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颅底组穴配合热敏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70.97 KB
- 文档页数:3
益气聪明汤合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90例蔡以生;王峰
【期刊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卷),期】2007(19)5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聪明汤合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的疗效。
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0例采用益气聪明汤加减合针灸治疗,疗程1~2周;对照组70例采用西比灵胶囊10mg,每晚1次口服,疗程10~14d。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81.4%,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益气聪明汤加减合针灸治疗该症疗效明显。
【总页数】2页(P449-450)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益气聪明汤;针灸
【作者】蔡以生;王峰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1.2
【相关文献】
1.平肝熄风和血汤合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 [J], 李志国
2.益气聪明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J], 杨春霞;徐静;臧东静;吴玉晶;白洁
3.眩晕1号方合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80例 [J], 宋桂叶;王利民
4.益气聪明汤结合温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0例 [J], 王峰;蔡以生;徐东明
5.益气聪明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 [J], 蔡以生;王峰;胡春平;杨伟;陶善平;高建跃;胡浩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盐酸倍他司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盐酸倍他司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观察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和丹红注射液静滴,对照组给予血栓通粉针剂静滴,两组均连续治疗14d。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盐酸倍他司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
标签:后循环缺血;眩晕;倍他司汀;丹红后循环缺血(PCI)性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常突然发病、反复发作,多有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椎动脉管受压等导致脑干、小脑缺血。
常表现为眩晕、平衡功能失调等,多伴有恶心、呕吐,且较难治疗,急性期治疗方案仍缺少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本研究应用盐酸倍他司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00例,均符合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提出的后循环缺血诊断标准[1]。
并排除昏迷、脑出血、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颅内肿瘤、脑外伤及严重心、肝、肾等疾患。
全部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5-79岁。
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44-78岁。
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发病时间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基础治疗相同。
对照组给予血栓通粉针剂300mg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应用14d;观察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20mg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同时给予丹红注射液30ml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应用14d。
风池穴为中心密集针刺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黄平;张瑞涵;周敏;李鹏程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24(40)5
【摘要】目的:观察风池穴为中心密集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以风池穴为中心密集针刺治疗。
结果:两组治疗后眩晕评定量表DARS评分均有降低,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流速均提高,且观察组DRA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BA及VA流速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以风池穴为中心密集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更能提高后循环的血流速度,改善颈性眩晕症状。
【总页数】3页(P997-999)
【作者】黄平;张瑞涵;周敏;李鹏程
【作者单位】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45.912
【相关文献】
1.风池穴与颈框挟脊刺合用治疗颈性眩晕80例临床观察
2.理筋手法配合点按风池穴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3.针刺风池穴联合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效果
4.针刺颈夹脊-百会穴-风池穴联合通窍活血汤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5.针刺风池穴治疗颈性眩晕33例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六味地黄汤结合敏使朗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观察林忠清【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24(22)14【摘要】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结合敏使朗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效果。
方法选用本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接收的120例PCIV患者,通过双盲随机分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60例行敏使朗治疗的对照组,以及60例行六味地黄汤结合敏使朗治疗的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和眩晕障碍表(DHI)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目眩头晕、耳聋耳鸣、乏力倦怠、头重如蒙、呕吐恶心等各项中医证候积分、DARS评分、DHI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基底动脉(BA)、右椎动脉(RVA)、左椎动脉(LVA)均较对照组更高,阻力系数(RI)更低(均P<0.05);观察组耳鸣、目眩头晕、呕吐恶心、视物旋转等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满意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PCIV经六味地黄汤、敏使朗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患者满意度较高,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更短,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好。
【总页数】4页(P149-152)【作者】林忠清【作者单位】闽侯县荆溪镇卫生院中医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相关文献】1.六味地黄丸联合敏使朗治疗老年性眩晕的疗效观察2.敏使朗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观察3.眩晕宁联合敏使朗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4.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刺结合认知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观察李国辉;苏秀群;何希俊;何宇峰;赖莹莹【期刊名称】《中医药学刊》【年(卷),期】2006(24)9【摘要】目的:评价针刺结合认知训练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将12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尼膜同组,每组疗程12周。
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在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M in i-M ental State Exam ination,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韦氏记忆量表(W echeslerM emory Scale,WMS)方面的变化。
结果:两组MMSE比较,治疗组与尼膜同组治疗4周评估时差异即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尼膜同组,P<0.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WM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WM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针刺结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尼膜同。
【总页数】3页(P1759-1761)【关键词】针刺;认知训练;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作者】李国辉;苏秀群;何希俊;何宇峰;赖莹莹【作者单位】中山市中医院神经内科康复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9【相关文献】1.雷火灸大椎、肾俞结合认知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观察[J], 严宏达;杨楠;赵明华;郑利群2.透刺结合认知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J], 佟欣;刘丹丹;寇吉友;卫彦;杨添淞;乔立达3.针刺结合认知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临床效果研究 [J], 杨光;岳扬;才蕊4.针刺结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J], 刘茜5.针刺联合认知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J], 向宪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年第16卷第9期 World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andWesternMedicine 2021,Vol 16,No 9·临床研究·圣愈汤联合针刺及西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曹红春1 李宗林1 姚明2【摘要】 目的 探讨圣愈汤联合针刺及西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收治的120例颈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
对照组给予针刺联合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圣愈汤治疗。
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眩晕程度、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58/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4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发作次数及每次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眩晕发作次数及每次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及改善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及改善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Vs、Vd明显高于治疗前,PI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Vs、Vd明显高于对照组,PI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圣愈汤联合针刺及西药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眩晕、颈枕部疼痛等临床症状,增加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关键词】 圣愈汤;针刺;颈性眩晕;椎动脉血流动力【中图分类号】R274.9 【文献标识码】AClinicalObservationofShengyuDecoctionCombinedwithAcupunctureandWesternMedicineinTreatingCervicalVertigoCAOHong-chun1,LIZong-lin1,YAOMing2(1.Departme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ffiliatedHospitalofNorthSichuanMedicalCollege,NanchongSichuan637000;2.DepartmentofInternalMedicine,Nanchong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NanchongSichuan637000)【Abstract】 Objective ToexploretheefficacyofShengyuDecoctioncombinedwithacupunctureandwesternmedicineinthetreatmentofcervicalvertigo.Methods FromJanuary2017toJanuary2020,120patientswithcervicalvertigoadmittedtotheDepartme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theAffiliatedHospitalofNorthSichuanMedicalCollege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objects.Theyweredividedintothecontrolgroupandthetreatmentgroupbyarandomnumbertable,with60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wasgivenacupuncturecombinedwithflunarizinehydrochloridetablets,andthetreatmentgroupwasgivenShengyuDecoctiononthebasisofthecontrolgroup.Afteracourseoftreatmentforthetwogroupsofpatients,theclinicalefficacy,symptomsandfunctionscoresofcervicalvertigo,thedegreeofvertigo,andvertebral-basalarteryhemodynamicswereobservedand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s Aftertreatment,thetotaleffectiverateofthetreatmentgroupwas96.67%(58/60),which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s75.00%(45/60).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Aftertreatment,thenumberofvertigoattacksandthedurationofeachtimeinthetwogroups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beforetreatment,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Andthenumberofvertigoattacksaftertreatmentandthedurationofeachtimeinthetreatmentgroup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Aftertreatment,thecervicalvertigosymptomsandfunctionscoresandimprovementindexofthetwogroupsofpatients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beforetreatment,andtheDOI:10.13935/j.cnki.sjzx.210934基金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项目(150073)作者单位:1.四川省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四川南充637000;2.四川省南充市中医院内一科,四川南充637000通信作者:曹红春,Email:ruichuidan13708@163.com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年第16卷第9期 World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andWesternMedicine 2021,Vol 16,No 9 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cervicalvertigosymptomsandfunctionscoresandimprovementindexofthetreatmentgroupaftertreatment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beforetreatmentI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Aftertreatment,theleftandrightvertebralarteryandbasilararteryVsandVdofthetwogroupsofpatients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beforetreatment.PI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beforetreatment,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leftandrightvertebralarteryofthetreatmentgroupaftertreatmentAndbasilararteryVsandVd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PI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s ShengyuDecoctioncombinedwithacupunctureandwesternmedicinehasgoodcurativeeffectoncervicalvertigo.Itcaneffectivelyimprovetheclinicalsymptomsofvertigo,cervicaloccipitalpainandincreasethebloodflowvelocityofvertebrobasilararteryinvertigopatients.【Keywords】 ShengyuDecoction;Acupuncture;CervicalVertigo;VertebralArteryHemodynamic 颈性眩晕(vertigoduetocervicalorigin)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其发病的人群越来越年轻化[1]。
【针灸探骊】
针刺颅底组穴配合热敏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李勇蒋帅郑敏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颅底组穴配合热敏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颅底组穴配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针刺颅底组穴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采用中医眩晕症状积分对比分析2组治疗前、治疗结束第1疗程、治疗结束第2疗程及随访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中医眩晕症状积分比较无统计学
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1个疗程、第2个疗程及随访期的中医眩晕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颅底组穴配合热敏灸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显著,可较快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减少眩晕发作的次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关键词:眩晕;针刺疗法;颅底组穴;热敏灸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9.11.035文章编号:1003-8914(2019)-11-1703-03
*基金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No.2017-359)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枣庄医院/枣庄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三科(山东枣庄277000)
后循环缺血是由于后循环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或栓塞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特点为反复发作,且缠绵难愈[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眩晕、肢体或者头面部的麻
木、感觉异常、构音或吞咽障碍等,该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且趋于年轻化[2]。对于本病的治疗西
医多采用溶栓、抗凝等内科治疗,血栓取出术、支架植
入术等外科治疗[3],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是由于患者
全身症状改善不明显,停药后易于复发。我院通过前期临床初步观察,采用针刺颅底组穴配合热敏灸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增加脑血流速度,提高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枣
庄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三科门诊治疗的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60例,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在40~72岁之间,平均为(53.4±10.5)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4.5年,平均为(7.1±3.0)年;对照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42~73岁之间,平均为(55.2±10.6)之间,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12.5年,平均为
(6.9±4.1)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
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4]
纳入标准:1)符合后循环
缺血眩晕的诊断标准者;2)年龄在40~75岁之间;3)就诊时临床表现以眩晕症状为主者;4)既往有其他治疗,经过7天洗脱期者;5)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不符合后循环缺血眩晕诊断标准者;2)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3)晕针及畏惧针灸者;4)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和血液系统疾病者;5)中途退出者;6)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妇女。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采用针刺颅底组穴配合热敏灸治疗,穴位选择为风池、完骨、天柱、颈夹脊。1)针刺操作方法:常规消毒,选用一次性针灸针(江苏华佗医疗用品厂生产,规格为0.3mm×40mm)。风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1.0~1.5寸,进针后提插、捻转行针得气,再施以小幅度,高频率捻转手法各约20s,针感以局部酸胀麻重为主,并可向颞部、枕项、头顶等处扩散为宜;完骨穴向对侧完骨穴的方向,直刺0.8~1.0寸,进针后提插、捻转使得气,再施以小幅度,高频率捻转手法各约20s,局部出现酸胀麻重,并可向颞部、头顶等处扩散。天柱垂直进针1寸,并在1.0~1.5寸范围内提插数次,再施以小幅度,高频率捻转手法各约20s,局部出现酸麻胀重的感觉,并可向颞部、头顶等处扩散。颈椎夹脊穴直刺0.5寸,局部产生酸胀感,向后项部放射;配穴:伴恶心、呕吐配内关、足三里;头痛者配太阳、太
·3071·光明中医2019年6月第34卷第11期CJGMCMJune2019.Vol34.11冲;耳鸣耳聋配听宫、听会、翳风、中渚;肢体麻木者配曲池、外关、风市、阳陵泉。以上配穴均采用常规刺法,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留针20min。2)热敏灸操作方法:热敏灸艾条选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生产,批准文号:赣药制字Z20090358,规格为22g/支。嘱患者俯卧,暴露颈部皮肤,首先在风池、完骨、天柱、颈夹脊穴局部回旋灸2~3min,然后再沿经络走行方向灸2~3min,疏通颈部气血;上述每个穴位再以雀啄灸
1~3min,加强腧穴热敏化,当腧穴部位出现局部透
热,热量扩散,并向远处传导,施灸部位产生酸、麻、胀、痛等非热感觉即可。热敏灸操作可与针刺同步进行,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和不断询问患者的症状和感觉,以免烫伤,每次治疗时间约40min。每天治疗1次,14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1.3.2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颅底组穴治疗,穴位选
择、具体操作方法及治疗周期、疗程同治疗组。1.4疗效判定标准
[5]
痊愈:眩晕等临床症状完全
消失,对生活无任何影响;显效:眩晕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对生活影响较小;有效:眩晕等临床症状轻度改善,生活尚能自理;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1.5观察指标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对比分析2组治疗前、治疗结束第1疗程、治疗结束第2疗程及随访期中医眩晕症状积分变化情况。1.6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
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均数±标准差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30例中痊愈10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30例中痊愈7例,显效5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2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例,%)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3010131)521)28(93.33)1)对照组
307510822(73.33)
注:与对照组相比
,
1)P<0.05
2.2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眩晕症状积分变化情况
对比2组治疗前中医眩晕症状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1个疗程、第2
个疗程
及随访期的中医眩晕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眩晕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对比(例,珋x±s)
组别例数
治疗前后
治疗前治疗后第1疗程治疗后第2疗程随访期
治疗组3034.52±5.318.35±3.41)9.54±2.81)11.21±3.01)对照组
3033.64±5.026.21±3.113.82±2.518.45±3.6
注:与对照组相比
,
1)P<0.05
3讨论
中医学尚无后循环缺血的病名,但后循环缺血其主要症状为眩晕,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6]。
中医学认为本病以虚证居多,由于气血亏虚、肾精不足导致脑髓空虚,清窍失养而形成眩晕,与肝脾肾三脏有密切关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方式的改变,压力和情绪上的波动,其发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此病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且对其心理也造成一定的干扰。调查表明,头晕是后循环缺血出现频率最高的症状[7]。后循环缺血的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是动脉粥样
硬化出现大动脉狭窄和闭塞引起低灌注、动脉源性栓塞及血栓形成等。临床上除了内科保守治疗外,正在逐步开展手术和血管内治疗,药物治疗尽管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病情易反复,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手术和血管内的治疗创伤大、费用高、并发症多,很难普及。我院对本病的治疗采用针刺颅底组穴配合热敏灸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选穴位具有清利头窍、安神定眩的作用,针刺可以调节动脉平滑肌的舒缩功能,增加脑血流量,热敏灸是采用局部艾灸来诱发腧穴热敏化状态,引发灸性感传,使经络气血通畅,补不足而泻有余,达到治疗疾病的目[8]。针刺颅底组穴配合热敏
灸作为一种非药物性的疗法,具有使用方便、创伤性
小、不良作用少的优点;且直接作用于颈部,使治疗更具针对性,既能治疗颈部的原发病变,又可以起到整体调节的作用,具有疗效好而不易复发的优势。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后第1个疗程、第2个疗程及随访期的中医眩晕症状积分
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针刺颅底组穴配合热敏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参考文献[1]张志强,杨楠,白伟杰,等.“靳三针”疗法结合熄风通脑胶囊治疗
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9):
20-22.[2]杨牧,程相杰,韩娟,等.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
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价值研究[J].北方药学,2019,16(3):42-43.
[3]张晓琴.清眩化痰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中国
·4071·光明中医2019年6月第34卷第11期CJGMCMJune2019.Vol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