成功开发投入运营,拉开了和平旅游业发展的序幕,和平旅游从此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和平县紧扣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努力争当打造“广东绿谷”、建设“美丽河源”的排头兵,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以客家文化、阳明文化为依托,以温泉旅游为龙头,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特色的大景区、大产业、大旅游格局,并先后荣获“中国温泉之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广东省旅游强县”等多个国字号及省字号金字招牌,和平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带动和平县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2013年该县接待游客超1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3亿元。
一从和平县城驱车行驶20多分钟,记者一行来到了位于粤赣交界九连山腹地南湖村的热龙温泉度假村。
在这里,只见清澈蜿蜒的热水河横穿其间,独特氡温泉和原生态的风貌引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该度假村总占地面积80亩,整体上融合了客家文化精髓,充分利用荒山、坡岭等自然地貌。
游客在这里既可以感受到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也可以体验到浓郁的客家风情,以及享受纯正的天然温泉。
“和平县地热资源丰富,拥有温泉点40多处,且水量大、水温高、水质好,是全省乃至华南地区最好的温泉资源。
”县旅游局局长朱德富告诉记者。
和平旅游充分发挥丰富的温泉资源优势,全面提升温泉旅游资源开发,按照“点线面”有序推进的开发思路,目前已开发了国家AAAA景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环境艺术示范基地热龙温泉,广东温泉旅游示范基地天上人间温泉,正积极推进依云温泉、上善轩温泉的高规格开发,积极实施精品温泉战略,打造以休闲养生为特色的主题温泉景区。
平民市长钟世坚作者:涵子来源:《中华儿女》2008年第04期珠海,一座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的特区城市。
1984年邓小平视察珠海后题词:“珠海经济特区好”,这一句在现在看似普通的话却为当时的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指明了方向,从那时起,珠海市从一个经济落后的边陲小县发展起来,有了蒸蒸日上的今天。
十年前,我曾去过珠海并在那里有过几小时的短暂停留,那天正赶上天空飘着小雨,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灰色之中,匆忙问看了这座凭海临风的小城,很干净!除此而外,就是对特区油然而生的神秘感了,印象仅此而已。
十年之后的今天,许多朋友向我描述着珠海市的美丽,那是一个花园般美丽的城市,先后获得“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园林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等殊荣。
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之地,珠海市始终如一地保持着完美的生态及浓厚的文化氛围,不得不让人关注起这个城市的管理者。
戴着眼镜的钟世坚市长,看上去更像一位学者,他说,在美丽的珠海市工作,每天都充满幸福和快乐。
上任之后的两大压力珠海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历来为商家看重。
早在明代,其海域便是外国商船进出广州的必经和停泊之地。
珠海1979年建市,1980年建立珠海经济特区。
当时,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特区的战略任务是:大力引进外资,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发展外向型经济。
同时在政策上给予特区许多优惠。
好政策,再加上珠海人民的艰苦创业,珠海特区的经济迅猛发展起来。
如何让珠海持续而创新地发展?如何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历任珠海市长肩上的重担或说是压力,钟世坚也不例外。
2007年1月,50岁的钟世坚正式当选新一届珠海市人民政府市长,之前他曾任职珠海市委副书记3年。
一上任,钟世坚和他的同事一起,针对珠海实际,不断健全和完善珠海市的发展思路:发挥珠海的区位、环境、特区品牌三大优势,深入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三产旺市”三大战略,加快建设珠三角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行示范市。
广东省河源市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一)规划范围广东省河源市灯塔盆地,包括东源县的灯塔、双江、涧头、船塘、顺天、骆湖、漳溪、上莞八镇,连平县的忠信、三角、大湖、绣缎、高莞、油溪六镇,和平县的公白、礼士、合水、林寨、青州、东水六镇。
共计20个镇,总面积2291.24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规划期5年,2012年-2016年,展望至2020年。
在5年规划期内分为两个实施阶段,第一阶段2012年-2014年;第二阶段2015年-2016年。
(一)区位概况1.地理区位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东江中上游,东靠梅州市,南接惠州市,西连韶关市,北邻江西省赣州市。
处于粤东北山区与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区的结合部,属山地丘陵地区。
灯塔盆地位于河源市腹地,地处东源、连平、和平三县交界处,包括东源县八镇、连平县六镇、和平县六镇。
2.经济区位灯塔盆地临近珠港澳城市群,是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源地,已融入“珠三角两小时经济生活圈”,成为连接珠港澳三角洲“经济金三角”与“资源金三角”的咽喉之地,“依托珠三角、服务珠三角、融入珠三角”是其主导发展战略。
3.交通区位灯塔盆地境内有京九铁路,205线国道,粤赣高速公路,随着珠江三角洲与环珠江三角洲综合运输体系的完善,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交通距离在1小时之内。
4.农业产业区位根据《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灯塔盆地处于水稻、柑橘和生猪优势产业带,现已发展成为广东省重要的种植业产业基地和港澳地区重要的畜禽供应基地。
表2-1 灯塔盆地主要河流概况表二、产业布局优化粮油作物生产的区域布局,在西部平原地区发展优质稻生产区,稳定种植面积的前提下,优化品种,提升单产;积极发展特色专用品种粮食,以扩大季节性特粮生产,发展优质花生,提高粮食的整体经济效益;在东部和南部东源县丘陵旱地区发展基地化生产和节水型农业,重点建设优质水稻标准生产技术示范区,积极发展特色专用品种粮食,主要栽培水稻、花生等粮油作物。
河源市华表塔广东文化网()华表塔,原名黄猄社塔,位于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彭寨镇墩头村。
古时,因坐落在华表自然村,世人为了方便称呼,故更名为华表塔。
它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是由当地村民集资建造,清乾隆6年重修,民国26年续修。
华表塔是和平县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1955年被列入和平县第一个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华表塔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关于塔的兴建,当地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200多户人家在彭寨这里休养生息。
可是天不照应,这里连年遭狂风暴雨袭击,好端端的山镇,变成了一片废墟。
人们在废墟上叹息着,只好打起背包,准备到外地去讨饭过日子。
这时,一位自称“华表”的老和尚路过此地,他察看了地形,就对乡亲们说:“乡亲们甭怕,彭寨的地形是个船形,如果在寨里建座宝塔,就像在船上竖根(桅杆),那么这船是可以稳住的。
”说完,就飘然而去。
乡亲们撑起腰杆,勒紧裤头,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按老和尚指定的位置,建起了一座塔,紧接着开沟挖渠,兴修水利,重建家园。
自此,宝塔这根“桅”镇住了洪水,,也稳住了这艘“巨轮”。
为了纪念这位老和尚,后来人们给这座塔取名为“华表塔”。
简介华表塔是典型的佛塔,坐东南向西北,平面呈六角柱形,五层仿楼阁式结构,塔内空心,塔门向北。
地表到塔顶高度17米,塔基周长21。
3米,每边长3。
5米,内径5米,首层壁厚0。
94米。
其建筑的主体材料为三合土、砖石,墙体用石多采用邻近“园东寨”的铁矿石。
塔身各层用菱角牙砖与挑檐砖相间叠涩挑出腰檐与假平座;各种彩绘花卉、纹饰图案、彩塑、佛像画、经幡布满塔身;其间有木雕、泥雕、琉金、彩绘、写意、重彩、兼工带写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题材涉及佛经故事、山水花卉、珍鸟异兽、历史典故、吉祥图案花纹等。
塔顶六面坡瓦垄形,塔刹为宝珠和宝盖,葫芦形。
塔内原有木结构楼板与阶梯已残。
塔内逐层供奉大小菩萨千尊,至今尚有善信供养。
广东县域经济引进人才案例最近,广东河源的和平县火了一把,只因一次人才引进。
1月17日,和平县发布了2022年引进高学历人才公告。
计划引进82名师范、工程、法学、管理、测绘等专业的国内外博士、硕士研究生、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本科毕业生。
出人意料的是,截至1月30日下午5点半,和平县政府官网显示,已收到810多份报名表。
甚至在报名截止时间后,人才组还收到约50名申请者的报名材料。
在之后的公告中可知,通过资格审核的人数有700多人。
岗位竞争比例达到8:1.公告还显示,由于人数大大超出预期,电话面试将延期进行。
从学历层次看,博士31名,硕士700多名,其余均为双一流大学本科生、急需紧缺专业本科生、海外留学本科生,从毕业院校看,有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毕业生,也有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等著名高校留学生。
该县总面积近为2300平方公里,略呈“桑叶形”。
西北部崇山峻岭,中部和东南部是丘陵地,其中间有峡谷平原,并且在此建立了和平县的县城。
去年12月,京港高铁赣深段开通运营。
位于和平县的和平北站是赣深高铁南下入粤的第一站。
由于在地理位置上远离广东繁盛的地区,其知名度几乎没有。
同时,和平县在经济发展上也大受影响。
2020年,它曾被列入广东扶贫开发重点县。
去年全年和平县地区生产总值为127.87亿元,同比增长2.1%,两年平均下降1.7%。
在广东省的县区GDP排名上,在一百名外。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和平县常住人口有35.39万,辖区人口超过十万的乡镇只有一个。
较第六人口普查,十年间,和平县已减少2万人,人口为负增长。
就是这样欠发达的县,却一下子吸引了800多位硕博人才。
原因在于,和平县给出了超丰厚的福利待遇。
今年,和平县拿出了年3%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持人才发展,下拨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还从每年的100万元提高至2000万元。
薪资补贴上,博士生每月补贴1万元,年薪约26万;急需紧缺人才每月补贴2000元,硕士生每月补贴1500元,年薪约13万,双一流大学本科毕业生每月补贴1000元。
区域经济基于王阳明文化的和平县文化产业建设的思考宋丽娟,张海锐(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河源 517000)[摘要]我们都知道,民族或者国家需要屹立于世界,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和底蕴的。
阳明文化是和平文化战略的标杆,凭借文化载体,让阳明文化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将无形阳明文化的核心理念赋予一种有形的文化载体,以满足人们在参观旅游观看阳明文化的行为需求,为河源城市文化产业体系开发设计提供理论探索。
[关键词]阳明;和平;文化产业[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1 概述我们都知道,民族或者国家需要屹立于世界,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和底蕴的。
1972年,为了文化持续性发展,保护相关的文化遗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一致通过《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公约》。
而作为文化大国的中国,如何保护中华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如何真正做到让历史成为一名可鉴之镜,需要每个公民深思和呵护。
作为和平文化战略标杆——阳明文化,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思想精华。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发文化载体,让阳明文化走进我们的生活?如何把平衡好遗迹文化和旅游文化?笔者试着通过将无形阳明文化的核心理念赋予一种有形的文化载体思路展开分析,借此通过旅游文化的有效开发来满足人们在参观旅游以及观看阳明文化的行为需求,为城市文化产业体系开发设计提供理论探索。
和平县文化遗产众多,影响深远,而这一切与王阳明有历史的渊源。
明代时期,粤赣州一交界地带,盗匪猖狂,民不聊生。
王阳明奉命平定盗贼,为了长治久安,于1518年奏议设和平县治“移司设县,建县之所,地名和平,以地为名,以为得宜”。
为了纪念王阳明,1941年间把和平县城改名为阳明镇。
我们都知道,王阳明在理学发明了“致良知”学说,在后面县治建设中逐步完成了心学体系的最终建构。
王阳明对百姓施以教化,告谕民众要勤四体、爱身命、孝顺父母、抚养后代……尤其是对山贼,除了武力,还采取大兴礼仪之习,正人心,人人能真正地致良知,去恶从善。
南平和平古镇简介
南平和平古镇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平昌县境内,地处闽江上游,是闽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古闽越文化发祥地之一。
历史上和平古镇素有“小南京”之称。
自宋代起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一寸山河一寸金”之说。
和平古镇地处闽赣交界处,历史上是闽越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北宋熙宁四年(1071),建瓯知军张舜民在和平创立县治,从此和平成为闽越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明清时期,和平古镇是闽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经济繁荣,人文荟萃。
和平古镇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现存有宋至清末的古街巷108条(其中青石板街4条)、古民居48幢、古祠堂2座、古庙宇4座以及一批明清建筑。
和平古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宋元时期,和平古镇是闽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明清时期,和平古镇是闽北著名的商埠和军事重镇。
早在宋代即有“小南京”之称;明洪武三年(1370)建平侯县时,和平就有“小南京”之称。
—— 1 —1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4 / 3艺林漫谈87漫步阳明镇◆胡明晓(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春寒料峭,漫步在和平县城东山岭,我与好友第一次到访阳明镇,自有一些新奇之感。
这里是粤东北部——位于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中部的一座小镇——阳明镇。
史书中的王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今属宁波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名守仁,亦称王守仁。
既是浙江余姚人,那他与此地有何渊源呢?沿着镇中心的阳明公园,拾阶而上,谜团渐解。
据历史记载,明正德十一年,在闽粤两省交界之处,漳州南靖县山区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
王阳明被任命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巡抚,管辖江西南安(今大余县)、赣州,湖广郴州及粤东粤北各地。
作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他率三省将士“剿抚”,至翌年春平息了起义烽火,并上疏设立福建漳州平和县。
随后,他率部平定大庾一带匪患,战毕,上疏设置江西崇义县。
正德十三年正月,王守仁带兵平定了九连山浰源的“匪盗”——金龙霸王,名曰池仲容。
经此之战,他认为“四县交界之隙、三省闰余之地”,政教不及,因而多有贼巢。
为此,他上疏朝廷,请求“乘此机会,复建县治以扼其害”“移司设县,建县之所,地名和平,以地名县,以为得宜”。
不久后得到朝廷批复,割龙川县和平都、仁义都并广三里、河源县惠化郡,在原广东龙川县和平峒羊子埔增设和平县治,将和平巡检司移至浰头以据险要,朝廷希望天下百姓,黎民苍生,享太平之乐。
东山岭,位于和平县城东侧和平河畔,海拔301米,相对高度143米,山坡极为陡峭,属史书记载中的九连山脉,居于赣粤边界、南岭东部的核心位置。
镇政府在该地修建了阳明公园,位于镇中心,徒步进公园,有666级石阶,故名“天梯”,又有“六六大顺”的美誉,登高远眺,美景尽收眼底。
近处有桃枝三两枝,含羞点缀;远处有河水蜿蜒,穿城而过。
在阳明公园广场中心,矗立着王阳明先生的青铜雕像。
卡西欧手表:
目前,钟表产业集聚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已有27家钟表企业进驻园区,合同总投资达8.6亿元人民币。
和平县辖17个镇,239个村(居)委会,总面积2310平方公里,人口近50万。
广东河源市和平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由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王阳明于1518年向明王朝奏设县治,距今近500年。
计划分三期建设:第一期是用3年时间打造上规模的生产基地,规划建设用地130万平方米,规划投资20亿元人民币,落户企业80家以上;第二、三期建设从2011年开始分期分批推进,第二期引进钟表企业100家以上,第三期引进200家以上,具有世界绝对领先地位的钟表工业王国——瑞士及其有关商会、协会和钟表企业与和平密切合作,逐步打造成集生产、加工、检测、物流、研究、开发、行业培训、品牌推广于一体的钟表产业集聚基地。
创建“钟表之城”
和平县打造“钟表之城”,加快建设钟表“五大基地”:强抓招商,引进更多的钟表企业与园区41家钟表企业抱团发展,努力打造钟表制造业基地;依托福和物流中心为钟表企业的原材料和产品配送提供物流平台,促进钟表原材料集散基地和钟表成品批发基地的加快形成;紧紧把握与中国轻工业钟表研究所长期合作的机遇,努力打造钟表原材料研发和钟表技术研发基地;依靠和平钟表学校,为钟表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科技创新人才支撑,努力打造钟表人才培养基地。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钟表产业集聚基地已初具规模。
和平县钟表产业集聚基地位于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园内,总面积250万平方米。
和平是一个山好水好人好区位更好的宜居之城,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之城,更是一个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新兴创业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