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年来土地质量变化的概略判断

中国近年来土地质量变化的概略判断

中国近年来土地质量变化的概略判断
中国近年来土地质量变化的概略判断

中国近年来土地质量变化的概略判断

陈百明1,宋 伟1,唐秀美1,2

【摘 要】摘要:研究目的:了解和整体判断中国近年来土地质量变化态势。研究方法:依据全国农用地(耕地)分等成果中的自然等评价成果,采用自然等别赋值的替代方法,并辅以中国主要耕作土壤类型区土壤肥力等级变化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1)大规模生态退耕退掉了大量低等劣质耕地,其数量远大于同期建设用地占用的优质耕地;(2)土地整理提高了部分耕地的质量,农业耕作改良措施总体上提高了土壤肥力,使全国耕地总体质量略有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研究结论:在强调保护耕地面积的同时,应更重视提高耕地质量,保障生产能力,建立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保育、提升的完整体系。

【期刊名称】中国土地科学

【年(卷),期】2010(024)005

【总页数】5

【关键词】土地质量;变化;判断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口增加与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土地退化,土地质量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1-4],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已成为21世纪土地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重点。1995年世界银行、FAO、UNDP和UNEP共同发起建立了土地质量指标体系[5](Land Quality Indicators,LQI),围绕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的建立,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 土地质量及其变化的涵义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把土地质量定义为“以一种特定方式影响特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综合土地特性”,并提出土地质量属性概念,认为土地质量属性不是一个特定值,而是基于特定土地功能和土地利用的某种限制因素[6]。土地特性是土地可度量或可评估的属性,各种相互作用的土地特性构成了土地综合属性,这类综合属性就是土地质量。土地质量表征土地维持或发挥其功能的内在属性,不能直接度量,只有综合分析通过直接测定的土地属性才能间接评估。所以土地质量研究需要针对土地的具体功能与类型,确定特定土地性质和土地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全面认识土地质量[7]。本文使用的“土地质量”即为上述涵义。作为研究对象的“土地”质量在本文中界定为“农用地(耕地)”质量,所谓农用地(耕地)质量变化,主要是根据两个或几个时间点(时间段)土地质量的评价结果开展对比,得出是下降还是改善的判断及与此相关的依据。

近年来关于中国土地质量变化的说法很多,经常见诸于报端的是“土地退化严重”、“土地质量下降”等。由于已开展的土地质量评价工作绝大多数没有形成全国尺度的系列数据或数据现势性已不强,特别是缺乏两个或几个时间点(时间段)土地质量可供对比的评价结果,所以支持“土地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