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 染症状改善及总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646.53 KB
- 文档页数:6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贾涛贾涛,,颜倩颜倩,,刘禹湖北省公安县中医医院儿科,湖北公安 434300摘要 目的 探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患儿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湖北省公安县中医医院临床接诊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
比较两组患儿的炎性因子水平、症状消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研究组症状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研究组治疗效果(97.77%)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0,P <0.05)。
结论 临床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能改善患儿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缩短恢复时间。
关键词 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炎症因子;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 R 725 文献标志码 A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3.09.12.27Efficacy of Heat Granules in Children with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d Its Effects on Inflammatory FactorsJIA Tao, YAN Qian, LIU Yu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Gong'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ong'an, Hubei Province, 4343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d the effect of Qingheat granules on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childre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21 to December 2022, 90 children with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dmit⁃ted to Gong'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Hubei Province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Xiaoer Chiqiao Qingre Granules.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symptom regression tim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rapeutic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symptom regression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the study group (4.44%)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4.44%),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study group (97.77%)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0.0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7.200, P <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use of children in the treatment of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s effective, which can improve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children, reduce the risk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shorten the recovery time.Key words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Xiaoer Chiqiao Qingre Granules; Inflammatory factors; Therapeutic effect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该病症主要影响鼻腔、喉咙、喉头、支气管等器官,通常由病毒引起,* 中西医结合研究 *收稿日期:2023-10-03;修回日期:2023-10-23作者简介:贾涛(1984-),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治疗。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4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
按照患儿入院时间的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
给予对照组患儿服用施保利通片;给予研究组患儿服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天,判断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达到97.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01,P=0.002)。
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使用。
【关键词】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疗效【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07-0208-02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疾病。
该病是因为患者的喉部、咽、鼻等位置被病毒感染而导致的,病原体多数是病毒,主要以肢体接触和飞沫为介质进行传播。
主要表现为流涕、喷嚏、咳嗽、头痛,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1-2]。
目前对该病治疗使用西药较少,主要使用中成药。
中医认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属风热型证候,大多数会引起小儿脾胃不适[3]。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该病的疗效。
研究过程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4例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
所以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疾病诊断与治疗》[4]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表现为发热、头身痛、恶寒无汗、烦躁口渴、舌红、苔黄厚等风热型证候。
按照患儿入院时间的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34例。
在对照组患儿中,年龄(6个月~5岁)(3.4±1.1)岁;病程(2~6)(3.2±1.3)d,入院平均体温(38.24±0.43)℃。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我院诊治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中医证候评分。
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热、鼻塞、咳嗽、咽痛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可快速减轻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在临床实践中,通常用于治疗疾病的症状和原因,并可与常规治疗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疗效。
本品可用于治疗患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在本研究中,本药治疗患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体现在临床症状、炎症因子水平和中医综合评分的改善,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 2020 年1月-2020 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
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5.14±0.35)岁。
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 10个月~9岁,平均年龄(5.23±0.71)岁。
两组年龄及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参与研究;②体温均>37.6℃。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者;②下呼吸道感染、支原体感染;③患者资料不完整。
1.2方法对照组给予患儿头孢克肟干混悬剂口服,2 次/天,1.5 mg/kg,体温小于38.5 ℃时予物理降温,体温≥38.5 ℃给予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治疗,3 岁以下1.4ml,4~7岁1.9ml,8岁患儿2.7ml,每隔3h可重复用药 1 次,每天不超过3次,共 3 天。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吴小巍【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aoerchiqiaoqingre granule in the treatment children with pediatric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Methods 160 cases of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was used about routine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was used about Xiaoerchiqiaoqingre granule treatment, to 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the time of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ment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Xiaoerchiqiaoqingre gran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has ideal effects.%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
方法随机将16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理想。
呼吸道感染应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讨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自2015年7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39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进行治疗。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但是观察组情况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有效率9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0%。
结论:采用小儿豉翘颗粒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可以有效的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加速其恢复。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疗效观察上呼吸道感染又称为感冒,是儿科中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为病毒感染,在发病时,患儿会出现鼻塞、流涕、头痛、发热、咳嗽、哭闹不安、食欲下降、睡眠质量下降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全身症状,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如何合理有效的进行治疗,是控制患儿临床症状的关键所在,临床中治疗该疾病的药物选择较多,控制小儿感冒症状以及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是保障患儿健康的重要因素[1],因此为了研究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特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39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5年7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39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研究,所有患儿的临床症状均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流涕、咽痛等,排除患有其他呼吸疾病的患儿,所有病例均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2],所有患儿的家长均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根据治疗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99例,男109例,女90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0.8±5.2)岁,病程2~6d,平均病程(1.3±0.6)d,对照组199例,男108例,女91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0.9±5.4)岁,病程2~7d,平均病程(1.4±0.7),经比较,两组患,儿在年龄、病程及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
方法随机于我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选取6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红蓝小球法列入两组,即实验组(n=30,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和参照组(n=30,小儿白贝止咳糖浆)。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相较于实验组,参照组治疗后的咽红肿痛、体温、咳嗽恢复时间均明显更长(P<0.05)。
相较于实验组,参照组治疗后的NLR明显更小;且TNF-α、CRP明显更大(P<0.05)。
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理想,迅速缓解各个临床指征,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上呼吸道感染系一种炎症性疾病,病毒感染为主要致病因[1]。
儿童确诊此病后,常出现咳嗽、发热等表现,严重者还会累及邻近组织、器官,加重病情。
目前,抗生素类药物是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虽能缓解临床指征,但难以彻底治愈病情。
引起疾病反复发作,对患儿生活、学习均造成不利影响,远期疗效不佳。
中医理论中,上呼吸道感染属于“伤风感冒”的范畴,易因食滞引起吐泻。
有研究显示[2],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可用于治疗小儿风热感冒夹滞证,能发挥清热导滞、疏风解表的效果,取得满意疗效。
本文旨在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于我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选取6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符合《实用儿科疾病诊断与治疗》[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
依据红蓝小球法列入两组,即实验组、参照组各30例。
实验组中,年龄:5个月-10岁,平均(4.93±1.16)岁。
男17例,女13例。
参照组中,年龄:6个月-9岁,平均(5.06±1.24)岁。
男16例,女14例。
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意义(P>0.05),可对比。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小儿常见综合性疾病,主要发病位置位于鼻、鼻咽以及咽部,包含急性咽炎、鼻炎和扁桃体炎等疾病。
相关研究表明[1],该病主要致病因素为病毒感染,病发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厌食、咳嗽、咽喉肿痛以及鼻塞等并发症,甚至累及喉、肺、口腔、气管和支气管等,给患儿带来严重不适感,影响其生活质量,危及患儿身心健康。
必须采用有效治疗方式控制病情,消退各项临床症状。
氨酚黄那敏颗粒作为以往治疗中常用药物,可明显缓解患儿病情,但对病情控制作用有限,难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有关研人员表明,在此基础别上增加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进行治疗,可提升对患儿病情控制效果[2]。
本次研究重点分析对上呼吸道感染小儿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的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收治的62例上呼吸道感染小儿为治疗观察对象,设置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均为31例,两组中患儿男女比例分别为19:12和18:13,年龄分别为6个月~8岁和6个月~9岁,平均年龄分别为(5.42±1.03)岁和(5.21±1.14)岁,病程时间均为为1~5d ,平均病程分别为(2.03±0.37)d 和(2.05±0.41)d 。
对两组患儿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P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诊断符合《儿科学》相关诊断标准;②腋下温度≥37.5℃;③症状符合《中医儿科学》有关诊断标准;④临床资料完整;⑤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⑥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下呼吸道感染;②支原体感染;③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疾病;④持续发热时间超过24h ;⑤严重过敏体质。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儿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生产厂家:华润三九(北京)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2051;产品规格:6g ×10袋]治疗。
用法用量:根据患儿年龄确定,6个月~1岁,每次1/3袋;1~3岁,0.5袋/次;4~6岁,1袋/次;7岁以上,2袋/次,3次/d ,温水冲服。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6-09-07T14:41:58.15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0期作者:闵兰[导读] 因此能够有效消除患儿存在的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发热与咳嗽等症状,极大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闵兰(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新疆阿克苏 843000)【摘要】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和利巴韦林颗粒;对照组100例给予小儿利巴韦林颗粒,均每日三次,疗程3~5d,比较两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情况及病程。
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及病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1)。
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较好【关键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0-0055-02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病毒感染居多,感染时易出现发热、咳嗽、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同时可能伴有呕吐、厌食、腹胀、腹痛、腹泻等现象,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用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在疏风清热的同时兼具消食导滞功效,有利于感冒症状快速消失。
现将我院儿科门诊2016年1月~2016年3月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200例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其中男75例,女25例;年龄6个月~12y平均4.60y;肛温37.1~38℃30例,38.1~39℃38例,>39℃32例;扁桃体充血肿大I度42例,Ⅱ度32例Ⅲ度26例;发病时间1~4d平均2.56d。
对照组100例,男75例,女25例;年龄6个月~12y平均4.63y;肛温37.1~38℃38例,38.1~39℃40例,>39℃22例;扁桃体充血肿大I度33例,Ⅱ度50例,111度17例;发病时间l~4d平均2.49 d。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
方法:以我院从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收诊的118例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价值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疗效有差异,(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治疗的满意度分别为83.05%和52.54%,有差异,(P<0.05)。
结论: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患儿的身体指标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疗效比较好,患者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比较高,这些护理措施具备较高的推广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从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收诊的118例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价值进行分析。
对照组患者59例,男患者30例,女患者29例,年龄为(4.88±1.44)岁,体重为(18.99±2.97)kg,发病、入院时间为(16.78±5.91)小时,最高体温为(38.99±0.91)摄氏度,热程为(4.33±1.27)小时。
观察组患者59例,男患者27例,女患者32例,年龄为(5.01±1.66)岁,体重为(19.72±3.78)kg,发病、入院时间为(16.89±5.01)小时,最高体温为(38.50±0.72)摄氏度,热程为(4.15±1.31)小时,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具有较高的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取措施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进行治疗:(1)督促患者按时按量的服药,根据患者的年龄调整给药方式,若是患者的体温渐渐恢复正常,咳嗽、流涕等症状有所缓解,病人血常规指标渐渐恢复正常,说明有效果,若是病人的体温正常、咳嗽、流鼻涕症状虽有缓解,但是血常规指标并未打达到标准要求,需要进行用药调整[1]。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9, 9(4), 519-523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9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19.94079Xiao’ehiqiaoqingre Granule in the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Viral Infection of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Symptoms and the Total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Jieliang LinDepartment of Paediatrics, Shanghai Jiangong Hospital, ShanghaiReceived: Apr. 7th, 2019; accepted: Apr. 19th, 2019; published: Apr. 26th, 2019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qing hot granule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viral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d its total curative effect. Methods: From March 2016 to May 2017, 86 cases of children with viral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ere divided into thecontrol group (n = 43, Esberitox N Tablets) and the study group (N = 43, Xiao’ehiqiaoqingre gra-nule treatment); the symptom improvement and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 In the study group, the symptoms of fever, sore throat and cough were all shorter than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0 and 4.65%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χ2= 2.047, P > 0.05). The total score of TCM syn-drome was also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 = 8.996, P < 0.05); total efficiency was 95.35%,higher than 79.10% of the control group (χ2= 5.107, P < 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viral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by the use of the treatment of qing hot granule in children’s black bean,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children, to alleviate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of children, getting more ideal clinical effect.Keywords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Xiao’ehiqiaoqingre Granule, Symptom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改善及总疗效观察林洁靓上海建工医院儿科,上海林洁靓收稿日期:2019年4月7日;录用日期:2019年4月19日;发布日期:2019年4月26日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应用于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改善效果及总疗效。
方法:从2016年3月~2017年5月进入本院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选86例分为对照组(n = 43,施保利通片治疗)、研究组(n = 43,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观察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儿退热以及咽痛、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4.65%,比较无显著差异(χ2= 2.047, P > 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 = 8.996, P <0.05),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9.10% (χ2 = 5.107, P < 0.05)。
结论:选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使患儿临床症状更快改善,减轻患儿机体炎症反应,获得更理想临床效果。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症状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上呼吸道感染为儿科临床治疗中一种常见病,致病因素较多,其中细菌或病毒感染为最主要原因。
患病后,患儿症状治疗表现为打喷嚏、流涕、鼻阻、咽痛等,多数患儿体温均有明显升高[1]。
如未能及时给予患儿有效治疗,随着病情的加重可引发一系列不良结局,对患儿健康及生长发育均产生严重影响。
目前,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方式主要为口服抗病毒药物,但较长时间使用该类药物容易产生耐药,且可引发较多不良反应,不利于患儿康复[2]。
因此有必要加强研究,探寻该病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本研究探讨给予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做如下报告。
2. 资料与方法2.1. 一般资料选择86例在2016年3月~2017年5月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病毒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象。
按随机数字法将纳入患儿分为研究组(n = 43)、对照组(n = 43)。
研究组患儿性别:男童25例,女童18例;年龄:7个月~7岁,平均(4.3 ± 1.1)岁;病程:1~5 d,平均(2.3 ± 0.4) d;体温:最低为38.0℃,最高为39.7℃,平均(38.9 ± 0.8)℃。
对照组患儿性别:男童26例,女童17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4.2 ± 1.5)岁;病程:1~6 d,平均(2.4 ± 0.2) d;体温:最低为38.1℃,最高为39.5℃,平均(38.8 ± 0.6)℃。
在纳入患儿基础资料对比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患儿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科学》中小儿病毒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3];②家属知情研究目的,林洁靓自愿让患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无研究选用药物过敏史。
排除标准:①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原因为非病毒感染;②伴有肝、心、肾等重要脏器病变;③存在下呼吸道感染;④发热持续时间超过24 h。
2.3. 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患儿施保利通片(德国夏菩天然药物制药公司生产,注册证号:Z20160007)治疗。
药物使用方法:每日早、中、晚吞服或含服,剂量为婴儿每次1片;6岁以下每次1至2片;7至12岁每次2片。
给予研究组患儿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济川药业生产,商品名:同贝,国药准字:Z20123090)治疗。
药物使用方法:用温开水冲服3次/d,以患儿年龄为依据选择合理剂量。
7~9岁患儿服药剂量为4~5 g/次,4~6岁剂量为3~4 g/次,1~3岁剂量为2~3 g/次,6个月~1岁剂量为1~2 g/次。
给予两组患儿相应治疗3 d 后,观察患儿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总体效果。
2.4. 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2.4.1. 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观察并记录患儿开始退热、完全退热时间以及咽痛、咳嗽、腹泻消失时间。
第1次服药后体温下降0.5℃所用时间为开始退热时间,第1次给药后体温下降至正常水平,且24 h内未再次升高时间为完全退热时间;观察患儿不可反应发生情况。
2.4.2. 中医证候积分评价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积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2.4.3. 总疗效评估[4]痊愈:服药24 h内患儿体温下降至正常水平,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且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程度为≥ 95%;显效:患儿临床体征、症状均有显著改善,体温在服药后48 h内下降至正常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程度为≥ 70%;有效:体温在服药后72 h内下降至正常水平,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程度≥ 30%;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
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2.5. 统计学方法数据通过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正态分布计量数据以“x± s”表示,计数数据以百分率表示,相互对比分别行t检验、χ2检验。
以P < 0.05表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3.1. 组间临床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对比研究组患儿开始、完全退热平均时间及咳嗽、腹泻、咽痛消失平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5);治疗间接,2组均无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4.65%)患儿出现轻度肠道不适症状,停药后自行消失,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05),详情见表1。
3.2. 组间中医证候总积分及总疗效对比2组治疗前平均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t = 0.013, P > 0.05)。
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为(11.15 ± 3.11)分,低于对照组的(19.64 ± 5.35)分,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9.10% (P < 0.05),见表2。
林洁靓Table 1. 2 groups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adverse reactions表1. 2组临床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情况开始退热完全退热咳嗽消失腹泻消失咽痛消失恶心腹痛总发生率对照组43 21.4 ± 3.5 24.3 ± 4.7 6.8 ± 1.3 3.6 ± 1.4 4.5 ± 0.6 1 (2.3) 1 (2.3) 4.65% 研究组43 5.4 ± 3.5 9.2 ± 3.3 5.5 ± 1.0 2.1 ± 1.1 3.0 ± 0.3 0 (0) 0 (0) 0t,χ2值- 21.196 17.241 5.197 5.524 14.662 2.047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152 Table 2. Comparison of total scores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TCM syndromes in 2 groups表2. 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及临床疗效比较组别时间中医证候总积分(分,x±s)临床疗效[n (%)]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对照组(n = 43) 治疗前39.79 ± 6.73 8(18.60)16(37.21)10(23.26)9(20.93) 79.10% 治疗后19.64 ± 5.35研究组(n = 43) 治疗前39.77 ± 6.79 14(32.56)21(48.84)6(13.95)2(4.65) 95.35% 治疗后11.15 ± 3.11t,χ2值- 8.996 5.107P值- 0.000 0.023注:t、P为治疗后组间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