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型糖尿病合并食管癌术后的血糖管理_陈慧婧

2型糖尿病合并食管癌术后的血糖管理_陈慧婧

2型糖尿病合并食管癌术后的血糖管理_陈慧婧
2型糖尿病合并食管癌术后的血糖管理_陈慧婧

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宣教

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 健康宣教 健康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健康教育能促使我们大家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口服降糖药: 阿卡波糖片:用餐前即刻整片吞服或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咀嚼服用,剂量因人而异。一般推荐剂量为:起始剂量为每次50mg,每日3次。以后逐渐增加至每次0.1g,每日3次。个别情况下,可增至每次0.2g,每日3次。 格列美脲片:必须在进餐前即刻或进餐中服用。 格列齐特片:餐前20~ 30分钟服用,通常开始剂量为每日1-2次,每次80mg(1片),然后根据血、尿糖检查结果,调整剂量至每日80mg-240mg(1片-3片),老年患者酌情。 瑞格列奈片:应在主餐前服用,在口服本品30分钟内即出现促胰岛素分泌反应。通常在餐前15分钟内服用本药,服药时间也可掌握在餐前0-30分钟内。 二甲双胍片:应在餐前10~30分钟服,让体内准备一个药物环境,才可以使餐后血糖不升高。 胰岛素: 1、超短效:比如门冬胰岛、赖脯胰岛素注射后15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1~2小时。 2、短效(速效):比如R和普通胰岛素注射后30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2~4小时,持续5~8小时。 3、中效:比如N 注射后2~4小时起效,高峰浓度6~12小时,持续24~28小时。

4、长效:比如甘精胰岛素注射后4~6小时起效,高峰浓度4~20小时,持续24~36小时。 5、预混:比如30R 即将短效与中效预先混合,可一次注射,且起效快(30分钟),持续时间长达16~20小时。 饮食: 1.控制总量当饮食控制而出现易饥的感觉时,可增加蔬菜、豆制品等副食,炒菜益用植物油且要少食动物内脏、蟹黄、虾子、鱼子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宜食低脂低胆固醇的食物 2.每天食盐量小于6g(一矿泉水瓶盖), 3.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包括各种食糖、糖果、甜点心、饼干、水果及各种含糖饮料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包括豆类、蔬菜、粗谷物、含糖分低的食物,饮食中食用纤维素量40~60g为宜 4.可每天进食5~6餐,从3次正餐中匀出25~50g主食作为加餐用 健康指导: 一、控制好“三高”。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要尽量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不要熬夜或过度疲劳,应坚持按时服药、定期门诊检查。 二、积极、适度做锻炼。运动能提高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供血。上了年纪的人更要注意,锻炼时要注意保暖,做到劳逸结合,以散步、打太极等项目为宜。上午10时—下午3时阳光充足、天气暖和,是冬季户外锻炼的黄金时间。 三、管住嘴,常称重。要“聪明”吃饭,如避免进食含胆固醇高的猪肝、猪心、蟹黄、鸡蛋黄等食物。多吃含钾的土豆、香蕉,可以稳定情绪,保护脑血管。豆类、玉米、小麦、苹果、西红柿、海带以及多种绿色蔬菜都是含镁的“富矿”,能显著降低脑卒中之害。每隔两三天,还要称称体重,若发现体重长了,就要有意识地控制一下。

合并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术后饮食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814520726.html, 合并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术后饮食护理 作者:何海航刘春巍孙丽丽 来源:《糖尿病新世界》2016年第13期 DOI:10.16658/https://www.doczj.com/doc/c814520726.html,ki.1672-4062.2016.13.155 [摘要]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的术后饮食护理措施。方法根据术后营养方式将2015年在该院进行食管癌手术的37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其中肠内营养组16例,肠外营养组21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术后第1~7天的血糖水平,记录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第一次排气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并将研究所得到的两组患者的检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肠内营养组的血糖水平、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术后第一次排便时间 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优于肠外营养组。结论肠内营养方式有利于稳定合并糖尿病的食管癌 患者术后的血糖水平,对合并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采用肠内营养的方式为患者做术后护理,在补充患者的营养的同时,可以促进患者的肠道功能的恢复,保护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预后速度,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 糖尿病;食管癌;术后;饮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7(a)-0155-02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水平在不断地发生改变,人们生存的环境也随之改变,人类的疾病谱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癌症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对癌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晰,对于癌症的治疗结果也不尽如人意[1]。 目前对癌症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在癌症的早期或是中期给予手术治疗,术后辅以放化疗,已切除癌症的病灶、干扰癌细胞的增殖与生长为主要目的,进而达到阻遏或是延缓疾病的的发展、延长患者的生命的目的。癌症的治疗效果除与手术的治疗时间、癌症的部位、手术的时机等因素有关以外,还与患者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关系,癌症本身就是一种恶性消耗性疾病,食管癌的患者由于癌症的发病部位的关系,导致患者对营养的摄入出现一定的功能障碍,所以有相当一部分食管癌症患者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同时,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的增加,糖尿病的饿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药物以及饮食控制来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这就导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需要低脂、低糖。合并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手术过后的进食方式一般为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患者术后一方面需要补充营养来为术后组织的修复提供能量[2];另一方面,需要控 制脂类与糖类的摄入来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因此,合理设置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术后饮食对患者术后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采用不同的术后营养方式对合并食管癌的糖尿病患者的术后饮食护理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高血糖

高血糖 高血糖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高血糖的诊断标准一、正常空腹血糖的正常值是 3.89-6.11mmol/L. 正常餐后2h血糖不大于11.1mmol/L. 糖尿病高血糖的诊断标准二、凡空腹血糖不大于7mmol/L.餐后2h血糖不大于11.1mmol/L. 不能视为高血糖, 糖尿病高血糖的诊断标准三、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低于2.77mmol/l(50mg/dl),是糖尿病患者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常见的并发症。低血糖早期症状以植物神经尤其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表现为心悸、乏力、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震颤、恶心呕吐等,较严重的低血糖常有中枢神经系统缺糖的表现,如意识模糊、精神失常、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昏睡、昏迷等,但要注意的是每个病人的低血糖表现可以不一样,请注意区别。 低于3.9--高于6.2mmoL/L 低于7.8--高于9.0mmoL/L 低于3.9-高于7.8mmol/L 当血糖值高过规定的水平时就会形成高血糖症。它可能历时数日或在几个小时内即能形成。你可能会有高血糖而不自知。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80~120毫克%。空腹血糖浓度超过130毫克%称为高血糖。如果血糖浓度超进160~180毫克%,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这就是糖尿。血糖浓度低于70毫克%称为低血糖。高血糖也是通常大家所说“三高”中的一高。另外“两高”分别是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 临床症状 血糖升高,尿糖增多,可引发渗透性利尿,从而引起多尿的症状;血糖升高、大量水分丢失,血渗透压也会相应升高,高血渗可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从而引起口渴、多饮的症状;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的缺乏,导致体内葡萄糖不能被利用,蛋白质和脂肪消耗增多,从而引起乏力、体重减轻;为了补偿损失的糖分,维持机体活动,需要多进食;这就形成了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病人的多饮、多尿症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吃得越多,血糖就越高,尿中失糖也越多,饥饿感也就越厉害,最终导致了恶性循环。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以少吃为好,但不能少于每日150克主食。但如果糖尿病未缓解,病人的食欲突然降低,此时应注意是否合并感染、酮症及其他并发症。 (1)尿多,皮肤乾燥,脱水

糖尿病与脑卒中

糖尿病与脑卒中 发表时间:2013-05-23T10:04:54.8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4期供稿作者:张云鸿刘亚良[导读] 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缺血性卒中的相对危险度大约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 张云鸿刘亚良(内蒙古临河区人民医院 015000)【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4-0242-02 【摘要】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代谢异常对脑卒中的发生、发展、预后有明显相关。改善血糖水平对合并有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糖尿病脑卒中 一、流行病学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简称IDF)统计,目前全球有糖尿病患者2.85亿,中国糖尿病人群数量约占全球的1/3,通过分析,在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2型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且在全球广泛流行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二、糖代谢异常对脑卒中的影响 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缺血性卒中的相对危险度大约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发病时间较非糖尿病患者要早10年,其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后,梗死面积往往更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更严重、复发率更高、预后更差。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高达37.5%。糖尿病与自发性颅内出血的关系目前尚有争议,有调查显示糖尿病与高血压、高甘油三酯、精神疾病等是原发性颅内非脑叶性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糖尿病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在防治脑卒中的发病、进展以及死亡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近期多项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患病率明显升高,有调查显示住院脑梗死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达21.3%。来自欧洲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急性卒中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是36.6%,有23.1%患者存在IGT(糖耐量减低),0.8%存在IFG(空腹血糖受损),只有19.7%处于正常血糖水平,另有19.7%只在病后第一周出现高血糖(暂时性高血糖)。另一项报告同样显示在既往无糖尿病史、近期发生TIA或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中有一半以上存在IGT或糖尿病。 糖尿病导致血管病变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糖尿病时长期的糖、脂类、蛋白质代谢紊乱及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相关。上述因素导致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AS)严重及广泛的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同时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肥胖、血脂代谢紊乱的患病率。糖尿病通过各种机制促进动脉硬化,诱发各种类型的脑梗死,明显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再发率、病死率。 三、脑卒中患者的血糖干预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积极稳妥的调控血糖,能够降低脑血管事件风险。根据发病的不同阶段、病情的严重程度、血糖水平、有无其他合并症等,在改进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接受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 目前对于脑卒中患者急性期高血糖的治疗还缺少共识。欧洲卒中治疗指南指出,非糖尿病和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升高的血糖水平和不良预后明显相关,因此有必要开始短期的胰岛素治疗,当空腹血糖>=10mmol/L应开始胰岛素输注治疗。国外已有临床Ⅱ期方案验证了葡萄糖-胰岛素-钾静脉输注治疗方案的有效性。该方案根据检测的血糖水平,调整补液输注速度以及增减补液中胰岛素用量以维持血糖在4-7mmol/L。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尤其是有意识障碍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不能自主进食者,在给予补液支持同时,单独静脉胰岛素输注治疗,或应用胰岛素泵泵入治疗;还可以应用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在鼻饲营养液或静脉高营养时追加短效胰岛素的治疗方案。在卒中处理过程中,把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减轻脑水肿有利于对血糖的控制。 脑卒中恢复期,可以采用预混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还可以根据其病程长短、血糖水平、胰岛细胞功能情况、患者及家属意愿等采取个体化的口服药物治疗方案。对于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卒中后应用吡格列酮作为二级预防治疗可能获益。 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案都应该密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调节降糖药物剂量,并防止血糖过低可能带来的危害。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 [2]Wild S,Roglic G,Green A,et al.Glob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estimates for the year 2000 and projections for 2030. Diabetes Care,2004,27:1047-1053.

高血糖(糖尿病)的病理分析和组方

高血糖(糖尿病)的病理分析和组方 【西医诊断】当血糖值高于正常范围即为高血糖。高血糖也是通常大家所说“三高” 中的一高。另外“两高”分别是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空腹血糖正常值在6.1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正常值在7.8mmol/L以下,如果高于这一范围,称为高血糖。 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通过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这两大调节系统确保血糖的来源与去 路保持平衡,使血糖维持在一定水平。但是在遗传因素(如糖尿病家族史)与环境因 素(如不合理的膳食、肥胖等)的共同作用下,两大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就会出现血 糖水平的升高。 高血糖,英文名称(hyperglycemia),就诊科室:内分泌科。多发群体,糖尿病患者。 常见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 【病因】目前认为高血糖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几种机制有关: 1.胰腺β细胞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过多。 2.外周组织包括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存在胰岛素抵抗。 3.肠道吸收、肠道菌群和肠道影响血糖控制激素,导致其异常。 4.肾脏过度地回吸收糖。 5.神经系统对糖代谢的调节异常。 【临床表现】血糖升高,尿糖增多,可引发渗透性利尿,从而引起多尿的症状;血糖 升高、大量水分丢失,血渗透压也会相应升高,高血渗可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从 而引起口渴、多饮的症状;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的缺乏,导致体内葡萄糖不能被利用,蛋白质和脂肪消耗增多,从而引起乏力、体重减轻;为了补偿损失的糖分,维持 机体活动,需要多进食;这就形成了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患者的多饮、 多尿症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吃得越多,血糖就越高,尿中失糖也越多,饥饿感也就越厉害,最终导致了恶性循环。 “三多一少”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即为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然而,目前临床上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因为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而导致了病情诊断 的延迟。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一方面是由于现在很多 糖尿病患者是通过体检发现,血糖仅是轻度升高,还没有超过或只是轻度超过肾糖阈,肾脏糖份排除很少,还不足以引起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另一方面是有些患者的 肾糖阈增高所致。正常情况下葡萄糖在肾脏内全部被重吸收,尿中无糖排出;若血糖 轻度升高,肾小管的重吸收值会相应增加;但当血糖升高到一定水平,超出了肾小管 的最大重吸收范围,则部分葡萄糖将从尿中排出,从而形成糖尿。这个血糖临界值即

晚期肿瘤合并糖尿病的护理

晚期肿瘤合并糖尿病的护理 【关键词】肿瘤合并糖尿病护理 晚期肿瘤属于高消耗疾病,多数也为恶病质,身体虚弱,全身各器官系统已处于衰竭状态,而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系统失调,以胰岛素分泌缺失或减少,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以说这两种疾病互为病因、互为因果,又相互作用,导致恶性循环,同时在治疗和护理中又存在诸多矛盾和困难,因此是一类临床护理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我科自开科以来,在处理此类问题时积累了一些相关的临床经验,在此提出仅供同行参考。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3年开科以来,共收治晚期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共36例,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晚期恶性肿瘤,其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肺癌16例,合并糖尿病病史者14例,高血糖者2例,肝癌8例,合并糖尿病史者5例,高血糖者3例,其余乳腺癌4例,甲状腺癌1例,肾癌2例,脑瘤2例,直肠癌1例。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为24岁,平均年龄54.5岁,其中12例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13例应用渃和灵30R、50R、渃和灵N控制血糖,10例应用口服降糖药加渃和灵注射联用控制血糖,1例应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 护理措施 一.健康宣教 以病人入院开始,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途径进行健康宣教。如:小册子、宣传栏、讲座以及管床护士一对一的讲解和交流等方式,讲

解本病的病因,病症以及如何进行调护等,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正确认识、了解疾病的转归,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本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同时也有利于疾病的控制。 二.心理调护 由于此类病人病程长,长期住院,经受反复疾病折磨,多数长期卧床,势必精神处于抑郁,悲观甚至消极失望等负面情绪状态,有着强烈被关心、被理解、被安慰的心理需求。经过长期住院治疗,家属的经济负担也较重,以致社会支持系统也较缺乏。我们从病人入院起,本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根据不同个体、年龄、文化层次的不同开展不同的个体化心理护理,即采取全程心理疏导。平时多关心照顾病人、理解和尊重病人,经常与其沟通交流,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积极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上的帮助,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医护工作,积极治疗。另外,护理人员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技术操作等因素也会影响病人的情绪,所以,优雅整洁的仪表、和蔼可亲的态度、娴熟过硬的技术也会赢得病人的信任,取得病人的支持,营造一个良好的护患氛围,调动病人的正面情绪。 三.饮食指导 癌症是一种高消耗疾病,营养成分的缺乏可能是发生肿瘤的原因,也是促使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因此,晚期癌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饮食调理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肿瘤患者要求高营养而糖尿病患者为了使血糖维持在一个接近正常的稳定水平,又要求计划饮

2012糖尿病与低血糖症(三)(医学必看 试题带详细解析答案)

281.糖尿病与低血糖症(三) 一、A4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考题。请根据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4题共用题干) 女性,18岁,Ⅰ型糖尿病病史3年,因"肺部感染"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以下哪项临床表现对诊断有特殊意义 A.明显的口渴多饮多尿 B.皮肤干燥 C.低血压 D.昏迷 E.呼气有烂苹果味 2.抢救该患者时,胰岛素最佳使用方法是 A.大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 B.大剂量胰岛素静脉推注 C.大剂量胰岛素皮下注射 D.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 E.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推注 3.以下那项治疗措施对此患者是错误的 A.积极治疗肺部感染 B.积极补液,纠正脱水 C.积极大量补碱,尽快纠正酸中毒 D.积极使用胰岛素 E.严密观察血钾,防治低血钾 4.若患者在抢救过程中血糖进行性下降,血糖下降至何种水平时加用葡萄糖溶液 A.6.1mmo1/L B.7.1mmol/L C.10.0mmol/L D.11.1mmol/L E.13.9mmol/L 正确答案:1.E;2.D;3.C;4.E (5~7题共用题干) 女性,48岁,身高160cm,体重68kg,近半年口渴多饮,多尿,伴乏力;空腹血糖6.9mmol/L。 5.应做哪项检查以明确诊断 A.OGTT B.重复1次空腹血糖 C.测餐后2小时血糖 D.测24小时尿糖 E.糖化血红蛋白 6.若给该患者进一步检查:空腹血糖7.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8mmol/L。治疗首选 A.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监测血糖 B.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口服消渴丸 C.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口服优降糖 D.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口服降糖灵 E.控制饮食,增加运动,胰岛素治疗 7.若上述措施不能有效控制血糖,该患者应采取下列何种治疗 A.磺脲类药物

糖尿病与脑卒中

糖尿病与脑卒中 摘要】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代谢异常对脑卒中的发生、发展、预后有明显相关。改善血糖水平对合并有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 重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脑卒中 一、流行病学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简称IDF)统计,目前全球有糖尿病患者2.85亿,中国糖尿病人群数量约占全球的1/3,通过分析,在 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 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2型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且在全球广泛流行的慢性 代谢性疾病。 二、糖代谢异常对脑卒中的影响 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缺血性卒中的相对危险度大约 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发病时间较非糖尿病患者要早 10年,其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后,梗死面积往往更大、神经 功能缺损症状更严重、复发率更高、预后更差。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中糖尿病患 病率高达37.5%。糖尿病与自发性颅内出血的关系目前尚有争议,有调查显示糖 尿病与高血压、高甘油三酯、精神疾病等是原发性颅内非脑叶性出血的危险因素 之一。因此,糖尿病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在防治脑卒中的发病、进展以及死亡中 的作用至关重要。 近期多项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患病率明显升高,有调查显示住 院脑梗死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达21.3%。来自欧洲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急性卒 中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是36.6%,有23.1%患者存在IGT(糖耐量减低),0.8%存在IFG(空腹血糖受损),只有19.7%处于正常血糖水平,另有19.7%只在病后第一周出现高血糖(暂时性高血糖)。另一项报告同样显示在既往无糖尿病史、近期 发生TIA或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中有一半以上存在IGT或糖尿病。 糖尿病导致血管病变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糖尿病 时长期的糖、脂类、蛋白质代谢紊乱及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 症及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相关。上述因素导致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AS)严重及广 泛的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同时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肥胖、血脂代谢紊乱的患病率。糖尿病通过各种机制促进动脉硬化,诱发各种类型 的脑梗死,明显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再发率、病死率。 三、脑卒中患者的血糖干预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积极稳妥的调控血糖,能够降低脑血管事件风险。根据发病的不同阶段、病情的严重程度、血糖水平、有无其他合并症等,在 改进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接受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 目前对于脑卒中患者急性期高血糖的治疗还缺少共识。欧洲卒中治疗指南指出,非糖尿病和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升高的血糖水平和不良预后明显相关,因 此有必要开始短期的胰岛素治疗,当空腹血糖>=10mmol/L应开始胰岛素输注治疗。国外已有临床Ⅱ期方案验证了葡萄糖-胰岛素-钾静脉输注治疗方案的有效性。该 方案根据检测的血糖水平,调整补液输注速度以及增减补液中胰岛素用量以维持 血糖在4-7mmol/L。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尤其是有意识障

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 目的:总结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重视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前血糖控制,心理疏导及营养教育,术后加强生命体征观察及血糖监测,加强管道护理及提高术后患者合并症,并发症的护理水平。结果:47例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措施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无1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加强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促使患者顺利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食管癌;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如意珍宝丸esophageal carcinoma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 in peri operation period nursing xingxiuqin 【abstract】 0bjective: summarized the perioperative care method to the esophagus cance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pay attention to preoperative blood sugar control,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nutrition education,esophagus cance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strengthen postoperative vital signs observation and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the pipeline nursing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level to the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ho

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发表时间:2011-11-29T15:23:23.70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邢秀芹 [导读]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方法 邢秀芹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河南商丘476000) 【摘要】目的:总结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重视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前血糖控制,心理疏导及营养教育,术后加强生命体征观察及血糖监测,加强管道护理及提高术后患者合并症,并发症的护理水平。结果:47例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措施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无1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加强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促使患者顺利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食管癌;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如意珍宝丸 【中图分类号】R132.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005-02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方法[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的寿命的延长,糖尿病的患病率迅速增加,我国糖尿病患者已逐年增多,其中外科住院患者约有12%合并糖尿病[2]。糖尿病是外科手术患者的一个危险因子,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脏器功能低下,伴发疾病较多,增加了食管癌手术及术后治疗的难度,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亦增加,因此做好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周期具有重要作用。现将我院与2009年至2010年收治的47例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论述于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科室与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糖尿病合并食管癌患者47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6例;年龄56-75岁,既往高血压病史者17例,冠心病病史者11例。47例患者均为择期手术。合并糖尿病情况:47例均为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波动于8.9-17.6mmol/l,既往已知患有糖尿病者41例,入院后确诊糖尿病者6例;47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微血管并发症34例,大血管并发症者15例。 1.2结果:手术切除率100%,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切口延缓愈合者3例,切口感染者3例,低血糖发生2例。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死亡者,均痊愈出院。 2术前护理 2.1血糖管理: 良好的血糖控制是手术成功的基础之一,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应进行手术前相关风险的评估,年龄大于65岁,糖尿病病史大于5年,空腹血糖大于1 3.9mmol/l,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肾病,全身麻醉等均是糖尿病患者发生手术风险的重要危险因素。合并上述危险因素越多,术中,术后的代谢紊乱对患者的预后不利影响越大,发生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和死亡率越高[3]。对47例患者在手术前停用口服降糖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保持血糖稳定3天以上,并在手术当日停用餐前胰岛素,改用双通道方法,即一道应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另一道应用静脉葡萄糖营养支持。术中每1小时监测一次血糖,使血糖维持不低于6.5mmol/l。 2.2饮食指导: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大多伴有低蛋白血症,所以术前即要注意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增加机体抵抗力,又不能摄糖过多而致血糖升高。所以每日饮食中三大营养素所占总热量比例为:碳水化合物占55-65%,蛋白质占20-25%,脂肪占25-30%,三餐总热量按1:1:1分配。 2.3服用中药。糖尿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其基本病理表现涉及肺燥胃热肾虚。而且病久容易导致血脉瘀滞以及阴损及阳的表现。而食管癌主要是由于正气亏虚,津枯血燥,气滞血瘀痰凝阻滞食道,导致食管狭窄、干涩。所以对于糖尿病合并食管癌治应益气生津、滋阴润燥、理气活血化痰。藏药如意珍宝丸含珍珠母、沉香、红花、螃蟹、丁香、毛诃子(去核)、肉豆蔻、豆蔻、降香、荜茇、诃子、高良姜、甘草膏、肉桂、乳香、木香、决明子、水牛角、牛黄等。可以理气化痰活血,有效降低血糖和改善糖尿病并发症,临床口服证明有很好的疗效,并且副作用很小.每次4丸,一日2次。再配以益气生津的黄芪注射液静脉点滴,临床具有很好的疗效。 2.4功能训练由于手术的创伤,疼痛及胸腔引流管的作用,术后患者的呼吸变得更浅,更快,使原有的肺功能进一步下降,极易产生呼吸功能不全。因此术前的呼吸功能训练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对47例患者中我们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深呼吸训练:鼓励患者做缓慢尽力的深吸气,在吸气末停滞1-2秒钟后缓慢呼气,每分钟8-12次,每日3-4次,每次练习10分钟。(2)有效咳嗽训练:告诉患者术后咳嗽,排痰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上身稍向前倾,嘱患者深吸气后屏住呼吸,再用力咳嗽。咳嗽时应引起胸腔震动,使气管深部的痰液咳出,将小气道痰液汇入大气道,避免只用喉头震动引起的咳嗽。 2.5心理疏导肿瘤患者在明确诊断初期约70%有焦虑,抑郁,恐惧,压抑,愤怒,绝望等心理障碍[4]。糖尿病患者在情绪波动时神经内分泌反应增强,激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引起血糖升高[5]。因此术前做好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保持血糖稳定,消除患者情绪波动尤为重要。良好的护患关系,适当的鼓励以及安静舒适能使其心情舒畅,克服忧虑及恐惧心理。 2.6术前评估: 食管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障碍,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问题,使手术风险增大,且术后并发症较多,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在手术前应做好患者对手术耐受力的评估。除做好一般情况外,要特别注意患者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空腹及餐后血糖的变化,心肺功能等,以便做好术前调整,让患者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手术。 3术后护理 3.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神志,尿量及伤口情况,持续吸氧2-3天,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严格掌握输液的量和速度以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3.2血糖管理: 对食管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而言由于术后肝肾储备功能较差,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多,以及手术后禁食水引起血液浓缩,因此易发生高血糖高渗综合征,因此应静脉应用胰岛素治疗,并保证每日葡萄糖输入量不少于150克,以保障中枢神经细胞,红细胞等仅依赖葡萄糖供能组织的能量供应。术后3-4小时常规监测血糖,并根据血糖水平调节胰岛素输注速度,使血糖维持于7-10mmol/l,同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及酮体情况。待患者能够进食后将胰岛素改为皮下注射。伤口愈合后根据血糖情况及胰岛素用量的大小决定是否继续应用胰岛素或改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3.3胸腔引流管的护理:保持管道密闭无菌,更换引流瓶时应双钳夹闭以防止空气进入;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并准确记录;保持引流通畅,麻醉清醒后的患者采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引流,每30-60分钟挤压一次胸腔引流管以防止管口被血凝块阻塞。

4.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处理SOP

1目的: 为规范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处理,特制定此规范。 2适用范围: 全体研究人员 3相关资料:(无) 4内容: 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原因有:磺脲类等口服降糖药的过量使用;胰岛素的过量使用;胰岛素瘤;长期饥饿;迷走神经紧张症;特发性低血糖症;升糖激素缺乏;肝脏疾患等,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血糖下降太快时,血糖虽然不低,但仍可以出现低血糖反应。 一)病因分类 1.血糖利用过度:磺脲类等口服降糖药的过量使用;胰岛素的过量使用;胰岛素瘤;长期 饥饿;迷走神经紧张症;特发性低血糖症等 2.血糖生成不足:升糖激素缺乏;肝脏疾患等。 3.病人机体难以调节: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血糖下降太快时,血糖虽然 不低,但仍可以出现低血糖反应。 (二)诊断依据 1.确定低血糖症:依据Whipple三联征确定:1)低血糖症状;2)发作时血糖 低于2.8mmol/L;3)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 2.低血糖反应:糖尿病病人在诊治过程中出现饥饿感明显,出冷汗,头晕、心 慌等症状时,考虑为低血糖反应。 3.病史:患有糖尿病,正在应用磺脲类降糖药或胰岛素者出现低血糖多属于药 源性低血糖症;出现于神经质的中年妇女的餐后低血糖多为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有严重的肝脏疾病基础者多是肝源性低血糖症;胰岛素瘤多表现为空腹低血糖,检测血胰岛素、C肽呈自主性不适当胰岛素分泌增多。

4.临床表现:表现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如多汗、心悸、饥饿、紧张等; 神经低糖症状如精神不集中、头昏、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昏迷等。 5.实验室检查 1)血胰岛素测定:了解有无不适当的胰岛素分泌增多。 2)饥饿等诱发试验:阳性支持胰岛素瘤诊断。 3)肝功能等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 4)CT、MRI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病变部位。 (三)治疗 1.低血糖发作时的处理: 1)住院患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老年患者并神智清醒者,可给予50% 葡萄糖注射液口服,病人年龄较大或并发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者,血糖 低于3mmol/l以下,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血糖在3mmol/L 以上的患者,可进食含有15~20g葡萄糖的食物或饮料,含服3~4片 B-D葡萄糖片或水果糖、奶糖、巧克力糖等。进食后宜休息10~15分钟,如15分钟后仍感身体不适,血糖仍低,需要静脉注射高糖,直至血糖基 本恢复,病人在症状好转。神智障碍者,静注50%葡萄糖液40~100ml。 滴注5~10%葡萄糖液,并20分钟检测血糖,直至血糖及病情保持稳定。 神智清醒后改口服进食。低血糖纠正后,超过30分钟神志仍未能恢复者,可完善头颅CT检查排外脑血管意外,必要时使用甘油果糖250ml静脉滴 注,并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2)在家的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神智清楚者,先自行进食含糖食物,如 水果糖、奶糖、巧克力糖,再测血糖,了解血糖情况。进食症状改善后 可再次复查。除了进食应该立即休息,如果症状改善不明显,可继续进 食,并加进食些水果、饼干、面包,馒头等含糖食物。若低血糖反应持续 发作,在家庭者,可考虑住院治疗。 3)避免低血糖反应,尽量做到定时定量进餐。糖尿病人应随身携带一些水 果糖、饼干等食品,若延迟吃饭,可先吃些饼干、水果等食物,再吃饭 时则应相应减少主食的摄入量。最好不饮酒,饮酒时切记不能忘了进主 食。保持每日的运动量基本稳定。如果体力活动增加,活动前应适当进 食或加餐,或减少降糖药物剂量;避免空腹运动,尽可能在餐后1小时 参加运动。尽量避免在运动时需要剧烈活动的部位(如大腿、手臂)注 射胰岛素,可以选择腹部注射。查对降糖药的用量,在医生的指导下, 根据血糖情况做适当的调整。饮食:少食多餐;低糖、高蛋白、高纤维、高脂肪饮食,减少对胰岛素分泌的刺激。

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健康指导

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健康指导 发表时间:2018-01-25T15:41:37.14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期作者:庞文一 [导读] 通过这种科学的教育医疗形式,能够增进护患之间的关系,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普遍提高。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沧州 061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的改变,让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这种疾病对于营养需求与饮食方法发生了一定的矛盾,再由于大多患者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对疾病治疗效果、预后情况等都缺乏了解,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在胡乱猜测。健康教育的内容必不可少,能有效的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再此,主要对收治的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肿瘤;糖尿病;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297-02 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机体功能紊乱严重,过度消耗和代谢紊乱导致患者抵抗力极度低下,当患有恶性肿瘤伴糖尿病时,往往让病人手足无措,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以下是对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恶性肿瘤伴糖尿病20例患者的健康教育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4年7月—2017年7月,共收治肿瘤放化疗合并糖尿病患者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40~80岁。其中肺癌10例,肝癌2例,直肠癌8例。 2.健康教育方式 2.1 心理护理 糖尿病的代谢紊乱有加重患者病情,放射治疗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毒副作用更加重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这种不良心理状态不仅影响患者治疗效果,而且还会严重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加速病情恶化。[1]适时的帮助病人发泄不满,疏泄紧张情绪,改变认知,医护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帮助家属合理安排病人的生活作息,让病人处于愉悦的氛围中,以病人入院开始,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途径进行健康指导如:小册子,宣传栏、讲座以及管床护士一对一的讲解和交流形式,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正确认识,了解疾病的转归,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本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对医务人员的依从性,同时也有利于疾病的控制。 2.2 饮食宣教 指导患者一是适当控制饮食,二是合理营养。适当的控制饮食是指限制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合理营养是指患者的饮食中应含有足够的热量、营养成分及适当比例的碳水化合物。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2]适当增加粗纤维食物,减少油炸食品,避免暴饮暴食,忌烟酒,多数研究表明吸烟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和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同时吸烟也增加肿瘤的发病率,是肺癌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主要原因。患者放化疗期间,胃肠道反应较轻的患者,可经口补充营养,胃肠道反应较重的患者,可补充静脉营养液,输注葡萄糖时,注意血糖的变化。 2.3 运动指导 合理地体育锻炼对控制血糖非常有利,运动可增强末梢神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降低血糖。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方式原则是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尊重兴趣、结合病情;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运动应在餐后1~2小时进行,避免发生低血糖。运动时要有人随同,并随身带上糖果,出现低血糖时自救。 2.4 用药护理 胰岛素抵抗和继发的高胰岛血症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促进增值作用,从而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3]有研究证明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可减少各种肿瘤的发病风险,抑制肿瘤转移,组织肿瘤血管增长。因此患者住院过程中,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时,应遵医嘱合理的给予患者指导。如有患者要注射胰岛素,护士进行注射时,但鼓励患者参与其中,逐步掌握方法和要点,保证患者出院后能自行安全、有效的用药。 2.5 皮肤的护理 糖尿病患者血糖持续偏高,使皮肤弹性降低,抵抗力低下,易发生破溃、过敏和感染,恶性肿瘤患者在放疗过程中,放射部位皮肤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可出现发红、发痒、灼痛等。每日观察局部皮肤变化,指导患者温水沐浴,注意修剪指甲,穿着宽松纯棉衣服。如有严重皮肤损伤或压疮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药物涂抹并采取压疮治疗方案给予干预。 2.6 并发症的预防 2.6.1低血糖反应与酮症酸中毒观察病情变化,监测血糖、血钾、尿酮的水平,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节律及有无烂苹果味,避免饮食不当引发酮症酸中毒。及时监测血糖,一旦发生低血糖,应立即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或饮料或静脉注射50%葡萄糖,严密观察用药反应并监测血糖变化。 2.6.2肺部感染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因发射线对正常细胞的杀伤和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作用,导致机体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降低,机体免疫力低下,极易引发肺部感染或全身感染,因此,住院期间做好基础护理,严重控制患者家属探视次数,注意病室空气及物表消毒,为患者创造较好的治疗环境,尽可能的避免肺部感染的发生 2.6.3出院指导教会患者自己测血糖,遵医嘱药物治疗与坚持长期的饮食治疗,糖尿病患者外出时随身携带急救卡(卡上标注姓名、家庭住址、亲属联系电话、并写明是糖尿病患者,请立即送我就医)还要交代患者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生活规律,适当参加体力活动,定期复查。 3.结论 由于高血糖与胰岛素抵抗可扰乱肿瘤微环境而影响化疗的疗效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在血糖有效控制的情况下进行化疗,化疗期间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导致血糖波动,此时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配合的依从性[4]科学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可以提高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放松身心,顺利完成治疗,无患者因血糖控制不理想或其他并发症等原因放弃治疗。此外,通过这种科学的教育医疗形式,能够增进护患之间的关系,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普遍提高。

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预后分析

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研究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情况以及探讨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病情及转归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的74例脑卒中患者,将患者随机打乱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有37例,作为试验组;血糖正常的脑卒中患者有37例,作为对照组,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可得出,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危害非常大。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要及时纠正患者的空腹血糖,从而减轻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 标签:糖尿病;脑卒中;治疗及预后治疗 糖尿病是脑卒中疾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严重影响到脑卒中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并且也有相关文献报道指出[1],糖尿病对脑卒中患者有极大的危害性,因为糖尿病会导致脑卒中患者产生严重的脑缺血症状,从而使脑卒中患者的乳酸增多等现象,尤其在中老年人中以发生。为了进一步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预后进行探讨研究,本次试验对我院的74例脑卒中患者中的37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人,其中试验组均为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觀察组均为血糖正常的脑卒中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在41-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4.5)岁。对74例脑卒中患者均采用正规的CT扫描,同时进行确诊。 1.2 方法 将我院选取的7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为37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对照组为37例正常血糖的脑卒中患者。在人院时,对74例脑卒中患者均采取常规的空腹抽血,从而检查患者的血糖含量,通过检查后可知,在试验组中的37例患者,其空腹的全血血糖含量均大于5.8 mmol/L,血浆血糖含量均大于7.7 mmol/L,而对于对照组的37例正常血糖的脑卒中患者来说,其全血血糖含量和血浆血糖含量均处于正常水平。同时,对74例脑卒中患者均采取常规的CT扫描证实。临床诊断:对于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诊断标准可以根据2010年的ADA糖尿病诊断标准;对于正常血糖的脑卒中患者的诊断标准可以根据脑血管疾病学术中的脑卒中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对于74例脑卒中患者,对于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即患者的空腹全血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