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疫苗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247.76 KB
- 文档页数:2
口蹄疫疫苗研究进展口蹄疫疫苗的研究进展【综述】【摘要】口蹄疫是被列为A类疫病的家畜传染病之一,接种疫苗是防止该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本文就口蹄疫灭活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转基因植物可饲疫苗、合成肽疫苗、蛋白质载体疫苗、基因工程弱毒疫苗、活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及空病毒衣壳蛋白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I=1蹄疫;疫苗Progress in Research on Foot--and.-M outh Disease VaccineCHEN Li—xin,JIN Yu—zhu,HU Rong—liang(Department of印idemiology,Institute of Military Veterinary Medicine,Academy ofMilitary Medicine,Changchun 130062,China)【Abstract】 Foot.and.mouth disease is one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 class A in animals.Vaccination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forprevention of epidemic of the disease.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in research on inactivated vaccine,recombinant subunitvaccine,edible transgenic plant vaccine,synthetic peptide vaccine,protein vector-based vaccine,recombinant attenuated vaccine,livevector-based vaccine,DNA vaccine and empty capsid protein vaccine against foot—and-mouth disease.【Key words】 Foot—and—mouth disease;Vaccine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烈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牛、羊、猪等,发病率极高,传播速度极快。
一、口蹄疫疫苗的基本情况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它能感染猪、牛、羊等偶蹄哺乳家畜,亦能感染野牛、鹿、羚羊、骆驼等野生动物,还能传染给人,是一种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传染的人畜共患病。
目前对患病牲畜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只有使用口蹄疫疫苗接种动物进行积极防制。
现将口蹄疫疫苗的贮存和使用方法介绍如下:1、口蹄疫疫苗的特性疫苗应为乳状液,允许有少量油相析出或乳状液柱分层,若遇此可轻轻振摇使乳状液恢复均匀后使用。
若遇破乳或超过规定的分层(水相泌出按规程规定不能超过1/10)则不能使用。
疫苗应在2-8℃下避光保存,严防冻结。
2、口蹄疫疫苗的使用方法口蹄疫苗宜肌肉注射,2-4周龄猪应使用2.5厘米长的16号针头,4周龄以上猪使用4厘米长的18号针头。
牛使用4厘米长的20号针头,绵羊、山羊使用4厘米长的18号针头。
3、口蹄疫疫苗的用量猪使用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时,其用量为体重50公斤以上猪只每头肌肉注射3毫升,体重25-50公斤猪只每头肌肉注射2毫升,体重10-25公斤猪只每头肌肉注射1毫升;猪使用O型口蹄疫高效灭活疫苗时,其用量为体重80公斤以上猪只每头肌肉注射3毫升,体重30-80公斤猪每头肌肉注射2毫升,体重10-30公斤猪只每头肌肉注射2毫升。
牛和羊分别使用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和羊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均为深层肌肉注射。
其用量是:犊牛每头2毫升,成年牛每头3毫升;羔羊每只1毫升,成年羊每头2毫升。
4、使用疫苗时的注意事项注射器和针头应洁净,并用湿热方法高压灭菌或用洁净水加热煮沸消毒法消毒至少15分钟,不可使用化学方法消毒;接种时针头逐头更换,更不得一只注射器供两种疫苗混用。
免疫接种前应了解动物品种、健康状况、病史及免疫史,凡有病、瘦弱、临产母畜(10-15天)不应接种,待病畜康复、母畜产后再按规定补注。
接种动物应处于休息、安静条件下并保持清洁干净。
非疫区的牲畜,于注射后28天方可运输。
疫苗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低温并避免日光直射;注射部位剪毛后用70%-75%酒精棉或碘酊擦净消毒,再用挤干的酒精棉擦干消毒部位;疫苗必须注入肌肉内,切不可注入脂肪或皮下。
2024年口蹄疫疫苗市场分析报告1. 市场概述口蹄疫疫苗是一种用于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病毒感染的疫苗。
口蹄疫是一种广泛传播的病毒病,主要影响蹄类动物,如牛、猪、羊和水牛等。
口蹄疫疫苗市场因其重要性而备受关注。
2.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口蹄疫疫苗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
该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稳定增长趋势。
据预测,口蹄疫疫苗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X%,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XX亿美元。
3. 市场驱动因素3.1 农业发展农业的快速发展是口蹄疫疫苗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养殖业规模的扩大,对口蹄疫疫苗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3.2 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在口蹄疫疫苗预防和控制方面的政策支持也是市场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
政府的投资和政策鼓励使得疫苗生产企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会,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增长。
3.3 新兴市场需求新兴市场对口蹄疫疫苗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也是市场增长的重要因素。
新兴市场的农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导致了对肉类和奶制品的需求增加,从而促使养殖业提高对口蹄疫疫苗的需求。
4. 市场障碍4.1 高成本生产口蹄疫疫苗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研发和生产成本。
这使得口蹄疫疫苗的价格较高,限制了一些养殖场的采购能力。
4.2 市场竞争口蹄疫疫苗市场面临激烈的竞争。
市场上已经存在多家知名疫苗制造商,这使得新企业进入市场变得困难。
竞争对于新企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5. 市场机会5.1 区域扩张目前,口蹄疫疫苗市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
但仍然存在一些地区对口蹄疫疫苗的需求未得到满足。
在这些地区进行区域扩张,将是市场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5.2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市场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目前,口蹄疫疫苗市场存在一些技术瓶颈,如生产成本高、疫苗效力不稳定等问题。
通过技术创新,开发高效、低成本的口蹄疫疫苗将为市场带来巨大机会。
6.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口蹄疫疫苗市场存在多家主要的竞争对手,其中包括公司A、公司B和公司C。
一、口蹄疫疫苗口蹄疫疫苗是由强毒接种悬浮培养BHK-21细胞,收获细胞毒液,经二乙烯亚胺(BEI)灭活,与油佐剂混合乳化制成的灭活疫苗,同时灭活疫苗是目前我国用于预防口蹄疫的主要产品。
二、疫苗制苗毒株口蹄疫病毒抗原性多变,各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性。
同一型内又存在多种不同毒株,它们之间也有明显的抗原差异,有的能够提供部分交叉保护,有的完全不能。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细胞中和试验或ELISA方法计算r值,以此反映毒株间的抗原关系。
r值愈接近1,毒株间抗原关系愈靠近;反之,抗原关系疏远,毒株差异较大。
r值是反映了一个毒株的抗血清对另一个毒株抗原的交叉反应程度。
通过我国口蹄疫流行变化来看,病毒往往发生变异之后,原有的疫苗株对新的流行毒株没有保护或保护力下降。
因此,所选疫苗毒株必须与流行毒株在抗原特性上相互匹配,免疫才能有较好的效果。
三、口蹄疫疫苗146S口蹄疫疫苗146S,即完整的病毒颗粒,口蹄疫完整病毒颗粒和组装体在蔗糖密度梯度中的沉降系数有所不同。
完整病毒粒子的沉降系数为146S,无核酸的空衣壳沉降系数为75S,由VP0、VP1和VP3各5 个分子组成的五聚体沉降系数为12S,由VP0、VP1和VP3各一分子组成的单体沉降系数为5S。
完整的病毒颗粒以及降解产物空衣壳(75S)可引起较好的免疫保护效力,对于体液免疫,尽管12S和5S结构蛋白免疫原性较弱,但两者仍具有细胞免疫和免疫增强的作用,可提高免疫应答水平[1]。
根据146S的生化特性,现阶段可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定量法、分子排阻色谱法、蛋白层析法等方法测定口蹄疫病毒抗原含量,但目前还没有能够检测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75S含量的方法,同时国家对口蹄疫疫苗146S的含量以及检测方法均没有相关标准和要求,不同企业、不同检测机构使用的检测方法不同,检测结果也会有差异,虽口蹄疫灭活疫苗以体液免疫为主,但细胞免疫水平也是衡量疫苗免疫效力的重要指标,所以检测146S含量不能完全体现疫苗的免疫效力。
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ZK/93株)Zhu Koutiyi(O Xing)Miehuoyimiao(OZK/93 Zhu)Swine Foot and Mouth Disease(Type O)Vaccine,Inactivated(Strain OZK/93)本品系用口蹄疫O型病毒OZK/93株接种BHK-21细胞培养,收获感染细胞液,经二乙烯亚胺(BEI)灭活后,加矿物油佐剂混合乳化制成。
用于预防猪O型口蹄疫。
【性状】外观均匀乳剂。
久置后,上层可有少量(不超过1/20)油析出,振摇后呈均匀乳剂。
剂型为水包油包水型。
取一清洁吸管,吸取少量疫苗滴于清洁冷水表面,呈云雾状扩散。
稳定性吸取疫苗10 ml加入离心管中,以3000 r/min离心15分钟,管底析出的水相应不超过0.5 ml。
黏度按附录3102进行,应符合规定。
【装量检查】按附录3104进行检查,应符合规定。
【无菌检验】按附录3306进行检验,应无菌生长。
【内毒素含量测定】吸取12 ml疫苗放入15 ml离心管中,置50℃±5℃水浴90分钟,然后在4℃条件下,以15000 g离心10分钟,取水相5.0 ml,按现行《中国兽药典》一部附录1143进行检验。
每头份疫苗中内毒素含量应不超过50 EU。
【安全检验】(1)用豚鼠和小鼠检验用体重350~450 g的豚鼠2只,每只皮下注射疫苗2.0 ml;用体重18~22 g的小白鼠5只,每只皮下注射疫苗0.5 ml。
连续观察7日,均不得出现因注射疫苗引起的死亡或明显的局部不良反应或全身反应。
(2)用猪检验用30~40日龄的仔猪(细胞中和抗体效价不超过1∶8、ELISA效价不超过1∶8或乳鼠中和抗体效价不超过1∶4)2头,各两侧耳根后分点肌肉注射2头份疫苗,逐日观察14日,均不得出现口蹄疫症状或明显的因注射疫苗引起的毒性反应。
【效力检验】用体重40 kg左右的猪(细胞中和抗体效价不超过1∶8、ELISA效价不超过1∶8或乳鼠中和抗体效价不超过1∶4)15头,分为3组,每组5头。
2024年口蹄疫疫苗市场分析现状引言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可影响牛、猪、羊和其他偶蹄动物。
为了控制和预防口蹄疫的传播,口蹄疫疫苗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本文将对口蹄疫疫苗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主要参与者、竞争情况和未来趋势。
市场规模当前口蹄疫疫苗市场规模庞大,随着全球农业发展和口蹄疫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口蹄疫疫苗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主要参与者口蹄疫疫苗市场中存在多个主要参与者,包括制药公司、兽药生产商和农业部门。
制药公司和兽药生产商是疫苗的主要生产者,他们通过不断研发和推出新的口蹄疫疫苗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农业部门则是疫苗的主要消费者,负责疫苗的采购和使用。
在口蹄疫疫苗市场中,主要的制药公司和兽药生产商包括ABC制药、XYZ兽药公司等。
这些公司通常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口蹄疫疫苗产品。
竞争情况口蹄疫疫苗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
由于市场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这个市场。
竞争主要体现在研发能力、产品质量和价格上。
在口蹄疫疫苗市场中,研发能力是竞争的核心。
制药公司和兽药生产商需要不断投入资源进行研发,以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口蹄疫疫苗产品。
同时,产品质量也是竞争的重要方面,市场上品质优良的口蹄疫疫苗更受消费者青睐。
除了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价格也是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
由于市场上存在多家供应商,价格竞争激烈,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好消息,能够以更优惠的价格购买口蹄疫疫苗产品。
未来趋势口蹄疫疫苗市场在未来几年有望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随着全球农业发展和口蹄疫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市场需求将继续增加。
未来口蹄疫疫苗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市场,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将成为关键的竞争优势。
同时,价格也将成为竞争的重要因素,市场上价格合理的口蹄疫疫苗产品将受到更多的消费者欢迎。
口蹄疫疫苗说明书引言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偶蹄动物,如牛、羊、猪等。
口蹄疫疫苗是预防口蹄疫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档将介绍口蹄疫疫苗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常见问题解答等内容。
1. 口蹄疫疫苗的简介口蹄疫疫苗是根据口蹄疫病毒的抗原特性制备而成的疫苗,主要包含活病毒疫苗和灭活病毒疫苗两种类型。
疫苗的接种可以增强动物对口蹄疫病毒的免疫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2. 口蹄疫疫苗的使用方法口蹄疫疫苗的使用方法如下:2.1 接种时间根据动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接种时间。
一般建议在动物出生后的第三到六个月接种疫苗。
2.2 接种途径口蹄疫疫苗的主要接种途径为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
注射时要注意采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并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洁。
2.3 剂量疫苗的剂量应根据动物的品种、体重和年龄确定。
一般情况下,成年牛每头接种5-10毫升的疫苗;幼畜每头接种3-5毫升的疫苗。
2.4 免疫程序一般建议进行初次接种后,随后再进行一到两次的加强免疫。
免疫程序的具体安排应根据动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
3. 注意事项在使用口蹄疫疫苗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3.1 贮存条件疫苗应贮存在2-8摄氏度的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
疫苗在贮存期限内,应定期进行免疫效力检测,并及时淘汰失效疫苗。
3.2 使用前检查使用疫苗前应检查疫苗瓶是否完整,是否有裂纹或渗漏现象。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生产厂家。
3.3 免疫接种禁忌怀孕的母畜、患有严重系统性疾病的动物以及对疫苗成分过敏的动物禁止接种口蹄疫疫苗。
3.4 免疫反应观察接种疫苗后,应密切观察动物的免疫反应情况。
如发现不适,应及时就医。
4. 常见问题解答4.1 接种口蹄疫疫苗后,动物会出现副作用吗?一般情况下,动物接种口蹄疫疫苗后可能会出现局部红肿、发热等反应,少数个体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如果情况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4.2 口蹄疫疫苗能真正预防口蹄疫吗?口蹄疫疫苗经过临床试验和大规模使用验证,具备较高的预防口蹄疫的效果。
文章导读羊口蹄疫疫苗是动物的一种疫苗注射,而且疫苗的种类各不相同,比如它包括传统的疫苗以及灭活疫苗,而且对于这些疫苗的使用方法,也应该格外的注重,牛O型或者是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及时使用方法也会有所区别,但是我们都知道,注射疫苗是有效防止流行病发生的方法。
一、疫苗种类1 、传统疫苗大多数流行口蹄疫的国家采取以计划免疫为主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口蹄疫,传统疫苗在口蹄疫预防控制中仍占主导地位。
1.1 弱毒疫苗通常采用异源非易感动物或细胞连续传代致弱的方法研制弱毒疫苗,但因口蹄疫病毒宿主范围广,难以平衡毒力与免疫力的关系,并且弱毒疫苗存在遗传性不确定,长期使用可能会形成持续感染,长时间培育的弱毒不适宜新疫区的动物免疫。
2 、灭活疫苗广泛应用的口蹄疫疫苗是将适量的佐剂配方加入灭活后的全病毒配制而成。
但全病毒灭活疫苗存在以下局限性:(1)在生产疫苗的过程中要使用高度封存的设施;(2)大部分疫苗所用的病毒都是利用感染FMDV的细胞培养悬浮液制取的,而这些细胞培养的悬浮液里含有各种各样的非结构蛋白,应用这些疫苗使得机体产生大量抗非结构蛋白的抗体,从而使鉴别诊断免疫动物和感染动物的工作变得相当困难;二、使用方法(1)牛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系选择抗原谱广、抗原性和免疫原性良好的牛源强毒OA/58为毒种,接种于BHK-21传代细胞系单层培养,制备病毒抗原,经二乙烯亚胺(BEI)灭活,加矿物油佐剂制成的乳剂疫苗。
为略带粉红色或乳白色的粘滞性液体。
用于各种年龄的黄牛、水牛、奶牛、牦牛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免疫持续期为6个月。
(2)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系用猪源强毒接种BHK-21或IBRS-2细胞单层,收获细胞毒液,经二乙烯亚胺(BEI)灭活,与油佐剂混合乳化制成。
为乳白色或淡红色粘滞性乳状液,经贮存后允许液面上有少量油,瓶底有微量水(分别不得超过1/10),摇之即呈均匀乳状液。
用于预防猪O型口蹄疫,免疫持续期6个月。
三、注意事项1.口蹄疫疫苗是一种灭活苗,是防治口蹄疫的发生、流行最主要的武器之一。
猪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口蹄一针灵是治疗口蹄疫的单联高效价猪口蹄疫合成肽疫苗采用患过口蹄疫病毒的病猪恢复健康后,在其体内采集血液制成血清抗体,给得口蹄疫的病猪注射血清抗体能够直接中和体内的O型A型亚洲1型病毒,可用于紧急治疗和预防。
若刚起水泡,水泡没有破裂,只需用口蹄一针灵注射一次,水泡即可干瘪消失。
若口鼻、蹄子周围的水泡已破溃,流血,甚至蹄壳已脱落,需用口蹄一针灵注射两次,水泡破溃处可结痂。
每瓶100kg体重配合核酸肽连续注射2天。
注:加强型口蹄一针灵200斤/瓶,可单独使用,效果显著!国家疫病防控中心建议:针对疫区没发病的猪群紧急接种疫苗,发病的采用血清抗体做紧急治疗,能够直接中和口蹄疫病毒。
大群中没发病的猪使用天行健动物药业的口蹄一针灵做紧急预防,净化体内口蹄疫病毒,防止病毒的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
合成肽疫苗进入市场后很受养殖场、基层兽医的欢迎,其相对传统的灭活疫苗来说有哪些优势?合成肽疫苗的优势是:第一,能够快速实时应对病毒的变异,如果出现病毒变异而现有疫苗不能提供保护的情况,申联能够快速生产出抵抗变异毒株侵袭的合成肽疫苗;第二,免疫持续期长达6个月,为机体提供长期的免疫保护;第三,采用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合成包含口蹄疫病毒所有主要抗原位点的特异性多肽,再结合具有专利技术的可激活辅助性T细胞的外源性Th细胞表位,并以二硫键形成具有特殊空间构象的环状结构,保证了接种后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产生高水平的保护性抗体;第四,先进的生产工艺决定了合成肽疫苗具有可靠的安全性,接种后基本上不会出现不良反应;第五,不含非结构蛋白,能够精确区分免疫动物和自然感染动物,通过血清学方法在实验室可以快速进行鉴别诊断,完全杜绝了灭活疫苗中携带的痕量非结构蛋白可能造成的假阳性动物现象;第六,在有效保质期内,合成肽疫苗质量稳定可靠,而传统的病毒灭活疫苗在有效保质期内随着保存时间延长会出现降解,导致疫苗的免疫效力降低。
猪口蹄疫疫苗有哪些?怎么打?概述:口蹄疫疫苗是一种灭活苗,是防治口蹄疫的发生、流行最主要的武器之一。
那么在目前养猪过程中猪口蹄疫疫苗有几哪些?怎么打?本文为大家做以详细介绍如下:猪口蹄疫疫苗有哪些?1、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合成肽疫苗是一种仅含免疫决定簇组分的多肽,即用人工方法按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合成保护性多肽,与载体连接后加佐剂所制成的疫苗,是最为理想的安全新型疫苗。
申联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新上市的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多肽2600+2700+2800)包含了抗原多肽2600、抗原多肽2700及抗原多肽2800,它们是分别根据2011年流行泛亚毒、2008年流行新猪毒及2010年流行缅甸98毒之主要抗原位点合成的氨基酸序列。
多肽2600是比较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和OIE国际口蹄疫参考实验室提供泛亚谱系中多株口蹄疫O型流行毒株序列后,设计出的一段泛亚毒谱系中**抗原广谱性经典毒株的VP1氨基酸序列。
多肽2700依据OZK/93毒株设计,OZK/93归属于老猪毒,为我国最近10多年来猪口蹄疫O型疫苗的经典制苗毒株。
该毒株抗原谱广,对乳鼠、细胞、本动物适应性好,为疫苗毒株优秀代表。
多肽2800依据O/MYA98/BY/2010毒株设计,O/MYA98/BY/2010归属MYA98谱系,为2009年7月以来造成我国O型口蹄疫流行的新传入毒株。
该谱系病毒常年流行于缅甸、越南、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2010年蔓延至日本、朝鲜、韩国、蒙古、俄罗斯、中国香港、中国台北等国家和地区,引起家畜发病,并有不断蔓延趋势。
2、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主要成份与含量】含灭活的口蹄疫O型病毒变异毒O/GX/09-7株和东南亚拓扑型缅甸-98毒O/Mya/XJ/2010株,灭活前每毫升病毒含量应至少为107.0TCID50,或每0.2ml病毒含量应至少为107.0LD50。
每头份疫苗对猪口蹄疫O/Mya98/XJ/2010株和O/GX/09-7株两个毒的效力应至少为各含6个PD50。
合理免疫猪口蹄疫疫苗,防止母源抗体干扰造成免疫失败一、口蹄疫基本介绍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一种烈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临床特征是在蹄部、口腔粘膜和雌性动物乳房皮肤出现水泡。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一但发生和流行,对养猪生产危害很大。
FMDV有7个血清型:O型,A型,C型,亚洲1型,南非1型、2型、3型,而同一个血清型中,又包括大量不同的毒株。
不同血清型之间没有交叉保护作用,而同一血清型的不同毒株之间也仅有部分交叉免疫性。
感染或接种一种血清型的FMDV无法抵抗其它血清型的感染。
FMDV血清型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亚洲国家主要流行的血清型包括O型、A型与亚洲1型。
其中O型感染最为广泛,其次是A 型,亚洲1型很少见。
2005年世界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将全世界的O型口蹄疫划分为10个拓朴型(Topotype),常见的有东南亚型(缅甸98株)、中东南亚型(泛亚株)与Cathay(古典中国)型(猪毒毒株),当前我国流行的优势毒株属于缅甸98株。
二、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农业部将其列为强制免疫注射的首要病种。
为了有效防止猪口蹄疫的发生,每年的春秋两季都要进行强制免疫,要求应免动物的免疫密度达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必须≧70%。
目前我国政府实施了推动FMD强制性免疫,在疫苗选择上,可选用政府免费提供的FMD疫苗,也可以使用商品化的高效FMD疫苗。
无论采用何种疫苗产品,免疫后的抗体水平监测与免疫效果评估都是必要的。
三、注意母源抗体的干扰猪口蹄疫的防疫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一些规模化猪场反映,使用猪O口蹄疫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即使母猪群每年免疫3-4次,仔猪群一生免疫2-3次,而到了生长育肥阶段抗体几乎全部为阴性,免疫完全失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笔者怀疑很可能是我们猪场免疫程序不合理,由于母源抗体干扰所致。
母源抗体是指通过胎盘、初乳从动物母体直接传递给胎儿或新生动物的抗体。
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MYA98BY2010株)主要成份与含量含灭活的口蹄疫O型病毒(O/MYA98/BY/2010株),灭活前的病毒含量至少为107.5TCID50/ml或0.2ml病毒含量至少为107.5LD50。
性状淡粉红色略带粘滞性乳状液。
作用与用途用于预防猪、牛O型口蹄疫。
用法与用量体重25kg以上的猪,耳根后肌肉注射,每头注射2ml;体重15~25kg仔猪,耳根后肌肉分点注射,每头注射1ml。
牛颈部肌肉注射,每头注射2ml。
一般不良反应:注射部位肿胀,一过性体温反应,减食或停食1~2日,奶牛可出现一过性泌乳量减少,一般在注射疫苗后3~5日,症状减轻,逐渐恢复正常。
严重不良反应:因品种、个体的差异,个别动物接种后可能出现急性过敏反应,如焦躁不安、呼吸加快、肌肉震颤、可视黏膜充血、瘤胃鼓气、鼻腔出血等,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少数怀孕牲畜可能出现流产。
注意事项1. 疫苗应在2~8℃备件下冷藏运输。
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2. 使用前应仔细检查疫苗。
疫苗中若有异物、瓶体有裂纹或封口不严、破乳、变质、已过有效期或未在规定条件下保存的,均不能使用。
使用时应将疫苗恢复至室温并充分摇匀。
疫苗瓶开启后限当日用完。
3. 本疫苗仅接种健康猪、牛。
对病畜、瘦弱、怀孕后期母畜、断奶前幼畜及长途运输的牲畜暂不注射,待牲畜恢复正常后方可注射。
4. 严格遵守免疫注射操作规程。
注射器具和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每头(只)更换一个针头。
曾接触过病畜人员,在更换衣、帽、鞋和进行必要消毒之后,方可参与疫苗注射。
5. 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免疫注射。
注射进,入针深度要适中,注射剂量要准确。
6. 疫苗对安全区、受威胁区、疫区猪、牛均可使用。
必须先注射安全区的牲畜,然后注射受区的牲畜,最后再注射疫区内的牲畜。
7. 在非疫区,接种疫苗21日后,方可移动或调运牲畜。
8. 注射疫苗后应注意观察注苗动物的反应,个别动物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时,应及时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进行抢救,同时采用适当的辅助治疗措施。
口蹄疫防治技术之疫苗免疫由于猪口蹄疫的血清型有O型、A型、C型、南非1、2、3型和亚洲1型7个血清型,各主型又分若干亚型,各主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再加上我国猪用口蹄疫疫苗正处于发展期,使得疫苗的预防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是不论从哪个角度考虑,疫苗预防传染病应该说还是最好的办法。
下面就从猪用口蹄疫疫苗的种类,免疫程序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一分析!一. 疫苗的种类及特点1. 疫苗的种类猪用口蹄疫疫苗主要有弱毒苗和灭活苗两种,但前者对猪是不安全的,世界各国均不用于猪。
灭活苗接种后对牛保护力较好,猪的免疫力的产生较弱些,用于猪的灭活苗中的病毒量必须比牛大310倍,且应加相应佐剂如皂素、明矾或油包水型乳剂等。
我国所用的灭活苗为O型BEI(或AEI)灭活苗佐剂苗。
一般认为免疫后7d可测得口蹄疫特异性抗体,21d左右达峰,维持抗病力时间约为24个月,据报道国外同类产品可抗1000ID50强毒攻击,国内浓缩苗可抗 200ID50强毒攻击,普通苗仅可抗20ID50强毒攻击。
2. 特点及不足一是疫苗的剂量低,目前流行的毒株与以前的有80%同源性,仍有保护力。
二是疫苗质量不过关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免疫力不够。
三是毒株的变异使得免疫效果有局限性。
四是注射疫苗副反应严重,甚至造成死亡二. 免疫程序及使用方法1.猪用口蹄疫疫苗建议免疫程序母猪:每年至少 3 次全场:每3-4个月全场接种一次疫苗后备母猪年轻公猪:配种前免疫一次公猪:每4个月接种一次保育猪:7-8周龄首次免疫小猪:11或12周龄加强免疫一次紧急时:周围猪场爆发需要全场加强免疫一次1. 使用方法猪口蹄疫疫苗的注射方法以肌肉注射为主,但是后海穴免疫比常规肌肉注射用苗量减少一半,不良反应小,产生抗体滴度高一. 注意事项1. 疫苗不是万能的,但是不注射得病后就万万不行拉。
2. 注意正确的使用。
现实中存在以下问题1)、要求体重在25kg注射1次,隔2-3周再注射1次,可是有的猪体重在50kg以上还未进行首免。
羊口蹄疫疫苗使用说明书一、产品简介羊口蹄疫疫苗是一种用于预防和控制羊口蹄疫的生物制品。
该疫苗采用特定的病毒株经过培养、灭活和纯化等工艺制备而成。
其主要成分为灭活的羊口蹄疫病毒。
二、适应症本疫苗适用于各类羊口蹄疫疫情地区的羊、牛等反刍动物的预防接种,可提高动物对羊口蹄疫病毒的免疫力,减轻病毒感染造成的严重症状和死亡风险。
三、使用方法1. 疫苗接种时间:一般建议在动物出生后4-6个月龄接种。
若疫情严重,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前接种。
2. 疫苗接种剂量:每头动物每次接种剂量为2毫升,可通过皮下或肌肉注射的方式进行接种。
3. 接种部位:可选择动物体侧颈部、臀部、肩胛等处进行接种。
4. 接种后处理:接种后应注意观察动物是否出现异常反应,如发现接种部位红肿、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向兽医进行咨询和处理。
四、注意事项1. 接种前应检查疫苗包装是否完好,过期疫苗禁止使用。
2. 动物接种前应保持身体健康,如发现有疾病或患病动物,应延迟接种。
3. 接种后应避免与其他动物接触,以免交叉感染或传播疫情。
4. 在接种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接种剂或疫苗残留物。
5. 疫苗应储存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五、不良反应1. 接种后动物可能会出现接种部位红肿、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一般会在接种后数天内自行缓解。
2. 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昏迷、死亡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告知生产厂家。
六、贮存与有效期1. 本疫苗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2. 有效期为包装上标注的日期,过期疫苗禁止使用。
七、注意事项1. 本疫苗仅供兽医师使用,严禁未经授权的人员私自接种。
2. 使用本疫苗应遵循动物疫苗接种管理规范和相关法规。
八、不适应症对本疫苗成分过敏的动物禁止接种。
九、接种后的防护措施1. 接种后应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测,评估免疫效果。
2. 在疫情严重的地区,可采取群体性接种,以提高预防效果。
十、其他如需进一步了解本疫苗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请咨询兽医师或生产厂家。
口蹄疫疫苗1.什么是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危害畜牧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也是造成家畜及其产品国际贸易受阻的重要疾病。
2.怎样预防口蹄疫(1)接种口蹄疫疫苗是预防口蹄疫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口蹄疫的防控中,灭活疫苗功不可没。
(2)免疫接种不等于免疫保护,疫苗接种的保护率也不是百分之百,尤其是口蹄疫病毒存在多种亚型,疫苗免疫保护率就更差,所以在口蹄疫流行地区,要选择安全、广谱、高效且对口蹄疫病毒杀灭效果好的消毒药/如安多福万金水进行定期消毒。
3.口蹄疫疫苗的种类口蹄疫疫苗包括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
传统口蹄疫疫苗包括活疫苗或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新型口蹄疫疫苗包括亚单位疫苗、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基因缺失疫苗、合成肽疫苗、可饲疫苗和多表位疫苗等。
(1)活疫苗或弱毒疫苗活疫苗是指经充分致弱,尚能在动物体内增殖,接种后能够引起动物发生无症状的感染,从而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生物制剂,又称为弱毒疫苗。
(2)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口蹄疫病毒丧失感染力而保留抗原性,再添加佐剂后制成的疫苗制剂。
4.口蹄疫疫苗存在的问题(1)传统灭活疫苗仍然在口蹄疫防控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其存在接种剂量大、免疫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病毒灭活不彻底等不利因素,因此有必要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口蹄疫疫苗。
(2)活疫苗或弱毒疫苗具有价廉、成本低及抗原谱对号、抗体持续时间长等优点,但其引起免疫动物病毒血症、长期带毒、排毒及病毒返强等缺点却一直无法克服,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经禁止使用此种疫苗,取而代之的是采用灭活疫苗。
(3)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对许多新型口蹄疫疫苗的研究和探索早已全面展开。
新型疫苗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目前大部分还处于实验室阶段,要使其规模化生产,应用于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型疫苗必将大量投入使用,人类也可以对口蹄疫进行有效地防控。
口蹄疫疫苗研究进展摘要对口蹄疫疫苗的研制历史和不同疫苗的特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疫苗的合理应用提供技术帮助。
关键词口蹄疫;疫苗;研究进展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所引起的偶蹄家畜的急性传染病,羊、猪和牛都可患此病,有时还可以传染给人,其特征是在口腔黏膜和鼻、蹄、乳头等部位皮肤形成水泡和烂斑。
本病传播迅速,危害性强,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国际动物贸易间必须检疫的A类动物传染病,我国农业部也将其划定为一类动物传染病,本病也是最具政治经济色彩的烈性动物疫病。
因此,各国都在致力于控制和消灭口蹄疫的工作,而对大多数国家来说,疫苗免疫是防控本病的关键措施。
口蹄疫疫苗的研制最早由Belin(1927)在20世纪初期提出,到20世纪40年代达到了广泛研究的程度。
第一个应用的灭活疫苗是Waldmann等(1937)用人工感染的牛舌上皮和水泡液中的病毒制得,应用牛舌上皮细胞需要收集足够的细胞材料,并且整个收集过程要求保持无菌,这促进了对适宜细胞系的研究。
1947~1954年Frenkel在牛舌上皮细胞增殖FMD获得成功,方法简单,价格低廉。
1965年Telling和Elsworth开始用发酵罐大量生产悬浮细胞,现在几乎所有的FMD疫苗都以这种方法生产。
口蹄疫疫苗的灭活最初使用甲醛,但研究证明该方法有活病毒残留,而且甲醛灭活FMDV后,有效免疫抗原146S病毒粒子损失较大。
1959年Brown和Crick首先用乙酰乙烯亚胺(AEI)灭活病毒制造疫苗[1],1975年Bahnemann首创了口蹄疫的二乙烯亚胺(BEl)灭活苗[2],现今广泛应用的灭活剂主要还是以乙酰乙烯亚胺(AEI)、二乙烯亚胺(BEl)和β-丙内脂为基础。
目前应用于商品疫苗大规模生产FMD病毒抗原的技术有3种:①牛舌上皮组织生产的Frenkel培养法;②在转瓶单层BHK-21传代细胞上生产的单层培养法;③在发酵罐中BHK-21传代细胞上生产的悬浮培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