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地区霜冻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315.88 KB
- 文档页数:4
霜降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霜降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中国秋季逐渐深入,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也逐渐进入到关键时期。
霜降时节,气温骤降,农作物需面对冻害、早霜等极端天气的考验。
本文将探讨霜降对农作物的影响及其生长发育策略。
一、霜降对农作物的影响1. 寒冷气温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霜降之后,气温骤降,冷空气加重了农作物受低温冻害的风险。
低温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抑制作用,会延缓农作物的生长进程,甚至造成幼苗死亡。
此外,霜降后果园、菜田等地面积水易结冰,对农作物生长也带来不利影响。
2. 早霜对农作物的危害霜降之后,晨晚温差加大,出现早霜的可能性较大。
早霜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表现为霜冻和灼害两方面。
霜冻会引起作物叶片组织冻结、变色,甚至枯死;灼害则是由于早晨阳光的照射导致作物叶片温度过高,造成光合作用受阻、脱水等问题,严重时还会引发病虫害。
二、农作物霜降期的生长发育策略1. 加强农田保温措施为了抵御霜降带来的低温冻害,农民可以采取措施增加农田的保温性。
例如利用地膜覆盖,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温度和湿度,提供温暖的生长环境;使用秸秆、稻草等覆盖物覆盖地面,减少地面散热,保持土壤温度。
2. 做好果树保护工作果树是霜降时期特别容易受到伤害的农作物之一。
在果园中,农民应及时采取措施对果树进行保护。
可以采用喷洒抗冻剂的方法,喷洒在果树叶片上,形成一层保护膜,降低叶片的冰晶形成;另外,可以选择在霜降之前适当浇水,增加果树的抗寒性。
3. 防止寒害和灼害在霜降期,农作物容易受到寒害和灼害的侵害。
为了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农民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例如在露地蔬菜中设置遮阳网,减少阳光直射,降低温度波动对作物的影响;对于高秆作物,可以采取扎捆等方式,增加作物的抗风抗倒性能。
4. 合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霜降对农作物的生长不利,有些作物在霜降后的生长环境下易受损害。
因此,农民可以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
选择耐寒性强的作物进行栽培,如油菜、白菜等,增加农作物对霜降的抵抗能力。
霜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随着霜降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天气变得寒冷,这对农业生产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霜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提供应对策略,以保障农业产量的稳定。
一、霜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 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霜降之后,气温下降,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减慢,耗时增加。
尤其对于一些热带或亚热带作物来说,霜降会使其停止生长,甚至死亡,从而导致农作物产量减少。
2. 危害果树和蔬菜的生长霜降对果树和蔬菜的生长也有不利影响。
一些果树的果实可能会因为寒冷而受损,影响果实的质量和产量。
蔬菜的生长受阻,一些蔬菜可能会变黄、凋萎,甚至冻伤。
3. 增加农作物病虫害的风险霜降后,农田中大量的枯黄植物和落叶会导致病虫害的滋生和聚集。
同时,低温天气会影响农作物的免疫力,使得农作物更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威胁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应对策略1. 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为了降低霜降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种植户可以选择那些对低温抵抗力强、适应性好的作物品种。
这样即使在寒冷条件下,作物也能够正常生长,减少产量的损失。
2. 采取防寒措施针对霜降期间的低温,农民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寒措施。
比如,在果树上覆盖保温膜或使用保护罩,可以减少果实受到低温的损害。
对于蔬菜来说,可以搭建塑料大棚或使用保温网等方式,提供温暖的环境,保护作物免受寒冷侵害。
3. 做好田间管理在霜降期间,加强对农田的管理尤为重要。
及时清除田间秸秆、落叶等枯黄植物,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此外,合理调节农田的湿度和通风,有助于减少霜降对农作物的影响。
4. 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有效应对霜降的影响。
培训农民科学种植和管理技术,引进先进的温室种植技术,利用节能灌溉设备等,提高农业的抗风寒能力,降低生产风险。
5. 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农业气象监测系统,及时获取气温、湿度等数据,并结合作物的生长规律,提前预警霜降的到来。
霜降时节的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表示天气逐渐寒冷,露水开始凝结成霜。
对于农作物生长来说,霜降时节的气候变化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从而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温度的下降在霜降时节,温度明显下降,尤其是夜间气温更低。
这对于许多农作物来说,会造成冻害的风险。
低温会使植物组织受损,导致叶片失去光合作用能力,影响养分的吸收和转运,以及减缓植物的生长速度。
因此,农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预防冻害,如搭设防寒棚、采取增温措施等。
二、降雨的减少霜降时节,降雨量较夏季明显减少。
这对于雨水充沛的农田来说,可能会导致干旱的问题。
干旱会导致土壤中的水分减少,失去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对于大部分农作物而言,干旱会影响生长的速度和品质,进而减少农作物的产量。
因此,农民们需要增加灌溉的频率和适量,确保农田的水分供给。
三、日照时间的减少随着霜降的到来,日照时间逐渐减少。
日照时间的减少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抑制养分的吸收和转运,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进程。
此时,农作物对光照的需求较低,因此需要适当调整作物的生长方式和栽培技术,确保农作物能够正常生长和发育。
四、风速的增大在霜降时节,由于气温的下降,风速相对较大。
大风会对农作物造成机械损伤,如断折、倒伏等问题。
为了防止风害,农民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搭设支架、加固农田等。
五、病虫害的增加霜降时节,病虫害的威胁也会随之增加。
低温会降低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使得病原体和害虫更易于侵害农作物。
同时,霜降后空气湿度增大,为病虫害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此,农民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喷洒农药、清除病虫源等。
总结:霜降时节的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温度下降、降雨减少、日照时间减少、风速增大以及病虫害增加。
这些因素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变化,农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农作物能够顺利生长和发育,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霜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霜降是中国24个传统节气之一,标志着天气渐渐寒冷,气温逐渐下降。
随着霜降的到来,农业生产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变化。
本文将探讨霜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两个方面进行讨论:霜降对农作物的影响和霜降对养殖业的影响。
一、霜降对农作物的影响在霜降季节,气温的急剧下降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以下是霜降对农作物的影响:1. 农作物生长停滞:霜降过后,气温大幅下降,日照时间减少,使得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减弱,生长速度明显变慢,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停滞。
2. 农作物受冻害:霜降时节,低温和霜冻是最大的威胁。
农作物若不及时采取防寒措施,易受冻害,导致枯萎、凋谢甚至整株死亡。
3. 农作物品质下降:气温的下降会导致农作物的生理活动减少,降低农作物的品质。
例如,蔬菜受冻后容易变黄、失去原有的营养成分,而水果则容易出现瘪果、变色等问题。
二、霜降对养殖业的影响除了对农作物的影响外,霜降也对养殖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以下是霜降对养殖业的影响:1. 动物饲养成本增加:随着气温的下降,养殖户需要增加动物的饲养用料,以满足动物的能量需求和维持体温的需要,这导致了饲养成本的增加。
2. 动物疾病易发:霜降后养殖场的温度明显下降,动物易患上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等疾病。
养殖户需要加强动物的保暖和防疫工作,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3. 养殖周期延长:受霜降影响,动物的生长速度减缓,食欲下降,导致养殖周期的延长,增加了养殖户的耐心和成本。
三、应对霜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措施为了应对霜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民和养殖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农作物的防寒保温:农作物在霜降季节需采取保护措施,如利用覆盖物或建立塑料大棚等方式,增加温室效应,保持较高的气温,并同时防止农作物受冻。
2. 做好动物饲养管理:养殖户在霜降季节应给动物增加饲料量,保证其能量需求;同时还要加强对饮水、保暖、防疫等方面的管理,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3. 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计划:在霜降到来之前,农民和养殖户可以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养殖计划,以最大程度地避免霜降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霜降对农作物的影响霜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标志着秋天的结束,冬天的开始。
在这个节气里,气温逐渐降低,天气逐渐寒冷,同时伴有霜冻的出现。
霜降对农作物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霜降对农作物的影响。
一、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霜降时节,气温骤降,降至冰点以下,农田中开始出现结霜现象。
这种骤降的气温对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造成明显的影响。
在霜降之前,农作物多处于生长旺盛期,而霜降后,水稻、小麦等农作物进入休眠期,生长速度减缓,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
此时,农民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强田间管理、添加适当的营养物质,来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二、增加病虫害发生的风险霜降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起到有力推动作用。
一方面,霜降后的气温下降,农田中积雪等积累的水分容易导致病菌滋生,农作物表面易受感染。
另一方面,霜降后,气温逐渐回升,天气干燥,适宜各种病虫害的寄生和扩散,从而加重农作物的病害损失。
因此,农民在霜降后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采取适当的农药和防治措施。
三、对果树的影响霜降对果树的影响较为显著。
霜降后的低温对果树的开花和结果过程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一方面,霜降后气温骤降,可能导致果树开花受阻,使果实的结实率降低。
另一方面,霜降后的干燥天气容易导致果实的干燥、开裂,进而影响果实的质量和产量。
这对果树种植者来说是一个重要问题,他们需要及时对果树进行保护措施,如覆盖保护、增加浇水次数等,以减少霜降对果树的负面影响。
四、对蔬菜的影响霜降对蔬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也有显著的影响。
霜降后的低温和干燥条件可能导致蔬菜的生长速度减缓,抑制光合作用和果实发育,影响蔬菜的生长周期和产量。
此外,霜降后,蔬菜的保鲜期也将受到限制,容易腐烂变质。
因此,农民需要加强蔬菜的管理,注意添加合适的营养物质和增加灌溉次数,以保证蔬菜的生长和产量。
五、注意霜降期间的耕种技术在霜降期间,农民在耕种技术上需要特别注意,以减少霜降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2019·02新疆石河子地区年无霜期特征分析鲁学浩,朱蓉慧,张鑫,李红英*(新疆石河子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新疆石河子摘要:为了做好农业气象服务,掌握霜冻变化规律。
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新疆石河子地区1954—2015年终霜、初霜日期及无霜期进行特征研究。
结果表明:终霜日期平均在4月14日,并以-2.01d/10a 的变化速率提前结束,农业受灾概率为16.1%,2000年气候突变之后受灾率下降到0.0%。
初霜日期平均在10月9日,并以2.89d/10a 速率明显后推,近20年平均后推12d 。
无霜期变化在127~213d 之间,80%保证率为168d ,气候倾向率为4.64d/10a ,2000年气候突变后无霜期延长21d 。
关键词:无霜期;初日;终日;特征分析;石河子引言无霜期是植物在终霜日与初霜日期间内,旺盛生长发育的时间段,而终霜日与初霜日则是限定植物生长发育的界限。
终霜、初霜所形成的霜冻属于农业气象灾害之一[1-3],研究无霜期年代际变化对安排农业生产、合理农业布局以及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农业意义[4-6]。
气候变暖产生了气象要素的变化,无霜期则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7-9],隋景跃[10]、罗宪力[11]等研究辽宁西部地区无霜期和初、终霜冻日期得出,无霜期、初霜日延长趋势明显,而终霜日呈弱提前现象;张霞[12]、钱锦霞[13]等研究山西无霜期得出,初霜日推后、终霜日提前趋势明显。
由此可见,初、终霜日具有地方性特点[14-15],无霜期的年际变化和不稳定性,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给地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带来困难。
因此,本文采用新疆石河子地区气候资料,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针对新疆石河子地区无霜期进行研究,为当地农业产业调整、防灾减灾服务。
1资料与方法1.1区域概况石河子地区位于新疆天山北麓中段,属于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地域面积7529km 2,平均海拔300~500m ,地势较为平坦。
霜降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标志着气温的明显下降和寒冷季节的正式来临。
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而言,霜降期间的气温变化往往会对其产量和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气温、光照、湿度等方面探讨霜降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具体影响。
一、气温的影响霜降过后,气温快速下降,尤其是夜晚的气温较低,这对一些热带和亚热带作物来说是不利的。
例如,芒果、香蕉等热带水果的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霜降后气温的降低可能导致这些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相反,一些适应寒冷气候的农作物,如小麦、玉米等,霜降期的气温下降可以提高其耐寒能力,并促使其进入休眠状态,为来年的生长积蓄营养。
二、光照的影响霜降后,阳光的辐射强度明显减弱,日照时间也相应缩短,这对于需要光合作用来进行养分合成的农作物而言可能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例如,蔬菜类作物在相对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而霜降后光照减弱可能导致这类作物的生长速度变慢,甚至停止生长。
因此,霜降后的光照管理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农民可以通过遮阳网、保温棚等措施来提供足够的光照。
三、湿度的影响霜降时,空气湿度通常会降低,也就是说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减少,这对旱生作物来说可能是一个有利因素。
旱生农作物如小麦、棉花等在霜降期间遇到较低的湿度时,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然而,对于以水分为主要生长需求的水稻、苹果等作物来说,较低的湿度可能会导致土壤中的水分蒸发过快,使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缺水情况。
因此,农民在霜降期间需注意适度增加灌溉量,确保农作物的水分供给。
综上所述,霜降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包括气温、光照和湿度等方面的变化。
不同的农作物对霜降的适应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农民应根据具体品种和栽培环境的需求来调整种植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霜降对作物的负面影响,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冰冻天气对农业的影响及防护策略寒流袭来,冰冻天气影响农业生产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现象愈演愈烈。
冰冻的天气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冰冻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入手,探讨应对之策,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首先,冰冻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直接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作物受灾。
冰冻天气会导致作物受冻,产量受损。
特别是一些对低温敏感的作物,如水稻、玉米等,往往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无法收获。
二、冰雹袭击。
冰冻的天气容易伴随着冰雹天气,冰雹对农作物的破坏力很大,会导致作物表面受损、减产甚至绝收。
三、农业设施受损。
冰冻的天气还容易导致温室大棚、水利设施等农业设施受损,影响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其次,针对冰冻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防护策略:
一、提前做好防寒准备。
在冰冻天气到来之前,农民应该提前施加保护作物的措施,如加固温室大棚、覆盖农田、采取保暖措施等,以防止作物受冻。
二、种植适应低温的作物。
在选择种植作物时,应优先考虑那些适应低温的作物,以降低作物受冻的风险。
三、加强管理。
及时修补农业设施,保持设施的完好,并定期进行
检查维护,以确保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综上所述,冰冻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可忽视,但只要我们做好
防护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就能够降低冰冻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希望农民朋友们能够在冰冻天气到来之前
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确保作物安全,促进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霜降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每年在10月23日或24日,标志着秋季正式进入尾声,冬季即将到来。
霜降的到来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一、霜降前后气温变化霜降时节,气温开始显著下降,白天温度较低,夜晚更是寒冷。
这种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一定的冻害风险。
1. 早熟作物受影响霜降的气温下降可能使早熟作物的生长周期提前结束,影响作物正常结果。
例如早熟的蔬菜类作物如黄瓜、番茄等,在霜降后很容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导致产量减少或无法收获。
2. 农作物生长速度减慢一般谷类作物和一些根茎类植物,受到霜降的影响后,生长速度会明显减慢。
这是因为低温会限制光合作用的进行,导致农作物无法充分吸收养分,进而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3. 冻害对农作物的危害当霜降气温降至0度以下时,农作物更容易遭受冻害。
温度过低会导致作物细胞液冻结,细胞失去正常功能,导致植株死亡、凋萎等现象,给农作物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二、采取措施应对霜降对农作物的影响面对霜降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农民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其危害。
1. 提前收获早熟作物对于早熟作物,霜降到来之前可以提前收获,避免果实被冻害。
此外,农民还可以选择合适的储存方式,延长早熟作物的保鲜期,确保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 保温措施为了防止低温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影响,农民可以采取保温措施。
例如,覆盖秸秆或农膜在作物上方形成一层保护层,减少热量流失,以维持作物温度。
此外,可以利用风力机、热风机等设备对农田进行加温,保持作物的正常生长。
3. 浇水增湿适当地增加农田的湿度,能够起到保温的作用。
因为湿度较高的环境比较不易散热,可以减轻冷害对植物的影响。
当然,也要注意不要过度浇水导致作物根系窒息。
4.合理施肥施肥是促进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环节,霜降时期适当施肥可以增加作物的抗寒能力。
通过补充养分,增强作物的抗冻能力,以应对寒冷环境的挑战。
总结: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霜降对农作物的产量霜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它标志着秋天的深入,天气逐渐转凉,气温开始下降。
霜降对农作物的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霜降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行论述。
一、霜降对农作物的影响1. 温度下降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随着霜降的到来,气温逐渐下降,这对于大部分农作物的生长是不利的。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太低或者太高的温度都会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在霜降时节,气温的骤降会使作物的生长速度变慢,甚至停滞不前。
2. 霜冻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霜降不仅伴随着气温的下降,还带来了霜冻的形成。
霜冻是指土壤温度下降到0℃以下,导致作物受冻死亡或者受到伤害。
霜冻会破坏作物的细胞结构,使得作物的叶片变黑、软化甚至枯死,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
农作物如水稻、玉米等对霜冻的抵抗能力较弱,所以霜降对这些作物的产量影响较大。
二、应对措施1. 种植抗旱、抗寒品种为了应对霜降时节的温度骤降,农民可以选择种植抗旱、抗寒品种的农作物,提高作物的抗寒能力。
这些品种在耐寒性、抗旱性等方面相对较强,能更好地适应寒冷的气温环境,减少霜降对作物的影响。
2. 做好保温措施在霜降时节,农民可以采取一些保温措施来减少霜降对农作物的影响。
比如,在霜冻前对作物进行遮盖,使用卷膜棚、塑料薄膜等保温材料,形成一个相对温暖的环境,降低霜冻对作物的伤害。
三、结语霜降作为秋季的重要节气,对农作物的产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农民们需要认识到霜降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以保护作物,减少产量的损失。
通过合理的选择品种、做好保温措施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霜降对农作物产量的不利影响,为农民的收益增加做出贡献。
霜降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应对策略霜降是中国二十四个节气之一,它标志着气温的持续下降,意味着农作物生长环境的转变。
霜降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农民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保护农作物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1. 霜降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霜降的到来通常伴随着温度的骤降,这对许多农作物来说是一种挑战。
以下是霜降对农作物生长的主要影响:1.1 温度下降:霜降意味着气温的下降,低温可能会对某些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许多农作物喜欢较暖的环境,当温度降低时,它们的生长速度会减缓,甚至停止。
1.2 冻害:霜降过程中,气温可能会降到冰点以下,这种低温容易导致冻害。
冻害会使农作物受损,甚至死亡,给农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3 土壤水分迅速流失:随着气温的下降,土壤水分的流失速度会加快。
农作物在缺水的情况下生长困难,产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2. 应对策略为了减少霜降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农民可以采取以下策略:2.1 防霜覆盖物的使用:农民可以采用覆盖物来保护农作物不受严寒侵袭。
例如,使用农用保护膜或塑料布等材料,将其覆盖在作物上方,形成一层隔热层,减少冷空气对作物的冲击。
2.2 积极灌溉:霜降时土壤的水分容易流失,因此农民需要增加灌溉量,以保持土壤的湿度。
恰当的灌溉可以帮助作物抵抗低温和缓解因温度下降引起的压力。
2.3 利用保温措施:农民可以利用保温技术来保护农作物,例如在地面上建立简易的遮阳棚,利用农用膜或麻袋覆盖在作物上,减缓土壤温度的降低。
2.4 种植适应性更强的品种:对于冬季种植的农作物来说,选择适应寒冷环境的品种至关重要。
种植对低温抵抗能力较强的品种,可以减少冻害的发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5 调整种植时间:农民可以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种植时间,避免在寒冷天气到来之前或结束之后种植。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霜降对农作物的影响。
总结:霜降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农民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保护农作物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霜降对农村农事活动的影响霜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代表着秋天过渡到冬天的标志。
在农村地区,霜降这一节气对农事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农作物种植、养殖业、农耕工具和人员安排等方面来探讨霜降对农村农事活动的影响。
一、农作物种植方面霜降后,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干燥,这对于一些农作物的种植和收割有着明显的影响。
首先,霜降之后,一些早熟作物如小麦、玉米、高粱等开始收割。
此时的气温较低,农民要做好防寒保暖的措施,避免感冒和身体受寒。
其次,霜降后的地面开始结冰并可能出现霜冻,这对于一些冬季作物的种植产生了一定的困难。
农民需要采取措施,如覆盖地膜、用棚架遮盖等防止冻害。
二、养殖业方面霜降后,由于气温下降,农村养殖业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霜降之后,农民需要加强对于农畜的饲养管理,提高牲畜的防寒能力。
饲养场需要加强保温措施,以确保牲畜在寒冷的天气中能够正常生活和生产。
此外,霜降之后,农民还需要注意饲料的储存和保鲜,以应对冬季饲养的需要。
三、农耕工具方面在霜降过后,农耕工作也需要根据气温变化做出相应调整。
严寒的天气可能会导致土地结冰,增加了农耕工作的难度。
农民们需要检查农耕工具的状况,保证其正常运行,并采取措施防止冻裂。
此外,农民还需要科学规划农耕工作,尽量避开寒冷天气,合理安排在天气适宜的时候进行农耕活动。
四、人员安排方面霜降季节的农村农事活动也需要合理安排人员,以应对气温的变化和农事工作的需要。
在霜降过后的寒冷天气中,农民们需要增加劳动力,确保农田的正常耕种和管理。
同时,也需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农民在农事活动中不受寒冷天气的影响,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
综上所述,霜降节气对农村农事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民们需要根据气温变化,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种植、养殖业的管理、农耕工具的使用以及人员的安排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寒冷季节的农村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保障农民的收益和生活水平。
石河子科技总第248期石河子市无霜期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石河子气象局,石河子市,832000)郭金强王刚雷薇(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石河子市,832000)王肖娟摘要利用石河子1960-2017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对霜期气候特征及变化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近58a来初霜日最早出现在9月7日,最晚出现在11月1日,平均初霜日出现在10月12EJ;终霜日最早出现在3月22EJ,最晚出现在5月15日,平均终霜日出现在3月3()日;无霜期平均180d,最长212d,最短139d;初霜期以1.8d/10a的速度推迟;终霜期以0.9d/10a的速度提前,无霜期以2.9d/10a的速度延长;初霜期推迟和终霜期提前使得无霜期延长,初霜期推迟的作用大于终霜期提前的作用;终霜日较初霜日稳定,年际差异相对较小;无霜期稳定性较差,年际变化范围较大,稳定性差,对作物生长较为不利。
关键词霜期;气候特征及变化;石河子中图分类号:S1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899(2019)12-0004-03石河子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准卩葛尔盆地南缘,南倚天山,东濒玛纳斯河,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光热资源较丰富,属于国家重要的棉花和特色林果生产基地。
无霜期的长短是制约当地热量资源利用的重要因素。
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
秋、冬季节第一次出现的霜称初霜,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称为终霜,终霜日至初霜日之间称为无霜期。
秋季初霜出现早,易对棉花品质造成影响,导致棉花减产;春季终霜出现的时间迟,对棉花出苗期易造成灾害。
无霜期的长短直接影响当地热量资源的利用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虽然各种农作物对霜的抗御能力有所加强,但终霜冻仍会使春苗遭受冻害而造成毁种或延迟作物生育,而初霜冻常使未成熟作物结束生育而造成大幅度减产。
霜冻是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威胁极大,许多学者si对不同地区的霜冻的气候特征做了大量研究。
本文对初、终霜日及无霜期气候特征、变化进行分析,以便为研究当地霜冻气候变化、预报和防御,以及分析利用当地热量资源提供参考。
霜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农民应对措施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到11月6日或7日期间到来。
随着霜降的到来,气温逐渐下降,潮湿的空气会凝结成露水或霜,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霜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农民应对措施。
一、霜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 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霜降后的气温下降会导致作物的生长速度减缓,甚至停滞不前。
某些作物的高温需求较高,过低的气温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积累,使作物发育不良。
2. 导致作物受冻:霜冻天气会对作物造成冻害,使作物的叶片、茎干和果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尤其是嫩叶和嫩芽更容易遭受冻害,从而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3. 影响农产品品质与物产:霜降后,作物的生长状况不佳可能会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有些作物可能会出现变形、变色、营养成分减少等问题,从而降低产品的市场价值。
二、农民应对措施1. 合理选择农作物品种:农民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合理选择适应性强、抗冻性好的农作物品种。
这样可以降低作物受霜降影响的风险。
2. 做好土壤保温工作:农民可采取覆盖物或秸秆等方法,增加土壤的保温效果,使作物根系受到更少的冻害。
此外,使用有机肥料和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增强植物的抗寒能力。
3. 加强温室管理:对于一些对温度较为敏感的农作物,农民可以建立温室或大棚进行种植,以增加温度和湿度,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4. 防治霜冻的农艺措施:在霜降季节,农民可以采取覆盖薄膜、棚架等措施,建立临时遮荫设施,减少低温直接照射,有效防止霜冻对作物造成的伤害。
5. 积极应对天气变化:通过及时收集气象信息,农民可以提前得知霜降天气的到来,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农作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6. 加强后期管理与病虫防治:霜冻天气过后,农民需要加强对受害作物的后期管理,适时修剪受损部分,合理施肥和浇水,促进作物恢复生长。
此外,也要积极防治霜冻后滋生的病虫害,避免进一步损失。
霜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每年公历10月23日或24日。
在霜降时节,阳光温度明显降低,地面植物会遭受霜冻的影响。
霜降的到来对农业生产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本文将从七个方面来详细讨论霜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作物生长霜降时节,气温骤降,寒冷的天气会对作物生长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许多作物的生长速度会变慢,生长期也会相应延长。
一些热爱温暖气候的作物可能无法在霜降时节正常生长,或者生长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此外,霜降时节的干燥空气还会增加作物的水分蒸发速度,导致作物的生长受到限制。
二、种植时间调整霜降的到来会促使农民根据气温变化和作物生长需要,灵活调整种植时间。
一些耐寒性强的作物,如大麦、油菜等,可在霜降时节适宜的温度下种植。
而一些耐寒性较差的作物,则需要提前在霜降前完成播种。
因此,农民需要根据具体气温情况,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时间,以保证种植效果和收成。
三、保护作物霜降是一年四季中最容易出现霜冻天气的时节,作物往往容易被冻害。
为了保护作物,农民可以在霜降前采取一系列措施。
例如,在霜降前及时采收敏感作物、覆盖土壤、搭建保温棚等。
四、果树管理霜降时节对果树的生长和果实储存有特殊要求。
在霜降前,农民需要适时采摘果实,减少树上的果实负重,以防万一出现强霜天气导致树枝断裂。
在霜降后,农民还需要对果树进行冬季管理,如添土保暖、喷洒保湿剂等,以增强果树的抗寒能力。
五、畜牧业生产霜降时节,气温骤降,对畜牧业生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寒冷的天气会导致牲畜的食欲下降,进而影响生产和繁殖。
为了使牲畜能够适应寒冷的天气,农民需要加强饲喂管理,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水源,保证畜禽的健康和生产。
六、土壤保护霜降时节的冷空气会使土壤温度显著下降,导致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减少,对土壤养分循环起到一定的影响。
此外,寒冷的天气还会导致土壤冻融作用,进一步破坏土壤结构。
为了保护土壤,农民可以采取覆盖、施肥等措施,提高土壤温度和养分供应。
霜降对农作物的影响霜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18 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 10 月23 日或 24 日,标志着秋季进入后期,天气逐渐寒冷,降温加速,大地上已经难以见到春天的余暇。
霜降的到来将对农作物产量、生长周期和农业生产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1. 温度变化霜降节气是温度逐渐下降的关键时期。
随着霜降的到来,气温将逐渐下降到冰点以下,使得地面出现霜冻现象。
低温会导致农作物生长速度变慢,叶片易受冻害,甚至冻死。
一些对低温敏感的作物如柑橘、茄子等,可能会出现凋谢、枯萎等现象。
2. 积温积寒霜降过后,农作物所处的积温将持续下降,这对一些需要较长生长周期的作物来说,可能导致它们无法成熟。
例如,早春种植的大豆、玉米等作物,在霜降后生长速度明显变慢,由于积温不足,可能会导致无法果实成熟。
此外,霜降还标志着积寒期的开始。
积寒期指的是在霜降以后到立冬之前这段时间,作物生长所需温度低于5℃的累积时数。
积寒期的到来使得生长周期延长,对于一些对积温要求较高的作物,延长的生长周期可能无法适应其生长需求。
3. 到底作物成熟周期霜降以后,一些晚熟作物如红薯、荸荠等才开始进入收获期。
这些作物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从种植到成熟,因此会受到霜降的影响。
若霜降提前到来,作物的生长周期可能会缩短,导致成熟度不够,影响产量和品质。
4. 病虫害防控霜降过后,由于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增加,为一些病虫害的孳生创造了条件。
特别是霜降后的早晨和晚上,农田中常常会有大量露水,这使得某些病虫害易于滋生和传播。
农民们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控措施,如及时喷洒农药,清除病虫害源。
5. 农业生产布局调整霜降是农作物生长周期的转折点,也是农民调整农业生产布局的重要时期。
在霜降以后,一些早熟作物的种植周期即将结束,而晚熟作物的种植周期刚刚开始。
因此,农民们需要根据气候变化和作物生长需求,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的优势。
总结: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对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产量和品质都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