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剂简介

溶剂简介

溶剂简介
溶剂简介

乙缩醛

物理性质: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于醚的气味

沸点(101.3kPa)/℃:102.7

折光率(20℃):1.38193

熔点/℃:-100

化学性质:

分子式: C6H14O2

相对分子质量:118.17

化学性质:稳定性比其他醚小,放置时有聚合倾向。对碱稳定,但遇弱酸在低温时可水解成乙醛和乙醇;与碘化氢气体作用可生成碘代乙烷和乙醛;氧化可生成乙酸

溶解性能:能与醇、醚等混溶;溶于庚烷,甲基环乙烷、乙酸乙酯。和水形成共沸物,共沸点82.6℃

安全性:低闪点易燃液体。大鼠经口LD50:4.6g*kg-1

爆炸极限(下限,体积分数)/%:1.65

(上限,体积分数)/%:10.4

急性毒性:LD504600mg/kg(大鼠经口);2582mg/kg(兔经口);人经口500mg/kg,最小致死剂量。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正丁醛

物理性质: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有醛类的刺激性气体

沸点(101.3kPa)/℃:75.7

折光率(20℃):1.3843

熔点/℃:-99.0

化学性质:

分子式: C4H8O

相对分子质量:72.10

化学性质:易燃,能与强氧化剂及许多物质发生氧化、还原、缩合等反应,聚合生成环氧化物,能与烯烃、醇、氨及其衍生物发生加成反应

溶解性能:能与乙醇、乙醚、乙酸乙酯、丙酮、甲苯等有机溶剂无限互溶

安全性:中闪点易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气体。低毒,对皮肤和眼均有刺激作用

爆炸极限(下限,体积分数)/%:1.5

(上限,体积分数)/%:12.5

急性毒性:LD505900mg/kg(大鼠经口);3560mg/kg(兔经皮);LC50174000mg/kg,1/2小时(大鼠吸入)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会猛烈反应。若遇高热,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而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环己醇

物理性质:

外观:25℃时为无色透明液体,有樟脑气味

沸点(101.3kPa)/℃:161

折光率(20℃):1.4648

熔点/℃:25.15

化学性质:

分子式: C6H12O

相对分子质量:100.16

化学性质:具有伯醇的化学反应性质。与金属钠作用生成醇钠。氧化时生成环己酮,继续氧化生成己二酸

溶解性能:能与醇、醚、二硫化碳、丙酮、松节油、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等混溶

安全性:为可燃性物质,属低毒类

健康危害: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由蒸气吸入引起急性中毒可能性小。本品在空气中浓度达40mg/m3时,对人的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液态的本品对皮肤有刺激作用,接触可引起皮炎,但经皮肤吸收很慢。经口摄入毒性小。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中毒处理方法: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物理性质: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于乙醇的气味

沸点(101.3kPa)/℃:82.40

折光率(20℃):1.3775

熔点/℃:-89.5

化学性质:

分子式: C3H8O

相对分子质量:60.09

化学性质:和乙醇、丙醇相似,但有仲醇的特性

溶解性能:能与乙醇、乙醚、氯仿和水混溶。能溶解生物碱、橡胶、虫胶、合成树脂等多种有机物和某些无机物

安全性:中闪点易燃液体,属微毒类。

爆炸极限(下限,体积分数)/%:2.02

(上限,体积分数)/%:7.99

急性毒性:口服- 大鼠LD50: 5840 毫克/ 公斤;口服- 小鼠LC50: 3600 毫克/ 公斤,家兔经皮LD50为16.4ml/kg

危险特性:接触高浓度蒸气出现头痛、倦睡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食入或吸入大量的蒸汽可引起面红、头疼、精神抑郁、恶心、昏迷等。高浓度蒸气具有明显麻醉作用,对眼、呼吸道的黏膜有刺激作用,能损伤视网膜及视神经。

防护措施:

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980mg/m3,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为1020mg/m3,嗅觉阈浓度1.1mg/m3,操作人员应戴防毒面具,浓度高时应戴气密式防护眼镜。

物理性质: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于樟脑气味

沸点(101.3kPa)/℃:82.50

折光率(20℃):1.3838

熔点/℃:25.55

化学性质:

分子式: C4H10O

相对分子质量:74.12

化学性质:具有叔醇的化学反应特性。比伯醇、仲醇容易发生脱水反应,与盐酸振摇易生成氯化物

溶解性能:能与水、醇、醚、酯、脂肪烃、芳香烃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与水能形成共沸混合物,含水量11.76%(质量分率),共沸点79.92℃,水溶液中加入碳酸钾可使其分层。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安全性:中闪点易燃液体,属微毒类。

爆炸极限(下限,体积分数)/%:2.35

(上限,体积分数)/%:8

急性毒性:属微毒类。和其他丁醇相比有较高的毒性和麻醉性。嗅觉阈浓度2.21mg/m3。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为300mg/m3。大鼠经口LD50为3.5g/kg。

LD50:3500mg/kg(大鼠经口)。和其它醇相比有较高的毒性和麻醉性。吸入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皮肤、黏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贮。

防护措施:

本品应密封于阴凉干燥处保存。可用软钢或铝制容器贮存。

正庚烷

物理性质:

外观: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

沸点(101.3kPa)/℃:98.4

折光率(20℃):1.38512

熔点/℃:-90.6

化学性质:

分子式: C7H16

相对分子质量:100.21

化学性质:在常温常压下稳定

溶解性能:不溶于水,溶于醇,可混溶于乙醚、氯仿

安全性:中闪点易燃液体,属低毒类

爆炸极限(下限,体积分数)/%:1.2

(上限,体积分数)/%:6.7

急性毒性:LD50:222 mg/kg(小鼠静脉) LC50:750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和刺激性。急性中毒:吸入本品蒸气可引起眩晕、恶心、厌食、欣快感和步态蹒跚,甚至出现意识丧失和木僵状态。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少数人有轻度中性白细胞减少,消化不良。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乙二醇

物理性质:

外观:无色无臭,有甜味的粘稠状液体

沸点(101.3kPa)/℃:197.85

折光率(20℃):1.4318

熔点/℃:-12.6

化学性质:

分子式: C2H6O2

相对分子质量:62.07

化学性质:由于分子量低,性质活泼,可起酯化、醚化、醇化、氧化、缩醛、脱水等反应。与乙醇相似,主要能与无机或有机酸反应生成酯,一般先只有一个羟基发生反应,经升高温度、增加酸用量等,可使两个羟基都形成酯。

溶解性能:与水/乙醇/丙酮/醋酸甘油吡啶等混溶,微溶于乙醚,不溶于石油烃及油类,能够溶解氯化钙/氯化锌/氯化钠/碳酸钾/氯化钾/碘化钾/氢氧化钾等无机物。

安全性:为可燃液体,属低毒类

爆炸极限(上限,体积分数)/%:3.2

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5.8ml/kg,小鼠经口LD50=1.31-13.8ml/kg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健康危害:国内尚未见本品急慢性中毒报道。国外的急性中毒多系因误服。吸入中毒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昏厥,并可有眼球震颤,淋巴细胞增多。口服后急性中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者似乙醇中毒表现,重者迅速产生昏迷抽搐,最后死亡;第二阶段,心肺症状明显,严重病例可有肺水肿,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第三阶段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肾功能衰竭。人的本品一次口服致死量估计为1.4ml/kg(1.56g/kg)。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二乙二醇(二甘醇)

物理性质:

外观:无色透明、无机械杂质的液体

沸点(101.3kPa)/℃:245.8

折光率(20℃):1.4475

熔点/℃:-8.0

化学性质:

分子式: C4H10O3

相对分子质量:106.12

化学性质:主要用作溶剂,如硝酸纤维、橡胶、树脂、油脂、油漆、家药等的溶剂,还可作树脂的增塑剂、烟草防干剂、纤维润滑剂和天然气的干燥剂等。

溶解性能:与水混溶,不溶于苯、甲苯、四氯化碳。能与乙醇、乙醚、丙酮和乙二醇混溶,不溶于苯和四氯化碳,溶于水。

安全性:低闪点易燃液体,属微毒类

急性毒性:LD50:16600 mg/kg(大鼠经口);26500 mg/kg(小鼠经口);11900 mg/kg(兔经皮)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健康危害:

未见本品引起职业中毒的报道。口服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肝、肾损害,可致死。尸检发现主要损害肾脏、肝脏。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1,4-二氧六环

物理性质:

外观:无色,带有醚味的液体

沸点(101.3kPa)/℃:101.3

折光率(20℃):1.4175

熔点/℃:11.8

化学性质:

分子式: C4H8O2

相对分子质量:88.11

化学性质:该品在医药、化妆品、香料等特殊精细化学品制造,以及科学研究中作为溶剂、反应介质、萃取剂使用。在日本,该品主要用作1,1,1-三氯乙烷的稳定剂,添加量为2.5-4%;其次,应用较多的是作为聚氨酯合成革、氨基酸合成革等的反应溶剂。该品溶解能力强,与二甲基甲酰胺相近,比四氢呋喃强。

溶解性能:与水混溶,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燃爆危险:该品易燃,具刺激性

爆炸极限(下限,体积分数)/%:2.0

急性毒性:LD50:5170mg/kg(大鼠经口);7600mg/kg(兔经皮)

LC50:46000mg/m3(大鼠吸入,2h)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

该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在体内有蓄积作用。接触大量蒸气引起眼和上呼吸道刺激,伴有头晕、头痛、嗜睡、恶心、呕吐等。可致肝、肾损害,甚至发生尿毒症。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物理性质:

外观:无色液体,有温和的香味

沸点(101.3kPa)/℃:135.6

折光率(20℃):1.4077

熔点/℃:-70

化学性质:

分子式: C4H10O2

相对分子质量:90.12

化学性质:具有醇、醚的一般化学性质

溶解性能:对油脂和树脂的溶解能力比较大。能与水、醇、醚、四氯化碳、丙酮等多种溶剂混溶。

安全性:高闪点易燃液体,属低毒类

爆炸极限(140℃下限,体积分数)/%:1.8

(150℃上限,体积分数)/%:14

急性毒性:LD503460mg/kg(大鼠经口);3300mg/kg(兔经皮);LC507360mg/m3,7小时(大鼠吸入)

危险特性:易燃,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

健康危害:

使用本品除引起粘膜刺激和头痛外,未见急性中毒病例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物理性质:

外观:无色液体,微有芳香气味

沸点(101.3kPa)/℃:124.6

折光率(20℃):1.4021

熔点/℃:-85.1

化学性质:

分子式: C3H8O2

相对分子质量:76.09

化学性质:具有醇、醚的一般化学性质,可与邻苯二甲酸、油酸等生成酯

溶解性能:能与水、醇、醚、苯、四氯化碳、丙酮等多种溶剂混溶。不能溶解在烃类溶剂中溶解的树脂

安全性:高闪点易燃液体

爆炸极限(125℃下限,体积分数)/%:2.5

(140℃上限,体积分数)/%:19.8

急性毒性:LD502460mg/kg(大鼠经口);2000mg/kg(兔经皮);LC504665mg/m3,7小时(大鼠吸入

危险特性:易燃,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

健康危害:

吸入该品蒸气引起无力、失眠头痛、胃肠功能紊乱、夜尿、体重减轻、眼烧灼感、反应迟钝、嗜睡。误服可致死。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常见有机溶剂的性质大全

溶剂的定义 溶剂(solvent)这个词广义指在均匀的混合物中含有的一种过量存在的组分。狭义地说,在化学组成上不发生任何变化并能溶解其他物质(一般指固体)的液体,或者与固体发生化学反应并将固体溶解的液体。溶解生成的均匀混合物体系称为溶液。在溶液中过量的成分叫溶剂;量少的成分叫溶质。 溶剂也称为溶媒,即含有溶解溶质的媒质之意。但是在工业上所说的溶剂一般是指能够溶解油脂、蜡、树脂(这一类物质多数在水中不溶解)而形成均匀溶液的单一化合物或者两种以上组成的混合物。这类除水之外的溶剂称为非水溶剂或有机溶剂,水、液氨、液态金属、无机气体等则称为无机溶剂。 溶解现象 溶解本来表示固体或气体物质与液体物质相混合,同时以分子状态均匀分散的一种过程。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是描述液体状态的一些物质之间的混合,金与铜、铜与镍等许多金属以原子状态相混合的所谓合金也应看成是一种溶解现象。所以严格地说,只要是两种以上的物质相混合组成一个相的过程就可以称为溶解,生成的相称为溶液。一般在一个相中应呈均匀状态,其构成成分的物质可以以分子状态或原子状态相互混合。 溶解过程比较复杂,有的物质在溶剂中可以以任何比例进行溶解,有的部分溶解,有的则不溶。这些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其影响的因素很多,一般认为与溶解过程有关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相同分子或原子间的引力与不同分子或原子间的引力的相互关系(主要是范德华引力); ⑵分子的极性引起的分子缔合程度; ⑶分子复合物的生成; ⑷溶剂化作用; ⑸溶剂、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⑹溶解活性基团的种类和数目。 化学组成类似的物质相互容易溶解,极性溶剂容易溶解极性物质,非极性溶剂容易溶解非极性物质。例如,水、甲醇和乙醇彼此之间可以互溶;苯、甲苯和乙醚之间也容易互溶,但水与苯,甲醇与苯则不能自由混溶。而且在水或甲醇中易溶的物质难溶于苯或乙醚;反之在苯或乙醚中易溶的却难溶于水或甲醇。这些现象可以用分子的极性或者分子缔合程度大小进行判断。纤维素衍生物易溶于酮、有机酸、酯、醚类等溶剂,这是由于分子中的活性基团与这类溶剂中氧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有的纤维素衍生物在纯溶剂中不溶,但可溶于混合溶剂。例如硝化纤维素能溶于醇、醚混合溶剂;三乙酸纤维素溶于二氯乙烷、甲醇混合溶剂。这可能是由于在溶剂之间,溶质与溶剂之间生成分子复合物,或者发生溶剂化作用的结果。总之,溶解过程能够发生,其物质分子间的内聚力应低于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才有可能实现。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多少,彼此间存在着相对量的关系,通常用以下几种方法表示:⑴质量分数 即混合物中某一物质的质量与混合物的质量之比,符号为ω。 物质B的质量分数(ωB)=物质B的质量(mB)/溶液的质量(m) 例如:氯化钠的质量分数ω(NaCl)=15%,即表示100g该溶液中含有NaCl 15g。 ⑵体积分数 通常用于表示溶质为液体的溶液浓度(略) ⑶物质的量的浓度

研究碳五馏分选择性加氢除炔催化剂

研究碳五馏分选择性加氢除炔催化剂 摘要:碳五馏分主要是由异戊二烯和环戊二烯组成,可用于分离。如今,主要对碳五馏分除炔的方法是选择加氢进行催化。本文主要研究催化剂的工艺条件和活性组分是否对碳五馏分加氧除炔催化性能有影响,并由此考察了该催化剂的稳定性。在加氢实验中,我们发现,钯、银、铜以及一些稀土元素,可以良好的发挥催化选择性和活性。对于催化工艺条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并由此得出碳五馏分选择性加氢除炔的适宜工艺环境为35~45℃,液态空速在2-4h-1,压力为1.5~3.0帕斯卡,而氢炔摩尔比在3.0~5.0之间。在这样的基本环境中,碳五馏分可以将炔烃大量的脱除,而且催化性能保持稳定。 关键词:碳五馏分加氢催化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社会中需要化工材料的企业和产品也越来越多。近年来,丙烯的需求量不断上升,也因为丙烯的产量不高,由此使得丙烯的价格也不断上涨。发明能增产丙烯的技术,成为当今化工研究者追求的主题。碳五烯烃转化是如今最好的增产丙烯的办法。但裂解碳五馏分会含有大量的双烯烃,只有加氢除炔才能成为单烯烃。在烯烃转化的时,若双烯烃的质量分数在0.5以上,就会产生聚合物和大分子产物,造成一定的转化影响。 一、实验流程 1.制备催化剂 将氢氧化铝放入马弗炉中进行焙烧,并由此得到三氧化二铝载体。测量一下载体的吸水率,并采用浸渍法将金属硝酸盐放在载体上,进行一段干燥后,再高温焙烧。将催化剂放入在反应器中,用氢气进行还原。 2.原料 取第一萃取系统前的碳五原料,其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丁炔0.025%、异戊二烯43%、异戊烯炔0.15%,其中氢气的纯度要大于99%。 3.分析方法 先对异戊二烯的加氢前后常量用HP6890色谱仪进行分析,用面积归一化法作为定量的办法,用FID(火焰离子化检测仪)来检测有机物,检测的温度在250℃左右。分析微量炔烃用北京分析仪器厂SP-3420气相色谱仪,用强极性柱切割出炔烃,再将炔烃切换到非极性的分析柱上,按沸点分离。用外标法作为定量方法,TCD(热导池检测器)检测,检测温度在170℃左右。 4.实验的主要装置

常用溶剂的性质

常用溶剂的性质 常用溶剂的性质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水(最大) >甲酰胺>乙腈>甲醇>乙醇>丙醇>丙酮>二氧六环>四氢呋喃>甲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异丙醚>二氯甲烷>氯仿>溴乙烷>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环己烷>己烷>煤油(最小)。 甲酰胺 分子式HCONH 2 ,透明油状液体,略有氨臭,具有吸湿性,可燃。能与水和乙醇混溶,微溶于苯、三氯甲烷和乙醚。相对密度1.133(20/4℃)。沸点210℃。熔点2.55℃。闪点175℃。折射率nD(25℃)1.4468。燃点>500℃。粘度(20℃)2.926mPa?s。 毒性本品低毒。对皮肤和粘膜有暂时刺激性。小鼠经口LD50大于1000mg/kg。 乙腈;甲基氰 结构式CH 3 CN。分子量41.05。无色透明液体,有醚的气味。相对密度(20℃/4℃)1. 7822,凝固点-43.8℃,沸点81.6℃、闪点5.6℃。折射率1.3441.粘度(20℃)0.35mPa?s,表面张力(20℃)19.10×10-3N/m,临界温度274.7℃,临界压力4.83MPa。能与水、甲醇、醋酸甲酯、醋酸乙酯、丙酮、乙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以及各种不饱和烃相混溶。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易燃,爆炸极限3.0%-16%(vol)。有毒人LD503800mg/kg。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3mg/m3。贮存阴凉、通风、干燥的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日光直射。 甲醇 结构式为CH 3 OH,分子量32.04。无色澄清易挥发液体,相对密度(20℃ /4℃)0.7914,凝固点-97.49℃,沸点64.5℃.闪点(开口)16℃,燃点470℃,折射率1.3285,表面张力22.55×10-3N/m,蒸气压(20 ℃)12.265kPa,蒸气相对密度1.11,粘度(20℃)0.5945mP a?s,溶解度参数δ=14.8,能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氯仿等有机溶剂混溶,甲醇对金属特别是黄铜有轻微的腐蚀性。易燃,燃烧时有无光的谈蓝色火焰。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6.0%-36.5%(vol)。纯品略带乙醇味,粗品刺鼻难闻。有毒。饮用7-8g可导致失明,饮用30-100g就会死亡。空气中甲酵蒸气最高容许浓度5mg/m3。 乙醇 结构式为C 2H 5 OH,分子量46.07。无色透明液体,有酒的醉香气味,也有刺激性 的辛辣昧。工业乙醇含量为95%,相对密度(20℃/4℃)0.793。凝固点-114℃,沸点78.32℃,闪点(开口)16℃,燃点390-430 ℃.折射率1.3614,粘度(20℃)1.41mPa?s,表面张力(20℃)22.27×10-3N/m,比热容 (20 ℃)2.42kJ/(kgK),蒸气压(20 ℃)5.732kPa,溶解度参数δ=12.7。溶于苯、甲苯。与水、甲醇、乙醚、醋酸、氯仿任意比例混溶。能溶解许多有机化合物和若干无机化合物。与铬酸、次氯酸钙、过氧化氢、硝酸、硝酸铂、过氮酸盐及氧化剂反应剧烈,爆炸极限4.3%-19.0%(vol)。具有吸湿性,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微毒,有麻醉性,饮入乙醇中毒剂量75-80g。致死剂量为250-500g。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1880mg/m3。

酮洛芬在乙腈-水共溶剂中的荧光光谱

学号:14091700378 题目:酮洛芬在乙腈-水共溶剂中的荧光光谱 作者XX 届别2013届 院别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师范)指导老师XXX_职称_教授_ 完成时间_____2012年6月1日____

酮洛芬在乙腈-水共溶剂中的荧光光谱 摘要:荧光光谱分析中,不同极性的溶剂对基态和激发态样品分子的生色团作用不同,或稳定化程度不同。分子结构中若存在π→π*跃迁和某些分子内电荷转移跃迁,因为伴随着电子的重排而产生较大的偶极矩变化,所以光谱极易受溶剂极性的影响: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荧光光谱向长波方向移动,即发生红移。 关键词:荧光光谱;偶极矩;红移 Abstract: In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nalysis, different polar solvent have different influence on the ground and excited states of the sample molecules chromophores, or stabilization degree. If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existence π→π* transitions and certain intra 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transitions, because with the electron rearrangements produce a rather large change in dipole moment, so the spectrum is highly susceptible to the effects of solvent polarity, that is to say, with the increase of polarity of the solvents,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l shift to long wavelength or red shift. Keywor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Dipole moment;Red shift 前言

环氧自流平地坪介绍

随着工业的技术愈加成熟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对于产品的生产条件和环境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各种不同的地坪材料也要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其中最主要的是环氧树脂地坪材料,而“环氧自流平地坪”则成为了工业洁净地坪的首选。那么环氧自流平地坪到底是什么呢?? 环氧自流平地坪是用无溶剂环氧树脂材料经过专业施工而成的高密度,高亮光,抗压耐磨,抗酸碱,抗老化,免维护,环保节能型的高端环氧树脂地坪,被广泛使用于许多洁净工厂,无尘车间,无菌车间等地面装饰。 环氧自流平是一种地面施工技术,所用的涂料是以环氧树脂、专用固化剂为主材,通过加入各种助剂、颜料、填料等,经严格配比加工而成。不仅具有优良的耐水、耐油污、耐化学品腐蚀等化学特性,而且具有附着力好、机械强度高,固化后漆膜收缩率低,能一次涂装成厚膜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用于现代工业地坪的涂饰中。这种工艺可根据地面的高低不平顺势流动,对地面进行自动找平,并迅速干燥,固化后的地面会形成光滑、平整、无缝的镜面效果面层。除找平功能

之外,自流平还可以防潮、抗菌,防腐蚀等特点,广泛适用于医药、生物、电子等领域的无尘室、无菌室。 环氧自流平地坪性能特点: 1﹑基面打磨、除尘;

2﹑涂刷封闭底漆; 3﹑刮涂中涂砂浆层; 4、刮涂中涂腻子层 5﹑中涂打磨、吸尘; 6﹑镘涂自流平环氧面漆。 杭州建泰地坪科技有限公司有着丰富的设计和施工经验,为每一位客户提供专业的地面解决方案。建泰地坪是集设计、施工、售后为一体的专业化地坪工程企业。公司有着专业的工程设计人员、经验丰富的施工团队以及完备的售后服务体系。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解决各种地面问题。

关于馏分合并与舍弃的纠结问题

关于馏分合并与舍弃的纠结问题 关于馏分合并与舍弃的纠结问题 1,留样(做每一步之前要想清楚接下来要做什么,怎么做。最好是有了计划,写下 来再动手做,不然毁了样品就后悔莫急啊。) 2,接馏分(每馏分的体积。大柱用梯度时1/3-1/2柱体积;小柱馏分收集仪1/8- 1/2体积(以收集试管为最终判断,手动收集1-3柱体积不等) 3,回收溶剂。大柱回收溶剂(注意回收过程中物质(甚至晶体)的析出,回收干后 烧瓶内固体的析出,如果有估计析出,用弱极性的溶剂洗涤,易溶溶剂溶解固体)(记录 每一瓶的回收瓶中的样品状态(晶体、固体、胶质)、颜色、量(大致)) 4,点板(大柱:每一瓶点。用洗脱体系溶剂(但极性加大,使Rf值在0.2-0.8,如果是难分离的几个化合物最好是压一压Rf值),呈递减状。留样(遵照等体积、等量最 好体积和点样量都相等,或两者折合相等。定量毛细管),可看出化合物洗脱的趋势(总 体和每一个)。晶体和干净固体、洗涤的母液重点观察。多用GF254,显色顺序:日光正 反面(有色成分蒽醌、部分黄酮,叶绿素),紫外(荧光、暗斑,叶绿素排出),碘、硫酸,碘化铋钾(等30分钟,观察颜色的变化),水。{备注:开始确定大致范围时,可以 把1~10号样品点一个点,11~20号点一个点,以此类推……以确定哪些段含有相似的点是,每一次点板时都要点留样的那部分,以确定馏分流出的情况} 5,放置、挥溶剂。每天观察,固体、晶体的析出。 6,晶体或固体析出后,继续放置直至脏的母液变成流浸膏附着在晶体或固体表面 (这时候知道不会再析出晶体或固体了)。用滴管吸出流浸膏至另一瓶中,用微溶溶剂洗 涤晶体或固体,洗涤液吸出),得到量较大的化合物。(原则是能拿到20毫克,就先拿 出来) 7,待处理区段(一般为几十个馏分)的其余馏分全部挥干后,对照3点的薄层观察 每一馏分的量的多少(固体、特别注意胶质、油状物)(用封口毛细管 探)。对有主点又有量的馏分关注。 8,能够洗涤出固体或晶体,就如5的操作。 9,溶解待处理的区段,采用不同于洗脱体系的展开体系展开(一般先用一种其 他体系,若需要时再用第二种体系)。 10,合并时,目标要明确。根据斑点情况,确定(锁定)所要分离的目标。

常见有机溶剂极性表

有机溶剂是能溶解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特点是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具有较大的挥发性,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性质均无改变。 有机溶剂的种类较多,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0大类:①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 ②脂肪烃类:戊烷、己烷、辛烷等;③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甲苯环己酮等;④卤化烃类: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⑤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⑥醚类:乙醚、环氧丙烷等;⑦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⑧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等;⑨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⑩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 有机溶剂具有脂溶性,因此除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机体内外,尚可经完整的皮肤迅速吸收,有机溶剂吸收入人体后,将作用于富含脂类物质的神经、血液系统,以及肝肾等实质脏器,同时对皮肤和粘膜也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同有机溶剂其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和作用的强弱也不同,这决定于每一种有机溶剂的化学结构、溶解度、接触浓度和时间,以及机体的敏感性。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 水(极性最大) > 甲酰胺 > 乙腈 > 甲醇 > 乙醇 > 丙醇 > 丙酮 > 二氧六环 > 四氢呋喃 > 甲乙酮 > 正丁醇 > 醋酸乙酯 > 乙醚 > 异丙醚 > 二氯甲烷 > 氯仿 > 溴乙烷 > 苯 > 氯丙烷 > 甲苯 > 四氯化碳 > 二硫化碳 > 环己烷 > 己烷 > 庚 烷 > 煤油(极性最小) 有机溶剂的极性根据官能团和对称性可初步判断,具体的需参照极性参数,如下

表示有机溶剂的极性,关系到其物理化学性质、如介电常数、偶极矩或折射率。这种表示方法把所有的溶剂看作是连续作用的介质,而不是看作由各个分子组成的非连续统一体,并且未考虑到溶剂和溶质之间的特殊的相互作用。

涂料混合溶剂配方设计

近年来涂料技术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树脂,并常复合使用。涂装技术也日新月异,出 现了多种多样的施工工艺,这都要求有不同的溶解性和挥发特性的溶剂来配合。以往使用的 单一溶剂已再不能胜任,必须应用混合溶剂,以照顾全面。而混合溶剂又不像单一溶剂那样 简单,它除了满足溶解性和挥发特性外,还有溶剂平衡问题,所以混合溶剂的配方设计也成 为近代涂料配方设计整体中的一个组成了。 一、混合溶剂的溶解性溶剂对成膜物的溶解性可用溶解度参数来衡量。 溶解度参数的概念是由Hidebrand提出,认为溶质与溶剂有相近似的内聚能密度时,则 溶质可为溶剂所溶解。为了处理方便起见,溶解度参数(δ)采用内聚能密度的平方根为单位 称为Hildebrand(h)。Hildebrand体系的溶解度参数涉及的是非电解质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 在Hansen体系的溶解度参数中,把内聚能(E)分为非极性的相互作用力,即色散力(Ed)、 偶极力(Ep)和氢键力(Eb),即ΔE=ΔEa+ΔEp+ΔEh 或(1) 式中:V为摩尔体积,δd、δp和δh分别为溶解度参数的色散力、偶极力和氢键力组成。 要定量地将δ分解成δd、δp和δh是不太容易的。在Hansen体系中,用同形(homomorph) 的概念来估计δd,用同形物间的气化热差作为偶极力与氢键力之和,其中的偶极力,则以摩尔介电常数、折光率和偶极距以Boetther经验式求得。并为了简化式(1)在三维座标中溶解 区“体”的图形,使之为球体起见,将δd的座标值加倍,这样球体内的溶剂将都能溶解某一特定树脂。 在Crowhy体系的溶解度参数中,用Hildebrand体系的溶解度参数(δ)用Gordy方法测定光谱中波长位移数的十分之一作为氢键合值(γ),以及偶极距(μ)在三维座标中来描绘的。 溶解度参数的体系还有几种。就目前而论,Hansen体系比较最富理论。由于ASTM D3132采用了Crowley体系,为了有标准测定方法可资遵循,故宜采用来衡量混合溶剂对成膜物的溶解性。 ASTM D3132“测定树脂和聚合物溶解区”的方法的大要如下: 按该标准的附表一所列的溶剂或混合溶剂以一定的成膜物/溶剂比例来溶解某一成膜物。有的能完全溶解;有的在溶解的边缘上,即混浊但无明显的分离;有的不溶解,即有胶粒或固相、或分层。由于溶剂对成膜物的溶解性以溶解度参数为最重要,氢键合值次之。因而对大多数的成膜物,以溶解度参数和氢键合值作溶解区图,已足够定其溶解性,故可将测定的结果分别以附表一上所对应的δ和γ值在座标中标出,绘成溶解区图。 偶极距在一般情况下对溶解区的影响不大。在某些情况下,溶解区的界线不清。这是偶 极距对之有较大的影响了。就需在几个氢键合值的水平上,以相对应的μ和δ值在座标中标 出而绘成溶解区图。 溶解区中任何一点,就是对成膜物有溶解性的混合溶剂,它的δm和γm值(或某一氢键 合值水平上的μm和δm),可用下面的关系式分解为它的组成以及比例。 δm=∑δiχi/∑χiVi γm=∑γiχi/∑χiVi (2) μm=∑μiχi/∑χiVi 式中的χi和Vi分别为混合溶剂中组成溶剂i的摩尔分数和摩尔容积。 这样就可设计有合适溶解性的混合溶剂的组成和比例了。 二、混合溶剂的挥发特性理想液体混合物在气/液平衡态下,它的蒸气压为各组成的分蒸气压Pi之和,即P=∑Pi,而Pi可用RaooH定律给出,即Pi=P0iχi 式中的P0i为组成i在纯态时的蒸气压。然而大多数液体包括大多数的溶剂在内是非理想 的,所以混合溶剂的蒸气压不能简单地用Raoult定律求得。为了矫正Raoult定律对非理想液体混合物的偏离导入了“活性系数”(γ),即Pi=γiP0iχi 这活性系数可用UNIFAC(Universal Functional Group Activity Coefficient)方法求得。这方法由Fredenslund等将溶剂的基团概念与UNIQUAC(Universal Quasi-Chemistry)模式相结合。这方法认为活

新无溶剂环氧自流平施工方案

无溶剂环氧自流平施工方案 无溶剂环氧自流平+PU系统 一、简介: 环氧自流平地坪涂料是是以环氧树脂为涂料成膜物,再通过添加固化剂、无挥发性的活性稀释剂、助剂和颜料和填料配制成的一种无溶剂型的高性能涂料,是一种弱析尘的材料。环氧自流平地坪漆作为一种高性能的环氧自流平涂料,迄今为止在大量的医药工厂、电子工厂,食品厂,地下停车库,购物中心,4S展销店,学校等领域大量应用使用。 二、使用范围: 1.工业厂房需要高平整度,高耐磨性,和抗冲击性的低收缩地坪; 2.公共设施和商业用地,购物中心,学校,停车场地面; 3.工厂车间仓库,汽车服务中心,站台,冷库,水处理中心以及其他需要高要求统一色彩的地坪。 4.要求高度清洁、美观、无尘、无菌的电子,微电子行业,实行GMP标准的制药行业,血液制品行业,要求耐磨、抗重压、抗冲击、防化学药品腐蚀的其他行业。 三、产品特点: 1.流动性优良,高平整度,增强基层地面的磨性和强度; 2.形成一个高密度,易清洁,抗冲击的低收缩地坪; 3.耐老化性能优异,耐油性及耐湿性能卓越,优异的附着力彻底避免了 4.材料的起壳、秃层等现象。 5.施工便捷,硬化迅速,高耐磨性,短时间内即可投入使用; 6.整体色彩避免了其他材料周期性涂抹带来的费用及表面增厚现象。 7.自平流展,光洁无缝,防尘,平整光亮; 8.耐酸、碱、盐化学溶剂油类腐蚀。 四、使用材料: 1.水性环氧封闭底漆 无溶剂环氧自流平中层漆 无溶剂环氧自流平面层漆

2.工具:无尘研磨机、工业吸尘器、角磨机、无气喷涂机(选用)、馒刀、滚筒、消 泡滚筒、毛刷、计量器具、电动搅拌机,美纹纸等。 五、施工步骤: 俗话说“三分涂料,七分施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一个专业的施一队伍和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对地坪涂料的最终质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基层处理 1.清理基层并测试基层含水率:将基层浮灰及杂质、水泥疙瘩等清扫干净,地面附着油脂杂质以溶剂擦拭干净;用水份仪测定地面含水率,如无水份仪可用简单方法即用一块1M2左右的透明PE薄膜平铺地面上,四周用胶布封合,待2-4小时如见薄膜内有结雾现象则表明含水率高,不宜施工,反之,则可施工; 2.基层油污处理:对于地面局部油污进行除油处理,如是一般的机油及工业润滑油可以用吹烤法,即用燃油喷灯对有油污处喷烧,一般喷烧3-5分钟即可使表面油污燃烧尽,如果喷烧仍不能除尽,就必须用酸洗法除污,即用丙酮或专用稀释剂对油污处用钢丝球清洗处理。 3.打磨基层:基层清理完毕,大面积用磨光机打磨地坪,使地坪更加平整,也使地坪被打毛更具有附着力,小面积及不规则的地方可用角磨机或砂纸进行打磨; 4.基层腻子修补:基层打磨完毕,如发现有较大局部面积(超过0.5m2以上)低于地坪基面,可用环氧树脂地坪漆加滑石粉、石英砂等砂浆调制成腻子将凹面补平。 (二):涂刷底漆 地坪打磨完毕且局部已修补平整后,将打磨时引起的灰尘清扫干净,然后即可进行滚涂水性环氧封闭底漆,本材料为双组份混合料,将A、B双组份材料按比例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适量的水(50%-100%),搅拌均匀后,用长柄滚筒沾满混合料均匀地滚涂在基层上,注意滚涂时不能有漏涂的地方。视基层状况此遍每平方用量在0.15-0.20KG 左右

《溶液的组成》

《溶液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能判断常见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培养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锻炼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溶液溶质的判断,提高锻炼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溶质、溶剂的理解,树立辨正分析问题的意识,建立科学的物质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质、溶剂与溶液三者的关系。 【难点】 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提出问题】请学生回顾溶液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常见的溶液。 【学生回答】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比如:糖水,碳酸饮料等 【教师引导】:我们知道溶液是混合物,那如何表示溶液的组成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环节二:新课讲授 【多媒体展示】常见几种溶液的组成,并让学生思考溶液由几部分组成? 【教师讲解】所有的溶液都由两部分组成,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溶解溶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蔗糖溶液中蔗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学生思考并小组之间交流讨论】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教师归纳】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汽油也可做溶剂。注意:根据名称,一般溶质在前、溶剂在后,水作溶剂时一般省略不写;通常把量多的看作是溶剂;不指明溶剂的,一般溶剂是水;习惯上不论水有多少,水是溶剂。 【提出问题】葡萄糖溶液中溶剂和溶质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溶剂是水,溶质是葡萄糖。 【教师引导】我们知道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那么从量的角度分析,三者有什么关系呢?(提示:质量、体积)

溶剂的性能与用途

溶剂性能与用途 一、溶剂主要性能介绍 1、油漆中使用溶剂主要是为了降低沉膜物质的粘度(或稠度)便于施工,得到均匀而连续的保护涂层。沉膜物质中的溶剂,施工后应全部蒸发除去,而无残余。 油漆溶剂的重要性质有: (1)溶解力; (2)蒸发速度; (3)沸点和蒸馏范围; (4)闪点和易燃性; (5)毒性; 在使用中,每种溶剂的价格也是重点考虑的因数,挥发性慢的溶剂的价格高,挥发性快的溶剂的价格低。 2、溶剂的一些不同性质,可以用溶解度来举例: 把两种液体A和B放在一起时,A分子能自由地在B分子中间游动,两种液体才能互溶。如果A与A或B与B之间的吸引力大于A与B之间的吸引力时,A与B 就会分层,这两种液体就不互溶。 3、对于挥发性漆及含有稀释剂的混合溶剂油漆品种,所用的溶剂可分为三类: (1)真溶剂;就是具有溶解此类油漆所用高聚物能力的溶解。 (2)助溶剂(或叫潜溶剂);此溶剂本身不能溶解所用的高聚物,但在一定限制数量内,与真溶剂混合使用。可以提供一种程度的溶解能力,并可影响漆的其它性能,这种溶剂为助溶剂。 (3)稀释剂;此种溶剂不能溶解所用高聚物,也无助溶作用。但在一定限定数量内,可以和真溶剂及助溶剂混合使用。此种溶剂在这内油漆溶剂中,价格比所用真溶剂、助溶剂低,它只能起到稀释作用,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因之叫稀释剂。 4、真溶剂、助溶剂、稀释剂的划分; 酮类、酯类、醚类、酯醇类等有机溶剂为真溶剂;醇类为助溶剂;芳烃类为稀释剂。 5、溶剂的纯度检验一下两种: 纯溶剂在一定的气压下的沸点是固定的,可以用以检验纯度。但在工业用溶剂很少是纯的。 (1)用100毫升标准仪器蒸馏时,沸点一直上升,这个沸点的幅度就是溶剂蒸馏的范围。 (2)如果把一小块纯铜片放在蒸馏瓶中,蒸馏后,如铜片变黑,表示溶剂中含有硫化物质。 二、溶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1、溶剂的平衡问题 油漆作为挥发成分的溶剂,有多方面的要求: (1)对于油漆溶解力 要求对油漆中所有不挥发的组分要有很好的溶解性和互溶性,具有较强的降低粘度能力。在挥发过程中,不应出现某一成膜物质不溶析出现象。

我国C4馏分的利用一般分两种

我国C4 馏分的利用一般分两种 ,即工业利用和分离化工利用。工业利用包括不经加工直接作为燃料应用的液化石油气、掺入汽油调节蒸汽压、直接作燃料气使用和经化学加工生成液体燃料等多种形式。通常用来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其中包括烃类和非烃类燃料。烃类如烷基化汽油、齐聚叠合汽油;非烃类如叔丁醇、甲基叔丁基醚等。分离化工利用是将C4 馏分中各主要组分进行分离、精制,然后用来做各种化工产品生产的原料。由于C4 馏分中各组分的沸点十分相近,有些组分的相对挥发度差别极小,采用简单蒸馏方法难以有效分离;还由于C4馏分中各组分的 凝点较接近,低温结晶分离能量消耗极为可观,而且这两种分离方法都难以保证分离组分的纯度,因此还要进行后续的精制处理,因而加工成本比较高。 (一)工业利用途径 1. 烷基化汽油 烷基化汽油是由异丁烷和低分子烯烃在催化下所生成的一种异构烷烃混合物,它与含有大量烯烃的催化汽油和大量芳烃的重整汽油相比,有辛烷值高、两种辛烷值的差值小、挥发性好,燃烧后清洁性好的特点,是各种汽油的高辛烷值的调和组分,常成为航空汽油、无铅优质汽油的必要组分。 2. 叠合汽油 来自催化裂化、焦化及热裂化的副产气体中的丁烯和丙烯腈非选择性叠合或选择性叠合生产一种汽油的高辛烷值调和组分,或某种特定的产品如异丁烯选择叠合生产高辛烷值汽油、二异丁烯等,目前正在研究 C4、C4烯烃叠合生产高质量的柴油及喷气燃料的可能性。 3. xx 汽油 齐聚汽油是通过单体烯烃(包括丙烯、丁烯的二聚、三聚、四聚和丙烯、丁烯的共聚或共齐聚)2-4个少数分子所起的聚合反应而生成的高辛烷值汽油组分。法国石油研究院提供的Dimersol 技术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它将自流化催化裂化或蒸汽裂解的丙烯和(或)丁烯进行选择性二聚或共二聚以制取高辛烷值汽油掺合组分或石油化工原料。 4. M TBE

药剂学考试

药剂学本科 一、选择题 A D B B B A D B C C B A D C A B D C B D 二、判断题 错错对对错错对错对错 三、名词解释 1、GLP:是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的缩写形式,中文全称为"优良实验室操作规范"。GLP是指导药物的非临床安全性测试及各项体外试验的法规。 GCP:是Good Clinical Practice 的缩写形式,中文全称为"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是有关临床试验的全过程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监察、审核、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的标准。 GMP:是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缩写形式,中文全称为"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是指导药物生产的全过程,包括制药方法、原料及辅料、测试方法、剂型、工厂设备的安全、维修以及生产人员培训的管理规范。 2、混悬剂(suspensions)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混悬剂中药物微粒一般在0.5~10μm之间,小者可为0.1μm,大者可达50μm 或更大。混悬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粗分散体系,所用分散介质大多数为水,也可用植物油。 3、置换价是用以计算栓剂基质用量的参数,一定体积: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之比值称为该药物对某基质的置换价。 4、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是指药物经血管外途径给药后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相对量。药物制剂中的活性药物被全身利用的程度,包括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剂量和速度。 F=(A/D)X100%。 A为体内药物总量,D为用药剂量 5、固体分散体(SD)是指将药物高度分散于固体载体中形成的一种以固体形式存在的分散系统。药物在载体中的粒径在0.001~0.1毫米之间,主要用于加速和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出,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四、简答题: 一、渗透泵片是由药物、半透膜材料、渗透压活性物质和推动剂等组成的,以渗透压作为释药能源的控释片。 原理:由渗透泵控释片释药机理可知控释片中的药物是以恒定的速率缓慢释放到片外的(即零级释放),其基本原理是先将药物与适宜辅料压制成片芯,外包一层半透性物质膜,后用激光在膜上打一小孔。口服该药之后胃肠道水分透过半透膜进入片芯使药物溶解,药物溶解后产生渗透压可透过半透膜将水分源源不断的进入片芯,由于半透膜内容积的限制,药物的近饱和浓度溶液又不断的通过激光孔移向片外,这样就使药物以恒定的速率释放到片外,因此称为渗透泵。常用辅料不能产生足够大的渗透压时,可在片芯中加入增加渗透压的物质,如氯化钾、氯化钠等电解质,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提高渗透压。如普鲁卡因酰胺渗透泵控释片。 二.影响因素以及针对影响增加溶解度的方法具体如下: 1、药物的分子结构 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是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药物的极性大小对溶解度有很大的影响,而药物的结构则决定着药物极性的大小。 2、溶剂 溶剂通过降低药物分子或离子间的引力,使药物分子或离子溶剂化而溶解,是影响药物溶解度的重要因素。极性溶剂可使盐类药物及极性药物产生溶剂化而溶解;极性较弱的药物分子中的极性集团与水形成氢键而溶解;非极性溶剂分子与非极性药物分子形成诱导偶极一诱导偶极结合;非极性溶剂分子与半极性药物分子形成诱导偶极-永久偶极结合。通常,药物的溶剂化会影响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3、温度

环氧自流平地坪漆的常见做法

四川勇智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环氧自流平地坪漆的常见做法。 一、二层涂装系统:1、选用材料及特点:封闭底漆和无溶剂环氧自流平面涂、石英砂封闭底漆多选用无溶剂型,渗透性和封闭性好的;而这种无溶剂环氧自流平面涂通常由环氧树脂、固化剂、颜色和助剂等组成,不含或少含填料,而在现场将甲乙混合后,还须再加一定比例和粒度的石英砂(粉)配成镘涂料浆,用锯齿刮板镘涂后,再用钉子辊筒辊压表面消泡和助流平。2、施工要点:因为二次成型,所以这种工法在不平地面做薄的自流平时,需先对地面进行修补和找平,否则施工后平整度不佳;其次,封闭底漆一定要能保证完全封闭底材孔隙;三是钉子辊筒一定要用。3、主要特点:这种工法主要为外资地坪涂料企业(特别是欧美企业)所采用或推荐,施工工序少,所需工期短,质量相对也好控制,但材料费用高(主要面涂用量大),对平整度高的基材地面尤其适用。 二、三层涂装系统:1、选用材料及特点:和二层涂装系统相比,主要加了镘涂一道自流平中涂层,可以是甲乙料现场加填料后镘涂,也可以是生产好的自流平中涂漆甲乙混合后即镘涂,不过所用的材料是有差别的。而面涂采用生产好的无溶剂环氧自流平面漆甲乙混合后直接镘涂,不用现场加填料,可以控制面涂用量在0.8-1.2KG/M2之间。另外,不采用自流平中涂漆而采用两道镘涂自流平面漆的工法也可划归为此类(但两道薄涂不如一道厚涂,所以两道镘涂面涂的工法很少采用),但自流平面漆的单价比自流平中涂漆的价格要高得多。 2、施工要点:施工较为容易,因为采用了两次镘涂自流平工艺,平整度大大提高。 3、主要特点:这种工法和二层涂装系统相比,材料费用降低了,施工质量更好控制了,当然,面层厚度降低了。 三、四层及以上涂装系统:1、选用材料及特点:和二及三层涂装系统相比,主要是中涂层采用平底刮板刮涂的工艺,先刮砂浆后刮腻子,视厚度要求确定刮涂道数,结合打磨而找平地面,这样对中涂层的材料各方面要求降低了。而面涂采用生产好的无溶剂环氧自流平面漆甲乙混合后直接镘涂,不用现场加填料,可以控制面涂用量在0.8-1.2KG/M2之间。2、施工要点:施工工序较为繁多,施工工期长,人工费用高些。3、主要特点:这种工法和二层、三层涂装系统相比,材料费用最低,所以该工法目前占主流。

最新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性质

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 性质

推荐答案 2006-3-4 00:20 【中文名称】甲苯;甲基苯;苯基甲烷 【英文名称】toluene;toluol;methylbenzene 【结构或分子式】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92.14 【密度】0.866 【熔点(℃)】-95 【沸点(℃)】110.8 【闪点(℃)】4.4(闭式) 【蒸气压(Pa)】907(0℃);2920(20℃);74194(100℃)【折射率】1.4967 【性状】 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芳香气味。 【溶解情况】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和丙酮。 【用途】 用于制造糖精、染料、药物和炸药等,并用作溶剂。 【制备或来源】 由分馏煤焦油的轻油部分或由催化重整轻汽油馏分而制得。 【其他】 化学性质与苯相像。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1.2~7.0%(体积)。 二甲苯分子量106.16。无色透明液体,芳香气味。有三种异构体:邻二甲苯(o-Xylene),相对密度(25℃/4℃)0.87599,凝固点-25.3℃,沸点144.4℃,折射率1.50295,闪点(闭口)17.4℃,燃点500℃,粘度(25℃)0.75mPa·s;间二甲苯(m-xy1ene),相对密度(25℃/4℃)0.8599,凝固点-47.87℃,沸点139.1℃,闪点(开口)25℃,燃点527.8℃。折射率1. 4946;对二甲苯(p=xy1ene),相对密度(25℃/4℃)0.8567,凝固点13.26℃,沸点138.35℃,闪点(闭口)25℃.折射率1.49325。 一般的二甲苯是混合二甲苯.为邻二甲苯(10%一15%)、间二甲苯(45%-70%)、对二甲苯(15%-25%)及少量乙苯的混合物,相对密度(20 ℃/4℃)约为0.86,溶解度参数δ=8.8-9.0。溶于乙醇、乙醚,不溶于水。易燃,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 09%-6.6%(vol)。有毒,毒性比苯和甲苯为小,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100mg/m3。 二甲苯可用作溶剂和稀释剂。贮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 二甲苯根据来源和制法分为石油二甲苯和焦化二甲苯。石油二甲苯是石油轻馏分经予加氢精制,催化重整和分离所得;焦化二甲苯是粗苯经过洗涤、分馏所得。

LCMs适用的溶剂

LCMS适用的溶剂 通常根据目标化合物的溶解性和与LCMS中使用的各种电离技术的兼容性选择溶剂。在ESI和其它常压电离技术中,溶剂的挥发性和给质子的能力很重要。使用的主要质子溶剂像甲醇和其与水的混合物,比如1:1的甲醇水,或1:1的乙腈水(甲醇水混合物增加的粘度超过了纯净的水或甲醇,因为发生了放热反应)。当使用100%的水时,水相对低的蒸汽压可能对灵敏度不利。通过添加挥发性有机溶剂,降低表面张力,能提高灵敏度。表面活性剂,虽然能增加从喷雾液滴中释放出离子,但因其较高的质子亲和力,可能降低灵敏度。质子惰性的共溶剂,像10%DMSO水溶液和异丙醇,对一些化合物,能提高溶解度。在确保被测物比溶剂更偏碱性的前提下,甲酸通常以较低的水平(0.1%)添加,便于电离。一些酸,即使是很少量,像TFA,也可能限制灵敏度,但对增加一些化合物的溶解度可能是必需的。 在ESI电离模式中,缓冲液和盐(Na+,k+和磷酸盐)可降低蒸汽压,导致信号减弱。液滴的表面张力增加,挥发性降低,可用相对更易挥发的缓冲液,像醋酸铵,形成弱酸-碱对,进行补救。 选择溶剂需要考虑的问题 - 对于比溶剂更偏碱性的分子,气相中的溶剂将限制ESI电离。光电离除外(不是酸碱电离),但受溶剂调节。 - 从电离区域去除溶剂和水蒸气,增加在大气压下电离化合物的种类。 - 相对于样品或溶解在液体中的目标被测物减少液体体积,将提高ESI的性能(如,使用较低流速)。 - 有用的溶剂 - 可接受的添加物 - 非挥发性盐(磷酸盐,硼酸盐,柠檬酸盐等等) 会在离子源沉积,阻塞毛细管,因此需要更多的清洗和维护操作。现代离子源设计,相比以往的设计,能较好地处理非挥发性物质。 - 表面活性试剂(表面活性剂/去垢剂)抑制电喷雾电离的效率 - 无机酸具有腐蚀性 - 三氟乙酸(TFA) 超过0.01%的水平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阳离子电喷雾。大大的抑制了阴离子电喷雾。 - 三乙基胺(TEA) 高PA(232千卡/摩尔)在m/z102处,产生强[M+H]离子。抑制弱碱性化合物阳离子的电喷雾。 - 四氢呋喃(THF) 100%的THF具有高可燃性,因此APCI和绝大多数接口技术使用氮气作为喷雾气。(使用空气可能引起爆炸危险。)会与PEEK?管反应。 离子抑制 离子抑制是质谱学家使用ESI作为电离方式时面对的比较多的具体问题之一。2001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美国FDA)出版了工业生物分析有效方法指南(联邦注册号,66,100,28526),表明确保分析质量的要求是不能妥协的。该条款指明了可用于评估离子抑制是否存在的几个实验方案。将基质提取后加标样品中的被测物的多反应监测(MRM)响应(峰面积或峰高),与直接溶于纯流动相的被测物的多反应监测响应进行对比。基质中被测物的信号比在纯溶剂中的地,表明基质中存在干扰物质。 C.Mallet等发表的文章表明,在色谱图中被测物(和内标物)基质效应的存在。试验人员使用三通装置,将含有目标被测物及其内标物的溶液以连续进样方式引入质谱,将空白基质样品抽取物通过LC系统自动进样引入质谱后,连续的基线出现下降,表明连续进样的被测物的电离受到抑制,因为基质中有干扰物质存在。柱化学杂交柱化学和直径低于2微米的高选择性颗粒的使用,是色谱柱技术的一项革命性进步。这种杂交化学性质不依赖于可能引起离子抑制的流动相的改性,并且增加了颗粒的选择性。

溶剂效应图解

溶剂效应图解 图解很好! 其实是样品,样品溶剂,流动相和固定相综合作用的关系.当样品在样品溶剂中的相对溶解度大于在流动相时(可以理解为样品溶剂的洗脱能力大于流动相),样品就更喜欢在样品溶剂中,并很想随之流动.但同时与固定相的强作用只能使之形成追赶样品溶剂的效果.最终导致前延峰或裂峰的出现.(如图2:高溶解性溶剂).但当样品与固定相作用很弱时,大部分样品可能会赶上样品溶剂,但又由于与固定相的弱作用,导致其不可能与样品溶剂同时流出,最终导致拖尾峰的出现.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一般反相色谱中要用低有机相(比流动相低)溶解样品的原因!其效果就如图1:低溶解性溶剂 样品溶剂效应 很多因素可以导致峰形变差。样品溶液的组成与进样体积很可能就是导致此种现象的原因。 问题 色谱图上较早洗脱的峰扭曲变形或者开叉,与此同时较晚洗脱的峰则较为尖锐与对称,这些现象显示一个比较特殊的起因――样品溶液的溶剂很可能强于流动相。此种强溶剂效应的例子在图10-1A中可见。此处的样品溶液的溶剂是100%乙腈(100%的强溶剂),而流

动相的组成则较弱,18%的乙腈与72%的水。第一个峰是开叉的,并且与第二个峰相比,明显地变宽了。当样品溶液的溶剂变成流动相时,所有的峰形都改善了,且变得尖锐。见图10-1B。 解释 当样品进样时,有可能出现峰展宽,最佳的样品溶液组成和体积将会保持在10%甚至更低,在这个例子里,当样品溶剂与流动相溶剂强度不同时,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样品未用流动相溶解,因此,有些样品分子溶解在强溶剂(100%ACE),并随强溶剂流过柱子,而有些则溶解在流动相中,从而导致峰分叉. 当样品与流动相强度相差较小,进样影响也会小,第一个峰可能会宽于第二个峰,而当这种展宽导致必要的分离度降低时,这样情况应引起注意,在图10-2A中, 使用一根短柱,和5UL进样,这与最佳进样体积4UL相近,用了极性更强的溶剂导致分离度明显的降低,从2.1降到1.5(如图10-2B),分离度为2 或更大是评估一个完善方法的一个必要参数,也是每天方法的验证参数,1.5只是一个基本的分离度,任何一个方法或一根柱子都必需满足这个条件,当进样为一倍时,也就是10UL时,分离度更一步降低,此方法就不行了 尽量用流动相去溶解样品,如果样品在流动相中溶解性差不得不用强溶剂溶解,那就尽量减少进样量。

常用有机溶剂分类

有机溶剂分类 一、烃类溶剂 1.烃 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叫烃。根据结构将烃类分为脂肪烃和芳香烃。脂肪烃包括脂肪链烃和脂环烃。开链结构的脂肪烃根据结构的饱和程度分为饱和链烃(烷烃)和不饱和链烃(烯烃和炔烃)。芳香烃是含有苯环特殊结构的烃类。根据具体结构分为单环芳烃、多环芳烃和稠环芳烃。 烃类溶剂根据来源分为两类:由石油分馏得到的烃类混合物溶剂叫石油溶剂油,简称溶剂油;由化工原料合成或精制得到的成分单一烃类溶剂是烃的纯溶剂。纯溶剂价格较高,通常只用于一些特殊用途中。 2.溶剂油 石油是由多种烃类组成的混合物,经过分馏处理得到不同沸点范围的产品。根据沸,抿范围通常把石油产品分为石油醚、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和沥青。其中沸点范围在30~90℃以戊烷和己烷为主要成分的石油醚和沸点范围在40~200℃烃分子含碳数在4~12的汽油,有很好的溶解性能。在工业生产中常做溶剂使用,称为溶剂油或溶剂汽油。近年来还开发出相当于煤油乃至轻柴油馏分做高沸点溶剂油,拓宽了溶剂油的概念。煤油是石油分馏时,沸点在175~325℃范围的馏分,由于馏程长所包含的烃类成分复杂。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做溶剂使用,如美国干洗业使用的干洗溶剂汽油(stoddard solvent)实际上是一种不易燃的煤油溶剂。因此广义上溶剂油包括多种沸程范围的烃类混合物以及己烷、苯、甲苯、二甲苯纯烃类溶剂。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本书介绍的溶剂油是指由石油分馏得到的烃类混合物溶剂。 (1)溶剂油按沸程分类根据分馏过程的沸程,溶剂油大致分为三类:把沸程在100℃凋以下的称为低沸点溶剂油,如工业上的6号抽提溶剂油,沸程为60~90℃;把沸程在100~150℃的称为中沸点溶剂油,如橡胶溶剂油,沸程在80~120℃;把沸程高于150℃的称为高调沸点溶剂油,如油漆溶剂油,沸程为140—200℃,油墨溶剂油干点达360℃都属于高沸点溶剂油。从沸程范围看,溶剂油大多数属于汽油馏分。 (2)溶剂油的化学成分溶剂油是各种烃类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有开链烷烃、烯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由于烯烃化学性质活泼、安定性差,不适合作溶剂使用,所以一般溶剂油中含烯烃很少,成分以其他三类烃为主。 低沸程溶剂油,如6号抽提溶剂油,120号橡胶溶剂油,200号油漆溶剂油中主要成分是烷烃和环烷烃。有时称为脂肪烃类溶剂,脂肪烃溶剂油成分有直链烷烃、支链烷烃、环烷烃。由于不同结构烷烃的溶解性能不同,所以又可以根据其主要成分进一步分类,如以支链烷烃为主要成分的溶剂油,称为异构烷烃溶剂油,它的溶解性能优于一般脂肪烃溶剂油而高沸程溶剂油中甲苯、二甲苯等芳烃含量较大称为芳烃类溶剂油,如近年兴起的高沸点芳烃溶剂油主要成分就是分子中含9个碳原子的芳烃。 溶剂油的性能与其化学成分有密切关系,由于烃类的溶解能力顺序为:芳烃>环烷烃> 链烷烃。所以相同沸程的溶剂油中含链烷烃、环烷烃多的比含芳烃较多的溶剂油苯胺点高、贝壳松脂丁醇值低,溶解能力差。 纯芳香烃溶剂油虽然溶解能力强,但毒性也大,因此目前工业上出现用高芳香烃溶剂油和低芳香烃溶剂油来代替苯、甲苯、二甲苯等纯芳香烃溶剂使用的趋势。这样虽然溶解能力稍有降低,但降低了溶剂油的毒性,也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为降低溶剂油的毒性,各国对溶剂油中的芳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