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
- 格式:pdf
- 大小:242.15 KB
- 文档页数:1
顽固性呃逆的治疗进展何 成关键词 呃逆,顽固性; 药物治疗; 封闭疗法; 膈肌起博治疗作者单位:474780 河南南阳 河南石油勘探局双河医院急诊内科作者简介:何 成,男,大学本科,医师。
中图分类号 R 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6315(2003)0120011202 顽固性呃逆(intractable hiccup ,IH )多发生于有器质性疾患的患者,常因严重影响进食、讲话、正常呼吸和睡眠,加之精神和躯体的沉重负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
IH 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不一,下面仅对近年来IH 的治疗作一综述,以便于我们临床治疗时依据病情选用或参考。
1 一般疗法1.1 深吸气后屏气法 患者深吸气后迅速用力屏气,然后缓缓呼气即可。
此法可反复使用,多用于由精神刺激和进食过快引发者。
1.2 按压双眼球法 患者闭目,术者将双手拇指置于患者双侧眼球上,按顺时针方向适度揉压眼球上部,直到呃逆停止。
此法多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但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忌用,心脏病患者慎用。
1.3 按压眶上神经法 患者平卧位或坐位,术者用双手拇指按压患者双侧眶上,相当于眶上神经处,以能忍受为度,双手拇指交替旋转2~4分钟,并嘱患者有节奏地屏气。
1.4 (吞)吸食烟雾法 取一长圆形的一端开口的硬纸筒(患者可以自己制作,纸筒口径以刚好能盖住口唇为宜),用火点燃碎纸屑后放进硬纸筒内,然后使其熄灭,产生烟雾后立即将纸筒开口端紧压在患者口唇周围,留出鼻孔,嘱患者张口把烟雾吞下(忌用抽吸法),吞烟时间1~2分钟。
或者选用干净的人指甲,剪碎后和烟丝混匀卷成纸烟点燃抽吸。
1.5 牵舌法 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卧位,张口,伸舌,术者用消毒纱布裹住舌体前1/3~1/2部分,轻轻向外牵拉,以患者稍有痛感为度,持续30秒钟左右后松手使舌体复位。
此法可重复操作。
2 封闭疗法2.1 膈神经阻滞疗法 此方法要求术者必须熟悉局部解剖并掌握正确的穿刺部位,严格掌握用药浓度及剂量,并作好处理病情变化的准备,以单侧阻滞为宜。
顽固性呃逆的综合治疗呃逆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是由于膈神经、迷走神经受到刺激所致。
其神经反射中枢在延髓,传导径路为胃黏膜刺激兴奋主要通过迷走神经传到延髓呼吸中枢,一方面兴奋沿网状脊髓束到达隔神经,使膈肌产生强烈节律性收缩,同时呼吸暂停,另一方面,兴奋自迷走神经运动纤维传到咽喉神经产生喉头痉挛,即呃逆。
顽固性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隔,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临床表现,轻者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可不治而愈,若呃逆持续48小时以上则诊断顽固性呃逆。
顽固性呃逆常用药物治疗(西药:肌松剂、抗精神病药物、抗癫痫药物、麻醉首选药物:①去甲氧氯普胺片10mg口服3次/日,或者去甲氧氯普胺针10mg肌肉注射,直至呃逆停止。
去甲氧氯普胺为多巴胺2(d2)受体拮抗剂,同时还具有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效应,对5-ht3受体有轻度抑制作用。
可作用于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ct8)中多巴胺受体而提高ct8的阈值,具有强大的中枢性镇吐作用。
②多潘立酮片(吗丁啉)10mg口服3次/日。
③阿托品片0.3mg 口服3次/日,或阿托品针0.5mg肌肉注射。
④利他林针10mg肌肉注射或静滴,反复发作2小时后可重复应用。
⑤尼可刹米针0.375g 肌肉注射。
次选药物:①地西泮片5mg口服3次/日,或地西泮针10mg肌肉注射或静滴;②华蟾素针2~4ml肌肉注射,2~3次/日;③2%利多卡因针50~100mg肌肉注射,或加入液体中静滴(心率<50次/分禁用);④硝苯地平片10mg舌下含化或者吞服,3~4次/日(24小时用量应<100mg);⑤盐酸氟桂嗪10mg,2~3次/日口服,待呃逆停止后改为1次/日口服巩固治疗。
外周抗胆碱药:东莨菪碱针10~20mg肌肉注射,1次/6~12小时,直至呃逆停止。
常规药物治疗无效再选用的药物:①金刚烷胺片100mg口服1~2次/日;②多虑平片25mg口服3次/日;③氯丙嗪片25~50mg口服或者肌肉注射,3次/日1;④氟哌啶醇针3mg肌肉注射或者氟哌啶醇片5mg口服3次/日(老年患者尤其是心血管病患者慎用),顽固性呃逆者可用氟哌啶醇针5mg静滴或者肌肉注射1~2次/日,好转后改为口服药物临床上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或较差可以考虑应用中医+针灸穴位注射治疗,如以下:①药物穴位封闭治疗:内关、足三里、双耳隔穴是处理顽固性呃逆的常用穴位。
顽固性呃逆首选药顽固性呃逆的治疗第一篇顽固性呃逆首选药:顽固性呃逆治疗秘方大全顽固性呃逆治疗秘方大全一,用药介绍;1. ⑴氟哌啶醇5~10mg 肌注;⑵氯丙嗪5mg肌注。
可同时合用胃复安等药。
2.脊舒(巴氯芬)有效,我试过多个患者,全部有效,剂量:10mg,tid。
3.大致总结一下顽固性呃逆的治疗药物(西药)胃复安、盐酸氯丙嗪、苯妥英钠、安定、氟哌啶醇、利他林、华蟾素、东莨若碱、盐酸丙咪嗪、乙酰唑胺、多虑平、盐酸利多卡因、硝苯吡啶、磷酸可待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巴氯芬4.给病人足三里穴位注射鲁米那0.1,当时病人呃逆立即缓解5.利他林10mg im,如无效,予氟哌啶醇10mg im bid,控制后予口服2m tid,或予氯丙嗪25mg im,但需注意血压,另还可试用丙戊酸钠0.2 tid+力奥来素5-10mgtid。
神经外科首选氯丙嗪25mg足三里穴位注射VitB1、VitB6有效,本人在临床上应用过。
6. Vit B6大剂量点滴,可用到0.5,效果不错。
当年我们一个顽固嗝逆病人(脑干病变)上述方法基本试过,无效,后采用此法搞定。
7.反复发作有其病因,病因改变是第一位。
但用卡马西平我有不同意见:在发作上顽固性呃逆可理解为肌震挛发作,用卡马西平在某些病例不妥。
8.胃复安穴位注射足三里,可以试一下。
9.基本上用以下两种方法得以解决:用有一位仁兄已经提到过的屏气方法,效果很好,大部分病人多能够解决。
对以上方法治疗效果不好的,可口服碳酸氢钠片剂,效果很好,比静脉用效果好,具体原因考虑可能与口服后药物在胃内直接产生气体刺激膈神经有关。
10. ⑴氯丙嗪50MG双侧足三里封闭;⑵消心痛5MG舌下含化5分钟后口服5MG;⑶法莫替丁20毫克BID IV;11.试用丙谷胺及多虑平,我们有3例顽固性呃逆病人用氯丙嗪及利他林无效用此法搞定。
12.我所知道的一些新的用法有:⑴.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 舌下含服消心痛5mg,30min内呃逆不止者,舌下追服5mg同时再口服5mg,呃逆重复发作者可重复使用,24h最大用量不超过60mg,首次剂量不宜大于20mg,服药后2 h内呃逆仍不停止者为无效止呃逆机制可能系该药松驰平滑肌作用,解除膈肌痉挛之故。
顽固性呃逆的治疗呃逆又称膈肌痉挛,常见于受寒或食入药物、冷食、吸入冷空气等使膈肌发生不自主的痉挛性收缩的一种常见症状,继发性呃逆者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如:肝癌、胃癌、肺癌、溃疡病、胃炎、癔症、服用某些药物等刺激因素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所致。
持续24h以上称为顽固性呃逆,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与进食。
现介绍顽固性呃逆的几种中西医治疗方法。
1 利多卡因利多卡因可通过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反馈性影响中枢神经,使膈神经由兴奋状态转为抑制状态,解除隔肌痉挛,终止呃逆发作。
付强[1]用利多卡因治疗顽固性呃逆12例,其中6例用利多卡因肌肉注射,10min后呃逆明显减少,20min后呃逆消失;另6例用利多卡因静脉注射,5min后呃逆减少,10min后呃逆消失。
用法:利多卡因50~100mg肌肉注射或50~100mg加入至5%葡萄糖液40~100ml中静脉注射。
2 尼可刹米尼可刹米可加快加深呼吸,调节呼吸肌,缓解膈肌痉挛,从而达到治疗呃逆的效果。
李晓燕[2]用尼可刹米治疗顽固性呃逆12例,3例治愈,9例好转。
用法:尼可刹米0375g肌肉注射。
3 硫酸镁镁离子是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阻滞剂,高浓度镁离子进入血液后可减少运动神经末梢中乙酰胆碱递质的释放,使乙酰胆碱在终板处的去极化作用减弱,肌纤维膜兴奋性降低,从而使膈肌舒张,呃逆停止。
张继才[3]用硫酸镁缓慢静注治疗20例顽固性呃逆,13例用药1次呃逆得到控制,3例停药4~12h复发,再次用药呃逆终止;3例给予硫酸镁,每日2次静注,用药3日呃逆停止;1例尿毒症者治疗无效。
4 氟桂利嗪氟桂利嗪为非选择性钙通道阻滞药,能抑制肌细胞外钙离子内流,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使肌细胞兴奋—收缩脱耦联,从而使膈肌舒张,呃逆停止。
郝春杰[4]用氟桂利嗪治疗38例顽固性呃逆,29例痊愈,7例有效,2例无效。
用法:氟桂利嗪胶囊10mg,po,qn。
待呃逆停止后再服药巩固2天。
5 阿普唑仑阿普唑仑治疗呃逆的机制可能是:一方面通过减弱脑干网状结构对脊髓中突触前抑制,达到抑制多突触反射目的,从而呈现出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进而缓减平滑肌、膈肌痉挛,使呃逆停止。
顽固性嗝逆简介中医学认为胃气正常的方向是以下降为顺,若胃气不和不降反而上逆动膈,就会引发打嗝。
而引起胃失和降的原因包括饮食不洁(如过度食用生冷或辛热煎炒食品,或滥用温补之剂,使胃气不顺。
)情志不和(如恼怒、抑郁、忧思等均可能伤及胃气)、正气亏虚(如重病久病之後,或因疾病耗伤中气或损及胃阴均可使胃失和降)。
所以治疗方向以调和胃气为大法,佐以消积解滞、疏肝解郁、补益正气。
病情分析顽固性呃逆多发生于有器质性疾患的患者,常因严重影响进食,讲话,正常呼吸和睡眠,加之精神和躯体的沉重负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意见建议(1)吸气后屏气法患者深吸气后迅速用力屏气,然后缓缓呼气即可.此法可反复使用,多用于由精神刺激和进食过快引发者.(2)按压双眼球法患者闭目,术者将双手拇指置于患者双侧眼球上,按顺时针方向适度揉压眼球上部,直到呃逆停止.此法多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但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忌用,心脏病患者慎用.(3)按压眶上神经法患者平卧位或坐位,术者用双手拇指按压患者双侧眶上,相当于眶上神经处,以能忍受为度,双手拇指交替旋转2~4分钟,并嘱患者有节奏地屏气.(4)颈动脉窦压迫疗法方法是嘱患者用手指指腹轻轻揉压单侧颈动脉窦(位于气管两侧搏动处).注:严禁双侧同时压迫,以防脑缺血而发生意外.(5)(吞)吸食烟雾法取一长圆形的一端开口的硬纸筒(患者可以自己制作,纸筒口径以刚好能盖住口唇为宜),用火点燃碎纸屑后放进硬纸筒内,然后使其熄灭,产生烟雾后立即将纸筒开口端紧压在患者口唇周围,留出鼻孔,嘱患者张口把烟雾吞下(忌用抽吸法),吞烟时间1~2分钟.或者选用干净的人指甲,剪碎后和烟丝混匀卷成纸烟点燃抽吸.(6)牵舌法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卧位,张口,伸舌,术者用消毒纱布裹住舌体前1/3~1/2部分,轻轻向外牵拉,以患者稍有痛感为度,持续30秒钟左右后松手使舌体复位.此法可重复操作.(7)足部疗法方法是嘱患者用手指稍加压力揉搓足底(位于涌泉穴内下旁开1寸处),直至呃逆停止.(8)含水屏气法取凉开水一杯,令患者含水一大口,然后屏气停止呼吸,尽量延长时间,待到将无法忍受时,才把水吞入胃中,注意不要呛入气管中.该法可反复使用,有心脑疾病者禁用•药物疗法2.1 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 冯进华〔5〕报道顽固性呃逆患者12例,舌下含服消心痛5mg,30min内呃逆不止者,舌下追服5mg同时再口服5mg,呃逆重复发作者可重复使用,24h最大用量不超过60mg,首次剂量不宜大于20mg,服药后2h内呃逆仍不停止者为无效. 结果服药5mg 3min~30min呃逆停止者6例,追服5mg 3min~30min呃逆停止者4例,明显减轻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1.6%. 止呃逆机制可能系该药松驰平滑肌作用,解除膈肌痉挛之故.2.2 哌醋甲酯(利他林) 肌肉注射每次20mg,2h可重复注射,呃逆反复发作可重复应用.郄日升〔6〕用此法治疗顽固性呃逆74例,原发病为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尿毒症、肝硬变、风湿性心脏病、上消化道出血、肺脓肿、胃癌、胆囊炎及胆石症. 结果:显效42例(56.7%)、有效24例(32.4%),无效8例(10.8%). 马路et al〔7〕用利他林10mg,缓慢静脉注射,治疗晚期肝硬变顽固性呃逆43例,对照组用阿托品0.5mg,缓慢静脉注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其中治愈40例(93%);对照组41例中有效20例,有效率48%,治愈9例,治愈率22%. 两者有显著差异. 终止呃逆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通过中枢-内脏神经的调节作用,使呼吸肌规律运动,从而使膈肌痉挛消失.2.3 尼可刹米邓世周et al〔8〕用尼可刹米0.375g,肌注,治疗呃逆32例. 并设胃复安0.01g,肌注,对照组.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6%,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 我们遇1例颅内肿瘤并发呃逆者,用阿托品内关注射等治疗无效,后用尼可刹米0.375g,肌注15min呃逆停止. 其机制不明,可能由于该药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 使呼吸加深加快,膈肌活动度增大,达到缓解膈肌痉挛,终止呃逆作用.2.4 硝苯吡啶为钙离子阻滞剂,可能通过舒张平滑肌解除膈肌痉挛,使呃逆消失. 王文兴〔9〕用该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顽固性呃逆102例,首次舌下含服硝苯吡啶0.04g,然后改为0.02gpo,2次/d. 结果治愈(服药半小时内呃逆减轻,2h内呃逆停止且不复发)94例(92.16%),有效(服药半小时内呃逆减轻,2h~1d呃逆不停止,呃逆间隔时间明显延长者)3例(2.94%),无效5例(4.90%). 使用时应卧床,严密观察血压变化,血压下降即应减少剂量或停药.2.5 华蟾素陈次和〔10〕用华蟾素治疗顽固性呃逆25例. 华蟾素2mL~4mL,肌肉注射2次~3次/d,除癌肿患者用药1mo~4mo外,其他病例见效后3d停药. 停药后如呃逆复发,再用药仍有效. 16例于注射后2d 呃逆消失,6例注射后3d消失,3例注射4d后显著减轻. 未见不良反应. 此外,本药对肿瘤疼痛有显著减痛作用.2.6 阿托品加爱茂尔内关穴位注射用阿托品0.2mg、爱茂尔0.5mL混合液作内关穴位注射. 方法是消毒皮肤后,垂直剌入内关穴,出现酸胀感后,回抽无血,速推药. 若效果差,6h后可在对侧内关穴重复注射. 青光眼者慎用. 李崇亮〔11〕用此法治疗13例顽固性呃逆,用药1次~2次全见效.2.7 乙酰唑胺李裕文〔12〕用乙酰唑胺治疗顽固性呃逆. 每次0.25g~0.5g,治疗神经精神性呃逆. 10次~20次/min,持续3h至3昼夜的呃逆3例,服药5min~30min后呃逆完全停止. 推测此药治疗呃逆的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系统的碳酸酐酶有关.•1.1 针剌疗法取扶突穴(位于喉结旁开3寸,胸锁乳突肌中间,颈动脉旁缘处). 选用1.5寸毫针,局部消毒后,自扶突穴水平方向剌向颈椎,有触电样针感向肩或手放射时,留针10min. 葛书翰〔1〕用此法治疗187例顽固性呃逆,少者针剌1次,多者13次,平均6次. 结果:治愈(呃逆完全停止并观察1wk未见复发者)150例(802%)显效(呃逆次数较前减少2/3以上)17例(9.1%);好转(呃逆次数较前减少)15例(8.1%);无效(治疗后无变化)5例(2.6%). 攒眉、音亮穴〔2〕. 攒眉穴位于眉毛之内侧端,眶上切迹处为穴位之内起点,音亮穴位于任脉廉泉与天突两穴之中点,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的微凹处(仰卧昂首取穴). 用28号~30号1.5寸毫针从攒竹穴进针,针尖达眉中眶上裂,左手拇指压针尖,使针身紧贴眼眶,右手持针捻好36次,为一度手法. 再从阳白进一针,使针尖向下剌到眉中眶上裂与第一针相遇,左手拇指按压针尖,使针尖紧贴眶上裂,右手持针捻好36次,留针10min,如呃逆不止,二针再各行一度手法,即出针. 用相同针号从音亮穴垂直进针,快速透皮,进针后针尖略向上,缓缓进针;当针进1寸~1.2寸左右,则会引起反射性咳嗽,稍加捻转,快速出针. 此穴宜在患者血压病情稳定后使用. 如患者昏迷、输氧、插有鼻导管均不宜使用. 耳针疗法〔3〕. 取穴:耳中、胃、肝、脾、耳迷根、神门交感、皮质下. 治疗方法:在上述穴位找3个~5个敏感点行针剌,强刺激,留针约1h,或用按摩术的切按,器具点按,按揉法刺激至呃逆停止.对于顽固性者,可予坦针或压丸治疗.1.2 指压穴位疗法〔2〕听宫穴. 双手拇指尖对准双耳屏前,颞颌关节后凹陷处,用较重指力向内下方徐徐压入,可使呃逆速止. 如效不显著,加重指力,并适当延长指压时间,至呃逆停止半分钟即止. 如有复发,重复上法仍然有效. 翳风穴:宜较重指力按压.1.3 体外肌膈起搏治疗陈仁栋〔4〕用中山医科大学自行设计的EDP型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顽固性呃逆50例. 原发病为上消化道出血12例,肺心病10例,脑血管病7例,风心病5例,尿毒症5例,病毒性脑炎3例,肝硬变3例,急性心肌梗塞3例,肺癌2例. 结果显效(治疗1次~2次呃逆即消失,并至出院未再复发者)40例(80%);有效(治疗后呃逆减轻或重复应用仍有效者)7例(14%);无效(治疗3次以上呃逆不减轻者)3例(6%).顽固性呃逆(intractable hiccup , IH) 多发生于有器质性疾患的患者,常因严重影响进食、讲话、正常呼吸和睡眠,加之精神和躯体的沉重负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
治疗顽固性呃逆的17种药物汇总呃逆(hiccough),也就是俗称的「打嗝」,它是反复的,不自主的膈肌、肋间肌等痉挛,伴声门突然关闭,引起气流受阻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声音,可发生在呼吸周期的任何瞬间,但以吸气峰值后产生更为典型。
呃逆可因进食过快、饱餐、受到寒冷刺激、情绪激动等引起,通常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停止,一般无须担心。
而顽固性呃逆(intractable hiccup,IH)则多发生于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它的出现可能是疾病的征兆。
治疗顽固性呃逆的药物通常有以下几种。
1. 调节电解质药物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伴有低血钠、低血钙、低血镁、低血钾等,经补充电解质后呃逆得到终止或明显缓解。
低血钠致呃逆的机理不明,但顽固性呃逆的发生与血钠降低有着密切的关系;低血钙、滴血镁时神经纤维和骨骼肌的应激性增高,即阈值降低。
临床上可出现一系列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的表现,加上一些患者进食少和长时间卧床,胃排空减弱和胃液潴留,迷走神经受到刺激,从而导致顽固性呃逆的发生。
2. 肌松药①巴氯芬:为神经性传导抑制剂γ氨基丁酸(GABA)的衍生物,主要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的GABA受体,其抗呃逆的作用机制未明。
陈协辉等认为:一方面可能是对神经传导抑制作用,从而缓解平滑肌、膈肌痉挛使呃逆停止;另一方面它可能通过对中枢的镇静作用达到抑制呃逆中枢而制止呃逆发作。
用法:每次10mg,每日2次,口服;最大剂量为15mg,每日3次。
②盐酸乙呱立松片:是一种新型肌肉松弛剂,范丽静等认为其止呃机制为:一方面作用于脊髓,抑制脊髓反射;另一方面作用于γ运动神经元减轻脊索的灵敏度,从而阻断其反射弧,缓解膈肌痉挛,减少痉挛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的进一步刺激;并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改善血流。
用法:60mg口服或胃管注入,每天3次,饭后服用。
3. 抗精神病药①氟哌啶醇:5mg静脉滴注或肌注1~2次/d,好转后改为口服维持。
②氯丙嗪:25~50mg,每天3次口服,但此法在老年患者尤其有心血管病者应慎用。
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
发表时间:2010-11-03T09:27:10.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7期供稿作者:高月1 陈学琴2 [导读] 探讨除消化系统疾病外,颈椎钩椎关节移位压迫或刺激隔神经引起的顽固性呃逆。
高月1 陈学琴2
(1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辽宁大连 116622;2辽宁省庄河市中医院辽宁庄河 116400)【中图分类号】R2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7-0135-02 【摘要】目的探讨除消化系统疾病外,颈椎钩椎关节移位压迫或刺激隔神经引起的顽固性呃逆。
用综合疗法,使颈椎钩椎关节复位治愈呃逆。
方法用仰头推正法,侧向摇正法,侧向搬按法,配合牵引下正骨法,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
结果总有效率95%。
结论顽固性呃逆与颈椎钩椎关节移位有关。
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
【关键词】顽固性呃逆综合疗法治疗
呃逆是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一种症状。
除胃部疾病外,肠、腹膜、纵隔、食道的疾病引起膈肌痉挛也可发生呃逆。
本人发现颈椎的钩椎关节错位也会导致膈神经受压迫或刺激,引起膈肌痉挛,引起呃逆。
自2004年来在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疼痛治疗室对收治的2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行综合疗法,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4年5月—2006年12月,我院疼痛治疗室收治顽固性呃逆患者20例。
男11例,女9例,最小年龄28例,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55岁,病史最短8个月,最长40年。
所有患者均行严格的内外科检查,排除结核、肿瘤、胃、肠、腹膜、纵膈、食道、肝、胆、脾、胰等器质性疾病。
患者有呃逆接连不断20例,伴有呼吸短促、胸闷、肩颈部和胸膜放射性疼痛18例,伴有心慌、失眠、心悸、多汗、烦躁、易怒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14例,有颈痛或颈部活动受限13例。
触诊检查:双侧颈肌紧张,颈3—5横突向一侧偏歪呈侧凸,另一侧呈侧凹,相应的颈椎现棘突也侧弯、压痛,颈部侧屈运动受限。
放射影像学检查:本组全部病例均摄颈椎侧位、张口位、双斜位片,所有患者颈轴均侧弯,椎间钩椎关节不对称(侧摆),颈3—5椎体后缘连线变直、反张、成角、中断,椎体呈双边征或双突征。
斜位片显示颈3、4,4、5椎间孔变形缩小,钩椎关节或后关节错位;病变在颈3、4间隙10例,颈4、5间隙6例,颈3、4和颈4、5双间隙4例。
1.2治疗方法先放松颈部软组织,根据错位类型选用仰头推正法,侧头摇正法,侧向搬按法配合牵引下正骨法,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1—2疗程。
同时,指导患者纠正不良姿势,睡保健枕,做耸肩、伸颈等保健操。
2 结果
20例病例中均随访4个月到2年。
显效:经过1—2疗程治疗后,所有症状及体征均消失,共痊愈18例,占90%;有效:经过1—2疗程治疗后,呃逆缓解,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或间隔时间明显延长1例,占5%;无效:经过1—2疗程治疗后,所有症状及体征均无消失或缓解的1例,占5%;总有效率为95%。
3 讨论
顽固性呃逆在临床上属于疑难杂症,特别是排除胃、肠、腹膜、纵膈、食道等器质性疾病后临床医生对这种病往往束手无策,不认症也不知该如何治疗,医生和患者本人经常按胃病或植物神经疾病治疗。
这样结果只能南辕北辙,毫无疗效。
本人从膈神经的解剖生理,呃逆全新的病因病理着手,分析解释如下:膈神经由颈3—5脊神经前支组成,是混合性神经。
膈神经在前斜角肌前面自上外向下内斜行,经锁骨下动、静脉之间入胸腔,向下过肺根前方,在心包与纵隔胸膜之间降入膈肌,以其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纤维分布经膈肌的下腔静脉孔在膈下与交感神经的分支结合成从,故由于颈椎的外伤,退行性变,慢性劳损(如睡姿不当、枕头高低不适),使颈3、4、5的钩椎关节侧摆式错位(指颈轴侧弯,或相邻两椎体的椎间钩椎关节偏歪不对称),导致膈神经受压迫或刺激引起膈肌痉挛,于是引起连续不断的呃逆,用整脊疗法配合牵引下正骨法,使错位的颈3、颈4、颈5关节复位,使椎间孔扩大,钩椎关节复位,从而解除了对膈神经的压迫和刺激,膈肌痉挛解除,治愈呃逆。
参考文献
[1]钟士元.脊柱相关疾病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25—329.
[2]韦贵康.软组织损伤与脊柱相关疾病[M].广西: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52—453.
[3]李平.按压翳风穴治疗呃逆123例的临床总结[J].按摩与导引,2006,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