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无土栽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
- 格式:docx
- 大小:13.90 KB
- 文档页数:2
我国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们对健康、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提高,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就我国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并提出发展建议。
一、研究进展1. 系统优化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目前,国内众多学者围绕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研究成果表明,将设施、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气候控制等多种技术有效整合,可实现设施草莓高效生产。
其中,无土栽培技术是关键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设施草莓的品质和产量。
2. 生长介质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优化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有赖于生长介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合使用。
优质生长介质不仅能保持良好的通气性、保水性和营养供应,还能对植物根系的生长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调节植物生长、促进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3. 遗传改良及种质资源随着国内外设施草莓品种的不断繁育和改良,我国自有草莓品种也在不断完善。
遗传改良技术可用于提高设施草莓的生产性能和抗逆性,创新品种也在不断涌现。
此外,建立起设施草莓的种质资源库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二、发展建议1.加强技术研究在技术研究方面,应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应该加强对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探索更加先进的种植模式,并不断优化生长介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方。
2. 加强人才培养目前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拥有一支专业人才团队来进行技术研究和推广。
因此,应该加强设施草莓专业人才的培养,探索灵活的培训方式和方法,提高人才素质和能力。
3. 推广先进技术推广是实现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的有效途径。
科学家们需要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及时向社会传递,打破科技推广的壁垒,将优秀的无土栽培技术向更广泛的人群普及。
这对提高设施草莓的生产和质量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 引入外来优秀种质资源我国的设施草莓品种虽有增加,但还存在着品种单一、适应性差、品质不一等问题。
无土栽培技术研发重点与应用前景无土栽培技术的研发重点01、加强无土栽培基础理论研究自19世纪中叶无土栽培诞生以来,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在无土栽培应用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基础理论研究还很薄弱,导致无土栽培在近30年里没有出现重大的技术突破。
我国自2000年以来,无土栽培相关基础研究逐步得到关注,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均将无土栽培矿质营养理论、根际低氧和盐胁迫逆境理论等列入研究计划,但这些研究的系统性、深度和广度还不够,远远不能满足行业高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对无土栽培条件下作物根际环境、温室环境与作物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还不清楚,作物矿质营养特点及营养液配方改良还一直停滞不前,根际病害发生规律及特点等问题还没有引起关注,导致营养液配方及管理、栽培设施及应用、植株生育及调整、根际环境及控制等技术的开发滞后,严重制约了无土栽培技术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应用。
02、开展无土栽培技术标准研制目前,各国政府均没有统一的无土栽培技术标准,需要各国或国际组织进一步协调和制定。
如果能从环境条件、栽培设施、营养液配方、消毒方法、关键栽培技术、采后储运等关键环节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规范,必将对今后的无土栽培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与无土栽培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较少,安全生产指导性文件仍缺乏标准性、规范性。
以基质的技术标准为例,《花木栽培基质:LY/T2700—2016》和《蔬菜育苗基质:NY/T2118—2012》均是以进口草炭的指标进行规定,对EC等指标限制过高,以有机废弃物为原料制备的基质难以达到标准要求,且对有机废弃物原料中含有的抗生素、农药残留等特征污染物未进行规定;基质pH、EC和物理性状测定的地方标准仍然以土壤测定方法为基础制定,存在一定的缺陷。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与无土栽培有关的地方标准有25个,涉及草莓、厚皮甜瓜、水稻、番茄、水果黄瓜等作物,但这些标准远不能满足无土栽培行业发展的要求,而且有些标准的局限性还很大。
无土栽培(soilless culture)重点(根据老师给的内容自己汇总的,仅供参考)一.无土栽培定义:不用天然土壤,而用营养液或固体基质加营养液等栽培作物的方法。
(Soilless culture is defined as the science of growing plants without the use of soil,but by use of an inert medium,such as gravel,sand,peat,vermiculite,perlite or sawdust,to which is added a nutrient solution containing all the essential elements needed by the plant for its norm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无土栽培的分类:固体基质非固体基质固体基质:有机基质培无机基质培(岩棉培沙培砾培等)非固体基质:水培(NFT营养液膜技术DFT深液流技术FCH浮板毛管技术)雾培无土栽培的发展史:1840年,德国科学家李比西提出的矿质营养学说为无土栽培奠定了理论基础;1842年,德国科学家Wiegmann和Postolof证实了矿质营养学说;1859-1865年,德国科学家Sachs和Knop首先提出栽培营养液配方,提出10元素学说(C,H,O,N,P,K,Ca,Mg,S,Fe);标准营养液配方的提出:美国科学家Hogland和Aron于1938-1940年证明微量元素的必要性,发表了经典的营养液配方。
1929年,美国科学家Gerike第一个将无土栽培用于商业化生产。
1935年建起了面积达8000平米的无土栽培设施。
二.根系类型及其适用的栽培方式:直根系(多为双子叶植物)---DFT;须根系(多为单子叶植物)---NFT根与地上部分关系:植物根系生长数量与根系活力直接影响到地上部分的生长状况。
无土栽培是一种在节约土地资源的基础上,优化生产方式,通过合理营养配比,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田间管理,栽培出具有高品质的有机产品,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有机产品的需求,加强食品质量的管理,保证了产品质量要求。
一、无土栽培的概况1、无土栽培的分类无土栽培是指以水、草炭或森林腐叶土、蛭石等介质作植株根系的基质固定植株,植物根系能直接接触营养液的栽培方法。
无土栽培中营养液成分,易于控制,且可随时调节。
在光照、温度适宜而没有土壤的地方,如沙漠、海滩、荒岛,只要有一定量的淡水供应,便可进行。
无土栽培根据栽培介质的不同分为水培、雾(气)培和基质栽培。
水培是指植物根系直接与营养液接触,不用基质的栽培方法。
最早的水培是将植物根系浸入营养液中生长,这种方式会出现缺氧现象,严重时造成根系死亡。
之后,常采用营养液膜法的水培方式,用一层很薄的营养液层,不断循环流经作物根系,既保证不断供给作物水分和养分,又不断供给根系新鲜氧气。
目前,当地的无土栽培模式主要是草炭或森林腐叶土、蛭石等介质作植株根系的基质固定植株的绿色有机蔬菜无土栽培。
2、无土栽培的发展概况无土栽培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栽培技术,与传统的土壤栽培技术相比,发展时间较短,只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但应用很广泛,可以用于很多植物的栽培。
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使用喷淋设备对有机蔬菜进行自动喷淋,保证有机蔬菜吸收各类营养,这也是传统有机蔬菜培养的模式。
随着国内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机械设备的研发,无土栽培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从2013年开始,无土栽培技术开始应用于有机蔬菜生产中,并根据政府要求,在国内各地做试点示范,根据不同地区环境生长的实际情况,实现具有一定特色的无土栽培技术,并全面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与对策,为下一步全面实施推广打好坚定的基础。
随着无土栽培技术的不断提升,有机蔬菜的栽培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比如在植保方面,在地形较为复杂低山丘陵区,配合先进的设备及工艺,可有效解决传统栽培的弊端,利用无土栽培技术配合先进设备,可有效地在低山丘陵地带进行种植。
无土栽培研究报告无土栽培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种植方式,它利用特殊的培植介质和水培技术,使植物在无土环境中生长和发育。
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无土栽培的优势、方法以及应用前景。
首先,无土栽培具有以下优势。
其一,无土栽培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壤资源,减少土壤退化和污染的问题。
其二,无土栽培可以更好地控制水、肥料和光线等环境因素,提高植物的生长效率和产量。
其三,无土栽培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避免使用农药和化肥,降低食品的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因此,无土栽培可以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途径。
其次,无土栽培的方法主要包括水培、气体培、液体培和基质培。
水培是最常见的无土栽培方法,它通过在水中加入营养液,使植物根部浸泡在营养液中进行吸收。
气体培则是通过利用气体环境,使植物的根部在气体中获取充足的水分和氧气。
液体培是在特殊的液体介质中进行无土栽培,如液体营养液、液体有机肥料等。
基质培则是利用一些特殊的人工基质,如岩棉、酭石等,来替代传统土壤进行栽培。
最后,无土栽培在农业生产和城市农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农业生产中,无土栽培可以改善传统农业生产的问题,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农药的使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在城市农业中,无土栽培可以在城市建筑物的屋顶、墙壁等空闲空间进行,使城市居民也能享受到新鲜的农产品,提高城市的食品自给率。
综上所述,无土栽培作为一种新兴的种植方式,具有许多优势,包括节约土壤资源、提高产量和质量、减少病虫害等。
无土栽培的方法多样,包括水培、气体培、液体培和基质培。
无土栽培在农业生产和城市农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城市居民的食品供应。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无土栽培技术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高成本和技术要求较高等,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无土栽培技术概述作者:李海燕韩萍穆楠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10期摘要概述了无土栽培的内涵、主要类型、国内外发展现状、无土栽培的发展趋势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无土栽培;类型;发展历程;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 S3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0-0054-02无土栽培是不用自然土壤,用营养液或营养液与基质栽培作物。
无土栽培是在人为控制下,充分满足作物对营养、水分、气体条件的要求,是一种技术集约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具有节水、节能、省工、省肥,减轻土壤污染、防止连作障碍、产品洁净无污染、高产高效益等优点。
目前发达国家的无土栽培均在设备良好的室内进行,不但能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CO2浓度,还能控制营养液浓度和pH值,使作物处于其生长发育的最适宜环境中。
因此可以获得优质高产。
1无土栽培的类型无土栽培有2种类型:一类是固体基质栽培,采用固形物质固定作物的根系,这些固形物质孔隙较大,透气性好,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如酸碱度、导电度等),不含有毒物质,能吸附营养液满足作物根系所需要的营养与氧气。
在无土栽培中应用的基质可分为无机基质和有机基质。
无机基质主要有:岩棉、石砾、砂、火山岩、蛭石、珍珠岩、膨胀陶粒、膨胀片岩等;有机基质常用的有:树皮、软木、锯末、炭化稻糠等。
另一类是直接将根系连续或断续地浸在营养液中,这种方式称为水培,或是将根系挂在栽培槽中,间断地向根系喷雾,提供营养,这种方式称为雾培。
无土栽培系统包括:作物生长保护设施,如温室、塑料棚等;容纳基质或营养液的槽、桶、盆、床等;提供作物营养液系统,如营养液的制备、贮存、消毒、注入等;监测调控系统,包括监测调控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气流速度、pH值、电导度、营养液水位、营养液成分等。
基质栽培:是在容器内填充一定基质,再将调好的营养液灌入容器内的一种栽培方式。
水槽栽培或立筒水培:这是无土栽培采用最早的形式,这种方法是让作物的根系直接悬挂在营养液中,营养液在栽培体中呈流动状态,以增加氧气含量,它的优点是不需用栽培基质。
关于无土栽培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及发展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
农业生产、粮食产量关系国家的繁荣稳定与发展。
电气自动化技术和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是现代农业自身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农业生产未来的发展方向。
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能大大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益和效率。
为促进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应加强相关领域科学研究,促进农业自动化技术向智能化、安全化、通用化方向发展,为国家实现民族复兴助力。
关键词:无土栽培;现代农业;应用及发展引言民以食为天。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稳定关系国计民生。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及逐步成熟,我国农业生产也与时俱进,与电气自动化技术相结合,优化升级相关作业环节,有效促进农业发展。
1无土栽培技术面临的问题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进行作物栽培,减少对土壤的依赖。
现在有许多观光农业园,采用无土栽培技术。
该技术的应用将节省人工成本,对许多作物品种的栽培起到重要作用。
种植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种植作物,利用嫁接技术生产农作物,对提高作物观赏价值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的无土栽培技术也存在许多问题,如该技术的应用需要花费更多的资金来购买和维护设备。
也就是说,无土栽培所用的营养液在无土栽培过程中需要特殊配置和过度配置。
操作不当还会造成营养液浓度、成分、温度、光照不合理等问题,直接影响观光农业的发展。
此外,无土栽培还用于培育抗病性和营养性较弱的作物。
如果液体中有病毒,病毒会通过营养液直接作用于植物。
严重时,如果不采取干预措施,将导致农作物死亡,从而影响产值。
2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所谓无土栽培技术不是利用天然土壤,而是苗期通过基质或营养液移栽的灌溉栽培方法。
经过长期实践和应用,无土栽培技术在我国观光农业中得到了应用,其应用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土栽培技术作为一种概念,为发展轻农不同栽培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无土栽培技术主要采用自动化智能设备,实现立体栽培模式的创建。
在节日里,人们会根据不同的需要,将不同种类的水果和蔬菜做成不同形状的农产品。
无土栽培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在当今农业领域,无土栽培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这一创新的种植方式不仅突破了传统土壤种植的限制,还为解决全球粮食供应、提高农产品质量、节约资源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无土栽培,顾名思义,就是在没有土壤的环境中进行植物的栽培。
它主要依靠营养液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和氧气等。
这种栽培方式的出现,为农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首先,无土栽培技术在设施农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现代化的温室中,无土栽培可以更好地控制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从而为植物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
相比传统的土壤种植,温室中的无土栽培能够实现全年不间断的生产,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供应稳定性。
例如,在一些高纬度地区,由于气候寒冷,传统农业生产受到很大限制。
但通过无土栽培技术,在温室中创造适宜的条件,人们可以种植各种蔬菜和花卉,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
其次,无土栽培在城市农业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周边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无土栽培技术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种在有限空间内进行农业生产的可能。
在城市的屋顶、阳台、地下室等空间,利用无土栽培可以种植新鲜的蔬菜和香草,不仅能够满足居民对绿色食品的需求,还能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在垂直农业领域,无土栽培更是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垂直农业是一种在垂直空间上进行农业生产的方式,通过多层种植架和高效的照明系统,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而无土栽培技术则为垂直农业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使得植物能够在垂直的空间中稳定生长,获取充足的养分和水分。
这种模式在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稀缺的城市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的食品供应压力。
无土栽培技术还在特殊环境下的农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例如,在沙漠地区、海岛等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的地方,传统的土壤种植几乎无法进行。
而无土栽培技术可以通过精准控制营养液的成分和用量,以及采用高效的节水灌溉系统,使植物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
无土栽培的名词解释1. 什么是无土栽培?无土栽培,又称为水培或液态培养,是一种在没有土壤的环境中种植植物的方法。
与传统的土壤种植相比,无土栽培利用水和营养液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它是一种高效、环保且节约资源的农业技术,可以在城市或有限空间中进行室内种植。
2. 无土栽培的原理无土栽培基于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元素:水、营养物质、空气和光线。
通过控制这些元素的供应,可以在没有土壤的情况下使植物正常生长。
2.1 水水是无土栽培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植物通过吸收水分来满足其生长需求。
在无土栽培中,通常使用一种称为”营养液”的含有必要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水溶液来供给植物所需的水分。
2.2 营养物质除了水分外,植物还需要吸收营养物质来进行生长和发育。
在无土栽培中,通过添加适当比例的营养液,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以及其他微量元素。
2.3 空气植物需要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同时通过呼吸释放出氧气。
在无土栽培中,空气循环非常重要,以确保植物获得足够的二氧化碳和氧气。
2.4 光线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源来源。
在无土栽培中,适当的光照是确保植物正常生长的关键因素。
通常使用人工照明或自然阳光来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
3. 无土栽培的优势无土栽培相比传统的土壤种植具有许多优势:3.1 节约资源无土栽培不需要大量的土壤和耕地,可以在有限空间内进行种植。
它节约了水和肥料的使用,并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污染。
3.2 提高产量和质量无土栽培通过优化植物生长环境,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可以增加植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由于较少的病虫害和外界污染,产品质量也更好。
3.3 灵活性和便利性无土栽培可以在室内或城市环境中进行,不受季节和气候的限制。
它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布局和调整,并且更易于管理和维护。
3.4 环保无土栽培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由于没有土壤流失,还可以防止水源污染。
4. 无土栽培的应用无土栽培广泛应用于蔬菜、草莓、花卉等植物的种植中。
我国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随着我国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逐渐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无土栽培技术可以减少土壤污染,提高草莓的产量和质量,节约水资源,减少农药的使用,受到了广大农民和种植户的青睐。
目前我国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本文将就我国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研究进展1. 技术原理: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是利用营养液和材质基质来代替土壤,通过水培或基质培养的方式来进行植物生长。
这样可以避免土壤污染,提高产量和品质。
2. 技术优势:相比传统的土壤栽培方式,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有以下几个优势:可以减少土壤病虫害的发生,无土栽培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土壤传播的病虫害,减少农药的使用;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营养液供给充足,可以更好地满足草莓生长的需求;无土栽培技术节约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对环境友好。
3. 技术难点:目前,虽然我国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技术难点,主要包括:控制营养液浓度和PH值、培养基质的合理选择、温室环境调控等方面的问题。
二、发展建议1. 加强科研力量,提高技术水平。
要不断加强对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提高科研水平,增加技术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的创新。
2. 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
要加强对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的标准化管理,制定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建立健全的技术指导体系,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3. 推广应用,加强示范。
要积极推广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建立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和推广活动,帮助农民和种植户了解无土栽培技术的优势和特点,提升他们的种植水平。
4. 加强行业协作,形成产业链。
要加强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与设施农业、加工业和流通业的协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
5. 强化管理,加强监督。
无土栽培与设施栽培第一章绪论一.设施栽培的概念及其意义㈠设施栽培的概念设施栽培(protected cultivation)是指外界自然条件下不适宜农作物生产的寒冷或炎热季节,采用增温防寒、遮阳降温、避雨降湿(地膜覆盖、小拱棚覆盖、遮阳网覆盖、避雨棚、塑料大棚和温室)等人工设施、设备,人为地创造适宜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小气候环境,不受或少受自然季节的影响而进行农作物的保护性生产,称之为设施栽培。
以达到反季节生产和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的目的。
竹木结构大棚,水泥预制件塑料大棚,热镀锌钢管装配式塑料大棚,㈡设施栽培的意义●提高产量1.设施番茄亩产达20多吨;2.设施黄瓜亩产40吨;3.6~14m2的面积就能够生产供一个人需要的面粉、豆、薯、生菜、番茄、玉米等食物,可缓解人口膨胀与食物供应的矛盾。
●改善品质1.产品无环境污染;2.病虫害少;3.施药轻;4.洁净;5.同时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增高。
●周年生产1.由于气候和条件的限制,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不能做到农业(特别是蔬菜)的周年生产,而常常只能在某个季节生产,设施农业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工厂化生产1.设施农业可使农民走出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不受大自然条件的束缚,在植物工厂里井然有序地进行生产,缩小工农差别。
设施农业在生产条件、生产方式、产品供应上都与传统农业不同。
区别主要体现在:(1)设施农业能充分利用太阳光热能,减少环境污染。
(2)设施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农业在外界环境和资源等方面难以解决的限制因素,加强了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提高了农业系统的生产力,使单位面积产出成倍乃至数十倍增长,提早或推迟产品的上市时间,满足市场均衡供应。
(3)设施农业打破了传统农业地域和季节的自然限制,具有高附加值、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产量、高效益、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等特点。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集约型农业转变的有效方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简述无土栽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
论文关键词:无土栽培现状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无土栽培是一种用营养液代替天然土壤作基质的栽培新技术,这种营养液可满足
作物整个生命周期对水分、养分、氧气及温度的需求。简述了国外无土栽培的概况,介绍了
中国无土栽培的发展,现状,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为推进中国无土栽培技术发展提供
理论依据。
无土栽培以人工制造的作物根系环境取代了土壤环境,可有效解决传统土壤栽培中难以解决
的水分、空气、养分的供应矛盾,使作物根系处于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从而充分发挥作物的
增产潜力。目前,世界上应用无土栽培技术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00多个,由于其栽培技术的
逐渐成熟和发展,应用范围和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经营与技术管理水平空前提高,实现了
集约化、工厂化生产,达到了优质、高产、高效和低耗的目的。
1国外无土栽培的发展概况
在设施农业中,无土栽培正在改变着传统种植方式,成为飞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实践证明,
无土栽培具有节水、节能、省工、省肥、减少环境污染、防止连作障碍、产品无污染及高产
高效等一系列特点。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国家就应用无土栽培技术生产蔬菜供应
部队。到20世纪60年代无土栽培技术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70年代后,出现了营养
液膜技术(NFT),生产成本有所下降,后来又出现多种人工基质。其中岩棉的应用较广,发
展迅速。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无土栽培商业化生产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干旱、沙漠地区,
主要栽培作物有黄瓜、番茄等蔬菜,无土栽培面积超过2000hm2。荷兰是无土栽培最发达
的国家,其无土栽培面积达4000hm2,有64%的温室都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日本也是无土
栽培较发达的国家,其无土栽培以岩棉培和NFT为主,无土栽培面积约300hm2。现在世界
上商业性无土栽培是以基质栽培为主。荷兰的基质栽培占无土栽培总面积的90%以上,法
国占81%,加拿大占80%,日本各种循环水栽培占80%以上,比利时基质栽培面积占50%
左右。
世界各国采用无土栽培主要生产蔬菜、花卉和水果。在欧盟国家温室蔬菜、水果和花卉生产
中,已有80%采用无土栽培方式。欧盟规定。2010年之前该组织所有成员国的温室必须采
用无土栽培。产量高是无土栽培的最大特点,世界上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其番茄产量可以达
到45~55kg/m2,黄瓜产量达到50~70kg/m2。为此,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采用计算机实施
自动测量和自动控制,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可以较好的保护环境,生产出绿色食品。近年,
发达国家又采用了专家系统的最新技术,应用知识工程总结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使其规范化、
系统化,形成专家系统软件,它可以完成与专家水平相当的咨询工作,并可为用户提供建议
和决策。
目前,世界上的无土栽培技术发展有两种趋势:一种是高投资、高技术、高效益类型,如荷
兰、日本、美国、英国、法国、以色列及丹麦等发达国家,无土栽培生产实现了高度机械化。
其温室环境、营养液调配、生产程序控制完全由计算机调控,实现一条龙的工厂化生产,实
现了产品周年供应,产值高经济效益显著。另一种趋势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尤其是以中国
为代表,根据本国的国情和经济技术条件。就地取材搞土法上马。手工操作,采用简易的设
备。这些国家发展无土栽培的目的是改造环境、节约用水和土地资源,解决人民的基本生活
需要。
2我国无土栽培的发展现状
我国无土栽培的历史悠久,如生豆芽、船上种菜和盆里养水仙等都是原始的无土栽培。但我
国开展无土栽培研究工作的时间比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山东农业大学首先开始无土栽
培生产试验,并取得了成功,80年代中期,从国外引进温室及无土栽培设施相继投产。尤
其是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蔬菜生产已经从过去的单纯追求高产向高产、
优质方向发展,人们需求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形势下无土栽培在全
国各地蓬勃兴起,迅速从研究阶段进入生产阶段。据资料统计,1985年全国无土栽培的面
积只有7hm2,1990年增长到15hm2。1995年全国无土栽培的面积发展到50hm2,2000年
全国无土栽培的面积达100hm2左右,2005年我国无土栽培的总面积约为315hm2。近几年,
我国无土栽培进入迅速发展阶段,无土栽培的面积和栽培技术水平都得到空前的提高。
我国从事无土栽培技术研究的部门和单位约50多个。除研制不同类型的栽培装置外,重点
研究营养液膜栽培和不同材料基质培的配套技术,并在全国普及推广,使我国的无土栽培从
实验研究阶段进入商品化生产时期,获得一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高新技术,使国
外的先进实用技术实现国产化。无土栽培的植物也扩大到蔬菜、花卉、西瓜、甜瓜及草莓等
20多种,但绝大部分用于蔬菜生产。
我国无土栽培方式主要有基质培和水培两种:
(1)固体基质培。主要是有机生态型基质培,还有基质袋培、立体培、岩棉培等形式。使用
固体基质的营养液栽培具有性能稳定、设备简单、投资少、管理容易及不易传染根系病害等
优点。近期使用的基质主要有岩棉、泥炭、沙、蛭石、珍珠岩及锯木屑等。现已证明,岩棉
和泥炭是较好的基质,但我国的农用岩棉尚在试用阶段。多数靠进口,成本较高。岩棉是一
种用多种岩石熔融在一起形成岩浆,然后喷成丝状,冷却后稍微压缩而成的疏松多孔的固体
基质,因岩棉制作过程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故经过高温消毒,不含病毒和其他有机物。
(2)水培。目前以营养液膜技术(NFT)和浮板毛管水培技术(FCH)两种为主。营养液膜技术(NFT)
的特点是循环供液的液流呈膜状,仅以数毫米厚的浅液流流经栽培槽底部,水培作物的根垫
底部接触浅液流吸水、吸肥,上部暴露在湿气中吸氧,较好地解决了根系吸水与吸氧的矛盾。
但存在液流浅、液温不稳定、一旦停电停水植株易枯萎以及根际环境稳定性差等不足,限制
了其发展。浮板毛管水培技术(FCH)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南京农业大学于“八五”期间研制开
发,应用分根法的特点在栽培槽中设置湿毡分根装置,既解决了根系水气矛盾,又有一定深
度的营养液,不怕短期停电(24h以上),根际环境稳定。易于调控(冬季于栽培床内铺电热线
加温,夏天铺设塑料软管通深井水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