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英国文学选读--15世纪
- 格式:docx
- 大小:25.13 KB
- 文档页数:5
罗经国《新编英国⽂学选读》(第4版)教材-第8章浪漫主义时期(1798~1832)【圣才出品】第8章浪漫主义时期(1798~1832)8.1 复习笔记Ⅰ. Historical Background(历史背景)(1) The American and French Revolutions(美国⾰命和法国⾰命)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American and French revolutions,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s and democratic movements swept across many European countries. England was no exception.在美国⾰命和法国⾰命的影响下,民族解放运动和民主运动席卷整个欧洲。
英国也不例外。
(2)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业⾰命)It brought great wealth to the rich and worsened working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poor. With the invention of new machines, many skilled workers were replaced by women and children and working hours for young children lasted fourteen to sixteen hours a day.⼯业⾰命使富⼈更富,穷⼈更穷。
随着新的⽣产机器的发明,妇⼥和⼉童渐渐取代了熟练的⼯⼈,为了⽣存,他们每天必须⼯作⼗四到⼗六个⼩时。
Ⅱ. Intellectual Background(学术背景)(1)Rousseau (1712~1778)(卢梭)He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the father of romanticism, and he rejects theworship of reason. He believes that in the really vital problems of life it is much safer to rely on feelings, to follow our instincts and emotions. He preaches that civilized men sho uld “return to nature”, to a primitive state of life.卢梭是浪漫主义之⽗,他反对崇拜理性,他认为对待⽣活中很多⾄关重要的问题最好是靠感觉、直觉、情感,。
第3章乔叟时期(1350~1400)3.1 复习笔记Ⅰ. Historical background(历史背景)Two important historical events happened during the century in which Chaucer lived and their influence can be detected in the writings of Chaucer and Langland. The first was the Hundred Years’ War between England and France, starting from the reign of Edward the Third (1327~1377) and ending during the reign of Henry the Sixth (1421~1471). It was a series of wars fought between the English kings and the French kings for the French throne. The second historical event was the peasant uprising of 1381, during the reign of King Richard the Second. This peasant uprising was the direct result of exploitation and oppression of the peasants by the feudal lords.在乔叟生活的年代,发生过两件大事,它们的影响力可以在乔叟和朗格兰的作品中见到。
第一件大事是英法百年战争,始于爱德华三世统治时期(1327~1377),终于亨利六世时期(1421~1471)。
英国⽂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化的⼒量对⽂学发⽣着影响,⽂学内部遵循⾃⾝规律,历经盎格鲁-撒克逊、⽂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
下⾯对英国⽂学的发展过程作⼀概述。
⼀、中世纪⽂学(约5世纪-1485) 英国最初的⽂学同其他国家最初的⽂学⼀样,不是书⾯的,⽽是⼝头的。
故事与传说⼝头流传,并在讲述中不断得到加⼯、扩展,最后才有写本。
公元5世纪中叶,盎格鲁、撒克逊、朱特三个⽇⽿曼部落开始从丹麦以及现在的荷兰⼀带地区迁⼊不列颠。
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给我们留下的古英语⽂学作品中,最重要的⼀部是《贝奥武甫》(Beowulf),它被认为是英国的民族史诗。
《贝奥武甫》讲述主⼈公贝尔武甫斩妖除魔、与⽕龙搏⽃的故事,具有神话传奇⾊彩。
这部作品取材于⽇⽿曼民间传说,随盎格鲁-撒克逊⼈⼊侵传⼊今天的英国,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诗是8世纪初由英格兰诗⼈写定的,当时,不列颠正处于从中世纪异教社会向以基督教⽂化为主导的新型社会过渡的时期。
因此,《贝奥武甫》也反映了7、8世纪不列颠的⽣活风貌,呈现出新旧⽣活⽅式的混合,兼有⽒族时期的英雄主义和封建时期的理想,体现了⾮基督教⽇⽿曼⽂化和基督教⽂化两种不同的传统。
公元1066年,居住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在威廉公爵率领下越过英吉利海峡,征服英格兰。
诺曼底⼈占领英格兰后,封建等级制度得以加强和完备,法国⽂化占据主导地位,法语成为宫廷和上层贵族社会的语⾔。
这⼀时期风⾏⼀时的⽂学形式是浪漫传奇,流传最⼴的是关于亚瑟王和圆桌骑⼠的故事。
《⾼⽂爵⼠和绿⾐骑⼠》(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1375-1400)以亚瑟王和他的骑⼠为题材,歌颂勇敢、忠贞、美德,是中古英语传奇最精美的作品之⼀。
传奇⽂学专门描写⾼贵的骑⼠所经历的冒险⽣活和浪漫爱情,是英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成熟阶段⼀种社会理想的体现。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概述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5世纪后期-17世纪初)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来说,英国的文艺复兴起始较晚,通常认为是在15世纪末。
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被称为人文主义,它主张以人为本,反对中世纪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提倡积极进取、享受现世欢乐的生活理想。
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 1478-1535)是英国最主要的早期人文主义者,他的《乌托邦》(Utopia)批评了当时的英国和欧洲社会,设计了一个社会平等、财产公有、人们和谐相处的理想国。
Utopia现已成为空想主义的代名词,但乌托邦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进行严肃思考的结果。
《乌托邦》开创了英国哲理幻想小说传统的先河,这一传统从培根的《新大西岛》(The New Atlantis)、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勃特勒的《埃瑞璜》(Erewhon)一直延续到20世纪的科幻小说。
文艺复兴时期诗歌创作繁荣,埃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ser, 1552-1599)的长诗《仙后》(The Faerie Queene)歌颂女王,宣扬人文主义思想。
他创造的"斯宾塞诗体"每节诗有九行,韵律复杂,具有柔和动听、萦绕耳际的音乐性。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他对文学的主要贡献是《论说文集》(Essays),共58篇。
这些文章题材广泛,内容涉及哲学、宗教、政治制度以及婚姻、爱情、友谊、园艺、读书等,文笔典雅,略带古风而又明白畅达。
英国戏剧起源于中世纪教堂的宗教仪式,取材于圣经故事的神秘剧和奇迹剧在14、15世纪英国舞台上占有主导地位,随后出现了以抽象概念作为剧中人物的道德剧。
到了16世纪末,戏剧进入全盛时期。
克里斯托弗·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 1564-1593)冲破旧的戏剧形式的束缚,创作了一种新戏剧。
英国文学选读一、中世纪文学(约5世纪——1485)。
有氏族时期的英雄主义和封建时期的理想,体现了非基督教日耳曼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两种不同的传统。
《贝奥武甫》(Beowulf)是英国的民族史诗,《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1375-1400)以亚瑟王和他的骑士为题材,歌颂勇敢、忠贞、美德、是中古英语传奇最精美的作品之一。
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5世纪后期——17世纪初)。
三、17世纪文学四、启蒙时期文学(17世纪后期——18世纪中期)五、浪漫主义时期文学(1798——1832)。
1798年,威廉华兹华斯与塞穆尔泰勒柯勒律治合作出版了一本小诗集《抒情歌谣集》(Lyrical Ballads)标志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崛起。
浪漫主义诗人崇尚自然,主张反哺归真。
六、现实主义时期文学(19世纪30年代——1918)。
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七、现代主义文学时期(1918——1945)。
追求心理真实,注重直接观察人物的心理活动,直接体验人物的内心感受,在内心世界这面镜子上折射出丰富多彩的外部现实。
杰弗里•乔叟(1343-1400),Geoffrey Chaucer,英国文学之父。
主要作品有:《公爵夫人之书》(The Book of the Duchess)1836《百鸟会议》(The Parliament of Fowls)1380《声誉之堂》(The House of Fame)1374-1384《特洛勒斯与克丽西德》(Troilus and Criseyde)1380-1385《坎特伯雷故事》(The Canterbury Tales)1386-1400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William Shakespeare。
主要作品:四大悲剧:《哈姆雷特》(Hamlet)《奥赛罗》(Othello)《李尔王》(king Lear)《麦克白》(Macbeth)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Sonnet的格式:1. 有14行。
新编英国文学及选读--寻学派和骑士派玄学派和骑士派查理一世统治时期,兴盛于17世纪头30 年的两股诗歌主流是“玄学派”和骑士派诗人,他们的创作对17世纪以及以后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玄学派指的是在诗歌风格上有共同点的一批诗人,除代表诗人邓恩外,还有乔治赫伯特(1593――1633)、理查克拉肖(1613――1649)、享利方恩(1622――1695)等。
他们把最不伦不类的思想概念勉强地束缚在一起,主要写作爱情诗、宗教诗、挽歌、诗简、讽刺诗、冥想诗等。
他们的爱情诗对文艺复兴以来彼特拉克的抒情诗传统是一大革新,用说理辩论的方式,从科学、哲学、神学中摄取意象。
宗教诗和其他诗歌多写信仰上的苦闷、疑虑、探索与和解,反映出在动荡世态中怀疑与信念交替的复杂心情。
他们的诗作是学人之诗,语言充满独具匠心的暗喻、奇想,有诡异新奇的感觉。
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约翰邓恩。
骑士派诗人指一批在本琼生古典诗风影响下喜欢写抒情诗的贵族青年诗人。
他们沿循16世纪下半叶宫廷诗歌传统,以爱情为题材,反映贵族阶级生活与情调,文字整洁流畅,音调优美。
主要诗人有罗伯特赫立克(1591 ――1674)、托马斯步鲁(1595――1639)、约翰萨克金(1609――1642)、理查德勒甫雷斯(1618――1657)等。
赫立克的《致少女》在17世纪脍炙人口:“玫瑰堪折君须折,/时间是不住地飞;/今天露着笑靥的花朵,/明天也许会枯萎。
……”表现了及时行乐的来世情调。
玄学派和骑士派诗作中都没有动荡的革命时代的直接反映,诗人力图远离政治斗争、逃避现实。
而17世纪最伟大的诗人弥尔顿的整个人生都是与革命时代联系在一起的。
约翰邓恩(1572――1631)约翰邓恩(1572――1631)多恩是一个连接两个不同文学时代(文艺复兴时代和17世纪弥尔顿时代)的人物。
前半生充满风流韵事,后半生是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的教长。
青年时期写了许多爱情诗、讽刺诗和一些应景诗。
1615 年出任教职以后主要写宗教诗和布道词。
英国文学Beowulf 贝尔武甫(the national epic of the English people) stricking feature: alliteration, metaphors and understatements.Geoffrey Chaucer杰佛利·乔叟1340-1400长诗:The House of Fame声誉之堂;Troilus and Criseyde特罗勒斯与克丽西德小说:Canterbury Tales坎特伯雷故事集----英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第一部杰作(他是最早有人文主义思想的作家,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his contribution to English poetry: introduced from France the rhymed couplet of 5 accents in iambic meter (the heroic couplet), is the first great poet who wrote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Who making the dialect of London the standard for the modern English speech.Chapter five: The English renaissanceThomas More托马斯。
莫尔Utopia乌托邦Sir Thomas Malory马洛礼The death of Arthur 亚瑟王之死Edmond Spenser埃德蒙。
斯宾塞The first booke of the Faerie Queene 仙后 The Shepherds’s Calender 牧羊人日历Christopher Marlowe克里斯托夫。
马洛Tamburlaine铁木耳大帝the tragical history of Dr.Faustus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The Jew of Malta马耳他的犹太人 The Passionate Shepherd多情的牧羊人致情人William Shakespeare莎士比亚1564-1616 The Great Comedies: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仲夏夜之梦;The Merchant of Venice威尼斯商人;As You Like It如愿;Twelfth Night第十二夜; 4The Great Tragedies: The Tragedy of Hamlet 哈姆雷特/王子复仇记; Othello奥塞罗King Lear李尔王; The Tragedy of Macbeth麦克白; The Later Comedies(romances): Pericles波里克利斯; Cymbeline辛白林; The Winter’s Tale冬天的故事; The Tempest暴风风雨;Chapter six: The seventeenth centuryFrancis Bacon培根1561-1626Advancement of Learning学术的进展;Novum Organum新工具;New Atlantic新大西岛;Essays论文集(Of Studies论学习;Of Wisdom for a Man’s Self)The founder of English materialistphilosophyJohn Donne 约翰.多恩Songs and Sonnets Devotions upon emergent Occasions (Thefounder of the Metaphysical school of poetry) songJohn Milton约翰·弥尔顿1608-1674 L‘Allegro 欢乐的人;Il Penseroso沉思的人;Comus科马斯;Lycidas列西达斯;Areopagitica论出版自由;Pro Populo Anglicano Defense为英国人民声辩; Pro Populo Anglicano Defense Secunda再为英国人民声辩;Paradise Lost失乐园;Paradise Regained复乐园;Samson Agonistes力士参孙John Donne 约翰.多恩Songs and Sonnets Devotions upon emergent Occasions(The founder of the Metaphysical玄学派诗歌school ofpoetry)John Bunyan班扬1628-1688The Pilgrim’s Progress天路历程;The Life and Death of Mr Badman培德曼先生的一生Chapter seven:the eighteen centuryDanniel Defoe丹尼尔·迪福1660-1731 (标志着近代英国小说的形成)Hymn to the Pillory枷刑颂;Robinson Crusoe鲁宾孙飘流记;Captain Singleton辛格顿船长;Moll Flanders莫尔弗兰德斯;A Journal of the Plague Year 大疫年日记Jonathan Swift斯威夫特1667-1745 The Battle of Books书的战争;A Tale of A Tub一个木桶的故事;The Drapier’s Letters布商的书信;A Modest Proposal一个温和的建议;Guilliver’s Travels格列佛游记(A Voyage to Lilliput/Brobdingnag/Laputa,Balnibarbi,Luggnagg,Glubbdubd riba and Japan/The Country of the Houyhnhnms小人国/大人国/拉普他等地/智马国游记)Alexander Pope蒲柏1688-1744 Pastorals 田园诗集;An Essay on Criticism批评论;Windsor Forest温莎林;The Rape of the Lock卷发遇劫记;The Duncial愚人志;Moral Essays道德论;An Essay on Man人论;Epistle to Dr Arbuthnot与阿布斯诺博士书Samuel Johnson塞缪尔·约翰生1709-1784 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gh Language英语语言辞典;Lives of Poets诗人传;Vanity of Human Wishes人类欲望的虚幻;Rasselas 拉塞勒斯名文:Letter to Right honourable the earl of Chesterfield给吉士菲尔伯爵的信Henry Fielding亨利·菲尔丁1707-1754(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者)剧本:The Coffeehouse Politician咖啡屋政客;Don Quixote in England堂·吉诃德在英国;The Historical Register for the Year 历史记事长篇小说:The History of the Adventures of Joseph Andrews,and of His Friend Mr Abraham Adams约瑟·安德鲁传;The Life of Mr Jonathan Wild the Great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TheHistory of Tom Jones,a Foundling弃儿汤姆·琼斯的故事;Amelia阿美利亚Thomas Gray托马斯。
第9章维多利亚时期(1832~1901)一、填空题1. Author _____; Title _____.(南京大学2009研;南京大学2008研)I would not have gone back to Joe now, I would not have gone back to Biddy now, for any consideration: simply, I suppose, because my sense of my own worthless conduct to them was greater than every consideration.【答案】Charles Dickens; Great Expectations【解析】题目节选自狄更斯的Great Expectations(《远大前程》)。
2. Like Ibsen, _____ was much concerned about the social problems of his time. His career as a dramatist began in 1892, when his first play _____ was put on and turned out a success.(天津外国语大学2010研)【答案】George Bernard Shaw; Widowers’ Houses【解析】萧伯纳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
他的第一部剧作《鳏夫的房产》创作于1892年。
3. Heathcliff and Catherine are characters in _____ written by _____.(大连外国语大学2007研)【答案】Wuthering Heights, Emily Brontë【解析】Heathcliff和Catherine是英国小说家Emily Brontë小说《呼啸山庄》中的人物。
第1章盎格鲁-撒克逊时期(450~1066)1.1 复习笔记Ⅰ. Historical Background(历史背景)(1) The earliest settlers of the British Isles were the Celts, who migrated to the British Isles about 600 B.C.不列颠群岛最早的定居者是凯尔特人,他们大约在公元前600年移民到不列颠群岛。
(2) From 55 B.C. to 407 A.D. the British Isles were under the rule of the Roman Empire.从公元前55年到公元407年,不列颠群岛处于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
(3) About 450 A.D., waves of the Angles, Saxons, and Jutes invaded the British Isles. They settled in England, and drove the Celts into Wales, Scotland, and Ireland.公元450年左右,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占领了不列颠群岛。
他们在英格兰定居,将凯尔特人驱逐到威尔士、苏格兰和爱尔兰。
(4) It was around 500 A.D., in the struggle against Cerdic, the founder of the kingdom of Wessex, that the Celtic King Arthur, a legendary figure, is said to have acquired his fame.大约在公元500年,在与威塞克斯王国创始人塞迪奇的斗争中,传说中的凯尔特王亚瑟获得了他的名声。
(5) Beginning from the later part of the 8th century, the Danes, or the Vikings, came to invade England, at first, along the eastern coast, but later they threatenedto overrun the whole country.在8世纪50年代初期,丹麦人又叫北欧海盗开始入侵英格兰,开始是东海岸,进而威胁到整个国家的统治。
••夏雨给大地带来了喜悦,送走了土壤干裂的三月,沐浴着草木的丝丝经络,顿时百花盛开,生机勃勃。
西风轻吹留下清香缕缕,田野复苏吐出芳草绿绿;碧蓝的天空腾起一轮红日,青春的太阳洒下万道金辉。
小鸟的歌喉多么清脆优美,迷人的夏夜怎好安然入睡——美丽的自然撩拨万物的心弦,多情的鸟儿歌唱爱情的欣欢。
香客盼望膜拜圣徒的灵台,僧侣立愿云游陌生的滨海。
信徒来自全国东西南北,众人结伴奔向坎特伯雷,去朝谢医病救世的恩主,以缅怀大恩大德的圣徒。
那是个初夏方临的日子,我到泰巴旅店投宿歇息;怀着一颗虔诚的赤子心,我准备翌日出发去朝圣。
黄昏前后华灯初上时分,旅店院里涌入很多客人;二十九人来自各行各业,不期而遇都到旅店过夜。
这些香客人人虔心诚意,次日要骑马去坎特伯雷。
客房与马厩宽敞又洁净,店主的招待周到而殷勤。
夕阳刚从地平线上消失,众人同我已经相互结识;大家约好不等鸡鸣就起床,迎着熹微晨光干燥把路上。
可是在我叙述故事之前,让我占用诸位一点时间,依我之见似乎还很必要,把每人的情况作些介绍。
谈谈他们从事什么行业,社会地位属于哪个阶层,•容貌衣着举止又是如何,那么我就先把骑士说说。
骑士的人品出众而且高尚,自从军以来就驰骋于疆场,待人彬彬有礼,大度而豪爽,珍惜荣誉节操和骑士风尚。
为君主效命创辉煌战绩,所到国家之远无人能比,转战于基督和异教之邦,因功勋卓著缕缕受表彰。
他攻打过亚历山大利亚;在普鲁士庆功宴上有他,这位佼佼者多次坐首席;从立陶宛直打到俄罗斯,同级的骑士都大为逊色;攻克阿给西勒有他一个,还出征到过柏尔玛利亚;夺取烈亚斯和萨塔利亚;他还多次游弋于地中海,跟随登陆大军将敌战败。
十五次比武他大显身手,为捍卫信仰而浴血奋斗;在战场上三次杀死敌将,高贵的武士美名传四方。
他还侍奉过柏拉西亚国君,讨伐另一支土耳其异教军;没有一次不赢得最高荣誉,他骁勇善战,聪慧而不痴愚。
他温柔顺从像个大姑娘,一生无论是在什么地方,对谁也没有讲过半个脏字:堪称一个完美的真骑士。
1 / 5
第四章
十五世纪(1400---1550)
1.历史背景
虽然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乔叟死后150年,但是这期间文学领域中
并没有产生重要作品,这期间的重要事件主要有:
(1)百年战争
英法百年战争期间,英王亨利五世(1413--1422)于1415年,英军于阿金
库尔战役大败法军,再与勃艮地公爵结盟,攻占法国北部大多数地区。法王查
理六世无力抵抗,于
1420年5月21日在特鲁瓦签订几乎亡国的特鲁瓦和约。英王亨利五世成为
法国摄政王,有权承继查理六世死后的法国王位。法国已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
一部分。1429年,法国女民族英雄贞德率军击退英军,解奥尔良城之围。此
后,法国人民抗英运动继续高涨,英军节节败退。
1429年7月,王子查理在兰斯加冕,称查理七世。1435年勃艮第公爵臣服
于法王。
1453年10月,驻波尔多英军投降,除加来外,法国领土全部收复。至此,
百年战争以法国的胜利而结束。
(2)玫瑰战争
玫瑰战争,又称蔷薇战争,是英国两大家族发动的一系列战争,起因是两
大家族都认为自己是英国王权的继承人。兰科斯特家族认为自己家族的红玫瑰
是王族的象征,而约克家族则认为家族标志白玫瑰才能代表王权。亨利六世是
兰科斯特家族的代表,但是约克家族却认为他们比亨利六世更适合统治英国。
两大家族之间的战争爆发,几乎当时所有的名门望族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战争
持续了13年,直至亨利七世在博斯沃斯战争中击败了理查德三世,这场声势浩
大的战争终于以亨利(兰科斯特家族)的胜利宣告结束。亨利通过娶爱德华四
世的女儿,约克家族最佳的继承人约克的伊丽莎白为妻来巩固他的统治。
2 / 5
(3)发现新大陆和开拓新的航海路线
1942年热那亚航海家,对地圆说深信不疑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相信自己可
以向西航行至印度,在西班牙国王Ferdinand和王后伊莎贝拉的支持下,哥伦布
抵达美国。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迦马(1469--1524)率领船队绕行非洲好
望角第二年抵达印度。英法两国继西班牙开拓航海路线后也不甘落后,意大利
航海家约翰·卡伯特(1450--1498)与其子塞瓦斯蒂安1497年他为英王亨利七世
航行到达今天的加拿大,他却以为到了亚洲的东海岸。第二年他到达了今天的
美国东海岸。他向英王报告发现了新领土。英王根据他的报告宣称北美大陆属
英国所有,为以后英国的殖民主义活动打下了所谓“合法”的基础。直至1607年
的弗吉尼亚迁移,那里的人们才知道什么叫英国国王。
(4)xx
亨利八世与罗马天主教会反目,推行宗教改革,并通过一些重要法案,容
许自己另娶,并将当时英国主教立为英国国教会大主教,使英国教会脱离罗马
教廷,自己成为英格兰最高宗教领袖,并解散修道院,使英国王室的权力因此
达到顶峰。
2.民谣
xx和xx民谣
与14世纪下半叶文学的成就相比,15世纪的文学创作相当贫瘠。但这个时
期民间文学创作处于繁盛期,民谣和民间戏剧都相当发达。
民谣是人民创造的故事诗或抒情叙事诗。一首分成几个诗节,每个诗节分
成四行,第一行和第三行是四音步抑扬格诗行,第二行和第四行是三音步抑扬格
诗行,韵律安排是abcb。有些诗节的第二行和第四行里出现叠句,有许多诗节也
运用递增重复。叠句即同一诗行的重复。递增重复即重复诗行中某一短语或整
个诗节,但每次重复都增加一些细节,使故事情节得到发展。
关于民谣的起源,有各种理论,大致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民谣是集体创
作;另一派认为是个人创作。最新的研究结果倾向于个人创作的说法。但是民
谣是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历代相传,个人的创作经过长期、广泛的传播,必然
3 / 5
有许多变更和修改,也可能面目全非。因此,可以说民谣是个人创作与集体创作
相结合的产物。民谣产生于中世纪的欧洲,它有押韵的特点,而欧洲文学中开
始出现押韵是在11世纪。因此,民谣的起源大约在12世纪,或许更晚。英国
最早的民谣来自15世纪,15世纪的后半叶可能是英国民谣创作的黄金时代,产
生民谣最肥沃的土壤似乎是英格兰和苏格兰交界的地区。除上述的叠句和递增
重复外,民谣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中古民谣不同于原始发泄情感的歌谣,是叙说故事的,需要一定的叙
事技巧。
一般意见认为可能是平民诗人根据现成材料整理编制,再经若干年的流传
以后大致定型,因此民谣的具体创作年代难以确定。
(2)民谣所叙述的故事非常生动,富于戏剧性;民谣所叙述故事,只是一种梗
概,用最必需的事件把故事的情节串连起来
(3)民谣一般集中叙述情节的中心事件或高峰,用极端精练的语言来描述这
一事件,通常通过独白或对话;
(4)民谣用叠句和重复故意暂时中断叙述,使情节的发展显得更紧迫,更必然;
民谣是一些简短的叙事诗,情节单纯、富戏剧性,通常由一串简单的场景或者
长故事的片断组成,不作平铺直叙,很少细腻的描写和道德说教。在形式上采
用“民谣体”,即四行诗节,二四押韵,一三行各四音步,二四行各三音步,以
叠句和重复来增强音乐效果。
(5)民谣常用一些传统的、固定的修饰词,例如golden(金黄的),silver(银
白的),milk-white(乳白的)等,其他修饰词用得很少;
(6)民谣里常出现数字,3,7,9这几个数字用得特别多;这些数字加上叠句
和重复,产生一种符咒的效果;
(7)民谣的作者叙述故事时采取客观态度,对故事里的人物和事件不加评
论;
(8)民谣的结构比较简单,但具有高度浓缩的内容,耐人回味。
4 / 5
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大多数民谣是15世纪后期和以后的作品,至18世纪才有
文人学士加以搜集、出版。托马斯·珀西主教于1765年出版他所搜集的民谣,书
名是《英诗辑古》,共有300余首。这些民谣传到德国,引起德国学者如赫尔
德、格林兄弟和毕尔格等人的重视。他们对民谣的热情极高,不但努力搜集,
而且亲自创作。毕尔格创作的神奇民谣《莱诺勒》
(1773)尤其出名。德国学者又影响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瓦尔特·司各特搜
集并且仿作古民谣,他还把毕尔格的《莱诺勒》译成英文。美国学者弗兰西
斯·查尔德于1882年出版《英格兰和苏格兰民谣》一书,可以说集英国民谣之大
成,大约有一千余首。
民谣中的故事最常见的题材是海上冒险、家庭纠和不幸的爱情,多数是一
个悲剧性的事件,如谋杀或意外的死亡,往往包含神奇的因素。而这些故事大
多来自欧洲民间传说。属于悲剧类型的英国民谣有《兰德尔爵爷》、《爱德
华》、《巴巴拉·阿仑》、《厄席尔井的妇女》、《三只乌鸦》、《帕垂克·斯本
斯爵士》等。叙述谋杀事件的民谣,例如《爱德华》,爱德华在母亲的唆使下
杀死了父亲,受到良心的谴责,因而诅咒他母亲入地狱。叙述爱情悲剧的民谣,例
如《巴巴拉·阿仑》,约翰·格雷穆爵士和农村姑娘巴巴拉相爱,不幸病故,巴巴拉
痛不欲生。《帕垂克·斯本斯爵士》叙述海上暴风雨中沉船的故事。苏格兰英雄
帕垂克·斯本斯精于航海苏格兰国王听信谗言,命令他在暴风雨的季节出海航
行。帕垂克·斯本斯爵士深知这时出海危险,但他不能违抗国王的命令。他和伙
伴们出海后,遇上了可怕的暴风雨,悲剧终于发生。民谣也叙述神怪的故事,
例如《厄席尔井的妇女》。这个富家妇女打发她的三个儿子出海经商,一周后
全都在海上遇难,而母亲仍日思暮想,盼望儿子归来。到了圣马丁节(11月11
日)那天晚上,夜又黑又长,三个儿子头上戴着白桦树的枝叶,回到了家里。
老妇人以为儿子们活着归来,非常高兴。她让女仆把火生旺,举行宴会,准备
卧室。但当黎明前鸡啼时,三个儿子匆忙和母亲告别,回到阴间去了。
此外,还有许多民谣叙述绿林好汉罗宾汉和伙伴们的故事。例如,《罗宾
汉和三名随从》叙述罗宾汉化装成一个行脚僧,劫了法场,救了他的三名随
从,并把诺丁汉的地方官处死。民谣中把罗宾汉说成是一个仗义疏财、劫富济
贫的英雄,深受人民的爱戴。(还有一些内容幽默的民谣,类似中世纪的法国滑
稽故事,可以《农夫的恶毒妇》和《起来把门闩上》为代表。英国最有名的古
5 / 5
民谣是《查维狩猎》。这是一首史诗民谣,它的故事有历史事实的根据。1388
年,苏格兰军队在道格拉斯伯爵率领下,围攻英格兰纽卡斯尔城三日,和英国的英
雄波西交战,结果道格拉斯阵亡,波西也被对方俘虏。《查维狩猎》民谣却把波西
写成故意侵入苏格兰境内狩猎,向道格拉斯挑衅,道格拉斯不愿让无辜的战士们
牺牲,要求和波西单独交锋。波西杀死道格拉斯,但又向他的尸体默哀致敬。这
首民谣写得非常真诚、动人。1581年,菲利普·锡德尼写道:
“每当我听人歌唱关于波西和道格拉斯的古老歌曲时,我的心灵就激动得比
我听见战场上的军号声时还要厉害。”18世纪英国散文作家艾迪生称赞这首民谣
具有荷马史诗的雄伟风格。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古老民谣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影
响很深。例如,柯尔律治的杰作《古舟子咏》
(1798)和《克里斯特xx》
(1816)就有意识地模仿古民谣的诗体和风格。)
民谣内容丰富、风格自然,对后来的文学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18世纪后
半叶兴起了“歌谣复兴”,成为浪漫运动的先驱力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