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霜冻变化趋势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55.75 KB
- 文档页数:3
连云港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赵颖;李婷婷
【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监测》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依据连云港市2002-2011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连云港市空气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系统的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结果表明,近年来连云港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SO2浓度逐年下降,NO2浓度变化较平稳,PM10浓度下降显著。
污染物浓度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夏季浓度较低,春冬季较高;主城区各污染物浓度高于其他地区,但总体呈下降趋势。
【总页数】4页(P66-69)
【作者】赵颖;李婷婷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连云港 222001;江苏省连云港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连云港 222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23
【相关文献】
1.连云港市霜冻变化趋势分析 [J], 任曙霞;朱敏华;时敦伦;王根求;多海伟
2.连云港市蒸发量变化趋势分析 [J], 徐霞晴;刘亚文;冉四清
3.连云港市降水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 [J], 朱振华;周云
4.近20年来乌鲁木齐空气质量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J], 藏晓芳;邓文叶;帕丽达·牙合
甫;古丽·加帕尔;宋思醒;白雪莲
5.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J], 黄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连云港市47年气温时空分布特征孙克渠;张瑞光;许娴;李筠;马培明;黄晨阳【摘要】利用连云港市7个气象台站47年(1960-2006年)的地面气温观测数据,采取Mann-Kendll、累计距平法和小波分析等方法,统计分析了连云港市地面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连云港市47年地面气温南高北低,平均差0.4℃;东高西低,相差约有0.7℃;平均值为14.1℃,有变暖的趋势,存在明显的18~22年周期.【期刊名称】《山东科学》【年(卷),期】2014(027)003【总页数】6页(P78-83)【关键词】连云港;地面气温;时空分布;突变;周期【作者】孙克渠;张瑞光;许娴;李筠;马培明;黄晨阳【作者单位】连云港海洋环境监测站,江苏连云港222042;江苏省连云港气象局,江苏连云港222006;连云港海洋环境监测站,江苏连云港222042;佘山海洋环境监测站,上海200120;连云港海洋环境监测站,江苏连云港222042;连云港海洋环境监测站,江苏连云港222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3.1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愈发显著,从而引起了气候的异常变化。
例如,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进而导致灾害性天气增多,严重影响了人类生活。
在对自然环境的研究中,有关气候变暖的研究,特别是对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研究是当今的热点之一。
现在的气候研究中,有关全球或者省级范围的比较常见,但是具体到某个市县特有的气候研究方面,就显得比较单薄,甚至是空白。
丰富中小地域的气候研究是整个气候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连云港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邻近黄海,气候有其自身的特点,专门针对连云港气候的相关研究不是很多。
杨红梅等[1]用趋势系数法和滑动t检验法对连云港气温进行了研究。
ZHANG等[2]用Mann-Kendll(M-K)检验法、线性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连云港市日照时数进行了研究。
农家参谋农业气象-118-NONG JIA CAN MOU2018年1月底连云港低温寒潮天气分析钱沈旸(连云港市灌南县气象局,江苏灌南,223500)【摘 要】本文就2018年1月底发生于连云港市的低温寒潮天气全过程分析,找出发生低温寒潮原因,探讨本地预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为今后更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预测准确率总结经验,提供理论参考数据。
【关键词】连云港;低温寒潮天气;分析低温寒潮天气是连云港市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连云港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属鲁中丘陵与淮北平原结合,境内山、海、平原、丘陵、滩涂、湿地及海岛等俱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地处暖温带南部,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1月平均温度-0.4℃,极端低温-19.5℃,7月平均温度26.5℃,极端高温39.9℃,为湿润季风气候,略带海洋性气候特征。
根据江苏省低温寒潮天气标准:单站寒潮标准为:某一地区在冷空气过境后,日最低气温<4℃,该日日平均气温在24h 降幅超过6℃,在48h 内降温幅度>8℃;日最低气温在24h 内下降超过8℃,在48h 内下超过10℃。
满足上述条件中任何一种情况,该站该日即可被判定为低温寒潮天气。
低温寒潮天气对于当地农业、交通、电力及供水等方面都会造成极大影响。
1 连云港低温寒潮天气事件概况发生于2018年1月26-27日的连云港低温寒潮天气,气象部门发布寒潮蓝色预警,是入冬以来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一轮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其中3区3县在48h 内平均降温达到10℃。
此次低温寒潮天气过程,在48h 内的平均气温降幅,大于48h 内最低气温的降幅。
通常情况下,低温寒潮出现的过程,在48h 内日最低气温降幅大于日最低气温降幅。
本次低温寒潮天气过程中,出现强水天气部分由此只是小幅降温,因此,这个低温寒潮天气的过程,会有48h 内平均气温降幅高出了日最低气温所下降幅度。
2 低温寒潮天气分析2.1 前期环流背景在此次低温寒潮天气出现前的大约一周,新地岛位置出现一高压脊,并且一直延伸向南,冷空气大量地堆积在东西伯利亚和中西伯利亚一带,以积蓄后期暴发的势力。
霜降期间的气象数据分析在霜降期间,天气逐渐变冷,降温程度加深,同时也经常出现霜冻现象。
为了更好地了解霜降期间的气象情况,本文将进行气象数据的分析和探讨。
一、气温的变化霜降时节,气温逐渐下降,白天和晚上的温差也逐渐增大。
根据气象数据的统计,霜降期间的平均最高气温为X摄氏度,平均最低气温为Y摄氏度。
此外,通过对历年气象数据的分析,我们还可以发现霜降期间的气温波动较为明显。
有时候,气温会出现突然下降的现象,使人们感受到明显的寒意。
在极端情况下,气温可能会降至冰点以下,造成严重霜冻。
二、降水情况霜降期间,由于天气的变化,降水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通过对气象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霜降期间的降水总量相对较少。
平均每天的降水量为Z毫米,主要以小雨或小雪的形式出现。
然而,尽管降水总量较少,但霜降期间的降水频率较高。
根据数据统计,霜降期间有大约K%的时间会出现降水,给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风向和风速在霜降期间,风向和风速对气象情况也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对气象数据的统计,我们发现霜降期间的主要风向为东北风和西北风,这两种风向相对较为常见。
在风速方面,我们发现霜降期间的平均风速约为M米/秒。
这一风速为中等水平,不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
四、气压变化气压是气象数据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对天气状况具有较大的预示意义。
通过对霜降期间气象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气压会出现一定的变化。
在霜降期开始时,气压一般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压逐渐下降。
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冷空气的影响导致的。
五、日照时数霜降期间,由于冷空气的影响,晴天的日照时数相对较少。
根据气象数据的统计,霜降期间的平均日照时数为P小时。
值得一提的是,霜降期间的日照时数与降水情况密切相关。
当降水较多时,日照时数相对较少;反之,降水较少时,日照时数相对较多。
综上所述,霜降期间的气象情况表现出气温逐渐下降、降水量较少但频率较高、风向以东北风和西北风为主、气压逐渐下降、日照时数较少等特点。
连云港市霜冻客观预报方法任曙霞;张利华;贾忆红;刘丰收【摘要】利用连云港市1971~2010年的逐年最低气温、最低地面、云量、气压、风速等资料以及相关站点探空位势高度、风向、露点、温度等资料,采用探空、地面观测资料相结合,运用数学逐步回归方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测站的日最低气温和日最低地温的短期预报方程;根据霜冻与气温和地温的关系,通过当地预报霜冻的标准,用短期预报方程判断连云港市有无霜冻发生.通过天气实时监测、准确及精细预报和预警,建立连云港市霜冻短期客观预报业务系统,并进行全方位传播渠道的有效服务.【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24【总页数】4页(P8279-8282)【关键词】霜冻;客观预报;预报预警【作者】任曙霞;张利华;贾忆红;刘丰收【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气象局,江苏连云港222006;江苏省徐州市气象局,江苏徐州222300;江苏省连云港市气象局,江苏连云港222006;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气象局,江苏灌云222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1连云港市地处中国沿海中部的黄海之滨,江苏省北部。
具有季风特点的海洋性气候,地处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地带,温度适宜,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寒暑相宜,四季分明。
近些年,华北区域的气候将继续变暖,预计未来50年气温将升高1~2℃[1]。
许艳等研究表明到1990年后全国霜期发生转型,霜期缩短更加明显[2]。
1993年开始连云港无霜期从一个相对偏短期跃变为一个相对偏长期[3]。
连云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虽然总的气温处于偏暖,但强烈的年际变化造成变暖大背景下异常低温,如2010年4月15日新浦最低温度0~1℃、灌云达-0.9℃,全市地面温度低至0℃以下。
在有历史数据以来,淮北地区在4月持续发生低温灾害是极为罕见的。
由于连云港春、秋季气温变幅大,霜冻灾害发生频繁,温度的变化促使作物生育期普遍提前,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近50年海原县霜冻发生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作者:王月杨贵徐璐娜王金弟杨晨褚永伟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3年第08期摘要基于海原县1971—2020年春秋季最低气温数据,将霜冻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等级;用累积滤波器法和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定性及定量分析了海原县霜冻的变化趋势;用异常霜冻指标分析了海原县霜冻的异常特征。
关键词日最低气温;初、终霜冻;异常霜冻指标;累积滤波器法中图分类号:S4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8–0202-03霜冻是一种常见的农业气候灾害,通常发生在春季和秋季,会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害。
霜冻与最低气温有着密切的关系,秋收农作物未成熟时遭遇初霜冻,将影响其产量;春播幼苗遭受终霜冻,可能冻死或冻伤,甚至遭到毁种[1]。
霜冻风险研究作为防灾减灾的重要部分,备受相关学者的重视,宁夏是受霜冻影响较严重的省区之一,而海原县是宁夏霜冻发生频率较高的区域,所以研究海原县霜冻发生的基本特征及异常特征,对于提供优质霜冻预报服务、防止农作物遭受霜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一般最低气温低于2 ℃或植株表面温度低于0 ℃时会发生霜冻[3]。
以海原县春、秋两季日最低气温数据,按照2、0、-2 ℃定义了3个霜冻强度等级:轻微、中度、重度,从而分析海原县霜冻发生特点,以及霜冻对海原县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以期为霜冻防御气象服务奠定基础。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将海原县1971—2020年春(秋)季日最低气温≤2 ℃、≤0 ℃和≤-2 ℃的最后一天(第一天)分别定义为轻、中和重度霜冻的终(初)霜冻日,当年的终霜冻日到初霜冻日之间的天数称为无霜冻期。
1.2 方法累积滤波器法能够反映一段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选用它来计算海原县近50年霜冻的序列累积平均值。
公式为:式(1)中,S是累积平均值;Pi是霜冻的时间序列;P是时间序列平均值;n=1,2,…,N。
选择非参数统计检验法作为变化趋势的定量化指标[4]。
连云港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有效防范摘要:本文利用连云港市气象观测资料,首先阐述了连云港干旱、洪涝、冰雹、大风、霜冻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防范对策,以供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关键词:连云港市;农业气象灾害;有效防范引言我国是全球受气象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几乎每年均会因为灾害性天气给我国粮食安全以及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连云港市隶属于江苏省,为我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位于中国沿海中部,江苏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3°59′~35°07′、东经118°24′~119°48′之间。
东西最大横距约129千米,南北最大纵距约132千米。
土地总面积7499.9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759.4平方千米,市区建成区面积120平方千米。
位于鲁中南丘陵和淮北平原的结合部,连云港处于暖温带南部,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因为受海洋的调节,气候为湿润的季风气候,略有海洋性气候特征。
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光照充足,雨量适中。
年平均温度为14℃,年平均降水量为920mm,常年无霜期为220d,适宜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等各类作物。
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形势下,连云港市气候特征也发生明显变化,干旱、洪涝、冰雹、大风、霜冻等农业灾害出现概率较高,经常给连云港市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不良影响。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连云港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其影响展开分析,并提出了有效防范对策,以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1.连云港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1.1干旱干旱是连云港市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出现干旱天气,并且常常会交替出现,平均每年可能会出现1-2次干旱,还可能会出现连续的干旱天气。
连云港市干旱天气出现最为严重的区域为西部地区以及北部地区。
春季干旱经常会影响到水稻播种出苗或者是导致出苗后的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凋萎亦或死亡;初夏旱、伏旱出现的几率较大,这个时候恰好为水稻需水敏感期,对水稻的危害特别大,还有有蔬菜、瓜果等受伏旱的影响也较大;秋冬季干旱对于水稻的正常授粉不利,特别容易形成空壳,,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
第29卷 第5期气象科学Vol .29,No .5 2009年10月SC I ENTI A METEOROLOGI CA SI N I CAOct .,2009 班欣,范从勇,朱敏华,等.连云港市冬季降水天气过程对比分析.气象科学,2009,29(5):7002704连云港市冬季降水天气过程对比分析班 欣 范从勇 朱敏华 祁 欣 任曙霞(连云港市气象局,江苏连云港222006)摘 要 对连云港市近5a 冬季45个不同形态降水样本统计分析基础之上,利用常规天气图、物理量场以及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发生在2007年冬季的三次不同形态(纯雨、雨夹雪、纯雪)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归纳了冬季降水在物理量场及多普勒天气雷达图上的基本特征,总结了对降水形态预报具有指示意义的关键因子,同时探讨了连云港市冬季降水形态的预报着眼点,结果表明:降水区上空温度700hPa 是否低于-3℃、850hPa 是否低于0℃和地面温度是否小于3℃,以及雷达回波强度图上是否出现零度层亮带等,都可作为判断降水形态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冬季降水 预报方法 物理量场 分类号 P426.6 文献标识码 B收稿日期:2008203212;修改稿日期:2008207214基金项目:连云港市科技局项目(SH0511)第一作者简介:班欣(19792),男,太原,学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短期天气预报与气候资源评价研究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prec i pit ati on typei n wi n ter at L i a nyungangBan X i n Fan Congyong Zhu M i n hua Q i X i n Ren Shux i a(L ianyungang M eteorological B ureau,J iangsu L ianyungang 222006,China ) Abstract Based on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forty five different p reci p itati on types in recent five wintersat L ianyungang,three different p reci p itati on types (rain,sleet,snow )in winter of 2007are compared by synop tic map,physical para meters and Dopp ler radar data .Then basic p reci p itati on features in physical para meters and Dopp ler radar echoes and the key fact ors for p reci p itati on type f orecasting are concluded,mean while,a vie wpoint of f orecasting p reci p itati on type in winter in L ianyungang is discuss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are t w o key fact ors of p reci p itati on type forecast .The first fact or is whether te mperature at 700hPa,850hPa and on the gr ound is less than -3℃,0℃and 3℃.The second fact or iswhether appearing the bright band on Dopp ler radar echoes .Key words Preci p itati on type Forecast Physical parameters 引 言2008年1月,江苏省持续发生区域性暴雪,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强度之大,均为历史罕见,对人民生活、交通、电力、通讯等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1989-2018年连云港暴雨气候特征分析本文所用到的资料主要为1989-2018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气象局观测到的降水资料,一般规定日降雨量≥50mm为1个暴雨日;本文采取气候倾向率、5年滑动平均等数理统计方法对连云港市暴雨气候特征展开分析研究。
2.连云港暴雨气候特征分析2.1年暴雨日数特征分析如图1所示为1989-2018年连云港年暴雨日数变化趋势图,由图分析不难看出,近三十年来连云港暴雨日数整体上呈现出略微增加的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是0.009d/10a,并未达到显著性检验水平,表明增加趋势并不显著。
在这三十年间,连云港一共出现了104个暴雨日,三十年平均暴雨日数大约为3.47d;年暴雨日数出现最多的年份为2007年、2008年、2009年以及2013年,这四个年份出现暴雨日数均为6d;年暴雨日数出现最少的年份为为2011年,无暴雨天气出现。
由连云港暴雨天气5a滑动平均线分析能够获悉,连云港平均年暴雨日数呈波动性变化趋势,主要呈波动起伏-上升-下降趋势。
2.2暴雨的月变化特征分析连云港暴雨主要发生于每年的4-10月,特别是6-9月份暴雨日数最为集中,占全年暴雨总数的91.4%,暴雨天气出现频率最高的月份为7月份,历年累积暴雨日数为38d,月平均值为1.27d,占全年的36.6%。
如图2为连云港暴雨日数比率分布图,由图不难看出,连云港从10月份开始,暴雨日数便开始大幅减少,该月份暴雨出现频率仅为1.9%,11月~翌年3月在近三十年间无暴雨日数出现;连云港通常在每年的4月份开始进入至前汛期,暴雨天气也有所增多。
从连云港暴雨日数季节分布情况来看,近三十年连云港春季(3~5月)暴雨日数占全年的6.7%,夏季(6~8月)占全年暴雨日数的77.0%;秋季(9~11月)占全年的6.3%,、冬季(12~翌年2月)无暴雨日数出现。
由此不难看出,连云港一年四季中,出现暴雨频率最大的季节为夏季,秋季次之,春季较少,冬季为空白。
连云港地区草温、地温和气温变化特征分析郝玲;顾春雷;赵亮【摘要】利用连云港赣榆区气象观测站2014年逐时的草面温度、0 cm地面温度和气温观测数据,分析讨论了该地区三要素的月平均值、月极端最高、最低值特征以及草面温度与0 cm地面温度、气温在不同气象条件下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从全年变化来看,逐月平均值0 cm地温>草温>气温;逐月极端最高值0 cm地温>草温>气温;逐月极端最低值草温<0 cm地温<气温.在晴天和阴天多云状况下草温与0cm地温、气温呈明显的正相关,阴天较晴天变化幅度小;阴雨天气时白天草温与气温明显下降,而0 cm地面温度降幅平缓且温度较高;有降雪时0 cm 地面温度高于草温和气温,且变化较为平缓.用草温比用0 cm地温和气温能更好地判定霜的出现.【期刊名称】《气象研究与应用》【年(卷),期】2015(036)004【总页数】4页(P85-88)【关键词】草温;0 cm地温;气温;变化特征【作者】郝玲;顾春雷;赵亮【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气象局,江苏连云港222006;赣榆区气象局,江苏连云港222100;连云港市气象局,江苏连云港222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0+21随着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越来越多面向服务需求的气象要素被列为气象观测项目。
草面温度是近地层植被表面温度,较地面温度、气温更能代表近地表层温度的自然状况。
三者都是对温度的测量,故草温与0cm地温、气温之间既存在差别,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我国的气象专家学者对此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1-11]。
邓天宏等分析了郑州等4个基本站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条件下,草温、0 cm地温和气温的变化关系;贾杨等、赵燕玲等、温显罡等利用草面温度判定和预报霜的形成;张翠华等利用石家庄5个观测站的草温、地温以及气温观测数据,分析了草温的特征及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
陈凤娟等通过对北海市三个地面气象站的草面温度与地面温度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两者的相关性及差值的分布特点。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2019,47(4):138-145,154.[23]LiX,LiXM,XuGM,etal.Antioxidantmetabolitesfrommarinealga-derivedfungusAspergilluswentiiEN-48[J].PhytochemistryLetters,2014,7(1):120-123.[24]郭明程,王晓军,苍 涛,等.我国生物源农药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9,35(5):755-758.[25]SeiberJN,CoatsJ,DukeSO,etal.Biopesticides:stateoftheartandfutureopportunities[J].JournalofAgriculturalFoodChemistry,2014,62(48):11613-11619.[26]张 明,冯璐璐.抗氧化活性评价标准与发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8):33-34,106.[27]HuZB,TaoYW,TaoXY,etal.SesquiterpeneswithphytopathogenicfungiinhibitoryactivitiesfromfungusTrichodermavirensfromLitchichinensisSonn.[J].JournalofAgriculturalFoodChemistry,2019,67(38):10646-10652.[28]IkramMM,AliN,JanG.etal.NovelantimicrobialandantioxidativeactivitybyendophyticPenicilliumroquefortiandTrichodermareeseiisolatedfromSolanumsurattense[J].ActaPhysiolPlant,2019,41(164):1-11.[29]GuoLF,NiuSB,ChenSL,etal.DiaporoneA,anewantibacterialsecondarymetabolitefromtheplantendophyticfungusDiaporthesp.[J].JournalofAntibiotic,2019,73:116-119.[30]daRosaBV,KuhnKR,UgaldeGA,etal.AntioxidantcompoundsextractedfromDiaportheschiniusingsupercriticalCO2pluscosolvent[J].BioprocessandBiosystemsEngineering,2019,43:133-141.任曙霞,郝 玲,李中林,等.连云港市小麦拔节期冻害灾损判别指标和风险分布[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20):270-275.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0.20.050连云港市小麦拔节期冻害灾损判别指标和风险分布任曙霞,郝 玲,李中林,董京铭,胡冬莉(江苏省连云港市气象局,江苏连云港222006) 摘要:利用连云港站1986—2016年的逐年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现代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连云港市初、终霜和无霜期变化特征。
小麦越冬期低温寒潮天气分析及其影响
朱云凤;刘杰;解晓虹;多海伟;王蓓元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9(037)034
【摘要】分析了连云港市小麦越冬期间(12月中旬~翌年2月中旬)2次区域性寒潮天气过程.结果表明,2次寒潮过程都属于横槽转竖型,2次寒潮冷空气的强度和爆发速度不同,导致其降温程度也不同;2次寒潮发生前都出现了地面升温现象;欧洲中心数值预报对寒潮初始时间的预报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总页数】3页(P16822-16823,16848)
【作者】朱云凤;刘杰;解晓虹;多海伟;王蓓元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气象局,江苏连云港,222006;江苏省连云港市气象局,江苏连云港,222006;江苏省连云港市气象局,江苏连云港,222006;江苏省连云港市气象局,江苏连云港,222006;江苏省连云港市气象局,江苏连云港,222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
【相关文献】
1.低温胁迫对小麦X3015越冬期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J], 曹前辉;阮小会;李志兴;刘兴志;杨常红
2.越冬期低温对冬小麦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J], 姜丽娜;张黛静;邵云;余海波;宋飞;李春喜
3.遂宁机场春季强寒潮天气分析及对飞行的影响 [J], 王静
4.遂宁机场春季强寒潮天气分析及对飞行的影响 [J], 王静;
5.漳州市一次寒潮天气分析及对农业影响 [J], 洪晓湘;杨锡琼;吴建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连云港海域海水温度近40年来的变化及突变分析
孙克渠;胡志晖;茆海云;张瑞光
【期刊名称】《海洋预报》
【年(卷),期】2007(24)3
【摘要】利用2种突变检测方法对连云港海域近40a海水温度的变化特征及突变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连云港海域近40a海水温度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海水温度的冷暖交替具有突变特征,突变点为1994年.
【总页数】4页(P108-111)
【作者】孙克渠;胡志晖;茆海云;张瑞光
【作者单位】连云港海洋环境监测站,连云港,222042;连云港海洋环境监测站,连云港,222042;连云港气象局,连云港,222042;连云港气象局,连云港,2220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1
【相关文献】
1.本溪地区近52年来温度变化特征和突变分析 [J], 刘闯;祝奎;廖晶晶
2.基于GIS的全国近60年来气温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J], 刘飞;武丽梅;陈礼春;王凯;马金辉;张娟丽
3.河西内陆河流域山区近50余年来气温变化的多尺度特征和突变分析 [J], 蓝永超;胡兴林;丁宏伟;喇承芳;宋洁;邹松兵;尹振良
4.香溪河流域近60年来降雨量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J], 刘惠英;任洪玉;张平仓;鲁
向晖;张昕川
5.渭河流域近50年来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J], 占车生;乔晨;徐宗学;金惠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连云港市茶树严重冻害与气候指标的初步探讨
龚云明
【期刊名称】《中国茶叶》
【年(卷),期】1984(000)001
【摘要】笔者认为,只有当茶树叶片脱落、地上部分大部冻死,有待翌年进行台刈后才能恢复生机时才可称之为茶树发生了严重冻害。
本文根据江苏连云港市的气候状况,以及周期性冻害的出现,对茶树严重冻害的气候指标,进行如下探讨。
一、对茶树低温临界值的认识关于茶树低温临界值,现在一般有-10℃、-15℃和-8℃~-16℃几种,尤其是-15℃的提法较为广泛。
根据连云港的多年实践来看,上述提法值得商榷。
连云港市地处暖温带,属北部茶区边缘。
年平均气温14.5℃,10℃以上的活动积温4575.0℃,年降雨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龚云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
【相关文献】
1.江苏省晚霜冻时空演变特征和茶树早春冻害分级的探讨 [J], 许映莲;张旭晖;李旭群
2.苏南茶区早春茶树冻害的分级和防御对策探讨 [J], 许映莲;李旭群
3.茶树晚霜冻害等级标准的应用与探讨 [J], 刘春涛;刘彬;徐晓亮;孙少华
4.2017—2018年日照茶树严重冻害成因及对策 [J], 邱忠莲;胡芳东;夏英三
5.影响江苏省茶树生产布局的气候指标之探讨 [J], 吴家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连云港市80年代以来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田贻品
【期刊名称】《气象科学》
【年(卷),期】1997(000)001
【摘要】分析指出,80年代以来的连云港市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暖盛夏气温略有下降,季雨雪增多,雁雨强,盛夏雨量明显减少,干旱频敏,寒潮低危害严重。
分析了80年代以来暖冬和盛夏少雨的形势背景,了若干由于所气候影响的成灾实例。
【总页数】1页(P96)
【作者】田贻品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气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6
【相关文献】
1.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民族心理研究综述 [J], 李静;崔弘扬
2.中国民俗学教材建设研究——基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俗学教材分析 [J], 林继富;张旺;
3.六盘水市80年代主要气候特点及其影响机制 [J], 陈世平
4.福建80年代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J], 鹿世瑾;王岩
5.80年代以来印尼、马、泰、菲四国的华侨华人政策对华人经济的影响 [J], 王望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