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校园建设总体的规划

新校园建设总体的规划

新校园建设总体的规划
新校园建设总体的规划

新校园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意向书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新校园建设规划方案设计意向书

一、项目背景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是经湖北省政府批准在原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和武汉水运工业学校合并的基础上,组建的一所高职院校,直属省教育厅领导。

我院有50年的办学历史,为全国交通行业特别是水运企事业单位培养了数万名管理和应用型大中专学历人才,积累了丰富的高等教育的办学和管理经验,做出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为本省乃至全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学院办学规模15000人,目前在校学生达到10450人,教职工937人(含退离休人员416人)。学院现有系(院)设置共9个,专业设置28个。(详见附一、附二)学院办学指导思想是认真实施《职业教育法》,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改革,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大发展的机遇期,合理整合教育资源,狠抓教学质量,抢抓机遇,扩大办学规模,迅速实现跨越发展,为本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出大批既懂科学理论原理,又具很强实际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学院总体发展目标是:2010年,校园占地面积达1000亩,完成新校园建设工程,在校学生规模达到15000人,建设一批高水平有影响的主干专业,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求真创新的教师队伍,营造一个设施配套、校园优美的育人环境。学院办学定位是2008年初步将学院建设成为有3—5个重点特色专业,部分专业获得本科全日制学历资格的合格高等职业学院;并大力开展

相关专业培训,积极参加湖北省开展的示范性高职学院和精品专业的“511”工程创建活动,争取到2010年将学院办成专、本层次相衔接,多种办学形式相结合,重点专业、特色专业与其他专业相配套,有多种功能,有3—5个专业进入全省100个高职精品专业行列,全省示范性高职学院。

2003年我院编制了“两定一发展”计划(定办学规模,定校园建设规划,确立学校发展目标),并经省教育厅、省发改委专家组论证通过。2004年1月,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发文[鄂发改社会(2004)38号]批准我院按15000人办学规模,在武汉市黄家湖征地1500亩,规划建设42万平方米的校舍,投资匡算为5.94亿元,建设新校园,置换原有土地,实现整体搬迁目标。

二、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新校园建设总体规划。

2、建设地点

武汉市洪山区青菱乡洪霞村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新校园地处武汉市白沙州大桥东端洪山区青菱乡红霞村黄家湖畔,规划总面积1000亩,地理位置独特。新校址位于武汉市中环线与外环线之间,其西侧为107国道,东侧为黄家湖,北面是城市规划次干道与武汉科技大学新校区隔路相望,南面以武汉市规划局规划红线为界(详见规划红线图)

3、建设规模及特点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新校园建设项目,根据省发改委批复的原则精神,结合武汉市政府的实际供地数量以及学院的具体情况,决定按15000人规模、按1000亩用地进行一次性总体规划设计,分三期建

设实施。建设工程量为42万M2校舍及配套道路绿化、水电管网、体育设施等。投资匡算为5.94亿元;另外,教职工集资建设职工住宅5万M2。

4、项目周期

2005年5月30日—2010年7月30日完成新校园建设任务。

一期建设工程:2005年5月—2006年7月;

二期建设工程:2006年8月—2007年7月;

三期建设工程:2007年8月—2010年7月。

三、设计指导思想及要求

我院新校园的总体规划设计中,要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和“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努力遵循人文关怀、满足功能、风格现代、体现特色、色调明快、新颖大方、依势而建、节能环保等原则,创造良好办学条件,满足培养应用型“蓝领”人才的功能要求,为学院创建全省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奠定坚实基础。

以人为本、满足功能

要在新校园的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教职工、学生在教学、工作和学习中对建筑景观、文化设施、后勤生活、办公条件的舒适、方便、快捷、高效以及身心愉悦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在建筑布局,单体内部结构,功能设置,生活保障,体育场所安排,道路绿化,管网线布置等方面要配套齐全、优化整合。在功能和设置中要尽可能体现对人文的尊重,关照和服务意识,无障碍设计,使建筑硬件建设与服务、管理、教学等软件建设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营造能使教职工、学生在教学、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较好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良好环境氛围。

风格现代,体现特色

总体规划设计中,要体现时代风貌、现代气息和交通特色。建筑

布局、造型要有新意和特点;在现代建筑风格中要适当吸收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使之与整个建筑布局和风格统一协调。还应贯彻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原则,对图书馆、办公楼、学院礼堂、国际学院暨学术交流中心、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等建筑主体的设计及布局上应认真研究思考,加强力量,优化设计,使之成为学院的标志性建筑或重点建筑。在总体规划设计和单体建筑设计中要满足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多样化的要求。新校园建成后,通信、计算机网络、电网、水系网、道路网都应配套建设齐全,并运转灵活敏捷。设计科学、美观,便于维修,便于升级模式。

色调明快,新颖大方

新校园建设主色调要明快和谐,整个建筑布局要求疏密适度;建筑单体不追求豪华奢侈,但要努力营造大气、大方、简洁、明快氛围,突出工科学院特色。

依势而建,节能环保

学院新校园校址地势环境状况基本平坦,略有起伏,邻国道,傍湖泊。要认真研究其环境与气候条件,充分利用现有地势形态和湖水资源,尽量不对原有地形做大的改变;在总体规划设计中要依势而建,显山露水,创建山水园林景色;要充分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注意环保节能问题;注意校园的绿化景点和文化艺术小品的设计建设,创造浓厚的人文氛围。

学院总体规划设计中还应遵循功能分区原则。教学区、办公区、生活服务区、体育运动区等四大功能区,既要相互独立,同时也要有机结合,既不互相干扰,又要方便教职工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及开展文艺体育活动。各功能区内部的结构布局也要讲求科学性,合理性,有逻辑关系和方便快捷。

学院新校园建设本着一次性总体规划,分三期工程建设实施。一期工程主要安排在600亩用地上,于2006年7月建设完成,拟安排8000学生入驻;二期工程在全部1000亩用地上展开,相关建设项目完成后,再安排5000——10000学生入驻;三期工程主要是对前二期工程作适当调整补充收尾。因此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除为学院在规划上提出分期建设项目的合理化建议外,还应考虑一期建设完毕,学生入驻后学习生活不受后两期建设大的干扰问题。

四、设计依据及学院相关基础数据资料

(一)上级批文

1、省教育厅鄂教发(2004)16号关于我院办学规模批文;

2、省发改委鄂发改社会(2004)38号关于我院新校园建设立项的批文;

3、省人民政府鄂政函(2003)34号关于合并组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的批文;

4、国家教育部关于高校校舍建设规范;

5、国家、省市关于工民建设计的相关规范文件。

(二)学院关于新校园建设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及相关资料

1、办学规模15000人

2、当前在校生10450人

3、系(院)设置:(见附表1)

4、实训实习室(场、所):(见附表3)

五、总体规划设计任务内容及具体要求

(一)市规划局要求的控制指标:暂缺(见一证一书)。

(二)新校园主要控制规划指标

1、新校园容积率≤1

2、新校园绿化率≥45%

3、建筑覆盖率≥22%

(三)具体规划内容

1、与办学规划15000人相配套的校舍、道路、绿化(含景点设计)、水电通讯管网(上下水管网、强弱电)、消防设施、校园局域网、生活保障系统、体育活动场地等内容,冷暖、环卫、燃气系统等;

2、整个校园要按功能分区布局:学院分教学区、办公区(含系院办公用房、学术交流中心)、体育运动区、后勤生活区。分区设计中要保证各区相对独立,互不干扰,但又不割断各区间的有机联系、正常联系交往;

3、规划设计建筑单体数量一览表。(见附表3)

(四)规划设计具体满足下列要求

1、设计方案须体现学院中心活动区,便于学院开展庆典、文化活动及社会公益活动。

2、办公楼和系(院)办公用房可用遮雨连通回廊有机结合。

3、学生宿舍可考虑设计成中式天井形状,便于管理,不影响学院观瞻,同时要满足采光通风和消防要求、晾晒衣被等。

4、学术交流中心要兼国际学院办公、全院学术交流、中高档住宿接待等功能于一体。学术交流中心应设阶梯教室、高档多媒体教室。

5、教职工学生活动中心兼顾教职工学生文化娱乐活动功能和教工食堂餐饮功能。

6、体育馆内应设25×50米游泳池并带适当数量观众座席;更衣、淋浴用房应一并考虑。

7、实习实训楼应相对集中建设,其中要考虑校办工厂等用房。设计中要考虑将轻重实验实训用房分开;将有污染和噪声的同无污染

和噪声的相隔离。

8、教室集中安排在教学楼,各系院不另设教室。

9、预留能建5万M2教职工住宅用地,待适当的时候再行建筑设计。

六、规划设计成果要求

参加规划设计投标单位按以下要求选送一套设计方案。

(一)设计说明:

1、规划设计方案说明。

2、总体规划设计方案投资估算。

3、用地平衡表、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校园规划项目一览表。

(二)设计图纸:

1、校园区位图;

2、校园总平面规划图(1∶1000);

3、规划结构分析图;

4、校园鸟瞰图;

5、新校园主要景观图:教学区、办公区及学术交流区、校大门、中心活动区、学生活动中心、体育馆、图书馆;

6、主要建筑单体平、立面、剖面及效果图;

7、市政管网设施综合规划图(1∶1000);

8、校区竖向规划图(1∶1000);

9、道路交通系统分析图;

10、绿地景观系统分析图;

11、分期建设示意图。

(三)校园总体规划模型(1∶500)

(四)规划设计成果提交规格及形式要求

1、全套正本一份,包括A0幅面的展板,A3幅面的图册以及模型。

2、A3幅面的图册10套,包括所有文字说明及图纸缩印内容。

3、电子文件(包括所有文字和图纸)2份,文本为DOC格式,图纸为DWG格式,效果图为JPG格式,其他表现方式由应征机构自定。制作提供CD-R电子文件二套。

4、征集方案及说明要求用中文。

5、方案标注尺寸均采用公制。

6、为保证征集工作的公正性,设计成果以不记名的方式提交,不得标有任何记号。应征机构仅在提交A3幅面正本封面背面下方不大于10×20cm的区域内注明设计单位(加盖公章),联系方式,联系人,并用不透明纸封住。

七、规划设计投标须知

1、本次总体规划设计单位的确定,采取邀请招标形式进行;凡经评审其报送的设计方案获最高分者,即为初步中标者;总体规划方案中标单位在满足委托设计合同规定的条件下可取得下步建筑设计资格,享有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合同另定。

2、投标单位须将其总体规划设计及建筑施工设计的收费进行一揽子的明确、合理报价,并盖本单位法人章,密封提交。此报价在对其设计成果综合评价时将起一定作用。

3、应征单位应按征集文件和国家有关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做好规划设计和编制有关文件,并在规定的日期内送达指定地点。如果发现原文件有误,需在截止日期前以正式函件更正,否则以原文件为准。

4、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征文件宣布无效。

(1)未按规定编写,内容不全或字迹模糊、辩认不清,以及被评审委员会认定文件有编制技术错误者;

(2)说明书、图纸和模型上不按规定标注有单位或个人名称以及其它标记的;

(3)逾期送达应征文件。

5、中选方案设计单位有义务按学院要求进行方案优化。

6、凡未中标者,给予10万元设计工本费,除此之外,学院不再承担其他费用。

八、其他

1、征集单位对本次征集活动中的所有有效应征方案享有使用权,并可以进行展览、印刷、出版等。

2、所有报送的应征方案文件均不退回。

3、本次征集活动的解释权属于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4、参加本次方案征集者均视为承认本征集文件的所有条款。

九、日程安排表

学院系部设置一览表

附一

船舶与汽车工程系

机电工程系

电子与计算机系

交通与物流管理系

财经系

人文与社会科学系

继续教育学院

国际学院

中专部

专业设置一览表

附表二

规划建设项目内容一览表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精神风貌和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加快学校内涵发展,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结合本校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以“四风”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立足职业教育实际,突出“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办学特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创建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既能体现时代精神,又能培育专业技能人才的校园文化体系,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总体要求 以先进的思想引领学生,以科学的精神鼓舞学生, 以良好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 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以崇高的典范激励学生, 以扎实的课程发展学生,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 以现代的理念武装学生,以创新的思维启迪学生。

三、目标任务 坚持远期规划和适度建设的原则,以“秉承传统文明,为生存和发展奠基”为主题,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从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入手,促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促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以各种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校园活动文化建设;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树立文明新风,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创造环境美、名人佳作锻造艺术美、人际和谐打造文明美”的思路,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培育校园精神,积淀校园文化,实现“六高两发展”(即:在校园建设上,要有高规格;在设施设备上,要有高标准;在学校管理上,要有高目标;在队伍建设上,要有高素质;在课堂教学上,要有高效率;在教育教学上,要有高质量。“两发展”是指教师德才学识的综合发展,学生德智体美、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努力把学校办成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和广大师生的精神家园,进而达到高水平办学。 四、重点工作 1. 以校风建设为载体,形成学校精神文化。校风是校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为核心,通过狠抓领导班子思想建设,形成勤政、敬业、务实的工作作风;通过狠抓师德师风教育,形成严谨、精业、求实的教风;通过狠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形成浓厚、乐业、进取的学风。要结合学校实际,扎实开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三年建设规划详解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三年建设规划 一、课程建设目标 1.课程定位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中属于基础性学科,主要内容分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两个大方面,具体到三个学年分为自我认知与职业展望、职业素质拓展与行业岗位认知和就业能力提高三个步骤。在开展创新教育,专业教育的同时,本课程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认知,心理调适,职业规划等内容。旨在使学生能够更有目的,有规划的参与到专业课程学习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中。 2.课程建设总体目标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学习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职业的定位,通过激发学生的职业规划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进学生能够理性的规划自身未来发展,并努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坚持自己的职业选择,提高职业生涯管理能力。 二、课程建设基本思路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以激发学生的自我规划、自发学习、自主创新为目的,结合人才市场,毕业生麦克斯调查报告,用人单位反馈意见等,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形成对职业、行业、岗位的初步认知,具备走入职场的就业能力。为学生建设一个能够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从大学到职场的角色转换,完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创新创业的心理转变过程的课程体系。 三、课程建设项目 (一)教学内容建设 1.建设目标 首先,结合财经类专业学生特点确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单元,建立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其次,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中各模块的知识体系、案例体系与实践课程设计;最后,完成PPT课件、微课、慕课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建设。 2.建设内容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单元应该包括:专业介绍,入学心理调适,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及岗位认知,商务礼仪及沟通技巧,就业简历制作及面试指导,就业心理调适,毕业及就业政策普及以及相关就业创业案例等内容。

智慧校园总体建设规划方案

智慧校园总体建设规划方案

目录 1.方案概述 (4) 2.需求分析 (5) 3.建设目标 (7) 4.总体设计要求 (8) 4.1设计理念 (8) 4.2建设原则 (8) 4.3总体架构 (9) 5.建设内容功能描述 (10) 5.1智慧门户 (10) 5.1.1 e学校云平台 (10) 5.1.2 工作台式用户界面 (11) 5.2智慧化教与学 (12) 5.2.1智慧课堂 (12) 5.2.2教师成长 (15) 5.2.3知识点测评与学习 (16) 5.2.4学生成长 (17) 5.3智慧化管理 (18) 5.3.1人员管理 (19) 5.3.2教务管理 (20) 5.3.3行政管理 (22) 5.3.4资产管理 (23) 5.3.5其他 (23) 5.4智慧化环境 (24) 5.4.1 一卡通系统 (24) 5.4.2校本资源库及管理系统 (25) 5.4.3大数据汇聚与分析系统 (26) 6.建设功能清单 (26) 7.方案特色 (28) 8.实施案例 (29)

1.方案概述 随着国家不断加快教育信息化在校园内应用的建设,以及新高考改革各项政策的出台,这一切都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走班制”、“分层教学”等新的教学要求出现,不仅对校园教学方式产生变革,对校园全方面的管理、服务都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学校教学、教研、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融合,才能将繁杂多变的信息汇集起来统一决策,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大幅度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智慧校园的建设应用是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必然阶段,建设智慧校园,对于促进教师和学生尽快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促进学校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学校与外界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高质量完成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推进我校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建设规划方案。本方案坚持“统一规划、软硬并重、突出应用、分步实施、以点带面”的建设原则,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和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智慧化应用服务系统为建设重点,不断提高智慧校园在环境建设、教学和管理领域的应用服务水平,有计划、分步骤逐步将我校建设成为本地区同类学校中领先的智慧学校。 方案重点建设内容包括:智慧门户平台,以及以下三个应用子系统:智慧化教与学、智慧化管理、智慧化环境。每个子系统与校园门户平台相结合,呈现各种丰富的资源、应用与信息发布,形成包括课堂教学、师生成长、知识点测评与学习、校园管理等多个应用,并可以根据学校应用需求,随时增加和完善相关应用系统。在此基础上,数字校园解决方案遵循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具备较强的开放性,能够较好兼容我校现有各应用系统,形成统一数据交换与单点登陆等

校园文化建设设计方案(大全)

一个学校,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和引领,就会失去活力、动力和方向。我校与百年一中一脉相承,追根求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一中超拔的气质与恢宏的气度。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传承并出新,是我校成就百年经典的重大课题。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拓展学校的内涵建设,培养良好的校风和品牌特色,特制订本规划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 引领精神,培养习惯,彰显个性。 (二)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构想 1、力求主题突出。紧紧围绕学校育人观念和管理理念,着眼于学校整体,根据不同区域功能集中体现一个主题,力求避免随意性,确保系统、科学和有效。 2、设计力求创新。坚持师生参与和专家指导相结合,挖掘学校内涵与更新教育观念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个性,丰富内涵,形成本校文化特色。 3、内容力求丰富。校园文化氛围需要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营造,根据学生接受教育的实际,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全面进行文化熏陶和渗透。 1具体建设规划设计 (一)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的自然环境、校园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雕塑、绿化和文化传播工具等方面构成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从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精心创设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文化,加强校园的卫生保洁工作,办公室、教室、实验室、图书报刊阅览室要干净整洁,宿舍、食堂、厕所等生活设施干净卫生,宣传橱窗等设施要整洁、有序。校园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花坛为辅,凸现校园春有花、夏有果、秋有香、冬有绿的自然景致,突出高品位的美

化原则。校园内的各种设施都力求美观、大方、精致,强化其育人功能。 1、在学校大门入口处彰显校训、校风、校歌和建校志铭文字,四块文字要渗透与一中同宗同源的渊薮,以此振奋师生精神,指明励志方向。 2、在校园内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运动区、广场分别设置主题雕塑、各种提示牌、激励牌;在校园绿化带,标明设计主题、树木花卉名称;在校园醒目处布置好宣传栏、阅报栏、校务公开栏。 3、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在说话。各年级附近的走廊大墙面设黑板报、宣传栏,目的是对各年级展开针对性宣传。 4、各教室张贴名人名言、学生守则等,要充分利用班级黑板报这块宣传主阵地,营造读书的氛围,力争触动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老师办公室统一张贴教师工作条例,优秀教育家语录等。 6、大小会议室、校长室等室内装饰:悬挂字画,色彩庄重。 7、餐厅门口立菜谱牌、宣传栏,餐厅内张贴养成警句、相关条例等。 8、宿舍楼:门厅立分布图示、宣传栏、住宿管理制度等。 (二)制度文化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必须建立一个套凸现本校优势,体现本校理念,具有特有文化的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和系列规章制度,从而使学校运营走向依法依规管理的轨道。要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和办事章程,学校教职工人事管理制度,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办法,学生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后勤保障管理制度,安全卫生管理制度,校产管理制度,档案管理条例,实验室管理条例,图书馆管理条例,阅览室管理条例,食堂管理制度,学生宿舍管理条例,班主任工作管理条例,各类奖惩细则和预案等等。各项规章制度要简明实用,文字规范,以学校名义下发的规章制度必须经校长办公会讨论定稿后下发,全校规章制度要汇编成册,强调贯彻执行。

学校课程规划总体与方案

建设路小学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一、愿景与使命 1、基本情况 中牟建设路小学位于中牟县荟萃路中段,占地47亩。前身为中石油管道三公司子弟学校,期间经历两年和郑州市郑开学校联合办学,2015年8月正式归属中牟县教育体育局。学校现有32个教学班,在职教师91人。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年轻教师居多,充满朝气和活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2、办学愿景 学校已初步确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路”的办学理念,逐渐明晰“健康明礼乐学笃行”的育人目标:健康是指学生有健康体魄,健全人格;明礼指是明辨是非,知书达理;乐学是指热爱阅读,热爱学习;笃行是指勤于动手,乐于实践。“厚德博学扎实灵动”的教师发展目标。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师生们共同的“生活花园学习乐园精神家园”,最终实现“办规范学校创特色名校”的建设梦。 3、学校使命 学校使命是深挖学校课程资源,构建多彩的课程体系;发挥个性特长,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培养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灵动的教学艺术,深入的科研能力,自觉的成长意识的教师团队。学校一方面“强素质,重提升”,致力打造善教、乐教的智慧团队;另一方面“抓习惯,促养成”,着力培养好学、乐学的德行少年,努力促进

教师、学生、学校三位一体的共同发展。 二、目标与结构 根据国家对小学阶段培养目标,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学校的课程总目标,如下图: 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应当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应当聚焦

于“以人为本”。中牟县建设路小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让师生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办学宗旨,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的办学理念,围绕“健康、明礼、乐学、笃行”的育人目标,树立“乐实”课程观,“乐实”就是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去追求,以一种快乐的心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教师把上课当作是自己最快乐的事情;学生在学校是快乐开心的,在学校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真实地参与到学习中。 因此,学校以“构建多彩课堂,发展个性特长”为课程发展目标。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和老师发展的课程体系,设置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形成了“国家课程适度拓展地方课程适实融合校本课程适性开发”等多元并存的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体系建构如下图:

学校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学校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2016—2020) 第一部分学校发展的基本情况 1、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增至11820平方米,建筑面积2532平方米。通过改薄项目,新建单体三层教学楼一栋,食堂一座及食堂设施一套,班班通6套,配备单人课桌椅291套,音体美及实验器材各一套,大大改善了我校硬件设施,为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了基础。学校现有学生290人,其中女143人。教师19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取得大学本科学历15人。近年来,每位教师参加国培两次以上,且全部合格,获得优秀学员5人次,参加省级培训5人次,县级培训每人至少4次以上。获得国家级优秀论文7篇,国家级指导奖5项,国家级课题一篇,市级优质课一次,县级优秀案例7篇,县级优质课6次。县级优秀学生5人次,县级优秀班集体3个。 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宗旨。与时俱进、追求卓越,不断开发丰富的文化资源、管理资源、教师资源和社会资源,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能“立德、立言、立行,成人、成才、成功”,从而成为“会做人、会求知、会健体、会审美、会合作、会生活、会创造、有特长”的人。我们将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和优异的成绩,回报家长、回报社会。 学校的信念是:让每一个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让每一个教师领略教育品牌的韵味,让每一个家长享受子女成功的喜悦! 学校将以“安全、文明、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师生最大限度的发挥教

学潜力,保证以“和谐、人文、民主、规范、务实”的学校管理,为师生实现理想插上腾飞的翅膀;以“赏、真、愉、乐”的教育理念,为师生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以“和谐、人文、书香”的校园文化,为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学校现在的发展水平: (1)学校学、班额设置,达到了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 (2)生均占地面积为40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为8.7平方米,花草树木等绿化面积600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各为2平方米。 (3)体育场地为3200平方米,生均体育运动场地为5.4平方米,有100米直道田径场1个,200米环形跑道1个,有标准硬化篮球场1个,排球场1个,沙坑1个,有单双杠等体育活动场地。 (4)学校建有一个标准的微机室。 (5)我校专任教师为19人,小学高级教师占51%,教师平均年龄为34.4岁,大专学历达标率为90%。 3、教育教学情况: 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我校始终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个学生的每个方向。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德育为本,优化育人氛围;减轻负担,提高教育质量;适应需要,提高教师素质;环境育人,陶冶学生情操。”德育为本,就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培养他们的抗挫折精神和创新精神;减轻负担,使学生从过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努力方针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使用需要,就是要转变教师角色,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环境育人,就是要加强环境的改善,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熏陶,

校园文化建设总体目标及规划

白土岗镇中校园文化建设总体目标与规划 (2015.9——2020.8)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的办学品位和办学水平,为学生健康成长、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和学校持续发展,创设优美的人文环境与和谐健康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学校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学校文化,打造精品校园,特制定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总体目标和规划。 一、总体思路 总体目标: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证,以学校行为文化为载体,使精神文化有提升,物质文化出精品、制度建设有特色、行为文化出成果,全面优化育人环境,使校园成为师生向往和留恋的精神家园和幸福乐园,促进学校和谐发展,走向卓越。 构建原则:坚持思想教育与艺术欣赏的统一、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统一,遵循“因地制宜、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提升”原则。 二、基本任务 (一)精神文化建设 1、进一步凝炼学校精神。树立现代办学理念,规划学校愿景,明确办学目标,凝炼“白土岗镇中精神”,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围绕办学理念、校风、学风、教风、校训开展教育活动,使师生人人了解、熟记和践行其内涵,弘扬学校精神。

2、开齐德育课程,改善教育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各门课程,在广大师生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等教育,开齐开足德育课程,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并不断拓展具有学科特色的育人内容,实现各学科德育有机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过程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法纪、行为规范等教育。 3.进一步加强师德、教风建设,培育和营造良好的治学氛围和科学精神。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文明守则,明确教师的言行规范。在教师中开展以敬业爱岗、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学术文化建设,鼓励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形成严谨治学的良好风尚,营造校园浓郁的学术氛围。 4、重视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逐渐形成务实、创新、担当、和谐的组织文化。学校领导班子始终能以积极的精神面貌带领学校发展。在学校领导和教师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营造平等和谐友善的校园人际氛围。 5、加强心理健康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积极心理学课题的运用研究,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运用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营造积极的学校文化。 (二)物质文化建设 1. 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建设承载历史和人文底蕴的校园景观,使校园的楼、路、庭、树、草、亭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将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学校精神的元素融入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规划方案设计

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和 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坚持以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 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 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 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我 校校园文化朝着政治化、正规化、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 方向发展。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 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按照“校 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 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使我校形成“竞争、 合作、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争取校园设施出精品、文 化活动出成果、制度建设有特色,使校园文化成为教育、激 励全校师生和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使育人环境得 到全面优化,为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和实施“五个一”优化 升级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要求和工作任务:

(一)环境建设 1、绿化、美化工作 目标:把学校建成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恬静雅致、自然优美的校园。 工作任务: ①做好绿化、美化环境工作。校园绿化、美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园林小品为辅,适当设置景点,做到点面结合,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 ②加强对绿化工作的目标责任制管理。设专职绿化人员,定期对全校花草、树木、绿篱进行修剪、养护。 2、工作学习环境: 目标:为师生员工创设一个整洁舒适、竞争合作、文明向上、创新进取、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的工作学习环境。 工作任务: ①对教室、办公室、功能教室、活动室内部设施进行全面的检修或升级。 ②规范室内物品放置,强化室内外卫生要求,按照“分块整顿,综合治理”的原则,规范劳动时段,清除卫生死角,做到窗明几净,空气清新,保持各公共场所整洁,使室内外物品放置整齐,学习办公用品摆放有序,张扬人文精神,浓郁学术气息,营造“祥和、快乐、健康、幸福”的工作学习生

本科课程建设规划

本科课程建设规划

本科课程建设规划( -2020年) 课程建设是学院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结合我院课程建设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 我院自升本以来,积极探索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课程体系,推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1.构建“三平台+二模块”的课程体系。,学院构建了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等三大平台和集中性实践教学与素质能力拓展活动等两大模块的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课程又分为基础课和素质课两个小模块,学科基础课程又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大类基础,专业课程又分为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职业素质课。集中性实践教学按照通用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发展能力的培养递进式安排了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应用、工程训练和创新实践,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素质能力拓展活动统一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必须修满至少10个学分。 2.规范课程建设管理。制订了课程建设和管理的相关制度,规范了课程教学大纲、考核大纲、课程教学进度计划、教案等教学文件的撰写、教师课程教学工作考核,制定了精品课程、双语课

程建设标准,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双语课程6门,对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优秀教材进行了规范。 3.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在“卓越计划专业”开发了校企合作课程,组织开设《中西文化十二讲》,引进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加强了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方法方面,以课堂教学为重点,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参与式、项目式、研讨式等教学法,立项支持探究式示范建设课程6门,启动了基于互联网络的以翻转课堂为特征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全面实施了通识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大学英语和高等数学进行了分层分级教学,大学体育课程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在教学手段方面,鼓励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当前,学院本科课程建设仍处于初期,在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规范管理、课程教学及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进展缓慢。 二、指导思想 -2020年,学院课程建设以学院发展规划为依据,以落实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文件要求为出发点,以“规范管理、优化体系、加快改革、强化实践”为基本方针,进一步规划课程建设管理,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加快教学内容、方

高校校园总体规划概述

高校校园总体规划 概述

高校校园总体规划概述 高校分类 一、高校类型: 普通高校:专科,多科,综合——国家统招、委托代培、干部进修、教师进修、自费。 成人高校继续教育:广播电视、职工大学、函大、夜大、进修班提高班自学考试证书制度。 二、高校类别: 综合; 理工:附属科研生产开发基地; 农林:附属农林、畜牧、实验基地; 医药:附属医院; 师范:附属实验中小学; 语文财经政法; 艺术:附属艺术展示、演出场馆; 体育:附属体育场馆; 其它 高校组织机构 校务委员会:校长,副校长——秘书长,总务长,教务长。 校级机关院系机构 1、各种常设委员会

2、校办、外办、教务、科研、生产、人保、财会、行政、基建、档案: 校刊、学报、编辑部;出版社;设计院;研究所;学院-系-专业-教研室与实验室;技术、劳动服务公司、街道办事处、校医院(医务室)、附中、附小、托幼。 3、继续教育学院 4、研究生院 5、图书馆 高校学制 国家统考,保送推荐。 校园规划的基本依据——事业规划主要内容 一、有关上级部门批文及主要规划依据文件、规范、规定。 二、学校性质(综合、多科、专科、住读、走读)。 三、学校类别(综合、理工、农林、医药、师范、财经、政法、艺术、体育等)。 四、学制(学习年限:大专、本科、研究生部)。 五、学校规模(折合全日制本科生学生人数、起始规模、长远规模)。 六、学校组织机构(教学、科研、生产、后勤等)。 七、教职员工编制。 八、重要固定资产估算。 九、建设资金来源,基建标准与控制总投资。 十、建设进度计划。

校园规划的广度与深度 一、广度 1.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高校战略布局。 2.省、市、区、县高校校址选择。 3.校园总体综合规划。 4.校园局部详细规划。 5.老校园的重建、改建与扩建规划。 二、深度 1.规划期限及图纸比例 控制时间图纸比例 近期规划 5年 1 : 500 中期规划 lO年 1 :—1:1000 远期规划 1:10000—1;5000 近期规划:管网设计、竖向设计、单体设计、环境设计。 中期规划:群体布局;道路座标定位、边缘线;分区建筑系数;容积率;建筑层数高度;建筑红线划定。 远期规划:校园主要出入口、道路结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近期、远期) 高校校址选择 一、校址选择的基本原则

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规划

xx中学 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 为了提高校园文化品位,营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氛围,用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滋养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不断地完善人格,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成就事业的舞台,更好地发挥校园的文明传承功能和文化创新功能,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根据我校办学指导思想和校情,特制定以下总体规划和方案。 一、指导思想 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以广大师生为主体,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文化创新为动力,以精品文化为目标,增强责任感、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创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校园文化。 二、工作总体目标 提炼具有时代性的办学育人理念,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为中心,努力建设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活力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校园文化,形成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评比活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三、分期目标 1、第一年:打造好班级文化,出好黑板报;布置以“推进课堂

教学改革,打造高校课堂”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教学楼外墙布置唐诗宋词版面;搞好教楼前地面的硬化绿化工作。 2、第二年:在第一年的基础上,在教学楼的走廊上布置永久性版面;在教学楼一楼与二楼之间的楼道墙壁上布置有关“读好书”的铜字;继续做好校园地面的硬化绿化工作。 3、第三年:布置校园前院的墙壁文化,慢慢调整学校布局,让“四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家属区)逐渐分开。 四、工作要点 1、结合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实际,突出师德、校风、学风、班级特色,按照学校要求,实现“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达到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棵树木能育人”的目标。 2、坚持全员参与,突出主体性和实效性,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营造学习氛围浓厚、创新意识强烈、身心愉悦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3、强化校园文化管理。全校师生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共同构建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色。 (1)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 (2)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 (3)搞好班级文化建设。 (4)活跃学校广播站,及时播放校园新闻和优秀稿件及名歌、名曲、校歌。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城市大学)校园总体规划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城市大学) 校园总体规划 设计说明 一、现状分析 1.项目背景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是天津市重点发展的高校之一。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现实情况下,高等学校面临着全面培养对城市发展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拥有全新城市经营思想和掌握现代城市管理理论与方法、具有多学科交叉知识结构和综合人文科学素质的城市建设人才的历史重任。而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是一所在办学定位、学科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拥有独特个性的大学,具备发展成为现代“城市大学”的优越条件,随着学校校园建设的进一步展开,必将在为天津、以至全国培养城市建设所需各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2.现状条件分析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位于天津市西南部、外环线外津静公路北侧、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天津市第三高教区内。规划用地范围东至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与天津农学院之间的规划路、南至津静公路、西至滨渠路、北至大学道延长线,规划总占地面积为1,100,000平方米(约110公顷)。根据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联合批准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规定,可以满足规划15,000在校

学生的使用要求。 规划用地周围有津静公路、大学道延长线、城市外环线等交通干道,与城市中心和城市外部的交通联系十分便捷。校园东、西侧分别与农学院、宝德学院相比邻,西侧与南侧与华苑产业园区(环外)相临,东侧紧邻城市外环绿化带,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用地范围南北长约1,800米,东西宽约650米,基地地势较为平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现有老校区位于规划范围的南端,占地约20公顷;本次规划扩大的校园用地位于规划范围的北部,现状为农田和鱼塘、沟渠,进行适当的平整后适于校园建设。校园西侧现有的水渠和校园用地内部的水塘为新校区的水景规划和水系整合提供了可资利用的资源条件。 现有老校区的主要入口位于南侧的津静公路一侧,校园南部为教学、办公区,北部为学生宿舍区,中部为服务设施及水塘、球场等。校园内现状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其中大部分建筑质量较好,可以满足未来的使用要求,因此在本轮规划中建议保留,并可以对部分建筑进行功能调整。现有一个400米标准运动场,条件较好,建议保留,作为未来南部老校区学生的体育活动场所。 南侧老校区内部的东侧和西侧分别有一条12米和6米宽的现状道路,通过适当的改造后可以与北侧的新校区联系。根据未来整个校园的使用要求,本规划建议对南部老校区的中部、现状保留运动场西侧的道路进行适当的改造、拆除部分建筑,以打通与新校区之间的交通联系。

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规划方案

xx中心小学 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规划 为了提高校园文化品位,营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氛围,用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滋养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不断地完善人格,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成就事业的舞台,更好地发挥校园的文明传承功能和文化创新功能,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根据我校办学指导思想和校情,特制定以下总体规划和方案。 一、指导思想 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以广大师生为主体,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文化创新为动力,以精品文化为目标,增强责任感、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创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校园文化。 二、工作总体目标 提炼具有时代性的办学育人理念,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为中心,努力建设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活力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校园文化,形成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评比活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三、分期目标 1、第一年:打造好班级文化,出好黑板报;布置以“推进课堂

教学改革,打造高校课堂”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教学楼外墙布置唐诗宋词版面;搞好教楼前地面的硬化绿化工作。 2、第二年:在第一年的基础上,在教学楼的走廊上布置永久性版面;在教学楼一楼与二楼之间的楼道墙壁上布置有关“读好书”的铜字;继续做好校园地面的硬化绿化工作。 3、第三年:布置校园前院的墙壁文化,慢慢调整学校布局,让“四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家属区)逐渐分开。 四、工作要点 1、结合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实际,突出师德、校风、学风、班级特色,按照学校要求,实现“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达到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棵树木能育人”的目标。 2、坚持全员参与,突出主体性和实效性,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营造学习氛围浓厚、创新意识强烈、身心愉悦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3、强化校园文化管理。全校师生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共同构建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色。 (1)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 (2)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 (3)搞好班级文化建设。 (4)活跃学校广播站,及时播放校园新闻和优秀稿件及名歌、名曲、校歌。

白城师范学院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模板】

XX学院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工作,顺利实现《XX学院“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的任务目标,不断提高学院课程建设整体水平,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课程建设的组织与职责 课程建设的组织纵向分为三个层次,即教务处、教学单位和教研室,具体职责如下: 教务处负责对学院课程建设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制订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评估指标体系及相关的管理办法,对各教学单位的课程建设工作进行宏观管理与监督;审批各教学单位的课程建设计划并划拨经费;负责课程建设质量评估验收等。 教学单位负责制定本单位课程建设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学年计划,对各门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组织本单位合格、良好课程的评选和优质课程的推荐工作等。 教研室负责定期开展课程建设研讨活动,制定教学大纲、教案和课程教学进度等教学基本文件,确定选用教材,讨论和制定相关课程改革方案,交流教学经验,以及其他课程建设的具体工作。 二、课程建设的规划 (一)各单位要统筹安排课程建设工作,制定课程建设规划,明确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保证课程建设工作有的放矢、成效显著。教务处要制定五年的学院课程建设总体规划;各系(部)要根据学院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课程建设总体规划和学年计划,学年计划中要明确拟建设课程的名称;各门必修课程也要求制定本门课程的学年建设计划。 (二)课程建设规划的内容

1.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2.课程建设的近期规划,包括及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实验条件建设规划、教材建设规划、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规划等; 3.为达到目标而制定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4.需要学院提供的条件(含经费)。 (三)各系(部)的课程建设规划和学年计划要上报教务处,以便教务处根据各教学单位的课程建设规划和计划,合理、有效地分配教学资源,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课程建设工作;各门课程建设计划上报本单位存档备查。 三、课程建设的实施 (一)课程建设的程序 1.各系(部)自行组织合格课程、良好课程的建设和评审工作,报教务处备案,教务处组织专家抽查。 2.各系(部)在良好课程的基础上组织优秀课程评审,在优秀课程基础上组织精品课程的评审,报学院审批。 3.教务处组织专家组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最终确定院级优秀课程和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4.学院择优推荐院级优秀课程、院级精品课程参评省级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二)课程建设的管理 1.检查与评审 各教学单位要定期组织课程建设自查和对上一轮评出课程的复查评估工作。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内容的年度更新(或新增)比例不得低于10%。自查和复查的结果要归入课程建设档案并报教务处备案。检查不合格的取消其称号,停拨后续建设经费,但保留其

智慧校园建设发展规划

智慧校园建设发展规划 根据教育部2015年发布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要求,秉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注重学生信息化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素养,促进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不仅仅是信息化技术系统的建设,更重要的是突出机制创新,重视职业院校信息化组织结构与体系的构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技术系统包括数字资源、应用服务和基础设施三个部分。数字资源的建设要根据自身情况突出专业特色、校企合作特色,在建设的过程中遵循兼顾社会服务、优先引入、慎重自建、边建边用、建用结合、开放共享的原则。应用服务的建设需要各院校对照部、省、市三级信息化管理要求,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实施,量力而行,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网络互联和云计算技术的优势,积极借助社会力量,协同构建院校中心机房、服务器、网络、仿真实训系统环境等基础设施,将来自校外的数字化服务与校本提供的服务相结合,经济高效地为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数字化服务。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我院数字化校园总体规划。 一、建设符合标准的通用应用平台,根据《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要求在制订本校数字校园规范时我们将遵循国家与行业相关标准,包括GB/T 20518-2006、JY/T 1005-2012、JY/T 1006-2012、JY/T 0381-2007、JY/T 0383-2007、CELTS-22、CELTS-24和CELTS-3等。该平台提供数字校园应用服务避免信息孤岛,充分利用网络互连和云计算技术的优势,将来自校外的数字化服务与校本提供的服务相结合,经济高效地为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数字化服务。 1、应用服务的总体要求,院校应统一规划各类应用服务,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分步构建或引用来自校内外的应用服务;各类应用服务应实现有效集成,避免服务间的“信息孤岛”。应用服务集成包括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和统一公共数据;各应用服务中使用的管理信息元数据应遵循JY/T 1006—2012和JY/T 1005—2012的相关规定;各应用服务中使用的数字资源元数据应遵循CELTS-3和CELTS-41.1的相关规定;应用服务应能适应学校的发展,满足学校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需要,不断进行扩展;在用户数量多、使用频繁的情况下,确保应用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应用服务具有开放性,提供开放接口,便于与其它应用服务进行集成;应用服务应具有操作简单、易于维护的特点,对技术人员依赖程度低。 2、应用服务的集成 统一身份认证服务旨在给校园所有业务应用提供全局统一的用户管理和用户认证等功能,方便数字校园的管理,提高数字校园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支持用户的集中化和统一的管理,对数字校园中的用户提供统一的电子身份,支持统一的用户认证方式;支持用户一次登录后,在有效期间内直接访问任何已授权的应用系统而无须再次登录。统一身份认证服务的安全要求;通过安全的认证协议,使服务器和用户之间可以实现双向认证,杜绝任何一方身份假冒的可能,提高系统及用户自身的安全性。 3、综合信息门户服务 综合信息门户服务是将各种业务应用、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将分散、异构的应用和信息资源进行聚合,在统一身份认证服务的支持下,通过统一的访问入口实现各种业务应用的无缝接入和集成,提供支

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

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 指导思想:和谐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和谐的教育就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力求使教育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一个学校的和谐发展包括诸多方面的和谐,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和谐。校园文化,是指校园文化就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亚文化,它既反映文化的一般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校园文化建设中在和谐,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而和谐的文化现象。 目标与要求:行香小学是一所有着六十多年历史的老牌学校,它有着历史沉积的厚重底蕴,几经迁址,目前校园很多的文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对行香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构想就是在这三方面达到和谐共振: 1、历史的厚重与新的发展观念的和谐;(推陈出新) 2、彰现个性发展和追求统一制度管理的和谐;(求同存异) 3、以校园文化熏陶行香小学人和行香小学人创建行香小学文化的和谐。(人校合一)具体内容和措施: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本着“追求高品位,主题鲜明化,上下齐心力,和谐大发展”的建设理念,搞好校园的绿化,楼道的布置,展板橱窗的设计,适当添加一些供师生休息、读书的设施,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具有人文性,都能自然地成为育人的理想场所。让师生的教育行为与校园文化展现和谐之美。 1、文化楼梯墙:“让每一面墙说话”是我们对校园文化楼梯墙的构思源点。我们本着“高品位、儿童化”的原则,对学校的墙壁进行文化着装。在内容上,我们将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师生的作品结合,把代表中国灿烂古代文化的唐诗、宋词、名言等和代表现带文化发展的科

课程建设方案

课程建设方案 东高平联小 第一部分:课程背景 一、学校概况 目前学校有5个教学班,189名学生,教师11人。有小学高级教师8人,大专学历有11人,校级骨干教师3名。全校教师平均年龄48.9岁。学校教育质量在镇同类学校的平均水平课程建设成为普通小学发展的源头活水,加强课程建设势在必行,课程建设方案如下: 二、校情分析 1、课程建设具有的优势 (1)有一支爱岗敬业、勤于钻研、团结协作、结构较为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85%教师正处于教学生涯的黄金期,50%的教师担任拓展型课程教学,他们精力旺盛、经验丰富、热情耐心、责任心强。为学校的课程建设,提供了师资保障。 (2)学校在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教学管理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课程建设打下了基础。 (3)校舍加固后,逐步改善了学校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的配备,提升了学校硬件设施配备的层次,音乐、美术、体育等专用场馆比较齐全,校内网络平台畅通,为课程实施提供了硬件和技术支持,为学校的新一轮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2、课程建设面对的弱势 (1)学校的师资队伍构成状况虽然很稳定,但是,35岁以下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小,教师主动发展愿望不够强烈,缺乏复合型教师,是学校课程建设的薄弱环节。 (2)由于户籍新生数逐年下降,加上择校风越演越烈,普通小学的生源质量持续下降,农民工子女为其主要生源,由此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增加了家校教育整合的难度,为课程建设方案实施增设了困难。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学校课程理念 我校秉承“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和谐发展”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建构现代化的课程体系,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整合,树立终身学习观,建构民主化的师生关系,以创新作为课程改革的灵魂,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强化课程综合实践功能,培养学生“乐学、勤学、好学”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课程建设总体目标 落实基础性课程的基本要求;提高拓展型课程的教学质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方向和不同层次发展要求;把握好探究型课程实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确保“基础”,注重提高基础型课程的教学质量。不断“拓展”,根据校本化的目标,使拓展课程与校本责任教育特色有机整合。注重“探究”,切实提高“探究”课的质量。力求规范化、拓展化、活动化、自主化的管理,使“基础实,拓展活、探究新”。构建学校完整的课程体系,促进教师形成正确的课程观和明确的课程意识。 三、课程建设具体目标 1、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成为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规范的行为习惯和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有用人才。 2、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强化精细化管理,强化校本化教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