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人文学院导师
- 格式:doc
- 大小:516.50 KB
- 文档页数:3
文学院教授、副教授名单教授名单(34人,在职在岗)中国古代文学:赵敏俐、左东岭、吴相洲、邓小军、鲁洪生、马自力、汪龙鳞、张庆民、刘航文艺学:陶东风、王光明、邱运华、王德胜、邹华、陶礼天、夏静、黄应全、王南、徐敏、汪民安汉语言文字学:黄天树、冯蒸、周建设、洪波、张云秋、踪训国中国现当代文学:张志忠、王家平、张桃洲、陈亚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林精华、易晓明、李冰梅文化产业:包晓光副教授名单(41人,在职在岗)冯艳艾尤李宪瑜王军庄美芝江海燕刘尊举李艳邹立志李红朱贻渊徐海龙凌燕王倩赵雪沛孙士聪陈英杰刘航魏家川司玉英于丽娜胡疆锋刘群伟吴康茹胡燕春张富海何学森刘贤俊张轶楠汪大昌胡谱忠齐军华杨霞尹文涓黄华孙晓娅周以量秦勇贾奋然陈霞文学院博士、硕士生导师名单博士生导师文艺学:陶东风、王光明、邱运华、王德胜、邹华、陶礼天、夏静、党圣元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周建设、洪波、张云秋、刘利民、李均洋中国古代文学:赵敏俐、左东岭、邓小军、鲁洪生、吴相洲、马自力、张庆民、詹福瑞、傅道彬汉语文字学:黄天树、冯蒸中国现当代文学:张志忠、王家平、张桃洲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林精华、易晓明中国古典文献学:黄天树(兼)文化研究:陶东风(兼)、邱运华(兼)、王德胜(兼)语文教育:洪波(兼)文化创意产业与媒介素养教育:包晓光中国文化经典教育:赵敏俐(兼)硕士生导师文艺学:陶东风、王光明、邱运华、王德胜、陶礼天、夏静、黄应全、邹华、王南、魏家川、贾奋然、胡疆锋、孙士聪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周建设、张云秋、邹立志、刘贤俊、江海燕、冯艳汉语言文字学:黄天树、冯蒸、汪大昌、洪波、陈英杰、张富海、李红中国古典文献学:踪训国中国古代文学:赵敏俐、邓小军、鲁洪生、吴相洲、左东岭、马自力、王军、张庆民、汪龙麟、刘航、赵雪沛、刘尊举、张煜中国现当代文学:张志忠、王家平、张桃洲、陈亚丽、李宪瑜、孙晓娅、艾尤、刘群伟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林精华、易晓明、李冰梅、庄美芝、吴康茹、周以量、黄华、胡燕春、尹文涓文化产业:包晓光、齐军华、李艳、徐海龙、秦勇影视文学:凌燕、胡谱忠新闻学:凌燕(兼)传播学:李艳、徐震媒介经济学:包晓光、秦勇编辑出版学:杨霞汉语国际教育:何学森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倩、朱贻渊。
003经济管理学院087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813管理基础01电子商务与服务工程、网络产业与信息经济吕廷杰:吕廷杰教授,1955年8月出生于北京市,汉族,现任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信息管理与信息经济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
曾于1989-1991,1996-1997年两次留学日本京都大学,获博士学位;1994年在美国AT&T工商管理学校和贝尔实验室学习进修。
并曾借调到信息产业部担任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主席助理。
主要从事通信管理工程与网络经济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
目前是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通信学会会士;中国运筹学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院院士;信息产业部科技委委员、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
吕廷杰博士先后出版了《全球电子商务》、《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和《客户关系管理与主题分析》等专著,翻译出版了《通信流量理论与多媒体通信网》和《移动电子商务》等译著。
先后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杂志上发表了上百篇学术论文,并参加或主持了十几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发展我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对策研究”和国家863“ATM总体技术的研究”,世界银行“中国电子商务及其基础设施的发展状况研究”,国务院信息办“我国信息与网络安全战略研究”等重大科研项目以及一些省部级重点课题。
1995年在日本《电子情报通信学会论文志》连载3期发表了研究成果“中国における情报通信基盘整备の现状と市场经济への影响”(中国通信基础设施的现状及其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并获得1995年日本TELECOM科学奖。
该杂志自1999年10月号-12月号又连载了其新著“21世纪に向けての中国の情报通信网の构筑とその社会的インパクト”(面向21世纪的中国通信网的建设及其社会影响)学术论文。
吕廷杰博士先后应邀参加了国务院信息办、国务院法制办、国家发改委、国资委、信息产业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有关国民经济信息化、电子商务以及电信产业政策监管与市场研究等方面的咨询工作。
研究生导师介绍文艺学(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赵宪章男,1951年生,山东莘县人,文学硕士(南京大学1987)。
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主要成果:1.《文艺学方法通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年2.《中国艺术理性》,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3.《西方形式美学》(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4.《文艺美学方法问题》,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5.《文体与形式》,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主要研究方向:1. 文艺美学2. 文学理论周宪男,1954年生于南京,江苏金坛人。
文学学士(南京师范大学1982),哲学硕士(北京大学1988),文学博士(南京大学1998)。
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成果:1.《视觉文化的转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2.《文化表征与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3.《审美现代性批判》,商务印书馆2005年4.《20世纪西方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5.《超越文学——文学的文化哲学思考》,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主要研究方向:1.文学理论2.美学3.文化研究胡有清男,1949年生,江苏南京人。
文学硕士(南京大学1984),文学博士(南京大学1996)。
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成果:1.《文艺学论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2.《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纯艺术思潮》(系列论文),《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等刊物发表。
3.《文科理论教学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主要研究方向:1. 文艺学基础理论2. 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想研究男,1957年生,江苏无锡人。
哲学学士(武汉大学1982),文学硕士(广西师范大学1988),文学博士(山东大学1991)。
现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成果:1.《审美幻象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2.《马克思主义现代美学问题》,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3.《审美幻象与审美人类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 《美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5. 《审美意识形态》,(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主要研究方向:1.国外马克思主义美学2.审美人类学女,1953年生于上海,浙江宁波人。
五、泛网无线教研中心张平导师组:张平,无线通信领域专家,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邮电大学无线新技术研究所(WTI)所长、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平教授是“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认知无线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通报》编辑委员会副主编,北京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并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张平教授主持参与的项目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和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奖等奖项。
研究方向为: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新理论及技术。
Professor Ping ZhangFamous expert in the area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doctoral supervisor of BUPT,Director of Key Lab. of Univers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BUPT)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Director of WTI Institute,Director of Sino-Germany Joint Software Institute.He is also a Member of National Natural Fund Advisory Committee,draftsman of National Key Program,vice president of World Wide Research Forum,Team member of National 863 key Program about Future Mobile Communication , Chief scientist of 973 National Key program of basic research plan,the associate managing editor of <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Editor of WC IEEE.Obtain special government allowance,Member of the 11th Beijing Committee of CPPCCGot National Award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many timesGot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wards many times田辉,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B3G、4G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及无线网络研究。
陈发堂,男,校聘二级教授,研究员,生于1965年5月,1988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数学专业,1999年7月获北京邮电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
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校级科研项目两项,在与41所合作的国家重大专项《TD-LTE??TTCN扩展测试集仪表(无线资源管理)》项目中,为联合单位项目负责人,在与41所合作的国家重大专项《TD-LTE无线综合测试仪表开发》及《TD-LTE射频一致性测试仪表》中,在校方排名第二,全面负责物理算法仿真及相关研究工作。
作为技术骨干先后参与了T 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终端的研发与产业化、TD-SCDMA手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TD-SCDMA终端核心芯片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和T D/GSM双模项目的研究等多个科研项目的研发。
荣获了2004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荣誉等多项荣誉。
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在国内重要刊物、核心期刊以及一般公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15篇被E I收录。
申请了18项发明专利,有6项为第一发明人,有7项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授权。
撰写专著《移动通信接收机设计理论与实现》一本。
电子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浙江大学学报、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等审稿人。
陈前斌,重庆邮电大学二级教授,重庆市高等学校“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006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98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获信息电子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重庆邮电学院获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获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现代通信网技术及应用团队负责人:李兴明教授团队研究方向:现代通信网理论、网络的优化设计技术.、电信网络管理、高速信息传输技术团队副教授以上级别老师研究方向及同学评价:李兴明:通信网络技术、光纤通信、通信中的信息安全技术DSP研究团队团队负责人:彭启琮团队研究方向: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与信息处理、DSP技术团队副教授以上级别老师研究方向及同学评价:李玉柏,教授、硕导,硕士招生专业:通信网络技术,无线与移动通信,通信专用IC技术,现代通信中的信号处理。
邵怀宗,副教授、硕导,硕士招生专业:无线与移动通信,现代通信中的信号处理。
林静然,副教授、硕导,硕士招生专业:无线与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技术,现代通信中的信号处理。
网络技术研究团队:团队负责人:雷维礼团队研究方向:通信网与宽带通信技术、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宽带无线信息网络团队副教授以上级别老师研究方向及同学评价:马立香:通信网络技术、无线与移动通信、通信抗干扰技术、传感网技术冷甦鹏:通信网络技术、无线与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通信抗干扰技术、传感网技术蒋体钢,副教授、硕导,硕士招生专业:无线与移动通信,图象传输与处理多媒体通信团队团队负责人:李晓峰团队研究方向:(无线)多媒体通信与终端、图像语音信号处理技术、多媒体信号处理与信息处理、视频图像压缩、跟踪与模式识别团队副教授以上级别老师研究方向及同学评价:李晓峰:无线与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图像传输与处理、现代通信中的信号处理傅志中,副教授、硕导,硕士招生专业:多媒体通信,图象传输与处理,现代通信中的信号处理。
张敏:通信网络技术通信中的信息安全技术无线通信与RF集成电路团队团队负责人:文光俊团队研究方向:RF集成电路设计、通信中的信号处理技术、频谱检测与估计团队副教授以上级别老师研究方向及同学评价:文光俊,教授、博导,博士招生专业:无线与移动通信,通信专用集成电路与数模混合SOC 设计,通信RFIC及SOC技术,毫米波通信技术,硕士招生专业:无线与移动通信,通信中的信息安全技术,通信专用IC技术,物联网器件与系统。
一、日语语言文学(日语学院)邱鸣(党校办)、周洁、杨玲、江新兴(科研处)、张文颖、谢立群、王鹏、李成浩、周莉、任健、王怡、谢育新、侯越、路邈、熊仁芳、詹桂香、王冠华、王宇新、潘小多、王晓、杨宁、林曌、李莉周洁:日语语言文学中景园”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4年“金牌导师”最受研究生尊敬的导师二、翻译硕士(日语笔译)日语学院:李成浩、熊仁芳、詹桂香、王宇新、李莉、樊颖科研处:江新兴校外导师:丁莉三、翻译硕士(日语口译)日语学院:周洁、杨玲、张文颖、谢立群、李成浩、熊仁芳、詹桂香、王宇新、李莉、任健、王怡、谢育新、侯越、路邈、王冠华、潘小多、王晓、杨宁、林曌、王鹏、樊颖党校办:邱鸣科研处:江新兴校外导师:丁莉、白立文、鲁永学、卿学民、邱鹏鸣、王众一、袁敏道卢友络,男,汉族,中共党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63年7月毕业于天津体育学院,1964年8月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从事日语教学工作。
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1992年被评为教授。
曾任日语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亚非语系副主任、主任,日语系主任、第一届全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第四届副会长,第一届全国高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
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开设“日本语概说”、“日本语法研究”、“教学法研究”等课。
先后担任基础日语、精读、泛读、写作、口译、日本文学等本科生课程的教学。
主要研究领域:高等院校日语教学主要科研成果:著有《日本语概说》(合编)、《基础日语教程》(1-4册)(合编)、曰语试题集(初级、中级、高级)(合编)、《综合日语》(上、下册)(合编)等。
潘寿君,男,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
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曾赴东京外国语大学留学2年、名古屋大学等讲学研修约6年。
现任教育部高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职称评审委员,《日语知识》编委等。
承担教育部日语基础阶段和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的调研,测试和编写工作;参和教育部和旅游局的有关测试命题工作。
附件3:指导教师简介刘新刚: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马列部讲师,2008年清华大学博士毕业。
毕业后至今,在《清华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高校理论战线》、《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资本论》研究、当代社会发展研究和企业文化学研究方面文章20余篇,其中多篇文章被《社会科学报》、《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全文或观点转载。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三次,其中宣读论文两次。
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
主要研究方向是《资本论》研究、当代社会发展研究、文化哲学与企业文化学研究。
代表性学术成果有论文中国社会发展范式的转换:普遍性与特殊性《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关于马克思自由时间范畴的思考《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12喻佑斌: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西方哲学博士。
研究方向是科技哲学、信念认识论、科技伦理学、战争伦理学、生命伦理学。
主要研究信念认识论和应用伦理学课题。
现有学术专著一部,译著两部,论文共计数十篇。
现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国家一级学会)理事、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国家二级学会) 理事长。
王娟: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马列教研部教师,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博士毕业。
主要科研方向中国近现代自然灾害史和社会保障史、北京社会史、中国民族关系史等。
曾参加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科研项目“清代灾赈志”、“清代灾赈史料长编”、教育部科研项目“清代灾荒研究”。
代表性学术成果有《近代北京乞丐问题略述》,《历史档案》(2008/2);《近代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对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影响》,《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张毅翔: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马列教研部教师,毕业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讲师,主讲本科生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近年来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理论与改革》、《求实》、《学术论坛》、《理论探索》、《理论探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部分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全文转载。
北外考研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导师介绍:齐明敏、张宏齐明敏:女,北京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背景:1972年-1974年在北京外国语学校(白堆子)学习阿拉伯语1974年-1978年在北京市滨河路学校(十二年制学校)任教1978年3月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专业,后分别于1982年、1985年、1993年在本系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曾先后赴叙利亚和埃及进修深造。
1994年被评为副教授,2006年被评为正教授。
工作经历:自1983年读研期间就开始在本系任教,先后担任低年级、高年级精读课、口、笔译课、写作课、阅读课、听力课等多种课型及研究生阿拉伯古代文学史、阿拉伯古代文学选读、汉阿互译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已指导多名硕士研究生。
1995年-1999年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纪委委员,并负责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处的工作。
在阿语系先后负责过低年级教研室、高年级教研室等工作,自2001年始,担任阿语系研究生教研室主任。
曾在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研究会中分别担任副会长和秘书长,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阿拉伯语分委员会秘书长。
1999-2001年被外交部借调至我驻利比亚大使馆担任政治处一秘。
主要研究方向:阿拉伯古典文学、阿拉伯文化主要研究成果:曾参与或主持编写5套(本)不同科目的教材,发表多篇论文、译文及译著,多次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各种学术研讨会。
自1992年始,为中央电视台、各种省、部委举办的国际会议等做同声传译、大会翻译以及不同类别的笔译。
张宏: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背景及工作经历:1956年生于广西玉林市,1975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阿拉伯语专业,1978年至1982年在伊拉克巴格达大学文学院阿拉伯语系学习、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及巴格达大学校长奖。
1982年至今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任教。
1985年至1987年曾由教育部派遣至北也门塔兹技校任翻译教师,1996年至1998年在中国驻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大使馆任一等秘书。
PING LUN B A I J I A
张柠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创作研究所所长、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小说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帯务理事,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学术委员,文学创作
一级.论文发表在《文学评论》《外国丈学评论》《文艺研究》《读
书》《文艺争鸣》等杂志.出版学术著作《土地的黄昏》《文学与快
乐》《民国作家的观念与艺术》《感伤时代的丈学》《枯萎的语言之
花》《白垩纪•文学备忘录〉〉《诗比历史更永久》《叙事的智慧》等.曾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师范大学优秀
教师奖,第六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第九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
果奖.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北京外国语九学兼
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Chinese Literature
Today( USA)编委,《媒介批评》主编"
N B A I J I A
,的
眼睛家族笔记
附文学笛忘诗比I 张
柠
著
地
的
黄 ir
屮国当代经骏研究张
三・10•亍” 5冲阈人陸的文爭
工发:切個神册.辅倩
J 史永久
张柠著作剪影。
中国人民大学导师介绍文艺学余虹博士生导师余虹教授简介余虹,男,1957年生,暨南大学文学博士,复旦大学文艺学博士后。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主编,学术辑刊《问题》与《立场》主编,复旦大学文艺学与美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曾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和澳洲悉尼大学做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领域是文艺理论与美学,主讲课程是文艺理论、美学、西方文学批评、比较诗学等。
一、个人专著:1、《思与诗的对话——海德格尔诗学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2、《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三联书店1999 3、《革命·审美·解构——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 4、《艺术与精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艺术与归家——尼采·海德格尔·福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二、主编教材:1、《美育概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 2、《审美文化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三、译著1、《海德格尔论尼采》(合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2、《海德格尔诗学文集》(合译)华中师大出版社1992 四、主要学术论文(仅录发表于权威期刊的学术论文):1、艺术:无神世界的生命存在《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④ 2、审美主义的三大类型《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④ 3、自然之道:中西传统诗学比较论纲《文学评论》1995① 4、能否写“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文学评论》1998③ 5、文学理论的学理性与寄生性《文学评论》2007④ 6、视觉之火——朝戈艺术的精神空间《文艺研究》2006⑤ 7、理解文学的三大思路《文艺研究》2006⑩ 8、艺术的神性维度《文艺研究》2005① 9、理论过剩与当代思想的命运《文艺研究》2005⑾ 10、大风景:尚杨的艺术世界《文艺研究》2004⑤ 11、文学的终结与文学性弥漫《文艺研究》2002⑥ 12、对二十世纪中国文论叙述的反思《文艺研究》1996③ 13、中西诗学的入思方式及内在结构《文艺研究》1997④ 14、五四新文学理论的双重现代性追求《文艺研究》2000① 15、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文艺研究》2000② 16、在平静的深处《文艺研究》2007② 17、论象征主义思潮《外国文学评论》1989① 18、西方现代形式批评之批评《外国文学评论》1991① 19、“荒诞”辨《外国文学评论》1994① 20、奥斯维辛之后:审美与入诗《外国文学评论》1995④ 21、文史哲:中西叙事理论《外国文学评论》1997④ 22、《老水手之歌》简论《外国文学研究》1984② 23、哈姆雷特:在还乡之途《外国文学研究》1988② 24、诗:源始的语言《外国文学研究》1991① 25、反美学:海德格尔的入诗之思《外国文学研究》1995③ 26、个体启蒙与艺术自主《外国文学研究》2000② 27、文学下放:批评理论与比较诗学的家族意识《外国文学研究》2003⑤ 28、德里达:解构哲学化的文学批评《外国文学研究》2004① 五、科研项目:1、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海德格尔诗学研究。
姓名性别职称工作单位E-Mail王晓娟女讲师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wangxj@魏发辰男教授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fchwei@冯卫东男高级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财政部会计司engweidong@张立民男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lmzhang@高莹女副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gy2302@丁慧平男教授/系主任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hpding@李玉菊女副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zjm97@崔永梅女副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ymcui@万里霜女讲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lshwan@郭雪萌女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xmguo@胡联国男教授台湾国立政治大学lkhu@刘俊勇男副教授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管理会计系liujunyong@马忠男教授、系主任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zhma@肖翔女副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xxiao@赵健梅女副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jmzhao@理学院周绍妮女副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snzhou@李文兴男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wxli@孙贺捷女副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hjsun@王冬梅女副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dmw12345@张秋生男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qszhang@张金鑫男讲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zhangjinxin@孙敏女副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smpzf@周长东男副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chdzhou@胡杰武男讲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hujiewu@。
解正明
个人简介
解正明副教授,博士,男,1965年9月生,安徽省六安市人。
1987年毕业于徽州师专中文系,200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现任淮阴师范学院副教授;兼任宁夏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论文评阅人。
主要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词典学、现代汉语。
所授课程
1.现代汉语(本科生基础课)2001-
2.语言学概论(本科生专业课)2001-
3.社会语言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课)2008-
4.文字学(研究生专业课)2009-
5.大学语文(非中文专业本科生选修课)2013-
研究课题
1.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当代北京话应用研究”(已结项,参加者)
2.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对外汉语中的语义研究”(已结项,主持人)
3. 淮阴师范学院博士基金项目“中国传统修辞学理论”(在研,主持人)
获奖及荣誉
2009年12月,专著《社会语法学》获淮安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代表作品
专著《社会语法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重点介绍社会语法学的基本内容和分析技术,深入探讨汉语有关现象生成的社会程序。
《社会语法学》的特色是语料丰富,观点新颖,深入浅出,理论具有前沿性。
北邮传播学(人文学院)导师介绍
姓名职称研究方向
罗楚湘副教授国际私法、国际商法、仲裁法
宋慧献副教授知识产权法
王霞副教授翻译学、中外翻译理论、比较文化与翻译
杨纪平副教授英美文学和西方文化
左汉卿副教授日本文化、日本哲学思想和传统艺能
王保令副教授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大学英语教学
肖毅敏副教授电信法、知识产权法
陈谊副教授翻译、文学、应用语言学和英语教学
姓名职称研究方向
牟文杰教授高校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王文宏教授网络文化
徐静教授戏剧、电影、诗歌
张丽颖教授日语语言学、日本语教育
娄耀雄教授电信法、网络法、知识产权
李克教授应用法学
崔晓玲副教授语言学史、语篇分析、话语分析、修辞研究、对比语
金梅副教授现当代英国小说,特别是詹姆斯•乔伊斯研究和英国女性
梁刚副教授网络文化与传播
李霞副教授动产品的信息交互设计及色彩研究。