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课敦煌莫高窟优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4.51 KB
- 文档页数:4
《莫高窟》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掌握敦煌壁画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我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莫高窟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敦煌壁画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我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教学难点:1. 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分析。
2. 如何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莫高窟的图片、介绍等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莫高窟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莫高窟的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PPT资料,自主学习莫高窟的相关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学生记录学习心得,准备进行课堂讨论。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主学习的心得。
2. 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补充。
四、艺术欣赏(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敦煌壁画,分析其艺术特色。
2. 学生谈谈对敦煌壁画的欣赏感受,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五、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敦煌壁画创作,可以选择壁画中的一个场景进行描绘。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艺术欣赏和实践环节,使学生对莫高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敦煌壁画创作,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和动手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表现不够积极,今后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莫高窟在我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课题:敦煌莫高窟艺术欣赏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材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结合佛教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让学生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价值,认识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评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价值。
教学难点:敦煌彩塑、壁画的分析及艺术特征的认知。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分析法、再现法等。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性学习法、师生互动法、生生互动法、游戏参与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敦煌莫高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对这张图片有什么看法?你们听说过敦煌莫高窟吗?”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2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如地理位置、兴建原因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分析其艺术特点,如造型、线条、色彩等。
3.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敦煌莫高窟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敦煌莫高窟在我国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4. 教师举例说明敦煌莫高窟中的代表性作品,如《九色鹿》等,引导学生分析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敦煌莫高窟的图片,要求学生用词语或句子描述其艺术特点。
2.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价值。
2.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你们还知道哪些我国的石窟艺术?”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石窟艺术。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一、敦煌莫高窟第1 时第1周二、艺术与科学第2时第2周三、中国水画的意境第3时第3周四、中国水画的意境第4 时第4 周五、中国画的形式美第时第周六、中国画的形式美第6 时第6 周七、用电脑画水画第7 时第7 周八、陶艺创作第8 时第8 周九、陶艺创作第9 时第9 周十、明暗与立体表现第10时第10 周十一、明暗与立体表现第11时第11周十二、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第12时第12周十三、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第13时第13周十四、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第14时第14周十五、人奥运第1时第1周十六、体育题材美术作品与纪念品第16时第16周十七、体育场馆设计第17时第17周十八、我们身边的体育活动第18时第18周十九、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第19时第19周美术教案敦煌莫高窟时1总时数1授时间第一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了解他们的艺术特色和发展概况, 并能对石窟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莫高窟的彩塑与壁画艺术,提高学生对敦煌艺术的欣赏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教学方法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教学用具教学板书设计敦煌莫高窟一、简介二、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入同学们,在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获得舞蹈组第一名的作品是什么?生:《千手观音》。
师: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舞蹈艺术的魅力。
(放《千手观音》)那位同学能谈谈这个舞蹈是根据什么人物创作的?生:《千手观音》这个舞蹈是根据敦煌佛教人物创作的古典舞蹈。
师:能谈谈你欣赏后的感受吗?生:把敦煌的艺术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等。
师:好,现在就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领略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
美术教案敦煌莫高窟教案标题:美术教案-敦煌莫高窟教案目标:1. 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学习敦煌莫高窟中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敦煌莫高窟的概念,向学生展示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作品。
2. 向学生介绍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其建造的时代、地理位置和意义。
探究:3. 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敦煌莫高窟中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例如线条运用、色彩运用、人物形象等。
4.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敦煌莫高窟中的艺术作品,尝试解读其中的寓意和主题。
实践:5. 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敦煌莫高窟作品进行模仿或创作。
6.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进行创作,可以使用绘画、雕塑、手工等形式。
分享与评价:7.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的过程和想法。
8. 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促进学生的艺术交流和合作。
总结:9. 结合学生的作品和讨论,总结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10. 引导学生思考敦煌莫高窟对中国艺术的影响和意义。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是否能运用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3. 评估学生在分享和评价环节中的表现,包括对他人作品的理解和提出的建议。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敦煌莫高窟或相关的艺术展览。
2. 继续探究其他中国古代艺术形式,如唐卡、青铜器等,与敦煌莫高窟进行比较和对比。
3.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撰写关于敦煌莫高窟的研究报告或展示。
以上是一个针对美术教案-敦煌莫高窟的简要教案撰写示例,您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和学生水平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敦煌莫高窟壁画教案美术教案标题:探索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教学目标:1. 了解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分析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观察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激发学生对于传统艺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敦煌莫高窟壁画。
2. 画笔、颜料、画纸等美术材料。
3. 敦煌莫高窟壁画相关的书籍或资料。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于敦煌莫高窟壁画有了解吗?你们觉得它们有什么特点?知识探究:3.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幅敦煌莫高窟壁画进行研究。
4. 每个小组分享他们所选择的壁画,讨论壁画的主题、构图、色彩运用等艺术特点。
5.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壁画的表现手法,如线条运用、阴影处理等。
实践操作:6.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壁画进行模仿绘制,可以使用颜料或彩铅等材料。
7.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壁画的艺术特点。
8.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互评,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作心得和体会。
拓展延伸:9. 邀请美术专家或艺术家来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进一步深入了解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艺术魅力。
10.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艺术展览,让他们亲身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成果。
评估与总结:11. 学生个人或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估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12. 教师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敦煌莫高窟壁画的重要性和艺术价值。
1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传统艺术,培养他们对于艺术的热爱和创造力。
教学扩展:1. 将敦煌莫高窟壁画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比较,如中国传统绘画、西方油画等。
2. 探讨敦煌莫高窟壁画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引发学生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课题: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课时: 1课时课型:欣赏课授课对象:八年级教材分析:中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石窟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它分布广泛,反映了我国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的佛教艺术。
我国主要石窟有甘肃敦煌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四川大足石窟、乐山大佛等。
它们随山雕凿、彩绘,形象生动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我国石窟艺术尽管时间不同、地域不同,但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是相同的。
这一课主要介绍,敦煌莫高窟的建筑、彩塑、壁画等艺术形式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使学生对莫高窟有所认识、有所了解。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对敦煌莫高窟艺术作品的介绍和赏析,使学生对石窟艺术的建筑、雕塑、壁画等艺术形式有所了解。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欣赏石窟艺术,使学生在总体上把握石窟艺术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注重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敦煌莫高窟艺术的赏析,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豪感,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2、陶冶情操,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对敦煌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教学方法:1、教法:讲述法、提问法2、学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教材、笔记本教学过程:这是月牙泉建筑群,该建筑在设计中借鉴了敦煌壁画的建筑形象,用对称的布局,采用回廊环绕、楼阁层出的手法,再现人间仙境。
在建筑群体中轴线上布置了三层的月泉阁和两层的听雷轩,整个建筑群由三个相互渗透的空间组成。
建筑力示体现唐风,结构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梁架与木构装修板书设计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一、西方净土变中之舞乐二、敦煌莫高窟1、建筑2、彩塑3、壁画三、敦煌劫难。
敦煌莫高窟美术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之美教案目标:1. 了解敦煌莫高窟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 探索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点和技法。
3. 培养学生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的能力。
4.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1. 敦煌莫高窟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2. 艺术材料如纸、颜料、画笔等。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引入:1. 通过展示敦煌莫高窟的图片和介绍其背景,激发学生对这一艺术宝库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敦煌莫高窟在中国艺术史中的地位和意义。
主体: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幅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进行研究和分析。
要求学生观察壁画的细节、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并讨论其所表达的主题和意境。
2. 艺术实践:鼓励学生根据所选壁画进行创作。
可以使用纸和颜料,或者其他适合的艺术材料。
鼓励学生尽量模仿敦煌莫高窟的艺术风格和技法,同时也可以加入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3.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他们对敦煌莫高窟的理解和感受。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反馈。
总结:1. 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在本节课中学到的关于敦煌莫高窟的知识和艺术技法。
2. 鼓励学生表达他们对敦煌莫高窟的感受和想法,以及他们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艺术展览或博物馆,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2.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更多关于敦煌莫高窟的知识,并撰写一篇关于敦煌莫高窟的小论文或报告。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讨论表现。
2. 评价学生的艺术作品和创作过程。
3. 收集学生的总结和反馈。
教案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2.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适当调整教案的难度和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3.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敦煌莫高窟的图片和相关资料,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
教案设计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吉林省洮南市教师进修学校
姓名:***
通讯地址:吉林省洮南市教师进修学校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教案设计
力,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教师情况
省份吉林省学校洮南市教师进修学校姓名刘继东
职称中教一级电话6225265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吉林省洮南市教师进修学校
自我介绍
本人今年37岁,1997年毕业于吉林省白城师范学院,从教14余年,热爱美术教育事业。
本人在工作勤奋学习,刻苦钻研。
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勇于探索,努力走科研兴教之路,立志做学者型教师。
我凭着对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将会更加勤奋,努力进取!。
课题敦煌莫高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了解他们的艺术特色和发展概况, 并能对石窟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莫高窟的彩塑与壁画艺术,提高学生对敦煌艺术的欣赏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教学方法: 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教学用具::教学课件板书设计:敦煌莫高窟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在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获得舞蹈组第一名的作品是什么?生:《千手观音》。
师: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舞蹈艺术的魅力。
(放《千手观音》)那位同学能谈谈这个舞蹈是根据什么人物创作的?生:《千手观音》这个舞蹈是根据敦煌佛教人物创作的古典舞蹈。
师:能谈谈你欣赏后的感受吗?生:把敦煌的艺术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等。
师:好,现在就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领略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
由提问导入,播放《千手观音》的录像,启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观看录像。
2、新课1)、教师演示课件第257窟壁画《九色鹿王本生》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九色鹿》的美丽传说。
生:一位同学讲述《九色鹿》的美丽传说。
师:这是敦煌莫高窟中的一幅壁画,现在让我们一同来回顾敦煌的历史。
(放课件[昔日繁华])生:介绍收集的汉代丝绸之路的资料,结合地图发表见解。
2)、播放课件[佛的世界] 教师简述佛教的传入和石窟艺术。
课件演示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彩塑、壁画作品各1~2幅。
例如:彩塑年代图片。
艺术特征(学生总结)北凉第275窟交脚弥勒隋第419窟菩萨阿难像唐第158窟涅盘像壁画佛传故事第329窟乘象入胎本生故事第257窟鹿王本生、尸毗王本生因缘故事第285窟五百强盗成佛经变故事第148窟弥勒下生第217窟观无量寿佛学生回答问题,比较后讲讲各个时期的艺术特点。
授课人:朱瑶简介•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之一,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四大石窟:指的是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历史瑰宝。
•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四大石窟时代背景墙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鸣沙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
后世因“漠”与“莫”通用历史悠久的莫高窟,便改称为“莫高窟”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
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
元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莫高窟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这里才重新让人注意。
成为了旅游胜地,但至今还有一些地方正在开采,并未开放石窟艺术•观赏视频,每四个同学组成一个讨论小组进行讨论,思考如下问题:•1.石窟艺术的构成?•2.石窟建筑的特点?•经变:描绘佛经内容或佛传故事的图画。
又称变相、佛经变相。
•有维摩诘经变、金刚经变、金光明经变等类,为中国美术史上相当特殊的创作。
彩塑•彩塑:以黏土加上纤维物、河沙、水,揉合成的胶泥为材质,在木制的骨架上进行形体塑造,阴干后填缝、打磨,再着色描绘的作品。
•代表作:《阿难陀》第45窟(唐代严谨写实)•北宋彩塑侍女立像•《侍女像》•(以真人为依据,真实自然,具备凡人气质,缩短了人与神的距离)壁画•壁画:是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
•敦煌壁画形象十分逼真,尤其是:“飞天”图案,被唐朝人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
下册全册教案一、敦煌莫高窟第 1 课时第1周二、艺术与科学第 2课时第2周三、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第 3课时第3周四、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第 4 课时第4 周五、中国画的形式美第 5课时第 5 周六、中国画的形式美第 6 课时第6 周七、用电脑画山水画第 7 课时第 7 周八、陶艺创作第 8 课时第 8 周九、陶艺创作第 9 课时第 9 周十、明暗与立体表现第10课时第10 周十一、明暗与立体表现第11课时第11周十二、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第12课时第12周十三、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第13课时第13周十四、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第14课时第14周十五、人文奥运第15课时第15周十六、体育题材美术作品与纪念品第16课时第16周十七、体育场馆设计第17课时第17周十八、我们身边的体育活动第18课时第18周十九、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第19课时第19周美术教案课题敦煌莫高窟课时 1 总课时数 1授课时间第一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了解他们的艺术特色和发展概况, 并能对石窟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莫高窟的彩塑与壁画艺术,提高学生对敦煌艺术的欣赏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教学方法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教学用具教学课件板书设计敦煌莫高窟一、简介二、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入同学们,在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获得舞蹈组第一名的作品是什么?生:《千手观音》。
师: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舞蹈艺术的魅力。
(放《千手观音》)那位同学能谈谈这个舞蹈是根据什么人物创作的?生:《千手观音》这个舞蹈由提问导入,播放《千手观音》的录像,启发学学生观看录像。
是根据敦煌佛教人物创作的古典舞蹈。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敦煌莫高窟的学习和探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艺术、文化和历史。
以下是一份适用于初中生的敦煌莫高窟教案,供您参考: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风格。
2. 能够识别敦煌莫高窟中的典型壁画、佛像和建筑构件。
3. 探究敦煌莫高窟的文化内涵,并能够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读。
二、教学重难点:1.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学生对于敦煌莫高窟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展示和音频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敦煌莫高窟的位置、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学习环节:(1)让学生观看敦煌莫高窟的图片,并指导他们识别敦煌莫高窟中的典型壁画、佛像和建筑构件。
(2)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深入了解敦煌莫高窟的文化内涵,包括佛教文化、历史文化、艺术文化等。
(3)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和文字,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读,了解其中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3. 总结环节:让学生总结敦煌莫高窟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并对其进行简单的评价和思考。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2. 互动讨论法: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深入了解敦煌莫高窟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3. 阅读分析法:通过让学生阅读敦煌莫高窟中的文字和壁画,引导他们进行简单的文本分析和解读,深入了解其中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五、教学评价:通过敦煌莫高窟教学,可以考察学生对于中国古代艺术、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探究能力。
可以采用作业、答辩、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
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敦煌莫高窟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t、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照样子,用不仅还造句,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能按照课文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能背诵课文第4、1自然段。
5.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会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
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
解题。
莫高窟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县东南。
它与河南省龙门石窟、山西省云岗石窟,并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
在3华里长的鸣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凿建了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内部都有*塑的佛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
课文作了形象、生动的介绍。
2.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①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②你对敦煌莫高窟留下了什么印象?(2)自学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薪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对两个思考题是怎样理解的。
(2)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3)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导阅读第1自然段。
(1)齐读。
(2)讨论:①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②为什么说它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划出表示数量的词语)③想一想这几个句子与重点词句有什么关系?(3)指名读课文,让学生根据重点词句说说本段的主要意思。
5.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精美的艺术晶。
(2)思考:为什么说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读读第2个句子。
(3)讨论这两个句子的关系。
(第1句概括地说,第2句具体地说。
从最大的佛像和最小的菩萨的对比中,说明工艺的精美。
)6.指导阅读第3自然段。
敦煌莫高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了解他们的艺术特
色和发展概况,并能对石窟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
果进行分析。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莫高窟的彩塑与壁画艺术,提高学生对
敦煌艺术的欣赏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到艺术品的
珍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
识。
教学难点: 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
悟。
教学方法: 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 导入
同学们,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获得舞蹈组第一名的作
品是什么?
生:《千手观音》。
师: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舞蹈艺术的魅力。(放《千手观音》)
哪位同学能谈谈这个舞蹈是根据什么人物创作的?
生:《千手观音》这个舞蹈是根据敦煌佛教人物创作的古典
舞蹈。
师:能谈谈你欣赏后的感受吗?
生:把敦煌的艺术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等。
师:好,现在就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领略
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 由提问导入,播放《千手观音》的录像,
启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观看录像。
2、新课
1、教师演示课件第257窟壁画《九色鹿王本生》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九色鹿》的美丽传说。
生:一位同学讲述《九色鹿》的美丽传说。
师:这是敦煌莫高窟中的一幅壁画,现在让我们一同来回顾
敦煌的历史。(放课件[昔日繁华])
生:介绍收集的汉代丝绸之路的资料,结合地图发表见解。
2、播放课件[佛的世界]
教师简述佛教的传入和石窟艺术。
课件演示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彩塑、壁画作品各1~2幅。
例如:
彩塑
年代图片
北凉第275窟交脚弥勒
隋第419窟菩萨阿难像
唐第158窟涅盘像
壁画
佛传故事第329窟乘象入胎
本生故事第257窟鹿王本生、尸毗王本生
因缘故事第285窟五百强盗成佛
经变故事第148窟弥勒下生
第217窟观无量寿佛
学生回答问题,比较后讲讲各个时期的艺术特点。
总结:敦煌壁画以北朝和唐代为最盛。北朝壁画多“本生故
事”,宣扬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北朝的时代是一个战乱的时代,
民生多灾多难,备受苦难的人民把理想寄托在这些佛教理义上。
到了唐代社会安定,壁画宣扬的良辰美景恰是对盛唐繁荣的现实
世界的一种折射,作品充满健康、乐观的情调。
3、教师结合上述历史时期的社会特点进行小结。
播放课件第130窟供养人像与张萱的《捣练图》比较。
学生谈唐代美术作品中人物的造型特点。
师总结:唐代社会的繁荣成就了艺术上的繁荣。
4、播放课件[百年蒙羞藏经洞])
教师简述藏经洞的发现与被盗经过。(课件展示:藏经洞的
被盗文物及偷盗者名单、图片。
学生描述1900年的中国社会,思考藏经洞被盗的历史根源
并回答问题。(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德育渗透)
3、小结
一切伟大的艺术,都不会只是呈现自己单方面的生命。为什
么甘肃艺术家在这里撷取了一个舞姿,就能引起全国性的狂热?
正因为他们触动了许多人心底的蕴藏!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