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例犬细小病毒诊断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犬细小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论文犬细小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畜牧兽医专业独立本科2006级:程秋指导老师:卞建春摘要:一杂交京巴犬发生以精神沉郁、呕吐、腹泻和脱水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CPV快速诊断测试板检测,诊断为犬细小病毒感染。
采用注射CPV单抗,5%葡萄糖盐水,复方NaCl补液,654-2,止血敏,止血芳酸等对症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该犬7天后出院。
关键词:犬;细小病毒感染;诊断;治疗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anine Parvovirus InfectionChen QiuAbstract: A hybrid Pekingese was attacked with a disease in clinical. The cardinal symptom of the disease were spirit depressed, vomit, diarrhea and dehydration. According to the epidemiology, clinic symptoms and CPV rapid reaction, that it was diagnosed was Canine Parvovirus infection. Adopted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CPV, 5% glucose brine, complex NaCl fluid infusion, 654-?, Etamsvlatum, P-Aminomethylbenzoic acid to abate symptoms,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satisfactory. The dogleft hospital after 7 days.Key word : Dog; Canine Parvovirus; Diagnosis; Treatment第一部分综述犬细小病毒感染(Canine Parvovirus Infection)是由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感染引起的,以严重肠炎综合征和心肌炎综合征为特征的犬科和鼬科动物的重要传染病[1]。
疾病防控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和治疗李伟,卢松岩,于钦磊(吉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春130062)中图分类号:S858.29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1-0084(2019)12-0070-01犬细小病毒是一种高致死率和传染性的病毒,一般多发于寒冷的冬季,对幼犬的影响较大,并且表现出一定的病理学特征及临床症状,有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针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展开研究。
1流行病学特征及症状1.1犬细小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犬是该病毒的主要感染对象,尤其是处在断奶期间的幼犬比较容易爆发犬细小病毒的感染。
从感染该病的犬的临床上来观察,土犬比外来犬和纯犬的发病率要低。
从季节上来看,只是在寒冷的冬季出现感染的病例较多,其他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从病犬的类型来看,青年犬多患肠炎型的犬细小病毒病,而幼犬多患心肌型犬细小病毒病。
1.2犬细小病毒的症状1.2.1出血性肠炎型这种犬细小病毒病的潜伏期一般在1~2周,发病的阶段病犬都有可能出现,最容易发生该病的阶段是处在4个月左右的幼犬。
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出现出血性的腹泻以及呕吐和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症状。
会出现黄色的粪便,呈现喷射状向外喷出,然后阶段出现类似番茄汁状的粪便,并且有着非常刺鼻地气味。
1.2.2心肌炎型犬细小病毒这种类型的犬细小病毒一般发病与1~1.5个月的幼犬,该阶段幼犬主要是因为缺乏母源的抗体,患病的幼犬一般会出现轻微的腹泻症状,精神状态一般较为良好,个别的还会伴有呕吐的现象,这种类型的犬细小病毒病一般发病较为突然,在临床的症状上表现出干咳、视网膜苍白、呼吸困难和神经衰弱的症状,此外在心率上会不稳定,心脏有杂音。
2犬细小病毒的诊断2.1临床诊断该病多发于3~5月的幼犬,一般有约2周的潜伏期,在犬细小病毒感染的发病初期幼犬食欲下降,精神不振,温度上升到40七,会岀现急性的呕吐并伴随着腹泻的发生,呈西瓜水或者番茄汁样,伴有一种特殊的刺激气味。
X u m u s h o u y i一、犬类细小病毒的诊断1、流行病学犬类细小病毒病在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但是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春季。
因为犬类生活习性的关系,导致其接触细小病毒机会比较多,并且一旦感染出现传染的几率也比较大,这种传染性对犬类危害还是比较大的。
各个年龄段的犬类都有可能感染细小病毒病,不过相对来说感染较多出现在幼犬以及老犬身上。
犬类细小病毒病的病原体是细小病毒,这种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D N A为单股线状,无囊膜且二十面体对称。
犬细小病毒在偏碱或者偏酸的环境当中依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而且其及时在60摄氏度温度当中依然可以存活长达一个小时,而在粪便当中存活的时间可以长达数个月甚至数年。
细小病毒主要以粪便传染、唾液传染、呕吐物传染等途径进行传播,对患病犬类进行治疗之后,犬类依然可能携病菌,虽然在康复之后没有症状,但依然会传染相应的病毒。
通过对患病犬类进行种类分析,发现土种犬类发病率要低于纯种犬和外来犬,细小病毒病呈散发形式进行传播,尤其在规模性的犬场以及犬类集中的区域还可能呈现爆发形式的流行。
2、临床表现肠炎型临床表现:此类型犬细小病毒病多出现在3-4个月的犬当中,一般潜伏期为7天到14天,此类病的发病初期会有体温升高的表现,少数犬类体温正常,但是会有食欲不振、精神较差、呕吐等症状,呕吐物一般是粘液状物质,也会有血液的情况出现。
在发病24小时之后,会有腹泻以及剧烈的呕吐症状。
犬在发病之会有精神较差的表现,食欲下降,体温升高甚至达到40℃以上,此时病犬容易渴,眼眶会呈现下陷状态,还会出现严重脱水现象,犬皮肤的弹性也会有所下降,反应也会变得迟钝,不活动。
病犬在发病后期在病情加重的情况下,体温会出现低于常温的现象,脱水现象进一步严重,甚至发生休克乃至死亡。
病犬的肠道一旦出现严重的出血状况,就是因为在病犬的肠道内由于其腐败物产生了内毒素,导致病犬因为内毒素中毒或者D I C,进而引发病犬死亡。
194宠物犬细小病毒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马玉捷(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2000)摘 要:宠物犬饲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生活方式,但是在其饲养过程中,如果对饲养知识了解不足,常会出现细小病毒感染等症状。
在控制不当的情形下,不仅会造成幼犬死亡,还有可能会出现传染现象,对饲养群体和周边范围内为进行免疫接种的犬只造成传播现象,严重危害公共安全。
因此从临床诊断角度入手,采用合理的治疗措施及时处理宠物细小病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宠物犬;细小病毒;临床诊断宠物犬细小病毒防治是宠物犬饲养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本文在简要概述宠物犬细小病毒特性基础上,分析其临床诊断和试纸诊断两种诊断方式,结合目前治疗技术说明具体的治疗措施,以期为相关诊疗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为宠物犬饲养安全提供理论保障。
1 宠物犬细小病毒的特性犬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无囊膜的单股DNA病毒。
这种病毒具有病毒粒子小、存货周期长的特征。
在室温下能够保存2d,但依然能够保持明显的感染性,在粪便中能够存活更长时间。
该病毒无明显季节性特征,但是在冬春季节较为常见,一旦感染,幼犬的死亡率能够达到70%以上,成年犬死亡率较低,但是其传染性较强,即便是在获得终身免疫的情形下,在唾液、尿液和粪便中,依然含有病毒。
对于饲养者来说,做好幼犬的护理免疫和成年犬的传播控制工作,是饲养过程中需要重视的基本问题。
2 宠物犬细小病毒的诊断2.1 临床诊断犬细小病毒可以分为出血性肠炎型和心肌炎型。
出血性肠炎型发病主要集中于8~10周龄的幼犬,其症状可以分为三个不同时期。
早期症状持续1~2d,主要表现为食欲升高、精神不佳、食欲不振。
中期症状在3~4d内,出现频繁呕吐而造成体重下降,出现剧烈的腹泻,粪便变为黄色或乳白色,有特殊腥臭味。
在7~9d后期阶段,会出现体温明显降低,机体脱水严重,大小便失禁,拉番茄样血便。
心肌炎型细小病毒则是见于4-6周龄或刚出生的幼犬,发病初期为轻度腹泻,但是会在24h内出现急性死亡。
犬细小病毒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发布时间:2023-01-12T08:13:08.155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33卷第16期作者:刘艳阳[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细化,对身边宠物关注力度也在不断提升。
刘艳阳清远市清城区动物卫生防疫中心,广东清远 511500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细化,对身边宠物关注力度也在不断提升。
而在宠物饲养过程中,犬细小病毒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也是危害犬类的烈性传染病之一。
健康犬类感染细小病毒之后,病毒主要攻击的是肠上皮细胞和心肌细胞,在天气温度变化大或饲养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此病毒感染加重。
因此,必须要结合犬细小病毒的临床症状展开科学合理的治疗。
本文将主要分析犬细小病毒的临床诊断情况,并提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犬细小病毒;临床诊断;流行病学;中草药治疗犬细小病毒在临床方面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疾病,犬类患有此病毒将会出现心肌炎和肠胃炎问题。
而且犬细小病毒感染率很高,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犬类都会感染此类病毒。
根据相关研究表示,感染程度不同,犬细小病毒临床症状也表现出了明显差异性,死亡率和治愈率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犬细小病毒临床症状为腹泻和呕吐,如果治疗不及时,将会导致犬类严重脱水,全身器官衰竭。
一、犬细小病毒的流行病学犬类细小病毒主要感染对象是犬类动物,此类疾病发病情况十分紧急,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幼犬感染几率较大,通常2月龄左右的幼犬感染细小病毒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肠炎,但此类疾病一般会感染年龄较大的犬类[1]。
另外,细小病毒在体外也会存货,会伴随着犬类的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对环境和饮水都会造成影响。
犬类细小病毒经常发生在冬季和春季两个季节,会随着气候温度的变化,病毒感染范围不断也会不断扩大,在犬类身上一旦发生就会伴随着较高的致死率。
二、犬细小病毒临床诊断分析在感染犬细小病毒之后,犬类将会表现出精神萎靡的状态,同时伴随着腹泻、肠道出血和腹泻呕吐等症状,排泄粪便伴随着很大的恶臭,呈现为黄色或白色。
兽医临床科学 |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1092019.07·0 引言犬细小病毒病英文为Canine Parvovirus (CPV ),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
细小病毒基因组为单股DNA ,病毒呈圆形,20面体对称结构,直径为21~24 nm 。
细小病毒在常温下可存活6个月,即使在80 ℃生存环境中也可存活15 min ,另外,犬细小病毒可在粪便内存活长达数年。
同时犬细小病毒对常见的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如乙醚、酒精、氯仿以及碘酒等,可使用福尔马林、次氯酸钠,紫外线进行杀灭[1]。
1 流行病学犬细小病毒病在全世界各地均有发病案例,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冬两季发病率明显增高。
同时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犬只均有可感染性,幼犬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高,犬只在感染犬细小病毒后通常区域性暴发性流行,同时病毒不仅对犬类具有易感性,对犬科其他动物也具有一定感染性,如鬣狗、郊狼以及丛林犬等。
细小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接触性传播,可以通过被污染的饲料、粪便、食具以及其他物品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病犬、苍蝇、蟑螂等病毒携带者进行传播。
不良的饲养条件,如饲养密度过高、卫生条件不足、养殖条件寒冷等情况也能诱发患病。
感染过犬细小病毒的患病犬,在康复后具有一定的免疫力,通常不会再次发病,根据这种情况,可使用犬细小病毒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注射,可有效预防犬只细小病毒的患病[2]。
2 临床医学症状犬患病后会出现心肌炎症状或者血性肠炎,其中血性肠炎占比较高,心肌炎症状则以患病幼犬为主,医学症状可分为心肌炎型和肠炎型。
犬细小病毒病具有3~5 d 的潜伏期,肠炎型患病犬只会有明显的患病症状,心肌炎型的患病犬多为幼犬,发病期通常无明显患病症状。
2.1 心肌炎型心肌炎型通常发病于2月龄内幼犬,发病前表现为轻微腹泻,也有部分无明显先兆症状,发病后患病犬会表现为呼吸极度困难、粘膜发绀、脉搏极弱并且频率快、发出呻吟声、继而患病犬逐渐衰弱,在数小时内患病犬会由于急性呼吸抑制造成死亡。
犬细小病毒诊治报告
张建明
【期刊名称】《畜牧兽医杂志》
【年(卷),期】2007(026)004
【摘要】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CP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的出血性肠类和非化脓性心肌类为主要特征,笔者200~2005年门诊救治的30多例本病病例,采取对症疗法和使用单克隆抗体,如犬五联高免血清等特异性治疗,收到了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治愈率达到85%以上。
现将治疗过程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117)
【作者】张建明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锦丰镇三兴畜牧兽医站,江苏,张家港,2156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2.655
【相关文献】
1.一例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继发肺水肿的诊治报告 [J], 付晓蓉;李晓宇;戚月;窦丁;刘佳;郭庆勇
2.一起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治报告 [J], 黄继明
3.疑似犬细小病毒病诊治报告 [J], 胡元龙;魏三贵;李春生;李玉祥
4.一例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治报告 [J], 韩月明
5.一例犬细小病毒病诊治报告 [J], 陈志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犬细小病的诊断与防治侯少坤X u m u s h o u y i犬细小病毒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
是犬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病原体是犬细小病毒。
临床常见症状是剧烈呕吐,便血,出血型肠炎,脱水,非化脓性心肌炎等,与病犬接触的百分之百感染,致死率最高也可达到百分之五十为特征。
是犬类传染病中危害最主要最严重的病毒之一。
资料显示该病毒已被原解放军兽医大学在1982年在长春地区首次分离,从我们身边也证实了疾病的存在。
一、病因犬细小病毒病病原为犬细小病毒,此病毒它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
自然感染主要是由直接和间接接触引起的,各种年龄和不同品种的犬只都可能感染,尤其是刚断乳至90日龄的幼犬较为多发,传染可能性极强,同时死亡率也很高。
往往在豢养犬只较多或有疫病存在的区域,在没有按免疫程序进行犬细小病毒疫苗接种的犬只,当环境条件变差,机体抗病能力降低,则可能感染或被传染此病毒。
其中纯种犬比杂交犬和土种犬易感性更高。
并且在康复犬的粪便中发现病毒不会轻易消失。
如果犬群中发现有此病毒,就很难彻底清除。
二、症状该病毒的主要传染来源是已生病的犬只。
常见的潜伏期为3天,最长可达一周,在感染7-14天后可通过排便向外排毒,在发病急性期内,病毒也可以通过唾液和呕吐物传播。
该病可全年发生,尤其冬季、春季多发。
当饲养管理条件发生骤变时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病犬是主要传染源,该病毒主要感染方式是由于病犬排出的粪便、唾液和呕吐物等污染了食物、喂养器具造成的。
此病毒抵抗力很强,在康复犬的粪便中可以长期存在。
三、诊断1、临床诊断在临床上的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频繁呕吐、剧烈腹泻并排出腥臭味的暗红色或烂番茄样的血便,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诊断。
心肌炎型是以剧烈呕吐,血样粪便,出血型肠炎,脱水为特征。
初步确定是否患该病,首先需要通过询问犬主关于病犬的相关情况,确诊还需实验室诊断。
2、实验室诊断(1)血常规检测。
取得病犬血液进行观察,病犬的白细胞总数一般下降至9×109/L 以下,最低可能为2×109mL/L 以下。
犬细小病毒病诊断及防治1978年,人类分离到犬细小病毒,该病毒可以引起犬急性严重的肠炎,在幼犬可以引起心肌炎,同时,犬细小病毒是已知病毒中抵抗力强的病毒之一,在污染的环境中可以存活5个月或更长时间。
1978年,人类分离到犬细小病毒,该病毒可以引起犬急性严重的肠炎,在幼犬可以引起心肌炎,同时,犬细小病毒是已知病毒中抵抗力强的病毒之一,在污染的环境中可以存活5个月或更长时间。
病因:CPV-2对迅速分裂的细胞有特别的亲和力;CPV-1在犬中广泛传染,并限于引起小于3周龄的幼犬出现临床症状。
CPV一般由于易感犬接触污染的粪便通过口腔和鼻腔传染。
危险因素包括:品种,过分拥挤,紧张和并发其他疾病。
病理生理学:经过口鼻感染后,病毒在口咽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和胸腺中复制,然后扩散至小肠隐窝中。
2~4天产生病毒血症,之后病毒局限于消化道和淋巴组织的上皮细胞中,并在组织中迅速分解细胞。
小于8周的幼犬心肌细胞分裂的速度足以支持CPV-2的复制,可能产生心肌病变。
临床症状:大多数犬在接触病毒后呈亚临床感染,在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状态下可痊愈,严重感染的犬为12周以下的幼犬。
典型症状为:沉郁,厌食,呕吐和昏睡。
发烧40~41度。
腹泻物为灰色,直至带血丝,甚至出现大量血性腹泻。
出现胃肠道症状24~48小时后开始脱水,体重减轻。
如果动物迅速衰竭,可在24~48小时内死亡。
无并发症的犬,出现临床症状5~7天恢复。
心肌炎可出现于8周以下的幼犬,感染犬出现心肥大和肺水肿,死于先天性心衰症状。
诊断:相应的临床症状。
粪便ELISE检验阳性。
全血细胞计数:严重时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脱水造成血细胞压积(PCV)升高。
活下来的动物可能出现淋巴细胞增多。
血清生化(无特异性):低血糖、低血钠、低血钾、代谢性酸中毒。
粪便检查以排除肠道寄生虫感染。
鉴别诊断:犬冠状病毒感染,犬瘟热,细菌性肠炎,肠梗阻,肠套叠,肠道寄生虫病等。
治疗:如果出现呕吐,要禁食、禁水。
王自强(广东省东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东莞,523086)摘 要:犬细小病毒(CPV)是幼犬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一种死亡率、感染率极高并具有强传染性的病毒,最早发现于1977年,目前世界各地均有此类病毒的报道。
本文从犬细小病毒的病原学以及流行病学角度进行论述,并阐述其诊断方法、治疗方式以及如何预防,旨在为犬只的饲养与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犬细小;诊断与治疗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494(2023)11-0092-021 犬细小病毒的病原学以及其流行病学犬细小病毒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一员,对多种理化环境、消毒用品表现出较强的抵抗力,无论处于低温还是高温状态下,其都呈现较强活性。
在常温情况下,病毒存放三个月后也只是感染性轻微降低,在粪便中能存活甚至数年之久。
同时,对醇类有机物、三氯甲烷、乙氧基乙烷呈现抗性,一般消毒用品无法将其完全消灭。
CPV具有高致命性,全球幼犬感染后死亡率高达70%,且发病率高达100%。
感染源为患病犬,其粪便、尿液、呕吐物中均存在大量病毒,健康犬只一旦接触到被污染的水或食物,将会有极大概率被感染[1]。
2 临床症状目前,根据已知案例,犬只感染CPV临床症状呈现三种:犬肠炎型、心肌炎型、混合型。
2.1 犬肠炎型犬肠炎型病毒可以感染全年龄段的犬只,其危害性极大。
犬只症状:拉稀,且粪便带有腥臭味,同时伴随呕吐症状,呕吐物呈现液体状且表面带有白色泡沫。
病毒潜伏期一般为7~14 d,发病早期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的情况,同时体温升高,排泄物呈现黄色,且存在大量黏液;发病中期出现呕吐腹泻的症状,排泄物呈番茄汁样稀便;后期会出现大量的拉稀拉血症状,由于大量的拉稀呕吐,犬只会出现脱水的情况。
肠炎型病毒会不断攻击犬肠表皮组织,导致其坏死,肠功能丧失,无法吸收水分和营养。
犬只处于脱水状态继续呕吐排泄,会导致吐血拉血情况的出现,同时伴随体温逐渐降低(低于健康犬体温),若不及时予以治疗,犬只死亡率将达到80%。
58例犬细小病毒诊断报告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对犬危害严重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临床上有肠炎型和心肌炎型两种病型。
由于心肌炎型多发于30-45日龄的幼犬,多无先兆性症候即出现呼吸困难、心功能衰弱而快速死亡,犬主常常来不及送诊,故在临床上很少见到。
临床上见到的一般都是肠炎型。
1、基本情况:我局动物医院自2013年8月1日至9月30日,两个月内共收治犬细小病毒病例58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该病的主要症状,并经犬细小病毒胶体金试纸检测阳性,共治愈52例,死亡2例,犬主放弃治疗4例,治愈率为89.7%。
疗程一般为4-7天。
大型犬或症状较轻者多在4-5天内治愈,小型犬或病重者多在6-7天内治愈。
发病品种多以泰迪、博美、德牧、金毛、藏獒、萨摩耶居多。
2、传染途径和发病诱因:本病主要是健康犬和病犬直接接触或经污染的饲料和饮水通过消化道感染发病,但有些犬关在家中却发病,笔者认为是犬主人身体机械性带毒,特别是鞋底和手上沾有病毒造成感染而造成。
本病发病年龄多在5月龄以下,成年狗也有发生,但症状较轻;本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但今年夏秋季发生较多。
犬主在诉说起病原因时,有的认为是吃变质或冷冻食物引起,笔者认为这些都是本病的诱因。
3、症状:本病发病急,流行快,呕吐与腹泻严重。
病初精
神沉郁,厌食,呕吐;初期吐出未消化的食物,随后吐出粘液,最后吐出胆汁样或带血的液体;腹泻最初为黄色稀粪,随后变成血色稀粪,恶臭异常;脱水,体重减轻。
严重病例全身无力,不能站立或不能行走。
4、病理变化:对两例死亡病例进行剖检发现均消瘦、脱水,肠道弥漫性出血,以十二指肠和回肠最为严重。
肠道内含有黑红色恶臭分泌物。
结肠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
其中一例发生肠套叠,回肠套入盲肠内约5cm,套叠处肿胀,乌黑色,不能拉开。
5、诊断:对呕吐严重,伴有精神沉郁、厌食腹泻且没有注射有效疫苗者进行犬细小病毒胶体金试纸检测,出现两条明显红线者判为本病,红线不明显者不计入本文所统计的病例。
所用试纸为韩国安捷公司生产。
6、治疗
6.1 使用犬细小病毒血清(按2-5公斤体重使用1支) 或单克隆抗体(按5-10公斤体重使用1支)皮下注射,应尽早使用。
6.2 使用抗病毒药:选用利巴韦林静滴,同时应用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注射剂,如鱼腥草、穿琥宁等。
6.3 使用抗菌药物:由于本病造成肠道炎症、出血,极易引起细菌感染,所以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本院主要选用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
6.4 补液和对症治疗:病犬出现严重呕吐、腹泻、脱水和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是导致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本院尽早
对病犬进行合理补液、补充电解质缓解酸中毒。
一般使用糖盐水、林格氏液和10%葡萄糖、5%碳酸氢钠静滴。
止血使用酚磺乙胺,止吐使用爱茂尔。
6.5 治疗效果:使用上述方法治疗后,58例病犬有52例在7天内治愈。
其中17例在4-5天内停止呕吐、拉稀,开始吃食。
停止治疗后未再发作,随即痊愈。
35例在治疗5-7天后症状消失,恢复正常。
2例死亡,其中一例因便血严重,结膜苍白,死于治疗的第二天;另一例,精神极度沉郁,腹痛、呕吐严重,死于第4天,死后剖检发现肠套叠。
另有4例犬主在治疗1-3天后放弃治疗,未再来治疗,联系不到,情况不知。
7、病例介绍:犬主张某所养博美犬,体重1.4公斤,3月龄,未进行免疫。
9月4日来诊,诉前天开始呕吐,拉稀带血,不食不喝水。
查:精神不佳,体温38.4°c,测温时温度计上沾有红色血液,细小病毒试纸检测阳性。
遂使用血清1支皮下注射,糖盐水100ml,加入氨苄西林0.125g,利巴韦林0.1g,酚磺乙胺注射液1ml静滴,并肌注爱茂尔0.4ml,每日一次。
9月5日未见好转,仍用上方治疗。
9月6日便血停止,仍呕吐,仍用上方加氯化钾注射液0.5ml滴注,同时肌注鱼腥草注射液2ml。
9月7日进一步好转,仍使用9月6日方。
9月8日能吃狗粮、喝水正常,大小便正常,仍使用9月6日方巩固。
9月9日未再用药痊愈。
9月16日随访,犬只健康。
8、体会
8.1 犬细小病毒病发病急,病情往往迅速恶化,故应及时治疗,尽早使用单抗或血清,尽早补液,方可提高治愈率。
8.2 及时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是治愈本病的重要措施,还应合理使用氯化钾和碳酸氢钠。
8.3 本病往往有并发症和继发症,要同时治疗或预防,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