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暖中医李可

温暖中医李可

温暖中医李可
温暖中医李可

温暖的李可

李可·本气心悟

凡病皆本气自病。本气,即人体与生俱来的先天肾气(元气、元阳)与后天胃气(中气)构成的浑元一气。为人生命之两本,两本飘摇,危若垒卵。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久病,难症痼疾,重危急症,先救胃气,保得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见病治病,不顾两本,妄用苦寒攻伐,医之罪也。胃气一伤,非但不能运化饮食亦且不能运载药力。凡治病,以顾护胃气为第一要义。胃气是五脏的后勤部,运中土,溉四旁,保肾气,是治病救危一大法门,五脏皆禀气于胃也。故【理中汤】可治百病。先天肾气号称命门之火,火神始祖郑钦安谓之:“唯此一丝真阳为人生立命之本”。彭子叫作“阳根”。五行圆运动之理,火可生土。脾胃如釜,元阳为釜底之火。故凡治脾胃病本药不

效,速温养命火,火旺自能生土。故【桂附理中汤】又是救胃气,治百病之要方。五脏之伤,穷必及肾。生死关头,救阳为急。存得一丝阳气,便有一线生机。

李可·伤寒心悟

一部伤寒论,397法只是两大法:保胃气以救肾气,救肾气以保胃气之法。113方只是两方,【理中汤】与【四逆汤】。太阳病条文最多。洖治最多,救误之法最多。汗、吐、下误用,所伤者胃气(中气),救误即是救胃气。胃气一伤,升降乖乱,当升者反而下陷,当降者反而上逆,五行运动不圆。救胃气以复中轴,升降复常,四维得安,病癒。至少阴病阶段,一点真阳将亡,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生死关头,阳根将拔,破阴回阳,以挽生命。学伤寒要由博返约。正如彭子指出的那样“伤寒之理路,只‘表里寒热’四字。即可贯穿113方主,合之不过三方(中气、营卫、脏腑)而已。否则113方竟成113个主脑,我被方缚住,(成为方的奴隶)我便不能用方矣。”

彭子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之理,破解四大经典,一线贯穿,一通百通,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但要循序渐进,万不可跳跃式的浅尝辄止,务需清楚明白方好。然后反复实践、领悟,必可成功。

伤寒六经,实是阴阳两经。三阳统于阳明,三阴统于太阴,胃——脾——中气之升降而已。中气者人之本气也。万病皆本气自病。本气强者,邪从热化、实化;便是三阳病;本气弱者,邪从虚化、寒化,便是三阴病。医者治病,助人体之本气也。治之得法,阴症化阳,由里出表;治不得法,表邪内陷三阴,步入险境。故治病要密切观察,注意转机的出现,一见苗头,便要判断发展趋势,及早为计。还要牢记:阳明之燥热(为标)永不敌太阴之寒湿。治标宜中病则止,不可过剂。大实症,一通便要停药,否则阳明实证转

眼变为太阴虚证,中气一伤,变生不测。若泻脱中气则顷刻转化为少阴亡阳危候,多致不救。

现代人类体质多虚,阳虚者十分之九,阴虚者百难见一,六淫之中,风寒湿为害十之八九,实热证百分之一二。地无分南北,国不论中外,全球如此,临证万万不可大意。引伸出一条重要原则,一切外感必夹内伤,因此,【麻黄汤】、【银翘散】、【白虎汤】绝不可用,唯【麻附细加人参乌梅炙甘草】可通治一切外感。因为它在开表闭的同时,以固本气为主。属于扶正托邪法。人身各部,头面四肢,五官九窍,五脏六腑,筋骨血脉,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沉寒痼冷顽症,一切肿瘤皆此因。当知病之来路即是病之去路。邪之犯人,由皮毛、肌腠而经络、而脏腑,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层层积压,深伏于三阴要害而成病,当遵内经:“善治者,治皮毛”“上工治其萌芽”的古训,以麻附细法,开门逐盗,扶正托透伏邪外出为上。“坎中一丝真阳为人生立命之本”,一部伤寒论,113方,使用桂枝者43方,干姜24方,附子34方,温通阳气之剂占总方的百分之七十强。医圣的着眼点、立足点,全在卫护元阳上下功夫。

113方,一首【四逆汤】足矣。生死关头,救生死于顷刻。春夏之际,以小剂四逆汤养阳,必能对抗一些当代错误生活习惯对人身的伤害,而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

阴阳的理,想通了,健康自然也就回来了。

【李可1930-2013.02.07】

2013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

2013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 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进一步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及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3年继续开展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为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一批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整理、继承、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探索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及推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建设周期 建设周期为连续3年,自公布确定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之日起。 三、建设内容 (一)条件建设。 1.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诊室。面积不小于20m2,在场所安排、环境布置、物品摆放、工作程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的元素。 2.名老中医药专家示教观摩室。面积不小于30m2,能同时

满足数十人观摩名老中医药专家的诊疗示教活动。 3.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料室(阅览室)。面积不小于50m2,在查阅资料功能的基础上,注重收集和展示名老中医药专家论文、论著、临床医案、处方等原始资料。 4.配置计算机、网络宽带、声像采集系统(摄录设备和编辑系统等)、实时记录设备(录音笔、移动存储设备等)。 (二)传承工作建设。 1.收集资料。收集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医案、教案、跟师笔记、跟师医案、读书临证心得等原始资料,建立临证经验和文献数据库。 2.整理分析。对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临床资料重点是回顾性临床资料进行挖掘整理研究,提炼形成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发表论文或出版专著等。 3.总结提炼。结合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重点选择名老中医药专家擅长治疗的3—5个常见病、疑难病进行系统的总结研究,形成相应的临床诊疗方案,推广应用于临床。 4.传承研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相关课题的研究。 (三)人才培养建设。 1、传承团队的建设。制定传承培养计划,重点培养传承团队中2名副高以上中医药人员和5名中级职称中医药人员。每月围绕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开展学习交流、病案讨论或中医医案评价等人才培养相关活动。

《李可470张汤药处方用药规律分析 老中医李可认为补肾虚---金匮肾气丸 李可老中医常用方剂!》

《李可470张汤药处方用药规律分析+老中医李可认为补肾虚---金匮肾气丸+李可老中医常用方剂!》 李可是我国独树一帜的老中医,自学成才,长年奔走在缺医少药的贫困山区,因其自学成才,以致少一些院校派中医的规矩束缚;因其长年奔走于缺医少药的山区,故更少一些西药的干扰,更多一些鲜活的经验。李老擅用温阳峻药救治危重和疑难病症,在方药用量上为最接近仲景的一代宗师。我们对其2006~2007年收集的470张处方进行了用药规律 分析,或可供同道借鉴。 1.选方问题由于条件所限,我们选方多是连续1~2个月,然后有所间断,然后再连续1~2 个月。故我们选方具有连续性和间断性。因为我们的用药规律分析当中主要包括用药频率和用药剂量分析 两个部分,为了反映李老的一般用药经验,我们去掉了儿童的用药方剂,另外也去掉了丸散膏丹的特殊剂型的处方。但其他选方均没有经过刻意筛选。因此,笔者认为选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2.用药频率分析表一:频率超过50%的处方用药(N=470;剂量单位为克)药名频数频率% 平均数最小值最大值合并频率% 1. 附子374 79 81.44 9 300 乌附84.32 2. 乌头25 5.32 26 10 30 3. 炙草348 78 70.1 7 200 4. 干姜 256 54 66.9 10 100 姜91.68 5. 生姜155 33 48.8 5

125 6. 姜炭22 4.68 36.6 5 90 7. 肉桂169 36 9.65 1 60 桂56.00 8. 桂枝97 20 44.9 9 120 9. 晒参207 44.04 30 4.5 90 参75.11 10. 红参129 27.45 36.1 10 100 11. 党参17 3.62 75 30 120 表二:频率在20~49%的处方用药(N=470)药名频数频率% 平均数最小值最大值常用量 1.细辛182 38.72 43.62 9 75 45 2.大枣157 33.40 18.2 4枚30枚12枚 3.白术150 31.90 74.27 20 125 45 4.麻黄117 24.68 10.59 3 80 15-45 5.茯苓114 24.25 44.2 10 120 45 6.北芪112 23.83 165 18 500 120 7. 生半夏110 23.46 49.6 20 75 45 表三:频率在10~19%的处方用药(N=470) 药名频数频率% 平均数最小 值最大值常用量 1.灵脂89 18.94 31.70 3.3 100 2.当归81 17.23 35.74 6 50 3.牡蛎78 16.59 30.70 10 45 4.肾四味77 16.38 29.40 9 100 30 5.龙骨76 1 6.47 30.13 10 45 6.山萸74 15.74 75.40 30 120 7.磁石63 13.4 29.90 10 45 8.葱白61 12.98 4.57寸 3寸10寸9.赤芍53 11.27 41.46 10 45 10.五味52 11.06 27.70 6 50 11.白芍49 10.42 42.20 10 90 45 3. 用药频率讨论李老学术上崇尚仲景https://www.doczj.com/doc/c69843834.html,,自 学医始,即“心仲景之心,志仲景之志”,认为汉唐后学派蜂起,大多背离了仲景之旨,倡导“重疾沉疴,师法仲景”。以

你好名老中医堂著名中医专家徐振盛教授谈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论治

你好名老中医堂著名中医专家徐振盛教授谈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论治 “徐老,我是不是得了癌症了,某某医院的某专家说我的病是癌症前期,治不好了,只能定期检查” 近几年由于大环境的恶化,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越来越多,但是几乎每个到你好名老中医堂就诊的患者刚到时就会和徐振盛教授这样诉说自己的病情,言语中难以掩饰自己对疾病的恐惧和无奈。 萎缩性胃炎到底能否治愈,让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是现代医学的病理诊断名称。由于国内纤维胃镜的普遍应用,本病的病理诊断有所增多。其临床表现,是以胃脘痞满胀痛,病程迁延日久,缠绵难愈,形体消瘦等全身症状为主的疾病,属于中医学中“胃痞”和“胃脘痛”的范畴。 萎缩性胃炎多见于中老年患者,胃之腺体萎缩,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均减少,甚至完全无游离酸,其机理与中医胃阴不足,津液缺乏相通。先贤唐容川说:“胃燥不能食,食少不能化,譬如釜中无水,不能熟物也。”故胃阴不足乃是本病之根本所在。然临床中,由于中气不足,脾胃虚寒,肝郁气滞,血瘀络滞,湿热阻滞者亦不少见,故要全面分析,辨证论治,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著名中医专家、北京北医三院上地门诊部(你好名老中医堂)特约出诊专家徐振盛教授,以他从医60年的丰富经验,结合8个病例来介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治方法的谈话内容: 胃阴不足型宜益胃养阴法: 胃为后天之本,仓廪之官,水谷之海。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而胃气的强弱又与胃阴密切相关,当胃阴充足,胃才能得以顺降,能化生水谷,并游溢精气输津液。若胃阴不足,临床上可见纳呆不化,胃脘痞满,嘈杂不舒,如烧灼感;饥饿而不欲食,食则胃脘胀满,甚则作痛;津不上承则口干舌燥,液不下施则大便燥结;阴虚内热则心烦少寐,手足心热,舌

跟师李可大师之心得

跟师李可老心得(此文难得,可为学李可经验之入门资料) 广东省中医院雒晓东 体会一:六经赅万病之理 《伤寒论》六经体系是疾病共性规律的概括,以六经生理为基础,阐释其病理变化,不单是外感,实可以统万病。 《金匮》则以疾病的特殊性即该病的个性特点来研究辨治疾病。 二者虽均属辨证论治范畴,或均以辨证论治精神来论治疾病,但明伤寒六经之理,可达万病皆通之境界,可以内通于六经(脏腑经络气化),外应于六气,万病皆在掌握之中,而可以一禺三反之。而金匮则重在一病一理,明于此而难例于彼,停留在经验之水平。 故愿大家以伤寒六经为经(核心),以杂病论治为纬,融会贯通,成一家之体。 体会二:论辨阴阳之纲领 一、辨五脏之阳亏阳衰要点 肾―――畏寒肢冷 脾―――食少便溏 肝―――疲乏倦怠 肺―――气短声低 心―――心慌面白 二、辨阴阳之总体要点(舌脉神气声色便) 阳阴 舌舌红苔黄干燥舌淡苔白滑润 脉脉大有力脉弱无力 神有无(但欲寐) 气亢奋疲乏 声高亢低弱 色红赤青白 二便尿赤便干便溏尿清 三、坎离卦解 离卦寓心,真阴寓于中 坎卦寓肾,元阳潜于内 二者互为其根 人体合而观之,一阴一阳而已;更以阴阳凝聚而观之,一团元气而已。 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 体会三:郑氏理法特点 一、理论上: 沿袭内经伤寒之学术思想, 特重阳气――元阳、真气。 气化六经――乃伤寒一部之真机! 二、诊断辨证上: 首辨阴阳!

重辨六经! 万病总在阴阳之中! 三、论治上: “但扶真阳,内外二邪皆能治” “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 治疗上但求回阳,扶阳,救阳… 四、用药上: 承袭仲景六经用药特点, 简方重剂,大辛大热, 四逆、理中类,重用附、姜、桂, 遵六经以治万病,绝不拘于伤寒。 体会四:伤寒论――立法垂方之作 气化二字,乃伤寒书一部之真机! 伤寒者,邪伤太阳寒水之经也,非独为风寒所伤立论,邪犯太阳寒水之界,诸邪皆寒也,故太阳赅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皆有恶寒也;表阳被郁,太阳不开也。故有一分恶寒,即有一分表证。邪犯太阳,与太阳寒水合化,寒水者,太阳之本也,客多从主,故诸邪皆寒也。 治之以开腠疏表,因势利导之,以从太阳之开,麻桂峻剂为首选;体弱、气虚、年老诸辈,宜助少阴之阳,少阴者,太阳阳气之根源也,故麻、附、辛为常用之剂,六经一体也,六气一气也! 老父有不助小儿之理乎? 桑菊银翘诸方,轻浅伤风之剂也。 和营卫,疏表寒之力不足矣。乃上窍不利之剂,太阳重证不可与也。即湿热之邪重伤太阳,亦必麻桂荆防与麻附辛之类也。 “今人只知冬月为伤寒,不知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皆有伤寒,只要见得是太阳经证的面目,即是伤寒也。” 体会五:三阴论 少阴是三阴的基础,为坎中一点真阳之所在。也是一身之根基。故三阴阳亏,皆可补少阴;三阴阳衰,终要累及少阴。三阴浊阴寒凝久伏不化者,皆可加用四逆辈。另三阴为三阳之根,三阳不解者,久则入三阴,三阳不振者,即可助三阴之阳,附姜桂是也。 六气之体,六经之体也。太阳气虚,麻附细可也。即可治太少两感证,又可治表虚证。太阴阳亏,理中加四逆,即附子理中可也。厥阴乌梅丸是主方正治,附姜桂俱全也。可增桂治之,厥阴经证,血分寒凝,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附子汤可也。 体会六:治阳气阴血 仲景之论,阳气阴血不分也。阳即是气,血即是阴。附子大辛大热,少阴之阳药。回阳、救阳、扶阳不可缺也,缺则不力。干姜辛热,太阴之阳药,也回阳助阳,从后天以滋先天也。故四逆辈从先后两天着眼,互为资助,以炙甘草和谐之。故能起重疾沉疴,为回阳救逆之正局。白通、通脉、加猪胆汁皆变局也。然回阳救逆,起重疾沉疴,非重剂不可,熟附子100-200g/日,干姜60g,炙甘草60g,以水3000ml煎至600ml,分温再服。格阳者用通脉,戴阳者用白通,格拒不能受药者,以热药冷服或加入童便引之。 阳欲散者,加来复汤敛之。 阴欲脱者,加人参以救之。

李可老中医的综合辨治论总结

李可老中医的综合辨治论总结 (土轴论,痰湿论,水饮论,治血论,消渴论,治皮论,肝肺论,胆胃论,治癌论)1、辨治总歌(治疗肝胆肺胃癌,降降辟入,定开治止) 血热湿毒通风痒 疏补养柔清暖平 疏流清利通活散 敛泻补纳降润肺 气食积痰瘀热胃 癌瘀痰水气结毒 降胃柔肝化膀胱 降心提胸温镇冲 辟秽解毒袪风络 入血搜剔破死血 定风制酸培固本 开冰清浮郁发通 治皮宣发脾不受 止痒理中醒不统 【辨证总歌细解】:(黑体字句细解见下分论) 柔肝:白芍炙甘草 降胃:厚朴枳实 /陈皮砂仁 化膀胱:益智仁乌药/干姜附子 降心:黄连栀子黄柏(交泰) 提胸:柴胡升麻 温镇冲:磁石紫石英龙骨牡蛎 辟秽:藿香佩兰 解毒:银花连翘鸡血藤白花蛇舌草 袪风:秦艽荆芥防风羌活独活 入络:附子川草乌 入血:荆芥穗皂角刺牛蒡子 搜剔:蜈蚣全蝎 破死血:炮甲麝香/生半夏云苓 定风:制首乌白蒺藜 制酸:浙贝母煅牡蛎桑螵蛸煅瓦楞子 培固本:肾四 治皮:玉屏风 宣发:白芷麻黄 脾不受:砂仁三仙 开冰:附子吴茱萸 清浮:元参 郁发:细辛 通:茅根木通/大黄厚朴 止痒:紫苏浮萍蝉蜕地龙

理中:四君 不醒:砂仁白豆蔻 不统:姜炭三仙炭 2、土轴论 【食少病热内,肝尿参三苦,甘归土中胀】 食少呕泻停治病 少腹鼓凸气大陷 病症冲突当从证 热病疾病霹雳攻 内伤热症温敛引 肝炎主湿治从睥 尿毒泻浊必醒睥 参脂启睥麦谷开(红参五灵脂启睥,炒麦谷芽开胃) 三仙藿佩砂化湿 苦寒变通反佐巧 甘寒养阴不碍胃 归补附地引中益(当归补血汤,桂附地黄汤,补中益气引火汤) 火不生土附理潜 木不疏土芪桂芽 土弱湿雍茯泽蔻 中阻理砂半秫米(中焦阻隔,理中汤加砂仁半夏秫米) 胀虚理芪砂忌破(中焦阻隔,下不通,虚胀,理中汤加黄芪砂仁,忌用破气药) 胀实通黄附子辛(中焦阻隔,下不通,实胀,用大黄附子细辛) 5、治血论 (a胃逆热妄行,b睥不统,c肝不藏克睥,d火不归热熏,e火不归兼脾虚,f肾不藏气随脱,g阴损及阳) 逆统藏归虚脱损 凉归逍遥四君姜(a血热十灰散,b归脾汤加三炭,c逍遥散合四君子加炮姜炭) 四君七味引火强(d引火三炭,e四君子合七味地黄汤) 当补参萸龙牡敛(f当归补血汤加红参山萸龙牡) 肾四炭四阿胶粘(g破格救心合当归补血汤加四炭阿胶) 4、消渴论 不升不降元根拔 下寒上热三阴藏 救胃生津理中引 黄皮半芍金六君(黄连陈皮半夏白芍对应降心肺胆胃,金水不藏,用金水六君煎) 引火桂附地黄君(下元不藏-引火桂附地黄汤合四君子) 导龙归海乌梅封(厥阴不敛-乌梅丸合封髓丹) 附理砂半芍萸汤(三阴:运太阴,固少阴,敛厥阴,黄芪,熟地,乌梅白芍主) 5、痰湿论 痰饮半茯五苓汤(痰饮用小半夏加茯苓合五苓散) 咳喘姜辛呕茯赭 有形肺胃痈结肿 肺青石甘瓜阳青(瓜丹桂枝韦茎汤;阳和小青芪萸汤)

老中医李可经验神效处方三十六条

老中医李可经验神效处方三十六条 中医有一句话俗语叫:气为血之帅.气和血地关系是什么?他们绝对不是半斤八两,气血平衡,这个血能不能够在血管里面运行畅通、流动、运转,把营养输送到五脏地各个部位,就靠气在推动它,领导它.假如没有气地领导,气弱了就会出血. 当然这是比较清醒地例子,如果出现大出血,有生命危险了,古人有一个对付地方法 "已亡之血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就是说要赶快恢复阳气地统帅作用,很快就完全止血了,病人就救活了.阴和阳地关系就是气和血地关系. 牙龈出血怎么治?就是给他补气,比如用当归补血汤,只有两样药:黄芪与当归,当归是黄芪地一半. 有一个女大学生,月经期间,她冲了一个冷水澡,吃了一大包冰块,气候特别热,晚上睡觉时候空调开地很大,结果从第二天开始,他就闭经了,月经没有了,停止了.而且肚子很痛,吃很多地止痛药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正好我来广州,她找我来看这个病,我就跟她说,用温经散寒地方法,她很快就好了. 有一位同志问,胆总管结石怎么治疗?这个东西没有现成地办法,这个要看病人本身是偏阴虚还是偏阳虚,是气虚还是其它方面地问题.你要拿药治一下,这个药叫大叶金钱草,每天用克,熬成水喝就可以了;另外用鱼脑石,每天克左右,碾成粉.如果这个病人非常地虚弱,一幅药之内能不能软化,那无疑肯定是阳虚,就把这个偏方加到四逆汤里面去用. 人身上地湿气很重,一到夏天发一些很痒地小包.这个东西湿气很重,一到夏天总是要发一些很痒地小包.到夏天地时候阳气就发,再一个阳气外发地过程,体内积存地那些垃圾,由内向外发这是一个好事,你不要管它,如果你要想治就吃"桂附理中丸".这是一个问题.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夏天能不能用西洋参来代替人参,完全不能.你在任何时候不要吃西洋参,有害无益. 现在治肝炎,开始用清热解毒地方法,一段时间后,各项指标都达到正常,过后又会反弹.因为寒凉伤了病人阳气,将来康复起来更困难.什么是清热解毒?有热毒你才清解.中医课一开始就强调"天人合一"、"辨证论治"地观点.医生要辨证,阴病用阳药,就算不好,也没有大错. 我治多例抑郁症,基本就是四逆汤,逐日加附子量,到一定程度,出一身臭汗,就有说有笑了,这个很奇怪,而且得病地大部分是大学生,家庭比较困难,环境压力比较大.我还计划用这个方子,试用于运动神经元疾病(这是个顽症,这个东西不但外国人治不了,我们也治不了),这个方子加等量制马钱子粉,看看会不会对这个病起到一定地效果. 人地头部啊,是阳气汇聚地地方,所以过去《内经》讲:头为诸阳之汇.阳气

李可老中医治疗脚气四则

李可老中医治疗脚气四则 案一: 高文兆,60岁,城关粮站会计,1976年8月8日诊。肥人湿胜气虚,脚气10年不愈。时轻时重,每夏必犯。刻诊,双脚肿烂,脓水淋漓,不能步履。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如枣,痒痛夜不能寐。脉滑数而右寸极弱,知为气虚湿热下流: 生芪45克,忍冬藤、芙蓉叶、生苡仁、苦参、地肤子各30克,苍术15克,黄柏、川牛膝、通草、猪苓、甘草各10克,防己、生槟榔各12克,木瓜15克, 内服3剂,药渣浓煎一盆,化入生白矾、雄黄各20克,趁热熏洗双脚,杀菌敛疮止痒,3剂而愈,追访3年未犯。案二: 长女李芹,16岁,1979年12月17日初诊。脚气3年,今冬脚冻成疮。近3日感染肿烂,脓水淋漓,红肿惞痛,不能步履。予清湿热解毒: 生苡仁45克,苍术、黄柏、川牛膝各12克,忍冬藤、芙蓉叶各30克,公英、地丁各20克,白蔹、车前子、甘草各12克,生姜5片,枣10枚以护胃气。 12月20日二诊:药进3剂,肿烂减而未愈。足背青紫,膝以下冰冷,右寸沉细。予益气温经和营: 生芪45克,当归30克,桂枝12克,赤芍15丸,吴茱萸

10克,炙草、桃仁、红花、通草、细辛各10克,生苡仁45克,白蔹12克,鲜生姜20克,大枣10枚。 12月24日三诊:肿烂结痂,脚膝温,色红活,原力去白蔹再服3剂善后。 文革以后,余之家境困顿,求饱已属不易,故尔'藜藿之体气血穷',未病正气先虚。初诊未念及此,见病治病,徒以清热解毒为能事,损伤中气,出现寒化、虚化。二诊下病治上,又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温经而治冻疮,重加生芪之益气生肌化腐,在下之疮疡立愈。吾女之冻疮,自此之后又历10冬,再未犯过。案三: 政协赵雄飞之女国英,20岁。1977年6月5日,脚气感染,双脚肿烂,腹胀气喘,昼夜剧痛,嚎哭不止,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如枣。脉沉滑数,舌红苔黄腻,此属湿热化毒入血,有攻心之虞。忍冬藤90克,生苡仁45克,苍术15克,紫苏、泽泻、枳壳、独活、胡连、木香、黄柏、川牛膝、甘草各10克,木瓜15克,生槟榔12克,防已12克,通草6克,杉木屑120克(煎汤代水煎药兼外洗)。 服此方后,喘、痛、痒均退,脚肿未消,脉变右寸沉微,关上滑数。已是中气下陷,湿热下注,当下病治上,予五苓散加生芪45克,柴胡、升麻各10克,2剂后多年痼疾得愈,追访10年未犯。案四: 二轻局李新林之妻妹,27岁,患脚气6年,每年夏季必发,

附1 2014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名单

2014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 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 北京市(5人) 王文友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 张志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王应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黄丽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高才达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 天津市(5人) 马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志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吴炳忠天津市红桥区中医医院 武连仲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洪义天津市河东区中医医院 河北省(6人) 韩志河邯郸市中医院 张士舜石家庄市中医院 李淑荣秦皇岛市中医医院 刘玉洁唐山市中医医院 刘启泉河北省中医院 高慧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西省(6人)

薛秦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高继宁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宋明锁山西省中医院 文洪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梁瑞敏山西省中医院 贾跃进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自治区(3人) 琪格其图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 米子良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赵震生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 辽宁省(8人) 田素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三院白凤鸣辽宁省阜蒙县蒙医医院肖瑞崇沈阳市中医院 黄恩申沈阳市骨科医院 白长川大连市中医医院 杨世勇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李敬林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秀云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省(5人) 赵继福长春市中医院 刘大同吉林省人民医院 赵树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陈向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吴铁白城中医院 黑龙江省(6人) 卢芳哈尔滨市中医医院 侯丽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隋淑梅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李维民佳木斯市中医医院 孙远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上海市(5人) 石仰山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 李鼎上海中医药大学 俞瑾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陈以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朱培庭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江苏省(8人) 孟景春南京中医药大学 周福贻江苏省中医院 张继泽江苏省中医院 赵化南连云港市中医院 李乃庚盐城市中医院 谢兆丰姜堰市中医院 曾学文盐城市中医院

李可到古中医的路上

到古中医的路上——李可专访 时间:2010-12-31 11:59:54 来源:南风窗作者: 《南风窗》(以下简称《南》):许多病人称呼您“救命先生”,还有人说您是“当代张仲景”。现在人们对中医的态度非常极端,要么是庸医,要么是神医。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李可(以下简称李):救过一些人是事实,但“当代张仲景”的称号绝不是我们这种凡夫可当的。我本是一介山野村夫,成天和农民滚在一起,特殊的环境使我所学甚杂,内、外、儿、妇、五官、皮肤各科均有涉猎。 所谓庸医,其实就是现在学院派的中医离开现代手段不会看病,不懂得望闻问切,连省级中医院的病床前也吊满了输液瓶,这些人能叫中医吗?一家大型中医院的院长请我去他那里,我说如果你办一个纯粹的中医院,我这把老骨头就交给你,结果他不敢吱声了。 至于说神医,那是因为人们不了解中医。擅治急症是中医学固有的传统,历代不乏“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高手,时下世人皆视中医为“慢郎中”,这是中医的奇耻大辱。 《南》:您是怎么学习中医的? 李:60年代,我最早在民国左季云的《伤寒论类方汇参》里看到四逆汤能治27种病,受到启发,30年后才知道,左是引用清末火神派始祖郑钦安的观点。后读民初实验系统医学派创始人彭子益的遗著,从此入医圣张仲景之门,奠定了“肾气与中气”为人生命之两本的认识,牢记:生死关头,救阳为急。 《南》:彭子益的书当时并没有正式出版,您是怎么接触到的? 李:1967年,一位中医朋友也被批斗,他被抓之前交给我4本麻纸的小册子,我后来才知道,这就是《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的4篇。他告诉我这是中医的根基,有朝一日一定要争取出版。我连夜把书看完后,用一堆尿布和婴儿襁褓裹着它藏起来,结果第二天我就进了看守所,所幸搜家时没被发现。后来直到1994年灵石大拆迁,收拾老房子时才又找到。当时那种状态下,人的学习能力和理解力反而更强,一夜所读,受益匪浅啊。 《南》:您又是怎么发现中药剂量这一关键之秘的? 李:1962年,我32岁时治疗一个老年心衰妇女,每剂药用45克附子。当时家属已经在准备后事,媳妇不懂得,把3副药一起煮了,在3个小时里一勺一勺都给婆婆灌了下去,结果当天晚上老太太就醒过来了,第二天儿子跑来要求再抓几副。此前,我用9克、18克、30克附子的病人都没有救过来,30克的可以多活一段时间。这次误打误撞,使我意识到剂量问题是疗效的关键。从此遍查医书,看到宋朝就有人怀疑过经方的剂量问题,写过《普济本世方》《伤寒九十论》的许叔微,著有《本草衍义》的寇宗爽,都曾探讨过。伤寒论的方子为啥后人用起来没效,就是因为剂量不够。 此前因为没有掌握剂量,有6个人没能救回来。从那以后,经我手治疗的心衰、肺衰、肾衰病人,没有死过一例。 1981年,汉代度量衡器的考古发现,修正了古今方剂的换算标准,完全验证了我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剂量正与仲景原方用量相符。 《南》:您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经常要使用附子,您不担心这味药的毒性吗?近年关于中药中毒的说法也有很多。 李:我在灵石县人民医院工作期间,因为病人太多,身体实在吃不消,心脏出了问题,从房颤转成室颤,心跳260次/分。我躺在心电图室里,把药方告诉徒弟,他煎好药我喝下去就睡着了,醒来心跳已经正常了。这次中风,也是按照仲景小续命汤之方意。我开给自己的附子用量,恐怕会让许多人大跌眼镜了。 我平生用附子超过5吨,经治病人过万,人服已用,未见一例中毒反应。附子乃纯阳之品,其毒性正是救命的仙丹。仲景原方中,炙甘草正可克制其毒。 中药中毒事件,多是病人不经中医辨证诊治,盲目按西医思路服用中药所致,是对中医无知

老中医李可经验神效处方三十六条

老中医李可经验神效处方三十六条 1 中医有一句话俗语叫:气为血之帅。气和血的关系是什么?他们绝对不是半斤八两,气血平衡,这个血能不能够在血管里面运行畅通、流动、运转,把营养输送到五脏的各个部位,就靠气在推动它,领导它。假如没有气的领导,气弱了就会出血。 2 当然这是比较清醒的例子,如果出现大出血,有生命危险了,古人有一个对付的方法 "已亡之血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就是说要赶快恢复阳气的统帅作用,很快就完全止血了,病人就救活了。阴和阳的关系就是气和血的关系。 3 牙龈出血怎么治?就是给他补气,比如用当归补血汤,只有两样药:黄芪与当归,当归是黄芪的一半。 4 有一个女大学生,月经期间,她冲了一个冷水澡,吃了一大包冰块,气候特别热,晚上睡觉时候空调开的很大,结果从第二天开始,他就闭经了,月经没有了,停止了。而且肚子很痛,吃很多的止痛药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正好我来广州,她找我来看这个病,我就跟她说,用温经散寒的方法,她很快就好了。 5 有一位同志问,胆总管结石怎么治疗?这个东西没有现成的办法,这个要看病人本身是偏阴虚还是偏阳虚,是气虚还是其它方面的问题。你要拿药治一下,这个药叫大叶金钱草,每天用120克,熬成水喝就可以了;另外用鱼脑石,每天6克左右,碾成粉。如果这个病人非常的虚弱,一幅药之内能不能软化,那无疑肯定是阳虚,就把这个偏方加到四逆汤里面去用。 6 人身上的湿气很重,一到夏天发一些很痒的小包。这个东西湿气很重,一到夏天总是要发一些很痒的小包。到夏天的时候阳气就发,再一个阳气外发的过程,体内积存的那些垃圾,由内向外发这是一个好事,你不要管它,如果你要想治就吃"桂附理中丸"。这是一个问题。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夏天能不能用西洋参来代替人参,完全不能。你在任何时候不要吃西洋参,有害无益。 7 现在治肝炎,开始用清热解毒的方法,一段时间后,各项指标都达到正常,过后又会反弹。因为寒凉伤了病人阳气,将来康复起来更困难。什么是清热解毒?有热毒你才清解。中医课一开始就强调"天人合一"、"辨证论治"的观点。医生要辨证,阴病用阳药,就算不好,也没有大错。 8 我治100多例抑郁症,基本就是四逆汤,逐日加附子量,到一定程度,出一身臭汗,就有说有笑了,这个很奇怪,而且得病的大部分是大学生,家庭比较困难,环境压力比较大。我还计划用这个方子,试用于运动神经元疾病(这是个顽症,这个东西不但外国人治不了,我们也治不了),这个方子加等量制马钱子粉,看看会不会对这个病起到一定的效果。 9 人的头部啊,是阳气汇聚的地方,所以过去《内经》讲:头为诸阳之汇。阳

名老中医讲座、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第一、二期

名老中医讲座、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第一、二期部份下载链接 一期: mms://61.175.198.183/视频点播/名老中医讲座/李学铭教授IGA肾病论治讲座/1.wmv mms://61.175.198.183/视频点播/名老中医讲座/鲁贤昌教授中医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讲座/1.wmv 名老中医讲座、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第一、二期部份下载链接 一期 mms://61.175.198.183/视频点播/名老中医讲座/李学铭教授IGA肾病论治讲座/1.wmv mms://61.175.198.183/视频点播/名老中医讲座/鲁贤昌教授中医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讲座/1.wmv mms://61.175.198.183/视频点播/名老中医讲座/盛玉凤教授不孕不育的治疗讲座/1.wmv mms://61.175.198.183/视频点播/名老中医讲座/徐志瑛冬病夏治/1.wmv 晁恩祥: mms://61.175.198.183/视频点播/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第一期/晁恩祥/1、肿痿病的研究与辨识2、哮病的证治体会一/1.wmv mms://61.175.198.183/视频点播/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第一期/晁恩祥/1、肿痿病的研究与辨识2、哮病的证治体会二/1.wmv 邓铁涛 mms://61.175.198.183/视频点播/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第一期/邓铁涛/强肌健力饮胶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理论和临床与药理一/1.wmv mms://61.175.198.183/视频点播/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第一期/邓铁涛/强肌健力饮胶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理论和临床与药理二/1.wmv 何任 mms://61.175.198.183/视频点播/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第一期/何任/脾胃与肿瘤

李可讲座:中医养生

李可讲座:中医养生(文稿) 李可谈中医养生(杜少辉整理) 时间:2007年6月2日下午3点 地点:深圳市图书馆五楼报告厅“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 主持人:欢迎各位光临我们“大讲堂”,先按照惯例请把手机打到无声状态。 观众朋友你们好,欢迎光临深圳文化的讲堂,我是主持人陈晗。一说到中医,我们就会想到中草药,针灸按摩。想到在得了一些疑难杂症就去找中医慢慢去调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用中医的手段去养生呢?我们今天非常荣幸请到中医专家李可先生,为我们讲述中医养生,大家掌声有请。 来看一下李先生的简历:汉族,山西灵石人,生于1930,毕业于西北医专文学部,逆境学医,经全省统考获中医大专学历,曾任灵石县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医药研究特邀编委,香港中医药报医学顾问,全国民间医药学术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特邀研究员,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46年,崇尚仲景学说,擅长熔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自创方剂二十八首,对各科疑难杂症有独到的救治经验,是山西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专家之一,欢迎您李先生。听说李老师这两天的身体不是很舒服,但坚持给我们讲座,非常感谢您。看您的简历里面,一开始是学文学的,后来怎么转到学中医上了?您当时是怎么去从事中医的呢? 李可:中医我是自学的。当时有这么一个特殊的环境,也有这么一个机遇。 主持人:听说您是对重症的,我网上看资料说一般讲中医都是慢郎中么,中医是慢慢调理,但是您对这种疑难杂症的治疗速度是比较快的,而且用的药剂也非常重,是吗? 李可:其实中医在古代一直是擅长治重疑急症的,说中医是慢郎中是一种误解。 主持人:是误解啊。那接下来有请热烈的掌声欢迎李先生讲今天的主题“中医的养生”。(掌声……) 李可:我是在2000年的时候开始来南方,第一次是参加仲景学说研讨会,打那以后每年都来三、四次。其中包括广州、广西的南宁还有好些其他地方。到现在基本上就是七年,基本上每年都来南方。但是我来南方以后,看过的病人大概有一千多人。这个里头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如果从中医的六淫来分类就是风、寒、暑、湿、燥、火,那么我所看的病人阳虚寒湿证的十之有八九,而阴虚火热证的百不见一二,一例都没有遇到过。南方气候特别热,一般人讲,有夏无冬,这么酷热的气候,人们在这样的一个气候竟然没有一个得火证、热斑点,或者阴虚证,这个事情让我非常惊诧,不理解。 所以从2000年开始,我就注意观察南方朋友们的生活习惯。就开始寻找(这些病证)根源,在我的观察当中发现:第一个问题就是普遍大家都使用空调,空调是一个现代科学的一个发明,若说它的利和弊,我看弊多于利。因为这个,造成了很多人为的空调病。有以下这种表

全国著名中医专家

陈健民,男,汉族,上海市人,生于1941年8月。现任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中医科教授。196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医疗系本科,同年分配到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为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工作至今。现任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医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肿瘤杂志》编委。曾任上海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教学秘书、上海医学辩证法学会理事、上海市静安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7年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研究班指导老师。 柴松岩 国家级中医妇科专家。 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导师。 现任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陈淑长 国家级周围血管病中医治疗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 卫生部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脉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陈彤云 国家级中医皮肤科、中医美容专家。 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导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高益民 国家级中医药评价专家。 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科研课题《北京中医发展史略研究》首席科学家,中国卫生部药品评审委员会(1、2、3届)委员,国家药典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胡熙明 国家级中医药专家。 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季绍良 国家级中医诊断学专家。 博士生导师,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药品审评专家、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李可老中医在首届扶阳论坛上的演讲

李可老中医在首届扶阳论坛上的演讲 演讲题目:治未病?! ——兼论扶阳的运用问题 昨天是冬至节,我的身体出现了一些特殊变化,所以没有跟大家一块儿,很对不起! 关于这次治未病的问题,大家谈得很多。总的来讲,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对待生命与疾病的战略观点,因为世界上一切的疾病的产生,首先是人体本气致病。而无病先防,有病早治,是中医对待疾病的战略手段!内经预防为主的思想在世界医学文献上最早出现,是独一无二的,这个光辉思想,现在和将来永远要指导人类的生命活动。 西方医学界在本世纪初提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医学难题,他们经过100年的奋斗,没有成功,基本失败了。十大医学难题大致有这么几个大类:心脏器质性病变,癌症,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一系列症状),肺结核,糖尿病系列病症,免疫缺陷病,血液病,慢性肾衰,运动神经元疾病,艾滋病!面对这十大医学难题,有些西医对我说“你们空谈什么治未病,就像遮羞布,一个挡箭牌,我们束手无策的疾病,你们也没有什么高招。”当然这都是一些属朋友的。我就对他们说,我说“同志你们错了,因为你们不懂中医三千年的历史,现在所说的十大医学难题,并不是现在才有,而是自古有之,早在张仲景的时代、孙思邈的时代,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难题,已经做了比较好的解决,这个距今2000年左右。”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的传承发生了断层。宝贵的医学遗产没有能够继承下来,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医处在四面围剿的困境中,为了寻找出路,最早选择了中西会通,拿我们民族的东西、拿东方的东西向西方靠拢!然后进一步搞科学化、现代化,最后结果只能是自我毁灭。这些情况大家可以说是有目共睹。这就不必细说了。 那么中医复兴的路在什么地方?我说不是现代,而是2000年前的古代,不是西方,

李可老中医秘方

李可470张汤药处方用药规律分析 李可是我国独树一帜的老中医,自学成才,长年奔走在缺医少药的贫困山区,因其自学成才,以致少一些院校派中医的规矩束缚;因其长年奔走于缺医少药的山区,故更少一些西药的干扰,更多一些鲜活的经验。李老擅用温阳峻药救治危重和疑难病症,在方药用量上为最接近仲景的一代宗师。我们对其2006~2007年收集的470张处方进行了用药规律分析,或可供同道借鉴。 1.选方问题 由于条件所限,我们选方多是连续1~2个月,然后有所间断,然后再连续1~2 个月。故我们选方具有连续性和间断性。因为我们的用药规律分析当中主要包括用药频率和用药剂量分析两个部分,为了反映李老的一般用药经验,我们去掉了儿童的用药方剂,另外也去掉了丸散膏丹的特殊剂型的处方。但其他选方均没有经过刻意筛选。因此,笔者认为选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2.用药频率分析 表一:频率超过50%的处方用药(N=470;剂量单位为克) 药名频数频率% 平均数最小值最大值合并频率% 1. 附子 374 79 81.44 9 300 乌附84.32 2. 乌头 25 5.32 26 10 30 3. 炙草 348 78 70.1 7 200 4. 干姜 256 54 66.9 10 100 姜91.68 5. 生姜 155 33 48.8 5 125 6. 姜炭 22 4.68 36.6 5 90 7. 肉桂 169 36 9.65 1 60 桂56.00 8. 桂枝 97 20 44.9 9 120 9. 晒参 207 44.04 30 4.5 90 参75.11 10. 红参 129 27.45 36.1 10 100 11. 党参 17 3.62 75 30 120 表二:频率在20~49%的处方用药(N=470) 药名频数频率% 平均数最小值最大值常用量 1.细辛 182 38.72 43.62 9 75 45 2.大枣 157 3 3.40 18.2 4枚 30枚 12枚 3.白术 150 31.90 7 4.27 20 125 45 4.麻黄 117 24.68 10.59 3 80 15-45 5.茯苓 114 24.25 44.2 10 120 45 6.北芪 112 23.83 165 18 500 120 7.生半夏 110 23.46 49.6 20 75 45 表三:频率在10~19%的处方用药(N=470) 药名频数频率% 平均数最小值最大值常用量 1.灵脂 89 18.94 31.70 3.3 100 2.当归 81 17.23 35.74 6 50 3.牡蛎 78 16.59 30.70 10 45 4.肾四味 77 16.38 29.40 9 100 30 5.龙骨 76 1 6.47 30.13 10 45

著名中医养生专家杜杰慧

中医养生专家杜杰慧 杜杰慧,现坐诊北京蓝海国际整形美容中心?[1](北京蓝海中医院),知名健管家,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医疗系,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养生保健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医古籍出版社编审。多年从事中医养颜、养生及传统文化与古籍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多次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国家医药管理局及省级科技成果奖。她在中医养生美容研究中率先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美容法”,倡导健康、完善、充满活力的自然美,为此受邀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及各地方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作为嘉宾主持向群众讲授有关中医美容的科普知识,还在美国纽约《电视周刊》杂志特设的《中医美容信箱》里向海外华人传播有关自然美容的方法。自出版第一部著作《保健与防癌食疗》到最新出版的《中国农历养生法》,已有20余种作品问世。2009年被中国中医科学院聘任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养生保健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 作品介绍 20余年来,杜杰慧一直从事中医科研及古籍文献的研究、整理工作,特别是在养生、食疗、美容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出版著作有《传世藏书·医部》、《中华传统养生秘典》、《中国农历养生法》、《中国草本养颜法》、《中华医疗保健全书》、《中国医疗气功丛书》等。主要作品 《保健与防癌食疗》、《传世藏书·医部》、《中华传统养生秘典》、《中国农历养生法》、《中国草本养颜法》、《中华医疗保健全书》《中国医疗气功丛书千家妙功续》、《美颜与减肥自然疗法》、《男女病秘验良方》、《万应经验良方》、《男子性功能障碍治疗大全》、《百病气功与食饵自疗》、《家庭保健食疗菜谱》、《中国医疗气功丛书》。 编辑本段《中国本草养颜法》介绍 图书内容简介 ??杜杰慧 中医对养颜方法的研究和使用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中医药学就为中华民族的爱美天性提供了天然保障。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人民和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自然养颜经验,发明了许多具有美容作用的方法,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我国特有风格的中医美容疗法,但受历史环境的制约,多数美容方法被持有人视为至宝秘而不传,正如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所言:“面脂手膏,衣香澡豆,仕人贵胜,皆是所要。然今之医门,极为秘惜,不许子弟泄露一法,至于父子之间,亦不传示。” 本书将传世医书及皇宫贵族曾用过的秘方整理公布,以飨爱美的东方丽人,让亘古不变的中国美发扬光大!但养颜如同养生,需要多重保护,从头到脚要美丽,由里到外更要健康!多一些五脏六腑、经络排毒的中医养生知识,知一点情志气血、趋吉避邪的中医养颜方法,是自然美容的精髓所在,也是本书的特色所在。让这本中国式自然养颜百科全书、东方美丽女性的养颜真经带给你:红唇皓齿、吐纳留香、耳泽目明、鼻健翼光、悦容红颜、“发”现美丽、纤手玉足、亭亭而立!

中医名家李可的四逆汤

2009-11-05 | 中医名家李可的四逆汤 标签:保健 那天,看到了关于中医名家李可四逆汤的方剂,查来给大家一阅:四逆汤是用来排除体内寒邪的。寒邪排除了,才能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才谈得上养生。所以,并不存在“养生的“四逆汤,只有”排病“的四逆汤,也就是说,四逆汤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来”养生“的。李可先生推荐大家服用四逆汤,是看到大多数现代人寒邪入少阴,病得不轻,而发了慈悲心。四逆汤没有“大剂”、”小剂“之分,按照《伤寒论》的标准剂量,是:炙甘草30克,干姜25克,生附子5-10克(或炮附子20-30克),六碗水,用小火煎1-1.5小时,煎成2碗,一天内服完。平时就可以按这个剂量服用。但是,这是药汤,不是菜汤,可“常常”服,不可“久久"服。也就是说,可以隔三差五地服一两剂,但绝不能误以为这是”养生汤“,而天天喝,一喝就是大半年。 【主治】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踡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或太阳病误汗亡阳 〖功用〗回阳救逆。 〖病机〗

寒邪入里伤及肾阳,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能温煦生化五脏六腑─→周身虚寒,恶寒踡卧。 清阳实四肢,阳气不得温养─→四肢厥冷 肾阳虚不能温煦脾阳,“釜底无薪”,故其消化吸收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失职,清阳不升,浊阴 不降─→呕吐不渴,腹痛下利。 阳气者“精则养神”,阳气充实,精神才能旺盛,今阳虚,神失所养─→神衰欲寐 阳虚脉气鼓动乏力─→脉沉细而微,舌苔而滑。为太阳病误汗亡阳。【方解】 君附子──大辛大热,温肾壮阳,祛寒救逆。┐ ├助阳散寒 臣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助阳通脉。┘ ┌固护阴液,缓姜、附的燥烈之性。 │ 佐使炙甘草┤制附子毒性。 │ └伍干姜温健脾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