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工艺画历史背景及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老北京工艺——景泰蓝景泰蓝,学术上正式名称是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附在铜胎或是青铜胎上,烧制而成的瑰丽多彩的工艺美术品,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元朝。
因其是在中国明朝景泰年间兴盛起来,因此命名为景泰珐琅或是景泰琅。
后来又因多用宝石蓝、孔雀蓝色釉作为底衬色,而且“琅”的发音近似“蓝”,最后演变成“景泰蓝”这个名字。
后来这个名字广泛的包括所有的铜胎掐丝珐琅。
精美的景泰蓝制品必须是色彩润泽鲜明,胎骨厚重坚实,掏丝整齐匀称以及镀金灿烂光亮。
景泰蓝的釉料非常多种,不过最常用的还是天蓝(淡蓝色)、宝蓝(青金石色)、红(鸡血色)、浅绿(草绿色)、深绿(菜玉色,有半透明感)、白(车渠色)、葡萄紫(有玻璃质感的紫晶色)、紫红(玫瑰色)、翠蓝(介于天蓝和宝蓝之间,色泽亮丽)这几种颜色。
北京景泰蓝以典雅雄浑的造型、繁富的纹样、清丽庄重的色彩著称,给人以圆润坚实、细腻工整、金碧辉煌、繁花似锦的艺术感受,成为驰名世界的传统手工艺品。
景泰蓝工艺的艺术特点可用形、纹、色、光四字来概括。
一件精美的景泰蓝器皿,首先要有良好的造型,这取决于制胎;还要有优美的装饰花纹,这决定于掐丝;华丽的色彩决定于蓝料的配制;辉煌的光泽完成于打磨和镀金。
所以,它是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是最具北京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景泰蓝诞生于皇宫,是皇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皇宫大殿的主要陈设,亦是镇殿之宝。
紫禁城金銮宝殿、或者是国子监辟雍宫、颐和园排云殿,等等,在这些帝王尊属的殿堂,景泰蓝的宝石般的光芒总是令人赞叹。
史料记载: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年夜饭,只有乾隆皇帝的餐具是景泰蓝,底下全部用瓷器。
可见景泰蓝在中国历史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由于景泰蓝的历史意义及工艺,2006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值得鉴赏、收藏、送礼的最佳艺术品珍品。
何谓景泰蓝?景泰蓝是如何起源的?景泰蓝在各个朝代有何特点?景泰蓝的制作工艺为何?景泰蓝和七宝烧有何区别?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7年第5期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细薄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然后再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所使用的珐琅釉又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旧时的景泰蓝艺术品是专供皇宫贵族享用,它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在昔日的皇室圣地紫禁城、皇家园林颐和园里,我们还可以看到那时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景泰蓝艺术珍品。
铜胎、掐丝、珐琅,三个名词道破这类器物的基本属性,自元代起延传至今,赫赫然跨越六百余年光阴。
直到大清伊始之时,清官造办处档案中方始第一次出现对它的书面称呼:“景泰蓝”。
景泰蓝是如何起源的?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考古界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
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诞生于中国唐代:另一种说法是掐丝珐琅工艺起源于公元前12世纪,曾盛行于欧洲和西亚的部分帝国。
公元13世纪时元代忽必烈西征,掐丝珐琅工艺才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人中国,最初是先在中国云南一带流行,后来传到京城,并迅速得到了历代帝王宫廷的喜爱。
但也有为学术界公认的一点,那就是明代宣德年问是中国景泰蓝工艺大放异彩的时期,景泰年间更是继承了宣德时期景泰蓝的制作工艺优点,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最终达到辉煌阶段。
景泰蓝在各个朝代有何特点?景泰蓝初盛于元末明初。
元代的景泰蓝制品风格粗犷,线条流畅,整体上十分大气,但受工艺水平所限,砂眼较多,颜色也比较单一,主要以蓝色为主。
明景泰年间,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
器物的胎大都是以黄铜铸造,胎体厚重,器型多为香炉、花熏、花瓶、杯盏等。
纹饰主要为缠枝纹、折枝莲纹和莲瓣纹。
一个叶片内往往施用三种釉色。
釉料也有了新的突破,器物无一例外地以天蓝色釉、钴蓝色釉或宝石蓝色釉为底色,再用红、白、绿、黄等多彩釉色组成缠枝花卉等纹样。
民国景泰蓝工艺的发展历程民国景泰蓝工艺是中国传统的突出代表,在世界文化领域享有盛名。
景泰蓝工艺源远流长,它始于清朝,盛于民国时期,一直延续到了现代。
这种工艺独具特色,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审美价值,被誉为“东方蓝宝石”。
本文将详细探讨民国景泰蓝工艺的发展历程,包括它的起源、盛行、沉寂和复苏。
一、景泰蓝工艺的起源景泰蓝工艺是一种传统的丝绸织物上采用金银线或铜线织成线框,填充琉璃等矿物质粉末的彩色装饰艺术品。
这种工艺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唐朝时期,已出现了“火衫”(火漆彩色珐琅)等瑰丽的彩绘瓷器。
但是,玻璃的发明和流行才为景泰蓝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景泰蓝的彩色琉璃是由玻璃器皿碾磨而成,与其他材料相比更为坚韧、美丽。
据记载,最早的景泰蓝工艺品出现在明代。
在清代中期,景泰蓝工艺逐渐开始繁荣。
清朝多次举办景泰蓝工艺大展,展出各地名匠的作品,使景泰蓝工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传承,成为在清朝时期的传统工艺之一。
但是,在清朝末期,由于国家政治经济的不稳定,全国经济持续下滑,景泰蓝工艺也面临着难以发展的困境。
二、景泰蓝工艺的盛行随着清朝的结束和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国经济开始逐渐复苏。
在这一时期,景泰蓝工艺重新得到发展。
同时,中华民国政府对手工艺品的保护与发展上予以极大的重视,激发了广大民间艺人的创作热情。
同时,欧美市场对中国手工艺品的需求也刺激了景泰蓝工艺的发展,使它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和传承。
景泰蓝工艺品也成为许多民国时期贵族品味、时尚、奢华生活的象征。
民国时期的景泰蓝工艺作品不仅图案丰富多彩、精巧细腻,而且在工艺上也更加精湛。
这时期的景泰蓝工艺品经常用于国礼和古代宫廷的造型装潢上。
它们以青、白、红、黄、绿等基础色调为主体,再加以金、银、铜线细节勾勒,色彩亮丽、瑰丽非凡,形象生动、美轮美奂。
同时,景泰蓝作品的造型也逐渐从传统的花鸟、山川图书中脱离出来,增加了许多古建筑、工艺品、人物、动物之类的形象,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语言,更具有时代色彩。
景泰蓝器和漆器的工艺发展与文化价值景泰蓝器和漆器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两大代表,它们在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历史背景、工艺发展和文化价值三个方面来探讨景泰蓝器和漆器所代表的文化价值。
一、历史背景景泰蓝器和漆器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但它们的鼎盛期是在明代。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科技、艺术、制造技艺等方面的巅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景泰蓝器和漆器工艺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完善。
所谓景泰蓝器,是指以铜为胎,将五彩琉璃、宝石、玉石等嵌入其中,再进行烧制而成。
景泰蓝器起源于欧洲,在十六世纪传入中国,经过了中国的改良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漆器则是指以木、竹、布、纸等为胎,以漆为涂料,通过刻、雕、画、堆、嵌等多种工艺手段而成。
二、工艺发展景泰蓝器和漆器都有着复杂、精细的制作工艺,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其中,景泰蓝器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铜胎制作、琉璃描涂、灼烧、研磨、架车等环节。
漆器制作则需要经过基础工艺手段——胎制、单胎涂漆、掩彩、刻花、点螺等,以及高级工艺手段——堆晕、嵌饰、贴棉、打捻等。
不同的工艺手段和材料的运用,使得景泰蓝器和漆器呈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景泰蓝器以五彩琉璃为主要材料,色彩缤纷、光泽亮丽,敦厚大气,展现出丰富的宏伟气势和艺术感染力;漆器则以漆为主要材料,色彩鲜明、光泽柔和,造型精致雅致,展现出细腻的工艺和古朴的文化传统。
三、文化价值景泰蓝器和漆器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博大精深,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同时,它们所反映的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历史进程。
景泰蓝器与漆器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技艺传承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中国文化传统的延续性和生命力。
这种传承不仅体现在工艺技能的继承,更深层次的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传承和文化意识的培植。
同时,景泰蓝器和漆器也为我们带来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宗教和智慧等方面的内在精髓。
景泰蓝插丝工艺总结作文
景泰蓝工艺画又称景泰蓝掐丝珐琅画,是一道传统工艺美术品,借鉴了传统景泰蓝工艺品中的掐丝、点蓝技术,在平板媒介上用金属丝镶嵌出各种图型,景泰蓝工艺画用专业釉料点蓝着色,最后将画面做抛光、玻化处理,使成品画面呈现水晶般透明、质感亮丽;也可以处理出磨砂、亚光、沙粒感、立体等多层次画面效果;还可以用无丝的沙画形式制作各种风景、山水等画面。
景泰蓝又名珐琅。
是中国著名的手工艺品。
它起源于元朝,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间,距今有六百年历史。
是皇宫中盛行的高雅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收藏价值和装饰效果。
泰蓝工艺画,丝与釉料的完美结合,才会彰显景泰蓝工艺的高超和华贵,掐丝是重点,丝掐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画的整体效果.粘丝一般过程:
1、选好需要粘丝的线条,用胶水涂上。
2、粘丝首先要捋丝,然后左手用剪刀剪下需要的长度。
3、检查丝的端口是否整齐。
4、右手用镊子镊住丝端口正面的三分之二放在线涂好胶线条的端口上。
泰蓝工艺画在制作方面分为选图、描图、掐丝、点蓝、等几个步骤。
其中选图、描图是前提,掐丝、点蓝是重点,玻化是关键。
金色的丝与各种颜色亮丽釉料结合,形成了色彩饱满、寓意深远的景泰蓝工艺画。
掐丝是整道的工序重点之一,丝掐得好不好,直接
关系到画的整体效果。
景泰蓝的历史工艺景泰蓝的历史工艺一起源久远兴于明清景泰蓝,历史上称为珐琅器,工艺上称为“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著名的传统特种工艺品。
在明朝的景泰年间(1450-1457),这项工艺已经十分成熟,尤其是蓝釉料有了新的突破,像蓝宝石般浓郁的宝蓝,高贵华美,所以,被称为“景泰蓝”。
到现代,虽然景泰蓝的工艺品已是各种色彩具备,但仍然沿用着“景泰蓝”的习惯称谓。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是先用铜作胎,而后用细铜丝轧扁后,以手工制成各种图案,或掐、或焊、或贴在胎体上,再加上五色珐琅釉料,经过烧制、磨光、镀金等多道工序。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既运用了青铜和烧瓷的传统技术,又吸收了传统绘画和雕刻的技法,制作而成的工艺品具有浑厚凝重、富丽典雅的艺术特色。
景泰蓝这种工艺的起源,由于历史文献记载不足,缺少早期有可靠年款的制成品作为断代依据,所以专家学者的看法多有不同,目前尚且难以定论。
目前最集中的说法有两种: 其一,景泰蓝的工艺起源于我国。
早在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剑的剑柄上就已经嵌有珐琅釉料;满城出土的汉代铜壶,壶体上也用珐琅作为装饰;日本正仓院所藏的唐代铜镜,镜背面的花纹上就涂饰着各色珐琅。
中国金属工艺中,珐琅的运用历史悠久,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工艺制作没有得到继续的发展,直到明代,才迎来了它的繁荣时期。
其二,景泰蓝工艺在我国的出现始于元朝。
忽必烈西征时,这种工艺从西亚的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首先在云南一代流行,以后受到京城人的喜爱,得以传入中原。
据《新增格古要论·古窑器论·大食窑》记载:“大食窑出于大食国。
以铜作身,用药烧成五色花者,与佛郎嵌相似。
尝见香炉、花瓶、盒子、盏子之类,但在妇人闺阁之中用,非士大夫文房清玩。
世又谓之鬼国窑,今云南人在京多作酒盏,俗称曰鬼国嵌,内府作者,温润可爱。
”我国古代的工匠们很快地掌握了“大食窑”的制作技艺,并结合我国本土的传统工艺技法,几经改良,制作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崭新的金属胎掐丝珐琅器——景泰蓝。
中国传统景泰蓝蓝色世界的艺术奇迹景泰蓝是中国传统的瓷器装饰工艺,以其深邃、鲜艳的蓝色而闻名于世。
它是一种集绘画、雕刻、瓷器制作等多种技艺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深入探索中国传统景泰蓝的发展历程、工艺特点和文化价值,以及它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
一、发展历程景泰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明代的景德镇成为中国瓷器的制造中心,而景泰蓝就在这个时期诞生了。
最初,景泰蓝只被用于装饰陶瓷器物,随后逐渐发展成独立的艺术形式。
清代乾隆时期,景泰蓝工艺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宫廷和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艺术品之一。
现如今,景泰蓝已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二、工艺特点景泰蓝的工艺特点在于其独特的蓝色和精细的工艺。
蓝色是景泰蓝最显著的特点,其使用的蓝釉色料来源于矿石,经过研磨和烧制后形成深蓝色。
景泰蓝技艺包括线描、涂彩、烧制等,制作过程繁琐而复杂。
制作景泰蓝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他们需要将线描和涂彩的工艺巧妙地结合起来,经过多次烧制,方能完成一件精美的作品。
制作的主要步骤包括:铺底釉、线描、填色、烧制等。
景泰蓝作品有着细腻、光洁的表面,并且富有层次感。
作品中的图案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文化价值景泰蓝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其中的图案和色彩传递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景泰蓝作品常常以鸟、花、鱼等图案为主题,这些图案寓意着吉祥和美好的寓意,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景泰蓝作品还常常出现在宫廷和寺庙的装饰中,体现了其崇高的地位和文化价值。
四、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景泰蓝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对世界艺术史的影响不可低估。
它的蓝色和精细的工艺深受西方艺术家的喜爱和借鉴,对欧洲的陶瓷工艺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些景泰蓝作品也被西方博物馆收藏,并成为世界艺术界的宝贵财富。
在国际间的交流中,景泰蓝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文化使者,架起了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彩嵌⼯艺简介景泰蓝⼜名珐琅,是中国有名的⼿⼯艺品,它起源于元朝京都,盛⾏于明朝景泰年间(1450-1456),历史悠久,因其釉料颜⾊以蓝⾊(孔雀蓝和宝⽯蓝)为主,故称景泰蓝。
彩嵌⼯艺画,⼜称景泰蓝⼯艺画、⾦丝彩沙画、珐琅画、⾦丝彩釉画、⾦丝沙画、彩沙画等,。
是近10年逐渐流⾏的⼯艺画种,它是在借鉴了传统的景泰蓝(珐琅)⼯艺中的掐丝、点蓝等⼯序的技术上⽽创新的⼀种景泰蓝平⾯画,它与传统的景泰蓝制作⽅法相⽐,不⽤制胚、不需烧制和打磨,省了很多⼯序。
同时画⾯保持了⾦丝镶嵌、图案⾊彩丰富、产品档次⾼、纯⼿⼯制作等⼯艺特⾊。
具有极⾼的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纪念价值、深受⼴⼤⼈民群众的喜爱。
⽬前出现的彩嵌⼯艺画制作⼯艺技术,总体上可以归类为:初级彩嵌⼯艺画制作技术、⾼级彩嵌⼯艺画制作技术、延伸型彩嵌⼯艺画制作技术等3⼤类!1、初级制作技术:选图,描图⽅法、掐丝⼿法、基本填⾊⽅法,初级底板的选⽤,油画⼑填⾊的⼿法,画⾯平整的⽅法。
上好颜⾊的画,⼤多是不覆膜⽽直接装裱卡纸、玻璃和画框来作为成品出售。
2、中级制作技术:包括⾼质量板材的选⽤、图纸的制作、彩沙胶⽔的配制,粘丝上⾊采⽤点蓝的⼿法及上⾊注意事项,制作出来精致作品可以销售。
3、⾼级制作技术:系统学习全⾯的、成熟的彩嵌⼯艺画制作技术,包括以下内容:1、优质板材的选⽤和如何避免普通板材变形,即使做好的画出现了变形,我们也可以巧妙、轻松地将其恢复平整的⽅法。
2、粘丝⽅法:除常规粘丝⽅法外,更传授如何在特殊材质上粘丝⽽不留下胶⽔痕迹的技术。
另传授快速、批量掐丝的特殊⼯艺,⼀个图形可以⼀次性掐出很多个⼀模⼀样的丝线来,⼤⼤提⾼掐丝的速度,完全是⽤纯⼿⼯的⽅法,成本⼏乎为零!3、上⾊⽅法:着重传授使⽤点蓝管和配套⼩⼯具的使⽤⽅法,不使⽤铲⼦上⾊,如何做出丰富、⾃然的过渡⾊彩,不⽤摇晃、震动的⽅法如何做出⾮常平整的画⾯来。
4、⽆丝画的制作技术:不⽤掐丝,只使⽤沙料即可做出⼈物、风景、花鸟等多种画⾯,可以做出油画般的景泰蓝⽆丝沙画,熟练掌握初级、中级制作⽔平以上者,⽅可学习该项技术,⽅法⼈⼈都可100%掌握!5、⽆框景泰蓝画制作技术:不⽤画框装裱,制作出可以直接悬挂的⽆框景泰蓝画技术。
景泰蓝的介绍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中国传统珐琅工艺中的一种。
它起源于元代,
经过明代的发展和繁荣,成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
景泰蓝工艺的主要特点是将金属器表面与珐琅胎进行结合,通过高温烧制使二者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工艺美术品。
景泰蓝工艺的制作过程十分繁琐,包括制胎、配色、胎作、掐丝、填釉、烧制
等多个环节。
首先,工匠需要制作出铜胎,然后在胎体上进行精细的绘画和掐丝工艺,这需要工匠们具备高超的技艺和耐心。
接着,将珐琅釉填入掐丝的空隙中,再次经过高温烧制,让珐琅与胎体形成一体。
最后,进行抛光等后续工艺,使景泰蓝作品呈现出璀璨夺目的色泽。
景泰蓝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工艺美术品,在历史上得到了许多帝王贵族的青睐。
它不仅可以作为日常器皿使用,还常被作为宫廷礼器,展现出雍容华贵的气质。
而如今,景泰蓝已经走出宫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装饰品,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喜爱。
景泰蓝以其独特的工艺技巧和绚丽的色彩,成为了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
它
既传承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又融入了现代设计的元素,展现出了别样的魅力。
在当代,景泰蓝工艺正不断创新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景泰蓝作为中国传统珐琅工艺中的一种,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
韵味,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它不仅是一种工艺品,更是一种艺术品,通过它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希望景泰蓝工艺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为世人所喜爱和珍视。
清代景泰蓝器的技艺传承与文化灵感景泰蓝器,一种源于明代、于清代达到巅峰的釉里红装饰工艺,以精湛的技艺和华美的艺术效果而闻名于世。
它的制作经历了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经由不同时期的匠人手中的传承和发扬,不断与时代的进步和文化的融合而展现出不一样的面貌。
今天,我们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寻清代景泰蓝器的技艺传承与文化灵感。
一、景泰蓝器的历史背景清代是景泰蓝器迎来蓬勃发展的时期。
它的制作流程是真空注蜡、造型烧制、银镀、釉里红装饰四道工序构成,制作过程繁琐、技艺难度极高。
在工艺技术上,由于银膜与釉层之间的无氧质膜相连,使其具有特定的朦胧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艺术效果。
而在文化传承方面,它所蕴含的“青花与釉里红合一”的禅宗思想,也成为后世文化艺术的一种独特的灵感来源。
二、景泰蓝器的制作工艺传承景泰蓝器的制作是一个需要由熟练的工匠进行的手工过程。
从萌芽时期开始,特别注重原材料的选择,并且需要精细的制作工具,才能完成精美的作品。
多年来,景泰蓝器匠人对制作工艺进行了善意创新和改良,深入研究了各种工艺细节和烧制效果,使景泰蓝器的制作工艺更为完善,技术更为精湛。
在清代,制作工艺得到进一步提升,特别在造型烧制、银镀和釉里红装饰等领域,都有所创新和完善,使景泰蓝器独具匠心的艺术魅力得到全面的展现。
三、景泰蓝器的文化灵感景泰蓝器的文化灵感来源很广泛,包括典故、神话、文学和宗教等等。
从制作上来看,景泰蓝器在表现自然景象、人物塑造、器型设计、色彩运用等方面,具有浓厚的文化特征。
比如,在器型方面,景泰蓝器不断借鉴宫廷文化、文人雅士和神话传说等元素,从而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色彩运用上,景泰蓝器运用红、黄、蓝、绿等明亮而鲜艳的颜色和黑、灰等低调而典雅的色彩,创造出独特的美学效果,展现清代美学理念和审美趣味。
四、继承与创新:景泰蓝器发展的趋势景泰蓝器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其传承和发展的趋势朝着多样化、创新化和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现代景泰蓝手工艺挂画的市场分析景泰蓝(cloisonne)工艺制品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它集特殊绘画和精湛的手工艺于一身。
早在元朝就开始制作,在明朝景泰年间(1450~1457)盛行。
制作艺术主要是在在陶瓷和金属物件表面镶衬图案。
当时在器形、纹饰、色彩等方面都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平,所以后代以景泰蓝命名。
古代多用皇家御用,民间遗存稀少。
古代景泰蓝精品,经过铸胎、掐丝、点蓝、烧制等多道工序协同配合、精工细作,凝聚了造型、绘画、雕刻、镶嵌等多种技艺之精华。
景泰蓝是一门综合的手工艺术。
现代景泰蓝画制作工艺流程是通过描图、粘金属丝、上色、上膜而成。
它的主要原料是胶合板(或者PVC板、钢化玻璃、合成石膏板、)、镀膜铝丝、彩釉料(烧陶瓷用的,还有用高仿釉、彩砂的)、白乳胶、万能胶、树脂漆制造成的纯手工工艺品挂画。
覆膜方式亦有几种,分光膜、亚光膜,隐形膜等。
以及其他粘接和覆膜的工艺制作的方式也有。
可谓五花八门。
但是都离不开粘金属丝和粘砂粉以及封砂的基础制画工艺方式。
该工艺画是秉承传统景泰蓝基本制画原理,用金属丝作为画的主要线条,用天然彩砂石粉填充着色的一种天然环保型工艺画。
其发源地是北京。
发明人韩汝渭1983 年在北京研制,独家命名为“彩嵌工艺画”,将景泰蓝风格的画面第一次用现代材料展现于平面。
收藏一件上等品质的景泰蓝画,其精美绝伦,让人看着高贵,有档次,古朴,明快,色彩鲜明,立体感强,有很强的艺术感。
巧夺天工,即承秉了传统艺术,又体现了现代工艺和制作手法,叫你爱不释手,久看不厌。
其精品加工极费时间,其价值和普通作品相差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上等品质的景泰蓝现代工艺画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1、景泰蓝平面画的现代起源景泰蓝手工艺壁画1983 年发明人韩汝渭在传统景泰蓝的工艺基础上在北京研制的现代景泰蓝手工艺平面画。
著名工美大师张同禄完善发明并发扬光大。
2002年以来开始较多的流传到南方。
此画以中国各地民族人物、仕女、花鸟走兽、树木山水、佛像、脸谱等作为题材。
捡漏国之瑰宝明清景泰蓝景泰蓝在元朝末年由阿拉伯传入中国。
因盛行于明代景泰年间、并以宝石蓝、孔雀蓝为主色调而得名,它有青铜器的气势,有丝绸织锦繁华的色彩,有瓷器一般明亮润泽的质感。
作为宫廷艺术,景泰蓝是明清宫中高贵的装饰艺术品,为皇家所垄断。
经过600年的发展,景泰蓝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章,被誉为中华国粹。
从广义上说,明代至今一直在生产的景泰蓝,其精品都可以纳入收藏范围。
不过,明代至清早期的景泰蓝存量极其稀少,很难在交易市场见到,且价格高昂,因而有“找不着的‘明重器’,惹不起的‘清三代’”的说法。
而现代的景泰蓝多采用化学彩料(古代多为天然矿石),批量化生产且工艺质量龙鱼混杂,收藏价值高的藏品并不多。
因而狭义上的景泰蓝收藏,其对象多指清晚期和民国时期以手工制作且工艺程序复杂的景泰蓝。
这时的景泰蓝制作成本高昂,制作精湛。
是很有收藏空间的。
景泰蓝浑厚,绚丽,具有富丽堂皇的气派,非常适合于贵族阶层的审美情趣,至明代景泰年间广泛流传,并以蓝色为珍,故名。
嗣后的帝王均在宫中设立专门烧造机构,遂使景泰蓝声名大振。
根据其沿革和不同的艺术风格特点,景泰蓝的制作大致分成四个阶段。
清朝,景泰蓝的发展有了崭新变化,颜色追求艳丽,纹饰复杂,图案喜庆吉祥,题材丰富,广泛用于宫殿的摆放与实用器皿的制作,这时期也同时出现了画珐琅这个品种。
比如博物馆内展示的乾隆款画珐琅缠枝花卉万寿无疆盘,但看其他景泰蓝作品,其色彩纹饰图案,都非常符合清皇帝的审美要求,同时这些也是是严格规定只有皇家才能使用,只有很少量的景泰蓝制品用于封赏二品或是以上大员和对于宗教高僧及其庙宇供奉之用。
景泰蓝的全称叫“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特种工艺品,用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上捏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五彩珐琅点填在花纹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这种工艺被称之为“铜胎掐丝珐琅”。
那么,为什么我们叫它景泰蓝呢?因为该器物在明朝景泰年间制作得最为精美,故称“景泰蓝”。
景泰蓝工艺画的历史背景及特点
“景泰蓝”名字的由来,是由于这种产品在明代景泰年间(1450—1456年)生产得较多,同时由于产品的花纹基色多用“月蓝”(淡蓝色)、“宝蓝”(深且发亮的蓝色),因此得名,它隶属于珐琅器之一。
景泰蓝在历史上是国宝级的重器,曾经比玉石珠宝都贵重,是京城工艺美术的奇葩,也是与玉雕、牙雕、花丝镶嵌、金漆镶嵌、雕漆、内画、漆画齐名的工艺美术“燕京八绝”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在景泰蓝工艺技术上不短改良和创新,由此产生了景泰蓝工艺画的诞生。
景泰蓝工艺画是一种高档的装饰画,采用镶嵌工艺,纯手工制作而成,画面平整光滑、颜色亮丽、栩栩如生,显示出景泰蓝工艺画的古朴、典雅、华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是一种高档家居装饰及馈赠亲友的最佳良品。
景泰蓝工艺画的特点:
1、颜色丰富自然:彩嵌工艺画的色彩大多是由自然界中各种颜色的石料本身的色彩构成,色泽柔和、自然、真实、原始,色泽的自然运用是该画的独到之处!
2、画面不褪色:经过技术处理,该画几十年、上百年也不会褪色、年久画面也不显陈旧。
3、画面平整光亮:经过特殊处理后,画面表面如同玻璃一样光滑平整。
4、结实不易碎:根据规格大小,画芯的厚度一般在三毫米到几厘米之间,彩石和金属丝有机合成在一起有足够的硬度,画芯不会断裂也不可能出现断裂的现象。
5、不怕水不怕潮湿:画芯是直接装在画框中制成成品画的,不需要装裱玻璃,独特的材质使得画芯不怕水,不怕潮湿,非常适合洗浴中心、浴池、家庭浴室等特殊场合装饰。
6、纯手工制作:前后六道工序,每一处都需手工操作,无法用机械代替,所以做工精细,产品精致。
7、视觉效果好:流畅的金属丝线条,粗犷的彩石颗粒(或粉末),自然丰富的颜色,配上各种图案,每幅画都使人驻足观望,引人注目,具有非常好的视觉效果。
8、产品高档:独特的材质、丰富的画面、精致的手工做工,使得彩嵌工艺画成为一种高档的装饰艺术品,与其他材质的装饰画形成鲜明的对比,有着独有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