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中药熏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病毒性感染,一旦体内感染了水痘病毒,病毒将潜伏在神经节中。
在免疫力下降的情况下,病毒可以重新激活,引发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通常伴随着皮疹和疼痛,虽然皮疹会在数周内痊愈,但约20%的患者会在皮疹消失后持续经历疼痛,这就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治疗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由于病毒侵袭导致气血不调,蕴结在经络中,导致气血运行受阻而引起的疼痛症状。
因此,中医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调理患者的气血平衡,促进病邪的排出,从而缓解疼痛和改善症状。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常用疗法之一,它可以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流通,促进病邪排出,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缓解疼痛和症状。
同时,针灸还可以调整患者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帮助其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中药汤剂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另一种重要疗法,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来配制的,通过中药的多种成分共同发挥作用,调理气血,消除湿热毒邪,减轻疼痛和不适。
中药汤剂可以从内部调理身体,帮助患者增强免疫力。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辅助疗法,可以舒缓紧张的神经和肌肉,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疼痛和不适。
推拿按摩还可以调整患者的身心状态,缓解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助于促进康复。
西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西医治疗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缓解和症状控制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手段。
1.药物治疗西医常用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类。
(1)镇痛药:这类药物可以缓解轻度到中度的疼痛,帮助患者快速舒缓。
(2)抗癫痫药物:这类药物对神经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尤其是对于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3)抗抑郁药物:此类药物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浮针围刺结合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王英;丛林;李京贤;贾玉岩;姜龙;王旭凯【摘要】目的观察浮针围刺结合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治疗组选用浮针围刺结合针刺夹脊穴,对照组单纯采用毫针围刺法.治疗2个疗程,观察其止痛时间、止疱时间和结痂时间,并比较治疗前后VAS评分以及临床有效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97.50%,对照组85.00%,P<0.05.结论通过临床观察,浮针围刺结合针刺夹脊穴疗法和单纯针灸围刺组疗法对本病均有良好临床疗效,但浮针围刺结合针刺夹脊穴疗法在综合疗效方面优于单纯针灸围刺组疗法.【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7(008)004【总页数】2页(P100-101)【关键词】浮针;围刺;夹脊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作者】王英;丛林;李京贤;贾玉岩;姜龙;王旭凯【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 ICU,吉林长春 13002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 ICU,吉林长春 13002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 ICU,吉林长春 13002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 ICU,吉林长春 13002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 ICU,吉林长春 13002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 ICU,吉林长春 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4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带状疱患者局部皮损疹愈合后仍持续1个月以上的慢性、持续性的针刺样或烧灼样疼痛综合征[1]。
临床中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方法很多,而浮针疗法是在传统针灸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对疼痛具有较好的疗效,现应用浮针围刺并结合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了比较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患者均来自于2015年9月—2016年9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共纳入脊柱部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80例,并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浮针围刺结合夹脊穴组)和对照组(单纯针灸围刺组),各40例。
浮针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6例疗效分析目的探讨浮针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09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36例,对36例后遗神经痛患者均使用浮针和加巴喷丁胶囊口服联合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经浮针和加巴喷丁胶囊联合治疗后,36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67% 。
结论浮针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PHN患者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好,无痛苦,易施行。
标签:带状疱疹;神经痛;加巴喷丁;浮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常见的并发症,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指急性带状疱疹患者局部皮损治愈后(水疱干涸、结痂至消失),4~6周或更久仍留有的持续性隐痛伴阵发性剧痛。
该病属急性带状疱疹后所残留的慢性疼痛性病症,是一种临床上非常顽固的痛症。
该病呈针刺样,烧灼样,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多发生于老年人群及免疫力低下者,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疼痛程度会越来越剧烈,其中50岁以上老年患者PHN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其发生率可高达50%[1]。
临床治疗PHN的方法很多,如针灸疗法、激光照射、局部封闭、中医中药等,这些方法虽有一定的疗效但临床效果仍不理想。
近几年新型抗癫痫药物加巴喷丁的应用,大大改善了此类患者的疼痛症状。
笔者所在科室2009年4月~2011年4月采用浮针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36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09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有明确的带状疱疹急性发作史。
其中,男14例,女22例;年龄56~84岁,平均(60±12)岁;病程为疱疹结痂后1~8个月,平均(4.5±0.9)个月。
疼痛部位分布:胸背及上肢24例,头面部5例,下肢7例。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这个病中西医用药物治疗效果很差,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如果治疗方法不当,容易留下后遗神经痛或者瘙痒,再治疗起来就很麻烦了,但是中医一指禅手法推拿疏通经络法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效果最好.这种治疗方法对有其他疾病的人和孕妇最好.中医一指禅手法推拿疏通经络法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是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的经络学说: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是运行气血,津液的通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道理.不是直接针对病源,而是直接作用于患者患病的部位.以特定手法刺激患者经络,通过皮肤透入,产生信息,激发经络的调节作用,进而激发经络之气,靠经络的调节作用来改变机体的病理状态.通过经络感应传导传递到相应的脏腑,以行气活血,疏经通络,扶正祛邪,调理脏腑,调节和改善患者患病部位微循环及其周围的感觉神经末梢.对脏腑进行调理,促进脏腑气血的正常运行,从而协调人体各脏腑之间的机能,平衡人体阴阳,进而使人体整个机体保持正常生理活动的平衡协调,使机体恢复正常和提高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巧妙的起到了从外治内,治愈疾病的作用.从而解除患者之病痛,亦使疱疹自行消失,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对疱疹后遗神经痛千万不要在患病的部位采用那些陈旧的、盲目的神经破坏性治疗,如神经封闭、切断、阻滞,(电)针灸、拔罐、梅花针、冷冻,激光照射,使用镇痛泵,烤电,脉冲射频损毁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向神经根(穴位或椎管)内注射激素、麻醉剂、干扰素、营养神经的药、埋线等,造成医源性新病,给患者带来永久性伤害性并发症——麻木、肌肉萎缩等(即使这样也未必能解除患者的疼痛).治疗带状疱疹一般不要把疱疹弄破,应让其自行消失,大概需要1-2周就会结痂的.疱疹很好治疗,就是西医西药治疗容易留后遗神经痛,一旦留下后遗神经痛就不好治疗了,特别是用西医西药治疗就更不好治愈了,如果西医西药能治愈的话就留不下后遗神经痛了,这时就不要再用西医治疗了,一定要找中医治疗.疱疹是小事,关键是后遗神经痛痛苦是大事,疱疹早一天好,晚一天好,患者痛苦不很,留下后遗神经痛患者就要受大罪,吃大苦了,所以在此告诫患者治疗此病一定要找中医(特别是民间中医)治疗.最好一开始治疗此病就用中医治疗,这样就不容易留下后遗神经痛了此病千万不要用西医西药治疗.此病虽然危及不着生命,但是治疗不合适(就是用那些人为破坏神经的方法治疗)留下后遗神经痛患者痛苦就大了.特别是头部、眼部、面部的带状疱疹.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效果最好.并且不容易留后遗神经痛。
浮针结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张继红【摘要】@@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指带状疱皮损疹愈合后仍持续1个月以上的慢性疼痛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顽固性剧烈疼痛.在一些临床研究中发现,发病率、疼痛程度均与年龄呈正相关,且好发年龄主要为中老年人.[1]目前常见的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笔者采用浮针和电针结合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期刊名称】《河北中医药学报》【年(卷),期】2011(026)004【总页数】1页(P41)【关键词】浮针;电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作者】张继红【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石家庄,0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6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HN)是指带状疱皮损疹愈合后仍持续1个月以上的慢性疼痛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顽固性剧烈疼痛。
在一些临床研究中发现,发病率、疼痛程度均与年龄呈正相关,且好发年龄主要为中老年人。
[1]目前常见的西医治疗效果不佳。
笔者采用浮针和电针结合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PHN患者70例,根据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5例,其中男15例,女20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9岁,平均62.4岁;病程1~3个月20例,3个月以上15例;病变位置:胸胁肩背部12例,腰腹背部20例,头部3例。
对照组35例,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8岁,平均64岁;病程1~3个月21例,3个月以上14例;病变位置:胸胁肩背部11例,腰腹背部22例,头部2例。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和发病部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P>0.05),具有可比性。
2 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为年龄在40~80岁之间有明确的带状疱疹史,病愈后在神经分布区出现神经痛。
排除标准为: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合并肿瘤及其他器质性疾病,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疼痛。
3 治疗方法3.1 治疗组取穴:根据患者疱疹所发部位的不同选取发病侧神经分布相应节段的夹脊穴。
浮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薛建凯;余忠诚;李建平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
【年(卷),期】2015(024)006
【摘要】目的观察浮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治疗组予浮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观察两组干预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1疗程后以及治疗结束时VAS评分、疼痛面积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均P< 0.05).治疗组治疗1疗程、治疗结束时VAS评分、疼痛面积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同期(均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00%,优于对照组的86.00%(P< 0.05).结论浮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PHN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使用针刺治疗者.
【总页数】3页(P1116-1117,1128)
【作者】薛建凯;余忠诚;李建平
【作者单位】北京市利康劳教所医院,北京100028;北京市利康劳教所医院,北京100028;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
【相关文献】
1.浮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2.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1例
3.浮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4.针刺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的价值分析
5.浮针配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9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节功能恢复正常。
随访1年无复发。
讨 论 肩关节周围炎属祖国医学“痹症”范畴,作者在电针治疗上,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进行循经取穴,旨在通调患病所在经脉之气血,使局部瘀阻之气血能够得到迅速疏通,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电针选用疏密波,可以加大刺激量,减少电针耐受,使得局部肌肉有节律地舒缩,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善,从而加快局部炎症物质的吸收,达到减轻疼痛和解离粘连程度的目的,打断恶性循环链,收到治疗作用。
在腕踝针治疗上,按照肩部疼痛区域不同分别选取相应进针点,是腕踝针疗法基本要求之所在。
腕踝针疗法具有良好的即时止痛效果,往往能够立竿见影,长时间留针是为了延续其止痛的效果,也利于患者在无痛或轻微疼痛时进行功能锻炼。
至于腕踝针治疗肩周炎,有人认为是针刺特定的穴位,兴奋了人体触-压感受器,产生的刺激信息,由C类神经纤维将兴奋传至人体大脑皮层的相应中枢,经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辨认、整合,发出治疗信息至患处,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2]。
电针和腕踝针疗法配合应用,达到了协同作用,而且相得益彰,明显地提高了临床疗效。
关于腕踝针的进针方法,使用的“蜻蜓点水”式进针法是笔者经过十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该方法与目前流行的进针手法相比较,最主要的优点在于能够减轻进针时的疼痛,而且能够较好的把握进针的深度。
腕踝针进针后应以针下松软,无阻滞感,病人进针部位在活动时无疼痛或不适感为准,若出现上述情况,应反复调试进针深度,直至无疼痛或不适感为止。
进针时还应注意尽量避开血管。
在留针期间埋针处尽量不要见水,以防感染;如果活动太多埋针处有痛感,随时可以自行出针。
另外,在治疗肩周炎时功能锻炼是不可或缺的恢复手段,对于中晚期的患者尤为重要。
功能锻炼对于患肩粘连的松解和预防再度粘连,消除疼痛和巩固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作用。
笔者临床上指导患者回家后所做的功能锻炼项目如下:①蝎子爬墙:患者面朝墙,平行站于墙边,然后患肢在食指和中指的引导下作爬墙运动,尽力向上爬,直至肩关节疼痛不能忍受为度,缓慢放下患侧上肢,再作下一次;②弯腰画圈:患者站立,双足与肩同宽,弯腰垂臂,患侧上肢做由里向外,或由外向里的画圈动作,向外时的最大幅度以肩部有疼痛为佳;③反手上下蹲:患者站在桌前,背对桌子,两手扶在桌沿,做上下蹲。
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符仲华主编】本书为浮针疗法发明人符仲华教授15年浮针临床的经验体会的总结。
浮针疗法理论新颖,操作方便,针对性强,在治疗疼痛性疾病方面有显著的疗效,深受临床医师的欢迎,其理论建构也得到了针灸学界的普遍认可,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符仲华南京军区总医院博士后,南京大学生理与疼痛医学博士,南京浮针医学研究所主任,中国浮针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疼痛学会(IASP)会员,浮针疗法发明创始人,原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副教授、针灸教研室主任,加拿大Lntemational Altemative Medicine Research lnstitute 客座教授,美国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杂志的reviewer。
发明的浮针疗法为第一军医大学“九五”科技成果,获2001年度解放军医疗成果二等奖。
2.筋出槽、骨错缝“筋出槽、骨错缝”被认为是疼痛的原因之一。
该学说分析:如果骨关节正常的间隙或相对位置关系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并引起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时,则称之为“骨错缝”或“骨缝开错”。
筋出槽,则是筋的形态结构、空间位置或功能活动发生了异常改变,可表现为筋强、筋歪、筋断、筋走、筋粗、筋翻、筋弛、筋纵、筋卷、筋挛、筋转、筋离、筋长、筋骤、筋缩等多种形式。
临床上,筋出槽者,未必骨错缝;而骨错缝时,必有筋出槽。
“骨错缝、筋出槽”可发生于任何关节部位,而脊柱则是好发的部位之一。
“或因跌仆闪失,以至骨缝开错,气血瘀滞,为肿为痛。
”并指出脊柱部位“骨错缝、筋出槽”,临床还可表现为“面仰头不能重,或筋长骨错,或筋骤,或筋强骨随头低”。
这是部分推拿医生或者整骨医生的认识。
不过遗憾的是,“筋出槽、骨错缝”都没有影像学的支持,不仅仅x光,MRI也不支持这样的说法。
有些医师把部分棘突、横突或者关节面不齐整当作是错位的指标,然后通过手法复位,手法后不少患者疼痛减轻,因此,有很多医师告诉患者棘突、横突或者关节面的错位已经得到纠正。
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的中医辅助治疗
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是一种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后所导致的神经痛。
中医辅助治疗可以起到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的作用。
中医诊断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进行辨证施治。
常见的中医诊断有:
1. 脉证相结合:中医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来判断病情。
2. 舌诊:中医观察舌苔的颜色、厚薄等来了解身体状况。
3. 问诊:中医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病情和症状。
中医辅助治疗方法
中医辅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
1. 中药治疗:中医常用的中药有川芎、络石藤、白芍等,可以缓解神经痛和促进康复。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缓解疼痛和调节身体功能。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按压和揉捏穴位来缓解疼痛和放松身体。
4. 中医调理:中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惯调理方案,促进康复。
注意事项
在进行中医辅助治疗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寻求专业医生指导:中医辅助治疗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2. 个体化治疗:中医辅助治疗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 综合治疗:中医辅助治疗可与西医治疗相结合,综合施治,取长补短。
中医辅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和促进
康复。
然而,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和专业医生的建议而定。
浮针、皮肤针扣刺中药熏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报告
周海涛副主任医师
(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湖北黄石435003 )
摘要:目的采用中药熏蒸、浮针疗法、皮肤针扣刺治疗由带状疱疹后遗的神经组织剧烈疼痛、表皮刺痛、肢体痉挛等临床症状。
方法根据患者肩胛、腋下、肩周及上肢等部位的持续性疼痛或间歇性痉挛疼痛或表皮刺痛;分别采用中药熏蒸,浮针、皮肤针扣刺疗法,取得满意疗效。
结果总有效率98%结论通过中药熏蒸、浮针疗法、皮肤针扣刺疗法达到缓解痉挛、舒筋通络、行气活血、镇痛的功效。
采用中药熏蒸、浮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肯定,易于推广。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皮肤针扣刺浮针中药熏蒸治疗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一种皮肤病。
多数患者患病早期均采用过局部或全身抗病毒治疗,急性期症状通过治疗后会有缓解,但常易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我科经过多年探索和临床研究,采用中药熏蒸、浮针疗法、皮肤针扣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收到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均经检查确诊的门诊病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 20例;年龄28--50岁;皮损发于胸背部30例,发于头面部20例;发于腰腿部10例;病程一般为4-6周。
1.2.临床症状:带状疱疹按疼痛性质可分为神经性疼痛和表皮刺痛2种。
部分带状疱疹患者因初期炎症较重,病变神经坏死或水肿后,与神经鞘发生粘连,出现病程后期剧烈疼痛,难以忍受。
当皮损完全消退后遗留的神经痛可持续数月或更久。
多数患者沿皮损区域出现表皮刺痛和周围性神经痛,疼痛性质呈持续性痉挛疼痛或间歇性疼痛,重者剧烈疼痛夜不能寐;伴有头昏、食欲减退、大便秘结.
2治疗方法
2.1皮肤针扣刺主要作用是消除带状疱疹后遗的皮肤刺痛症状。
方法:用碘伏进行治疗面的皮肤消毒,待干燥后用一次性皮肤针(或梅花针)在患者皮损处扣刺6-10次,然后用消毒棉球清洁治疗后的皮肤。
每日治疗1次,疼痛严重者可每日治疗2次,连续3天,再改隔日治疗1次,7次为1疗程,直至皮肤刺痛症状消除为止。
治疗后要求患者保持治疗面的干燥,预防感染。
2.2浮针疗法主要作用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的神经痛。
方法:首先通过检查找出剧烈疼痛及反射痛的点,并用医用记号笔做出标记,在距离痛点50-70毫米处用碘伏消毒皮肤,用一次性浮针针尖对准痛点进针后退至皮下;在皮下做弧形扫散10-15分钟。
要求:进针后针尖距离痛点20-30毫米。
治疗中,隔5分钟检查患者疼痛的缓解情况,一般通过治疗,患者主要痛点及周围反射的次要痛点的疼痛都有明显缓解。
治疗完毕,抽出针心,保留套管用纸胶布固定24小时,以巩固治疗效果。
要求患者保持埋套管点的干燥;24小时后取出套管并用碘伏消毒针眼。
浮针疗法隔日1次,5次1个疗程,多数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疼痛缓解。
2.3中药熏蒸中药熏蒸是在皮肤扣刺、浮针疗法治疗之前采用。
中药熏蒸疗法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行气通络解痉止痛。
方法:将桃仁’,红花,川芎、桂枝、当归’,赤芍,川牛膝,乳香、没药木香各30克、全蝎、蜈蚣各10条等药物,打粉熬成中药汤装瓶备用,再将中药汤放入桑拿洗浴桶蒸汽发生器,用中药蒸汽对患者进行全身封闭式熏蒸.每天1次,5次1疗程。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疼痛消失。
显效:疼痛明显减轻。
无效:疼痛未改善。
本组60例患者中,显效59例(疼痛症状消失、持续性剧烈痉挛疼痛消失)无效1例。
总
有效率98%。
典型病例
张某某,女,30岁,在市内医院因带状疱疹治疗2月后,因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来我院就诊,主诉右腋下至前臂持续性痉挛疼痛剧烈伴表皮刺痛1月,夜不能寐。
查体见腋下至前臂大面积的带状疱疹瘢痕,腋下、肩关节及右上肢压痛明显,右上肢肌肉萎缩,接诊后我们中药熏蒸、皮肤针扣刺、浮针治疗2次后,患者持续性剧烈疼痛转为间歇性疼痛,继续按上法治疗10次后痊愈出院;2个月随访未复发。
讨论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一种皮肤病。
部分带状疱疹患者因初期炎症较重,病变神经坏死或水肿后,与神经鞘发生粘连,出现病程后期较剧烈的后遗神经痛。
特别是老年患者常有剧烈疼痛,难以忍受。
当皮损完全消退后而遗留神经痛可持续数月或更久。
我们采用皮肤针扣刺以消除带状疱疹后遗的皮肤刺痛症状。
采用浮针疗法是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的神经痛,缓解持续性痉挛剧烈疼痛的有效方法。
中药熏蒸疗法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行气通络解痉止痛,达到缓解痉挛、舒筋通络、行气活血、镇痛的功效。
三法同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肯定,易于推广,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开辟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杨金德.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7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0):657.
[2] 张少坡.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84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5(3):169.
[3] 刘凤年.卢传坚教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经验[J】.四川中医,2007,25(4):4.【4】付革新,田翠丽,赵博雅.疹痛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
痛68例[J].河北中医,2007,29(7):605.
[5】谢红秋.加味复元活血汤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fJ].新中医,2005,37(3):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