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呃逆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3
符文彬教授从心、胆、脾论治顽固性呃逆经验
吉祥;石国傲;陈锐明;李仲贤;周忆蓉;方慧;张琬欣;邹婧怡;谢星宇;周夏芸;阎路达;符文彬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2024(44)4
【摘要】介绍符文彬教授运用整合针灸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经验。
符文彬教授认为顽固性呃逆的基本病机在于胃气上逆,脾失健运是其发病的关键,气机不畅是其发病的首要因素。
临床治疗当以理气健脾为原则。
临证时,符文彬教授强调病症结合,究其发病根源,以排除相关病因,并根据气与神之间的联系和脾升胃降理论提出气逆与情志互为影响,治呃必先调气;而调气的关键在于调神,调神重在调心胆;脾虚贯穿病机始终。
故临床治疗从心、胆、脾论治,强调神的重要作用,身心同治,并总结提出“一针二灸三巩固”整合针灸治疗模式,综合运用毫针针刺、灸法、针挑疗法、皮内针等针灸技术,收获良效,以期为临床针灸医生治疗顽固性呃逆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404-409)
【作者】吉祥;石国傲;陈锐明;李仲贤;周忆蓉;方慧;张琬欣;邹婧怡;谢星宇;周夏芸;阎路达;符文彬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针灸科;广东省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1
【相关文献】
1.石志超教授辨证论治顽固性呃逆经验述要
2.符文彬教授从心胆论治耳鸣的经验介绍
3.符文彬针刺治疗呃逆经验
4.符文彬教授针灸心肾论治颈椎病慢性颈痛经验介绍
5.符文彬从心、胆、脾论治慢性湿疹经验介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顽固性呃逆的药物治疗
孙继明
【期刊名称】《工企医刊》
【年(卷),期】2007(020)003
【摘要】呃逆又称打嗝,可由刺激控制呼吸肌特别是膈肌的传出或传入神经、髓质中枢等引起。
呃逆多见于男性,常伴有膈肌胸膜炎,肺炎,尿毒症,酒精中毒或腹部手术。
一般受寒刺激引起呃逆,并非病态,几分钟内多会自止。
但若为顽固性呃逆则会影响呼吸和睡眠,易致患者疲劳,饮食差,烦躁不安和病情加重。
如因脑炎、脑梗死、脑膜炎、胃和食管的疾病、肠道疾病、胰腺炎、胸部和纵膈的损伤或手术以及药物和其它不明原因等引起的顽固性呃逆,用一般处理方法难以奏效。
现将收集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有效药物简述如下。
【总页数】3页(P57-59)
【作者】孙继明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张甸人民医院,2255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药物治疗重症顽固性呃逆2例
2.顽固性呃逆的药物治疗
3.3种药物治疗重症肝病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
4.3种药物治疗重症肝病并发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比较
5.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药物治疗现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顽固性呕吐或呃逆?看看神经科2014-10-14 09:24 来源:丁香园作者:蓝色lixiang字体大小- | +顽固性呕吐或呃逆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中相当常见,这是位于最后区的延髓呕吐中枢受累造成的。
对于诊断NMOSD,MRI图像上出现下丘脑和脑干导水管周的室管周膜区域损伤更具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阳性则强烈支持NMOSD的诊断,且预示疾病更具进展性。
NMOSD复发率高,可致严重的残疾,因此需尽早治疗以改善病情从而减少损伤,且须对患者进行一定时期的随访。
病例:女,50岁,中国人,既往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史,进展性顽固性呕吐2月。
两次就诊于胃肠科,食管、胃肠内镜检查均未发现异常,遂被诊断为功能紊乱。
就诊于神经科前一周,患者症状已进展到吞咽困难(固体,液体均困难)以及痉挛性构音障碍。
就诊时,体格检查示:咽反射亢进伴舌肌震颤,左侧舌下神经麻痹。
虽然存在痉挛性构音障碍,但颌反射正常。
其余神经科检查未见异常。
脑脊液分析可见轻微的细胞增多(13淋巴细胞),葡萄糖和蛋白质浓度均正常。
未发现寡克隆条带。
2个月前在胃肠科检查的和本次复查的代谢指标均正常。
脑MRI示:延髓和双侧舌下神经核存在非强化高信号病变(图A)。
血清学分析示:NMO-IgG(ELISA)阳性(图B)。
(A)患者大脑MRI的冠状位和轴位显示延髓背侧和最后区存在异常信号。
附解剖图以显示该结构。
(B)视神经脊髓炎的IgG(APQ4)的免疫荧光图。
NMO又称Devic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其特点为视神经受损以及大于3个椎体节段的破坏性的纵向广泛性横贯性脊髓炎(LETM)。
NMO看起来与多发性硬化症(MS)相似,但这两种疾病的流行病学、病理学特点以及治疗均相距甚远。
MS为典型的脱髓鞘疾病,主要见于白种人,而NMOSD是亚洲人群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40%),且多见于女性,女男比例为6.5:1。
如若复发,NMOSD 则较MS更加严重,会导致越来越重的残疾。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呃逆【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顽固性呃逆【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47—01定义:气从胃中上逆,喉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促的表现。
概说:呃逆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
打嗝是因为膈肌阵发性痉挛收缩而引起的。
膈肌的痉挛可能是由于迷走神经或膈神经受刺激引起。
虽然大部分打嗝现象都是短暂性的,但也有些人持续地打嗝。
最常见原因有感冒、冷热空气及食物、刺激性气体、药物(农药)等刺激以及多种疾病引起。
如白天呃逆频繁发作,夜间并不影响睡眠且无伴随症状,则多为神经性因素所致如胃神经官能症;若患者呃逆的同时伴随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等症状,且伴有病理性神经反射,则多提示呃逆是由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所致;如呃逆伴有咳嗽、咯痰、呼吸困难或胸痛等症状,应考虑有肺、支气管或纵隔病变。
呃逆同时伴有反酸、胸骨后烧灼感、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进食梗阻感等、应考虑呃逆系因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贲门癌、食管癌或肝、胆道病变所致。
病机:主要是肝气不疏,湿浊困脾,胃气上逆。
病理:西医认为是由于膈肌痉挛所致。
诊断:呃逆,需同嗳气、干呕等症状鉴别:嗳气俗称改气,其声音沉长,为气从胃中上逆;呃逆俗称打嗝声音短促而频,其声发至喉间。
干呕、病人作呕吐状,但有声无物。
因呃逆时伴有声带的闭合,所以常产生一种特殊的声音,一听到这种声音就可诊断是呃逆。
辨证:传统中医辨证时,可分为肝气犯胃、湿浊困脾、胃气上逆、胃中寒冷、气逆痰阻、脾胃阳虚、胃阴不足等型。
临床治疗较复杂。
笔者从医30多年,在实践中简化了对顽固性呃逆治疗方法。
对大多数顽固性呃逆有很好的疗效。
并扩大了柴平汤和芍药甘草汤二方及西药解痉类(如654-2,丁溴东莨菪碱)之类的临床的用途。
治法:疏肝缓急,健脾化湿,和胃降逆。
治疗:柴平汤加吴茱萸:柴平汤是由小柴胡汤和平胃散二方合一而成。
小柴胡汤《伤寒论》原方是和解少阳,用于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脇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脇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顽固性嗝逆简介中医学认为胃气正常的方向是以下降为顺,若胃气不和不降反而上逆动膈,就会引发打嗝。
而引起胃失和降的原因包括饮食不洁(如过度食用生冷或辛热煎炒食品,或滥用温补之剂,使胃气不顺。
)情志不和(如恼怒、抑郁、忧思等均可能伤及胃气)、正气亏虚(如重病久病之後,或因疾病耗伤中气或损及胃阴均可使胃失和降)。
所以治疗方向以调和胃气为大法,佐以消积解滞、疏肝解郁、补益正气。
病情分析顽固性呃逆多发生于有器质性疾患的患者,常因严重影响进食,讲话,正常呼吸和睡眠,加之精神和躯体的沉重负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意见建议(1)吸气后屏气法患者深吸气后迅速用力屏气,然后缓缓呼气即可.此法可反复使用,多用于由精神刺激和进食过快引发者.(2)按压双眼球法患者闭目,术者将双手拇指置于患者双侧眼球上,按顺时针方向适度揉压眼球上部,直到呃逆停止.此法多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但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忌用,心脏病患者慎用.(3)按压眶上神经法患者平卧位或坐位,术者用双手拇指按压患者双侧眶上,相当于眶上神经处,以能忍受为度,双手拇指交替旋转2~4分钟,并嘱患者有节奏地屏气.(4)颈动脉窦压迫疗法方法是嘱患者用手指指腹轻轻揉压单侧颈动脉窦(位于气管两侧搏动处).注:严禁双侧同时压迫,以防脑缺血而发生意外.(5) (吞)吸食烟雾法取一长圆形的一端开口的硬纸筒(患者可以自己制作,纸筒口径以刚好能盖住口唇为宜),用火点燃碎纸屑后放进硬纸筒内,然后使其熄灭,产生烟雾后立即将纸筒开口端紧压在患者口唇周围,留出鼻孔,嘱患者张口把烟雾吞下(忌用抽吸法),吞烟时间1~2分钟.或者选用干净的人指甲,剪碎后和烟丝混匀卷成纸烟点燃抽吸.(6)牵舌法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卧位,张口,伸舌,术者用消毒纱布裹住舌体前1/3~1/2部分,轻轻向外牵拉,以患者稍有痛感为度,持续30秒钟左右后松手使舌体复位.此法可重复操作.(7)足部疗法方法是嘱患者用手指稍加压力揉搓足底(位于涌泉穴内下旁开1寸处),直至呃逆停止.(8)含水屏气法取凉开水一杯,令患者含水一大口,然后屏气停止呼吸,尽量延长时间,待到将无法忍受时,才把水吞入胃中,注意不要呛入气管中.该法可反复使用,有心脑疾病者禁用•药物疗法2.1 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 冯进华〔5〕报道顽固性呃逆患者12例,舌下含服消心痛5mg,30min内呃逆不止者,舌下追服5mg同时再口服5mg,呃逆重复发作者可重复使用,24h最大用量不超过60mg,首次剂量不宜大于20mg,服药后2h内呃逆仍不停止者为无效. 结果服药5mg 3min~30min呃逆停止者6例,追服5mg 3min~30min呃逆停止者4例,明显减轻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1.6%. 止呃逆机制可能系该药松驰平滑肌作用,解除膈肌痉挛之故.2.2 哌醋甲酯(利他林) 肌肉注射每次20mg,2h可重复注射,呃逆反复发作可重复应用.郄日升〔6〕用此法治疗顽固性呃逆74例,原发病为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尿毒症、肝硬变、风湿性心脏病、上消化道出血、肺脓肿、胃癌、胆囊炎及胆石症. 结果:显效42例(56.7%)、有效24例(32.4%),无效8例(10.8%). 马路 et al〔7〕用利他林10mg,缓慢静脉注射,治疗晚期肝硬变顽固性呃逆43例,对照组用阿托品0.5mg,缓慢静脉注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其中治愈40例(93%);对照组41例中有效20例,有效率48%,治愈9例,治愈率22%. 两者有显著差异. 终止呃逆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通过中枢-内脏神经的调节作用,使呼吸肌规律运动,从而使膈肌痉挛消失.2.3 尼可刹米邓世周 et al〔8〕用尼可刹米0.375g,肌注,治疗呃逆32例. 并设胃复安0.01g,肌注,对照组.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6%,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 我们遇1例颅内肿瘤并发呃逆者,用阿托品内关注射等治疗无效,后用尼可刹米0.375g,肌注15min呃逆停止. 其机制不明,可能由于该药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 使呼吸加深加快,膈肌活动度增大,达到缓解膈肌痉挛,终止呃逆作用.2.4 硝苯吡啶为钙离子阻滞剂,可能通过舒张平滑肌解除膈肌痉挛,使呃逆消失. 王文兴〔9〕用该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顽固性呃逆102例,首次舌下含服硝苯吡啶0.04g,然后改为0.02gpo,2次/d. 结果治愈(服药半小时内呃逆减轻,2h内呃逆停止且不复发)94例(92.16%),有效(服药半小时内呃逆减轻,2h~1d 呃逆不停止,呃逆间隔时间明显延长者)3例(2.94%),无效5例(4.90%). 使用时应卧床,严密观察血压变化,血压下降即应减少剂量或停药.2.5 华蟾素陈次和〔10〕用华蟾素治疗顽固性呃逆25例. 华蟾素2mL~4mL,肌肉注射2次~3次/d,除癌肿患者用药1mo~4mo外,其他病例见效后3d停药. 停药后如呃逆复发,再用药仍有效. 16例于注射后2d呃逆消失,6例注射后3d消失,3例注射4d后显著减轻. 未见不良反应. 此外,本药对肿瘤疼痛有显著减痛作用.2.6 阿托品加爱茂尔内关穴位注射用阿托品0.2mg、爱茂尔0.5mL混合液作内关穴位注射. 方法是消毒皮肤后,垂直剌入内关穴,出现酸胀感后,回抽无血,速推药. 若效果差,6h后可在对侧内关穴重复注射. 青光眼者慎用. 李崇亮〔11〕用此法治疗13例顽固性呃逆,用药1次~2次全见效.2.7 乙酰唑胺李裕文〔12〕用乙酰唑胺治疗顽固性呃逆. 每次0.25g~0.5g,治疗神经精神性呃逆. 10次~20次/min,持续3h至3昼夜的呃逆3例,服药5min~30min后呃逆完全停止. 推测此药治疗呃逆的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系统的碳酸酐酶有关.•1.1 针剌疗法取扶突穴(位于喉结旁开3寸,胸锁乳突肌中间,颈动脉旁缘处). 选用1.5寸毫针,局部消毒后,自扶突穴水平方向剌向颈椎,有触电样针感向肩或手放射时,留针10min. 葛书翰〔1〕用此法治疗187例顽固性呃逆,少者针剌1次,多者13次,平均6次. 结果:治愈(呃逆完全停止并观察1wk未见复发者)150例(802%)显效(呃逆次数较前减少2/3以上)17例(9.1%);好转(呃逆次数较前减少)15例(8.1%);无效(治疗后无变化)5例(2.6%). 攒眉、音亮穴〔2〕. 攒眉穴位于眉毛之内侧端,眶上切迹处为穴位之内起点,音亮穴位于任脉廉泉与天突两穴之中点,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的微凹处(仰卧昂首取穴). 用28号~30号1.5寸毫针从攒竹穴进针,针尖达眉中眶上裂,左手拇指压针尖,使针身紧贴眼眶,右手持针捻好36次,为一度手法. 再从阳白进一针,使针尖向下剌到眉中眶上裂与第一针相遇,左手拇指按压针尖,使针尖紧贴眶上裂,右手持针捻好36次,留针10min,如呃逆不止,二针再各行一度手法,即出针. 用相同针号从音亮穴垂直进针,快速透皮,进针后针尖略向上,缓缓进针;当针进1寸~1.2寸左右,则会引起反射性咳嗽,稍加捻转,快速出针. 此穴宜在患者血压病情稳定后使用. 如患者昏迷、输氧、插有鼻导管均不宜使用. 耳针疗法〔3〕. 取穴:耳中、胃、肝、脾、耳迷根、神门交感、皮质下. 治疗方法:在上述穴位找3个~5个敏感点行针剌,强刺激,留针约1h,或用按摩术的切按,器具点按,按揉法刺激至呃逆停止.对于顽固性者,可予坦针或压丸治疗.1.2 指压穴位疗法〔2〕听宫穴. 双手拇指尖对准双耳屏前,颞颌关节后凹陷处,用较重指力向内下方徐徐压入,可使呃逆速止. 如效不显著,加重指力,并适当延长指压时间,至呃逆停止半分钟即止. 如有复发,重复上法仍然有效. 翳风穴:宜较重指力按压.1.3 体外肌膈起搏治疗陈仁栋〔4〕用中山医科大学自行设计的EDP型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顽固性呃逆50例. 原发病为上消化道出血12例,肺心病10例,脑血管病7例,风心病5例,尿毒症5例,病毒性脑炎3例,肝硬变3例,急性心肌梗塞3例,肺癌2例. 结果显效(治疗1次~2次呃逆即消失,并至出院未再复发者)40例(80%);有效(治疗后呃逆减轻或重复应用仍有效者)7例(14%);无效(治疗3次以上呃逆不减轻者)3例(6%).顽固性呃逆(intractable hiccup , IH) 多发生于有器质性疾患的患者,常因严重影响进食、讲话、正常呼吸和睡眠,加之精神和躯体的沉重负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
什么药能治疗顽固性打嗝?*导读:呃逆,俗称打嗝儿。
它是由于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导致空气突然被吸入呼吸道内,并伴有声带闭合所产生的短促声响。
呃逆属于消化系统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出现过呃逆。
这种偶然的呃逆大多是可自愈的。
不过,如果出现了持续性、强幅度的顽固性呃逆,患者则比较痛苦。
有的患者由于呃逆不止而昼夜不能入睡。
……这种顽固性呃逆主要是因为迷走神经受到刺激,导致膈肌和呼吸肌均发生痉挛性的收缩而引起的。
此外,胃、肠、胸膜、膈肌的病变也是引起顽固性呃逆的主要原因。
临床上治疗顽固性呃逆,通常是使用抗胆碱药(如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等)、止吐药(如胃复安、维生素B6等)和胃肠推动药(如吗丁啉、莫沙比利等)等药物进行治疗,不过治疗的效果往往都不太理想。
但是,近几年的临床研究发现,用巴氯芬片可治疗顽固性呃逆,而且效果不错。
巴氯芬片,也叫郝智、脊舒、贝可芬,原本是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大脑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肌肉痉挛的药物,但是由于它具有抑制中枢神经和减轻肌肉痉挛症状的作用,所以将其用于治疗膈肌痉挛引起的顽固性呃逆也有明显的疗效。
顽固性呃逆患者可每次口服巴氯芬片5毫克(即半片,每片巴氯芬片是10毫克),每天服3次,连续服用3天后,可改为每次口服10毫克,每天服3次,连续服用3天。
效果不佳时,还可配合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新型质子泵抑制剂兰索拉唑(也叫达克普隆、兰悉多),该药可每天清晨口服1次,每次服15毫克(即1片),服用该药的疗程与服用巴氯芬片相同。
曾用此法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30例,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但是,应用巴氯芬片治疗顽固性呃逆时一定要注意,由于该药具有中枢抑制作用,所以服药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嗜睡、运动失调、头晕、恶心、便秘、尿频等不良反应。
因此,该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短期服用,而不能由患者擅自使用和长期使用。
而且,使用该药时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和使用的剂量,两岁以下的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肾功能不全者、中风患者以及司机等操作机器者应慎用此药。
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对患有顽固性呃逆的患者实施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顽固性呃逆的患者68例,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实施常规方式治疗,乙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针灸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式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研究显示,采用中医针灸对该类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与常规护理的一组患者相比较优势显著,P<0.05。
结论:对顽固性呃逆患者进行中医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针灸;顽固性呃逆;临床效果呃逆在医学上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疾病,它是由神经中枢和迷走神经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而导致的,它会对病人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不仅会出现多种的临床表现,还会对病人的精神状况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的会导致病人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的还会导致人的生命危险。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呃逆的产生是因为平时没有控制好自己的饮食,或者是因为情绪上的原因而导致了情绪上的不顺,导致了气血上的堵塞;也有可能是因为久病或者重病,导致了中气的损耗,导致了胃的不适,导致了肺腑的不适。
治呃逆的要点在于调胃、调气。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虚者以补,实者以泻,寒者以热,热者以寒。
大多数情况下,呃逆都是偶然发生的,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且有时不需要干预和治疗。
但有些患者出现这种情况比较频繁,而且会出现几天、几个月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顽固性的呃逆”。
如果打嗝持续3天或更长,并且经常打嗝,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本研究主要针对该类患者实施针灸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详细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顽固性呃逆的患者68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患者年龄在42-69(63.15±2.30)岁。
所选患者均符合呃逆的诊断标准,且患者在入院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呃逆症状。
1:氟哌啶醇 5~10mg 肌注 2:氯丙嗪 5mg肌注。可同时合用胃复安等药 脊舒(巴氯芬)有效,我试过多个患者,全部有效,剂量:10mg,tid。 大致总结一下顽固性呃逆的治疗药物(西药)胃复安、盐酸氯丙嗪、苯妥英钠、安定、氟哌啶醇、利他林、华蟾素、东莨若碱、盐酸丙咪嗪、乙酰唑胺、多虑平、盐酸利多卡因、硝苯吡啶、磷酸可待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巴氯芬 给病人足三里穴位注射鲁米那0.1,当时病人呃逆立即缓解 利他林10mg im,如无效,予氟哌啶醇10mg im bid,控制后予口服2m tid,或予氯丙嗪25mg im,但需注意血压,另还可试用丙戊酸钠0.2 tid+力奥来素5-10mgtid。神经外科首选氯丙嗪25mg 足三里穴位注射VitB1、VitB6有效,本人在临床上应用过 Vit B6 大剂量点滴,可用到0.5,效果不错。当年我们一个顽固嗝逆病人(脑干病变)上述方法基本试过,无效,后采用此法搞定。 反复发作有其病因,病因改变是第一位。但用卡马西平我有不同意见:在发作上顽固性呃逆可理解为肌震挛发作,用卡马西平在某些病例不妥。 胃复安穴位注射足三里,可以试一下 基本上用以下两种方法得以解决:一、用有一位仁兄已经提到过的屏气方法,效果很好,大部分病人多能够解决。二、对以上方法治疗效果不好的,可口服碳酸氢钠片剂,效果很好,比静脉用效果好,具体原因考虑可能与口服后药物在胃内直接产生气体刺激膈神经有关。 1:氯丙嗪50MG双侧足三里封闭2:消心痛5MG舌下含化5分钟后口服5MG3:法莫替丁20毫克BID IV 试用丙谷胺及多虑平,我们有3例顽固性呃逆病人用氯丙嗪及利他林无效用此法搞定 我所知道的一些新的用法有:1,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 舌下含服消心痛5mg,30min内呃逆不止者,舌下追服5mg同时再口服5mg,呃逆重复发作者可重复使用,24h最大用量不超过60mg,首次剂量不宜大于20mg,服药后2h内呃逆仍不停止者为无效止呃逆机制可能系该药松驰平滑肌作用,解除膈肌痉挛之故.2,哌醋甲酯(利他林) 肌肉注射每次20mg,2h可重复注射,呃逆反复发作可重复应用. 终止呃逆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通过中枢-内脏神经的调节作用,使呼吸肌规律运动,从而使膈肌痉挛消失.3 尼可刹米 尼可刹米0.375g,肌注,其机制不明,可能由于该药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 使呼吸加深加快,膈肌活动度增大,达到缓解膈肌痉挛,终止呃逆作用.4 ,硝苯吡啶 为钙离子阻滞剂,可能通过舒张平滑肌解除膈肌痉挛,使呃逆消失. 使用时应卧床,严密观察血压变化,血压下降即应减少剂量或停药.5,华蟾素 华蟾素2mL~4mL,肌肉注射2次~3次/d,除癌肿患者用药1mo~4mo外,其他病例见效后3d停药. 停药后如呃逆复发,再用药仍有效. 此外,本药对肿瘤疼痛有显著减痛作用.6 阿托品加爱茂尔内关穴位注射 用阿托品0.2mg、爱茂尔0.5mL混合液作内关穴位注射. 方法是消毒皮肤后,垂直剌入内关穴,出现酸胀感后,回抽无血,速推药. 若效果差,6h后可在对侧内关穴重复注射. 青光眼者慎用. 7 乙酰唑胺 每次0.25g~0.5g,治疗神经精神性呃逆. 10次~20次/min,持续3h至3昼夜的呃逆3例,服药5min~30min后呃逆完全停止. 推测此药治疗呃逆的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系统的碳酸酐酶有关. 用膈肌起博器,效果非常好。 我所知道的几种方法:1 氟哌啶多5mg+5%Gs ivgtt 控制后予口服2 利他林 20mg im3 尼可刹米 0.375g im4 氯丙嗪 25mg tid or 25mg im5 胃复安 10mg im 6 苯妥英钠 0.1 tid 7 东莨若碱 0.3 im8 硝苯地平 10mg 舌下含服9 华蟾素2mL~4mL im10陈皮 茯苓 半夏 柿蒂各10克煎服11利多卡因 0.1 ivgtt 用利多卡因穴位注射足三里,效果不错 胃复安也可以引起呃逆的!曾经遇到过类似患者,有大量使用胃复安病史。最后用卡马西平搞定!换了丙戊酸钠都不管用! 按压俞腰穴,效果不错.我父亲呃逆10天,多种方法无效,按压俞腰穴半天即不在呃逆.特别推荐 年纪大的要注意颈椎病的问题(引起呃逆的可能是颈椎第3/4/5椎体有问题) 老主任的偏方: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合并顽固性呃逆者,20g花椒+10g丁香水煎服,屡试不爽 脑血管病一旦出现呃逆,往往连续不止,成为顽固性呃逆,治疗较棘手,且提示预后不佳。 我记得有个口腔科男病人,嘴唇上一个小血管瘤破裂后血痂好大一块,也不敢去硬剥,怕再次出血,术前还以为是血管肉瘤,术中发现血管瘤很小,手术顺利切除。术后顽固呃逆,什么方法都试过了,就是不好,膈神经封闭后没过多久又出现了,一直持续了到拆线,仍旧不好,病人不愿出院,要求治疗。我值班时还会诊过这个病人,给他的儿子一个压舌板,呃逆厉害了就刺激咽反射,我好踏实睡觉。没想到这个病人经内科会诊在腹部摸到一个搏动性肿块,内科医生吓了一跳,赶紧让外科会诊,外科医生说是腹主动脉瘤,复查B超近20公分,见鬼了,当时术前查腹部B超还检查了后腹膜淋巴结居然什么也没发现!外科医生说情况不妙,似乎要破,手术准备来不及了,不久病人肚子一下子大起来,病人绝望地叫着:“医生,救救我!”血压骤降,很快就死了!所以大家不要沉浸于各种各样的对症处理和偏方中,仔细检查排除器质性因素还是非常重要的,尽管呃逆总体上不是个危险的症状! 如果各种药物效果均不佳或疗效不持久,一定仔细查找到底有无病因.碰到一例住院病人,中年男性,曾频繁呃逆半年,用利他林,氯丙嗪de等各种药物均不能有效控制,亦看过心理门诊,胃部检查做过多次,均未果.后在某医院行MRI检查示高颈段脊髓病变,头颅MRI无异常,考虑为脱髓鞘病变,予激素冲击后症状迅速缓解,后该病人确诊为多发性硬化.我一位老师也碰到过几例脊髓型的多发性硬化病例.因此,碰到顽固性呃逆的中年人,如果各种药物治疗不理想,一定要想到多发性硬化的可能 给予2%利多卡因10ml+20ml水中口服或鼻饲,本人碰到过几例脑干病变病人,此法效果不错 肌松药 ① 巴氯芬(baclofen 商品名脊舒),为神经性传导抑制剂γ氨基丁酸(GABA) 的衍生物,主要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的GABA 受体, 其抗呃逆的作用机制未明。陈协辉等[ 7 ] 认为:一方面可能是对神经传导抑制作用,从而缓解平滑肌、膈肌痉挛使呃逆停止;另一方面它可能通过对中枢的镇静作用达到抑制呃逆中枢而制止呃逆发作。用法:每次10 mg , 每日2 次,口服;最大剂量为15 mg , 每日3 次。陈协辉等应用总有效率98 % 。② 盐酸乙呱立松片(商品名妙纳) 是一种新型肌肉松弛剂,范丽静等[ 8 ] 认为其止呃机制为:一方面作用于脊髓,抑制脊髓反射;另一方面作用于γ运动神经元减轻脊索的灵敏度,从而阻断其反射弧,缓解膈肌痉挛,减少痉挛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的进一步刺激;并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改善血流。用法:60 mg 口服或胃管注入,每天3 次,饭后服用。4. 3 抗精神病药 ① 氟哌啶醇5 mg 静脉滴注或肌注1~2 次/d , 好转后改为口服维持。② 氯丙嗪25~50 mg , 每天3 次口服,但此法在老年患者尤其有心血管病者应慎用。氟哌啶醇和氯丙嗪抗呃逆的作用可能与其阻断上行网状激活系统, 抑制膈神经的兴奋性有关。4. 4 抗抑郁药 ① 多虑平25~50 mg , 每日3 次口服。其抗呃逆的机理可能是一方面通过其中枢及周围抗胆碱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中枢镇静作用达到抑制呃逆中枢停止呃逆的作 用。② 阿米替林30 mg , 每日3 次口服。4. 5 中枢兴奋药 ① 利他林10~20 mg 肌注,反复发作者可重复注射。其终止呃逆的机理可能是通过中枢内脏神经的调节作用,亦或使膈神经过度兴奋而达到抑制状态。② 尼可刹米0. 375g 肌注,止呃机理不明,可能是该药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使呼吸加深加快,膈肌活动度增大,达到缓解膈肌痉挛终止呃逆。4. 6 钙离子拮抗剂 ① 硝苯地平10~20 mg 舌下含服或吞服,每日3 次,一天总量不宜超过60 mg 。② 盐酸氟桂嗪10 mg , 每天2~3 次,口服,待呃逆停止后改为每天1 次口服巩固治疗。③ 尼莫地平舌下含服及口服治疗顽固性呃逆也取得了较好疗效。4. 7 麻醉剂 ① 利多卡因50~100 mg 持续静滴,每天2~3 次,可用1~7 天,但应注意心律监护。其止呃机理可能为调节植物神经或反馈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而抑制膈神经。② 磷酸可待因30 mg 口服,止呃机理可能是抑制中枢神经,减弱膈神经的过度反应,同时直接抑制或松弛膈神经。4. 8 抗胆碱药 ① 安坦又称苯海索,是中枢性抗胆碱药,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震颤麻痹。用于治疗本病每次4 mg , 每日3 次口服,用药2~3 天。② 东莨菪碱0. 3 mg 肌注或阿托品等药物肌注。4. 9 抗癫药 ① 丙戊酸钠用量:每次0. 2 g , 每天3~4 次, 逐步加量,直至控制发作。张敬军等[9 ] 认为丙戊酸钠治疗呃逆的有效剂量个体差异很大,获得满意疗效的剂量为0. 6~ 2. 0 g/d。② 苯妥英钠每次0. 1 g , 每天3 次,以中枢性呃逆效果较佳。4. 10 抗肿瘤药 华蟾素每次2~4 ml 肌注,每日2 次,或静脉滴注,每次10~20 ml 用5 % 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稀释后缓慢滴注。其止呃机制不详,可能与直接或间接抑制呃逆中枢有关。4. 11 止吐药 ① 恩丹西酮是一种高选择性52HT3 受体拮抗剂,常用于化疗所致呕吐的防治,王钟杰等[ 10 ] 用其来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认为其止呃机制为抑制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的52HT3 的释放,使原本兴奋的膈神经达到抑制状态,解除膈肌痉挛。② 胃复安多用来作穴位注射。4. 12 碳酸酐酶抑制剂 乙酰唑胺0. 25~0. 5 g/ 次,每天3 次,其止呃机理可能与抑制神经系统的碳酸酐酶有关。 用vitB6不如用654-2足三里穴封好。试过了,管用 治疗一、 简便疗法:砂糖一匙干咽 无副作用 80%有效;蜂蜜一匙咽下 无副作用 有效;醋一匙咽下 无副作用 有效;硬面包吞服 无副作用 有效;碎冰块吞服 无副作用 有效;冰水滴入鼻咽 无副作用 有效;苦味柠檬口含 无副作用 1分钟见效保持2分钟;牵拉舌头 可有恶心、呕吐 有时有效;鼻导管刺激鼻咽 可有恶心、呕吐 90%有效;刺激喷嚏动作 无副作用 有时有效;指压天突 无副作用 有时有效;闭气 无副作用 不可靠;二、 穴位注射:用B族维生素或阿托品等穴位注射(可用药物下附)深度为1.5-2.0cm,用强刺激手法。呃逆的穴位注射治疗;内关 vitB1 100mg 如无效2小时后再重复一次;vitB6 50mg 如无效2小时后再重复一次;阿托品0.2mg 如无效6小时后在对侧内关重复注射;爱茂尓 0.5ml 如无效6小时后在对侧内关重复注射;足三里 阿托品 0.25mg 双侧注射;膈俞 vitB1、B12 各10mg 双侧,垂直进针2cm;天突加内关 1%普鲁卡因0.5ml 1次/天;中脘加足三里 1%普鲁卡因0.5ml 1次/天或与上组交替使用;三、 针灸治疗;可采用耳针加体针结合治疗。常用穴位有足三里、神门、内关、膈俞等。四、 药物治疗;首选药物;胃复安 10mg口服3次/天或10mg肌注 可能有锥体外系副作用;吗叮啉 10mg口服 3次/天 可能有锥体外系副作用;东莨菪碱 0.3mg肌注1次/6-12小时 青光眼患者忌用;阿托品 0.3mg口服3次/天或0.5mg肌注 青光眼患者忌用;利他林 10mg肌注或静滴,反复发作者2小时后可重复应用;次选药物;安定 5mg口服,3次/天,或10mg肌注或静注;氯硝安定 0.5mg口服,3次/天;华蟾素 2-4ml肌注,2-3次/天;异戊巴比妥钠 0.15g肌注,1次/4小时,连用4-6次;苯妥因钠 200mg静注,继用100mg口服,4次/天;乙酰唑胺 0.25-0.5g口服,3次/天;利多卡因 50-100mg肌注或加入液体中静滴(心率小于50次/分时禁用);硝苯地平 10mg舌下含服或吞服,3-4次/天(24小时用量应该小于100mg);消心痛 10mg舌下含服或吞服,3-4次/天;镇痛新 30mg静注;磷酸可待因 30mg口服,2-3次/天;盐酸苯海索 4mg口服,3次/天(青光眼患者忌用);常规治疗无效再选用的药物;金刚烷胺 10mg口服,1-2次/天(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尿潴留);多虑平 25mg口服,3次/天(有拟阿托品样作用);阿米替林 10mg口服,3次/天(有拟阿托品样作用);丙戊酸钠 0.2g口服,3- 4次/天;氯丙嗪 25mg口服或肌注,3次/天(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氟浱啶醇 3mg肌注或5mg口服均3次/天(可能出现肌紧张);麻黄碱 10mg加入生理盐水中推注或滴注;在中药汤剂方面,有人使用丁香杮蒂散,北京军区总院的张葆樽教授推荐用陈皮、茯苓、半夏、杮蒂各10g水煎80-100ml频服。也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