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传播的符号学解读
- 格式:pdf
- 大小:292.50 KB
- 文档页数:3
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的影像故事,是易于接受与理解的国际传播通行话语。
全面提升中国影视国际传播效能,深化影视国际传播的相关理论研究,掌握影视国际传播的规律,加强中国影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贡献力量是中国影视业界和学界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本组专栏稿针对“加强中国影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议题展开专门研究,涉及中国电影国际传播效度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影响力提升研究,符号学视域下中国影视作品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社交媒体视频生产与增强传播力问题研究等。
作者是长期致力于中国影视国际传播问题研究的学者,活跃在推动中国影视“走出去”领域的业界专家,尤为可喜的是一批相关领域的青年博士亦闪亮登场。
他们对加强中国影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问题的宏观理解、微观分析和锐意开拓,呼应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一新时代命题对中国影视界的要求,既坚持“以我为主”,探索如何以影视为媒介将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故事、我们的文化传播出去的路径策略,又置身全球化语境,洞察海外诉求,把握了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助力中国影视界知己知彼,从而实现更精准有效的国际传播。
本组专栏希冀能为中国影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这一全新的时代命题和研究议题抛砖引玉,期待更多专家学者的智慧支持、业界同仁的献计献策、新锐力量的成长加盟,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这一事业的不断深化发展!“加强中国影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专栏主持人语主持人:石 嵩,男,北京人,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外文化交流基地研究员,主要从事影视国际传播研究。
在全球化语境下,文化交融与冲突不断重构着国际传播的内容和渠道,在传播技术和形态逐渐丰富的同时,文化场域之间关于话语、权力关系的碰撞也使传播者与接受者更注重传播文本的解读。
电影与电视作品既是综合艺术的体现,又是文化传播的载体,突破文化壁垒、触达多样性的受众并实现文本的解读与文化认同是影视作品对外传播的最大诉求。
消费社会中的广告符号广告作为新世纪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总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记载和表现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现实互动。
广告创意的主要意义就是让商品超越实用价值的简单含义,赋予日趋同质化的产品更多的意义,使之与人类的精神发生更显著的联系。
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解读,论述广告符号在消费文化中的应用方式及价值体现。
标签:能指;所指;消费文化一、消费社会中符号的概述1、符号学概念(1)符号符号学指具有某种代表意义或性质的标识,来源于规定或者约定俗成,其形式简单,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具有很强的魅力,符号构成文本,多样化的文本构成了符号世界。
索绪尔认为符号由能指和所指构成。
能指是符号的语音形象,所指是符号的意义概念部分。
(2)广告符号广告符号是符号的一种,广告符号是利用各种变现元素(如画面、语言、音响等)传递意义系统。
广告符号既有直接的、明确的意义,比如说与商品的特性、功能的联系,也有潜在的、隐性的意义,比如商品所衍生出来的意义、气质、哲学思想等。
这些意义都能够在人们观看广告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其作用于对受众的心理暗示。
二、符号学在广告中的运用——以可口可乐为例广告主的商品和服务的功能性价值和附加价值就是产品、服务作为符号的能指与所指所在,也是产品、服务等作为一个文本所需要消费者“解码”和“解读”出的“内容”和“意义”所在。
那么如何让目标消费者“解读”出他们真正想要的能指与所指——“广告主的商品和服务的功能性价值和附加价值”,是广告研究的一大目标。
1、表达出目标消费者需要的符号能指与所指(1)通过强调产品或服务的能指,从功能性价值角度满足目标消费者所需功能性价值是产品所必须要具备的,它是产品符号化的基础,是广告宣传的基本保障。
通过强调产品或服务的能指,从功能性价值角度满足目标消费者所需,是进行广告创作、宣传产品一种方法。
1886S’——1920S’可口可乐广告语侧重能指1886年——请喝可口可乐1904年——新鲜和美昧1905年——可口可乐一保持和恢复你的体力1906年——高品质的饮品1907年可口可乐——带来精力.使你充满活力可口可乐问世之初,需要更多的人去品尝去了解可口可乐,”请喝可口可乐”成为可口可乐上市之初最直接的活动宣传主题,之后的十多年里,虽然会有一些新的广告语出现,但是依然是从可口可乐产品本身的功能层面去宣传:新鲜、美味、保持和恢复你的体力。
符号学的概念什么是符号学符号学是一门研究符号系统的学科,它关注符号的构成、使用和意义。
符号学可以应用于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帮助人们理解符号系统在人类文化和认知中的重要作用。
符号的定义符号是一种代表或表达某种概念、概念群体或其他东西的记录或表征。
符号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或其他感官形式。
符号的使用基于共同的约定,即符号与所代表的对象之间存在一种公认的联系。
符号的三个要素符号包含三个要素:符号形式、符号内容和符号使用。
符号形式是符号的外在表现形式,比如文字的字母、图像的形状等。
符号内容是符号所代表的具体概念、对象或意义。
符号使用涉及到符号的生成、传播和解释。
符号的分类符号可以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1. 语言符号 vs. 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是通过语言系统进行表达的符号,包括文字、口语和手语等。
非语言符号则是通过图像、手势、音乐等非语言形式进行表达的符号。
2. 指示性符号 vs. 表示性符号指示性符号直接指向所代表的对象或概念,比如路牌指示前方的道路或地点。
表示性符号则是通过某种规定的约定与所代表的对象或概念相关联,比如红色在某些文化中代表危险或警示。
3. 存在性符号 vs. 表示性符号存在性符号是直接存在于所代表的对象上的符号,比如动物的外貌和行为特征。
表示性符号则是用来表达对象的符号,比如动物形象的图像或文字描述。
4. 表征符号 vs. 规约符号表征符号直接表示所代表的对象或概念的特征和属性,比如天平和正负号。
规约符号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比如音符和文字字母,它们本身没有直接的表征意义,而是在符号系统中与其他符号形成关联从而表达意义。
符号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符号学在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符号学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示例:1. 文化研究符号学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不同文化中的符号系统和其背后的意义。
通过研究符号在文化中的传播和解释方式,可以揭示出文化差异和共通性,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符号学方法在大众传播中的应用陈阳约翰·费思克(1990)把大众传播研究分为两大派别,一派认为传播就是信息的传递、是一种行为,故称为过程学派(process school),它视传播为影响他人行为或心理状态的过程,关注媒介如何编码受众如何解码;另一派认为传播是意义的生产与交换、是一种产品,被称为符号学派(semiotic school),它关注的是信息与文本如何与人们互动并产生意义,即文本的文化功能,主要研究方法是符号学。
大众传播的过程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符号,印刷媒体中的文字与图画,电子媒体中的人物语言、动作、表情和画面,网络媒体中电子报纸、在线聊天,从根本上说,都是一种符号(sign) ,即代表某种事物或思想的记号或标志。
按Wallace C.Fotheringham(1966)对大众传播所下的定义,所谓大众传播就是“有关符号的选择、制造和传送的过程,以帮助接受者理解传播者在心中相似的意义。
”大众传播过程中充满了符号和由符号构成的文本(text),符号对于理解和研究大众传播,开辟了一条柳暗花明之路。
符号学(semiology或semiotics)是关于符号和符号系统的一般科学。
它认为,符号由能指(s 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构成,能指是具体的事物(符号形式),所指是心理上的概念(符号内容),两者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武断的;符号的意义来源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或文化背景。
皮尔斯把符号分为三种:像符(icon)、征像(index)和象征(symbol),符号学研究的重点在第三种,因为在象征符号这里,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更加约定俗成,符号学关心的就是这个意义发生联系的过程——能指与所指间如何产生联系。
符号学理论流派异彩纷呈、各有所长,它的兴起有力地推动了西方学界近年来的“语言学转型”和哲学、文学、文化人类学等诸多领域的突破深化。
本文的重点在于符号学方法在大众传播研究中的运用与局限,以及符号学研究方法对我国传播学界有益的启示。
立邦漆广告《龙》的符号学解读【摘要】立邦漆广告《龙》发布后引起社会的强烈抗议。
本文从跨文化和符号学的角度对这则文本进行分析,从广告和文化、文化和符号的视角出发,利用符号学的方法试图对这则广告为何引起争议做出剖析,并指出解读符号的时候,文化的介入是这则广告惹起广泛争议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龙文化广告符号The Semiotic Interpretation on the advertising <Dragon> of Libang Paint【Abstract】 There was a strong protest against the advertising <Dragon> of Libang Paint once it was published. This paper analyze the contexts with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e and semiotic, pointing out that the Intervention of culture was the basic cause of the debate.【Keywords】Dragon Culture Advertising Semiotic一、缘起:一则广告惹争议2004年9月,专业广告杂志《国际广告》在第48页刊登了这样的一篇平面作品:一个中国古典式样的亭子,两根立柱上分别盘旋了一条金龙,左边一条龙盘旋向上;而右边那条龙和柱子颜色很光亮,可是这条龙却从柱子上滑了下来。
创意者显然是用广告来形容柱子和龙刷过立邦漆后都变得奇滑无比,以至于金龙从柱子上“滑”下来。
在广告旁边附加的评价是:“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创意,非常戏剧化的表现出了产品的特色”。
然而多数网友却不以为然。
众所周知,立邦漆是一个日本品牌,“立邦”在日语里就是“日本”的意思。
在《中国广告》杂志刊登广告《龙》之前,“霸道”汽车的一则“狮子向霸道车敬礼”①的风波刚刚平息,然而,立邦漆广告《龙》又一次挑动了国人脆弱的神经。
XINWEN AIHAOZHE2012·5(上半月)现代广告在传统广告市场中,虽然电视广告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不得不承认,作为电视广告“灵魂”的广告创意在运用上还有不足。
一是大多数的广告创意还停留在强销的诉求方式上。
二是不自然、做作的诉求方式同目标消费群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
三是为追求原创性和冲击力而天马行空,把创意等同于“创异”。
四是片面追求相关性,把影视广告做成产品说明书。
五是多中心,以为功能点越多,越让消费者信服,越能体现产品优势。
[1]如何改善电视广告中的广告创意?本文以姚晨代言的赶集网广告和杨幂代言的58同城广告为例,通过对比两则广告中创意符号的传播技巧,来为电视广告创意的运用提供建议。
语言符号运用的三大技巧语言符号分为听觉语言符号和文字语言符号,这是广告传播中最重要、最根本的信息载体。
那么如何在广告中使用这一符号呢?第一,语言符号运用要明确广告诉求。
广告的“灵魂”虽是创意,其本质却在于让目标受众感知广告的诉求,即“卖点”。
赶集网和58同城提供的都是一种生活信息服务,而如何让消费者形象地感知这种虚拟化的产品就变得尤为重要。
“赶集啦!赶集网,找房子、找工作、找装修、找宠物、找保姆、找搬家,买卖二手货。
赶集网,啥都有!”在赶集网的广告中,姚晨通过报菜名的方式简单明了地展现了产品的功能诉求。
而在58同城的广告中,“这是一个神奇的网站,58同城!不用中介租房子,不用花钱招人才,58同城。
一折吃喝玩乐,闲置物品能换钱,一个神奇的网站”,它也通过语言符号的运用将各种物质承诺直白、坦率地传递给消费者。
用符号学的方法来分析,这种广告策略实质上是能指与所指的直接对应。
关于能指与所指,索绪尔认为:“符号由能指和所指组成,能指是符号的形象,是纸上的记号和空气里的声音,可以由我们的感官感知。
所指则是符号指涉的心理上的概念。
”[2]但在日趋饱和的市场中,符号产品还必须运用符号区分和识别的功能,才能脱颖而出。
浅谈传播学之符号学金玉婷浙江科技学院轻工学院印刷工程102 110143032摘要:从符号的历史开始了解符号的由来及发展,要真正了解图像的意义就必须探讨符号与视觉信息的关系,运用符号学原理,探讨符号与现代设计的关系,发掘符号特性,准确运用符号语言。
并指出设计中符号具有认知性、普遍性、约束性和独特性。
关键词:传播符号学;视觉信息;现代设计引言:符号学?!某位传播学者曾在自己的书中说道:“懂点传播常识的人或许会说,传播符号就是传播学里哪里比较‘玄妙’的东西。
所谓玄妙,意思无非两点,一是听着不懂,二是听完没用……”的确,符号学就是这样的存在,它是偏向于文学理论的东西。
符号的历史符号学是一种元语言,“一种酸味的语言”。
符号学能深刻地影响传播学,符号学的本体性决定了它不仅可以成为打开传播内容的钥匙,更为重要的是,它更成为“透视人类社会的法眼”。
“21世纪是符号学世纪”,社会的符号活动空前活跃,这种“符号充溢”的局面促使传播学研究不得不首先面对符号的问题。
当人们的日常生活,广播电视,电影等等都被各种各样的符号包围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传播符号学研究就不仅仅是传播内容的问题,传播形式本身已经成为了等待人们深思的符号学问题。
传播过程也即符号意义生成,通过媒介传送到接受者并且得以解释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传播学的研究,也即是一种符号意义交流机制的研究。
既然作为一种符号过程,那么这一过程的关键——传播内容(符号,符号内容)的意义传达与接收,也应当得到符号学视野的关照,从而为传播内容的研究提供一种更为深刻的,以意义传达导向的理论解释。
该论文的意义就在于给传播学者们一个近距离接触的符号学的机会。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创立的以符号分类的方式为特点的符号学是20世纪知识领域的学术高峰结构主义的源头之一。
索绪尔提出:言语是社会成员运用语言能力创造的具体产物;而语言是一种抽象系统,存在于集体心智之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别无选择的社会惯例。
央视公益广告“ Family ”的传播学解读Family ”公益广告以拆字法的形式,以“我”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将家庭中爱与责任的精神在广告中淋漓展现,受到观众的喜爱。
、传播者:作为国家媒体的央视的职责Family ”的制作者是央视旗下的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它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公司,因此,“ Family ”可以看作是纯公益广告。
因此,在此主要从央视这一传播者论述。
一)履行社会规范职责的央视媒体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认为,大众传媒具有社会地位赋予、社会规范强制等功能。
社会规范功能即是大众传媒发挥其公共角色,履行公共职责的体现之一。
社会规范功能是指,对于符合社会基本规范和社会道德的行为进行褒扬,赋予其合法性以及社会荣誉,通过大众传媒的动员功能,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风尚;反之,对于那些不符合社会规范,社会越轨的行为则进行谴责与批评,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来规范其社会行为。
在央视近些年制作播出的《保护文物》、《平安中国、和谐为本》等公益广告中,友爱为主题,褒扬社会上人们的和谐友爱,而对于社会上破坏文物的行为则予以谴责,呼吁公众关注这一社会现象,将之约束在符合社会现行的规范之内。
这种大众传媒即发挥了这样的作用,它通过以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二)作为社会公共角色的央视媒体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最权威的媒体,它代表党和政府、人民的利益。
作为社会公器的中央电视台,更是发挥了其服务社会公众的公共角色,这主要表现在其对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衡量。
马克斯?韦伯在关于理想类型的描述中提出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是对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手段、后果都作出筹划、思考和选择而采取的社会行动的概括。
”而“价值理性是超现实、超功利、指向某种不可选择目的的社会行动。
”作为“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大众媒体,央视不仅要为其生存,在工具理性下播出商业广告,同时还要作为公共角色的新闻媒体,坚持其价值理性。
在消费社会的这一时代背景下,一些媒体为了其经济利益,工具理性大大掩盖了其价值理性,商业广告、虚假广告泛滥成灾,公益广告却难觅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