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诊断
- 格式:docx
- 大小:18.63 KB
- 文档页数:3
常见膝关节疼痛的简单判断膝关节疼痛也许是所有关节中最难诊断的病症之一。
它不仅涉及到关节内的各种病损,也常因各种关节外因素引起,因而确定膝关节疼痛的病因是对关节外科医师的一种挑战。
也正因为半数以上的膝关节疼痛并非由关节内病损所引起,所以对关节镜外科医师来讲,如何通过术前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系统的体格检查,对关节疼痛的病因有初步的甄别,显得尤其重要。
这样既可减少关节镜检查的盲目性,也可提高关节镜手术的疗效。
病史术前详细询问病史是诊断任何疾病的重要步骤。
膝关节部位产生的症状往往不具有特异性。
如疼痛、打软腿、关节交锁等症状,既可以因为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引起,也可以因为髌股关节异常、关节软骨病变引起,甚至可能仅因为异常增生滑膜的嵌顿而引起。
另外,因为膝关节外的病因可引起或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应注意关节外症状的询问,如可能引起膝后痛感的腰部,以及可能引起膝内侧症状的髋部等等。
引起膝关节症状的原因常具有提示性。
外伤性原因往往意味着关节内外稳定结构及其它关节内结构的损伤,劳损性原因常常提示肌肉肌腱止点病,退变性原因的意义则更加明了。
具体的受伤机制在诊断膝关节稳定结构损伤时很有价值。
过屈位损伤常常涉及后交叉韧带,过伸位损伤可能先后造成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内旋内翻常造成外侧韧带复合结构和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外旋外翻则易造成内侧韧带复合结构和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各种不同方向的撞击伤常意味着相应阻滞结构的破坏。
半月板损伤也常与膝部的旋转活动有关。
发病或受伤时间在膝关节疼痛的诊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半月板损伤在急性期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但是在转为陈旧性以后可能仅有打软腿和关节内异物嵌夹的感觉,对诊断造成困难;前交叉韧带损伤在早期可能仅有关节不稳定的感觉,当产生较为复杂的痛感时,就意味着关节软骨、半月板和辅助的关节稳定结构的进一步损伤;轻度的后交叉韧带损伤在早期由于股四头肌的代偿一般无特殊不适,但当出现膝前痛时常意味着髌股关节的严重退变。
复发髌骨脱位的诊断与治疗发表时间:2017-02-17T10:29:51.49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5期作者:朱朝军[导读] 髌骨脱位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以往治疗方式纷繁复杂,其相关解剖学及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和以此为依据的治疗方法很多。
湟中县第一人民医院(青海西宁) 811600 髌骨脱位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以往治疗方式纷繁复杂,其相关解剖学及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和以此为依据的治疗方法很多,在髌骨内侧支持带中(包括髌骨内侧支持带浅层、内侧髌股韧带、内侧髌胫韧带、内侧髌半月板韧带),内侧髌股韧带是限制髌骨外侧脱位的主要结构。
随着对内侧髌股韧带MPFL解剖和生物力学以及其在髌骨脱位及髌股关节不稳方面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已认识到其对于髌骨稳定性的重要作用。
材料和方法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一组30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年龄14岁—35岁,平均年龄18.05岁,其中男5例5个膝关节,女25例25个膝关节,患者均有两次以上髌骨脱位病史,平均5.23次/人,27例存在明显膝前疼痛症状。
查体见恐惧试验阳性,屈曲30度髌骨滑动实验髌骨外移均大于II度。
术前对每位患者行Lysholm评分、IKDC主观评分、Kujala 膝关节评分并与术后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术前均行常规膝关节正侧位拍片,Merchant切线位及Laurin切线位明确髌股关节力线及骨性结构情况,行膝关节CT及MRI检查进一步明确膝关节胫骨结节-滑车关系及内侧髌股韧带损伤情况及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情况,所有患者中,A型股骨髁发育不良患者10人,男3人,女7人,Caton-Deschamps指数1.0—1.2之间,Insall-Salvati指数1.2—1.4之间,轴位片观察髌骨倾斜均小于20度(15度—20度)。
手术治疗:重建术前患者均行膝关节镜常规探查,患者仰卧,患肢下垂,常规探查髌股关节软骨情况及内侧髌股韧带损伤情况,据Outerbridge软骨病变分级标准,I度损伤3膝,II度损伤10膝,III度损伤12膝,IV度损伤5膝,II度—III度软骨损伤膝关节使用刨刀或射频电刀修整软骨面至表面平整,IV度损伤者软骨面修整后采用微骨折术处理创面,自上外侧常规入路置入镜头观察髌骨运动轨迹,可观察到关节轻度屈曲及屈曲超过90度使髌骨外侧半脱位及髌骨与股骨外侧髁的撞击与摩擦现象,探查完成后,所有患者均行内侧支持带重建术,取患者同侧自体腘绳肌腱,自膝关节下方胫骨内侧鹅足腱止点处取长约1.2—2cm切口,分开皮下组织,显露股薄肌腱止点,使用闭环取腱器切取股薄肌腱,取腱时应注意,清理副腱及腱鞘内分离取腱,Ethibond 2号缝线将取下肌腱两端编制缝合,预张后备用。
髌后疼痛诊断详述*导读:髌后疼痛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1.临床特点:患者活动时主诉髌后酸痛,上下楼或半蹲时疼痛加重等症状,结合体征,如髌骨磨压痛、髌后捻发音、单腿半蹲痛、髌周指压痛等,可大致诊断为本病。
2.影像学检查(1)X线所见:摄普通X线平片对诊断无太大意义。
但选择拍摄不同屈膝角度的髌骨轴位片,可观察髌骨形态、髌骨软骨下骨的硬化程度、测量髌骨的某些指数,如髌骨角、髌骨深度指数、髌骨指数、槽角、叠合角等。
膝关节侧位X线片可检测髌骨位置异常,正常时髌骨长度(P)与髌韧带长度(PT)相等,当PT超过P的15%,或超过1cm时,为高位髌骨。
(2)MRI检查:可发现髌骨软骨的剥脱和溃疡区。
3.最后确诊依据:确诊还得依靠关节镜、手术探查或MR检查。
髌后疼痛的鉴别诊断:1、髌骨疼痛:髌骨股骨疼痛症候群初期在行走、上下楼梯、蹲下站起时膝盖会出现疼痛的现象,严重时会有行走间突然膝盖无法出力,甚至站不稳的情形。
2、髌下疼痛:髌骨不稳定的体征之一,压痛多分布在髌骨内缘及内侧支持带处。
当检查者手掌压迫患者髌骨,并做伸屈试验时,可诱发出髌下疼痛,临床上压痛点有时与患者主诉的疼痛部位并不一致。
3、膝前疼痛:髌骨膝前疼痛综合症是描述发生在髌骨前面或者髌腱周围疼痛的专业词汇。
髌骨膝前疼痛综合症(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也称膝前疼痛(anterior knee pain )由于膝关节在进行屈曲的动作时股骨的不正常活动所致髌骨膝前疼痛综合症。
4、膝后疼痛:引起膝后痛的主要病变组织,膝关节后侧(腘窝部)疼痛在膝痛的发病率中占1/5 ~ 1/4,不容忽视。
1.保守疗法,保守疗法为本病的基本和主要治疗方法,常用以下措施。
(1)股四头肌练习:是防治髌骨软骨病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通过加强股四头肌力量,可增加关节的稳定性,改善髌股关节应力分布,并可防止由于膝酸痛及发软而造成的跌扑或意外伤害。
儿童髌骨脱位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胡祖杰(综述);刘传康(审校)【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3(000)028【总页数】4页(P3447-3450)【关键词】髌骨脱位;诊断;治疗;儿童【作者】胡祖杰(综述);刘传康(审校)【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一科 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一科 400014【正文语种】中文儿童髌骨脱位可分为急性髌骨脱位,复发性髌骨脱位,习惯性髌骨脱位,神经源性髌骨脱位及先天性髌骨脱位。
急性髌骨脱位是各种原因所致的初次髌骨脱位,多是由于间接暴力所致。
如果患儿髌骨本身存在一种或者多种的潜在解剖异常,包括股内侧肌发育不良,内侧软组织松弛,股骨前倾角增大,滑车发育异常,高位髌骨,使Q角增大的因素如膝外翻及胫骨结节外侧移位等则首次急性脱位后,容易出现复发性髌骨脱位。
若髌骨不稳严重到一定程度,则一些日常活动即可出现髌骨脱位,即习惯性髌骨脱位。
脑瘫及一些神经肌肉疾病可导致神经源性髌骨脱位[1]。
如果患儿先天性髌骨解剖异常,不足以维持髌骨正常位置,则会出现先天性髌骨脱位。
也有观点认为习惯性髌骨脱位是先天性髌骨脱位的一种,因为习惯性髌骨脱位于先天性髌骨脱位存在局部解剖结构异常[2]。
1 诊断1.1 病史特征急性髌骨脱位通常有明确外伤史,研究表明,大多数首次髌骨脱位发生在伸直位向弯曲方向移动时[3],占84%左右。
对于复发性髌骨脱位,患儿常诉膝部弥漫性疼痛,上下坡时容易出现“打软腿”等现象,有既往髌骨脱位史。
可有如下体征。
(1)高位髌骨:患者取坐位时,屈膝屈髋90°课件髌骨面朝上。
(2)缓慢伸膝,接近伸直时,髌骨出现半脱位,即J征阳性。
(3)按压髌骨并上下、左右滑动,再次出现疼痛。
(4)将髌骨外推,同时屈曲或者伸直膝关节,至20°~30°左右时,患者会出现疼痛,即“恐惧试验”阳性[1]。
习惯性髌骨脱位往往没有外伤史,日常活动,伸膝过程中即可发生脱位,可有家族史,体征同复发性髌骨脱位。
常见膝关节疼痛得简单判断膝关节疼痛也许就是所有关节中最难诊断得病症之一。
它不仅涉及到关节内得各种病损,也常因各种关节外因素引起,因而确定膝关节疼痛得病因就是对关节外科医师得一种挑战。
也正因为半数以上得膝关节疼痛并非由关节内病损所引起,所以对关节镜外科医师来讲,如何通过术前详细得病史询问与系统得体格检查,对关节疼痛得病因有初步得甄别,显得尤其重要。
这样既可减少关节镜检查得盲目性,也可提高关节镜手术得疗效。
病史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就是诊断任何疾病得重要步骤。
膝关节部位产生得症状往往不具有特异性。
如疼痛、打软腿、关节交锁等症状,既可以因为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引起,也可以因为髌股关节异常、关节软骨病变引起,甚至可能仅因为异常增生滑膜得嵌顿而引起。
另外,因为膝关节外得病因可引起或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应注意关节外症状得询问,如可能引起膝后痛感得腰部,以及可能引起膝内侧症状得髋部等等。
引起膝关节症状得原因常具有提示性。
外伤性原因往往意味着关节内外稳定结构及其它关节内结构得损伤,劳损性原因常常提示肌肉肌腱止点病,退变性原因得意义则更加明了。
具体得受伤机制在诊断膝关节稳定结构损伤时很有价值。
过屈位损伤常常涉及后交叉韧带,过伸位损伤可能先后造成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内旋内翻常造成外侧韧带复合结构与前交叉韧带得损伤,外旋外翻则易造成内侧韧带复合结构与前交叉韧带得损伤,各种不同方向得撞击伤常意味着相应阻滞结构得破坏。
半月板损伤也常与膝部得旋转活动有关。
发病或受伤时间在膝关节疼痛得诊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半月板损伤在急性期有典型得症状与体征,但就是在转为陈旧性以后可能仅有打软腿与关节内异物嵌夹得感觉,对诊断造成困难;前交叉韧带损伤在早期可能仅有关节不稳定得感觉,当产生较为复杂得痛感时,就意味着关节软骨、半月板与辅助得关节稳定结构得进一步损伤;轻度得后交叉韧带损伤在早期由于股四头肌得代偿一般无特殊不适,但当出现膝前痛时常意味着髌股关节得严重退变。
轻度髌骨软化症如何治疗1、创伤学说创伤、膝部撞击或髌骨急性脱位均可直接或间接造成髌骨软骨损害,引起髌骨软骨软化。
有人曾经制造了打击兔髌骨引起髌骨软骨软化的动物模型。
曲绵域等在兔髌骨软骨摩擦实验中发现,45h后软骨明显退变,硫酸软骨素严重丢失;并调查了241例髌骨软骨软化运动员,结果有创伤史者高达91%。
2、髌骨不稳定髌骨不稳定主要是指高位髌骨、低位髌骨、髌骨倾斜、髌骨半脱位或脱位。
高髌骨是指髌韧带过长引起髌骨滑动时的不稳定。
正常膝关节屈曲时股四头肌与股骨髁接触,髌骨关节面上的压力被分散,而当高位髌骨时,在同一屈曲角度股四头肌不能和股骨髁接触,这样髌骨关节面上压力增大,高位髌骨还可使髌股关节活动障碍,致髌股关节不稳。
状较轻者,注意避免直接撞击髌骨和减少髌骨磨擦活动,如上下楼、爬山、爬楼梯、反复下蹲等活动,加强股四头肌等肌肉锻炼,症状可望减轻。
单纯的髌骨软化症不会很重,通过保护及适当功能锻炼可以缓解症状,非万不得已不主张手术。
如果因其他伤病需要手术时,则应该同时处理。
#济愈堂髌骨顺古安玉帖#,采用内病外治疗法,其药效通过敷贴方式,直接作用于髌骨炎症处,具有活血化淤,通经走络,消炎镇痛的功效,能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关节分泌重新归于平衡单纯的髌骨软化症不会很重,通过保护及适当功能锻炼可以缓解症状,非万不得已不主张手术。
如果因其他伤病需要手术时,则应该同时处理。
如何防预第一、尽可能的减少髌骨的外伤,因为外伤是导致髌骨软化症的原因之一。
第二、是尽可能的保护膝关节,防止髌骨关节面的磨损。
第三、是在不负重的情况下屈伸膝关节锻炼,建议每天两次,每次10分钟,目的是在屈伸膝关节的同时,关节液能够更好的营养髌骨的关节面,改善软骨或者是减轻软骨因为摩擦而导致的进一步缺损,或者是损伤,更好的预防髌骨软化症。
髌股关节不稳及髌前疼痛综合征
邹剑;曾炳芳
【期刊名称】《国际骨科学杂志》
【年(卷),期】2006(27)6
【摘要】《The Knee》杂志主编、著名膝关节外科专家、英国伦敦Norfolk &Norwich大学附属医院骨科Simon Donell教授,从事临床及基础研究近30年,有着很深的造诣。
2005年11月,Donell教授应邀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举行的2005国际骨科研讨会上,就髌股关节不稳及髌前疼痛综合征做了专题演讲。
与会者反应强烈,现予整理,与同道共享。
【总页数】3页(P381-382,384)
【作者】邹剑;曾炳芳
【作者单位】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紧缩并外侧髌韧带松解治疗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临床对照试验 [J], 唐刚健;靳嘉昌;黄东;欧志学
2.髌三联术治疗髌股关节不稳30例分析 [J], 宋伟毅
3.双缝合锚钉技术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青少年髌股关节不稳定 [J], 朱威宏;陈游;唐琪;廖乐乐;李丁
4.关节镜下髌周支持带平衡术治疗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应用体会 [J], 娄方勇;赵春芝
5.跑步再训练对髌股疼痛综合征跑者髌股关节压力的影响 [J], 祁钰杰;王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类型女性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目录一、内容概要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问题提出 (4)1.3 文献综述 (5)二、女性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概述 (6)2.1 定义及分类 (7)2.2 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 (8)2.3 临床特点与诊断标准 (9)三、下肢生物力学特征概述 (10)3.1 生物力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11)3.2 下肢骨骼与肌肉系统结构 (12)3.3 下肢生物力学功能与调节机制 (13)四、不同类型女性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 (14)4.1 高度屈曲型 (15)4.1.1 患者特征描述 (16)4.1.2 生物力学异常表现 (17)4.1.3 影响因素分析 (18)4.2 突出性外翻型 (19)4.2.1 患者特征描述 (21)4.2.2 生物力学异常表现 (22)4.2.3 影响因素分析 (23)4.3 前卫性内翻型 (24)4.3.1 患者特征描述 (25)4.3.2 生物力学异常表现 (26)4.3.3 影响因素分析 (27)五、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29)5.1 年龄与性别 (30)5.2 身高与体重 (31)5.3 运动习惯与方式 (32)5.4 其他相关因素 (34)六、诊断与治疗方法探讨 (34)6.1 诊断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36)6.2 治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37)6.3 预防措施与康复策略 (38)七、结论与展望 (40)7.1 研究总结 (41)7.2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42)7.3 实践意义与应用前景 (43)一、内容概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女性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并分析其间的差异。
PFPS是一种常见膝关节疾病,但其病因复杂且多样,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
研究者将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将PFPS分为不同类型,例如:软组织型、骨骼型、功能性型等。
通过三维运动捕捉、压力平台等技术手段,我们将评估不同类型患者的 gait cycle 中步态参数、膝关节角度、软组织活动度、地面反应力等下肢生物力学指标。
常见膝关节疼痛得简单判断膝关节疼痛也许就是所有关节中最难诊断得病症之一。
它不仅涉及到关节内得各种病损,也常因各种关节外因素引起,因而确定膝关节疼痛得病因就是对关节外科医师得一种挑战。
也正因为半数以上得膝关节疼痛并非由关节内病损所引起,所以对关节镜外科医师来讲,如何通过术前详细得病史询问与系统得体格检查,对关节疼痛得病因有初步得甄别,显得尤其重要。
这样既可减少关节镜检查得盲目性,也可提高关节镜手术得疗效。
病史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就是诊断任何疾病得重要步骤。
膝关节部位产生得症状往往不具有特异性。
如疼痛、打软腿、关节交锁等症状,既可以因为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引起,也可以因为髌股关节异常、关节软骨病变引起,甚至可能仅因为异常增生滑膜得嵌顿而引起。
另外,因为膝关节外得病因可引起或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应注意关节外症状得询问,如可能引起膝后痛感得腰部,以及可能引起膝内侧症状得髋部等等、引起膝关节症状得原因常具有提示性。
外伤性原因往往意味着关节内外稳定结构及其它关节内结构得损伤,劳损性原因常常提示肌肉肌腱止点病,退变性原因得意义则更加明了。
具体得受伤机制在诊断膝关节稳定结构损伤时很有价值。
过屈位损伤常常涉及后交叉韧带,过伸位损伤可能先后造成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内旋内翻常造成外侧韧带复合结构与前交叉韧带得损伤,外旋外翻则易造成内侧韧带复合结构与前交叉韧带得损伤,各种不同方向得撞击伤常意味着相应阻滞结构得破坏。
半月板损伤也常与膝部得旋转活动有关。
发病或受伤时间在膝关节疼痛得诊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半月板损伤在急性期有典型得症状与体征,但就是在转为陈旧性以后可能仅有打软腿与关节内异物嵌夹得感觉,对诊断造成困难;前交叉韧带损伤在早期可能仅有关节不稳定得感觉,当产生较为复杂得痛感时,就意味着关节软骨、半月板与辅助得关节稳定结构得进一步损伤;轻度得后交叉韧带损伤在早期由于股四头肌得代偿一般无特殊不适,但当出现膝前痛时常意味着髌股关节得严重退变。
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诊断
髌股关节不稳定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包括单纯髌骨倾斜、单纯髌骨半脱位、髌骨倾斜合并半
脱位。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前痛(上下楼、爬坡、劳累、久坐时加重)、打软腿、假性绞锁等。
在运动医学诊所,有膝关节疾病主诉的患者中,有高达25%的患者有膝前痛的症状。如果该疾
病长期得不到适当合理的治疗,会产生骨关节炎的典型表现:软骨软化、水疱样变、溃疡,软骨
下骨硬化,骨囊性变,骨赘形成,游离体形成,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在髌股关节轻
度不稳的情况下和疾病的早期,保守治疗即有很好的疗效,但由于目前缺乏对这种疾病的重视,
尤其是导致很多髌股关节不稳的患者在早期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医疗负担。
一.解剖和功能
髌股关节是伸膝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解剖结构包括髌骨、股骨滑车、髌周支持带、髌韧带、股
四头肌。众所周知,髌骨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增加膝关节屈伸轴和伸膝装置之间的距离来增加股四
头肌的力矩,从而有利于伸膝活动,在此活动中,髌骨至少可以增加50%的伸膝力量。股骨滑
车、髌周支持带(包括内侧支持带和外侧支持带)和髌韧带提供静力性稳定作用,股四头肌提供
动力性稳定作用。由于Q角的存在,再加上髌骨外侧支持带和股外侧肌的向外牵拉,髌骨有向
外移位和倾斜的趋势。髌骨内侧支持带和股内侧肌,尤其是股内侧斜肌提供了向内的牵引力量,
这是防止髌骨外侧脱位和倾斜的主要解剖结构。从而我们可以看出,各种解剖因素引起的Q角
增大、髌骨外侧支持带紧张、内侧支持带松弛、股内侧肌萎缩均可导致髌骨倾斜和半脱位的发生。
二.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诊断
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诊断和其他骨科疾病一样,主要从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三方面进行。
1. 病史
由于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症状和膝关节其他疾病的症状相似,有时候并不具有特异性,所以仔细
询问病史有助于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诊断。患者多数都有膝前痛的症状,表现为膝关节前方髌骨
后方或髌骨周围持续性钝痛偶发尖锐的刺痛,疼痛在上下楼、爬坡、劳累、久坐等情况下加重,
甚至膝关节因痛不敢屈曲。早期时疼痛轻微,随病程进展逐渐加重。患者有打软腿、膝关节假性
绞锁、关节肿胀的表现。打软腿多数是由于疼痛导致的股四头肌抑制。所谓假性绞锁是指膝关节
在负重位试图伸直时出现的一种很短暂的绞锁感,这是由透明软骨软化早期,摩擦系数增加引起
的,不同于软骨碎裂之后、半月板损伤等引起的真正的绞锁。肿胀大多是由膝关节积液或骨关节
炎导致的骨赘形成引起的。
2. 体格检查
当患者主诉有上述症状时,应在询问病史之后进行详细、具体的体格检查。在进行体格检查时,
不应该单纯进行髌股关节的检查,还应该包括膝关节常规体格检查,以除外膝关节其他疾病。专
用于髌股关节的体格检查主要有:
2.1 髌骨内外侧滑动试验和“恐惧试验”:患者取仰卧位,检查者将被检膝关节屈曲20°-30°,在
髌骨内外侧分别施加同样的压力,观察髌骨向内外侧滑动的距离。将髌骨在纵轴上平分为4等
份,如果髌骨向内侧滑动距离小于1等份,则说明外侧支持带紧张;如果向外侧滑动超过3等
份,则说明内侧支持带松弛。“恐惧试验”阳性者表现为检查者将髌骨向外侧推动时,患者突感疼
痛并抗拒髌骨的进一步外移。
2.2 髌骨倾斜试验:患者仰卧、伸膝,检查者将四指放在髌骨内侧,拇指放在髌骨外侧,如不使
将髌骨外侧面升高至水平面则表明外侧支持带紧张。此时可以触及紧张的外侧支持带。
2.3 髌骨动态轨迹:正常膝关节开始屈曲的时候,髌骨是平滑地进入股骨滑车的;当髌骨进入股
骨滑车的时候向内侧弹动,即“J征”阳性,说明股内侧斜肌没有主动地引导髌骨进入股骨滑车,
提示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可能。
2.4 Q角:指的是髂前上棘到髌骨中点的连线和髌骨中点到胫骨结节连线所构成角,正常值女性
为(17±0.7)°,男性为(14±0.7)°。
除此之外,患者是否存在系统性过度活动也应当同时评估。膝或肘关节过伸超过10°,拇指可以
被动接触到前臂,第5掌指关节过伸同时存在则可以诊断为系统性过度活动。过度活动患者髌
骨脱位的发生率为对照组的6倍多。
3. 影像学检查
患者如有明显的症状,通过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一般就可以确诊。但对于一些症状明显但体格检
查基本正常的患者,只能通过影像学检查来确诊。影像学检查包括:
3.1 X线检查:包括膝关节正位、侧位、髌骨轴位片。对于髌股关节不稳定症来说,正位片可以
观察髌骨是否有内外侧移位;侧位片可以观察是否有高位髌骨以及髌骨倾斜和半脱位的间接征象,
判断是否有高位髌骨的指标有Insall-Salviti指数、Caton指数等;通过观察侧位片上髌骨中央脊
与髌骨外侧边缘的前后位置关系,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有髌股关节的不稳定,但无法区分是倾斜还
是半脱位;髌骨轴位片对于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诊断是最重要的,主要有以下指标:
3.1.1 股骨滑车角(FTA),即股骨滑车沟最低点分别与股骨内外侧髁最高点的连线形成的夹角,正
常值应<150°。
3.1.2 适合角(CA),指的是股骨滑车沟最低点和髌骨中央脊的连线与FTA平分线所成的夹角,夹
角在平分线的外侧为正值,在内侧为负值。正常人群为(-6±11)°,该指标用于反映髌骨外侧半脱
位。
3.1.3 外侧髌骨角(LPA),即髌骨外侧关节面切线和股骨内外侧髁最高点连线所形成的夹角,开
口向外时为正值,向内时为负值,正常值为(7.8±3.1)°,等于或小于0°时为异常,标志着有髌骨
倾斜。
除了以上主要指标外,还有髌骨指数、髌骨外移率等。
3.2 CT检查和MRI检查:CT和MRI与X线检查相比,其优越性在于可以可以观察膝关节伸直
时横断面上的髌股关节吻合情况,其中MRI检查对于软骨的观察有着无可比拟的卓越性,并且
可以更进一步观察半月板和膝关节其他结构的病变。在CT和MRI片上可以测量的影像学指标除
了Insall指数、FTA、CA、LPA等之外,还有:
3.2.1 髌骨倾斜角(PTA),横断面上髌骨外侧关节面切线和股骨内外侧后髁的连线所成的角,开
口向外为正值,开口向内为负值,正常应>7°。
3.2.2 倾斜角(TA),横断面上髌骨内外侧顶点连线和股骨内外侧后髁的连线所成的角,开口向内
为正值,开口向外为负值,正常为(11±2.5)°。
3.3.3 股骨滑车沟到胫骨结节的距离(TT-TG),正常值为10-15mm。
患者如果有明显的影像学异常,不需要经过精确测量就可以确诊。但临床上还有些患者,影像学
检查大致正常,而患者症状明显,这就需要精确地进行上述各指标的测量以确诊。
此外,近年来动态CT和MRI检查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者在不同的屈膝角度下对髌股关节的同一
部位进行CT和MRI扫描,从而得出髌股关节的动态运动轨迹以及在不同屈膝角度之下髌股关节
的吻合情况。
4. 关节镜检查
关节镜检查既是一种诊断方法,也是一种治疗方法,在关节镜下进行既可以直观地看到髌股关节
的病变,也可以同时在镜下进行关节面的修整和外侧支持带的松解。但关节镜检查必须在确定了
膝关节有病变之后才能进行,因为这是一种有创性检查,不能首先应用于诊断,但是我们可以在
治疗其他疾病如半月板损伤的同时进行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诊断。
到目前为止,临床诊断髌股关节不稳定症没有一个金标准,只能通过几种检查综合起来得出诊断
结果。由于轻度和早期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症状和体征不明显,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些情况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随着对这种疾病研究的深入,必将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