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范本
- 格式:docx
- 大小:18.64 KB
- 文档页数:3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8.29•【字号】津政发[2006]76号•【施行日期】2006.08.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津政发(2006)76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为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4号),推动天津社区建设再上新水平,现就我市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一)加强社区建设是加快城市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基层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区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全面加强社区建设,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进入追求更高水平、更加协调发展的新阶段,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目标正在加紧实施。
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全面推进社区建设,使之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同步,这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天津建设国际港口城市的必然选择。
(二)加强社区建设是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的客观需要。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是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标志。
加强社区建设,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和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新风尚,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提高天津城市文化品位具有重要作用。
(三)加强社区建设是服务群众的重要途径。
社区与居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使社区服务个性化、多样化和人性化,这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续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指示,实施好教育部"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工程",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特制定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树立〃大教育观",把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举措,把教育数字化作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倍增器〃,聚焦关键单元和重点群体,点线面结合、近中远统筹,推动各种教育类型、资源、要素多元结合,调动社会上一切可利用的学习资源,打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环节,完善政府统筹、教育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重点任务基于学习型社会建设愿景,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育人本质,围绕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和人群,统筹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以服务学习者终身学习为中心的纵向推进与以城市为节点、城乡T本的横向推进相结合,按照”广泛征集、培育为主、重在建设、成果推广〃的思路,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彳王务。
(-)加强新时代学习型城市建设各地要以促进人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将学习型城市建设深度融入城市发展,汇聚各级各类教育、文化、科技等学习资源,依托开放大学(含广播电视大学)、职业院校、社区教育机构等,构建资源融通与共建共享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资源整合与共享开放。
推进各类教育融通发展,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开展市民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研究试点。
增强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加强对在职职工、再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各类群体的职业培训和学习服务。
高质量推进全民阅读。
创建泛在多元、智能化、体验式的学习场景,营造开放共享的学习环境。
龙源期刊网 《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作者: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第03期入选理由《意见》是近年来我国多部门联合印发的第一个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对于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科学文明生活消费方式、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主要内容《意见》提出到2020年,社区教育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内容形式更加丰富,教育资源融通共享,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居民参与率和满意度显著提高,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实现全国开展社区教育的县(市、区)全覆盖。
明确进一步发展社区教育的五个方面任务,一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网络,明确社区教育机构职责定位,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共同体建设,加强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建设。
二是整合社区教育资源。
开放共享学校资源,统筹共享社区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三是丰富内容和形式。
丰富社区教育内容,创新社区教育形式,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
四是提高服务重点人群的能力。
大力发展老年教育。
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广泛开展各类教育培训,重视农村居民的教育培训。
五是提升社区教育内涵。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专业化水平。
针对职业院校,《意见》提出各省、市(地)可依托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职业院校以及社区科普学校等设立社区教育指导机构,统筹指导本区域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
充分发挥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学校、科普学校在农村社区教育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
重点面向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鼓励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开设社区教育相关专业,鼓励引导相关专业毕业生从事社区教育工作。
2023社区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精选9篇)2023社区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精选篇1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教育服务进社区活动,将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三结合、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现根据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_,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切实履行教育职能,把教育向社会延伸,把课堂向社区延伸,进一步向社会开放教育,倡导教师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突出服务主题,切实服务社区群众、学生,彰显教育为民服务宗旨,提升社区居民整体素质,构建学习型社区,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社区学校组织机构为加强教育服务进社区活动,建立校长负责制、分管领导具体抓,政教处、团委、教务处落实的工作机制。
建立社区、学校定期联系制度,共同研究制订活动计划,落实责任分工,明确活动内容和完成时间,共同推进各项活动有序开展。
校长:z教务主任:z教师:z三、主要工作(一)助学进社区利用我校优秀的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成立党员教师社区服务站,组织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名特优教师定期深入社区,采取名师坐堂助学的方式,专题讲座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在寒暑假和周末免费为学生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辅导学生学习学科知识,为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提供帮助。
党员教师社区服务站的建设做到“四确定、四统一”,“四确定”,即辅导站地点确定、辅导时间确定、辅导内容确定、辅导教师确定;“四统一”,即活动标识统一、工作章程统一、辅导形式统一、工作流程统一。
(二)党员义工进社区。
校党支部组织党员教师深入社区,了解社情民意,与社区负责人会商共建工作。
党员教师以社区服务站为载体,建立社区学生档案,组织党员教师深入家庭,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交流学生成长情况,针对存在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学校、社区、家庭三方共同努力,构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利用节假日,组织党员教师深入社区,开展便民服务活动,为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舞蹈、棋类、书法等文娱项目指导。
1 / 3
2018年关于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
建设的意见
XX市人民政府
关于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有关部门、单位:
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实施“科教兴密”
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提高全
民素质,构建和谐社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为深入贯彻十八大“完
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精神,进一步落实《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
厅关于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郑政办文【2013】
13号),现就我市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
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为目标,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运行
机制和保障机制,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搭建学习平台。到18年,各类学习型组
织基本形成,全民终身学习活动蓬勃开展,社区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初步形成
资源比较丰富、结构相对合理、形式灵活开放的社区教育办学与服务体系,初步
建成学习型城市。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文化艺术、知识技能、
生活常识等面向全民的教育培训活动。根据不同社区(村)和各类人群的不同特
点,开展针对性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对农民开展科学技术和文化知
识的教育培训;对在职人员开展岗位培训;对转岗、下岗和失业人员开展再就业
培训;对老年人群开展文化、体育、健身培训活动;对弱势人群开展提高生存技
能培训;对青少年学生开展校外素质教育活动;通过各类培训,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提高城镇文明程度,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二)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创新活动载体
2 / 3
充分发掘各单位、乡镇、街道、社区(村)内现有教育资源,通过有效整合,向
社区(村)居民开放。各级各类学校,要最大限度地开放学校教育资源,各有关
部门和单位要积极挖掘内部资源,为辖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和场所;青少年
活动中心、图书馆、老年大学、文化馆、体育场、文化大院、农民书屋等公共设
施要有序开放,为社区(村)群众提供教育活动条件。
各乡镇、各街道、各部门、各单位可以根据实际,积极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
周”活动,推进广场文化、文化大院、文化科技下乡进社区等活动,打造亮点,
培育特色,形成品牌,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三)创建学习型组织,发挥社区教育示范带动作用
积极推动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每年开展学习型乡镇、学习型街道、学习型
机关、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社区(村)、学习型楼院、学习型家庭等学习型组织
创建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
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作用。积极创建国家、省、市社区教育示范项目,开展社区
教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百姓学习之星、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对于评为国家、
省、市社区教育示范项目的单位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开发特色培训项目,
建设一批社区教育特色品牌。
三、保障机制
(一)把社区教育纳入发展规划,加强督导评估
各乡镇、各街道、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发展社区教育纳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社区建设规划以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落实有关职责和分工,(各乡镇、办
事处、各单位职责分工见附件一),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
将社区教育纳入全市教育督导体系,加强督导评估。
(二)建立社区教育领导和管理体制
成立XX市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
室设在市教体局,负责日常工作。成立XX市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负责全市
社区教育的指导、协调、服务和理论研究及有关信息收集发布。各乡镇、街道、
各部门、各单位参照市级机构成立相应的社区教育领导和工作机构,承担相应职
责。
(三)建立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