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土栽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格式:docx
- 大小:22.57 KB
- 文档页数:9
国内外无土栽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无土栽培技术是一种在没有传统土壤的情况下种植植物的方法,通过利用营养溶液和人工介质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相比传统耕种方式,无土栽培技术具有节约水资源、提高产量和质量、减少土壤污染等优势。
近年来,无土栽培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并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技术不断创新。
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
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改进无土栽培系统。
例如,利用纳米材料来改善营养溶液的吸附和释放性能,以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利用效率。
此外,还有研究人员开发了智能控制系统,通过监测和调节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实现对植物生长的精确控制。
种植模式多样化。
无土栽培技术可以适用于各种植物种类和生长环境。
目前,除了传统的水培和气溶胶培养技术外,还出现了多种新的种植模式。
例如,垂直种植系统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种植更多的植物,提高土地利用率;立体种植系统可以利用建筑物的墙面和屋顶进行种植,实现城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新的种植模式为无土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研究重点向植物生理特性转移。
随着对无土栽培技术的深入研究,人们开始关注植物生理特性在无土栽培中的作用。
例如,植物的根系对养分吸收和水分利用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人员通过调控根系形态和生长环境,提高植物对养分和水分的利用效率。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人工光源对植物生长和发育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利用不同光谱和光强度的人工光源来优化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无土栽培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尤其是在城市地区,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无土栽培技术被视为一种解决方案。
目前,国内外无土栽培产品的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并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入到无土栽培产业中。
预计未来几年,无土栽培技术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大。
无土栽培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我国无土栽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时间:2016-01-11 18:59来源: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理学院作者:邓一鸣, 刘聪点击: 245 次无土栽培技术是指用营养液来代替土壤基质的一种新型栽培方式,它能够有效地为农作物提供生长所必需的物质,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量。
无土栽培技术多应用于土地较少的地区,具有节省肥料、提高产量、环保等特点。
在世界上的应用比较广泛,是园艺作物栽培的主要形式。
现在无土栽培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应用也较为广泛,逐渐实现了工厂化、集约化生产,能够很好地为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服务。
1 我国无土栽培发展现状无土栽培技术在我国很早就开始应用,比如生豆芽、盆里养水仙等都是原始的无土栽培,但是对现代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却开始的很晚。
近年来,我国的无土栽培技术发展迅速,无土栽培面积在逐渐增加,主要用于蔬菜和花卉的生产。
我国无土栽培的方式主要有基质培和水培。
固体基质培主要包括基质袋培、立体培和岩棉培等形式,其具有投资少、容易管理、不易传染病害、设备简单等特点。
固体基质的种类包括泥炭、珍珠岩、锯木屑、岩棉等,其中泥炭和岩棉是较好的基质,能够很好地保证农作物的生长[1]。
水培的主体是浮板毛管水培技术和营养液膜技术。
营养液膜技术循环供液的液流呈现膜状,且流经栽培槽底部的浅液流仅有数毫米厚。
栽培的作物通过根系在浅液流中吸收肥料,通过枝干在上部吸收氧,这样就解决了吸氧与根系吸水的矛盾。
其缺点是,如果由于外界因素导致液流浅、液体温度不恒定等问题,则会严重影响植株生长,甚至导致其枯萎。
因此,还需对其进行进一步改进,从而保证植株能够很好地生长。
2 对我国无土栽培发展的思考无土栽培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但是其对技术和资金投入要求都很高,而且受我国生产消费、资金投入、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不能盲目地发展。
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验探究,进而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无土栽培路线。
无土栽培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无土栽培技术,又称水培、气培、无土栽培或土壤环境控制技术,是指在无土或少土环境中,通过给植物根系提供养分和水分来进行栽培的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
这一技术的出现,为解决传统农业生产中土壤污染、土地资源短缺和生产空间受限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无土栽培技术应用广泛,包括蔬菜、水果、草莓、花卉、饲料作物等,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减少对土壤的侵蚀和污染,保护环境,赢得了农业界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本文将就无土栽培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和总结。
一、无土栽培技术的现状1. 技术发展无土栽培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应用于研究领域。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无土栽培技术逐渐被农业生产所采纳,并在不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今,无土栽培技术已成为当代农业领域中备受关注和推崇的现代化生产技术之一。
2. 应用范围目前,无土栽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蔬菜、瓜果类、食用菌、饲料、中药材、花卉、水产养殖等方面。
以蔬菜为代表的应用最为广泛,包括西红柿、黄瓜、生菜、萝卜等多种蔬菜品种。
蔷薇、康乃馨、百合等花卉和草莓、芒果、无籽西瓜等瓜果类产品也被广泛应用无土栽培技术进行栽培。
3. 制度政策中国的农业部门也注意到了无土栽培技术的重要性和潜力,并基于此开展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2018年,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域有机农业生产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大对无土栽培技术的支持力度,推广和示范应用无土栽培技术。
4. 技术优势无土栽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诸多优势。
可以充分利用空间,生产效率高,产量稳定,并且水分和养分的供给可以量化和精准控制,有利于提高植物生长的品质和口感。
无土栽培技术具有节水、节肥、节能、减排的环保优势,能够减少对土壤的占用,减轻土壤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无土栽培技术还能够减少土壤病虫害,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风味,符合当代人们对健康、绿色食品的需求。
浅议无土栽培技术发展状况及前景摘要:无土栽培技术是在植物矿质营养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技术。
它具有产量高、质量好、省时省力、避免连做障碍等优点。
本文简述了我国无土栽培的概况,介绍了我国无土栽培的发展的现状、优点、存在的问题和展望,为我国农业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无土栽培发展现状优点缺点展望无土栽培是一种利用营养液代替天然土壤作基质的栽培新技术,这种营养液可以提供作物整个生命周期对水分、养分、氧气及温度的需求。
是近几十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作物栽培技术,由于其栽培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发展,应用范围和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经营与技术管理水平迅速提高,实现了集约化、工厂化生产,从而达到了优质、高产、高效和低耗的目的。
一、我国无土栽培的发展概况1、固体基质培。
主要是有机生态型基质培,还有基质袋培、立体培、岩棉培等几种形式。
固体基质的营养液栽培在使用上具有性能稳定、设备简单、投资少、管理容易以及根系病害不易传染等优点。
近期使用的基质主要有岩棉、泥炭、沙、蛭石、珍珠岩及锯木屑等。
岩棉和泥炭是较好的基质,目前我国的农用岩棉还在试用阶段。
2、水培。
目前以营养液膜技术(NFT)和浮板毛管水培技术(FCH)两种为主。
营养液膜技术(NFT)的特点是循环供液的液流呈膜状,只有数毫米厚的浅液流从栽培槽底部流过,水培作物的根垫底部接触浅液流进行吸水、吸肥,上部暴露在湿气中吸氧,使根系吸水与吸氧的矛盾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二、无土栽培的优点1、免除了土壤连作障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
无土栽培是可避免或从根本上杜绝土壤传播病害的有效方法。
它能较好地解决土壤栽培中因单一作物连作而造成的地力不够、病虫害严重等问题。
一般连作障碍,大多是由于土壤传播病害引起,在固体基质栽培条件下,为防止各种病菌的传播,需要注意器材的消毒处理。
无土栽培技术由于营养液和基质易于更新和消毒,能较好的消除掉病原菌,并且消毒成本也很低。
无土栽培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摘要】无土栽培技术是一种不使用土壤而直接在水培、气培等介质中种植作物的现代种植技术。
本文通过对无土栽培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揭示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巨大潜力。
无土栽培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还能减少土壤污染和节约水资源。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不断研究的深入,无土栽培技术将迎来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展望未来,推广和应用无土栽培技术将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多益处,为解决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发展无土栽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无土栽培技术,发展方向,原理,应用领域,发展现状,未来发展,前景展望,推广和应用,益处1. 引言1.1 无土栽培技术简介无土栽培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它通过在不使用土壤的情况下,利用水培、气培或其他物质培养基来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水分。
与传统土壤种植相比,无土栽培技术更为环保,能够更好地控制植物生长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无土栽培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成为现代农业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无土栽培技术的兴起给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不仅可以实现对作物生长环境的精准控制,还可以有效防止土壤传播病虫害,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由于无土栽培技术可以在不适宜耕种土壤的地区开展农业生产,因此在干旱、盐碱等特殊环境下有着独特的优势。
无土栽培技术的出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发展方向,对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1.2 无土栽培技术的重要性无土栽培技术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土壤种植方式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向更加环保、高效的方向发展。
无土栽培技术可以减少对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避免了土壤退化和污染的风险,有助于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无土栽培技术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的利用,通过精确控制灌溉和营养投入量,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浪费,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无土栽培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无土栽培技术是一种在没有土壤的情况下种植植物的方法,通过水培或介质培植物的根系,为其提供所需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这种技术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本文将对无土栽培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发展的建议。
一、无土栽培技术的现状目前,无土栽培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包括农业、园艺、食品生产等。
在农业领域,无土栽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蔬菜、水果等作物的生产中,通过控制水量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园艺领域,无土栽培技术也被用于花卉的种植和养护,可以实现花卉的精准施肥和水分管理,提高花卉的品质和观赏价值。
在食品生产领域,无土栽培技术被应用于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健康。
在国内外,无土栽培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推广。
在国外,美国、荷兰、以色列等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无土栽培产业体系,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产和出口。
在国内,无土栽培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都建立了无土栽培生产基地,种植出了优质的蔬菜和水果。
在科研领域,无土栽培技术也得到了相关学者和机构的重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推动了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1. 精准化管理:未来无土栽培技术将更加注重精准化管理,包括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控制植物生长。
通过传感器、自动化设备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植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作物的生长效率和产量。
2. 循环利用资源:未来无土栽培技术将更加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包括水资源、营养物质等。
通过水培、营养液循环利用技术,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降低养分的排放,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循环利用。
3. 智能化技术:未来无土栽培技术将更加注重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
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作物生长环境的智能监测和优化调控,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4. 生态友好性:未来无土栽培技术将更加注重生态友好性,包括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无土栽培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无土栽培技术是一种以无土培养基为基础,利用水培、气培、营养液培养等方法,进行植物生长的现代化栽培技术。
在这种技术下,植物的养分和水分都由特制的培养液提供,无需土壤的参与,节约了资源并减少了土壤污染。
无土栽培技术的出现,为解决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土壤污染、资源浪费、用水高、产量低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同时也为城市农业、农村农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无土栽培技术的现状目前,无土栽培技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发达国家,无土栽培技术已成为现代农业的主流生产方式之一。
在日本、荷兰等国家,无土栽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蔬菜、水果等作物的生产中,普遍采用先进的设施、设备和管理技术,实现了高效、环保、可持续的生产。
在中国,无土栽培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在经济作物如蔬菜、水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也在城市绿化、园林景观、药材等领域取得了成功应用。
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随着人们对健康、安全食品需求的提升,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转型升级,无土栽培技术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未来的发展中,无土栽培技术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技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的不断发展,无土栽培技术将越来越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采用传感器、控制器等高科技设备,实现对植物生长环境的精准监测和控制,以及对养分的精准供给,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智能化的管理系统也将能够为农民提供更便捷的生产方式,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技术难度。
二、生产方式的多样化未来,无土栽培技术将会更多地结合不同生产要求和作物的特点,采用多种不同的生产方式。
水培技术适合于叶菜类蔬菜的生产,气培技术适合于根菜类蔬菜的生产,营养液培养适合于果菜类水果的生产等。
在生产方式多样化的也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不同品种、不同类型农产品的需求。
三、循环农业和绿色农业无土栽培技术可以与循环农业和绿色农业相结合,形成更加环保、可持续的生产模式。
无土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无土种植的优势1. 节约土地资源:无土种植无需土壤,可以在建筑屋顶、室内、地下等场所进行,大大节约了土地资源利用。
2. 节约水资源:无土种植利用营养液供给植物生长,相对于传统种植方式减少水资源消耗。
3. 不受季节限制:无土种植可以通过人工环境控制,使植物在任何季节都能生长,提高了作物产量和质量。
4. 防治病虫害:无土种植中不含土壤,病菌、虫害繁殖的环境受到限制,有利于减少病虫害发生。
5. 环境友好:无土种植无需施用化肥和农药,减少了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二、无土种植的应用情况1. 家庭种植:在城市居民小区、公园、花园等场所进行无土种植,供给家庭食用和观赏植物。
2. 商业种植:在超市、餐厅、酒店等商业场所进行无土种植,为市民提供新鲜农产品。
3. 农业生产:在农村、农业园区等地进行无土种植,实现农产品生产的高效化和标准化。
4. 生态景观:在城市绿化、公园绿地、景观绿化等场所进行无土种植,打造生态环保的景观。
三、无土种植的影响因素1. 技术条件:无土种植需要掌握种植技术,包括营养液的配制、植物生长环境的控制等。
2. 成本费用:无土种植的设备和营养液等费用相对较高,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
3. 市场需求:无土种植的产品是否受到市场欢迎,直接影响了其发展前景。
4. 政策支持:政府对无土种植的支持力度和政策法规的制定,对其发展影响很大。
四、无土种植的发展建议1. 推动科技创新:加强无土种植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种植效率和产量。
2. 拓展市场渠道:与超市、餐厅、酒店等商业场所合作,推广无土种植产品。
3. 完善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无土种植的发展。
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对无土种植的认识和了解,推动其在城市农业中的应用。
五、总结无土种植作为一种新型种植方式,在城市农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无土种植具有诸多优势和应用场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影响因素。
无土栽培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无土栽培技术是一种以无土介质为基础,在水培、气体培、液体培或其他水溶液平台上进行植物生长的一种现代化栽培方式。
无土栽培技术具有多种优点,如节约土地资源、节约水资源、提高植物生长效率、减少虫害以及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等。
无土栽培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之中。
目前,无土栽培技术已经在蔬菜、水果和花卉等农作物的生产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在无土栽培中,植物的生长基质主要用水、气体或液体等代替传统的土壤,可以更好地控制养分供应和水分管理。
水培系统是其中一种常用的无土栽培方式,通过在水中溶解养分供给植物的生长,能够准确掌握植物所需的养分种类和浓度,并且能够循环利用水,从而节约用水资源。
气体培和液体培是另外两种无土栽培方式,主要利用空气和液体介质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友好型无土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技术通常需要用到大量的化肥和农药,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未来的无土栽培技术应该注重利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等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高效节能型无土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技术需要对温度、湿度、CO2浓度等生长环境进行精确控制。
未来的无土栽培技术应该更加注重节能减排,采用更加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减少能源消耗。
3. 植物营养控制型无土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技术通过水培、气体培和液体培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未来的无土栽培技术可以进一步研究植物对不同养分的吸收和利用规律,从而提高植物的生长效率。
无土栽培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以环境友好、高效节能、植物营养控制和智能化管理为核心,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无土栽培调研报告
无土栽培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种植方式,它不需要传统的土壤,利用营养溶液和无土基质进行植物栽培。
为了深入了解无土栽培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我们进行了相关的调研。
首先,我们对多个农业种植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
无土栽培在这些基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种植的作物包括蔬菜、水果和花卉等。
我们发现,无土栽培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方面,无土栽培无需土壤,有效避免传统农业中由于土壤污染导致的植物生长问题。
另一方面,无土栽培采用营养溶液和无土基质,可以精确控制植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
此外,无土栽培相对传统农业来说,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们对无土栽培的市场需求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提升,对无土栽培蔬菜和水果的需求逐渐增加。
人们对无土栽培产品的健康、营养和安全性有着较高的期望。
此外,无土栽培还能够提供异地异季的农产品,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
最后,我们对无土栽培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在当前全球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无土栽培有望成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农业模式。
它可以提高农作物每单位面积的产量,减少投入资源和能耗,从而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
同时,由于无土栽培产品的品质较高,其市场价格也相对较高,对农民来说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因此,无土栽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总之,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无土栽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无土栽培不仅可以解决传统农业中的土壤污染问题,还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资源和能耗的消耗。
在未来,无土
栽培有望成为一种重要的农业发展模式,为人们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农产品。
我国无土栽培技术发展现状无土栽培技术是一种不依赖土壤,利用营养液或其他基质来栽培植物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和高效农业的日益加深,无土栽培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我国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现状、应用领域、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无土栽培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土壤紧缺和肥力不足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土栽培技术也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无土栽培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无土栽培技术在蔬菜种植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
利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蔬菜品质好、产量高、生长周期短,可以有效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无土栽培技术可以避免土壤紧缺和连作障碍等问题,提高土地利用率。
无土栽培技术在水果种植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利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水果品质好、产量高、生长周期短,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无土栽培技术可以避免土壤紧缺和病虫害等问题,提高水果的产量和质量。
无土栽培技术在花卉种植领域的应用也逐步得到推广。
利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花卉品质好、花期长、观赏价值高,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无土栽培技术可以避免土壤紧缺和病虫害等问题,提高花卉的产量和质量。
无土栽培技术在药用植物种植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利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药用植物品质好、产量高、生长周期短,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无土栽培技术可以避免土壤紧缺和连作障碍等问题,提高药用植物的产量和质量。
虽然我国无土栽培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无土栽培技术的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无土栽培技术的生产和管理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而且对设备和营养液的要求也比较高。
无土栽培技术的生产周期较长,需要较长时间的投资和回报期。
虽然我国无土栽培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和高效农业的日益加深,无土栽培技术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无土栽培发展简史及现状(一)无土栽培发展简史无土栽培是伴随着植物营养研究而发展起来的,是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学研究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原始的无土栽培要数生豆芽了,至于始于何时还无从考证,最晚出现于宋代林洪《山家清供》有生豆芽的记载。
我国南方的船家用竹木制的水上菜园多种空心菜;墨西哥的阿兹提克早在17世纪就使用漂浮菜园;一直沿用至今的萝卜芽、豌豆芽、蒜苗、水仙栽培等。
科学的无土栽培起源于1859~1865年,德国的沙奇斯(sachs)和克诺普(knop)的试验,属于试验探索时代。
德国的沙奇斯和克诺普把化学药品加入水中制成营养液栽培植物得到成功,他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水培,1920年营养液的实验室制备达到标准化。
格利克(W.F.Gericke)是第一个将无土栽培用于商业化生产的人,这意味着无土栽培技术趋于成熟,迈进了实用化时代。
192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格利克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用无土栽培成功地生产了番茄。
1933年他申请了一项水培植物施肥设备专利。
1935年在他的指导下美国一些蔬菜和花卉种植者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试验。
十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这项技术应用于均是需要可到进一步应用当时的盟军在太平洋关岛和中东的沙漠中用无土栽培生产蔬菜供应部队,给军队的后勤保障起到了积极作用。
并传入欧洲和亚洲。
1960~1965年间无土栽培主要是固体基质探索时期,70年代末80年代初岩棉培取得成功,并以其来源广泛、体轻、一般运等优点迅速在丹麦、荷兰、瑞典等国发展起来。
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库柏(Cooper)发明了营养液膜技术(NFT)和丹麦首先开发后在荷兰普及的岩棉培技术(RW)的开发应用,是无土栽培技术重大突破。
意味着无土栽培高科技时代的到来。
由于无土栽培设施设备的开发应用,无土栽培技术的成熟,栽培模式的标准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使无土栽培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操作和管理,集约化生产,朝着现代化农业的方向发展。
无土栽培发展简史及现状无土栽培,又称水培、气培或无土栽培,是一种不使用传统土壤的农业种植技术。
相比传统的土培方式,无土栽培具有节约水资源、减少农药使用、提高产量等多项优点。
以下是无土栽培发展的简史以及现状:无土栽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巴比伦文明,巴比伦人使用沥青和树脂作为固体介质,进行悬浮根系的种植,从而实现无土栽培的初步尝试。
然而,真正系统化的无土栽培技术在20世纪才开始发展。
20世纪初期,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开始了对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
他们使用肥料溶液代替土壤,将植物的根部悬浮在溶液中,通过浸泡根系或向根部供给营养液的方式进行种植。
在这一时期,无土栽培主要应用于科学实验和观赏植物的栽培。
20世纪50年代,随着对营养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无土栽培技术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
荷兰是无土栽培发展的领先国家之一、荷兰人将根系悬挂在营养液中的技术应用于蔬菜和鲜花的种植,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这使得荷兰成为无土栽培技术的发源地和领导者。
20世纪70年代以后,无土栽培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如今,无土栽培已经成为全球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荷兰、以色列等国家在农业科技和技术应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的无土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水培、气培和液体培养。
水培是最常见的无土栽培技术,通过在水中溶解营养液,将植物的根部浸泡在水中,供给充分的水和营养物质。
气培是一种利用空气和水蒸气作为悬浮媒介进行栽培的技术,适用于根系呼吸较强的植物。
液体培养则是利用液体培养基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和养分。
无土栽培的现状是,它在高科技农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城市农业和垂直农业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由于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无土栽培可在城市建筑物内进行,最大限度地节约用地并实现高效种植。
在垂直农业中,无土栽培技术可以利用空间的立体性,进行多层次种植,从而提高种植效率。
此外,无土栽培还被广泛应用于温室种植、花卉栽培和果蔬出口等领域。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无土栽培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营养供给、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提供最适宜植物生长的条件,从而实现高质量和高产量的农产品生产。
无土栽培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无土栽培技术是一种在没有土壤的情况下种植作物的现代农业技术。
它采用水培或基质培的方式,通过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利用营养溶液或特制的基质,使植物能够生长和发育。
无土栽培技术的出现,为解决传统农业中土壤污染、水资源浪费、土地利用不当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环保理念的提高,无土栽培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对无土栽培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
一、无土栽培技术的现状无土栽培技术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但真正走进人们的视野并得到广泛运用要迟至最近几十年。
目前,无土栽培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国内外,无土栽培技术已经在蔬菜、水果、药材、花卉等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1. 在蔬菜生产方面,无土栽培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蔬菜生产的主流方式之一。
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蔬菜,不仅在品质上更加优越,而且产量也要比传统种植方法高出许多。
以水培方式种植的蔬菜更是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因为这种方式消耗的水资源更少,同时还可以减少疾病虫害的发生。
2. 在水果产业中,无土栽培技术也逐渐得到了应用。
一些水果种植基地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草莓、蓝莓等水果,不仅可以提高单株产量,还可以缩短果实的生长周期,使果实更加鲜美。
3. 在花卉产业领域,无土栽培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花卉生长周期短、根系发达等特点,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花卉可以更好地利用水肥资源,提高花卉的品质。
4. 在药材种植方面,无土栽培技术也展现出了其独特优势。
通过控制生长环境和提供合理的养分,可以获得更加纯净、高效的药材产品。
无土栽培技术在中药材的种植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二、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无土栽培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生长环境控制、营养溶液配方、基质选择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
无土栽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无土栽培以人工制造的作物根系环境取代了土壤环境,可有效解决传统土壤栽培中难以解决的水分、空气、养分的供应矛盾,使作物根系处于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从而充分发挥作物的增产潜力。
目前,世界上应用无土栽培技术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00多个[1],由于其栽培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发展,应用范围和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经营与技术管理水平空前提高,实现了集约化、工厂化生产,达到了优质、高产、高效和低耗的目的。
1、国外无土栽培的发展概况在设施农业中,无土栽培正在改变着传统种植方式,成为飞速发展的新兴学科。
实践证明,无土栽培具有节水、节能、省工、省肥、减少环境污染、防止连作障碍、产品无污染及高产高效等一系列特点。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国家就应用无土栽培技术生产蔬菜供应部队。
到20 世纪60 年代无土栽培技术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70 年代后,出现了营养液膜技术(NFT),生产成本有所下降,后来又出现多种人工基质,其中岩棉的应用较广,发展迅速。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无土栽培商业化生产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干旱、沙漠地区,主要栽培作物有黄瓜、番茄等蔬菜,无土栽培面积超过2000hm2 [2]。
荷兰是无土栽培最发达的国家,其无土栽培面积达4000hm2,有64%的温室都采用无土栽培技术。
日本也是无土栽培较发达的国家,其无土栽培以岩棉培和NFT 为主,无土栽培面积约300hm2。
现在世界上商业性无土栽培是以基质栽培为主。
荷兰的基质栽培占无土栽培总面积的90%以上,法国占81%,加拿大占80%,日本各种循环水栽培占80%以上,比利时基质栽培面积占50%左右[3]。
世界各国采用无土栽培主要生产蔬菜、花卉和水果。
在欧盟国家温室蔬菜、水果和花卉生产中,已有80%采用无土栽培方式。
欧盟规定,2010 年之前该组织所有成员国的温室必须采用无土栽培。
产量高是无土栽培的最大特点,世界上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其番茄产量可以达到45~55kg/m2,黄瓜产量达到50~70kg/m2 [4]。
为此,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采用计算机实施自动测量和自动控制,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可以较好的保护环境,生产出绿色食品。
近年,发达国家又采用了专家系统的最新技术,应用知识工程总结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使其规范化、系统化,形成专家系统软件,它可以完成与专家水平相当的咨询工作,并可为用户提供建议和决策。
目前,世界上的无土栽培技术发展有两种趋势:一种是高投资、高技术、高效益类型,如荷兰、日本、美国、英国、法国、以色列及丹麦等发达国家,无土栽培生产实现了高度机械化,其温室环境、营养液调配、生产程序控制完全由计算机调控,实现一条龙的工厂化生产,实现了产品周年供应,产值高经济效益显著。
另一种趋势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根据本国的国情和经济技术条件,就地取材搞土法上马,手工操作,采用简易的设备。
这些国家发展无土栽培的目的是改造环境、节约用水和土地资源,解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2、我国无土栽培的发展现状我国无土栽培的历史悠久,如生豆芽、船上种菜和盆里养水仙等都是原始的无土栽培。
但我国开展无土栽培研究工作的时间比较晚,20 世纪70 年代末,山东农业大学首先开始无土栽培生产试验,并取得了成功,80 年代中期,从国外引进温室及无土栽培设施相继投产。
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蔬菜生产已经从过去的单纯追求高产向高产、优质方向发展,人们需求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形势下无土栽培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迅速从研究阶段进入生产阶段。
据资料统计,1985 年全国无土栽培的面积只有7hm2,1990 年增长到15hm2,1995 年全国无土栽培的面积发展到50hm2,2000 年全国无土栽培的面积达100hm2 左右,2005 年我国无土栽培的总面积约为315hm2 [5]。
近几年,我国无土栽培进入迅速发展阶段,无土栽培的面积和栽培技术水平都得到空前的提高。
我国从事无土栽培技术研究的部门和单位约50多个。
除研制不同类型的栽培装置外,重点研究营养液膜栽培和不同材料基质培的配套技术,并在全国普及推广,使我国的无土栽培从实验研究阶段进入商品化生产时期,获得一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高新技术,使国外的先进实用技术实现国产化。
无土栽培的植物也扩大到蔬菜、花卉、西瓜、甜瓜及草莓等20 多种,但绝大部分用于蔬菜生产。
我国无土栽培方式主要有基质培和水培两种(1)固体基质培主要是有机生态型基质培,还有基质袋培、立体培、岩棉培等形式。
使用固体基质的营养液栽培具有性能稳定、设备简单、投资少、管理容易及不易传染根系病害等优点。
近期使用的基质主要有岩棉、泥炭、沙、蛭石、珍珠岩及锯木屑等。
现已证明,岩棉和泥炭是较好的基质,但我国的农用岩棉尚在试用阶段,多数靠进口,成本较高。
岩棉是一种用多种岩石熔融在一起形成岩浆,然后喷成丝状,冷却后稍微压缩而成的疏松多孔的固体基质,因岩棉制作过程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故经过高温消毒,不含病毒和其他有机物。
(2)水培目前以营养液膜技术(NFT) 和浮板毛管水培技术(FCH) 两种为主。
营养液膜技术(NFT) 的特点是循环供液的液流呈膜状,仅以数毫米厚的浅液流流经栽培槽底部,水培作物的根垫底部接触浅液流吸水、吸肥,上部暴露在湿气中吸氧,较好地解决了根系吸水与吸氧的矛盾。
但存在液流浅、液温不稳定、一旦停电停水植株易枯萎以及根际环境稳定性差等不足,限制了其发展。
浮板毛管水培技术(FCH) 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南京农业大学于“八五”期间研制开发,应用分根法的特点在栽培槽中设置湿毡分根装置,既解决了根系水气矛盾,又有一定深度的营养液,不怕短期停电(24h 以上),根际环境稳定,易于调控(冬季于栽培床内铺电热线加温,夏天铺设塑料软管通深井水降温)。
3 我国无土栽培的发展趋势无土栽培具有十分诱人的广阔前景,但其技术要求严、设施装备投入高,受我国生产、消费、资金、技术等方面因素的限制,目前不宜盲目发展,更不能全套照搬国外的生产模式。
应结合当地实际进行研究试验,在推广应用中走出一条实用可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无土栽培之路。
3.1 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无土栽培技术由于自然资源、生产技术、市场环境等因素千差万别,因此各地不能全盘照搬国外或其他地区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法。
如栽培基质的选择,应在试验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利用本地资源;营养液配方也因各地水质、化肥种类等的不同,做出灵活调整;还应根据各地区消费习惯及气候特点,选择无土栽培的作物种类。
总体看,南方以广东为代表,以深液流水培为主;东南沿海长江流域以江浙沪为代表,以浮板毛管、营养液膜技术为主;北方广大地区由于水质硬度较高,水培难度较大,以基质栽培为主;无土栽培面积最大的新疆戈壁滩,主要推广鲁SC 型改良而成的砂培技术。
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建立适合本地区特点的无土栽培技术体系。
3.2 大力发展立体栽培模式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 4,但耕地面积仅为世界总耕地面积的1/ 7,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而且我国是水资源相当贫乏的国家,被列为世界上13 个贫水国之一,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 4,农业每年缺水约300 亿m3。
要使我国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不断提高有限土地面积的生产效率,拓展农业生产空间。
据研究,立体栽培能充分利用空间和太阳能,提高土地利用率3~5 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3 倍[7]。
为节约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我国要加强立体栽培方面的研究,大力发展立体栽培技术。
3.3 简化技术,循序渐进无土栽培作为一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涉及的范围包括作物栽培、肥料、病虫害控制、农业工程及自动化控制等多个学科,其技术难度、管理的复杂性均高于有土栽培,不易被农民所掌握,推广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这就需要各地农技推广或科研部门把特定的无土栽培技术总结、制定成简便易行的操作步骤,而农民只需按此操作即可。
如需配制适宜当地某种作物的某种无土栽培方式所需的营养液,农民只需购回特定的专用复合式完全化肥,加入到一定比例的水中便可使用,在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要求量的部分或全部营养物质即可。
先试验性探索,再大规模投入生产应用,使无土栽培技术的管理和操作均有类似的“指导”可循。
同时还要对农民进行有关的技术培训,提高其现代农业技能和水平。
3.4 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无土栽培技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多使用专用设施和设备,如成型的各种栽培槽、商品化基质、营养液的自动监控及管理系统等,这些设施设备费用约为170 元/m2,这在我国许多地区是不现实的。
在发展无土栽培时应考虑成本的投入、技术力量及其他社会条件。
因此,通过诸多方法和技术避开高投入问题是推广无土栽培技术的关键。
无土栽培的类型和方式多种多样,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就地取材,筛选出各种无土栽培设施替代品或采用人工、半人工管理的方式进行尝试,增强无土栽培技术的实用性。
如用炉渣、锯末、菌糠代替蛭石、草炭基质,用各种水泥、砖、土槽代替泡沫、塑料栽培槽等,均能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收到较好的效果。
3.5 发展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鉴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的无土栽培方式仍以无机耗能型为主,不仅耗能高、污染环境,而且生产的食品硝酸盐含量超标。
因此,应大力推广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其具有投资省、成本低、用工少并易操作等优点,能够生产高产优质产品[8]。
该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全部使用有机肥,以固体肥料施入,灌溉用清水,耗能低,灌溉排出液对环境无污染。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优点是以有机固态肥取代传统营养液,操作管理简单,大幅度降低无土栽培设施系统的一次性投资,大量节省生产费用,对环境无污染,产品质量优。
目前,全国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推广面积超过无土栽培总面积的60%。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能适应当前生态农业及绿色食品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力推广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才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
总之,我国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起步较晚,无土栽培技术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我国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农村经济条件的逐步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预计今后无土栽培将会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无土栽培的兴起,将使农业、园艺、林业、花卉生产及开发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无土栽培技术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