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经名词解释版本一

国经名词解释版本一

国经名词解释版本一
国经名词解释版本一

国际经济法名词解释大全

1、国际经济法:调整自然人、法人、国家、国际组织之间跨国经济关系(贸易、投资、税收)的边缘性综合体。

2、国际商业惯例:是在国际商业交往中长期形成的,经过反复使用而被国际商业的参加者接受的习惯做法或通例。国际商业惯例具有任意性的特点,只有在当事人约定引用惯例时,才对特定的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并且当事人在引用惯例时可以对惯例的内容进行任意的增、删、改。

3、DA T: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新增加的贸易术语,含义为Delivered At Terminal,运输终端交货。指当卖方在指定港口或目的地的指定运输终端将货物从抵达的载货运输工具上卸下,交由买方处置时,即为交货。卖方承担将货物送至港口或目的地的运输终端并将其卸下的一切风险。它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也可适用于多种运输方式。卖方办理出口手续,买方办理进口手续。

4、DAP: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新增加的贸易术语,含义为Delivered At Place,目的地交货。指当卖方在制定目的地将仍处于抵达的运输工具之上,且已做好写在准备的货物交由买方处置时,即为交货。买方承担将货物运送到指定地点的一切风险。它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也可适用于多种运输方式。卖方办理出口手续,买方办理进口手续。

5、根本违约: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结果,使另一方蒙受损失,从根本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具体包括:卖方声明不在规定时间内履行交货义务;在买方给予的宽限期届满后仍不履行合同;卖方不交付货物、延迟交货、交货不符或所有权有瑕疵构成根本违约。

6、先期违约:是指在合同订立之后,履行期到来之前,一方表示拒绝履行合同的意图。先期违约可由违约方明确表示,或有对方从行动中判断出来。

7、国际货物多式联运:联运经营人以一张联运单据,通过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将货物从一个国家运至另一个国家的运输。

8、推定全损:指货物发生保险事故后,认为实际全损已不可避免,或者为避免发生实际全损所需支付的救助、受损货物的恢复、修复等费用加上继续将货物运抵目的地的费用之和超过保险价值的损失状态。对于推定全损,可由被保险人选择,或按实际全损索赔或按部分损失索赔。

9、共同海损: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遭遇共同危险,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和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和支付的特殊费用。

10、单独海损:共同海损以外的货物部分损失。

11、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

12、委付:保险标的发生推定全损时,被保险人向保险人发出书面通知,将有关保险标的的权利义务转让给保险人,由保险人按全部损失予以赔偿的作法。

13、银行信用证(L/C):银行根据开证申请人(买方)的请求开给受益人(卖方)的一种保证有条件承担支付货款责任的书面凭证。

14、不可撤销信用证:指信用证已经开出,在有效期内不经受益人或有关当事人同意,开证行不得单方加以修改或撤销的信用证。

15、《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是国际商会在1930年制定的适用于信用证的国际商务惯例。该惯例经过七次修订,最近一次的修订本于2007年7月1日生效,又称为UCP600。

16、UCP600:是国际商会制订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第七次修订本,于2007年7月1日生效,其本质属于国际商业惯例。和第六次修订本(UCP500)相比,其主要在银行

付款行为的性质、提高审单效率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17、倾销:指在正常贸易过程中进口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出口价格进入进口国市场。当倾销行为对进口国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威胁,或者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阻碍时,进口国有权采取反倾销措施。

18、保障措施:因进口数量激增而致使进口国国内相关产业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进口国采取的一种贸易救济措施。

19、TRIMs:指《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其禁止成员方的货物贸易采用违反《GATT1994》国民待遇原则和一般性取消数量限制原则的投资措施。取消了4项投资措施,包括当地成分要求、贸易平衡要求、进口用汇限制和国内销售要求。

20、《巴黎公约》的临时性保护原则:缔约国应对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内举办的或经官方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展出的商品中可以取得专利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和可以注册的商标给予临时保护。

21、《伯尔尼公约》的作品国籍原则:非公约成员国国民,只要其作品首先在某一个成员国出版,或者在一个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在一切成员国也享有国民待遇。也被称为地理标准。

22、国际专有技术许可协议(国际许可证协议):专有技术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专有技术的持有者将其技术使用权在一定条件下跨越国境地让渡给技术受让方,而由受让方支付使用费的合同为国际专有技术许可协议。

23、独占许可协议:指在协议规定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内,许可方授予被许可方技术的独占作用权,许可方不仅不能将该技术使用权另行转让给第三方,而且许可方自己也不能在该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使用该项出让的的技术。

24、限制性商业条款:在国际技术进出口协议中,由技术出让方向受让方施加的、法律所禁止的、造成不合理限制的合同条款。

25、国际直接投资:以营利为目的的资本跨国流动,投资者对投资对象拥有经营管理和控制权。主要方式包括设立新企业(建立三资企业和BOT等合作开发)和并购东道国现有企业(新设合并、吸收合并和收购)。

26、BOT:是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特殊的投资方式,包括建设(Build)、经营(Operate)、移交(Transfer)三个过程。

27、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是资本输出国对本国的私人海外投资依据国内法所设置的一种对政治风险进行保险的制度,旨在鼓励本国投资者向境外投资。

28、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货币法律体系,该体系于20世纪70年代崩溃。其主要内容包括:(1)确立美元的国际中心货币地位。具体包括:A、建立双挂钩制度: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35美元=1盎司),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B、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干预本国外汇市场,使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保持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资金援助以帮助会员国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

29、特别提款权(SDR):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8年在原有的普通提款权之外,按各国认缴份额的比例分配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特别权利。特别提款权作为一种账面资产或记账货币,可用于办理政府间结算。此外,由于特别提款权根据世界五大贸易国家的“一揽子货币”定值,其币值比任何一种货币更为稳定,因此特别提款权也是一种常用的计价和定值单位。

30、可自由兑换货币:货币持有人能把这种货币兑换为任何其他国家货币而不受任何限制。如果会员国接受并履行以下义务,其货币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承认为“可自由兑换货币”:

A、会员国不得对国际经常项目的付款和资金转移施加限制;

B、会员国不得施行歧视性货币措施或多种货币汇率制;

C、无条件地兑付外国持有的本国货币。

31、项目贷款:对某一特定的工程项目发放的贷款,以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收益还本付息。

32、国际银团贷款:数家各国银行联合起来,组成一个银行集团,按照统一的贷款条件向同一借款人提供贷款。

33、外国债券:指外国借款人(政府、私人公司或国际金融机构)所在国与发行市场所在国具有不同的国籍并以发行市场所在国的货币为面值货币发行的债券。发行方式有两种:公募和私募。

34、巴塞尔协议:1988年签订的《巴塞尔资本协议》,核心是国际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标准不低于8%,规定了银行各类资产的风险权重。2004年签订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增加了银行监管的四大原则、市场约束机制(强化信息披露)。

35、税收居所:指纳税人与征税国之间存在着的以人身隶属关系为特征的法律事实。这些属人因素,就自然人来说,主要有住所、居所、居住时间和国籍;就法人来说,主要有公司的注册成立地、公司的实际管理和控制中心所在地,以及公司的总机构所在地等。

36、居民税收管辖权:一国政府对本国纳税居民的境内外所得享有的征税权,纳税人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居民纳税人身份的确定中,自然人有住所标准、居所标准、居住时间标准,法人有注册成立地标准、实际控制中心所在地标准、法人总机构所在地标准。

37、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一国政府对非居民来源于本国境内的所得享有的征税权,包括业务所得、劳务所得、投资所得、财产所得,纳税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

38、国际重复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对同一纳税人就统一征税对象,在同一征税期限内课征相同或类似的税收。

39、国际重叠征税: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对同一笔所得在具有某种经济联系的不同纳税人手中各征一次税的现象。其通常发生在公司和股东之间。

40、税收饶让抵免:居住国政府对本国纳税人国外所得因来源国给予税收减免而未缴纳的税款视同已纳税款给予抵免的制度,其目的是使来源国的税收优惠真正由投资者享有。

41、常设机构原则:是指来源国仅对非居民纳税人通过在境内常设机构而获取的工商营业利润实行征税的原则。

42、国际逃税:跨国纳税人采取非法手段或措施减少或逃避其跨国纳税义务的行为。

43、国际避税:指纳税人利用各国税法上的差异(1分)以及其他不违反税法的方式(1分),减少或规避其跨国纳税的义务(1分)的行为。国际避税只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并不明显具有违法的性质。各国有关当局对国际避税的纳税人一般不追究法律责任。(1分)

TRIPs协议与巴黎公约、伯尔尼公约的对比

TRIPs协议是一个更高标准、高严要求的公约。

(1)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A、纳入《巴黎公约》、《伯尔尼公约》(关于精神权利的内容未纳入)、《罗马公约》

和《集成电路条约》的实体性内容

B、著作权:在《伯尔尼公约》基础上增加2项内容

(a)保护客体:增加计算机程序和有独创性的数据汇编为保护客体;

(b)权利内容:增加了计算机程序和电影作品的出租权。

C、专利:在《巴黎公约》基础上增加2项内容

(a)权利内容:增加了专利进口权和许诺销售权

(b)保护期限:不少于自提交专利申请之日起的20年

D、商标:在《巴黎公约》的基础上扩大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

(a)扩大客体范围:驰名商品商标——驰名商品商标和驰名服务标志

(b)权利内容:相对(同类)保护——绝对(跨类)保护

(2)首次规定了权利的取得和维持程序

(3)首次规定了知识产权的执法措施,包括民事、行政和刑事三套程序

(4)将知识产权争端纳入WTO争端解决机制

(5)首次规定最惠国待遇原则

国际技术贸易中的限制性商业条款

①要求受让人接受并非技术进口必不可少的附带条件,包括购买非必需的技术、原材料、

产品、设备或者服务;

②要求受让人为专利权有效期限届满或者专利权被宣布无效的技术支付使用费或者承担

相关义务;

③限制受让人改进让与人提供的技术或者限制受让人使用所改进的技术;

④限制受让人从其他来源获得与让与人提供的技术类似的技术或者与其竞争的技术;

⑤不合理地限制受让人购买原材料、零部件、产品或者设备的渠道或者来源;

⑥不合理地限制受让人产品的生产数量、品种或者销售价格;

⑦不合理地限制受让人利用进口的技术生产产品的出口渠道。

四、分析题(10分)

1、通过阅读上述案例,分析、比较MIAG的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异同。

答:MIAG的保险和商业保险的相同之处是二者本质上都是保险,在投保人遭遇保险事故后按照保险合同进行赔偿(1分),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代位求偿权(1分)。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MIGA建立的基础是国际公约,而一般的商业保险建立的基础是国内立法(1分);(2)MIGA承保的是国际投资可能遭遇的政治风险,而一般商业保险仅承保商业风险(1分)。(3)MIGA提供保险的目的不仅仅是事后补偿,还在于预先的防范,而一般商业保险主要是补偿性质的(1分)。

2、在投资保险索赔发生后,MIAG的角色和作用。

答:投资保险索赔发生后,MIAG首先在保险事故发生与理赔之间的合理期限内,以调解人或仲裁人的身份进行斡旋(1分),有利于投资争端的非政治性解决(1分);其次,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对投保人进行理赔(1分);再次,依据《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向造成保险事故的东道国行使代位求偿权(2分)。

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国际经济法的主要法律渊源,并请举例说明之。

答:(1)国际双边条约或多边公约(1分),例如…(0.5分)

(2)国际商务惯例(1分),例如…(0.5分)

(3)联大的规范性决议(1分),例如…(0.5分)

(4)各国涉外经济法(1分),例如…(0.5分)

2、略论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的管辖权。

答:(1)主体方面:受理的争端限于一缔约国政府(东道国)与另一缔约国国民

(外国投资者)的争端(1分);但是,在争端双方均同意的情况下,也受理东道国和受外国投资者控制的东道国法人之间的争端(1分);

(2)争端性质方面:受理的争端必须是直接因国际投资(1分)而引起的法律争端(1分);

(3)主观条件方面:需要争端双方出具同意中心管辖的书面文件(2分)。

3、简述《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的特点。

答:TRIPS是一个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的公约(1分)

其具有以下显著特点:①首次将最惠国待遇原则引入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领域(1分);②要求成员对知识产权(限于其明文规定的七种客体)提供更高水平的立法保护(1分);③要求成员采取更为严格的知识产权执法措施(1分);

④要求成员的知识产权获权和维持程序必须公平合理(1分);⑤将成员之间知识产权争端纳入WTO争端解决机制,加强了协议的约束力(1分)。

4、税收饶让抵免和一般的外国税收抵免有哪些区别。

答:(1)外国税收抵免的概念(2分)

(2)税收饶让抵免的概念(2分)

(3)外国税收抵免的目的是缓解国际重复征税(1分);税收饶让抵免的目的是使东道国税收优惠能真正被投资者享有(1分)。

5.简述国际许可合同的概念以及国际许可合同的种类?(5分)答案要点:P198。

(1)国际许可合同的概念(1分)

(2)独占许可协议概念(3分)

(3)排他许可协议概念(3分)

(4)普通许可协议概念(3分)

6.简述项目贷款与传统贷款方面的主要区别。(5分)

答案要点:P308。

(1)贷款对象

(2)还款来源

(3)贷款担保

7、试述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与法律特征。

答:(1)调整对象:国际货物贸易法律关系(0.5分);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转让的法律关系(0.5分);外贸管制和WTO法律制度(0.5分);国际投资法律关系(0.5分);国际货币金融法律关系(0.5分);国际税收法律关系(0.5分)。

(2)法律特征:横向交易法和纵向管理法(1分)、私法和公法(1分)、任意法和强行法并存(1分)

8、《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有关卖方对货物的权利担保作了哪些规定?答:(1)所有权担保:含义(1分)、内容(2分)

(2)知识产权担保:含义(1分)、地域限制(1分)、免责(1分)

9、国际避税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征税机关对此应采取哪些对策?

答:(1)途径:通过纳税主体的跨国转移避税(1分);通过征税对象的跨国转移避税(2分)

(2)对策:通过法律禁止纳税人在避税港设立基地公司(1分);禁止非正常的利润转移(1分);取消境内股东在基地公司未分配股息所得的延期纳税待遇(1分)

10、简述海外投资保证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1)承保机构(1分);(2)承保险别(1分);(3)合格投资者(1分);(4)合格投资(1分);(5)合格东道国(1分);(6)索赔和代位求偿(1分)。

11、简述DSB的“反向协商一致”决策原则

(1)在任何缔约方向DSB投诉,请求成立专家组调查争端时,除非DSB全体成员一致决定予以驳回,否则即应同意该投诉缔约方的请求,及时设立专家小组并进行调查。

(2)在专家小组或上诉机构向DSB提交调查处理报告之后,除非DSB全体成员一致决定不予采纳,就应及时同意通过该项报告,并责成各有关当事方无条件地接受有关的建议,或履行有关的裁决、否则违反DS B决定的当事方就会受到相应的制裁或报复。

4.试述国际经济法的调整范围及国际经济法的特征?(10分)

答案要点:

国际经济法的范围: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税收、知识产权保护、国际经济组织

特征:

主体方面,不仅包括国家、国际经济组织,也包括不同国家的个人或法人,因为上述主体均为国际经济关系的参加者。

调整的对象不仅包括国家与国际组织相互间的经济关系,而且还包括不同国家的个人、法人间以及国家与他国国民间的经济关系。

渊源不仅包括经济方面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而且也包括国际民间商务惯例和各国国内的涉外经济法规。因此,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内经济法间具有不同的内涵与外延,具有不同的质的规定性。

论述题(14分)

试论WTO中的最惠国待遇原则。

答:(1)最惠国待遇的概念(2分)和作用(2分)

(2)WTO最惠国待遇原则的特点(4分)

(3)最惠国待遇的例外(6分)

试述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程序和特点。

答:(1)程序:磋商(2分)、专家组审理(2分)、上诉机构审理(2分)、报告

的通过(2分)、报告的履行和监督(2分)、报告不履行时可授权交叉报复(2分)

(2)特点:统一性(1分)、时限性(1分)、独立性(1分)、约束性(1分)

试述《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关于买方宣告解除合同的条件和方式。(10分)

答案要点:P40。

(1)卖方根本违约。根本违约的概念。(3分)

(2)卖方根本违约的三种情况。(3分)

(3)在卖方已经交货的情况下,买方不丧失解除合同权利的三种情况。(3分)(4)部分交货不符合合同时的解除合同。(3分)

(5)解除合同的通知要求。(3分)

国关史期末名词解释

1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339 (1)性质:1853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东方战争)是一场非正义侵略战争。 (2)导火线:圣地和宗教保护权问题 (3)战争过程:在英法的纵勇下,1853年9月26日,土耳其对俄宣战,但其舰队很快被俄全歼;1854年英法对俄宣战,奥地利也敌视俄国,俄最终战败。 1俄国在军事上失败,外交上孤立,处于战略守势。标志着俄在欧洲大陆上主宰地位的终结。2克里米亚战争是继拿破仑战争之后的又一次大国争霸战争,将所有欧洲大国都直接、间接地卷了进去。欧洲政治格局也暂时由英、俄居优势转变为英、法占主导的均势。维也纳体系,由于未能阻止大国战争的重新爆发,也走到了尽头。 3神圣同盟与五国同盟瓦解,大国协调体制不复存在。 4是世界史中的第一次现代化战争,是近代科技战争的开端。许多新战法登上历史舞台,技术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2开罗宣言288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举行的国际会议,签署了《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简称开罗宣言。 宣言声明: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并惩罚日本侵略:剥夺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太平洋上夺得或占领的一切的岛屿。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予以归同时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 意义:开罗宣言是确定日本侵略罪行及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重要国际文件。1肯定了中国收复失地的权利,并使中国获得了相应的国际地位。但大国之间的利益交换中国的主权受到新的侵害。2是第一份确认台湾是中国领土具有人国际法效力的条约性文件它在法律上明确了日本占领台湾的非法性,为战后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3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Woods)180 (1)背景: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 (2)1944年,美国在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商讨有关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国际复兴开发银行问题。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了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促成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影响:(1)该体系是美国一手建立的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是资本主义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础,美国由此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为美国建立世界性霸权奠定了基础。 4《洛加诺公约》361 一战后,在国际社会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欧美各大国通过会议和条约等形式调整了彼此间的经济、政治关系,其中以1925年10月在法德谈判的洛迦诺会议上的《洛迦诺公约》的签订为高潮。该公约是与会各国草签的最后议定书和其他七个条约的总称。 内容:1主要文件《莱茵公约》规定了德法,德比边界维持现状;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2德与波兰,捷克签协议规定有争端时提交仲裁法院解决。 3同意德加入国联。 评价:被称为“绥靖主义的先驱 1德是最大受益者,是得在一战后首次以完全平等的地位参加欧洲大国会议是德和平外交的胜利此条约还削弱了凡尔赛条约。 2英国外交的胜利,压制法国,对德宽容。 3英法默许德国可以变更东部边界,为德日后扩张埋下隐患。其本身就孕育着不稳定,并没

国经名词解释

国经真心不是人学的。。。稀稀拉拉整出来这么多因为卷子上也木有标准答案(全尼玛是参照教材啊!!),基本上都是自己总结的有错的或不全的表怪我啊。。。大家多多补充嘛 国际经济法名词解释 说明:黑体是历年考题,斜体是范晓波老师的重点 1、国际经济法:调整营业地不在同一国境内的国家、国际组织、法人、自然人之间的财产流转关系以及国家对这种跨国财产流转的管理关系的国际法规范和国内法规范的总称。 2、国际经济法的主体:能够从事国际经济活动并形成经济关系的主体都是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包括国家、国际组织、公司、一般组织、自然人或个人 3、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制定有普遍约束力的各类国际经济法规范的程序和方法,国际经济法规范存在的具体形式和解决国际经济纠纷所依据的各类有约束力的规范的总和。分为两种:形式渊源,即制定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则的法定程序和方法;实质渊源,即提供具有普遍约束力规则存在的证据。 4、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CISG):于1980年由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起草,在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会议上通过,并与1988年生效。是目前为止影响力最大的规范国际货物买卖的公约,但不是国际上最早的规范国际货物买卖的公约。 5、风险:对于货物买卖合同而言,风险可划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是指那些与履行货物买卖合同相关或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的能够影响买卖双方权利或异物的所有风险,包括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人为损害、商业风险、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而狭义的风险是指这些风险中应当由买卖双方按照风险分配或转移原则承担的风险。国际经济交往中以狭义为准。 6、实际全损:指保险标的发生保险事故后灭失或者受到严重损坏完全失去原有形状、效用,或者不能再归被保险人实际拥有。 7、共同海损: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遭遇共同危险,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和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和支付的特殊费用。要件:(1)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必须遭遇共同危险;(2)采取的措施必须是有意而合理的;(3)共同海损的牺牲和费用必须是特殊的;(4)措施必须有效果。 8、推定全损:货物发生保险事故后,认为实际全损已经不可避免,或者为避免发生实际全损所需要支付的费用与继续将货物运抵目的地的费用之和超过保险价值的损失状态。对于推定全损,可由被保险人选择,或按实际全损赔偿或按部分损失赔偿。 9、国际商业惯例:国际经济关系当事人或国际民商事关系当事人长期实践、接受和遵守,并对他们

英语国家概况名词解释新

英语国家概况名词解释 1、The Constitution:Britain has no written foundations of the British state are laid out in statute law,which are laws passed by Parliament; the common laws, which are laws established through commom practice in courts;and conventions. 2、The house of Common: It’s the real center of British political life because it is the place where about 650 elected representatives(Members of Parliament) make and debate policy,These MPs are elected in the General Elections and should represent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who vote for them. 3、The electoral campaign:Before a general election,the political parties would start their electoral campaigns in order to make their ideologies and policies known to the campaign involves advertisements in newspapers, door-to-door campaigning,postal deliveries of leaflets and ‘party electoral broadcasts” on the parties also try to attack and critisise the opponents’,these campaigns sometimes can be quite aggressive and critical. 4、Class system in British society:The class system does exist in British of British population would claim themselves to be either of middle-class or working-class,though some people would actually belong to the upper middle-class or lower divisions are not simply economic,they are cultural as of different classes may defferent may differ in the kind of newspaper they read,in the way they speak and in the kind of education they of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about the British class system is that aristocratic titles can still be inherited. 5、Relative decline of the UK economy:The UK has experienced an economic decline since this is a relative decline rather than an absolute is wealthier and more productive than it was in 1945,but since other countries developed more rapidly,it has slid from being the second largest economy to being the six. 6、Comprehensive schools:are the most popular secondary schools in Britain schools admit children without reference to their academic abilities and provide a general can study everything from academic subjects like literature to more practical subjects like cooking 7、Grammar school s:it’s a type of secondary schools in schools select children at the age 11,through an examination called “the 11-plus”.Those children with the highest marks go to grammar schools lay emphasis on advanced academic subjects rather than the more general curriculum of the comprehensive schools and expect many of their pupils to go on to universities. 8、Independent schools:are commonly called public schools which are actually private schools that receive their funding through the private sector and tuition rates,with some government schools are not part of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but the quality of instruction and standards are maintained through visits from Her Majesty’s Inspectors of schools are restricted to the students whose parents are comparatively rich. 9、the first English settle in North America:The first English permanent settlement was organized in 1607 by the London Company with a charter from the English colonists settled in Virginia and survived by imposing strict discipline on themselves and by transplanting tobacco into the colony of 1619,the settlers elected their delegates and set up the House of Burgesses,and the same time they bought and enslaved

国际关系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学是研究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包括:1,国政社会形成发展的物质前提,国政社会的一般特征,各构成要素间相互关系的结构状态,国政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等。2,国际政治行为主体是国政社会中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包括国家行为主体和非国家行为主体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和最主要对象。3,主要研究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它主要涉及:各国对外政策及其发展演变,国家间的冲突与合作、各种政治力量对比的发展变化,国家集团的形成。分化和改组,世界秩序的形成。发展与变革,等。4国社各构成要素之间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既抽象又具体的范畴,必须把握不同历史时期及其不同发展阶段的时代特点,全面分析国政主体相互关系的结构状态,各种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揭示国政的发展规律。其主要流派有理、现、新现等。 国际政治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是资本主义和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行为主体包括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另外,还有许多虽不具行为主体资格,但是能于国际舞台发挥作用和影响的行为者,其中国际政治力量以及由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决定的国际政治格局对国际政治发展演化其重要的作用。 国际关系指国际社会中一切成员跨越国界的互动关系。包括三个不同范围的领域。第一是国际关系,指任何成员的即任何跨国界关系,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乃至个人之间的跨国界互动关系。第二是国际政治,主要是权威国际成员之间的关系,核心是国家间关系。第三是对外政策,指一个国家对于其他国家或组织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三者构成同心圆:国际关系范围最大,国际政治次之,仅包括国际关系中官方关系部分,三要考虑国家间关系,对外政策的范围最小。 国际政治环境即国际政治的基本环境状态,包括自然环境、经济因素和科技因素,这些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国际政治环境的理论分析出现于20世纪初,60年代以来,日益得到重视。环境分析对指导国家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有重要作用。 国际行为者指那些没有国际行为资格,却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影响,进行活动的群体和个人。主要有个人、部分国际组织和大部分跨国公司。战后,国际行为主体多样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条件下,国际行为者作用日益加强。 国际行为能力国际行为主体参与国际事务,发挥影响的作用力。它是国际行为主体的必备要素之一。是国际行为主体参与国际事务的基本依据。与其相近的概念有“作用力”、“影响力”等。 世界经济格局世界范围内各种经济力量的对比状态,它和国际政治格局一起构成国际格局,世界经济格局是国际政治格局的基础,并且影响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和变化。国际政治格局也反作用于经济格局,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国际政治力量在国际社会中能独立发挥作用的,并对国际政治运行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实体。主要指一些强大的主权国家,国家联盟,国际组织等。根据国际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划分国家格局,国际体系。 国际系统即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国际社会看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和结构功能,处在不断变化中的整体,可以从中探索国际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它又可以分为一般政治系统和国际政治系统两个层次。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1) 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每一国只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全世界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完全由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来生产。 贸易三角:贸易三角是衡量贸易利益的重要工具,主要由均衡时的国家贸易条件、一国的出口量和进口量三条线围成,反映一国的出口在均衡的国际贸易条件下,能够换回多少进口。 不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各国将只部分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同时也要生产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这是因为随着某种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呈现递增态势,因此原来在该产量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会因为专业化生产而导致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兴盛于15世纪到18世纪中叶,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因此主张采取奖出罚入的政策,主张取消进口

以避免本国贵金属的流失,鼓励出口以增加贵金属的流入。重商主义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对货币或贵金属的认识。 国际贸易:通常从狭义上讲,国际贸易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而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者劳务的最大产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在只有两种要素劳动L和资本K的情况下,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可以记做:MRTSLK=-△K/△L 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此外,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对于单一厂商来说,均衡时,即厂商达到利润最大化时,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之比,MRTS=w/r。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一般情况下,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包括: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减三种情况。 当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凹向原点时,机会成本递增;当生产可能性边界为直线时,机会成本不变,根据前面的假设,机会成本用-△Y/△X来表示。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简答(部分)

名词解释 1、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有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济、文化等各种对外交往而发生的,必须立即结清的外汇收入与支出。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 2、欧洲货币:指货币离开发行国被其他国家经营。 3、欧洲货币市场:是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被储蓄和借贷的各种货币的市场。 4、外国债券:是指筹资者在国外发行的,以市场所在国的货币为面额的债券。 5、欧洲债券:是指筹资者在某货币发行国以外,以该国货币为面额发行的债券。 6、出口信贷:是一种国际信贷方式,它是一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等产品的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对出口产品给予利息补贴、提供出口信用保险及信贷担保,鼓励本国的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对本国的出口商或外国的进口商(或其银行)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以解决本国出口商资金周转的困难,或满足国外进口商对本国出口商支付货款需要的一种国际信贷方式。 7、国际直接投资:指一国居民以一定生产要素投入到另一国并相应获得经营管理权的跨国投资活动。 8、国际储备:是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资产的总称。 9、外汇风险:是指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因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的价值变化给其持有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外汇风险按其内容不同,大致可分为交易风险、经济风险和转化风险。 10、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根据市场货币供求变化,任其自由涨落,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原则上不加限制,也不承担义务来维持汇率的稳定,这样的汇率就是浮动汇率制。 11、国际金融风险:是指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融资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参与主体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有蒙受损失和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或可能。 12、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或美式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1或100)的本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币的一种方法或是用若干数量的外币表示一定单位(1

国关史名词解释

1. 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全欧参与的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这场战争是欧洲各国争夺利益、树立霸权以及宗教纠纷剧化的产物,战争以波希米亚人民反抗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为开始,最后以哈布斯堡王朝战败并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结束。 2. 让?博丹:让·博丹(Jean Bodin,1530-1596),法国政治思想家,法学家,近代资产阶级主权学说的创始人,近代西方最著名的宪政专家。发表了《国家六论》,这是欧洲近代政治思想史上第一部关于国家主义的系统著作,他的《国家六论》也被誉为西方关于国家主权学说的最重要论著。 3. 《比利牛斯条约》:(1659)该条约是法西两国继《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之后继续较量的结果,法国维护了应有的权益,扩展了疆界,并进一步加强了在西欧的地位,为下一步的称霸欧洲作了准备。西班牙的失败则使其丧失大国地位,不仅丧失大片领土和殖民地,而且哈布斯堡家族称霸欧洲的计划彻底破灭。 4.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年-1714年)年因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绝嗣,法国的波旁王室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为争夺西班牙王位,而引发的一场欧洲大部份国家参与的大战。 5. 《乌得勒支和约》:(1713)结束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和约,首次写入“欧洲均势”概念,具体内容有:承认法王路易十四的孙子腓力五世为西班牙国王,西班牙的欧洲属地被瓜分,割让直布罗陀和米诺卡岛给英国,并给与英国奴隶专营权 6 格劳秀斯:(Hugo Grotius 1583-1645)古典自然法学派主要代表之一,世界近代国际法学的奠基人。同时也是近代自然法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主要著作有《战争与和平法》、《捕获法》和《论海上自由》 7.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是欧洲两大联盟为争夺奥属领地,因奥地利王位继承权问题而引起的,它于年以中欧为主要战场展开。普、法等国拒绝承认玛利亚·特蕾西亚的继承权,而奥、英、俄等国从其各自的既得利益出发,则全力支持玛利亚·特蕾西亚的继承权。由此而爆发了长达8年之久的由两次西里西亚战争所构成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8. 1756年外交革命: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后,奥地利首相考尼茨根据当时欧洲大陆的形势进行了外交策略上的调整。奥法俄三国同盟成为了奥地利重新从普鲁士手中夺取西里西亚地区的后盾,发动七年战争,试图重新从普鲁士手中夺回西里西亚地区 9. 七年战争:(1756~1763),由欧洲主要国家组成的两大交战集团(英国与法国,以及普鲁士的侵略政策与奥地利和俄国的国际政治利益发生冲突)在欧洲、北美洲、印度等广大地域和海域进行的争夺殖民地和领土的战争。 10 光荣孤立政策:19世纪晚期,英国首相迪斯雷利的一项外交政策。一是在欧洲大陆各国中协调斡旋,以建立所谓的“协调的欧洲”。二是避免与欧洲其他国家结盟,以保持自己的行动自由,实现“光荣孤立”。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国际经济学 答:国际经济学主要研究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国家之间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它也分析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间商品劳务和资金的流向,分析直接约束这个流向的政策和这些政策对国家福利所产生的效应。这种国家间的经济依存关系受国家间政治、社会、文化及军事关系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这些因素。 生产可能性边界 答:表示一国利用最优技术充分使用其资源生产的两种商品各种不同组合的曲线。 机会成本:是指增加某种商品(x)的生产而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y) 的数量。用y商品来衡量的每单位x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为:x的机会成本=△y/△x。 相对价格:一国商品价格与另一国商品价格的比值。 社会无差异曲线:所谓无差异曲线是用来反映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条件下,提供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组合点的轨迹一般均衡:是指在完全竞争和资源稀缺的条件下,所有市场供求同时达到均衡状况。 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孤立地研究个别决策者(公司或国家)的学科。 国民供给曲线:经济学用一种曲线来反映商品价格和供给量的相互关系,称之为供给曲线。 国民需求曲线:在国民收入给定的情况下,商品需求量受价格变动的影响。需求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用曲线来表示,称为需求曲线。 边际转换率(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MRT)定义为:一国要多生产一件某产品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由生产点上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给出。 边际替代率。社会无差异曲线可用边际替代率来表示(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MRS),定义为:在同一无差异曲线上,一国为需求一单位第二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的第一种产品的数量。 MRTS: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又叫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of labor for capital in production, MRTS):表示某公司在等产量线上增加1单位劳动力要放弃多少资本,为等产量线上一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第二章:

英语国家概况名词解释

美国山脉: The Appalachians on the east stretch almost unbroken from Alabama to the Canadian border and beyond.The eastern United States is broad, flat coastal plain. The Great Plain lie west of the Mississippi River and east of the Rocky Mountains. To the west of the interior basin lies the mighty system of mountain Cordillera. 英国议会: The UK Parliament is one of the oldest representative assemblies in the world, having its origins in the mid-thirteenth-century great councils. Parliaments is the supreme legislative body and the assembly that Government is drawn from and answerable to. It comprise three elements: the Crown, the non-elected House of Commons, of which the latter is the source of real political power in the United Kingdom. In theory, the main function of Parliament is to legislate, that is, to create, abolish or amend new laws for the entire nation. But, in practice, it normally passes bills that are often proposed by the government. In addition, Parliament also votes the taxation and expenditures of the government; examines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administration; and debates major political issues of the day. New England: New England is a region in the northeastern corner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sisting of the six states.It was one of the settlements by British colonists.it is a leader in innovative business methods,publishing,and the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high-tech weaponry,aircraft,engines, tools and computers. Protestantism: One of the three major branches of Christianity,originating in the sixteenth-century reformation in Europe. The term applies to the belief of Christians who do not adhere to roman catholicism or eastern orthodoxy. The Renaissance The Renaissance was a cultural movement that spanned the period roughly from the 14th to the 17th century and profoundly affected European intellectual life in the early modern period. Beginning in Italy, and spreading to the rest of Europe by the 16th century, its influence was felt in literature, philosophy, art, music, politics, science, relig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inquiry. Renaissance scholars employed the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第一章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BOP)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因 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货币记录。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将国际收支按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表示出来的报表。 ?国际收支平衡: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自主性交易项目差额为零 ?国际收支均衡(BOP Equilibrium):指国内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 衡,即国内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衡。 ?经常账户记录一国对外最经常发生的经济交易。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 要的账户。它反映了一国和他国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表现了一国的创汇能力,影响和制约着其他账户的变化。 货币和服务账户;初次收入账户(收入);二次收入账户(经常转移) ?资本和金融账户是对引起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转移的交易以及引起对外资产和负债 发生变化的交易进行记载的账户,主要反映资本的国际流动。 资本账户(Capital Account):主要反映资产所有权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转移。包括两个子项:资本转移:包括债务减免和投资捐赠;非生产资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放弃。 金融账户(Financial Account ):主要记录引起一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增减变化的交易。 (1)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具体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工具和雇员认股权。其他投资:包括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等。 (2)储备资产: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用来调节国际收支的资产。 错误与遗漏(Errors and Omission)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人为设置的、以轧平借贷差额的一个项目。 (原因:资料来源渠道复杂,资料不够全面,资料本身不够准确和真实) ?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s):指一国居民根据自主的或自发的获取商业利 润的动机而进行的交易。 ?调节性交易(Accommodating Transactions):指为调节或弥补自主性交易不平衡而进行 的交易,又称补偿性交易。 ?贸易差额:商品进出口流量的净差额,反映一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

具体名词解释 第八章 22日,身为美国驻苏联代办的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了一封长达8000字的电文,对苏联的内部社会和对外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必须把苏联看作政治上的敌手,采取强硬政策,这为遏制对象奠定了理论基础。1947年3月,美国总 义,标志着遏制战略的正式形成。 削弱的情况下,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特别是局部性的武装干涉和 叶的世界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遏制战略的目标:阻止苏联势力的进一步扩张;揭穿苏联意图的虚伪;敦促克里姆林宫收缩其控制和影响;在苏联内部培育破坏性种子,使克里姆林宫至少改变其行为以符合普遍接受的国际准则。 杜鲁门主义(Trumen Doctrine):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为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拉开了序幕。1946年9月24日克利福德报告全面勾画了美国在以后一个时期将推行的以军事抑制为主的遏制战略。西南河土耳其危机为杜鲁门主义的出来提供了机会。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美国会参众两院特别会议上发表了后来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的国情咨文。 杜鲁门把世界所有国家分为两类,一类国家的生活方式是“自由的”;

另一类国家的生活方式是“不自由的”,是“少数人强加于多数人的”。他说所有国家面临两种生活方式的选择,美国必须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威胁。 杜鲁门主义实质上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扩张主义,它是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正式终结和美国对苏遏制战略的正式实施与美苏全面冷战的正式开始。美国对外战略正式进入冷战时代。 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提出的背景和动因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控制西欧的需要◎输出商品与资本◎遏制苏联。马歇尔计划的提出(1947.6.5),Marshall Plan 官方名字“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 (ERP)马歇尔计划的运作方式—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 历史作用:◎西欧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政局趋向稳定◎美国是最大的受益者 ◎马歇尔获得1953年诺贝尔和平奖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布鲁塞尔条约》:签署(英、法、荷、比、卢五国)生效主要内容及其性质:以军事同盟为核心的多边军事条约,是在美国操纵下,建立欧洲军事集团的第一步。始创成员国:美、加、英、法、意、荷、比、卢、丹、挪、冰、葡12国 1949.4.4签署 <<北大西洋公约>>生效北约成立的宗旨是:通过集体防御,维护北大西洋地区的和平、安全、稳定和利益。当时12个缔约国签订的北约文件包括1个序言和14项条款,其核心是第5项条款,即“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的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将被视为对全体缔约国的进攻。”北约是一个联合抗苏的重要军事联盟,有权组织进攻或进行“自卫”。北约是在美国的倡议和组织下成立的。美国极力主张成立北约的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自给自足的相对均衡价格(equilibrium-relative commodity price in isolation):在生产和消费那一点上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公切线的斜率。 贸易条件下的相对均衡价格(equilibrium-relative commodity price with trade):两国贸易平衡时贸易双方共同的均衡价格。 不完全分工(incomplete specialization):一国并不是花费所有的资源和技术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是同时生产一部分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提供曲线(offer curve):反映了一国为了进口的某一需要的商品数量而愿意出口的商品数量。它具备了需要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一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和进口商品价格的比值。在两国条件下,一国的贸易条件是另一国贸易条件的倒数。在不止两种商品的贸易世界中,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值。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ies):是指生产一个单位某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在资本与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形下,要素的密集度就是指生产一单位该产品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 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要素丰裕度是一国的资源拥有状况,即一国的要素禀赋状况。 派生需求(derived demand):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派生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其中该生产要素对这一最终产品会作贡献。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echscher-Ohlin theorem):一国应该出口该国相对便宜和丰裕的要素密集型的产品,进口该国相对昂贵和稀缺的要素密集型的产品。 要素比例或要素禀赋理论(factor-proportions or factor-endowment theory):一国应该出口该国相对便宜和丰裕的要素密集型的产品,进口该国相对昂贵和稀缺的要素密集型的产品。 要素价格均等定理(factor-price equalization(H-O-S)theorem):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绝对和相对收入。 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劳动的实际收入和资本的实际收入将与要素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特定要素模型理论(the Specific-Factors Model):贸易对一国流动要素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同时将有利于用于该国出口商品的非流动要素,不利于用于该国进口商品的非流动要素。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工人所拥有的能提高其劳动生产率的教育、工作培训、健康状况等一系列性状。

国际贸易概论的名词解释

1比较优势2机会成本3要素价格均等化4特定要素5偏向型增长6动态收益递增7外部规模经8要素流动9跨时贸易10有效保护 1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2 机会成本:指因一种选择而放弃最优替代物或失去最好机会的价值,即是指在经济决策中方应由中选的最优方案负担的,按所放弃的次优方案潜在收益计算的那部分资源损失。 3 要素价格均等化: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将因国际贸易而趋于相等。 4 特定要素:国际经济学家把锁定在产业中的要素称为特定要素,只能用于特定部门的生产而不能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 5 偏向型增长: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大于在另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就会产生偏向型增长。 6动态收益递增:指由于行业的累积产量增加通过“干中学”和知识外溢的作用导致行业中每个单独企业的平均成本降低的情形。 7 外部规模经济: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行业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 8 要素流动: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9 跨时贸易:指用现在的商品换取未来的商品的交易方式。 10有效保护:指整个灌水制度对某类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给予净增值的影响。由于整个关税制度而引起的国内增值的提高部分与自由贸

易条件下增值部分相比的百分比。 1、假定世界经济的版图由AB两国,A国1200劳动B国800劳动,(1)画出世界相对供给曲线(2)假定世界相对需求表示如下,a,在相对供给曲线同一张图上画出世界相对需求曲线b,计算苹果的均衡相对价格是多少?并描述本题的贸易模式。(3)假定A国现有2400的劳动,求新的苹果的均衡 (1) (2)a,相对需求曲线包括(1/5,5),(1/2,2), (1,1),(2,1/2)几个点,如图ABCD四点。b, 苹果相对价格的均衡点是相对需求曲线和相对 供给曲线的相交点,也就是点(1/2,2),即相 对需求曲线与相对供给曲线的垂直部分的相交 点。那么均衡的相对价格为2。本题的贸易模式, 本题的贸易模式是本国只生产苹果,外国只生产 香蕉,每个国家以本国生产的产品换得另外一国 生产的产品。 (3)如果本国工人从1200增加到2400,那么相对供给曲线上的 转折点将从(1/2,3/2)和(1/2,5)变成(1,3/2)和(1,5) 相对需求曲线和相对供给曲线的交点将位于更低的水平区域上的 点(2/3,3/2) 2、假定某经济体在现有要素价格下,棉布生产中、、1亩、、20小时、、5小时。(1)假定经济拥有的资源总量为:600小时60亩土地,请用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汇率基础理论】 外汇——指外国货币或心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即期汇率——指目前市场上两种货币的比价,用于外汇的现货买卖。 远期汇率——指当前约定,在将来某一时刻交割外汇所用的两种货币比价,用于外汇远期交易和期货买卖。 固定汇率——指本国货币当局公布的,并用经济、行政或法律手段维持其不变的货币与某种外国参照货币(或贵金属)之间的固定比价。 浮动汇率——指由外汇市场上供求关系决定、本国货币当局不加干预的货币比价。 实际汇率——是名义汇率用两国价格水平调整后的汇率,即外国商品与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 有效汇率——是某种加权平均的汇率,最常用的是以一国对某国的贸易在其全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为权数。 一价定律——同一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可贸易品价格相同。 绝对购买力平价——在一定的时点上,两国货币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 相对购买力平价——即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化要与同一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动成比例。 直接标价法——固定外国货币的数量,以本国货币表示这一固定数量的外国货币的价格。 间接标价法——固定本国货币的数量,以外国货币表示这一固定数量的本国货币的价格。

套补的利率平价——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大约等于两种货币的利率差。利率低的国家的货币,其远期汇率必然升水;利率高的国家的货币,其远期汇率必然贴水。 非套补的利率平价——预期的汇率远期变动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利率低的国家的货币,市场预期其远期升值;利率高的国家的货币,市场预期其远期贬值。 汇率超调——指一个变量对给定扰动做出的短期反应超过了其长期稳定均衡值,并因而被一个相反的调节所跟随。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起因在于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存在“粘性”或者“滞后”的特点。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经常账户——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 资本和金融账户——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 错误与遗漏账户——一种抵消结账时出现的净的借方或贷方余额的账户,数目与上述余额相等而方向相反。 临时性不平衡——指短期的由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程度较轻,持续时间不长,带有可逆性) 结构性不平衡——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 货币性不平衡——指一定汇率水平下国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上升引起出口货物价格相对高昂、进口货物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 收入性不平衡——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而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增长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周期性不平衡——指一国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